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酸和碱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6769164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酸和碱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毕业设计论文酸和碱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毕业设计论文酸和碱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酸和碱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酸和碱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酸和碱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 学 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专 业 化 学 年 级 2005 级 学 号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成 绩 2009年 5月 10日目 录摘要1Abstract11 前言21.1 问题的提出21.2 研究的意义21.2.1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建立新的课程观念21.2.2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31.2.3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教师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学技能31.3 国内外研究现状31.3.1 国外研究现状31.3.2 国内研究现状41.4 概念界定51.4.1 课程资源的涵义51.4

2、.2 课程资源包的涵义51.4.3 化学课程资源的涵义61.4.4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涵义62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62.1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依据62.1.1 新课改对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的要求62.1.2 有关教育理论对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的要求72.1.3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标72.1.4 地域条件82.1.5 开发章节的内容与教学方法82.2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步骤82.2.1 教材、课标、学生与目标分析82.2.2 开发化学课程资源92.2.3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形成92.2.4 使用完善化学课程资源包102.3 开发与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包的注意事项102.3.1 形式多样的

3、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的前提102.3.2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切忌资源开发的盲目性102.3.3 化学课程资源包内的资源切忌杂乱无章102.3.4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要切合实际情况103 酸和碱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113.1 教材、课标、学生与目标分析113.2 开发酸和碱课程资源133.3 形成酸和碱课程资源包143.4 酸和碱课程资源包的利用144 建议与思考14参考文献15附录16致谢31酸和碱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XXX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715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化学课程资源包作为

4、一种容量大、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活动性强、建构性强的资源材料,在化学学习组织中被广泛应用。因此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也就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关于资源包开发与利用的案例还十分少见,模式还不全面,还没有现成的路子可循,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为例对化学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简单地探讨,开发了酸和碱课程资源包,并利用其进行化学教学。关键词:课程资源;化学课程资源;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利用;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hemistry Curriculum Resource Kit of “Acid and Alkali ”Q

5、I YanyanThe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new fundament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it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all over the society. Chemistry resource curric

6、ulum kit as a large capacity,strong construction, widly used, activities and strong application materials, was used widly in the chemistry learning.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hemistry curriculum resource kit in the new cours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form. But the

7、 cases of resource kit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re also very rare, the pattern is not fully developed, no ready-made path to follow. This article disscussed simpl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hemistry curriculum resource kit, The tenth unit of PEP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Acid and

8、 Alkali ” as an example, developed the curriculum resource kit of “Acid and Alkali ”, and used it for chemistry teaching. Key word: Curriculum resource; Chemistry curriculum resource; Chemistry curriculum resource kit;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1 前言1.1 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

9、泛重视,并逐步成为我国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行为,更难使课程实施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以纲要为指导,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并在化学课程标准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了课程资源开发的建议1。为了实现新课改下的化学课程目标,需要建立相应的配套设

10、施和支持系统。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构成课程改革支持系统的重要部分,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课程改革的目标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很难在中小学转变为现实。然而在我国,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推行。因此,如何开发化学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化学课程资源为基础教育提供丰富的、适合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的课程资源,如何将杂乱无章的化学课程资源组织成规则有序的化学课程资源包,解决这一系列相关问题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所面临的一个极有价值的研究课题。1.2 研究的意义 新的课程资源观的确立是我国社会

11、经济及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的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为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提供高品质教育的基础性条件;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还是解决学校教育资源短缺和社会教育资源闲置的最现实的途径和方法。1.2.1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建立新的课程观念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打破传统单一的课程观念,确立与学习化社会相适应的课程观念,从而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保障;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资源保证,为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层面目标的实现提供可能性;为学生探究式、开放式、合作式学习提供支持系统;为在家庭、社区、社会范围内开发新的教育与

