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6853115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本章重点:色彩设计的主要特征、色彩四要素的对比、色彩调和的基本方法、色彩设计的基本练习。课前导读: 色彩设计是利用色彩自身的规律与形式法则,对学生的色彩知觉、色彩应用等方面进行有效学习的设计基础课程,它是通过色彩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的展开,使学生充分了解色彩在生活与艺术中的应用规律,即运用色彩美的形式语言与法则去创造出生活与文化的艺术氛围。通过色彩设计的讲授与训练,学生将掌握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心理与情感以及掌握对色彩实际运用的相关知识方法与技能。4.1 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关系 4.1.1 微妙与强烈绘画色彩侧重于对客观物象真实再现,特别是基础训练阶段,写实能力的培养是提高

2、色彩造型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和掌握客观物象色彩的基本规律、表现丰富而微妙的色彩变化是绘画色彩的根本任务。(图1.1绘画色彩)设计色彩是在绘画色彩基础上,对客观色彩进行归纳与概括,其色彩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注重色彩对比以及构成形式的变化,以点、线、面等视觉元素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为主要特征,引发视觉并产生联想。(图1.2设计色彩) 4.1.2 立体与平面立体与平面是造型艺术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绘画色彩是以虚拟的三维空间表现为主要特征,它注重对客观物象的形体与结构、比例与透视、明暗与冷暖、体积与质感等要素的客观描述;强调现实色彩中客观物象的立体感以及空间感;以立体的视觉

3、真实,感染受众。(图1.3绘画色彩)设计色彩是以二维的形式为特征,运用形式美原理与法则,以抽象、概括的视觉语言强调色彩的组织、色彩对比、色彩平衡、色彩节奏、色彩协调、色彩联想、色彩心理等方面的视觉美感,它是对绘画色彩的高度提炼和概括。(图1.4设计色彩)4.1.3 客观与主观客观色彩是主观色彩表现的内容和依据,是主观色彩的前提和基础;主观色彩是对客观物象色彩的再创造,是对客观色彩的抽象概括、提炼和升华。客观色彩强调物体的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等要素的合理性、科学性。主观色彩注重色彩间构成形式的组合、排列以及对比与协调,强调视觉语言简洁与概括。它是设计师理性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图1.5客观色彩

4、)(图1.6主观色彩)4.1.4 观赏与应用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在色彩原理及艺术规律等方面是相同的,但二者在特性与内容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差异。绘画色彩是根据客观不同的光影、丰富的色调,以独特的个性和手段进行的主题性艺术创作 ,表达作者的审美情感和满足观赏者的某种精神需求。因此,观赏性是绘画色彩的主要特征,我们称为纯艺术创作。(图1.7绘画色彩的观赏性)设计色彩由于受实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必须通过一定物质材料来实现其功能,是观赏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表现形式。设计色彩在当代应用设计中,其色彩更注重个性化、风格化“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强化色彩的心理需求与精神内涵,如包装设计、服饰设计、环境设计、建筑

5、设计等,色彩在其中起到了美化产品 ,调节气氛 ,张扬个性 ,引发人们视觉愉悦的装饰作用。(图1.8设计色彩的应用性)4.2 色彩对比4.2.1色彩对比的定义色彩对比:“色彩”指颜色。“对比”对,指双数、互相面对;比,即较量、求得异同。将两个以上的颜色放置在一起,比较其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关系,称色彩对比的关系。即色彩对比。4.2.2 色彩四要素对比明度对比:因色彩明度组合产生的差别称之为明度对比。根据明度色标,凡明度在零度至三度的色彩称为低调色,四度至六度的色彩称为中调色,七度至十度的色彩称为高调色。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明度对比的强弱。三度差以内的对比称为短调对比,短调对比给人以含糊、柔和的感觉;

6、三至五度差的对比称明度中对比,又称为中调对比,该调给人以清新、明确的感觉;五度差以外的对比,称明度强对比,又称为长调对比,该调给人以强硬、刚烈的感觉。(图2.1明度色调图表)在明度对比中,如果其中面积最大,作用也最大的色彩或色组属高调色,和另外色的对比同长调对比,整组对比就称为高长调。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明度对比大体划分为以下十一种:高长调:以第八级色为主色,第一级色和第九级色为辅助色构成的明度色调。(图2.2高长调)高中调:以第八级色为主色,第一级色和第五级色为辅助色构成的明度色调。(图2.3高中调)高短调:以第八级色为主色,第五级色和第七级色为辅助色构成的明度色调。(图2.4高短调)中长调:以

