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范文模板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6905381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范文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范文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范文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范文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范文模板(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章编码:XXXX日期:2021年x月x日2021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范文模板页码:第26页 共26页2021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范文模板芦花荡主要刻画了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他像青壮年人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自由出没苇塘。以下是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老当益壮的气概。2、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3、掌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过程和方法合作 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老英雄的爱与恨,智与勇。2、认识到英雄的中

2、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掌握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疑点:战争是残酷的,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具有诗情画意?教学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小说的特征和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这里芦芽竞出,满淀碧翠;这里蒲绿荷红,岸柳如烟;这里芦花飞絮,稻谷飘香;这里坚冰似玉,坦荡无垠,这里就是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但六十多年前,这里却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千里白洋淀,演绎

3、出一幕幕抗日的传奇故事。芦花荡的故事就发生在美丽的白洋淀里。二、课前预习1.走近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孙梨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苇塘(wi) 寒噤(jn) 疟子(yo) 舀水(yo) 提防(d)3.解释下列词语。A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B仄歪:倾斜,歪斜。 C张皇失措:慌慌张张D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这篇小说主要刻画了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和老当益壮

4、的气概,他像青壮年人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自由出没苇塘。他爱憎分明,对同胞对抗日队伍充满深情,对侵略者充满刻骨仇恨。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正包含了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用竹蒿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表现了他的智勇双全。从苇塘的歌声中还可以想见抗日根据地人民的乐观豪迈和昂扬斗志。这一切都能使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2.本文的文体是什么?阅读时要把握哪些要素?-小说。阅读时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3.梳理情节的具体发展层次。护送(开端)受伤(发展)复仇(高潮和结局)(二)合作探究1.小说主要通过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请速读课文,理解情节,全班交流

5、。全文可分为三个片断:概述老英雄形象;护送两个女孩到苇塘里去;第二天老英雄痛打日本兵。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主人公:老头子刻画手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3.老英雄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表现出他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4.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他的这种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1)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2)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作用:“过于”有非常和过分双重意思。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说明他既非常自信自尊,又过分自信

6、自尊。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5.这篇小说是怎样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一方面写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非常自信,他在芦花荡里来去自由,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使自己富有传奇色彩。6.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四、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鲜明,很有点传奇色彩,如文章开头部分先写环境的险恶,再写老头子的业绩,结尾部分先把老头子的决心写成难以置信的“大话”,再写他出奇制胜的英雄行为,富有传奇的情趣。2.方法归纳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可以通过

7、理清情节来把握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五、布置作业1.链接生活在你周围,有没有像“老头子”那样富有传奇色彩的人?选择其中的一位作一次采访,把他或她的传奇生活告诉你的同学和老师。2.课后练习1、2。六、板书设计芦花荡孙犁小说三要素人物 老头子 过于自尊自信(刻画手法)情节 护送(开端)受伤(发展)复仇(高潮和结局)环境 景物描写第2课时教学内容:1、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3、能有层次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刻画人物。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认识了老英雄“老头子”。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小说中环境描写与刻画人

8、物有什么关系。二、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悠闲(yu)寒噤(jn) 疟子(yo) 仄歪(z) 阴惨(cn)3.选词填空。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A(A、钻 B、窜),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人们的眼再B(A、锐利 B、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三、合作探究1.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

9、敌人的打击。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2.找出文中描写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心理的文字,体味这段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这段文字是:“一声一声像连珠箭这老脸呀!”这段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笔,突出了老头子“过于自责”的内疚和痛苦,表现了他强烈的责任心和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3.第二天二菱目睹老英雄痛击鬼子的情景,请想像并写出此时二菱的心理活动。可从钦佩老英雄足智多谋、看鬼子挨打心里痛快-这是景物描写的特写镜头,烘托出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等方面想象,合乎情理即可。4.孙犁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找出文中你喜

