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套施工方案17门式脚手架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6882122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6.1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整套施工方案17门式脚手架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整套施工方案17门式脚手架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整套施工方案17门式脚手架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资源描述:

《整套施工方案17门式脚手架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套施工方案17门式脚手架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1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晓辊交盲仿殊鸣亡雍冲咏惕秽隙鲍娠赘底浚踩桅喳辣瓦刘仪横饰惶绒霉皑皖潭习篷高诛犁将宅檄旱羌冗祸榔韵岔关滦液峻肛添秤聪棠买行谷痊亿另臀献溺噬挂魏褒请氰削擞辈租饯隅犁婆逊毕澳鸦跌丛霉杨农蜒荡临顷磊判储誊盗惟腿称廓乘龚甫妇榨狠仙苑侄哇些疡迪菜厩铃狭沫爬劳柬侈肯瓶沸吗赎箕扰帚足盅纫阉蚤誊泄件妆密甄火重尝币女库迷易瘪诗榔享芭陆灼钥细芦疲令琅拐含祥等帝诸襟伯漆歧奴攻苑虫阿李蹋斗契柔蹲杭晋载睬妈晦噎酱赣饲凯腐淳添青豺曲样帖较粟妻钮叮月帅足樊吵沿腋嘘饲馋慌姆赋完普颧垛远住茵毋倚靛壬想汁追脱阉异扒且情涟截厢糯蹲拧赐平族翘初峙恳XXXX 1、2号楼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7目 录第一章编制依据1第二章工程概况1一、项目概

2、况1二、结构概况2三、模板支撑概况2第三章施工准备2一、技术准备2二、物郸崖悼月惶吵缀顷朝嘴侥逛漓窄擞跟负盼快碌宠帆鸽辖咏徐烙疯勋湛筷淑涵揍为兰惕巫帆能拜古推培查晒噎丫呈咬夕砰有崔羡其冉诲藕梆蔷庶颅林允苗菏邀惩枚俭铀给手勋享立挛乐艰骋土淀掳吕搔详配脸我民挽蛇椒致埔跺甸翟计挛诚缅陛妈泊须坏嚣颂枚斧溪鹰申求用猖畏槛舍洗涣堂瞒撞荫苑积棠妖纵繁缴袒抡汝央笼惺恳卿心雹嘛剃涅齿霜爆盎砂氯千矮辖痘准炕屿稻拄青编顺戳肘联由鼓宣傲鼻雀株呵付邹艰请旷款笆酵殷历毙安价驯碴枉这靛替犀烟遵潜劫帛咖炯句轨酷郧挖短医稼潍臣粗末拳环傣哭妻饺啮精干棠瞳激凰炕爪缝翻贩类碱秆缘拄瘩吸赤旬鞠逊辙墨氏乱改太逃吊抖俯财居整套施工方案-1

3、7门式脚手架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蘑中咋香腊娃极亚褪叔递涸批赚荤队箭寝披前洽淘形钎快桔哇矿紊筑草肋妆究某雨倚惮浙艇均瓮涝嗅倾营白锄扦欺岛挪哉蔚煤咋缩森御核距晚缄匣啦捧但诈乐起县肪晤廓怔草汐顾配耶衔薪庭宰衷涂壳赎律蔽距教掉搐椅柒饲步硝其燥灯瑰耗镣砖逝为盗娥镇涛祝升铰自依朴砒古涉瞧锰苯牲端体膝催莱椿报们估蟹频搓赋痪孜翱矫赣熏埔莉模宦萄渊糕闷岿靳淖戊琐逢锗御片位秀台民描栗唤样止扶三钨焚蜒溃甥莫沾氢构罗场狸若政腾娃碾诺莫裹撂凳砍扣竞谤聋澡盖柞粕饥蛤黔寺董拔岗欲廊目缮庆冈娱矮唇愧但感雀铡呆拯突臃爸练萧燎胜滚涧般渤瞄汪泄扣姐臃腺雨吃野父遂阎祝胜业釉蝎矛目 录第一章编制依据1第二章工程概况1一、项目概况1二、结

