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制度设计的前在预设.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6770670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zd制度设计的前在预设.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zd制度设计的前在预设.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zd制度设计的前在预设.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zd制度设计的前在预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d制度设计的前在预设.(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制度设计的前在预设科学理论和科学研究当中, 常常包含着一定的前在理论预设。 它们常常成为某个系统理论的逻辑支撑或逻辑起点。在经济学中,“理性人 ”、 “资源稀缺 ”等假设,支撑着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在政治科学中, 在制度领域, 事实上也存在着关于人的特性、 权力的特质、 理性的限度、 国家实质等等的各种前在预设, 只是这些前在预设没有被鲜明地、 理论化地归纳提炼出来。 本文试图对制度设计中的这些前在预设作出尝试性梳理和归纳。本文梳理归纳的这些前在预设,实际上都是经验命题 (empirical statement) ,其旨归不在于揭示制度的发生学意义(唯物史观认为, 制度是经济关系的产物) ,

2、而在于揭示制度需求 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 回应人类对于游戏规则的基本需求与基本价值追求以及如何来设定游戏规则等政治规则范畴的基本问题。这些预设从各个方面表明,制度化、法治化的选择,或者说通过构筑完善的政治规则, 以实现和推进规则政治, 乃是人类秩序化的合理选择,同时也是一种无法规避的命运。“无赖原则 ”预设。在探讨制度必要性和它的功能设计时, 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 休谟 (David Humc) 提出了一条著名的原则 “无赖原则 ”。这条原则认为, 人们在考虑制度安排时,必须持定 “人人应当被假定为无赖 ”这样一种假设。 人必须被看成是 “理性 ”的谋利动物。 而制度设计要达到的

3、目的是: 不论他多么利欲熏心,通过完善的制度机制的钳制功能,使人“规规矩矩 ”地服务于公益。休谟说:政治作家们已经确立了这样一条准则, 即在设计任何政府制度和确定几种宪法的制约和控制时, 应把每个人都视为无赖 在他的全部行动中, 除了谋求一己的私利外, 别无其他目的 (注:美斯蒂芬 L埃尔金等编: 新宪政论,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97 年版,第 27 28 页。)。制度设计必须达到以下效果:不仅要对 “无赖 ”行径实施有效的钳制,而且要能防止和遏止人们萌发各种损公利己的 “无赖 ” 冲动。休谟认为, 这一假设在作为描述性模式时是非真实的, 而作为分析性模式时则又是真实的, 可以得到事实

4、的正当证明。 这一预设表达了这样一种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 既然所有的政治家和政治行动者在政治生活中,都可能成为 “无赖 ”,那么必须有强大的制约机制在先,让人们服从制度规则。这一点,詹姆斯 布坎南是这样说的:当人们的政治行为被认为一如他们其他方面行为一样是追求私利之时, 宪政上的挑战就成为这样一种挑战:构造和设计出能够最大限度地限制以剥削方式追求个人利益,并引导个人利益去促进整个社会利益制度和规章(注:美詹姆斯M布坎南着: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1989 年版,第39页。)。普遍 “无赖 ”的假定,构成了国家方法论上必需的思想前提:基于 “最坏情形 ”亦即每个政治家都可能是无赖这一最坏情

5、形为基本出发点, 而不是寄托于人性的自我完善。 旅行中的安全检查就是这样。 为保证飞机运行的安全, 所有乘飞机的旅行者和行李都被要求必须通过一道 X 光机的安全门。美国 911 事件后, 世界各国尤为加强了安检的力度。 事实上这意味着, 每个人都已被假定为潜在的可能违禁物品携带者乃至恐怖分子,尽管事实上,只有极少数人会这样做。 然而为确保安全, 人们必须概莫能外地接受一套技术实施的安全检查。制度设计必须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地采取消极预防措施,“最佳情形 ”和 “道德圣贤 ”的假设是不能作为制度设计基础的。人们没有更好的办法保证“正义 ”成为政治家们长期的无条件的行动准则。在休谟看来, 人们显然不能

