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专题02中国重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6915225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专题02中国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专题02中国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专题02中国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专题02中国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专题02中国重点(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 Word版教学资源肴点2中国古代农业与近现代中外对农业的改造【2012考纲解读】1中国古代辉煌的农耕文明2中国古代的经济格局3中国近现代对农业的改造4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5资本主义各国对农业问题的处置及其影响【易错点点睛】易错点I中国古代辉煌的农耕文明1按下图顺序,农具功能排列正确的一组是()I电;A .谷物加工汲水耕地耕地B 耕地汲水耕地灌溉C.耕地汲水耕地谷物加工D .谷物加工耕地耕地灌溉【错误解答】C【错解分析】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差,基本功不扎实,对教材不熟悉,平时学习过程中没有注意教材中的插图,或者对一些农具的具体功能缺乏明确认识,以至于不能把古代一些农具的名称、

2、功能和形状结合起来。【正确解答】B2 .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 ()A .成都平原B.河北平原 C.渭河平原D .淮河流域【错误解答】C【错解分析】 考生一方面是在学习过程中不仔细, 相关知识点没有落实; 另一方面在 答题过程中没有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 题干中明确提示芍陂为楚相孙叔敖所修。 根据楚国 的地理位置,只有 D项最适合。【正确解答】D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 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于河,北通涿县。自是

3、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通典卷十漕运材料二:(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大业杂记材料三: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隋书卷六八阎毗传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渡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李敬方汴河直进船请回答:(1) 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他目的,根据材料一、二、三加以 概括。(2

4、) 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根据材料四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3)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错误解答】审题不清,答题不全。【错解分析】考生缺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知识迁移及客观分析评价史实的能力。第(1)问,从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并置驿官草顿 ”将兴辽东 之役,以通运漕”等有效信息,可以得出隋开凿大运河的其他目的。第(2)问,从 亡隋波浪九天来”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取尽脂膏是此河”等有效信息中,可以得出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第(3)问,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积极作用是主 要的。【正确

5、解答】 (1)目的:沟通南北交通运输,满足隋炀帝巡游作乐的奢欲,运输军队 和物资北征高丽。(2)胡曾认为开凿大运河导致隋朝灭亡。皮日休肯定了开凿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李敬方着重指出了运河开通后统治者对江南的搜刮和掠夺。(3)积极作用: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消极作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也加强了对江南人民的搜刮、掠夺。开凿大运河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4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A 三国时期B 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 南宋【错误解答】A【错解分析】 学生相关知识点没有落

6、实到位,对教材不熟悉,把筒车和翻车混为一谈.【正确解答】C5 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养活了众多人口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A .B .C .D .【错误解答】A【错解分析】学生对作物品种引进和推广的影响认识不透。明朝由于甘薯和玉米的引进和推广,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这对于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 进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有重要意义,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正确解答】B【特别提醒】中国古代有着辉煌发达的农耕文明,在学习过程中,须仔细扎实,认真落实相关

7、的知识点。一方面要注意区分不同时期的农业成就,防止混淆;另一方面不妨按类别(如水利、农具、作物品种等)作一些整理。在应试过程中须特别仔细区分,防止发生混淆。【变式训练】1隋朝开通了大运河,其中 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所指的是()A 通济渠 B 永济渠C.邗沟D 江南河1. B解析:注意与地图相结合,形成时空概念。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 促使井田制瓦解B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浪潮2C解析:改革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导致井田制的瓦解,它只能瓦解周王室的统治,而不能强

8、化其统治。3明清时期,为了解决人口激增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而采取的措施有()引进推广高产粮食作物培植推广一年多熟作物实行一条鞭法 鼓励垦荒A . B .C.D .3B解析:本题的易错点是,不少同学疏忽了,实际上鼓励垦荒是增加粮食数量的多种途径之一。4下列农业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桔槔曲辕犁踏犁齐民要术棉花在江北种植A .B .C.D .4. B解析:注意识记并区分各时期的农业成就。5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铁农具的使用 牛耕的运用 水利灌溉的发展封建制度的确立A . B. C. D .5. D解析:从多角度考虑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6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