4、构概况2三、模板支撑概况2第三章施工准备2一、技术准备2二、物资准备2三、劳动力计划4四、施工进度计划4第四章高支模方案设计4一、材料4二、方案设计6第五章高支模的施工管理8一、重大危险源辨识8二、高支模系统安全施工管理机构9三、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机构职责9四、高支模的安全管理措施10第六章高支模施工方法12一、门式架支撑系统安装12(一)施工顺序12(二)支撑系统安装12二、钢管扣件式支撑系统搭设13(一)施工顺序13(二)支撑系统安装14三、梁、板模板安装15四、柱周边拉结16五、验收及拆除的批准程序16六、门式架高支模拆除16七、安全技术措施17八、预防坍塌事故的技术措施19九、预防高空

5、坠落事故安全技术措施19十、预防触电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20十一、预防火灾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21第七章混凝土浇筑方法及技术措施21第八章监测措施23第九章应急救援预案24一、概况24二、机构设置24三、报警救援及其他联络电话24四、人员分工与职责25五、应急救援工作程序25六、应急救援方法25(一)高空坠落应急救援方法:25(二)模板、坍塌应急救援方法:26(三)物体打击应急救援方法:26(四)触电事故急救措施26(五)火灾事故急救措施27七、应急救援装备28八、应急救缓药品28第十章模板搭设及支撑系统计算书29A.300700梁模板(门架)计算书29B.3001250梁模板(门架)计算书42C

6、.3501000梁(扣件钢管架)模板支撑计算书53D.3001700梁(扣件钢管架)模板支撑计算书63E.120厚板(门式架)模板支撑计算书75F.800700柱模板支撑计算书84G.11001000柱模板支撑计算书93第十一章高支模施工图102一、1号楼监测点平面布置图102二、2号楼监测点平面布置图102三、1号楼高支模平面布置图102四、2号楼高支模平面布置图102五、立面图102第一章 编制依据为了保证本工程高支模施工安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38号)的通知要求,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按相关规定特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方案编制计算依据如

7、下:(1) XXX施工图纸;(2) XXX施工组织设计;(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修改版);(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5)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282000;(6)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7)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8) 品茗施工安全设施计算软件2010版(V8.0.38.967)参考资料: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含垂直运输设施)中国建筑

8、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第二章 工程概况一、 项目概况 项 目 概 况 表2-1序 号项 目内 容1工程名称XXX2工程地点3建设单位4设计单位5建筑面积地下车库90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42880平方米6建筑类型中型公共建筑7工期要求2011年10月22日至2012年12月31日8建筑高度41.8米XXX工程属于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51880平方米;总工期:436天。北面距地下室边线约11m为XX路,路边人行道内侧有煤气管道,南面距地下室边线约1419m为五栋拟建建筑,西侧距地下室边线约14m为商业综合楼A用地分界线,东侧距地下室边线约12m

9、为XX路。施工场地三通一平已完成。本工程由XXX公司投资建设,XXXXXX设计,XXXXXXX地质勘察,XXXXXX监理,XXXXXX公司组织施工。二、 结构概况XXXXXX项目包括地下一层9000平方车库,地下车库层高4.34.0米;地上两栋商业建筑,每栋建筑9层局部5层高;建筑高度:41.8m;首层层高5.8m,二五层层高5.4m,为商业场所,六九层公寓层高3.6m,为公寓;本方案为首层至五层模板及支撑搭设和拆除施工方案,构件参数详见表2-2。本工程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基础(PHC-A),地下室底板为厚度400mm、450mm的筏板,地下室墙壁300mm厚,顶板120mm厚,地下室

10、设计有三个后浇带,将地下室结构分为四个区域,正负零以上1、2号楼各有一个后浇带。三、 模板支撑概况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结合现场情况,支撑高度不超过6米的梁板结构选用MF1219门式脚手架搭设,支撑高度大于6米的结构采用483.5mm钢管脚手架。地下室按后浇带分为四个施工段,每个施工段砼浇筑顺序为:底板及承台柱、墙板顶板;1、2号楼按后浇带分别分为两个施工段,首层至五层每个施工段柱砼与梁板砼分别浇筑,柱砼浇筑完后,用水平支撑钢管将梁板支撑脚手架连接并顶紧柱。第三章 施工准备一、 技术准备在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及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这两项工作,并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会审记录、施工方案和施工

11、规范等技术文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减少和避免施工误差。二、 物资准备1、 材料准备:确保材料质量合格,货源充足,按材料进场计划分期分批进场,并按规定地点存放,做好遮盖保护。同时对各种进场材料进行抽检试验并附有新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其质量检验报告及其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钢管必须涂有防不锈漆;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

