铅酸蓄电池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7031580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铅酸蓄电池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铅酸蓄电池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铅酸蓄电池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铅酸蓄电池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铅酸蓄电池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铅酸蓄电池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随着汽车、船舶和通讯工业的快速发展,铅酸蓄电池作为性价比较高的动力能源也随之迅速发展,从业人员在逐年增加。由于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80%以上的人员密切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加之控制措施不完善,致使接触铅和硫酸等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因而,对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职业病发病率,已成为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一、铅酸蓄电池行业的主要危害特性铅酸蓄电池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有铅、硫酸、炭黑、硫磺、沥青等。其中接触铅和硫酸的人员最多,这2种物质对操作者的危害也很严重。我国目前已将铅中毒、炭黑尘肺、牙

2、酸蚀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名单之中。1.铅的侵入途径及危害铅及其化合物的侵入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完好的皮肤不能吸收。呼吸道:通常以蒸气、烟及粉尘形态进入,其吸入的铅量,随着尘粒的大小而有差异,如尘粒在0.27 um时吸入率达54%。一般说,吸入的铅大部分仍随呼气排出,仅35%50%吸收人体内。消化道:主要来自铅作业场所进食、饮水。铅对人体各个部位均有毒性作用,简单地讲,铅的毒性作用是:铅可以造成血红素的合成障碍,从而引起贫血;还可致血管的痉挛,并引起铅中毒的一些明显症状,如腹绞痛、中毒性脑病、神经麻痹等。腹绞痛时可伴有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患者面色苍白,即所谓“铅容”,这是皮肤血管

3、收缩所致。铅中毒性脑病是一种高血压病,是脑血管痉挛、脑贫血、脑水肿等引起的。铅中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神经衰弱、肠胃的消化不良,还可发生麻痹和中毒性脑病,如短时间接触高浓度铅可引起剧烈的腹绞痛和中毒性肝炎。2.硫酸的侵入途径及危害硫酸的侵入途径主要是硫酸雾由呼吸道吸入,对操作人员的牙齿和上呼吸道造成伤害。目前列入法定职业病名单中的为牙酸蚀病,呼吸道的过敏性炎症虽然未列入法定职业病之中,但也应受到关注。3.炭黑和沥青的侵入途径及危害碳黑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危害。人体长期吸入碳黑,肺部组织会发生纤维化病变,使肺部组织逐渐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造成炭黑尘肺病(法定职业病的一种)。碳黑粉尘的

4、粒径为0.55/am时,对人体危害最大,严重污染全身时对皮肤有刺激。沥青烟和粉尘可经呼吸道和皮肤而引起中毒,发生皮炎、视力模糊、眼结膜炎、胸闷、心悸、头痛等症状。沥青烟中所含的“3、4苯并芘”能导致皮肤癌、肺癌、胃癌和食道癌。二、有害物质的形态特征及分布1.有害物质的形态特征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所有生产工序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以铅尘、铅烟为主的有害物质,少部分工序还有硫酸雾的溢散。铅(Pb),灰白色金属,原子量为207.20,比重为11.34,熔点为327.5,沸点为1 620。C,加热至400500。C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而凝集为烟尘。铅的化合物粉尘,如氧化铅(

5、又称黄丹、密陀僧)、四氧化三铅(又称红丹)、二氧化铅、三氧化二铅、硫化铅、硫酸铅等均以粉尘形式逸散到空气中。池极板在充电过程中以稀硫酸为电解液的温度能够达到4045。C时,即有硫酸蒸气溢出。当充电过程进入中后期,充电槽内会冒出大量气泡,电解液呈“沸腾”状态。此时,硫酸雾的蒸发量最大。沥青是一种棕黑色有机胶凝状物质,包括天然沥青、石油沥青、页岩沥青和焦油沥青4种。主要成分是沥青质和树脂,其次有高沸点矿物油和少量的氧、硫和氮的化合物。4种沥青中以焦油沥青危害最大。沥青加热呈流质状态时产生大量烟气,其中含致癌物质“3、4苯并芘”高达2.5%3.5%,高温处理时随烟气一起挥发出来。碳黑是铅酸蓄电池铅膏

6、添加剂,以轻质粉尘的形态出现,其粒径一般在1m以下。2.有害物质的分布由于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工艺设计和使用的有毒有害的生产原料形态不同,决定了在不同的生产工序产生不同的有害物质。(1)铅烟的产生工序铅烟是含铅物质中对操作者危害最大的一种形态。在铅酸蓄电池生产工序中,铅合金配制、板栅制造、铅零件制造、铸球(或切块)、化成焊接、极群焊接、端子焊接等工序主要以铅烟的危害为主。而各焊接工序产生焊接铅烟的部位往往位于操作者的近前下方,高浓度的铅烟极易被操作者直接吸入。同时,铅烟可以在通风较差的车间空气中长时间留存。现有技术水平对铅烟的治理难度均大于其它形态的含铅有害物质。(2)铅尘的产生工序铅尘是含铅物质