7、第五级色为主色,第一级色和第九级色为辅助色构成的明度色调。(图2.5中长调)中高短调:以第五级色为主色,第七级色和第九级色为辅助色构成的明度色调。(图2.6中高短调)中低短调:以第五级色为主色,第一级色和第三级色为辅助色构成的明度色调。(图2.7中低短调)中短调:以第五级色为主色,第四级色和第六级色为辅助色构成的明度色调。(图2.8中短调)低长调:以第二级色为主色,第一级色和第九级色为辅助色构成的明度色调。(图2.9低长调)低中调:以第二级色为主色,第四级色和第五级色为辅助色构成的明度色调。(图2.10低中调)低短调:以第二级色为主色,第一级色和第四级色为辅助色构成的明度色调。(图2.11低短

8、调)最长调:以第一级色为主色,第九级色为辅助色构成的明度色调。(图2.12最长调)色相对比:因色相组合产生的差别称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相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色相距离在十五度以内的对比,由于这组对比色相接近属同一色系,固称为同类色对比,是最弱的色相对比。色相距离在十五度以上,四十五度左右的对比,称为邻近色对比,是较弱的色相对比。色相距离在一百三十度左右的对比,一般称为对比色对比,是色相中对比。色相距离在一百八十度左右的对比,称互补色对比,是色相强对比。色相环上的任何一个色相都可以成为主体色,构成同类、邻近、对比和互补色对比。“同类色对比”是同一色系里的不同明度与纯度的对比。这类对比色

9、调统一、高雅、含蓄、柔和、是色相对比关系中最弱的对比。其缺点是色彩过于单调、平淡。(图2.13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的色相感比同类色对比丰富、活泼,它弥补了同类色相对比的不足,具有色调谐调、单纯、雅致、柔和、即有变化又有统一等优点。(图2.14邻近色对比)“对比色的对比”色相感强,比邻近色对比鲜明、强烈、饱满、丰富,使人兴奋、激动。缺点是画面不易统一,视觉感觉杂乱、刺激、疲劳。(图2.15对比色的对比)“互补色对比” 为极端对比类型,即色相的强烈对比,如红与蓝绿、黄与紫、蓝与橙等。视觉效果强烈、眩目、响亮、极端,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幼稚 、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协调的感觉。(图2.16互补色

10、对比)纯度对比:也称彩度对比,色相组合产生纯度差别称纯度对比。(图2.17纯度对比)纯度对比可以在同一色相不同纯度的对比中,也可体现在不同的色相对比中,如纯红与纯绿对比,红色的鲜艳度更高;纯黄与黄绿对比,黄色的鲜艳度更高。若降低纯度可混入无彩色黑白灰或混入该色的补色,无论加白、加灰还是加黑,都会使色相及冷暖倾向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一般冷色偏暖,暖色偏冷。 位于纯度色阶两端的饱和色或近似饱和的色与中性灰色或近似中性灰色相比较,产生纯度强对比;在色阶上间隔大约3-5个等级的对比属纯度中对比;间隔1-2色阶属纯度弱对比。在处理纯度对比关系时,应注意纯度对比过弱时,往往会造成粉、脏、灰、黑、闷、单调、软

11、弱等毛病,纯度对比过强时,则会出现生硬、杂乱、刺激、眩目等感觉。冷暖对比:冷暖色相组合产生的差别称为冷暖对比。冷暖对比是客观色彩作用于人的心理所引发的主观色彩感觉。冷色凉爽、轻快、安静,由蓝、蓝绿、蓝紫等冷色系组成。暖色则给人以热情、温暖、喜庆和刺激,由红、橙、黄等暖色系组成。将两组截然不同的色系进行合理的组合、搭配,可形成多种对比鲜明、色彩丰富的色调。一般情况下处理画面的冷暖对比关系应有主次之分、最忌平均分配,主色调应占画面百分之七十左右,次色调应占画面百分之三十左右,这样的比例关系画面较易协调,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4.2.3 视错觉对比视错觉也称错视,视觉色彩受心理因素及知觉活动的影响,