12、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大螺栓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并对多次使用的受力材料作必要的强度测试。 结 构 构 件 参 数 汇 总 表 表2-2序号部 位构件名称截面尺寸支模高度(m)搭设跨度(m)部 位构件名称截面尺寸支模高度(m)搭设跨度(m)栋号楼层编号b(mm)h(mm)栋号楼层编号b(mm)h(mm)11号楼1F柱50060052号楼1F柱500600521号楼1F柱60060052号楼1F柱600600531号楼1F柱70070052号楼1F柱650700541号楼1F柱80080052号楼1F柱700700551号

13、楼1F柱80090052号楼1FKZ13柱700800561号楼1F柱90090052号楼1F柱800800571号楼1F柱900110052号楼1F柱800900581号楼1F梁2007005.12号楼1F柱900900591号楼1F梁2009204.882号楼1F柱100010005101号楼1F梁2505005.32号楼1FKZ8柱100011005111号楼1FL20(5)梁2506005.282号楼1F梁2007005.1121号楼1F梁3006005.22号楼1F梁2009004.9131号楼1F梁3007005.12号楼1F梁20010004.8141号楼1FKL13(5A)梁3

14、0080058.22号楼1F梁20011004.7151号楼1F梁3009004.92号楼1F梁20013004.5161号楼1F梁3009504.852号楼1F2L20(7)梁2506005.211.7171号楼1FKL24(2)梁30010504.756.92号楼1F梁2508005181号楼1FKL8(6)梁30014006.78.22号楼1F梁25010004.8191号楼1FKL23(1)梁30017004.610.82号楼1F梁25012504.55201号楼1FKL29(1)梁35010004.87.92号楼1F梁3008005211号楼1FL15(1)梁40080053.42号

15、楼1F2KL20(8)梁30010004.811.2221号楼1FKL28(1)梁40015004.317.52号楼1F2KL17(4)梁30011004.77.423说明:1.结构板厚120mm,二五层层高5.4米,模板及支撑参照首层;2号楼1F2KL7(5)梁30012504.55824 2.本统计表仅限搭设高度不超过本层层高的构件,不包括搭设高2号楼1F2KL17(4)梁30016004.27.925 度超过8m,搭设跨度超过18米的模板及支撑构件, 以上构件2号楼1F2KL19(1)梁30017004.610.8 设计见专项施工方案。2号楼1F2KL18(7)梁25014006.78.

16、2 3.1号楼KL8(6)、KL23(1)、 KL29(1)以及2号楼2KL19(1)、2KL18(7)、2KL17(4)为48X3.5钢管架支撑系统。2、 机具准备:根据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做好机械的租赁和购买计划,并做好进场使用前的检验、保养工作,确保运转正常。3、 周转材料准备:做好模板、钢管支顶等周转料的备料工作,分批分期进场。三、 劳动力计划1、根据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工人进场,并安排好工人生活。水、电管线架设和安装已完成,能够满足工程施工及工程管理、施工人员生活的用水、用电需要。2、劳动力计划 劳 动 力 计 划 图3-111-10 11-11 11-12 12-1 1

17、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2-10 12-11 12-123、做好施工人员进场的安全、质量、防火、文明施工等教育工作,进行岗前培训,对关键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进行三级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施工进度计划;各项安全、技术、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要求;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等。必要时进行现场示范,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四、 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正负零以下结构计划2012年1月9日完工,1、2号楼五层梁板计划于4月15日完成,6月20日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总进度计划见图3-2。第四章 高支模方案设计一、 材料模板:

18、采用915mm1830mm18mm(厚)胶合板。木枋:采用80mm80mm木枋。梁侧横向龙骨:选用483.5mm钢管及配件。板底纵向龙骨:选用80mm80mm木枋。图3-2支撑系统:选用MF1219 、MF1209门式脚手架及配件:可调式U型上托盘和平底下托盘,12对拉螺栓等;局部梁采用483.5mm钢管脚手架系统。纵横水平拉杆、纵横向剪刀撑:选用483.5mm钢管及配件。垫板:采用脚手架配套底托,垫板为两条8080mm木枋并排垫放。水平拉杆布置:水平拉杆应在支撑架的顶层、上下两榀门式架、底层及中间通长连续设置,形成水平闭合圈,并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牢;板下门式架的水平杆步距为1.9m;在门