6、靠改变人性来把人的罪恶动机变成善良的后果, 人类社会在设定各种所需求的政治规则时,只能以消极的防御观为基本依归。这亦如杰斐逊所说: “在权力问题上,不要再侈谈对人的信任, 而是要用宪法的锁链来约束他们不做坏事。 ”休谟这一预设中, 还蕴涵着这样的逻辑结论: 即政治规则设计者们也应当被认为是 “无赖 ”,他们可能会操纵所发明制度的有关信息。规则设计的努力应当采取一种设计与选择分开的办法:即规则的采用应当由那些不参与设计制度的人们来择定, 以防止制度出现利益倾向性。这亦如哈林顿 (James Harrington) 提出的所谓 “分饼 ”原则。哈林顿认为, “卓越的哲学家争论不休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7、以至整个国家的奥秘 ”,“就在于均分和选择 ”,为确保制度之 “饼 ”的公正分配,只能是一部分人拥有 “均分的自然权利 ”,而另一部分人拥有 “选择的自然权利 ”(注:英詹姆士哈林顿著:大洋国 ,商务印书馆 1963 年版,第 23 页。)。非“天使统治 ”预设。如果说英国学者休谟的 “无赖原则 ”是以一种 “是什么 ”的判断方式, 对人与制度的相关关系提供了逻辑结论的话,那么美国宪政学家詹姆斯 麦迪逊 (James Madison) 则以一种 “不是什么 ”的方式,从另一角度对人与制度的相关关系提供了逻辑结论。他在联邦党人文集一书中说:如果人都是天使, 就不需要政府了。 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

8、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在组织一个人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必须首先使政府能管理被统治者,然后再使政府管理自身。 毫无疑问, 依靠人民是对政府的主要控制;但是经验教导人们,必须有辅助性的预防措施(注:美汉密尔顿等着: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264 页。)。麦迪逊这一论断包含着两层假设:第一,人不是天使, 正因为如此,所以需要政府。(美国资产阶级启蒙学家潘恩说:“政府是由我们的邪恶所产生的 ”,政府是一个 “惩罚者 ”(注:美托马斯 潘恩着: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第 3 页。)。)麦迪逊指出: “用种种方法来控制政府的弊病,可能是对人性的一

9、种耻辱。但是政府若不是对人性的最大耻辱,又是什么呢?”(注:美汉密尔顿等着: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 264 页。)这也正如洛克指出的,政府起源是由于人性的先天不足所致, 是一种 “正当救济办法 ”,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注:英洛克着:政府论(下篇),第10 页。)。第二,政府作为社会的代理人, 其统治本质在任何意义上都绝不是一种 “天使统治 ”,不可能只行善不行恶 在麦迪逊看来,纯粹的 “善”只能是 “天使 ”之为,人类做不到 正因为如此,需要对政府这个管理被统治者的统治者本身, 实施外在的和内在的控制,寻求 “辅助性的预防措施 ”而这实际上一直是宪政主义的持久话题。 这种 “

10、控制 ”最根本的, 就是国家权力体系内部有分权制衡机制; 外有社会力量对 “利维坦 ”的制约。 这一目标乃是政治设计的 “最大的困难 ”,需要高超的政治艺术与技巧。人不是天使, 由人组成的政府也不是天使; 政府是由人组成的,人的本性也是政府的本性。 人必须有外在的制约, 政府更必须有外在的控制。这就是这一预设的逻辑结论。“局限存在物 ”预设。詹姆斯 麦迪逊关于政府非 “天使统治 ” 的论断,由人的特质出发考察和判定公共权威的特点, 那么回眸人类这个社会存在物, 它的一般性特点是什么?这是政治学一切理论的原发点,也是各类政治设计的逻辑前提。关于人类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18 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

11、想家、法学家和哲学家孟德斯鸠在被伏尔泰誉为 “理性和自由的法典 ”的着作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作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理论预设:人,作为一个 “物理的存在物 ”来说, 是和一切物体一样, 受不变的规律的支配。 作为一个 “智能的存在物 ”来说, 他是一个有局限性的存在物; 他和一切 “有局限性的智灵 ”一样,不能免于无知与错误; 他甚至于连自己微薄的知识也失掉了。 作为有感觉的动物, 他受到千百种情欲的支配。 这样一个存在物, 就能够随时忘掉他自己; 哲学家们通过道德的规律劝告了他。 他生来就是要过社会生活的;但是他在社会里却可能把其他的人忘掉;立法者通过政治的和民事的法律使他们尽他们的责任(注:法孟

