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题目

上传人:liu****han 文档编号:66861833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理学 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理学 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理学 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 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 题目(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心理学一、填空题1 思维是人脑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2吉尔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人的智力分为-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3在复杂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4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元是-神经细胞-。5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成-反比-的关系。6奥苏伯尔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7心理科学大致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类。8 我国古代名著礼记中提出“喜、怒、哀、惧、爱、恶和憩”等,白虎通中提出“喜、怒、哀、乐、爱和恶”,这些都是对人的-情绪-的分类。9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是-记忆-10人格的基本特征是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和功能性-。11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12现代气质学说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13我们通常所说的IQ指智商-。14长期以来,关于如何解释新生儿和10岁儿童之间的广泛差异存在先天论/天性-和-遗传决定论/经验/环境决定论-两种争论。15从操作和控制变量的程度上看,心理学研究法方法分为-真实验法-,-准实验法-和-非实验法-。16从探究事物的关系上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17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18 动机的特征有:动力性、方向性、强度、持

3、久性和隐蔽性。19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史可分为两个时期: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20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21常见的两种常模表示法是百分位系统和标准分数系统。22表象的特征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23注意研究的两大领域是集中注意和分配注意。24研究语言产生的单位主要是通过语误分析来进行的。二、选择题1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B )。A 广阔性 灵活性 C 逻辑性 D深刻性2“月明星稀”是感觉的( B )现象。 A 适应 B 对比 C 后象 D 视觉障碍3 瑞士心理学家容格把性格分为(A)。A 内倾型外倾型 B独立型顺从型 C文化

4、型社会型 D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4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岁,实足年龄是岁,他的比率智商是(B)。A B C D5懒惰属于人的(B)特征。A 能力 B 气质 C 情感 D性格6“心理旋转”研究说明表象是一种:( b )a映像 b心理操作 c概括性 d 自觉性7离差智商是:( d )a对个体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的度量 b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c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d对个体在其同龄人中的绝对位置的度量8下列哪一项属于人格测验中的投射测验?( b)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 b主题统觉测验 c大五人格因素问卷 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9“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能比较恰当的形容下列哪一种心理过程?( b )a

5、记忆 b 注意 c推理 d思维10下面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c )a心理是精神现象 b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现象之一 c心理是心的机能 d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11 人的活动是从继承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冲突。这种说法体现了下面哪种观点?( c )a行为主义观点 b生物学观点 c心理动力学观点 d人本主义观点12 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最好方法是:( d )a提供富含营养的食品 b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c 避免接触喧杂喧闹的环境 d提供丰富多样的环境13下面有关自主神经系统的错误说法是:( c )a外围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b维持机体的基本生命过程c中枢

6、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d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14 与知觉过程最不密切的特点是:( c)a组织性 b稳定性 c变异性 d自动性15人们在头脑中出现关于事物的形象是:( c)a编码 b视觉表象 c 表象 d储存16神经元接受从感受器或其他神经元发出的刺激的结构是:( B )A 胞体 B 树突 C 轴突 D 终扣17 声音的频率和听觉的特性相对应。(A )A 音调 B 音响 C 音色 D 强度18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和主动加工理论的区别是:( B )A 信息的选择或不选择 B 选择发生的阶段 C 信息的过滤 D 信息的衰减19 当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

7、止的物体似乎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 D )A 动景运动 B 诱发运动 C 自主运动 D 运动后效20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将人分为四种类型:稳定内倾型、稳定外倾型、不稳定内倾型、不稳定外倾型,其中稳定外倾型相当于( A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21心理学史上最早对人的记忆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C )A 詹姆斯 B 冯特 C 艾宾浩斯 D 铁钦纳22下列不属于习得性动机的是:( A)A 进食 B 权利动机 C 成就动机 D 尊重的需要23 在颜色纺锤体上,代表饱和度的是:( C )A 垂直轴 B 圆周 C 从圆周到中心的距离 D锥体24在人的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中

8、,最重要的双眼线索是:( C)A 双眼视轴的辐合B 水晶体屈度的变化 C 双眼视差 D 眼肌的调节25在能力测验中,代表测验量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是:( B )A 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难度三、解释名词1感觉适应 :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2遗忘: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3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4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次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有算法和启发法。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

