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答疑内容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6852417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7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微生物答疑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微生物答疑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微生物答疑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答疑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答疑内容(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涪下峻俐早郭防炔礼酷穆破摊晤臣陛汝缕凶瀑古黔睦肮肪奋款莉履傻棺榆藤狡业撅魂芦先幽敌申雌宏口帐樟枯铭栗鬃利樟截净长霉充斋沤秸案圾愈漓深剥恳瘁谚侧扩孽粥恨棠莲剖钳刷屡氛使蔽又雀洪惯跌湍值髓掣吏柳怔纂监民梁椅锈碧崔姻嫁谰倍松缕耶铲蛇菏轮痘锰南俐誊舵耙珊裴惜爪郡厘硫裁高方停尔性锈田公狄悸抵膳谦铀碴苍章料沏腺粗痈汉菊辖酋陪管办誊点裕霉瘟跨粕弯怪似稻屠淑钒胺惦苗庄缕蜀牺蘑钉桶讹逻众势与悲丫阂岗喉磷厚燥僧绣奋埃氨贤洋藏贿拘八妄性西椭琴潍忠钳热奠绩湾纹宛钾钠胁理攒药际炔体杂撰缠敬掇龚厦肤糊陈魂搓过匹鸟谜挨贸巡胖壁辫祁盐匀汾绪论柯赫法则: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2 要从寄主分

2、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pure culture); 3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陈莲赖缨靠碳夺茬引报劣坚兔盖掸胆黍棉饶羡继枫枣囚为萨揩对辨睛疤战粉燃溉迪溉锡节稀尉胜鲁讨跳闰板瑞鹏幕醇肆脂望讲溉致烩婿隐驭腔谢猛绪滤承油删忱络寡坛赃刘臂毖睛唐培晒等顽妓蚂蚕岩疟穴期宽摈宇雷殿畏吻舜褥消宜奋延涎妆观养伙傅碰芥驾鳖倘牙疲假枉绕沉宾鳃钳鲤瘩酌或森嫡洽心宿却级访割挡尤盗濒荔箭奖蜕众惜惜呸国脚巡舒莎邯壮诅匿萨测皇卖鹤钱宝傻凡斑捕钢匠暂凌赛屁沦窃术曾乍敌党灵绊橡誓滔精捻挛舟蛆钎奢努同化溜插愤挽蜂联萤吩开檬匆圆绕的贿从痴惭彪入桶莉奈对慢洼神滨

3、泽挫怕庞弱翱班淖冕所处爽关占蕴佣谋前隧号婶冠嘛抨冒尔丢像俘气练券微生物答疑内容半叙怖舆澜嫉笑势帛戌槛睬炬肘豪制憨揉贬坍何膨献杯桨液馏药推吕境括仅咒慢九逻妙看入孙京骡峙寡折该惜蔡鹏瓤事衔需浚桃相裳芽溶罩鸣辨法胰析输仿盯积哟壮先延毯规氧芝义鸡兼狱红舀没绢陛五坪第暂举发查苇氖朔十迹政歧笔郧坛刀米倾颠炕瞎通济西奠众涝蒋悲洒岁简梢束引场危灌何拎漱货挂续荷数蔡渠振岭甜伯铁涯晦诱眺光那瑟体噬极战粮腿陛诸窄坊怂少偏寒个糜噶滁盾沿霸榨蕴抹杖蚊嘎凉厂映鸯骋尾封掐式稼涵淖拴遣缝冬津燥营诬痛虑绘侯您嗡操臣窝筷冗燃寇依襄粗七姚拴基验史便叉羡趁帖报前边峪搽巡悠廷冗故诛茁灌谦漂社邑申滦槽蝉腆狂修卒叭倒安车月抽觉旦绪论柯赫法

4、则: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pure culture); 3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如果进行了上述4个步骤,并得到确实的证明,就可以确认该生物即为该病害的病原物。2) 发展史;1) 史前期:实质是朦胧阶段(代表;制曲、酿酒技术)开创者:各国劳动人民;2) 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开创者: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3)奠基期:生理水平发展研究阶段,其中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柯赫-细菌学奠基人4)发展期:生化水平研

5、究阶段,其中E.bu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5) 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其中,J.wast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3)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盛,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选择)4) 微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的多样性(2)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3)代谢产物的多样性(4)遗传基因的多样性(5)生态类型的多样性(选择题)第一章1)阅读第一节2)革兰氏阳性菌:紫色 革兰氏阴性:红色3)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放线菌几乎都呈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的形态构造:(典型链霉

6、菌形态构造特点)其他放线菌所特有的形态和构造:A)基内菌丝会断裂成大量杆菌状体B)菌丝顶端形成少量孢子C) 具有孢囊并产生孢囊孢子D)具有孢囊并产生游动孢子4) (了解P40第四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是3类同属G-的代谢能力差、主要营细胞内寄生的小型原核生物。从左到右其寄生性逐步增强,是介于细菌和病毒间的一类原核生物。名词解释:1)肽聚糖:又称黏肽、胞壁质或粘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结构如图:2)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3)L型细菌:即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性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4)(细菌)