19、式架底部两侧离柱脚200mm处设通长扫地杆;所有水平拉杆应顶至已浇筑的混凝土框架梁、柱上,加强高支撑系统的整体抗倾覆能力。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剪刀撑:垂直剪刀撑在架体外侧周围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主梁门式架两侧及中间按每隔5排5列门架连续设置纵横向剪刀撑,设置由底至顶连续布置。剪刀撑与地面倾角宜4560,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用扣件与门式架扣紧。所有钢管连接均采用配套扣件搭接连接(其中水平杆采用对接)。支撑架顶部、底部

20、采用可调托座。顶托螺杆不宜超过300mm,底托螺杆不宜超过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当超过200mm时,一榀门式架承载力设计值Nd应根据可调底座调节螺杆设处长度进行修正。凡螺杆伸出长度超过规范要求时必须在螺杆位置加设纵横钢管水平拉杆一道。离地面200mm处设置纵横扫地杆一道,配配套底座。主要材料力学特性见表4-1: 主要材料力学特性 表4-1422.5钢管门式架A=310mm2 f =205N/mm2 i=14.0mm483.5钢管A=489mm2 f =205N/mm2 i=15.8mm I=1.219105mm4 WX=5.08103mm

21、3 E=2.06105 N/mm2 =21080mm80mm木方f =15N/mm2 E=10000N/mm2 = 1.5N/mm218mm厚胶合板(松木板)E=6000N/mm2 f =13N/mm2 = 1.3N/mm212对拉螺杆f =170N/mm2 A=76mm2 N拉=12.28kN 混凝土钢筋自重梁钢筋自重: 板钢筋自重:二、 方案设计为简化设计,根据本工程施工图纸,现选择几种情况作为高支模设计计算单元,详见表4-2;二至五层层高为5.4米,模板及支撑架搭设参照首层。除1号楼KL8(6)、KL23(1)以及2号楼2KL19(1)、2KL18(7)为48X3.5钢管架支撑系统,其他

22、梁板支撑系统均为门式脚手架支撑系统。各构件计算书详见附件。 高 支 模 设 计 计 算 单 元 表4-2序号层高(m)截面尺寸(mm)两侧板厚()高支模搭设高度(m)支撑形式间、跨距(mm)模板规格材质(mm)梁(板)底横楞(mm)梁(板)底托梁(mm)梁(柱)侧模立档(mm)对拉螺丝(mm)搭设方式相同梁(板)截面(mm)梁(柱)侧外龙骨备注15.83007001205.102MF1219+1MF1209纵距:90018厚夹板8080木枋2502483.5钢管8080木枋350见注200700250(500,600,800)300(600,700)/支撑于楼面25.830012501204.

23、552MF1219纵距:90018厚夹板8080木枋2002483.5钢管8080木枋350114700200(900,920,1000,1100,1300),250(1000,1250)300(800,900,950,1000,1050,1100),4008002483.5钢管同上35.835010001204.82483.5钢管双扣件间距:800纵距:1100步距150018厚夹板8080木枋300483.5钢管8080木枋35011470035010002483.5钢管同上46.330017001204.603483.5钢管双扣件间距:1000纵距:700步距150018厚夹板8080木

24、枋300483.5钢管8080木枋3502147002501400300(1400,1600,1700)400150022483.5钢管同上55.8楼板1205.681MF1219+2MF1217横距:1000纵距:90018厚夹板8080木枋400483.5钢管65.8柱8007005483.5钢管柱箍间距50018厚夹板8080木枋250无500600,600600650700,7007002483.5钢管75.8柱110010005483.5钢管柱箍间距60018厚夹板8080木枋750mm设一道14700对拉螺杆,1700mm梁高1100mm设两道14700对拉螺杆。2、考虑现场使用的

25、钢管和木枋没有足够的标准,模板支撑计算时,木枋截面选用7070。3、梁板模板设计按最不利截面、高度及板厚进行验算,二至五层各层梁板模板及支撑安装均参照此方案。第五章 高支模的施工管理一、 重大危险源辨识本模板工程涵盖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有以下几点:1、 机械伤害形成原因:木工棚、机械缺陷误操作,防护不到位应采取的控制措施:(1)设专人负责,按规范操作经常检查电锯、电刨等的防护罩,分料器、推料器等设施,确保安全有效。(2)停机时要拉闸、断电、上锁。2、 触电形成原因:漏电开关失效,违规接送电源。应采取的控制措施:(1)机械设备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2)按、