9、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其中对 公私仓禀俱丰实”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 .诗人夸大了当时的社会现实B .诗句准确反映了当时粮食高产C.诗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安定D .诗句反映国富民强6. A解析:公仓的丰实是靠剥削百姓而获得的,所以当时百姓仍受相当重的剥削,不 可能公私仓禀俱”丰实,明显有溢美之辞。易错点2中国古代的经济格局1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A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B.寺院经济衰落C.城市中出现柜坊D 南北经济趋向平衡【错误解答】A【错解分析】学生对六朝经济的特点没有把握准确。唐后期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已由北方转到南方。C项出现在唐朝,魏晋

10、南北朝时期的寺院经济是过度发展而非 衰落。【正确解答】D2. 对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诗句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理解正确的是()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利于缓解农民缺少土地的问题 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良影响A . B . C.D .【错误解答】D【错解分析】 学生应注意图文知识与课文具体知识的联系,以利于形象和全面地领会历史。【正确解答】A3. 关于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和国家根本,养济东南”的说法,这反映了()A 宋朝江浙地区水稻种植普遍B. 宋朝江浙地区水稻产量高C. 政府重视推广南方的生产技术D .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错误解答】B【错解分析】学生

11、没有理清经济重心南移对社会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始于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此后,东南一直是古代的经济重心,地位不断得 到巩固。【正确解答】D4关中地区曾是我国古代政治和经济中心区域,后来由于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恶化而丧失其主要地位,中国的统治中心迁离此区域是在()A汉末三国的战乱时期B. 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结束时C. 唐朝灭亡后的战乱时期D 朱元璋在长江流域建都时【错误解答】A【错解分析】 考生;殳有注意题干中的裳求,在唐朝出现了畝火烧LLL开垦山地、圉湖 造田等对自然宦态平衡破坏的现象,引起了关中地区土地强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而唐都 长安即位于关中地区,在此职后的主要朝代没

12、有在关中建都-正确解答】c【特别提選】在做本类题目时,苜先追须对拢国古代注济格局的总悴情况有大致了解, 即黄河流城曾是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后来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并且这一过程是在南宋时完成 的;其次茎注意江南开发的几个重妾时期以及每一时期江南开发的背景、具体情况最后对 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要重慝突處防止混淆【变式训练】1导致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关键因素是()A .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B南方地理条件优越C.南方统治者比较注重农业生产D对外贸易以南方海路为主1. A解析: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进步,正是由于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才促使北方农民南迁并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13、从而促使经济重心南移。2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宋元时期已完成,下列各项中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A 宋元时期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主B江南地区工商业城市的大量兴起C.元朝时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D .元朝开通南粮北运的海运和漕运(经大运河)2. D解析:元朝的漕运和海运是为了解决北方粮食不足,这说明当时的产粮中心在南 方。3三国和南朝时期,江南得以开发,其共同原因是()实行均田制大批农民南迁 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传到南方南迁农民与江南人民的共同开发A . B .C. D .3. B解析:三国时并未实行均田制。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 .新兴封建城市成为繁华商业中心B 大量荒

14、地得到开垦使耕地面积扩大C.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大力推广种植D .江南迅速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4. D解析:魏晋南北朝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应是经济格局的变化。5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表现在()土地大量开垦 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A . B .C . D .5. D解析:注意从多角度去掌握经济发展的表现。6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对南方生产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民族融合导致南方人观念的更新A .B .C.D .6. A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审准 最直接”这一核心限定词。易错点3中国近现代对农业的改造1.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

15、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 .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 .民粹主义【错误解答】A【错解分析】学生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解掌握不准。孙中山游历英美过程中看到了 资本主义的一些弊端,提出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必其功于一役”,其社会革命的思想就是民 生主义。【正确解答】C2. 仿真卷)下列关于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 解决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B. 解决农民土地所有权问题C.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 是实现工业现代化唯一的途径【错误解答】B、C、D【错解分析】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及本质认识不到位。它是一种

16、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解决了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它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 农民仅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因此B项错误。它仅仅是适合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将被集约化经营所取代,因此C、D两项错误。【正确解答】A3. 图一、图二是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凤阳采风的资料:图一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农民喜庆丰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单位:亿公斤)19781979I96019811982罔二 风阳县帳食产fit礎化结合资料及历史知识,以凤阳的变化为例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作用。【错误解答】审题不清,答题不全。【错解分析】考生缺乏