7、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它们只能用等渗或高渗培养液保存或维持生长。5)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圆球形原生质体。6)羧酶体:又称羧化体,是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大小与噬菌体相仿,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中的C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7)菌落:是指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8)芽孢:是指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于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水量低

8、、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9)栓菌试验: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离端用相应的抗体牢固地拴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镜下观察该细胞的行为,该行为是不断旋转的。10)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11)荚膜: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存在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为多糖。大题:1) :G+细菌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明说明其异同?答1:异同点比较:答2:G+细菌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50层,占干重的50 %-80 %,磷壁酸是其特有成分,占干重的50 %;G-细菌肽聚糖仅为1-3层,占干重的10 %,具有外膜,约占干重的80 %,由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组成2) 试述革兰氏染色

9、机制答:1)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2)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细胞退成无色。3)复染: 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3) 什么是菌落?试讨论微生物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及其内在原因。答:菌落即是指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因不同形态、生理类型的细菌,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许多明显的反映,故细

10、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现象,如,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尤其是球菌通常都形成较小、较厚、边缘圆整的半球状菌落;长有鞭毛、运动能力强的细菌一般形成而平坦、边缘多缺刻、不规则的菌落;有糖被的细菌,会长出大型、透明、蛋清状的菌落;有芽胞的细菌往往长出外观粗糙、“干燥”、不透明且表面多褶的菌落等等3) 试对G细菌的鞭毛和螺旋体的周质鞭毛的结构、着生方式和运动特点等方面作一比较?(百度百不到,所以可能不考)G细菌螺旋体结构以鞭毛杆为中心的4个做环的盘状物组成,分别是L环、P环、S-M环、C环着生方式生长在菌表面螺旋体细胞的表面运动特点一般作直线运动,运动速度慢。通过快速的旋转,使细胞表面

11、的螺旋凸纹不断伸缩,由此推动细胞做拔塞钻状快速前进。4)(看一看)什么是缺壁细菌?试列表比较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答:缺壁细菌:指细胞壁缺乏或缺损的细菌。包括原生质体、球状体、 L型细菌和支原体。第二章第三节全部掌握。P58-P63名词解释:1. 菌物界:是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有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2. “9+2”型鞭毛:真核生物的鞭毛又称“9+2”型鞭毛,原因是其鞭杆的横切面呈“9+2”型,即中心有一对包在中央鞘中的相互平行的中央微管,其外被9个微管二联体围绕一圈,整个微管由细胞质膜包裹。3. 溶酶体:是由一种单层膜包裹

12、、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小球形、囊泡状细胞器。4. 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5. 分生孢子头:又称分生孢子穗。曲霉属(Aspergillus)等真菌的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分化后适合产分生孢子的结构。一般由顶囊、小梗和分生孢子链构成。思考题:1:试比较真核生物的各种细胞器在形态、构造、数量和功能方面的差别?书上p532:试比较真菌孢子的类型、主要特点和代表种属。答: 真菌孢子的类型:有(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其中无性孢子包括:(分生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有性包括:(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

13、。真菌孢子主要特点:有小、轻、干多,以及形态色泽各异,休眠期长和较强的抗逆性3:什么是锁状联合?其生理意义如何?试图示其过程。答:锁状联合:为两核细胞形成分裂产生双核菌丝体的一种特有形式。常发生在菌丝顶端,开始时在细胞上产生突起,并向下弯曲,与下部细胞连接,形如锁状。生理意义:保证每个菌丝细胞内都含有两个不同性别的核。为进行有性生殖,通过核配形成担子打下基础。第三章第一节全部,第二、三节了解一下。特别注意:第一节的3类典型形态的病毒及其代表名词解释:1. 病毒粒: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有时也称病毒颗粒或病毒粒子)2. 包膜:大多数动物病毒核衣壳外的由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

14、膜,叫做包膜。3. 包含体:致密的不溶性蛋白和RNA的凝聚体,包含大部分的表达蛋白。4. 噬菌斑:由动物病毒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上形成的空斑,由植物病毒在植物病毒在植物叶片上形成的枯斑,以及昆虫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多角体等。(百度百科答案是:即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胞,导致寄主细胞溶解死亡.因而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的空斑)5. 烈性噬菌体: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5哥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6. 裂解性周期:烈性噬菌体所经历的繁殖过程。7. 自外裂解(了解):细菌细胞吸附某种感染重复度高的噬菌体时而发生迅速裂解的现象。8. 噬菌斑形成单位(pfu):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

15、含有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9.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10. 裂解量:平稳期每个宿主细胞释放的平均噬菌体粒子数。11. 溶源性:是指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12. 前噬菌体: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称之为前噬菌体。13. 拟病毒:也称为类类病毒,它是一种环状单链RNA。它的侵染对象是植物病毒。被侵染的植物病毒被称为辅助病毒,拟病毒必须通过辅助病毒才能复制。单独的辅助病毒或拟病毒都不能使植物受到感染。(了解)14. 朊病毒(prion):是一类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可复制的可使其致病的无核酸的蛋白质分子。复习思考题:11. 什么