7、中对操作者构成危害的另一种形态,可以通过呼吸道和食道进入人体。它的产生源主要分布在铅粉制造、和膏、涂板、灌粉、插板、分板、极群配组等工序。产尘方式主要是因震动使含铅粉尘溢散到空气中,当生产场所通风除尘设备运行不良时,地面或设备表面的集尘可形成二次扬尘。(3)沥青烟的产生工序沥青烟产生于铅酸蓄电池橡胶隔板添加剂配制、电池槽封口胶配制和电池封I:1胶浇灌作业工序。由于沥青在熔化过程中不易流动,导热性较差。在加热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搅拌,尤其在手工搅拌时操作人员会大量吸入沥青烟。(4)炭黑粉尘的产生工序炭黑粉尘主要产生在铅粉辅料的配置过程中。配料时的搬动、称量、搅拌都会大量击起轻质炭黑粉尘的飞扬,其次在

8、和膏操作的投加辅料过程中也会有含炭黑的辅料粉尘溢散。2.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是消除或降低职业性危害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才能消除或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量和产生量或减少有害物质散发量。(1)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从根本上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工艺改革完全可以将危害程度降低或消除部分工序的有害物质,例如极板化成工序采用铅条焊接作业方式连接生极板时会产生大量高浓度的铅烟,对焊接工人构成极大的危害。应用不焊接化成工艺不仅可以消除铅烟危害,还能减轻劳动强度。(2)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主要技术措施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降低单位电池容量耗铅比率,对产生有害物质的设

9、备密闭化,生产作业现场强制通风,生产设备局部吸尘、有害物质收集净化等。拉网式板栅电池生产工艺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工艺。冷轧成型的板栅制造技术能够大大地降低铅烟的产生量。在涂板工序,采用了纤维覆盖生极板的工艺,有效地降低了生极板在搬运、配组过程中的铅膏脱落量。除了人工插板、出水操作过程中硫酸、硫酸雾和铅尘对操作者的危害。同时生产效率高于传统工艺技术一倍以上。使用高效率的除尘净化设备是降低作业现场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有力的补充措施。在烟、尘或雾的生产场所应根据捕捉对象设置滤筒式、滤网式、水雾喷淋式或高压静电式以及湍球式等不同的除尘净化设备,以适应有害物质的形态,提高除尘效率。3.个

10、人防护及保健措施个人防护及保健措施包括:有害作业过程中的防护措施、作业结束后的防护措施以及个人生活中的保健措施。(1)有害作业过程中的个人防护措施。作业过程中的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是头面部护具、全身工作服、手足护具的规范使用以及禁止在工作场所吸烟和进食。在配发防护用品时应针对有害物质特征和防护要求按需、按时发放。生产作业过程中,硫酸雾、炭黑粉尘等有害物质由于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或显著的形态特征,操作人员在工作中不做好有效的防护会自觉地感到无法承受,因而能够做到规范地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但铅作业场所则不同,由于含铅烟尘没有明显的刺激性,并且较少发生急性中毒现象。操作者容易忽视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尤其容

11、易忽视呼吸防护用具的使用。(2)作业结束后的防护措施。作业结束后要做到:及时用含3%的醋酸溶液洗手,消除粘附在手上的铅粉。及时更换或清洗防护用品,可以多次使用的防护用品尽量缩短洗涤周期。离开厂区前淋浴洗涤全身,尤其夏季穿着较薄的工作服时更要注意对全身的清洗。淋浴后更衣,将工作服存放在单独分隔的衣柜内,不要与日常服混放。禁止将受到污染的工作服带回家中或宿舍存放或洗涤。(3)个人生活中的保健措施。有害作业人员作息时间要规律化,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在饮食上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钙食品及维生素C的摄入量,控制不良嗜好。酒精能破坏人体血液中的铅含量与骨骼中的铅含量的平衡,酗酒后人体骨骼中的铅将加速向血液中迁移,会造成急性中毒症状发生。因此,应劝阻铅作业人员不饮酒。有害作业人员自主健康监护也是必要的措施之一。当感觉身体发生异常现象时,如IZl内金属味,食欲不振,上腹部胀闷、不适,腹隐痛和便秘,记忆力减退或牙齿过敏性酸疼、长期咳嗽等,应及时到职业病医疗机构进行诊治。来自: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http:/www.jbztest.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jbztest.org/html/zyjk/zybfz/578.html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4 /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