17、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从图1、图2中不难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 再结合教材中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知识就不难解决本题了。【正确解答】凤阳农民通过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打破 了 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生活得到改善。4. 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 平均地权”思想,中国共产党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都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请分别分析三者 的性质与影响。你从中获得什么历史启示?【错误解答】审题不清,答题不全

18、。【错解分析】考生对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缺乏理解和认识,应从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和所处的时代去理解和iLiY,他们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这样,才能得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和认识。【F廊鈔;J二:;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土地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它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 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无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它使广大贫雇农获得了土地,调 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2) 历史

19、的启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提出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特别提醒】在做这类题目时,应着重掌握两大类问题:一类是近代史上资产阶级对农业改造的不力: 另一类是无产阶级对农业的改造。在认识第二类问题时, 应注意从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中共不同的土地政策,正确区分土地革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四大事件的背景、内容、影响,找出其相同点和区别。【变式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实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激烈的军事斗争形势B. 资产阶级维

20、新派由于提出的土地纲领不彻底,得不到农民的支持C. 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共都注意开展土地革命,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 建国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改变了土地私有制1. D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没能实施的根本原因是它不符合当时生产力的水平;维新派根本没有触及土地问题;抗日战争时期中所实行的双减双交”政策不是土地革命。2在中共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中,最能体现当时民主革命任务的是()A 依靠贫农B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C.限制富农D.消灭地主阶级2. D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 中消灭地主阶级体现了反封建这一任务。3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所领导的土地革命与以

21、前的地革命在目的上的不同之处是()A 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条件B. 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 Word版教学资源D 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3. A解析: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目的。新中国成立后,土地革命的目的就应着眼于整个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上。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维护农民基本利益促进社 会经济发展A .B . C. D .4. C解析: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没有实行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 政策,双减双交”

22、只是限制封建剥削。5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政策与过去的主要不同是()A .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B .限制富农经济,中立富农C.保护民族工商业者D .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5. D解析:本题是一道比较型的最佳选择题。通过比较中共在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可知,C项与题意无关。其他各项中,表述最准确的是D项。6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A .B . C. D .6. C解析: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影响可以排除,其他各项都是正确的。 【难点突破】1农业和农

23、民问题的重要性1.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关注农民问题,其主要表现是()A .维新派提出了涉及土地问题的改良方案B. 革命派发动农民作为同盟军C. 孙中山提出J,民生主义的主张D .在国民大革命中,农民运动受到普遍的支持【解析】近代史上资产阶级运动中,涉及农民问题的并不多,通过回顾教材可知,维新派在其纲领中根本没有涉及农民问题.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大局限就是没有充分动员群众,更谈不上以农民为同盟军。D项的表述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事实上在大革命中,支持农民运动的只是中国共产党。所以只有平均地权”的主张是资产阶级关注农民问题的表现。【答案】 C2建国从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农民问题,为

24、此开展了一系列的运动。下列各项中,未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A 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必须抓住题目的要求, 题目要求从几次运动中找出没有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一次;其次是对历次运动的本质有明确的认识,土地改革只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但仍然是土地私有制。【答案】 A3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 .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B .小农经济缺乏群众基础 C.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小农经济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解析】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可用排除法,排除B、C两项,因为这两项明显不符合

25、史实。在剩下的 A、D两项中,经分析可排除 A项,因为土地改革运动已经把地主土地 没收分配给农民。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其原因就是分散经营的个体农业,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答案】 D4.材料一: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旧唐书材料二: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线,马牛被野。”新唐书材料三:表1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 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正仓、义仓、常平仓储粮总数 (单位:石)全国1099060

26、64河北道21029924河南道22467641(1) 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 期居于什么地位?(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肴查了唐朝前期考生对农业的政策、措施、制JS及其嶷响.第问, 从“农耆,国之本这一有效信息可得出唐的重农思想,因而采取了教材中的那些重农措施忌 制度,第问,从贞观初与四年后情景的对比不难看出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逋的恢