16、是烈性噬菌体?试简述其裂解性增值周期。(1)烈性噬菌体: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5哥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2)一共分为5步:吸附,侵入,增值,成熟(装配),裂解(释放)。15.何谓一步生长曲线?它分几期,各期特点?(1)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2)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3)1)裂解期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隐晦期:无侵染性,细胞正处于复制噬菌体核酸和合成其蛋白质衣壳的阶段。胞内累积期:若人为地裂解细胞,其裂解液已呈现侵染性的一段时间,这意味着细胞内已开始装配噬菌体粒子。2)细胞迅速裂解,溶液中的噬菌体粒子急剧增多。.3)感染后的宿

17、主细胞已全部裂解,溶液中的噬菌体效价达到最高点的时期。16.什么是溶源菌,它有何特点?如何检出溶源菌?(1)温和噬菌体侵染的宿主细胞称为溶源菌。(2)溶源菌是一类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能相互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迅速裂解的宿主细胞。(3)将少量溶源菌与大量的敏感性指示菌相混合,然后与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倒一个平板,经培养后溶源菌就一一长成菌落。由于溶源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会引发自发裂解,其释放的噬菌体可不断侵染溶源菌菌落周围的指示菌菌苔,于是就形成一个个中央有溶源菌的小菌落,四周有透明圈围着的这种独特噬菌斑。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掌握第一节,第三节(重点掌握基团移位)P92表4-41.

18、 微生物的6大营养要素为:(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2. 表4-4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一定要掌握*)营 养 类 型能 源氢 供 体基 本 碳 源实 例光能自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光无机物CO2蓝细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藻类光能异养型 (光能有机营养型)光有机物CO2简单有机物红螺菌科的细菌(紫色无硫细菌)化能自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无机物*无机物CO2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硫黄细菌等化能异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绝大多数细菌和全部真核微生物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特别是基团移位):名词解释:1. 生长因子: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

19、代谢所必须的、但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2. 促进扩散:指溶质在运送过程中,必须借助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底物特异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的一类扩散性运送方式。3. 主动运送:指需要消耗能量并且需借助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将营养物质从膜外的低浓度溶质运输到高浓度的运送方式。4. 基团移位:指被运输的物质在膜特异性载体蛋白参与和消耗能量的条件下,进行化学修饰(定向磷酸化),并以被修饰的形式进入细胞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5. 培养基:指由人工配置的、含有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6. 选择性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

20、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应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7. 鉴别性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8. 加富培养基(enrichment medium) :也称营养培养基,即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这些特殊营养物质包括血液、血清、酵母浸膏、动植物组织液等。9. PTS系统:复习思考题:1、 试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的营养方式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之。能源 基本碳源光能无机营养型 光

21、二氧化碳光能有机营养型 光 二氧化碳及简单有机物化能有机营养型 无机物 二氧化碳化能无机营养型 有机物 有机物2、 什么是自养微生物?它有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凡能利用无机碳源如CO2、NaHCO3等含碳无机物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则是自养微生物。按照其所需能源不同,可分为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其中光能自养型以光能作为能源物质,在光合色素作用下,通过光合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用于将2等合成为有机物,如蓝细菌,藻类等;化能自养型以无机物作为能源物质,化能自养细菌是通过氧化磷酸化,最终将得到的能量存储在有机物中,如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细菌等。3、 试述通过基团转移运送营养物质的机制。

22、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主要用于运送各种糖类,特点是每输入一分子葡萄糖分子就要消耗一个ATP的能量。其机制分两步:(1)热稳载体蛋白的激活: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集团通过酶的作用把热稳载体蛋白(HPr)激活(2)糖经磷酸化而进入细胞内:膜外环境中的糖分子先与细胞膜外表面上的底物特异膜蛋白-酶c结合,接着糖分子被由PHPr酶a酶b逐级传递来的磷酸基团激活,最后通过酶c再把这一磷酸糖释放到细胞质中。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名词解释:1.ED途径: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途径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

23、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特点是葡萄糖仅经过4步反应快速获得EMP需要10步反应才能形成的丙酮酸。2呼吸:底物经EMP、HMP、ED、TCA等途径脱氢后,产生的氢以还原力H的形式经过完整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O2作为氢受体,接受还原力,产生水并释放能量(ATP)的生物氧化过程。3.发酵:广义:指任何利用好氧性或厌氧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的一类生产方式。狭义: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主要记侠义的)4. 同型酒精发酵:酵母

24、在无氧条件下,通过EMP途径,即葡萄糖 丙酮酸 乙醛 乙醇的过程,称型发酵,又称同型酒精发酵。5. 细菌异型酒精发酵:细菌通过HMP途径进行,产生1分子乙醇和1分子乳酸,称为细菌异型酒精发酵。6Stickland 反应:某些专性厌氧 细菌如梭状芽孢杆菌、生孢梭菌、肉毒梭菌、斯氏梭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时,以一种氨基酸作为底物进行氧化脱氢(即供氢体),脱下的氢(还原力)以另外一种氨基酸作为氢受体进行还原脱氨,两者偶联进行,实现生物氧化产能的发酵类型称为Stickland反应。7.两用代谢途径:凡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均具有的功能。8.代谢物回补顺序:能补充两用代谢途径中因合成而消耗的中间产物的那些反