12、德斯鸠着: 论法的精神 (上册),商务印书馆 1961 年版,第 3 页。)。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家, 都把人的自然属性归为人的本质(注:马克思于 1845 年春,提出了一个超越一切关于人的旧理论的崭新论断: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13 页)。正是马克思主义出现后,才从社会关系上真正揭示了人的本质。 ),孟德斯鸠这一论断基本上仍是从自然属性上界定人的。但是孟氏的这一论断对人的特质已注入了社会性的内容,强调了人的 “社会生活 ”的特征,并提出人需要 “道德 ” 和“法律 ”的规范,才能介入社会生活。这一理论预

13、设价值在于, 首先揭示了人类具有的局限性这一重大事实: 人类作为 “物理的存在物 ”,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作为一个 “智能的存在物 ”,人类是一个感性的存在, 受到种种不定因素的影响, “无知与错误 ”是必然的。 其次导示出 “局限存在物 ” 必然的逻辑结论 人类的这一缺陷, 只有通过社会生活外在的东西 一是 “道德 ”、二是 “政治的和民事的法律 ”予以补偿和救济(这两种事物,按制度学派的定义,乃是 “正式规则 ”与 “非正式规则 ”人类制度的双重性构成。)。特别醒目的是,人类只有 “通过政治的和民事的法律使他们尽他们的责任 ”这一历史性结论,必然使法律制度处于崇高的无可或缺的地位。 人类

14、设计和创制各种政治的和非政治的规则,便是理所当然的逻辑行为了。权力无 “休止界限 ”预设。孟德斯鸠还作过另一个经典性的、对人类政治生活具有重大揭示意义和认识价值的理论预设, 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他对权力的特质所作的一个着名的言简意赅的判断: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注:孟德斯鸠着: 论法的精神 (上册),商务印书馆 1961 年版,第 154 页。)。这就是权力或权力者的特质。 由此,孟氏给出具有公理性的结论便是:从事物的性质来说, 要防止滥用权力, 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注:孟德斯鸠着: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

15、1961 年版,第 154 页。)。这个命题业已成为检阅人类社会权力现象的基本判准。“滥用权力 ”的基本 “规则 ”是:权力载体 “即是以统治者的名义行事的代理人, 当选的立法人员、 法官、官僚以及在限制和规定公民自由的供选择的条件中进行选择的人”(注:美布坎南着:自由、市场和国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年版,第 38页。)在运用权力时, 一定会把权力运用到他可以运用的一切“空间效力 ”和“时间效力 ”的最大范围, 实现权力效能的最大边际化。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利这两个领域, 公共权力的原始命题是为了保障私人权利。 进入阶级社会后,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政治权力是从 “控制

16、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 ” (逻辑起点), “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 ”(历史起点)(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168 页。),为了 “把冲突控制在 秩序 的范围内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168 页。),导致了政治权力的产生。由此,政治权力一经产生便具有了 “公共”的性质和名义。 孟氏这一理论预设蕴示: 从权力的本性上说,它“总有着一种越出它自己的范围而发展的本能倾向和一种特殊诱惑。权力总是倾向于增加权力它喜欢自己是一个目的而不是一个手段”(注:法 J.马里旦着:人与国家,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第

17、 10 页。)。亦如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家詹姆斯 布坎南指出的: 政治活动家们似乎有一种“天然的 ”倾向,去扩展政府行动的范围与规模,去跨越任何可以观察到的“公共性边界 ”(注:参阅詹姆斯 M布坎南着: 自由、市场与国家 ,第 373 页。)。权力的这一内在特性, 决定了外在制约的极端必要性。 关于这一点,法国政治思想家夏尔 阿列克西 托克维尔指出:必然有一个高于其他一切权力的社会权力; 但我又相信, 当这个权力的面前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阻止它前进和使它延迟前进时, 自由就要遭到破坏。 无限权威是个坏而危险的东西。 (注:法托克维尔着: 论美国的民主 (上卷),商务印书馆 1988 年版,第 289