27、震和发展, 对于影响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可以从水利、农具等方面予以等虑;第i列可,从图中和所学知识不难看出河北、 河南两道及以长安、 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当时全国的重要地位;第(4)问,可从农业的基础地位及对政局的影响这方面去考虑。【答案】 (1)重农思想(以农为本思想)。唐朝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 策;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2) 唐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兴修了水利工程,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出 现了曲辕犁。(3) 河南、河北两道是全国重要产粮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4) 农业的发展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特别提醒】农业和农民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

28、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在古代就有重农抑商”的政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经济体制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而现今 三农”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农业现代化的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难点突破】2资本主义各国对农业问题的处置及其影响1 下列各项中,通过购买或赎买方式解决土地问题的是()英国圈地运动法国大资产阶级对旧社会的改造措施美国宅地法俄国1861年改革A .B .C .D .【解析】考生解答本题,须对每个选项进行仔细鉴别,谨防粗心大意。解题时的误区主要有两个,一是把法国大资产阶级当权时所采取

29、的措施与雅各宾派的措施混为一谈;二是误把美国宅地法中规定的所交象征性的手续费当成赎买或购买。【答案】 A2. 在17世纪初满洲贵族开展了大规模的圈地,同期英国的圈地运动正在进行。对此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都促进了社会的转型B. 都造成土地与原有劳动力的分离C. 都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灾难D 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土地运动【解析】这两次圈地运动,表面上是类似的,但本质不同,它们发生于不同的环境之中,且由性质不同的阶级所主导, 英国圈地运动是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所主导的,这时英国的资本主义正在兴起,所以其资本主义色彩很浓。而满洲贵族属于地主阶级,此时中国是完 全的封建社会,其行为纯粹是为了掠夺土地。 在解

30、答本题时,一定要从各自的社会环境出发, 注意其区别。【答案】 A3 列举近代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举措及其影响。析】 奉题目的要求十分明确,时间疤围界定在近代史上,要列举的是英、法、日、 美、僦等国解决土地间题的措施,答题时首先应回顾菽材,搜罗这些国家在瓷本主义兴起发 展过程中处理土地间题的素材,然后再根据其对各国资本主义跑发展的作用简要评述其影 响.答题过程中应尽重做到全面,防止遗漏.【答案】(1)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和拍卖等方式,使土地大多落入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从而建立起资本主义大农业。这种处理方式是对农民的残酷掠夺,带有浓厚的血腥色彩;但另一方面却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31、,并且先进的资本主义大衣业对后来英国资本主义的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法国:大革命初期,制宪议会通过决议,取消农奴制和封建义务,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革命前的土地所有关系。 雅各宾派专政时期, 没收逃亡贵族的土地并分成小块出售, 地 价可十年付清,无条件地废除一切封建权利。这些举措尽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激发了 他们革命的积极性,使法国革命暂时渡过了危机,但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后来严重制约了法国资本主义的长远发展。(3) 美国:内战前,南方盛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使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和市场、原料等受到严重影响,后来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内战过程中,颁布宅

32、地法,不仅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而且使西部的大片土地得到开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4) 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并获小块份地,从而使他们成为个体小农。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圭寸建残余,尽管改革后俄国农村中的雇佣 劳动等资本主义因素逐渐发展起来,但速度缓慢,而且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5) 日本:在明治维新中,改革封建领主土地制度,颁布法令废除买卖土地的禁令,承认土地私有,从而在法律上确认了新兴地主阶级对土地的所有权,农村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起来。4关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国解决土地问题的评价,正确的是()法国革命中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33、, 因此是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雅各宾派把土地 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取得了农民对政权的支持 拿破仑执政时期改变了农民占有土地的 情况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导致了法国经济发展速度趋缓A .B .C.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解题。拿破仑公布民法典,使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故是错误的表述, 排除含有的选项,故只能选C项。【答案】C【特别提醒】英、法、美、日、僦等国由于受经济结构和阶级力重对比的制约,对农业间题时处直方 式各不相同,但都促进了各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过,也正是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 其措施的长远影响不尽相同;英国罔地运动后建立的资車主义