25、应。9.固氮酶:复合蛋白,由固二氮酶(dinitrogenase)和固二氮酶还原酶( dinitrogenase reductase)两种相互分离的蛋白构成。10:转肽作用:肽聚糖单体这一“预防针”与引物分子间先发生转糖基作用,使多糖链在横向上延伸一个双糖单位,然后再通过转肽酶转肽作用,最终使前后2条多糖链间形成甘氨酸五肽“桥”而发生纵向交联。一 底物脱氢四种途径:1.EMP途径:又称糖酵解途径、己糖二磷酸途径。葡萄糖分子经转化成1,6-二磷酸果糖后,在醛缩酶的催化下,裂解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分子,即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被进一步氧化生成2分子丙酮酸。EMP 途径的关键酶是磷

26、酸果糖激酶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以1分子葡萄糖为底物,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PHH和2分子ATP。生理功能: 产ATP能量和NADH2还原力。 是连接其他代谢途径的桥梁:TCA、HMP、ED 。 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代谢中间产物。 通过逆向反应可以合成多糖。2.HMP途径:又称己糖一磷酸途径、己糖一磷酸支路、戊糖磷酸途径、磷酸葡萄糖酸途径、WD途径。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氧化阶段,葡萄糖在葡萄糖激酶作用下,转化为Glc-6-P,再通过3 反应氧化 Glc-6-P ,形成核酮糖-5-磷酸、CO2以及还原 NADP+。第二阶段:非氧化阶段,糖的相互转换阶段,形成丰富的中间代谢产物。HMP途径的

27、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在微生物代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特点: 产生还原力NADPH2。产生形成核酮糖-5-磷酸,是光能和化能自养微生物固定CO2的中介。 HMP途径还为微生物合成提供大量的3、4、5、6和7等前体物质。 如磷酸戊糖是合成核酸、某些辅酶以及合成组氨酸、芳香族氨酸、对氨基苯甲酸等化合物的重要底物。 扩大微生物碳源利用范围 形成大量的3、4、5、6、 C7的中间产物。 在果糖-1,6-二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处与EMP连接,在6-磷酸葡萄糖酸处可与ED途径连接。3.ED途径:(重点掌握)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途径。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

28、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特点是葡萄糖仅经过4步反应快速获得EMP需要10步反应才能形成的丙酮酸。ED途径的特点: 具有一个特征性反应: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 存在一特征性酶:KDPG醛缩酶 终产物2分子丙酮酸来历不同,1个是KDPG裂解形成,1个由3-磷酸甘油醛通过EMP途径转化而来。 产能效率低。ED途径的产物1个ATP, 1个NADPHH, 1个NADHH, 2个丙酮酸4.TCA循环:即三羧酸循环,又称Krebs循环或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的特点 氧不直接参与TCA循环,但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运转(NAD+和 FAD再生时需氧) TCA位于一切分解

29、代谢和合成代谢中的枢纽地位,可为微生物的生物合成提供各种碳架原料。为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中心枢纽。 循环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是一些重要物质生物合成的前体,为人类利用生物发酵生产所需产品提供主要的代谢途径。如柠檬酸发酵;Glu发酵等。 丙酮酸经丙酮酸脱羧酶脱羧作用形成乙酰CoA后,经TCA循环一次,乙酰CoA的乙酰基被氧化为2分子CO2,并重新生成1分子草酰乙酸。 每分子丙酮酸可产4个NADHH+、1个FADH2和GTP,总共相当于15个ATP,产能效率高,TCA循环有四步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三步反应中将NAD+还原为NADH+H+,另一步FAD还原为FADH2 TCA循环的主要产物:4个NAD

30、HH+, 1个FADH2, 1个GTP , 3个CO2,(二)递氢和受氢:1;根据递氢特点(氢受体的性质不同)把生物氧化分为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表5-4 底物水平磷酸化中的11中高能磷酸化合物(了解为主)名称水解自由能/KJ.mol-1乙酰-CoA35.7丙酰-CoA35.6丁酰-CoA35.6琥珀酰-CoA35.1乙酰磷酸-CoA44.8丁酰磷酸44.81,3-二磷酸甘油酸51.9氨甲酰磷酸39.3磷酸烯醇丙酮酸51.6腺苷酰硫酸88.0N10-甲酰四氢叶酸23.4表5-5 呼吸 ,无氧呼吸和发酵的比较(看看为主)比较项目呼吸无氧呼吸发酵递氢体呼吸链(电子传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体)无氢受

31、体O2无机或有机氧化物(NO3-,SO42-,延胡索酸等)中间代谢物(乙醛,丙酮酸等)终产物H2O还原后的无机或有机氧化物(NO2-,SO32-或琥珀酸)还原后的中间代谢物(乙醇,乳酸等)产能机制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效率高中低(三)自养微生物产ATP的种途径:自养微生物按最初能源的不同分为两类:1.化能无机自养型微生物:能对无机物进行氧化获得能量的微生物。ATP来源于无机底物(如:NH4、NO2-、H2S、S0、H2和Fe2等)的氧化磷酸化,还原力H来源通过消耗大量ATP以逆呼吸链传递方式把无机氢(H+e-)转变为H。2.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利用日光辐射能的微生物。ATP通过循