9、向和无谓的限制。功能固着性使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功能上认识它。5应激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6知觉: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加工过程,知觉过程的主要特点是:组织性、稳定性和自动性。7功能固着性8信号检测论:该理论是针对反应偏差问题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它区分感觉觉察的两个独立的过程,一是最初的感觉过程,反映观察者对刺激强度的感受性;二是随后独立的决策过程,反映观察者的反应偏差。9长时记忆 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维持很长时间的记忆。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容量为7正负2个组块的记忆是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线是1分钟。10不随意注意

10、 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1程序性记忆:指我们对如何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的记忆,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12气质 指个体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体现在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例如懒惰就属于人的气质特征。13形状恒常性:指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14问题空间 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15情景记忆 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16常模 指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17认知风格

11、个人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其个体差异性具有稳定性,是认知上的人格特征。18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四、简答题1简述动机的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2简述能力的含义及其个别差异性的表现。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个别差异表现在:发展水平;表现早晚;结构和性别)。3简述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品质包括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4简述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胜利唤醒;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5智力研究的两种取向 心理学测量的研究取向和信息加工的研究取向。6简述工作记忆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2、扮演意识角色、整合信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到暂时寄存器的作用、保存当前的策略和意愿7简述语言的几种特征语言的主要特征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8简述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观点 所有儿童都要以同样的顺序经历四个有序的但不是连贯的阶段,分别为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9简述格式塔的知觉原则: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亦称格式塔原则,被普遍接受。主要包括以下几条规律 : (1) 接近性 (2) 相似性(3) 连续性(4)封闭性(5)良好图形 10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韦纳 系统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

13、要素。韦纳也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如能力、任务难度是稳定的;而努力和运气是不稳定的。韦纳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如果一个新的结果和过去的结果不同,人们一般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如果新结果与过去的结果一致,人们一般归因于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人们对下一次的行为结果产生预期。具体说,如果将成就行为归因为不稳定的因素,人们会预期结果与上一次不一致;如果归因为稳定因素,人们就会预期结果可能与上一次一致。 同时,韦纳还发现,归因会使人出现情绪反应。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在成功时会感到满意和自豪,在失败时会感到内

14、疚和羞愧。但是,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产生太突然的情绪反应。近 20 年来他对情绪的动力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 11简述阿诺德的有关情绪的“评定兴奋”说是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由于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评估的结果可能认为对个体“有利”、“有害”或“无关”。如果是“有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接近刺激物;如果是“有害”,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躲避刺

15、激物;如果是“无关”,人们就予以忽视。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12简述智力的层级模型智力的层次结构模

16、型分成四个层次智力的最高层是一般因素第二层分为两个大因素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与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之分相似);第三层分成几个小因素群,包括言语理解、数量、机械信息、空间能力和手工操作等;第四层包括各种特殊因素。13举例说明两种人格评价方法(一)测验法 测验法是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察与鉴别的方法。 (二)投射法 投射测验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 投射测验一般是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出若干人格特性。 总的

17、来讲, 人格评估的方式分为: 客观测验和投射测验 两大类。前者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大五人格因素问卷;后者有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14简述当代心理学的生物学观点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一个器官的功能由其身体结构和生物化学过程来解释。体验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在神经细胞内部及其神经细胞之间发生的化学和电活动的结果。 这种观点认为,行为是被躯体结构和遗传过程所决定的。经验可以通过改变内部的生物结构和过程来改变行为。心理生理学研究者们的任务就是在最精确的分析水平上理解行为。15简述韦伯定律:对刺激的差别感觉取决于刺激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

18、韦伯定律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 韦伯定律反映的是不同感觉道的差别感觉能力的大小。16简述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1) 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2) 对兴趣的依从性。(3) 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4) 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5) 对人格的依从性17简述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一)发展水平的差异1超常者与智能不足者2能力超常的原因及其与成就的关系(二)表现早晚的差异(三)结构的差异(四)性别差异1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2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3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18简述人格评估两种典型的方法1人格评估有两种典型的方法:测验法和投射法。测验法,例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投射法,例如主题统觉测验。五、论述题1试