34、犬农业和美国奴隶制的废陰都 大大促进了苴蛍本主义的长远发展:而法、日、俄三匡1由于其小农经济或封建残余的长期存 在严重制约了其盗本主义的长远发展.【2012名师预测】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 .增强秦国实力B .发展农业生产C .废除旧贵族特权D .限制商业活动1. A解析:当时群雄争霸,只有增强实力,才能生存,才能一统天下。2北魏均田制 ()确认了农民对其所使用土地的所有权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A . B . C. D .2. B解析:农民所受 露田”死后归还,所以农民并未完全取得土地所有权;

35、均田制只 是使农民得到了土地,与减轻农民负担无关。3下列关于隋唐农业生产状况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圩田比较普遍,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放火烧山的现象很多茶叶成为唐代生活必需品黄河流域出现了曲辕犁。利于水田耕作A . C.C.D .3. A解析:曲辕犁出现于江东地区。4春秋战国时期,造成黄河流域经济迅速发展,并使南北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是( )A .北方政局相对稳定B .北方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众多D.北方铁器和牛耕的大力推广4. D解析: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5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地主贵族特权、增加财政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 时间的是()A .青苗法B .募役法C.市易法D .方

36、田均税法5. B解析:从募役法的内容和作用可得出答案。6明朝一条鞭法”改变了赋税形态,从经济发展趋势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A .使白银成为市场上普遍流通的货币B. 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租C. 刺激了冶铁业的发展D .促进了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6. D解析:赋役征银的规定有利于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商品化。7明清时,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特征有()引进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形成产品集散地茶叶普遍种植,政府开始征收茶叶税A .B .C . D .7. B解析:是唐朝时的现象。8明清时期,政府都采取措施,鼓励垦荒,同时大量引进新的作物品种,大力推广多熟作物。这

37、反映出()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统治者鼓励对外交往和贸易统治者仍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当时人口的增长已给社会经济造成压力A .B .C . D .& C解析:引进作物新品种与对外贸易是不同的,题目中的现象只能反映重农而不能 反映抑商。9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B. 把农业和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 这一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D 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9. C解析: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0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 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

38、、兼并之 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 .重视农业生产C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D .重视边境防御10. C解析:注意结合北宋的社会环境理解本题,读懂引文的意思。11天朝田亩制度没能实施的原因有()紧张的战争环境不能代表农民阶级的意愿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蜕变脱离当时社会实际和生产力水平A .B. C. D .11. D解析:不符合史实,与题干无必然因果关系。12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不能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判断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只学习两方先进技术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A . B . C . D .12. D解析:

39、思考本题时,不仅要找出二者的局限性,而且要是它们共同的局限性。13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造成这种双 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 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B. 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C. 半殖民地半圭寸建社会正在形成D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3. B解析:当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地位决定了农民既有反剥削压迫的革命性,但又 不可能从根本上超越封建主义而顺应资本主义的潮流。14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A 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B 致使革命阵营成分复杂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D .使革命政府缺乏经济后盾14. C解析:没有彻底的土地革

40、命纲领,就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与。15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其中引起1949年到195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人民公社化运动B.农田水利的兴修C .土地所有制的改革D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15. C解析:从1949年到1957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的变革是土地改革和农业合 作化运动,即土地所有制的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它对农村生产力发展没有起到推动作用;B项和D项明显不是主要原因。16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所经历的步骤,按照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A .土地改革一农业合作化一人民公社化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土地改

41、革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农业合作化一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化一土地改革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人民公社化D 农业合作化一人民公社化一土地改革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 A解析:建国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时间分别是1950年、1953年、1958年和1978年。因而A项正确。17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实质上是()A 限制农村中的封建剥削B. 废除农村中的封建剥削C. 建立起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D. 调动地主抗日的积极性17. A解析:地主减租减息的规定,只是对封建剥削作限制,而没有废除。18由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联产承包

42、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纳税自主权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A . B .C.D .18. D解析:税收具有固定性、强制性的特点,农民只是获得了土地使用权而不是所有 权。19 18世纪英国议会通过圈地法令,结果虽然种地的人少了,但土地提供的产品和过去一样多,或者比过去更多,因为伴随土地所有权关系革命而来的,是耕作方法的改进, 协作的扩大,生产资料的聚集等等 ”。以上材料()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进步体现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反映了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A . B . C .D .19. D解析:注意认真读材料,准确理解其含义。20美国的西进运动”与英国的圈地运

