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我与科普大篷车”主题征文2022

上传人:Wo****C 文档编号:66977525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我与科普大篷车”主题征文202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我与科普大篷车”主题征文202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我与科普大篷车”主题征文202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2022“我与科普大篷车”主题征文20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我与科普大篷车”主题征文202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我与科普大篷车”主题征文20212021 “我与科普大篷车”主题征文5 5 篇“我与科普大篷车”征文( ( 一) ) 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科学规律办事。我非常喜欢听音乐,有一次,我带着耳机正痴迷地听音乐,脚下踏着点儿,嘴里还不时哼上两句,我听得正精彩,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来临,妈妈一把揪下我塞在耳朵里的耳机,“干什么呀?我正听音乐呢”敏感的我感觉不对劲,立即叫了起来。“瞎嚷嚷什么,我不是为了你好。你这样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对你耳朵不好,懂不懂。赶紧摘了!不许听了!”“凭什么呀?我喜欢!用不着你管。”我反而立即把声音提高了几倍。“你这孩子,这么不听话我

2、让你听”妈妈气急败坏把 mp3 摔倒了地上,我洼地一声大哭起来。我躲进屋里越想越委屈,泪水止不住狂喷不止,中午,妈妈叫我出去吃饭,我也憋着劲不开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猛然我想起了反向思维这句话,对呀,打开电脑查一查,看看谁对谁错。哦呀,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用耳机听音乐不仅让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而且,耳塞振动声音传播范围既小又集中。对耳膜刺激比较大,时间一次,会产生失眠、听力下降、头疼、记忆力减退、听力逐渐下降等症状。我说呢,最近有些头疼、头晕、上课也不能聚精会神。原来罪魁祸首是它-耳塞。看来我错怪了妈妈。哎,这么长时间我一直违背科学规律办事,还自以为是。以后,我要用科

3、学的方法、道理去办事。不仅能减少伤害而且还能创造世界。同学们-让我们学科学、爱科学吧! “我与科普大篷车”征文( ( 二) ) 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科普工作者卡尔?萨根 1988 年在康奈尔大学曾发表演讲科学家为什么应该普及科学。对于中国来说,尤其要讨论的是,中国为什么需要科普工作者。科学和科普工作者某种程度上在中国的公众面前有一个很奇怪的形象。一方面,科学被视为象牙塔,科学家则被描绘成没有生活常识,每天拿一些奇怪而深奥的数字、公式唬人的教授、学者:另一方面,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科技进程要么望而却步,认为自己没有理解它们的能力,要么不屑一顾,认为他们与自己毫无关联。这正是我们为什么需要科普工作者的原

4、因。西方作为科学精神的起源,很早便有了科普著作。到近代,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的贝尔写出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后,科学普及工作便蓬勃开展,这一百年来,很多优秀的科学家致力于科学普及,例如俄裔美籍科学家乔治?伽莫夫,美国科学家阿西莫夫、卡尔?萨根,英国科学家霍金、彭罗斯、约翰?格里宾等等。而这些科普工作很快便收到了成效。199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正是因为幼年时阅读贝尔的科学著作数学大师才立志于数学研究:约翰?格里宾因为乔治?伽莫夫和其笔下的“汤普金斯先生”才想到要探索宇宙的起源,而他自己日后也成为一名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科学的接力棒就是这样代代相传。但是,科学普及的意义远不止

5、培养一代代的科学家。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不需要那些繁杂的公式,但他们需要一种科学思想。他们需要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有了这样的科学精神,懂得了这样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公众会更有意义地、更充实地生活,并且知道为什么而活,他们将略略领会人类是如何如一步步地改造世界,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太空而不是呆在地球温暖的家里,更重要的,他们会摆脱愚昧,更科学有效的处理日常事务,当然,他们也决不会让他们的孩子辍学打工,也决不会听信谣传(例如,抢盐)。他们虽不会成为科学家,但他们应当认识科学的力量。科学精神并不植根于中国的土壤,因此中国更加需要科普工作者,尤其是以有成就的科学家的身份有说服力地进行这项工作。中国的中学生

6、学习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却不能在总体上领会人类如何一步步改造自然 “我与科普大篷车”征文( ( 三) )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名叫十万个科学之谜的科普读物,这让我了解了许许多多的生活知识以及一些科学原理,这对我受益匪浅。此书内容繁多,知识也很广泛,有食物中的科学之谜,科技现象之谜,交通科技之谜,电气设备之谜等许多类型篇,而每个类型篇又有许许多多的相关知识组成,列如:运动中的科学之谜就由“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羽毛球比赛为什么不能在室外举办?”等许许多多的运动小知识,当然每个类型篇都有符合自己类型的相关小知识。其中运动篇里的一则小知识受到了我的注意,“扁了的乒乓球为什么用开水一烫就会鼓起来?”打

7、乒乓球是我最喜爱的运动,每个周末我都会和我的小伙伴去打上几局,当然不小心踩扁了乒乓球也是经常的事,虽然我知道只要用开水一烫便可恢复,但我却不知其中的道理,自从我看了这个小问答后我明白了:“原来这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会把原来扁的地方顶起来,这样乒乓球就复原了。还有一则小问答说道“脱毛衣时噼啪作响是怎么回事?”我想大家在冬季晚上睡觉时,一定会脱下那一层厚厚的毛衣吧,当你脱毛衣时是不是会发出噼啪的声响啊,你可别以为这是什么怪物在作怪,其实这是摩擦产生的静电放生了放电现象,我们白天穿着毛衣的时候,由于不停地运动,毛衣与衬衣,衬衣与身体之间不断的摩擦,使得身体和衣服上都