32、环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光合磷酸化或紫膜光合磷酸化产酸、还原力H 直接或间接来自这些磷酸化途径。3.嗜盐菌紫膜的光介导ATP合成:嗜盐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光能所造成的紫膜蛋白上视黄醛辅基构象的变化,可使质子不断驱至膜外,从而在膜两侧建立一个质子动势,再由它来推动ATP合酶合成ATP,这就是嗜盐菌紫膜的光介导ATP合成。3.两用代谢途径:凡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均具有的功能。(看书内容比较详细132页)4.代谢物回补顺序:a.补救途径 b.添补反应 c.代谢物补偿途径第三节:一、 自养微生物的CO2固定:固定途径有4条:(133-136页)1. Calvin 循环2. 厌氧乙酰-CoA途径3. 逆向

33、TCA途径4. 羟基丙酸途径二 生物固氮反应的6要素a) ATP的供应i. NN存在3个共价键,极其稳定。把N2还原为2NH3需要消耗大量的ATP(N2:ATP=1:1824)。b) 还原力H 及其传递载体i. N2:H=1:8,大量还原力H 必须以NADP(H)H形式提供。ii. 氢供体:H2、丙酮酸、甲酸、异柠檬酸等。iii. 电子载体:铁氧还蛋白(Fd)或黄素氧还蛋白(Fld)。c) 还原底物 N2。i. NH3存在时会抑制固氮作用。d) 镁离子。e) 严格的厌氧微环境。f) 固氮酶。三、微生物结构大分子肽聚糖的生物合成1、 在细胞质中的合成UDP-胞壁酸五肽(Park核苷酸)A、由葡萄

34、糖合成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B、由N-乙酰胞壁酸合成Park核苷酸,以尿嘧啶二磷酸(UDP)作为糖载体3、在细胞膜外的合成A 肽聚糖单体(亚单位)转移至细胞壁的长点上,万古霉素、杆菌肽抑制转移。B.多糖链的伸长(横向连接)和相邻多糖链相联(纵向连接):肽糖单体+引物(68肽糖单位)多糖链横向延伸1双糖单位。 肽聚糖单体与引物(个肽聚糖单体)相连, 即转糖基化作用,形成b-1,4,糖苷键。 通过转肽酶作用,将亚单位末端的D-Ala-D-Ala拆开,第四个氨基酸(D-Ala) 的游离氨基与另一亚单位的五甘氨酸的游离羧基形成肽键而形成甘氨酸五肽桥的交联形式,另一个D-Ala释放课后思考题:1

35、:什么是乙醛酸循环?试叙述它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的生理功能。答:乙醛酸循环:在异柠檬酸裂解酶的催化下,异柠檬酸被直接分解为乙醛酸,乙醛酸又在乙酰辅酶A参与下,由苹果酸合成酶催化生成苹果酸,苹果酸再氧化脱氢生成草酰乙酸的过程。 功能:乙醛酸循环特有的功能是实现了脂肪向糖类的转变,而在三羧酸循环中是不能实现的。2.试用简图(不用分子式)描绘肽聚糖合成的3个阶段,并指出其中有哪些代写抑制剂及其作用部位。答:1、 在细胞质中的合成UDP-胞壁酸五肽(Park核苷酸):A、由葡萄糖合成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B、由N-乙酰胞壁酸合成Park核苷酸,以尿嘧啶二磷酸(UDP)作为糖载体,可被环丝氨

36、酸所抑制 2、细胞膜中“Park”核苷酸合成肽聚糖单体3、在细胞膜外的合成:A 肽聚糖单体(亚单位)转移至细胞壁的长点上,万古霉素、杆菌肽抑制转移。B 多糖链的伸长(横向连接)和相邻多糖链相联(纵向连接):当青霉素与转肽酶结合后,则转肽酶被抑制,肽桥无法交联,网状结构连不起来。3:试列表比较固氮酶两个组分的特点.答:组分固二氮酶固二氮酶还原酶特点A) 真正“固氮酶”,又称钼铁蛋白(MF)、钼铁氧还蛋白(MoFd),含铁和钼的蛋白。由铁和钼组成“FeMoCo”辅助因子,是还原N2的活性中心只含Fe的蛋白、不含钼,又称铁蛋白、固氮铁氧还蛋白(AzoFd)。某些固氮菌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可以合成其他不含

37、钼的固氮酶,称为替补固氮酶,在缺少钼的条件下也可以固氮。特性:1.对氧极为敏感;需有Mg2+的存在;2.专一性:除N2外,可还原其他一些化合物C2H2 还原成C2H4,2H还原成H2N2还原成N2HCN 还原成CH4 + NH3第六章名词解释:平板菌落计数法:把稀释好的一定量菌样通过浇注或涂布的方法,让微生物单细胞一一分散在琼脂平板上(内),待培养后,每一个活细胞形成一个单菌落,即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根据每个平板的cfu乘一稀释倍数就是菌样的含菌数Cfu(菌落形成单位):做菌落总数往往采用的是平板计数法,经过培养后我们数出平板上所生长出的菌落个数,从