10、欢的景物描写句子,为大家读一读,读出感情来。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学生可任选一处或几处朗读。5.细细揣摩一两处景物描写的句子,领悟这种描写的妙处。(1)渲染气氛(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衬托人物心情(4)点明背景6.“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在天上。”一句中,为什么要写芦苇长得高?怎么形容芦苇长得高?-这是景物描写的特写镜头,烘托出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用“钻”“天上”来形容芦苇长得高。7.通过文中的景物描写,你对孙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有什么认识?-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和谐一致,渲染了气氛,增添了诗情画意,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小说结尾部

11、分的那段关于芦花的描写,写出了老人“狠狠地敲打”挂上了钩子的鬼子们的脑袋时的那种轻松愉快的、报了仇解了恨的心情。四、课堂训练内容1.选词填空(1)半夜以后,小船又A(A、飘 B、摇)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2)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B(A、飘摇 B、飘撒)。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头子”的人物形象。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充满活力、无所畏惧、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过于自信和自尊。五、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还表现在他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和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上。2.方法归纳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富有诗情画意,充

12、满水乡的气息,雅致隽永,应细细品味。六、布置作业1.实践探索课外阅读孙梨的白洋淀记事,进一步感受他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创作风格。2.仿照课文第62段的写法,写一段描写你家乡景物的文字(或者课后练习3)。七、板书设计芦花荡孙犁人物 语言描写景物衬托心理描写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2、理解孙犁小说“诗体小说”的特点;3、充分理解爱国主义的含义。教学重难点1、小说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2、理解孙犁小说“诗体小说”的特点。教学教法:朗读法、谈论法、品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的类型:精读课文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作者简介、老人形象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古

13、老的燕赵大地上,有一片富饶的水域,她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映射着美丽的光芒。她就是:白洋淀。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他的美丽的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成为痛击侵略者的战场。有“壕沟设险歼顽伪,芦荡出奇灭倭兵。英雄垂功抗日史,中外讴歌颂雁翎”的传颂。例如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还有妇孺皆知的经典战争影片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皆取材于此。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作家孙犁写的一篇精彩的小

14、故事-芦花荡。(结合图片)二、作者简介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散文集,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芦花荡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茅盾在评介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风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风趣而不落轻佻”。三、品读课文,分析

15、人物形象师: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我们今天主要来分析人物形象。1、请同学们速读全文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情节?请你在不改变课文内容的情况下有声有色地给大家描述一下吧!明确:文章主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中,一位老人利用白洋淀中的芦花荡为在淀中的抗日武装队伍运输粮草、护送干部的故事。2、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明确: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3、文中的老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作为根据加以说明。先自己分析,然后分小组讨论。学生明确,老师补充:爱国,爱憎分明,自信、自尊,机智、勇敢。(1)爱国。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

16、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A、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但他却像英勇的交通员。“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第4段)B、他说“你什么也靠给我”,这是他的豪言壮语,可见,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第5段)C、 “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他勇敢悠闲,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

17、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6段)(2)爱憎分明。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如此深情,对敌人则满怀仇恨。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第48段)(3)过于自信、自尊。(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A、他对苇塘里的负责民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第5段)B、通过敌人

18、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的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第6段)C、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就叫他们睡一觉,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可见他过于自信。(第10段)D、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他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大的挂花了,他还是说“不怕,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第14-21段)、(第25-31段)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

19、,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第47-50段)E、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槁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第48-62段)“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作用)(4)机智、勇敢。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他早在枯木

20、桩上系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困兽。(第56-61段)4、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明确: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外貌描写(例:第3、4段)(2)语言描写(例:第5、10段等)(3)动作描写(例:第3、22、61段等)(4)心理描写(例:第47段:精彩地描写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四、课堂小结讨论:作者表现这样一位无名的老头有什么深意?明确:他没有姓名,因为他代表着千千万万个

21、与他一样的普通的抗日英雄,像他这样的英雄很多很多。作者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英雄品质,正谕示着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是坚强不屈的民族。五、作业1、抄写 2、随堂练习 3、预习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诗体小说”特点的赏析教学过程:一、导入孙犁的小说特点是淡化故事情节,他的诗体小说有很强烈的抒情性。他所叙述的故事是抗日根据地很平常的故事,如果我们都小说仅仅满足于看他故事,收获就会很少。学者朱光潜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读小说:向艺术家求教对于人生的深刻关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关照的技巧。他还有一个精妙的比喻: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