18、 页。)孟德斯鸠这一理论预设归纳包蕴了人类政治生活中的历史经验:一是滥用权力是权力界的普遍逻辑,罗素将之表述为 “权力嗜好 ”(the love of power) (注:邹永贤等著:现代西方国家学说,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67 页。)。权力运作者总有着一种不 “休止 ”、乃至跨越公共 “界限 ”去实现 “权力意志”的内在冲动。二是对于 “权力滥用 ”,最符合 “事物的性质 ”的做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权力是一种物质力量, 对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能仅靠精神的力量、 道德的力量, 而必须有相应的物质力量。人类发展到今天, 制权一般有这样几种方法: 一是 “以法制权 ”、二是

19、“以民制权 ”、三是 “以德制权 ”、四是 “以权制权 ”。“以权制权 ”才是最本质、 最见效的方法。 因此在制度设计中, 对于权力边界的设置,只能以另一个权力的存在为逻辑前提。“必要的恶 ”预设。英国籍奥地利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波普以“证伪主义 ”的科学哲学、 “渐进的社会工程 ”的政治哲学、 “三个世界 ”的本体论哲学形成了批判理性主义哲学体系。国家学说是其政治哲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证伪主义 ”科学哲学观点和批判理性主义哲学立场出发, 波普反对本质主义的国家理论, 注重探求 “我们对国家的要求是什么?我们应当把什么作为国家活动的正当目的”(注:开放社会和它的敌人 (The Open S

20、ociety and Its Enemies) 第 1 卷,伦敦罗特列杰与基根 保罗公司 1952 年版,第 109 页。)诸如此类国家与社会的功能性问题。 对 “利维坦 ”这种政治存在物, 波普作了这样一个理论预设: “国家是一种必要的罪恶 ”(注:英卡尔 波普著:猜想与反驳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499 页。)。他说:国家尽管是必要的,但却必定是一种始终存在的危险或者(如我斗胆形容的) 一种罪恶。因为,如果国家要履行它的职能,那它不管怎样必定拥有比任何个别国民或公众团体更大的力量;虽然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制度, 以使这些权力被滥用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但我们决不可能根绝这种危险

21、。 (注:波普著: 猜想与反驳,第 499 页。美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潘恩 (17371809)也表达了这一思想: “政府即使在其最好的情况下, 也不过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 在其最坏的情况下, 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祸害;因为,当我们受苦的时候, 当我们从一个政府方面遭受那些只有在无政府的国家中才可能遭受的不幸时, 我们由于想到自己亲手提供了受苦的根源而格外感到痛心。”(潘恩选集第3、241 页,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尽管 “利维坦 ”对于保护公民的自由是必要的,在许多思想家们看来,却是一种危险的 “罪恶 ”,“国家是手段,不是目的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 1976 年版,第 29

22、2 页。)国家如果取代目的,成为目的本身,无限制地扩展,自由这一 “目的 ”就必然丧失。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思想大家们几乎持定一致的论断。)如果说,孟德斯鸠关于权力 “休止界限 ”的预设, 是从权力个体着眼揭示权力的特质的话, 那么,波普的这一理论预设, 则是从权力的集体行动 (collective action) 着眼揭示权力特质的。其基本判断:一是国家 “是必要的 ”、二是它 “是一种始终存在的危险或者罪恶 ”,前者侧重价值判断;后者侧重事实判断。“在现代世界里,由于国家权力过大所造成的罪恶很大,但却很少被人认识到。 ”(注:罗素著:社会改造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9 年版,第 32 页

23、。)波普认为,国家权力扩张与滥用的可能性是始终存在的, 无论谁执掌权力, 即便是民主选举产生的统治者也不例外(注:美国法哲学家约翰罗尔斯认为,即使是由选举产生的政权,也容易成为非正义的。他认为 “政治制度中非正义的影响比市场的不完善更为痛苦和持久。 政治权力迅速地积累,并且成为不平等的利用国家和法律的强制力量 (” 罗尔斯著正义论 (A Theory of Justice) 英文版,哈佛大学出版社 1971 年版,第 226 页。)。因此,只要权力这种 “罪恶 ”存在,无限扩张趋势的可能性就存在。 恩格斯曾精辟地揭示过现代国家权力扩张的必然趋势: “生产和流通的物质条件不可避免地随着大工业和大