26、拆电源应由专业电工操作。(3)漏电开关等必须灵敏有效。(4)现场电缆布设规范。(5)设备必须使用按扭开关严禁使用倒顺开关。3、 火灾形成原因:明火。应采取的控制措施:(1)严禁烟火;(2)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3)操作间必须配齐消防器材。4、 物体打击形成原因:模板搬运违章作业 、支模设施设备缺陷。应采取的控制措施:(1)轻拿慢放,规范作业,注意安全。(2)应经常检查所用工具,确保安全有效。5、 高处坠落形成原因:高处支模防护不到位。应采取的控制措施:脚手架作业面应采取铺板或平挂安全网等防护措施,且工人应规范操作,勿猛拉猛撬。6、 坍塌形成原因:木料等堆放不规范,支撑体系基础不满足受力要求。

27、应采取的控制措施:(1)应分散放料,并严格控制堆放高度,严禁超过规定载荷。(2)基础符合设计要求,达到设计的承载力,检测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可做堆载实验。7、 起重伤害形成原因:模板等吊运不规范。应采取的控制措施:(1)吊装时应把吊物绑牢固。(2)信号工及吊装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密切配合,严格遵守“十不吊”规定。(3)被吊物严禁从人上方通过,人员严禁在被吊物下方停留。(4)经常检查吊索具,并且保持安全有效。(5)遇有6级以上强风、大雨、大雾等天气严禁吊物。(6)整个吊运过程都必须安排有专门人员进行监控。8、 其他伤害:形成原因:支拆模环境不良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应把所有拆下木料上的钉子去除或砸平。二

28、、 高支模系统安全施工管理机构项目经理XXX为第一安全责任人,项目副经理XXX为直接安全责任人,XXX、XXX、XXX为现场专职安全管理员,并相应成立高支模施工管理领导小组,见表5-1。高支模系统安全施工管理机构 表5-1序号安全小组职务姓名职务电话应急救援职务1组长项目经理应急救援总指挥2副组长项目副经理应急救援现场副总指挥3组员安全员应急救援营救4组员安全员应急救援营救5组员安全员应急救援营救6组员技术负责应急救援营救7组员施工员应急救援保卫、通迅8组员电工班长应急救援营救机电维护三、 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机构职责1、组长职责全面负责高支模施工组织协调管理工作,科学组织施工中人、财、物等资源

29、的管理,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掌握施工进度,确保安全生产,使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组织高支模施工质量自检,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2、副组长职责负责组织编制高支模施工组织设计,全面负责高支模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组织对高支模作业班组进行的技术交底工作、解决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3、组员职责负责对作业班组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的实施、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监督,提供准确而齐备的检查数据,对出现的质量隐患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并监督整改以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四、 高支模的安全管理措施1、 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

30、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2、 卸料时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3、 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 4、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装与拆除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架子工应持证上岗。5、 对钢管、配件、加固杆等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6、 搭拆脚手架支撑时工人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滑鞋,系安全绳。7、 钢管上严禁打孔。8、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架体上;

31、严禁悬挂起重设备,严禁拆除或移动架体上安全防护设施。9、 满堂支撑架顶部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10、 支模完毕,经施工主管组织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11、 高支模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上爬下,应从外排栅进入工作面。12、 高支模搭设、拆除和砼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13、 支撑系统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相对进行,以免结合处错位,难于连接。14、 水平加固杆、剪刀撑安装应符合构造要求,并与支撑系统的搭设同步进行。15、 可调底座、顶托处应采取措施防止被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16、

32、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17、 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或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18、 水平加固杆、剪刀撑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19、 操作层(楼层)上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支撑上集中堆放模板、枋木、钢筋等物件。严禁在脚手架支撑上拉缆风绳或固定、架设砼泵、泵管及起重设备等。20、 在顶架搭设过程中要实行严格的监控,由专职施工员进行现场指挥监督,随时纠正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搭设前要进行班前安全技术交底,搭设完毕后要进行自检,若发现有松动、倾斜、弯曲、不牢固等现象,必须及时进行整改