12、而产生的一种错误的色彩感应现象。视错觉现象是在对比中形成的,设计师巧妙运用造型和色彩等视觉要素进行组合、错位、排列,使之产生独特、新奇、刺激,想象之中却又意料之外的视觉效果。视错对比包括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两种表现形式: “连续对比”是指人眼在不同时间段内所观察与感受到的色彩对比视错现象。从生理学角度讲,物象对视觉的刺激作用突然停止后,人的视觉感应井非立刻全部消失,该物象的映像仍然暂时存留,这种现象也称作“视觉残像”。视觉残像又分为正残像和负残像两类。所谓正残像,又称“正后像”,是连续对比中的一种色觉现象。它是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仍然暂时保留原有物色映像的状态。如凝注红色,当将其移开后

13、,眼前还会感到有红色浮现。影视艺术中,镜头的运用也是依据这一视觉生理特性而完成的,如将画面镜头按每秒24帧连续放映,我们就会观察到与日常生活相同的视觉体验,即电影或电视节目。所谓负残像,又称“负后像”,是连续对比的又一种色觉现象。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依旧暂时保留与原有物色成补色映像的视觉状态。通常,负残像的反应强度同凝视物色的时间长短有关,即持续观看时间越长,负残像的转换效果越鲜明。如久视红色后,视觉迅速移向白色时,看到的并非白色而是红色的补色绿色;如久观红色后,再转向绿色时,则会觉得绿色更绿。视觉残像形成的原因是眼睛连续注视的结果,由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而引发。“同时对比” 是指人

14、眼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所观察与感受到的色彩所产生的色觉相互冲突和干扰而造成的视觉色彩现象。其对比特征呈现为相邻色彩改变或吃掉原来色彩的某些物质属性并向对应的方面转换,从而产生新的视觉效果。一般地说,色彩对比愈强烈,视错效果愈显著。如明度各异的色彩参与同时对比时,高明度颜色更加明亮,而黯淡的颜色则更加黯淡;当色相各异的色彩同时对比时,邻接的各色会偏向于将自己的补色残像推向对方,如红色与黄色搭配,眼睛时而把红色感觉为带紫味的颜色,时而又把黄色视为带绿味的颜色:当互补色同时对比时,由于受色彩对比作用的影响,会使双方均显现鲜艳、饱满的视觉效果。如红色与绿色组合一块,红色更红,绿色更绿,在对比过程中,红与

15、绿都得到了肯定及强调:当纯度各异的色彩同时对比时,饱和度高的纯色将会更加艳丽,而饱和度低的纯色则相对黯然失色;当冷暖各异的色彩同时对比时,冷色让人感到非常的冷峻和消极,暖色令人觉得极为热烈与主动:当有彩色系与无彩色系的颜色同时对比时,有彩色系颜色的色觉稳定,而无彩色系的颜色,则明显倾向有彩色系的补色残像。如红色与灰色并列,灰色会呈现灰绿的效果。无论是同时对比还是连续对比,其实质是为了满足于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平衡的需要。从生理上分析,视觉器官对造型或色彩具有协调与舒适的要求,满足这种条件的色影或色彩关系,就会取得色彩心理上的和谐、有趣的视错觉效果。4.3 色彩调和 4.3.1 色彩调和的定义色彩

16、调和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进行合理配置所产生统一和谐的视觉效果,称为色彩调和。4.3.2 调和的基本方法“同种色的调和”是以一种色相为主色进行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调和。调和方法:使之产生循序的渐进,在明度、纯度的变化上,形成强弱、高低的对比,以弥补同种色易产生的单调感。 “同类色的调和”是以色相接近的色彩系,通过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变化而形成的调和,如红色系之间、蓝色系之间、黄色系之间等的调和。同类色的调和主要依靠同类色之间的共有色素来产生协调作用。“邻近色的调和”是色彩调和中较理想的组合方式。色相之间色彩倾向接近,冷色系或暖色系关系明确,色调和谐统一。情感特性表现为一致性,应用比较广泛。“