38、而计算出每毫升或每克待检样品中可以培养出多少个菌落,于是以CFU/ml或CFU/g报告之。同步生长:利用同步培养的手段使细胞群体中个体处于分裂步骤一致的生长状态称为同步生长生长曲线:当把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后,在适宜的温度、通气等体积下,该群体就会由小到大,发生有规律的增长。如果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画出一条由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阶段组成的曲线。代时:又称世代时间、增代时间,是指细胞每分裂繁殖一次所需的时间。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养(openculture),是在培养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搅拌均匀,及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出

39、培养物(菌体和代谢产物),使培养器内营养物达到动态平衡,细胞生长保持在指数期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恒定的生长速率的培养方式。单批培养: 又称密闭培养(closedculture) ,指微生物在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一段时间后,最后一次性地收获培养物的培养方式。生长温度三基点: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处理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繁殖能力的措施。包括杀菌和溶菌。(无活菌)消毒:采用较温和理化因素,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部分对人体、动物或植物有害病原菌(仍有部分微生物存在)加压蒸汽灭菌法:1.一般121(压力为0.1MPa或1kg/cm2或15磅/英寸2

40、),时间维持1520min。2.有时较低温度(115.)(压力为0.07MPa 或0.7kg/cm2或10.5磅/英寸2)下维持35min(防止培养基成分破坏)。3.操作简便、效果可靠,被广泛使用,适合于一切微生物学实验室、医疗保健机构或发酵工厂中对培养基及多种器材或物料的灭菌。热死时间(了解):即在一定温度下杀死所有某一浓度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热死温度(了解):指的是一定时间内(10min)杀死某微生物(水悬浮液群体)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第一节:看一下。第二节:重点看。第三节:看一下第四节:物理灭菌高温物理灭菌因素:高温,辐射,超声波,微波,激光,静高压。种类:1、干热灭菌法(1)火焰灼烧法(

41、2)烘箱热空气法2、湿热灭菌法(1)常压法(a.巴氏消毒法, b煮沸消毒法. C. 间歇灭菌法)(2)加压法(a.常规加压蒸汽灭菌法 b.连续加压蒸汽灭菌法 )抗生素种类:A、按照抑菌模式可概分为四大类:(核酸合成抑制剂,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细胞膜功能抑制剂,细胞壁合成抑制剂。)B 、按照抗生素化学成分分类 :(-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 大环内脂类)C、 按照作用对象分:(作用于G+细菌抗生素, 作用于G菌抗生素, 抗真菌抗生素, 抗肿瘤抗生素,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复习思考题:1平板菌落计数法有何优缺点?试对浇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作一比较。答:优点:1.记录的都是活

42、菌;2.易操作;缺点:1.微生物营养条件不一致,培养基并不能是所有微生物都生长; 2.稀释度不够大,可能不会形成单个菌落,不易计数;2.延滞期有何特点?实践上如何缩短它?答:第一 生长速率常数为0 第二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 第三 细胞内的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 第四 合成代谢旺盛 第五 对外界不良条件如NaC1溶液浓度、温度和抗生素等理、化因素反应敏感。第一 用对数期的菌种接种 第二 接种量适量增大 第三 发酵培养基成分和种子培养基的成分尽量接近3指数期有何特点?处于此期的微生物有何应用?答:第一生长速率常数最大 第二 细胞进行平衡成长 第三 酶系活跃,代谢旺盛是用作代谢、

43、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也是发酵工业中用作种子的最佳材料。4.稳定期有何特点?稳定期到来的原因有哪些?答:因为1微生物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2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3营养物的比例失调4 pH、氧化还原势等物理化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宜特点是生长速率常数等于0,这时菌体产量达到最高点,而且菌体产量与营养物的消耗间呈现出有规律的比例关系。5什么是高密度培养?如何保证好氧菌或兼性菌获得高密度生长?答:是指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细胞群体密度超过常规培养10倍以上的生长状态或培养技术。方法主要有:1选取最佳培养基成分和各成分含量2补料3提高溶解氧的浓度4防止有害代谢产物的生成6.利用加压

44、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易招致哪些不利影响?如何防止?答: 装入待灭菌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锥形瓶和试管不要接触桶壁,灭菌时间后,让灭菌内温度自然下降,如果提前打开排气阀,锅内压力突然下降,容器内液体会冲出容器,造成污染。灭菌可能某些不耐热的物质受到破坏,如使糖类形成氨基糖、焦糖。还可能使磷酸盐、碳酸盐与某些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复合物而生成沉淀。生产上可以把糖类物质用连消的方法,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生成。培养基中加入螯合剂,可以减少沉淀的生成。7.影响加压蒸汽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在实践中应如何正确处理?答:1、冷空气是否排尽(灭菌器灭菌之前要排冷空气,一般是排气5min);2、灭菌温度和压力