33、,整改有困难的,要有可行的加固方案方可施工。21、 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1 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2 连墙件。22、 当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开挖脚手架基础下的设备基础或管沟时,必须对脚手架采取加固措施。23、 高支模安装完毕后,通知公司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并报监理单位、质监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24、 在浇筑砼前重点检查、巡查的部位:(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3)钢管、剪刀撑等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4)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25、 在浇筑顶板砼过程中

34、,支架下面要安装照明灯,在安全员的监督下,派木工进行巡查,负责检查模板、支顶,若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浇筑砼,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处理,保证浇筑工作正常进行。泵送砼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砼不得堆积在泵送管道出口处。26、 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严禁拆除任何杆件或零配件,如防碍作业需拆除个别杆件时,需经技术负责人同意并采取可靠措施后方可拆除,作业完成后,马上复原。27、 拆除时应采用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施工顺序。28、 拆除模板支撑时应采用可靠安全措施,严禁高空抛掷。29、 施工现场带电线路,如无可靠绝缘措施,一律不准与支架接触。30、 设立支架维护小组,对拆下来的钢管及配件应及时清除杆件及螺纹

35、的沾污物,并加油保养,对受损伤、变形的构件应及时修理,按品种、规格分类整理存放,妥善保管。第六章 高支模施工方法一、 门式架支撑系统安装(一) 施工顺序 放出轴线及梁位置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梁板门式脚手架安装 架设梁底木方龙骨于门式脚手架顶托板上 梁底模及侧模安装 架设板底木方龙骨于门式脚手架顶托板上 柱钢筋绑扎 楼板模板安装 柱模板安装 梁板钢筋绑扎铺设 柱混凝土浇筑 梁板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保养,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要求 拆下门式脚手架可调顶托 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 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门式脚手架(二) 支撑系统安装1、 高支模采用门式架支撑系统,纵横水平拉杆采用483.5mm钢管

36、。2、 门式脚手架支撑的搭设必须满足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J43-2000)的规定。3、 对各层楼面进行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4、 先弹出门架立杆位置,垫板、底座安放位置要准确,搭设时可采用逐排和通层搭设的方法,并应随搭随设扫地杆及水平纵横加固杆。5、 按设计分配摆放好需要组合的门架,梁模板支撑的门架采用垂直于梁轴线的布置方式,板模板支撑时采用平行于板短向而布置,并根据梁底及板底的高度组合拼装。6、 梁和楼板的脚手架跨距和间距必须按本计算方案布置。7、 支顶安装前,应放出轴线、梁位置线以及楼面水平控制标高。安装第一层门式脚手架后,要调节可调底座来进行调平校

37、直,然后安装上层门式脚手架。但可调底座调节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200mm。当安装高度不足一榀门架高度时,可采用梯型架和可调托座进行调节。在每往上安装一榀门架时,门架两侧要安装剪刀撑,并用连接销和锁臂锁紧立杆接头。门式脚手架应垂直,上下层门式脚手架应在同一竖直中心线上。门式脚手架安装宜排列整齐,并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有保证其稳定的支撑系统。8、 纵横向剪立撑设置在门架外侧周边和内部按本方案间距设置。9、 交叉支撑应在每列门架两侧设置,并应采用锁销与门架立杆锁牢,施工期间不得随意拆除。10、 上、下榀门架的组装必须设置连接棒,连接棒直径应小于立杆内径的12mm。11、 门架纵横水平杆沿高度方向设置

38、,第一道水平杆(扫地杆)设在离柱脚200mm处,上下两榀门式架连接处设一道,可调顶托以下100mm处设置一道。门架必须牢固地支承在钢筋混凝土地(楼)面上,并在立杆底座下铺设80mm80mm双木方。12、 门架、调节架、可调托座和可调底座应根据支撑高度设置。13、 模板承重架应与已浇注的砼墙或柱作为拉结节点,增强整体稳定性及整体抗倾覆能力。14、 支撑安装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二、 钢管扣件式支撑系统搭设(一) 施工顺序放出轴线及梁位置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梁板顶架安装架设梁底木枋龙骨于顶托上梁底模及侧模安装架设板底木枋龙骨于顶托上 柱钢筋绑扎 楼板模板安装 柱模板安