17、对比色的调和”属中强度对比效果的色系。色相感鲜明,各色相互排斥,既活泼又对比。配色时,一般需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如通过处理主色与次色的关系而达到色系的调和;也可以通过色相间秩序排列的方式,求得统一和谐的色彩效果;还可以通过降低某一色相的纯度或明度来改善、减弱色彩的之间的对比强度。“互补色的调和”是以色相相对或色性相对的某对色彩所形成的对比调和关系,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调和。由于互补色系属于强烈对比,因此,其色彩调和难度较大。具体的调和方法有: 选用其中一种补色,降低或提高其纯度和明度; 在互补色之间插入分割色,如金、银、黑、白、灰等色; 采用调整面积大小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

18、对比中的调和等。4.2.4 归纳与分割的调和在色彩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对自然界色彩的表现往往是一种客观再现,以强调追求复杂的色彩关系、丰富笔触的变化和独特的表现技巧为目的。而设计色彩是以自然色彩为基础,以主观色彩为特征,从自然色彩中寻求简练、概括和生动的表达方式。归纳与分割是设计色彩的基础训练形式之一。它是通过对自然色彩的观察、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色彩原理及色彩对比与调和等方法对自然界中客观色彩进行高度概括所形成的具有整体、简洁、装饰的色彩表现风格。在印象派及现代派绘画大师中,如高更、马蒂斯、毕加索、克里姆特、蒙德里安等,从他们大量作品中可以看到运用色彩归纳与分割方法所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和独

19、特的艺术表现力。(图列)色彩归纳与分割的方法色彩归纳:是以写实风格为主要特征的表现方法。一般是以色彩写生或摄影作品为创作素材,在尊重原图的基础上,根据对象的特征并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等方法和手段进行概括与变化。突出主体、精彩部分,省略次体及细节部分,用大的形体和色块加以概括、提炼和归纳。色彩归纳的特征:形象表现具体、细致、生动;色彩概括、对比协调,由于表现风格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较迎合大众的审美习惯,又有较高的情趣性和创意性,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这一表现手法常常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商业设计中,如环境设计、广告设计、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色彩分割: 是以抽象风格为主要特征的表现方法。一般是以自然色彩为媒

20、介,运用点、线、面及形式美的原理与法则,充分发挥画家想象力,以高度概括、夸张的手法对形体和色彩进行分割与组合,以实现个性化、抽象化的表现风格。色彩分割的特征:造型抽象、夸张;色彩单纯、对比协调,整体画面不拘泥于常规的表现形式,它充分利用点的疏密、线的粗细、面的大小、色彩冷暖等几何化分割构成各种对比关系。在当代设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由于色彩分割的形式是抽象的,因此,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及装饰性很强,能使观众产生极为丰富的想象。4.4 色彩形式心理与形式法则 4.4.1 色彩的心理与生理色彩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自然界中的任何颜色会给人的生理或心理产生不同感受,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及工作效率。由于人

21、们各自的生活经验、年龄特征、性格特点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因素的差异性,因此,对色彩的反应程度也各不同相同。色彩对人的心理与生理上的反映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本身并无冷暖(温度)差别,它是视觉色彩对冷暖感觉的生理反映而引发的心理联想。它可以使人产生温暖或凉爽的舒适感,也可使人产生燥热或寒冷的厌恶感。如红、橙、黄等色使人的联想到阳光、火焰,给人以温暖或燥热的感觉;蓝、绿、紫、白色使人联想到蓝天、海洋、冰雪等,给人以凉爽舒心或寒冷孤寂的感觉。这些色彩感觉的形成,主要决定人的心理因素。色彩的轻重感: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高明度的色彩感觉轻,如柠黄、淡蓝、浅绿、白色等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

22、、彩霞及花卉、棉花、羊毛等。给人以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的心理感受。低明度的色彩感觉重,如黑、灰、红、紫等容易使人联想到钢铁,大理石等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心理感觉。色彩的软硬感:主要产生于色彩的明度,但与纯度亦有一定的关系。色彩明度越高感觉越软,色彩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明度高和低纯度的色彩有软感,中纯度的色彩也呈现柔软感,因为它容易使人联想到动物的皮毛、纺织品等;高纯度色彩都呈现硬感。色彩的前后感: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彩在人的眼视网膜上成像有前后关系。红、橙等光波长的色在后面成像,有迫近感;蓝、紫等光波短的色则在外侧成像,在同样距离内有后退感。视觉正常情况下,暖色、纯色、高明度色、强