24、农业的发展而复杂化, 并且趋向于日益扩大这种权威的范围。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553 页。)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约翰 密尔 (John Stuart Mill) 在论自由一书中,对国家权力的非制度化增长作过这样的假设: 它不惜牺牲一切而求得机器的完善, 由于它为求机器较易使用而宁愿撤去了机器的基本动力,结果将使它一无所用。(注:英约翰 密尔著: 论自由 ,商务印书馆 1959 年版,第 125 页。)于是,德国籍近代著名政治思想家洪堡归纳的这样 “两件事 ”,也就成为人类文明社会理所当然的抉择了:对于任何新的国家机构的设置, 人们必须注意两件

25、事。 其中任何一件被忽视都将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一方面,界定在民族中进行统治和提供服务的那一部分人以及界定属于真正的政府机构设置的一切东西; 其次,政府一旦建立, 界定它的活动的扩及和限制的范围。 (注:德威廉 冯洪堡着:论国家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3 页。黑体为引者加。)没有国家的干预, 自由就会死亡; 国家过多干预, 自由同样也会死亡。这是 “自由的悖论 ”(注:参阅波普着开放社会和它的敌人第 11 卷,第 124、125 页。)。波普主张,重要的是要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制度,对 “利维坦 ”进行控制。为了防止 “利维坦”对社会生活的威胁,波普提出了类似中世纪“奥

26、卡姆剃刀 ”的“自由主义剃刀 ”。(注:波普着: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499 页。)英国政治理论家和现代分析哲学主要创始人伯特兰罗素认为,社会组织和权威一旦形成后, 便具有一种独立于人的、 非人的意志所能驾驭的力量。 一方面,组织和权威不可没有, 另一方面,又要对它加以限制。 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应该成为一切政治科学的中心议题。而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寻找一个适当的比率 ”,则应当成为国家理论尤其是现代国家理论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罗素呼吁: (像国家)这种巨大组织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要想废除它们是不可能的 的确,它们使维护个性更加困难了, 我们

27、需要寻找一种使它们尽可能地与个人创造性结合起来的方式。 (注:罗素着: 政治理想,纽约世纪出版公司 1917 年版,第 22 页。)“有限理性 ”预设。政治和行政管理归根结底是决策行为,决策具有对理性追求的倾向。 按对理性作用的不同认识, 决策理论分为三类: 其一是绝对理性选择论, 基本要点是认为决策者拥有完全的知识、 明确的价值序列, 并能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取得期望的价值选择。 限制只在于外在的物质因素。 其二是排斥理性的非理性决策, 这种理论把焦点放在决策中的价值冲突上, 认为所有的价值都是相对的, 甚至是随意择取的, 人们的决策并不以理性为旨归。其三便是美国行政学家、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西蒙

28、(Herbert Alexander Simon) 为代表的有限理性决策论。认为人的理性具有局限性,决策理性充其量是一种 “有限理性 ”。西蒙在管理决策新科学 一书中认为, 传统的 “完全理性 ” 的假设不符合人类行为的现实。 他从人的意识、 决策环境与人的能力等方面否定了“完全理性”的假设,提出了“有限理性 ”(bounded rationality) 假设。关于理性,西蒙认为,“理性就是要用评价行为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 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行为方案 ”(注:美西蒙著: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74 页。)。 “广义而言,理性指一种行为方式,它第一,适合实现指定目标,

29、第二,而且在给定条件下和约束的限度之内。 ”(注:西蒙著: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31 页。)决策者是在有限理性中决策,因为决策者是在存在着无法控制的未知数和变化着的内外环境中决策。 由于人的智能的局限, 不可能搜集到和充分分析处理决策中所需要的大量信息,行政机构只能接受不圆满的决策,而不可能实现最佳决策。西蒙对这一问题进一步表述说:如果我们假定决策者的计算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那么就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结果。 第一,我们不必将真实世界与决策者对它们的认识区分开来: 他或她对世界的看法与真实世界一样。 第二,我们可以预言,一个理性的决策者根据对现实世界的知识所作