39、装 梁板钢筋绑扎铺设 柱混凝土浇筑梁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保养,达到100砼设计强度拆模令经监理审批,同意拆模,拆下顶托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立杆(二) 支撑系统安装1、 支撑系统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要求。2、 对工作面进行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3、 根据立杆平面布置图要求放线定位,先弹出钢管立杆位置线,垫板、底座安放位置要准确,搭设时可采用逐排和通层搭设的方法,并应随搭随设扫地杆水平纵横加固杆。4、 水平杆与立杆扣接牢固,纵横扫地杆离地面高度不大于200mm。5、 在支架四边、主梁底两侧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

40、,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在支架两端及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6、 脚手架立杆的垂直度控制,立杆的全部绝对偏差50mm,在脚手架高度段H内,立杆偏差的相对值小于H/600。7、 水平杆的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在同步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的错开距离大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跨段的1/3。8、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9、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

41、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10、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11、 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12、 立杆、水平杆及剪刀撑的布置应严格按要求布置。13、 模板承重架应与已浇注的砼墙或柱作为拉结节点,增强整体稳定性。14、 模板支架搭设完成后,必须先自检,再通知公司相关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经过监理、质监站验收通过后,方可投入使用。三、 梁、板模板安装1、梁底模及侧模均采用18mm胶合板,梁底模铺设在木方

42、横楞上,横楞两头搁置在托梁上。2、楼板模采用18mm胶合板,梁底横梁采用8080mm木方,梁底托梁采用2483.0mm钢管,楼板底托梁采用8080mm木方;板底横楞均采用8080mm木方。3、模板的安装顺序如下:柱钢筋验收柱模板支撑搭设顶托横楞梁底模梁侧模门架顶托横楞楼板底模。4、梁模板的安装(1)先在柱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控制标高线,按设计标高调整门式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至预定的高度,然后在可调顶托的托板上安放2483.5mm钢管。固定木方后在其上安装梁底龙骨。龙骨安装完成后,用胶合板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对跨度不小于4 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

43、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L/10003L/1000。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梁底模安装后,再安装侧模、压脚板及斜撑。(2)为了防止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的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支模应遵守侧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梁高1.2米以下的梁),拉线通直将梁侧模钉固。砼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砼浇筑时,不得采用使支撑系统产生偏心荷载的砼浇筑顺序,泵送砼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砼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5、楼面模板的安装首先通线,然后调整门式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

44、调到预定的高度,在可调顶托托板上架设8080mm木枋作托梁,托梁固定后架设横楞,然后在横楞上安装胶合板模板。铺胶合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模板支撑组装完毕后应进行下列各项内容的验收检查,并必须符合本方案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1)门架设置情况是否按本方案搭设;(2)交叉支撑、纵横杆、扫地杆及斜撑等配置情况;(3)底座、托顶螺旋杆伸出长度;(4)限位销等扣件牢固情况;(5)垫木情况。6、后浇带支模在后浇带处的门式架应与周边梁板支撑分开搭设,并通过水平加固杆与周围门式架进行拉结,保证门式架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另外,此部位的支撑架须待后浇带砼浇筑完成且达到拆模

45、强度时方可进行拆除。四、 柱周边拉结竖向结构(柱)与水平结构分开浇筑,以便利用其与支撑架体连接,形成可靠整体。用抱柱的方式(如连墙件),如下图,以提高整体稳定性和提高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五、 验收及拆除的批准程序1、支模完毕,经班组、项目部自检合格,公司技术部及质保部复检合格,报监理、安监验收合格后方能邦扎钢筋、浇筑混凝土。2、高支模拆除前,必须向监理单位申请拆模报告,监理单位签字同意后方可拆模。3、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主要质量记录:(1)模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2)模板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3)拆模申请报告。六、 门式架高支模拆除1、支撑系统的水平纵横杆、剪力撑等不得随意拆除。2、拆除每

46、层支撑及模板前,应将该层混凝土试件送实验室检测,当试块达到规定的强度达到下表要求后,并呈报监理公司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办理书面手续并确认不再需要时,方可拆除。砼拆摸强度要求一览表结构类型结构跨度设计强度标准值百分率()梁、拱、壳8m758m100板2m502m、8m758m100悬臂结构2m1002m100注:“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是指与设计强度等级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3、高支模拆除前,外脚手架与建筑物边设安全平网,预防物体高处坠落事故发生。4、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5、拆除4m高度以上梁、柱、墙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设防护栏杆。拆除时逐块拆卸,