23、烈对比色、大面积色等有前进感。反之,冷色、浊色、低明度色、弱对比色、小面积色等有后退感。色彩的大小感: 暖色、高明度色、高纯度色有扩张、膨胀感;冷色、低明度色、低纯度色等有缩小、收缩感。由于色彩的前后感和大小感,因而,人们在对客观物象的视觉体验中产生了空间感、透视感。色彩的华丽质朴感: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对华丽及质朴感产生影响,其中纯度关系最大。高明度和高纯度的色彩丰富、高贵,强对比的色彩华丽、辉煌;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单纯、朴素,弱对比的色彩质朴、古雅。无论何种色彩,如有光泽感,都能产生华丽的感觉。色彩的活泼庄重感:明度、纯度和色相对色彩的活泼、庄重感产生影响。暖色、高纯度色,彩色丰富、活

24、泼,强对比色跳跃、有朝气;冷色、低纯度色、低明度色感觉庄重、严肃。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色相对于兴奋与沉静感影响最大。如红、橙、黄等鲜艳而明亮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蓝、绿、紫等色使人感到沉着、平静。纯度关系亦有影响,高纯度色兴奋感强;低纯度色沉静感强。明度以暖色系中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呈兴奋感;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呈沉静感。4.4.2 色彩的情感与象征红色:象征热情、活泼、热闹、革命、温暖、幸福、吉祥、危险。由于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体中也被广泛的应用,具有较佳的视觉效果;同时,红色也多用于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另外,红色也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

25、识用色。黄色:象征智慧、神秘、华贵、明朗、愉快、高贵、希望、发展、注意。黄色光感强,在自然界中,腊梅、迎春、秋菊、油茶花、向日葵等,都呈现出美丽娇嫩的黄色。秋收的五谷、水果等都以精美的黄色,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由于黄色的视觉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黄色又是警示色,常用来提醒注意。如交通信号灯、大型机械、雨衣、安全服等,都使用黄色。橙色:象征收获、华丽、兴奋、甜蜜、明亮、健康、温暖、辉煌。橙色又称桔黄,橙色明视度高、色感强。在自然界中玉米、鲜花、果实,霞光、灯彩,都是丰富的橙色。在安全用色中,橙色也常用于警示色,如交通工具、登山服饰、救生服等。绿色:象征新鲜、平静、安逸、和平、柔和、青春、安

26、全、理想。在自然界中,植物大多呈绿色,人们称绿色为生命之色。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如在现代工业中为了避免操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医疗机构等场所,也常常采用绿色作为公共空间的主体色彩。蓝色:象征深远、永恒、沉静、理智、诚实、寒冷、神秘、恐怖。由于蓝色具有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现代人常常把它联想为高科技的色彩,因此蓝色就成为现代科学的象征色。它给人以冷静、沉思、智慧和征服自然的力量。在当代设计中,体现电子、科技等方面的产品或企业形象,多选用蓝色作为标准色或企业色。如电脑,汽车,影印机,摄影器材等等,另外

27、,蓝色也象征恐怖、忧郁,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个理念也运用在文学作品或感性诉求的商业设计中。紫色:象征高贵、爱情、优越、幽雅、流动、忧郁、不安。在可见光谱中,紫色光波最短。高纯度的紫色,使人联想到天空中的霞光、原野上的鲜花、情人的眼睛,因而常用来象征男女间的爱情。如紫色运用不当,便会产生低级、荒淫和丑恶的联想。低纯度的紫色使人产生伤痛、疾病以及尸斑等联想,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忧郁痛苦和不安。 白色:象征纯洁、纯真、朴素、神圣、明快、柔弱、虚无。在当代设计中,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使人产生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调和其它的颜色,使之产生色彩倾向。如