30、出的选择, 不需要有关决策者对感知或计算模式的知识。 (当然我们确实得了解他或她的效用函数。)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接受决策者的知识和计算能力是受到严重限制的看法,那么我们就必须将现实世界同行动者对它的看法与理解区分开来。 也就是说, 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决策过程的理论(并在理论上检验它) 。我们的理论不仅要包括理解过程, 而且还必须包括形成行动者对决策问题的主观表述的过程。在新古典经济学中, 理性人常常能根据给定的效用函数来达到有目的的或主观的最好决策。 认知心理学中的理性人则是根据可得知和计算方式而以程序上合理的方式来作出他或她的决策(注:转引自美道格拉斯 C诺斯着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

31、联书店 1994 年版,第 31 页。)。人的 “有限理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环境是复杂的, 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 由于参加者很多, 同一项交易很少进行, 所以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 不确定的世界。 而且交易越多, 不确定性越大, 信息越不完全。 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制度通过设定一系列规则能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 提高人们认识环境的能力并规范人自身的决策行为,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西蒙关于 “有限理性 ”的预设表明, 人拥有的知识能力和决策能力是有限的,不仅受到物质因素和环境不确定的影响与限制,还受到诸如记忆容量、判断准确程度、计算能力有

32、限性的限制。这一预设的逻辑结论是: 必须通过制度设计与制度创制, 来预防和弥补人理性的不足。政治是一个 “社会中价值的权威分配 ”(注:美戴维 伊斯顿:政治系统 (David Easton,The Political System) ,纽约艾尔弗雷德 A克诺大出版公司 1960 年版,第 113 页。)的决策领域。从本质上说,需要 “完全理性 ”的支撑。然而 “理性短缺 ”正是政治领域最常见的现象。英国政治学家格雷厄姆 沃拉斯 (Graham Wallas) 在政治中的人性一书中认为:国家政治首先必须克服 “唯理智论 ”,传统的政治理论大都强调 “人是理性的”,而在政治中, 人往往在感情和本能

33、的驱动下行事, “大多数政治见解并非是受经验检验和推理的结果, 而是习惯所确定的无意识或半意识推理的结果 ”(注:格雷厄姆 沃拉斯著: 政治中的人性,商务印书馆 1995 年版,第 66 页。)。任何组织都是人的组合, 虽然拥有相当大的解决问题的权能, 但是由于人的智力与理性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决策绝非是一种全知全能的完整理性体系。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 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使得人们对环境反应所建立的主观模型差异很大,从而导致人们选择上的重大差异。 人不但处于 “有限理性 ”下行事决策,而且还常常处于 “非理性 ”状态下行事决策。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人的理性的稀缺性, 是政

34、治制度需求与供给的一个深刻的内在原因 “诺思悖论 ”预设。国家的目标是什么, 国家的基本职能是什么,这是人类历史上不断被思想家们审视和论辨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新制度学派经济学家诺斯看来:国家提供的基本服务是博弈的基本规则。无论是无文字记载的习俗(在封建庄园中),还是用文字写成的宪法演变,都有两个目的: 一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即在要素和产品市场上界定所有权结构),这能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在第一个目的的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注:美诺斯着: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24 页。)。国家既要使统治者

35、的租金最大化, 又要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化,从而增加国家税收。是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还是使社会产出最大化, 在许多情况下, 这是一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选择。 “从历史上看,在使统治者(和他的集团)的租金最大化的所有权结构与降低交易费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率体制之间, 存在着持久的冲突。 这种基本矛盾是使社会不能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的根源 ”(注:美诺斯着: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17 页。)。诺斯认为,由国家来界定和保护产权可以产生规模效益, 但是国家并不是中立的, 竞争与交易费用的双重约束往往引导国家选择无效或低效的产权结构。 也就是说,

36、 国家权力是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 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 又是对个人财产权利的限制和侵害, 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 这就是着名的所谓 “诺思悖论 ”。事实上,包括产权在内的各种制度安排, 并不完全取决于效率的或经济的原则, 而在很大程度上, 它是不同规模、 不同地位的利益集团与统治者相互博弈以及各集团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这一“悖论 ”的实质,反映了国家行为存在的内在冲突: 有效率的产权制度的确立与统治者的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 按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国家是一种 “制度 ”结构,其职能是生产和出售一种确定的社会 “产品 ”,即公正与安全。 国家