22、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文字资料的形式发给学生)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寻找芦花荡那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二、细读课文,品评文中诗歌般的语言师:大家细读课文,找出小说中环境描写有哪些语言富有诗歌的韵味?并简要分析。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当引导补充:1、小说一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23、第1段)分析:A、“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B、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C、这里是一个反衬,用水鸟的声音衬托白洋淀的宁静。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的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着

24、作者深沉的情怀。2、小说写两个女孩在革命队伍里逐渐成长的过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绘:“这是冀中区的女孩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第13段)分析:把女孩们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韵味。庄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飞北回,诗意盎然地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于“眼望着天边的北斗”,所以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北斗”,既是实在的景物,因为是在敌人的封锁下,所以多半是夜行军,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暗喻:党的光辉的指引。3、月明风轻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

25、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4、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5、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4、5句,可以把它变成一首诗: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引导学生从朗读角度品评诗化的语言。)6、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神秘的战场)7、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精妙的比喻)8、初夏的小麦黄梢,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向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诗意盎然,暗喻着时光

26、的流逝。)9、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神秘的战场)10、在那里,鲜嫩地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诗意地表达人物心情)(那该句转成诗歌让学生读:在那里,/鲜嫩地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分析:作者用沉静从容的姿态,清新明快的语言,抒写芦花荡的美丽风光,作者乐观的笔调和对美的歌颂给抗战中的军民以莫大的精神鼓舞。这正是:生活如此宁静,岂容日寇蹂躏;江山如此多娇,岂容鬼子践踏。总之:从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可以看出,孙犁笔下的景物,不单纯是一种点缀,而是蕴涵了深远的寄寓在内的。在他的小说里,景物描写起到了点染环境气氛,烘托

27、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因而,它们决不是即可游离的珍珠,而是作品内在气质的结晶。(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三、再读课文,品评人物的诗意美师:诗体小说不仅体现在环境描写上,还体现在人物塑造时的诗意,请同学找找看,人物的诗意具体体现在哪里?(学生找,老师来分析,这个有一定的难度,赏析要求更高些。)师明确:浪漫传奇的人物,诗意的栖居: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像一个没事的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

28、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悠然自得)语言: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顶针的手法回环往复)“不怕,洗一洗吧”“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镇定,自信,乐观。像诗歌一样的一唱三叹)浪漫的战斗:没有血肉横飞,没有硝烟弥漫,甚至激烈的战斗也充满了荷花的清香。酣畅淋漓地敲打老玉米-丰收的快乐-浪漫的想象。过于自信、自尊缘于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小说的诗意还有很多,比如语言的色彩美,叠音词的节奏美,人物的朴实美等等,希望课后大家再去品评。四、课外拓展师: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第8段写道:“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

29、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明确: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战斗歌曲赏析。五、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收获了很多,在灿烂的花卉中流连驻足,不忍离去,因为美食人人都向往的,这正是孙犁“诗体小说”的魅力所在。六、作业1、随堂练习 2、预习 3、整理笔记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范文三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课文体是小说。作为八年级学生,要求对小说有初步的感知,能读懂小说,并且能对小说的人物及环境

30、有一定的感知,知道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并且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分析。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课对学生以后感知相关的文章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在整个初中教学中有继往开来的地位。帮助我们对新的文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开拓了眼界,能学着写简单的小说,感受小说的美。在知识体系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人物形象以及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段,对人物作出分析,感受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巨大功效。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芦花荡是孙犁笔下非常优美的小说之一。在整个八年级上册中,它是为数不多的小说之一。对学生认识小说,品味小说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学生很少能接触到像本文这么好的小说,学生在感受小说的同时,可以让学生