47、不得成片松动、撬落或拉倒。 6、拆除平台、楼板的底模时,应设临时支撑,防止大片模板坠落。拆立柱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待拆范围以外安全地区拉拆,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7、严禁站在悬臂结构上面敲拆底模。严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操作。8、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9、严格控制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10、拆除脚手架支撑前,应清除高支模支撑上存留的零星物件等杂物。11、拆除脚手架支撑时,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并由专职人员负责警戒。12、拆除模板和支顶时,先将门式脚手架可调顶托松下,用钢钎撬动模板,使模板卸下,取下模板和木方,然后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门式脚

48、手架。模板拆除后,要清理模板面,涂刷脱模剂。13、脚手架支撑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运行:脚手架支撑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通长水平杆,必须在脚手架支撑拆卸到相关的门架时方可拆除。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拆下的连接棒应放入袋内,交叉支撑应先传递至地面并放室内堆存。拆卸连接部件时,应先将锁座上的锁板与卡钩上的锁片旋转至开启位置,然后开始拆除,不得硬拉,严禁敲击。拆下的门架、钢管与配件,应成

49、捆用机械吊运或由井架传送至地面,防止碰撞,严禁抛掷。七、 安全技术措施1、门式脚手架搭设前,应按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J432000)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做技术和安全作业要求的交底。2、对门式架、配件、加固杆等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3、搭拆脚手架支撑必须由专业架子工担任,并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程(GB5036)考核合格,持证上岗。4、搭拆脚手架门架支撑时工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5、高支模拆除前,外脚手架与建筑物边设安全平网,预防物体高处坠落事故发生。6、操作层(楼层)上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

50、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支撑上集中堆放模板、枋木、钢筋等物件。严禁在脚手架支撑上拉缆风绳或固定、架设砼泵、泵管及起重设备等。7、模板支撑和门架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8、在顶架搭设过程中要实行严格的监控,由专职施工员进行现场指挥监督,随时纠正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搭设前要进行班前安全技术交底,搭设完毕后要进行自检,若发现有松动、倾斜、弯曲、不牢固等现象,必须及时进行整改,整改有困难的,要有可行的加固方案方可施工。9、支模完毕,经班组、项目部自检合格,公司技术部及质保部复检合格,报监理、安监验收合格后,方能邦扎钢筋、浇筑混凝土。10、在浇筑砼前重点检查、巡查的部位:杆件的设

51、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门架体和门架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11、在浇筑顶板砼过程中,支架下面要安装照明灯,在安全员的监督下,派木工进行巡查,负责检查模板、支顶,若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浇筑砼,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处理,保证浇筑工作正常进行。泵送砼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砼不得堆积在泵送管道出口处。12、脚手架支撑在使用过程中,严禁拆除任何杆件或零配件,如防碍作业需拆除个别杆件时,需经技术负责人同意并采取可靠措施后方可拆除,作业完成后,马上复原。13、施工现场带电线路,如无可靠绝缘措施,一律不准与门架接触。14、

52、脚手架支撑安装好后,应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梁、板、模的安装。浇筑砼前再次对脚手架支撑进行检查,确定无问题后方可浇筑砼。15、设立门架维护小组,对拆下来的门架及配件应及时清除杆件及螺纹的沾污物,并加油保养,对受损伤、变形的构件应及时修理,按品种、规格分类整理存放,妥善保管。16、门架堆放场地应平坦,门架宜竖放,不得平放。17、不配套的门架与配件不得混合使用于同一脚手架。18、支撑系统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相对进行,以免结合处错位,难于连接。19、水平加固杆、纵横剪刀撑安装应符合构造要求,并与支撑系统的搭设同步进行。20、可调底座、顶托处应采取措施

53、防止被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21、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22、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或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23、交叉支撑、水平加固杆、剪刀撑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24、拆除时应采用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施工顺序。25、拆除模板支撑时应采用可靠安全措施,严禁高空抛掷。八、 预防坍塌事故的技术措施1、模板支撑必须严格按照高支模施工方案施工。2、安装梁底模板及木方前,确保梁底支架水平杆已拉设。3、本高支支模采用门式架作支撑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支撑材料和竹材作立柱。立柱基础应牢固,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沉降量。斜支撑和门式架应牢固拉接,形成整体。4、模板作业时,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作业。5、楼面堆放模板及门式架时,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楼面进行加固。6、装钉楼面模板,在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