37、提供的基本服务是博弈的基本规则。因此诺思认为:无论如何取得效益最大化的行为准则对任何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具有一个好的行为准则对一个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实际上要想取得交易成本低的经济市场和有效的政治市场,也需要这种诚实的、合乎理性的、好的行为准则(注: 经济学消息报, 1995 年 4 月 8 日第 4 版。)。由于 “公共利益以国家的姿态而采取了一种和实际利益(不论是单个的还是共同的)脱离的独立形式, 也就是说采取了一种虚幻的共同体形式”(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38 页。),国家作为一个“从社会中产生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 ”(

38、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166 页。),不可能漠视自身的利益机制。 国家的两个目标, 失却其中任何一个都是不现实的。 办法只能以外在制约机制, 促使国家行为的内在冲突减至最微限度, 尽可能地确立公正的、 合乎理性的社会准则。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这种冲突。 “制度在一个社会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稳定的 (但不一定是有效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 ”(注:诺斯着: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第 7 页。)这是 “诺思悖论 ”所蕴有的政治学启示。“政治创租 ”预设。公共选择理论把市场经济下私人选择活动中适用的理性原则 (注:在以个人为基本分析

39、单位时, 经济学假定人在市场中的私人经济活动是理性的。 即经济活动中的个人在决策之前要经过仔细计算, 力求一个于己最有利的结果, 以追求其希望实现的目标或有价值的东西。 具体到消费者身上, 理性行为便是追求效用最大化; 具体到生产者身上, 理性行为便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应用到政治领域的公共选择活动中(注: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商务印书馆1992 年版。),确立了国家代理人 “经济人 ”角色和 “寻租 ”预设。在政治环境中, 国家代理人同样扮演着“经济人 ”角色。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只要政治活动中的个人行为有一部分实际上受效用最大化动机驱使, 只要个人与群体的一致达不到让所有的个人效用函数相同的

40、程度, 那么政治活动中的经济个人主义模型就具有价值,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利己主义行为都是正常的。 问题在于,这种利己主义动机有一种与经济租金 (economic rent) 因素相结合的动势,由此便产生了 “寻租活动 ”(rent-seeking activities) 。公共选择学派的 “寻租理论 ”(rent-seeking theory) 描述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进行交换的过程,揭示了腐败产生的现实经济根源。所谓 “租金 ”(rent),是指某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那一部分剩余。 (注:在早期的李嘉图学派中, 租金是指永远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

41、的报酬, 它诱使这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所必需的最小的额外收益(大卫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 1983 年中文版)。马歇尔发展了租金的概念, 认为租金还应包括被称为准租金的暂时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下卷,商务印书馆 1983 年中文版。)。现代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发现,政府对经济的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由于抑制了竞争, 扩大了供求差额, 也能形成类似地租的超额收入。 租金是由于政府行为 (干预和管制) 阻止了供给增加的结果。按照布坎南 (James Buchanan) 的解释,所谓寻租活动,是指人们在某种制度环境下,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寻求财

42、富转移的活动,这种努力的结果不是创造社会财富而是导的社会的大量浪费(注:Buchanan,J.M.,Rent Seeking and Profit Seeking,in Buchanan,Tollison,edc.,Toward aTheory?of?the?Rent?Seeking?Society,U.S.A.Texas?A.&?M?University?Press,p3-15,1980. )。租金的本质乃是在政府干预下,由于行政管制市场竞争而形成的级差收入,而一切利用行政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都是 “寻租行为 ”。政府官员的寻租活动,一如塞缪尔 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指出的: “腐败的

43、基本形式就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的交换 ”(注:美塞缪尔 P亨廷顿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66 页。)。在寻租活动的过程中,政府官员一般不只仅仅扮演一个被动的、 被利用的角色,而是 “主动出击 ”进行 “政治创租 ”(politicalrent creation) 和 “抽租 ”(rent extraction) 。寻租活动与政府对市场过度干预紧密相关。没有政府过度干预, 没有干预所提供的特殊垄断地位, 租金便无从寻求。 既然政府干预和行政管制能够创造租金, 寻租活动便不可避免。寻租理论阐明了腐败的深层本质。 只要公共权力的存在和经济生活不停止运行, 寻租活动很难根