8、带上了电荷。这些正负电荷中和,放生放电现象,于是我们就会听见“噼啪”的声音。啊,原来是这样,可真是奇妙啊,读了这本科普读物,让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科学原理,知道了以前所不知道的事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大饱眼福,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科学奥秘的奇妙,以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因为科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变得美好,变得更加让人觉得是个无底洞,变得更加吸引人类去探索去发现,去不断的创新! 通过这次阅读科普读物,感受科学的魅力也大大提高了我对科学的热爱以及我对科学的向往,我觉得科学在我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科学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所以我觉得我应该要学好科学,认真对待每节科学课,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因为这些都

9、是会影响你一生的,是你一生中很重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想读一本科普读物并不能决定什么,但如果你一直用一颗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的心去面对科学,去创新科学,那么你就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创新! “我与科普大篷车”征文( ( 四) ) 当我们捧着装订漂亮的书籍孜孜阅读的时候,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丰富多彩的节目时,当我们手按鼠标畅游于网络世界时.我们可曾想过,是什么给我们生活带来了那么多的变化?是科学,是科学这股巨大的力量,无形中改变了我们身边的一切,改变了整个世界。在二十一世纪里,科学将会成为人类的生命。你不懂科学,就无法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如果你有了科学的种子,精心培育,随着时间的推

10、移,这颗种子就会不断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而“诺贝尔科学奖”,就是用这样一种奖励,来激发人们热爱科学,并用科学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有 20 多个国家,466 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当他们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时,他们代表自己拥有了科学创造的巨大财富。因此,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把科学展示出来。但怎样才能做到呢?科学家告诉我们,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也是激发探索科学奥妙的主要动机;而最能满足这种强烈欲望的方法是要勇于问为什么,勇于尝试、创新,勇于推翻前人的话、结论,而最终得到的就是自己的成果。我听说有一所中学的高一年级的三位学生,他们也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竽”这样一

11、种民族乐器充满了好奇,他们分析了这个乐器的特点后,决心也要做一个类似于“竽”的乐器。他们每天都去捡或去买很多支吸管,他们又仔细研究了这些吸管,利用了无数休息时间,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俗话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他们终于成功了,1000 支吸管插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吸管乐器,吹起来一样美妙、婉转,简直比“竽”吹出来的声音还要好听。他们虽然不是什么伟大的科学家,却能想到这样的东西,并克服重重困难去做,真不简单。想想自己,我也尝试过成功的滋味儿,以前我看见别人玩航模,好奇心驱使我产生我也要做一个的愿望,于是,我不断搜集材料,接着自己动手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虽然被发动机伤了手,

12、流了血,留下疤痕但最终还是成功地做出一个精美的航模。当时我喜悦的神情早把做的过程中的痛和苦忘得一干二净。这就是我们青少年的好奇心了,青少年能想到的东西,大人不一定能想到,因为青少年的幻想是天真的,是奇异的。科学就像是一个比宇宙大好多万倍的海洋,我们就像是一些鱼,虽然今天自由自在地游着,可是明天,水里就没有了氧气,必须换一个地方,这样换来换去,这个海洋会被我们污染了,到了这时候,就要寻找另一片海洋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寻找的新科学,只有不断更新,才会有更美好的生活。诺贝尔科学奖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呢?不用问了,只要你从小播种下科学的种子,努力学习,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热爱科学,才能了解科学,才能用它

13、去改造世界,去创造魅力家园,去寻觅光明的未来。“我与科普大篷车”征文( ( 五) )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处处有科学。饮食中有科学,运动中有科学,就连穿衣和睡觉都有科学。人的生活总是离不开科学的。如果生活中没有科学的话,那恐怕就要天下大乱啦!下面我就为大家讲讲在我生活中发生的科学吧! 还记得在我三年级暑假的时候,我和奶奶回了一趟老家。有一天下午,我正在鸡圈旁边的一片小野花丛里捉蝴蝶,忽然发现鸡圈里有几只鸡在吃地上的一些细沙和碎石。我心想,这不得把鸡的肠胃给扎破呀!所以我赶紧跳进鸡圈,把那几只正在吃沙子和碎石的鸡给赶走了,可那鸡非但不领情,还把我的手给叨疼了。我很生气,所以就不管那些鸡,跑到了奶

14、奶那里,喊着:“奶奶,你看,鸡把我的手给叨红了。”正在刷碗的奶奶扭头看了看我的时候,说:“没事儿,叼得不狠,一会儿就不红了。对了,那鸡叨你干嘛呀?”“因为我看见那些鸡在吃沙子,我去赶它们,所以它们就叼了我。对了奶奶,你赶快去把那层沙子扫了吧,要不那些鸡又该吃了。”奶奶听完笑了起来,说:“傻丫头,那是我故意放进去的。”“啊!”我惊讶极了,忙问:“为什么呀?”奶奶却好像故意掉我胃口,说:“小祖宗,没见我忙着呢!一会问你爸去。”无奈,我只好去等爸爸回来。过了一会儿,爸爸还没回来,我有些等不及了。这时,我突然想起我来时好像把那本十万个为什么带来了。所以我赶忙回屋去找那本书。后来,我在书上竟找到了答案,原来鸡吃沙子是因为鸡没有牙齿,所以无法消化大一点的食物,所以要吃一些像沙子、石渣、碎玻璃类的东西放在胃里摩擦食物。因此才会有我看到的现象。现在终于真想大白了。同学们,这就是生活中的科学。怎么样,生活中是不是处处有科学呀!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