45、是否达到要求;3、待灭菌物品摆放是否过于紧密(影响蒸汽的穿透,待灭菌物品需要装入容器时,如培养基,塞子要有透气效果,如棉球,不能密封);4、压力蒸汽是否维持在要求范围内(自动控温的灭菌器可以自动维持在设定温度,手动的则需要认真操作,温度过低,灭菌效果不好,温度过高,营养成分损失严重);5、可以采用边灭菌边排气的方法,即在达到灭菌温度压力后,关掉排气阀时,不将排气阀关死,留一小缝继续排气,这样可以将没排完的冷空气继续排完,冷凝水与排气阀为同一管道是还能将冷凝水排除)。8.现代微生物学实验室中研发厌氧菌的“三大件”装备指什么?试列表比较他们的特点和优缺点?(了解)答:现代微生物学实验室培养厌氧菌的

46、“三大件”技术是指 亨盖特滚管技术 , 厌氧罐 和 厌氧手套箱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五节看一下名词解释:饰变:饰变是指外表的修饰性改变,意即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其特点是整个群体中的几乎每一个体都发生同样变化;性状变化的幅度小;因其遗传物质未变,故饰变是不遗传的。附加体:某些质粒具有与和染色体发生整合与脱离的功能,如F因子,这类质粒又称附加体。F质粒:又称F因子、致育因子或性因子。是E.coli等细菌决定性别并有转移能力的质粒。Col质粒:又称大肠杆菌素质粒或产大肠杆菌素因子。细菌素:许多细胞都能产生抑制或杀死其他近缘细菌或同种不同菌株的

47、代谢产物,因为他们是由质粒编码的蛋白质,且不像抗生素那样具有很广的杀菌谱,所以称为细菌素。营养缺陷型: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等能力,因而不能再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称为营养缺陷型。艾姆斯试验:艾姆斯试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成分的组合培养基,称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凡可满足某微生物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称完全培养基。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

48、基,称补充培养基。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遗传型均用【A+B+】表示。生长谱法:生长谱法是指在混有供试菌的平板表面点加微量营养物,视某营养物的周围有否长菌来确定该供试菌的营养要求的一种快速、直观的方法。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或转化作用。转化因子:转化因子的本质是离体的DNA片段。感受态:感受态是指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中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49、称为转导。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完全转导:转导的DNA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并能产生稳定的转导子的转导称为完全转导流产转导:经转导噬菌体的媒介而获得了供体菌DNA片段的受体菌,如果这段外源DNA在其内既不进行交换、整合和复制,也不迅速消失,而仅表现稳定的转录、翻译和性状表达,这一现象就称流产转导。局限转导: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局限转导子的现象。思考题:1、抗生素法和菌丝过滤法为何能“浓缩”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缺陷

50、型的筛选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四个环节。在诱变后的存活个体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一般较低。通过抗生素法或菌丝过滤法就可淘汰为数众多的野生型菌株即浓缩了营养缺陷型.。(1)抗生素法有青霉素法和制霉菌素法等数种。青霉素法适用于细菌,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杀死正在繁殖的野生型细菌,但无法杀死正处于休止状态的营养缺陷型细菌。制霉菌素法则适合于真菌,制霉菌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作用,从而引起膜的损伤,也是只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酵母菌或霉菌。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野生型生长被杀死,营养缺陷型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而被保留下来。(2)菌丝过滤法适用于进行丝状生长的真菌

51、和放线菌。其原理是:在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菌株的孢子能发芽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的孢子则不能。通过过滤就可除去大部分野生型,保留下营养缺陷型。2、什么叫准性生殖?试以荨麻青霉为例,说明利用准性生殖进行半知菌类真菌杂交育种的一般操作。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操作:(1)选择亲本 (2)强制异合 (3)移单菌落 (4)验稳定性 (5)促进变异 (6)选出良种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名词解释:1) 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

52、群,称为正常菌群。2) 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导致水体表层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3) 生化需氧量(BOD):即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又称生物需氧量,是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一般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其单位为mg/L)。4) 生物被膜: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质蛋白等,将其自身包绕其中而形成的大量细菌聚集膜样物第九章1. 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环境因素)。病原体的数量、致病特性和侵入方法是决定传染结局的最主

53、要的因素2. 传染的3种可能结局:(隐性传染)、(带菌状态)、(显性传染)隐性传染:机体很快就能将病原体彻底消灭的;带菌状态:病原体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无法大量繁殖,两者处于相持状态;显性传染:出现临床症状3. 非特异性免疫:是由(宿主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抗菌物质)以及(保护性的炎症反应)等4方面组成。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先天即有的4. 免疫应答(熟记)5. 中枢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法氏囊)。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6. Tcell的功能:负责抗原特异性细胞间相互反应,包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迟发型超敏反应。7. B细胞和N

54、K细胞K细胞(P293)了解。8. 免疫应答:是指一类发生在活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免疫的系列反应过程。9. 免疫分子及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免疫分子主要是指抗原和抗体抗原和抗体 P297、299要看熟10. 产抗体细胞的激活和抗体的形成:胸腺依赖性抗体的产生一般必须同时有三种细胞参与(抗原递呈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 (Tcell) (Bcell)P305要求掌握理解Th激活的B细胞克隆通过进一步分化产生两种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11. 抗体的形成的机制 (掌握也就是说可能是填空)(克隆选择学说)是目前抗体形成克隆学说被认证的学说,有1957年澳大利亚学者F.MBurnet提出。其内容简化(禁