31、去模仿创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对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本文按照小说的六要素来组织,将故事情节与人物命运紧密结合。在对六要素介绍时,作者通过背景描写,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紧张的环境。紧接着,故事层层展开。因为主人公的任性与对敌人的轻视,导致姑娘受伤。这也就为后文老头子为姑娘报仇埋下了伏笔,使得文章的展开顺理成章。本文是对本单元新闻这一文体六要素的深入,也是对后面文章的学习的方法指导,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本节课主要是介绍小说这一文体,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小说,使我们拓展视野,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感情,对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分析和

32、认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老头子的传奇色彩。学情分析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总体上来说,学生对于这篇文章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也对人物有了自己的认识。应该说,学生比起以往学习的其他体裁的文章有显的改变。在与学生的课下交流中,也看出了学生被文中精彩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且对文章中重要人物也有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作业中,主要是探讨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环境对人物的感情进行揣摩。学生对小说中的具体的颜色及气氛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以后相关文章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在学生认知发展方面,学生较以往变得爱主动提出问题,并对为什么这种环境对应这种心情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的

33、认知范围及基础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对学习有了心的认识。说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于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得存在,使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在学生认知障碍点方面,部分学生对人物的分析不到位,不能全面分析人物形象,不能读出小说的言外之意,也不能很好的分析具体环境对应的具体心情。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能力目标:1.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 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2.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景物描

34、写在文章中的烘托作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战争却时有发生。于是,热爱和平的人民积极投身战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电视剧小兵张嘎就是一例。在嘎子的故乡白洋淀,这样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奇的老英雄。(幻灯显示课题、作者)二.作者、作品简介1.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2. 读幻灯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

35、情景。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三.介绍小说的基本常识。幻灯小说的定义及三要素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四.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故事情节1. 文章题为“芦花荡”,前八自然段交代了与芦花荡有关的哪些内容? (学生通读前八段后回答,不清楚时教师做引导分析)明确: 环境:敌人包围的苇塘。幻灯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抗日战争(从敌人、炮楼、躲避战火等分析)人物:老头子:神奇的老英雄(从年龄、任务分析)战士:情绪乐观、信心十足(从“响”字分析)敌人:监视苇塘(从两个“提防”分

36、析)2. 在这样的环境中,“芦花荡”内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速读后文简述故事,教师引导总结)幻灯 开端护送,发展受伤,高潮、结局复仇五. 本文所讲述的故事极富有传奇色彩,你能说说它奇在那里吗?明确:幻灯(1)用强烈的反差渲染。一方面写敌人的监视封锁极其严密,老英雄已年近六十;另一方面写老英雄老当益壮的精神气概与光辉的业绩(2)用赤手空拳诱杀鬼子的英雄行为来渲染第二课时一.分析老头子的形象1. 文中刻画老头子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例说明。2. 从这些描写中可知老头子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幻灯(1)具有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抗日的热情;(2)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3)过于自信与自尊;(4)

37、智勇双全。3. 小说中着意突出的是哪一性格特征?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这些特征,试从这些内容揣摩这一特征的含义及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幻灯性格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含义:1非常自信自尊2过分自信自尊作用:全文的情节,老头子的功和过皆由此引发二.分析文中环境描写1.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文中划出,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2.引导学生分析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结尾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幻灯显示)三.把握文章主题本文写的是残酷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却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作者仍以沉静从容的姿态书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细心镌刻白洋淀的英雄代表老头子。设想你就是孙犁,能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吗?幻灯表现家乡祖国的美以及人们为此作出的努力,老头子身上所展现的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四. 延伸:爱国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新时期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再次明确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背离祖国为耻”。爱我们美丽的祖国,你有哪些具体的行动。自由作答示例:珍惜在校的每一刻,努力学习,为将来能报效祖国奠定基础;与一切不法分子做斗争,维护祖国的利益五. 小结:真正的爱国情感,是从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开始,从你接触的每一位凭着诚实劳动养活全家的人开始,从平凡的生活中解读人的情感开始,从逐步了解用血汗写就的几千年文明开始,而不是空喊。第 26 页 共 26 页优质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