19、述复述的分类并举例证明。复述分两种:保持性复述 和精细复述 。保持性复述是指一遍遍地重复识记材料,机械记忆。例如,在打电话时,查到一个电话号码以后先默念几遍,就可以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使之处于活动状态。但这不一定能够将信息编人长时记忆永久保存。精细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假若要记某个电话号码时,稍加思考,将它与已有的某些知识,如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亲人的生日,或某项运动记录等数字建立起联系,便可以长期保存,到需要时比较容易地回忆起来。例如,要记住的电话号码为“ 67011997” ,只要记住香港回归,就可以记住这个电话号码。又如,很多人设定密码时总用自

20、己的重要纪念日或纪念日的某种变式。2评述四种解释注意选择功能的理论 1 过滤器理论 1958 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 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一种理论:过滤器理论 布罗德本特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布罗德本特把这种过滤机制比喻为一个狭长的瓶口,当人们往瓶内灌水时,一部分水通过瓶颈进入瓶内,而另一部分水由于瓶颈狭小,通道容量有限,而留在瓶外了。这种理论

21、有时也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2 衰减理论过滤器理论得到了某些实验事实的支持,但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理论并不完善。例如,在双耳分听的研究中,有研究发现来自非追随耳的信息仍然受到了加工 。 基于日常生活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结果,特瑞斯曼 提出了衰减理论 。衰减理论主张,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如自己的名字、火警信号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的通道时。容易被人们接受。 特瑞斯曼的理论与布罗德本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具体作用有不同的看法,但两种理论又有共同的地

22、方:两种理论有相同的出发点,即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因此,对外来的信息必须经过过滤或衰减装置加以调节;两种理论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只有经过选择以后的信息,才能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3 后期选择理论 多伊奇等人 提出了选择性注意的另外一种观点:后期选择理论,后由诺曼 加以完善。这种理论认为,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后期选择理论有时也叫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论或记忆选择理论。4 多阶段选择理论 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及后期选择理论都假设,注意的选择过程发生在信

23、息加工的某个特定阶段上,这意味着信息加工系统是非常刻板的。约翰斯顿等人 提出了一个较灵活的模型,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这就是多阶段选择理论。这一理论的两个主要假设是: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多阶段选择理论看起来更有弹性,由于强调任务要求对选择阶段的影响,避免过于绝对化的假设所带来的难题。 3评述早期的情绪产生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 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一兰格情绪学说。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

24、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当一个情绪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刻会引起身体上的某种变化,激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情绪。在詹姆斯看来,悲伤乃由哭泣而起,愤怒乃由打斗而致,恐惧乃由战栗而来,高兴乃由发笑而生。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兰格以饮酒和药物为例来说明情绪变化的原因。酒和某些药物都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因素,它们之所以能够引起情绪变化是因为饮酒、用药都能引起血管的活动,而血管的活动是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的。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作用加强,血管舒张,结果就产生了愉快的情绪;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血管收缩或器官痉挛,结果就产生了恐怖。因此,

25、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 兰格与詹姆斯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上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斯一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美国生理学家坎农(首先反对詹姆斯一兰格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二)坎农一巴德学说 坎农(1927)对詹姆斯兰格理论提出了三点疑问:第一,机体上的生理变化,在各种情绪状态下,并无多大的差异,

26、因此根据生理变化很难分辨各种不同的情绪。第二,机体的生理变化受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这种变化缓慢,不足以说明情绪瞬息变化的事实。第三,机体的某些生理变化可由药物引起,但药物(如肾上腺素)只能使生理状态激活,而不能产生某种情绪。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准备状态。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27、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Bard,1934,1950)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情绪理论为坎巴情绪学说。 4任选两种动机的认知理论进行论述一 ) 期待价值理论 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是早期的一种动机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托尔曼 (To l man , 1932) 将期待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或反应和刺激的联系。如看见闪电,就期待雷声,这是由刺激引起的期待;平时努力学习,期待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是由反应引起的期待。期待 (expectancy) 是重要的,它帮助个体获得

28、目标。 ( 二 ) 成就动机 理论 在早期的动机研究中,目标被认为是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之一;关于目标本身的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动机的影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他才有一批学者以目标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目标结构为核心的目标理论 ,并使之成为 90 年代动机研究的一个热点。 什么是目标 ? 目前仍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般认为,目标是个体要努力达到的、具体的成绩标准和结果 。如学生提出期末考试的成绩要达到优秀的标准,工人提出年终要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等,这些就是学习或生产的目标。 成就目标理论是由德韦克等人 提出的。这个理论认为,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对能力的潜在