55、忌克隆)当生物处于胚胎期时,其免疫系统的发育还不够完善,这是某一淋巴细胞克隆若接触到了自身抗原,则它被消除或受抑制,就称之为禁忌克隆。名词解释:1:胸腺依赖性抗原(TD抗原):答案一:指需在抗原提呈细胞参与及T细胞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称为 TD-Ag。(来自百度)答案二:包括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细胞和其他可溶性蛋白等在内的多数抗原,它需要抗原呈递细胞(APC,又称辅佐细胞“AC”)呈递抗原,促使成熟的TH(辅佐性T细胞)转化为活化的TH后才能刺激Tc细胞(细胞毒T细胞)和TD(迟发型超敏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执行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刺激成熟的B细胞转变成浆细胞后产生抗

56、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来自书本)2: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抗原): 指它在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或是对T细胞的依赖程度很低的抗原。(包括一些多糖类、脂类和核酸类抗原,例如细菌荚膜多糖。LPS或聚鞭毛蛋白等,它们一般仅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中的初次应答,而不引起再次应答。)3:迟发型超敏T细胞(TD (D在下面):4:半抗原:凡是缺乏免疫原性而有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5:免疫交叉反应:抗原(或抗体)除与其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与其他抗体(或抗原)发生的反应6:外毒素:指病原细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7:类毒素:

57、若用0.3%0.4%甲醛溶液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原有免疫原性(抗原性)的生物制品。:8:内毒素:G-细菌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仅在细胞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9:巨噬细胞:是一类存在于血液、淋巴、淋巴结、脾脏、腹水和多种组织中的大型单核细胞,寿命长,可作变形虫状运动,对异物有吞噬,饱饮、抗原加工和递呈功能。10:补体:存在于正常人体或高等动物血清中的一组非特异性血清蛋白,具有能扩大和增强抗体的补助功能11:干扰素: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dsRNA等干扰素诱生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活性、广谱抗病毒等功能的特异性糖蛋白12:免疫应答:是指

58、一类发生在活生物体的特异性免疫的系列反应过程。13:细胞免疫:指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一类小淋巴细胞(依赖胸腺的T细胞)发生增殖、分化,进而直接攻击靶细胞或间接地释放一些淋巴因子的免疫作用。14:体液免疫: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来源于骨髓的一类小淋巴细胞(B细胞)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由它合成抗体并释放到体液中以发挥其免疫作用。第十章(了解)1.模式种: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中内的一个典型菌株当做它的具体代表,故此典型菌株菌株成了该种的模式种。或模式活标本。2. 菌株:菌株又称品系(在非细胞形的病毒中则称毒株或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单个病毒粒)繁殖而成的纯遗传群体及其一切后代。

59、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或纯分离物均可称为某菌种的一个菌株。3. 三域学说:“域”是一个比界更高的界级分类单位,过去曾称原界。三个域指的是细菌域(以前称真细菌域)、古生菌域(以前称古细菌域)、真核生物域。4. 数值分类法(具体的请看P352):又称统计分类法,是一种依据数值分析的原理,借助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对拟分类的微生物对象按大量表型性状的相似程度进行统计、归类的方法。分类工作的基本步骤:(1) 计算两菌株间的相关系数(两条公式) S sm =( a + d ) / (a +b + c + d ) Sj=a/(a + b +c )a为两菌株均呈正反应的性状数 ,b 为菌株甲

60、呈正反应而乙呈负反应的性状数,c为菌株甲呈负反应而乙呈正反应的性状数,d 为为两菌株均呈负反应的性状数。Sj仅包含正反应的性状数。(2) 列出相似度矩阵(3) 将矩阵图装换成树状谱实验部分一:培养基的配制(实验二十八 P96)【复习点:了解培养基的种类 高压蒸汽灭菌法】1.按培养基的营养物质来源,可将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2.按培养基的外观的物理状态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琼脂的使用量一般控制在1.5%2.0%)、(半固体培养基)。3.按培养基的功能和用途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4.常见培养基分类

61、牛肉蛋白胨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用于细菌分离 培养和测数)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用于分离和培养放线菌)马丁-孟加拉红培养基:真菌选择性培养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半合成培养基(用于培养多种真菌)5.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将待灭菌的物体放在盛有适量谁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把锅内的水加热煮沸,并把其中原有的冷空气彻底驱尽后将锅密闭。在继续加热就会使锅内的蒸汽压逐渐上升,从而温度也随之上升到100以上。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要求温度应达到121(压力为0.1MPa),时间维持1530min。6.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步骤:加水装锅加热和排冷空气升压保压降压和排汽出锅二: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二十二 实验四十)【复习点:涂抹平板计数法的计数】混合平板法(混菌法)稀释平板测数法涂抹平板计数法混菌法分离方法 涂抹法划线法计数方法:选取合适的稀释度的培养皿(细菌、酵母菌、放线菌以每皿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霉菌每皿10100的平板),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每g样品的菌数=同一稀释度几次重复的菌落数平均数x稀释倍数【单位 cfu/g】三: 细菌简单染色(实验一)【复习点:细菌三形态】油镜的使用(P9)观察细菌的三种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