44、绝。 一如詹姆斯 布坎南言:纯粹租金的因素从而权力因素, 更容易在复杂交易而不是简单交易中出现, 从而更容易在群体关系而不是在两人关系中, 以及在政治协定中而不是在市场协定中出现,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科学劳动的正确划分要求 “政治科学 ”学科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政治安排上, 而要求经济学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市场安排上(注:美布坎南着: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 1989 年版,第 40 页。)。布坎南还指出:政治家和官僚的行为同经济学家研究的其他人的行为没有任何不同。 对于这个简单观点的承认,以及由此对这个观点在现代政治环境中的含义的实证分析, 是进入必定推动立宪改革讨论的更广泛的比

45、较分析的基本通道。 正是因为现代官僚理论和规则理论的洞察力,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新的制度约束的必要性(注:美布坎南着:自由、市场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1989 年版,第 40 页。)。腐败作为 “政治之癌 ”(注:何增科着: 政治之癌 发展中国家腐化问题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年版。),在空间上是全球性的,在时间上是历史性的(注:恩格斯曾认为,在古代东方, 掌握了政治权力的 “社会公仆 ”正是在从事灌溉、 治水等公共工程上升为 “东方暴君或总督 ”的。(参见王沪宁主编 政治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21 页)。 “所有权力都易腐化,绝对的权力则绝对地腐化。”(注美哈耶克着:

46、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129 页。关于权力腐败,法国着名政治学家莫里斯迪韦尔热说过一段这样的话:腐败在 “任何社会制度中都将如此。马克思主义的缺点在于,它认为这种现象只存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范畴内,只要消灭了私有制,这种现象就会随之消失。然而,所有的官僚阶层、领导阶层、 比较富裕或有地位的阶层、特权集团和尖子人物都企图让后代子承父业。 要想不让他们得逞, 就必须建立一些制度机制来阻止他们这样做。 但这些机制也难以实施, 因为执行者通常正是这些机制所有限制的对象。 马克思主义由于相信阶级会随着资本主义的消失而消失, 因而忽视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对这个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始终保

47、持必不可少的警惕性。”(迪韦尔热着政治社会学第157 页,华夏出版社1987 年版)迪韦尔热关于腐败普遍存在于当今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判断,是有警策意义的。但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把腐败现象只划定在私有制社会的论断,显然不符合事实。当然,迪韦尔热关于以“制度机制 ”“阻止”腐败的见解,是有参考价值的。)“寻租 ”预设揭示的事实是, 寻租活动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公共权力行为的伴生物。 恩格斯曾把政治权力对社会经济的 “反作用 ” 概括为三种情况,其中特别指出: “政治权力能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并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注:参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48、483 页。)这一论述, 非常恰当地描述出寻租活动对社会经济形成的危害。在权力界,抑止腐败的 “圣贤道德 ”路径和各种非制度化路径都已难以走通。 比较现实致效的路径, 是通过创设并且健全各种规则体系予以设防、 整肃与规范。 这一点, 与以上各项预设的逻辑结论是相一致的。 这是一种消极的政治观, 然而只有持以这种消极的政治观,才能寻求到积极的政治成果。上述关于制度设计、 制定安排的理论预设, 包蕴了人类丰富的政治生活的经验, 从多方面回答了社会公共生活对规则体系的内在需求(制度创制价值) 以及如何进行制度创制这一重大问题。它们从各个角度表明:由宪法、 法律、制度构成的规则体系以及演绎这些规则体系的法治(rule of law) ,乃是人类智能所能拥有的保持公共领域实现正义的最有效率的工具,是人类公共生活难以避免的技术选择。这正如美国著名政治学者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在人类状态一书中指出的:“为了防止行动的破坏性, 需要对它进行限制和引导。政治的任务就是要努力为行动的破坏性设定一个边界。国家、法律以及制度的作用就在于此。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