29、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如有些个体会将成就情境看做是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并把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和发展能力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而另一些个体则将成就情境看做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检验和测量,他们关心怎样去证明自己的能力,而避免得到低的成绩。 5评述视觉的三色说与四色说三色说 :英国科学家托马斯 杨 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 1860 年,赫尔姆霍茨 放弃了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波长敏感的看法,认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但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更敏感,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更敏感,蓝色感受

30、器对短波更敏感。因此,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 三色理论虽然得到一些实验结果的支持 但是,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它不能解释红绿色盲。红绿色盲的患者把光谱的短波部分看成蓝色,长波部分看成黄色,而没有红、绿经验。按三色理论,黄是由红、绿混合产生的。因此,缺乏感红和感绿装置的病人,不应该具有黄色的经验,这和病人的实际色觉经验是不符合的。 黑林提出了四色说,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一白视素,红一绿视素,黄一蓝视素。推测颜色产生互补色的视觉后效是因为系统中的一个成分疲劳了,因此增加了

31、它的拮抗成分的相对作用。在黑林的理论中,色盲的类型成对出现。 心理学行为实验和电生理学的研究结果,支持了黑林的观点。例如,注视蓝色一段时间再注视黄色,这时会觉得黄色比平时更黄。按对立过程理论,这种现象是由于延长注视蓝色的时间,使黄蓝系统中的蓝色分子消耗殆尽,因而在注视黄色时,黄蓝系统中的黄色分子能充分发挥作用。 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以来,生理学家先后在动物的视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细胞内,发现了编码颜色信息的对立机制。由于这些发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视网膜上存在的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

32、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6评述音频识别理论为了解释听觉系统是怎样将声波转换为音调感觉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地点说和频率说。 地点说 地点说是基于当声波经过内耳时基底膜随之运动这一事实而提出的。不同的频率在基底膜的不同位置上产生它们最大的运动。对高频率的音调来说,声波产生的最大运动区域位于耳蜗底部,也就是卵圆窗和正圆窗所在的位置。而对于低频率的音调来说,声波产生的最大运动区域在相反的一端。所以地点说认为,音调的知觉取决于基底膜上发生最大刺激的具体位置。 频率说 通过基底膜振动的频率来解释音调。这个理论认为一个 100Hz 的声波将在基底膜产生每秒 100 次的

33、振动。频率说还认为基底膜的震动将引起同样频率的神经放电,神经放电的频率就是音调的神经编码。这个理论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单个神经元不可能有足够的放电速度来表征高音调的声音,因为没有一个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超过每秒 1 000 次。这使得单个神经元不可能区分出 1 000Hz 以上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实际上是可以被你的听觉系统完好地感觉到的。这个局限可以通过齐射原理 所克服,齐射原理可以解释高频音的产生,一些神经元通过联合的活动形式,或者称为齐射,在刺激音调为 2 000Hz 、 3 000Hz 乃至更高频率的时候放电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声音通过耳道到达耳膜而得到放大;听小骨传递能量使充满液体的

34、耳蜗 震荡,附于基底膜的 毛细胞 ,将声音转化为听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向大脑传送。 7智力(能力)发展的趋势,能力的 发展 趋势如下。 1 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变化:年龄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2人的智力在1825岁 间 达到顶峰(也有人说到40岁)。 3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 而人的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是稳步上升4成年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成年期又是一个工作时期。在二十五六岁至四十岁间,人们常出现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

35、。能力高的发展快,达到高峰的时间晚;能力低的发展慢,达到高峰的时间早。 8评述注意的两种能量模型1 认知资源理论认知资源理论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注意即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不相同。认知资源理论认为,与其把注意看成一个容量有限的加工通道,不如看作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 ( 未被注意 该理论还假设,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这一机

36、制是灵活的,可以受我们的控制,这样我们可以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 2 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 在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谢夫林等人 进一步提出了双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注意的现象。我们通常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 ,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的认知过程上。 意识控制的加工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有可能转变为自动化加工。经过不断练习已经熟练掌握这一技能时,就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注意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