43、动”所产生的影响,其不同点是()A .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深重灾难B. 开拓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市场C. 导致农村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化D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劳动力条件20. D解析:西进运动并没有提供劳动力条件。、非选择题21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国素有农,天下之本”的古训。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 Word版教学资源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 Word版教学资源七彩

44、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 Word版教学资源(1) 图一,17世纪中期和18世纪我国的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各出现了什么现象?试结合史实简要分析其原因。面对人口的增长,当时政府解决农民口粮问题的办法是什么?(2) 结合史实分析图二中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 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不足 400千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当采 取什么措施?21. (1)17世纪中期我国人口骤减,耕地面积缩小的原因:明朝后期社会黑暗,赋税沉 重、天灾不断,明清之交长期战乱。18世纪我国人口增长迅速,耕地面积也有所增加。原因:清朝前朝统治者调

45、整政策,重视农业;康熙、雍正时赋税政策的改革,国家对农民的人 身控制有所松弛。解决办法:推广种植玉米、甘薯,利用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土地。(2) 主要原因:建国初期,国家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及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粮食产量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 大跃进”及农村人民 公社化运动,1961年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粮食产量严重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 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农业生产条件与技术显著改善, 单位面 积产量提高。(3) 措施: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控 制人口增长;增加科技投人,

46、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明确指出:平均地权是由国家通 过征税和收买的办法,使土地之增值收归国家,对缺乏土地的农民,则由国家给予土地,资 其耕作。不久又明确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材料二:在罗斯福新政期间采取了经济管制的形式,农民是一大批管制和立法的受益者,这些管制和立法主要通过削减农产品产量以及国家储备农产品的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材料三:1979年1月,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18个农民搞起了大包干,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鼓点。到1982年底,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成为主要形式。到1985年,全国有6000多万农民从农业

47、转向乡镇企业、社办企业中。材料四:中国现在需要进行第三次 解放农民勺制度革命,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 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局面。”这场制度革命的核心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和邓小平在对待农村问题上的根本差异。(2) 罗斯福为提高农民的收入采用了何种方式,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世界人均数的三分之一。近年来中国耕地不断减少, 少253.74万公顷。用地理知识分析造成耕地减少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简述新中国历史上的前两次解放农民”的时间、内容和结果

48、。(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农村改革的认识。22. (1)差异:孙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邓小平采取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的措施, 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的繁荣。方式:主要通过削减农产品产量以及国家储备农产品的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3) 自然原因:灾毁耕地。水土流失。社会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 结构调整。(4) 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土地改革;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二次

49、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 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结果是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5) 认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获得巨大成功。 当前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农民收入,让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器。23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材料一:中共中央1942年通过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农民是抗 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党的政策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

50、减租减息,保证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一部分开明绅士并赞成民主改革的。故党的政策仅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 故于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政策,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 阶级一致抗日。解放日报1942年2月6日材料二: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 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 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

5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 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237238页材料三:经过农村经济改革,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提高。目前,还应继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国家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投入就增加 300亿元以上。目前农业收入偏低的原因之一是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不高、规模不大。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平均已达3: 1,我国仅为 0. 6: 1;发达国家农产品精深加工达到全部农产品的80 %以上,我国尚不足 40%。(1) 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抗

52、日战争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种土地政策的基本内容;说明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改变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与 内容是什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3) 根据材料三,谈谈当前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应采取什么措施。23. (1)基本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主要依据: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既要改善农民生活,提高他们的抗日和生产积极性,也要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2)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

53、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生活。(3)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首先应该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和规模,增加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收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国家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植和投人,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24 农业税收在国家收入中的比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我国农业正逐步向现代化过渡,减免农业税有利于农业的发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宋代李靓说: 民之大命,谷来也;国之所宝。租税也。”税银(万曲)川代山盛和衣业龈与工商慕總丸化瞇弊瞄3(1)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观点 ?(2) 依据上图,指出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各呈现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原 因。(3) 上述图文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24. (1)农本思想: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2)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工商杂税超过农业税)。原因:实行 摊丁入亩”(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商品经济 发展(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清政府政策调整;民族工商业和外贸有所发展;外国资本渗人。(3)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