28、象牙白,米白,乳白等,在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恒的流行色,它可以和任何颜色搭配。在西方,特别是欧美,白色是结婚礼服的色彩,象征爱情的纯洁与坚贞。但在东方,却把白色作为丧礼的色彩。黑色:象征崇高、严肃、刚健、坚实、粗莽、沉默、黑暗、罪恶、恐怖、绝望、死亡。 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许多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影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庄严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也是一种永恒流行颜色,适合与任何色彩作搭配。灰色:象征高级、神秘、平凡、沉默、中庸、寂寞、忧郁、消极. 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象,而

29、且属於中间性格,男女皆能接受,所以灰色也是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在许多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和金属材料有关的,几乎都采用灰色来传达高级,科技的理念,使用灰色时,大多利用不同的层次变化组合或搭配其它色彩,以避免单调、沉闷、僵硬的感觉。4.4.3 美的形式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生活习俗、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的不同,其审美理念也存在较大差异。但从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过程中,对于美与丑的认识大多数人会存在着某种共识。这种共识是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对于美的客观评价而形成的法则,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法则。在视觉经验中,垂直线使人联想到高耸的大厦、险峻的山峰,在视

30、觉上给人以上升、威严的感受。而水平线则使人联系到地平线、大海等,产生开阔、平静的感受。这些生活中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当代设计的理论基础。形式美法则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和谐:爱因斯坦说: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广义的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的协调关系。和谐狭义的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一种颜色、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只有在几种不同的组合要素构成中体现某种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如一组邻近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性表现为

31、强烈和显著时,和谐的感觉就向对比的关系转化。对比:对比也称对照,将反差较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置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强烈而又不失统一的现象称为对比。理想的对比关系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其色彩对比途径主要是通过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冷暖对比等方面的对立因素来实现的。对比法则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当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效果。对称:对称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形式,它在视觉上给人以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在平面构成中,对称分为轴对称和点对称。轴对称是指某一图形中央设一条垂线或水平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如果两部分的形状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的图形

32、,这条线称对称轴。点对称是指某一图形,存在一个中心点,以此点为中心通过旋转得到相同的图形,即称为点对称。点对称包括求心对称、发射对称、旋转对称,逆向对称以及同心对称等等。在平面构成中,运用对称法时要注意过分的对称而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在整体对称的格局中应适当加入不对称因素,以加强画面的生动性和形式美感。均衡:也称平衡,均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在现实生活中,平衡与对称相比,平衡具有动态的特征,如人体运动、鸟的飞翔、动物的奔跑、风吹草动、流水激浪等都是平衡的形式的表现。在平面构成中,平衡并非体现实际重量的均等关系,而是根据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

33、及其它视觉要素的分布并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其构成通常以视觉中心为支点,各构成要素以此支点保持视觉意义上的力度平衡。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与实践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成为工程学的重要内容。比例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如黄金分割比例1:1.618正是人眼的高宽视域之比。恰当的运用比例会产生一种谐调的美感,它是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重心:在物理学上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对一般物体

34、求重心的常用方法是:用线悬挂物体,平衡时,重心一定在悬挂线或悬挂线的延长线上;然后握悬挂线的另一点,平衡后,重心也必定在新悬挂线或新悬挂线的延长线上,前后两线的交点即物体的重心位置。在平面构成中,任何形体的重心位置都和视觉的安定有紧密的关系。人的视觉安定与造型的形式美的关系比较复杂,人的视线接触画面,视线常常迅速由左上角到左下角,再通过中心部分至右上角经右下角,然后回到以画面最吸引视线的中心视圈停留下来,这个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但画面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等都可对视觉重心产生影响。因此,画面重心的处理是平面构成探讨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节奏:节奏原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

35、和重复。如音乐中迪士高的强与弱;圆舞曲的强、中、弱等音响效果的重复出现,就会产生不同节奏。节奏体现在构成设计中是指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动感,将这种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多次应用,会在人的心理上形成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而形成节奏感。韵律:韵律原指诗词中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诗词中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匀称的间歇或停顿,一定位置相同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的同韵同调等变化,就是韵律的形式。在视觉设计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则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如诗歌般的旋律感。韵律的构成形式应用极为广泛,它能使观赏者产生一种美的感受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美的法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应教条地理解为是一种不可逾越的法则,随着人们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对于美的理解和认识将进一步深化,因此,在具体设计时要根据审美要求及审美对象的不同,做到灵活运用。1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