12、学习资源提供途径、方法和范例。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和利用也有助于唤起人们的课程资源意识,提高人们对教育、学习的认识,发挥校外社会教育场所和设施的教育作用,有利于拓宽学校教育的范围,加强学校教育在教育内容层面上的与社会各个系统的联系;有利于学校教育树立大教育的观念,从而确立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探寻校内外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为真正建立学习化社会,提供必要的观念性准备。可以预见:在教育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不但会在教育领域内引发一场教育观念的变革,而且会使全社会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有一个提升,为学习化社会的来临奠定基础。1.2.2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化学课程资源包的

13、开发与利用不仅将极大地拓展现有的教育内容,还将直接导致教育方法的变革。新的课程资源的引入会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课程资源的丰富,特别是新兴课程资源会有利于推动现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学生的主体性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将有全新的发展;对于改进传统教育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促进作用,从而丰富课程的类型、种类;它为新课程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是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支撑,是保障新课程真实、全面、高效实施的重要条件;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还可以使课程增加弹性、选择性,使课程更加适宜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是教材多样化的前提。它是沟通学校课程

14、与社会所有教学资源的桥梁,有利于打破中小学课程由教科书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利于广泛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1.2.3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教师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学技能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引入社会需要、社会实践、社会问题等到教育领域中来;课程资源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青少年的多方面需求,促进青少年人格和个性的健康完善;与社会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最终确立,既可凸显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性地位,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性和探究意识的培养提供条件和基础。多元化的化学课程也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究与创造的兴趣;有助于教育中民主

15、、平等意识和观念的确立;资源的开放性和信息的共享特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主客或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演变成为一种平等的合作或协作式的关系模式。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 上个世纪中期,在课程资源的研究中,人们首先关注到的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来源问题。杜威(John Dewey, 1902)在儿童与课程中提出了教育过程的三个基本因素:学习者、社会和有组织的学科。博比特(F. Bobbin, 1918)受工业分析法的影响,认为“课程发现者首先是对人性和人类事务的分析者”。他利用活动分析法,把人类经验分成一些主要领域,在他那里,课程的来源是可以分析为若干个领域的人

16、类经验。查斯特(W. W. Charters, 1923)通过对人类活动的分析,来探查课程来源,把确定人类活动的基本单位作为课程编制过程的第一步,并据此提出了弥补学生经验缺陷的课程编制模式。博依德(Boyd H. Bode, 1931)似乎更倾向于杜威的课程哲学观,他从来源上考察了课程目标的维度与矛盾、学科专家的视点、实践者的视点和学习者的兴趣。泰勒(Ralph W. Tyler, 1949)比他们前进了一大步,他提出了课程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关注,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他虽注意到另两个来源,但仍将重点放在了社会来源“当代生活需要”。坦纳夫妇(Daniel Tann

17、er&LaurelN. Tanner, 1975)认为泰勒在课程来源认识上有两点疏忽:一是“忽略了把它们当作有组织的相互联系的来源进行认识的必要”;二是“把社会、学习者和有组织的学术知识当作资料的来源时,忽视了它们对教育目标和课程的影响。”坦纳夫妇已经察觉到了泰勒在课程来源的研究上的局限,看到了这二者对课程的制约作用,体现了从课程来源研究到课程资源研究的转向。泰勒(1985年)为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撰写课程资源条目,从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组织、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来表示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问题浮出水面,为我们解释课程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启示2。1.3.2 国内研究现状迄今为止,笔者通过搜集新课改的相

18、关资料、教育类书籍、杂志以及各类网站,查阅了有关课程资源的资料,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方面的著作文章较为匮乏。有少数著作将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作为书中一章节论述,如:钟启泉等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中第六部分“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中第七章“课程资源”、刘旭东等主编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中第四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组织部编写的中学新课标资源库化学卷中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论文寥寥数篇,如吴启建的中学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与探索、吴刚平的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开

19、发利用途径、徐继存的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专门全面论述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文章没有查到。从实验方面来谈课程资源的文章,只查到林长春在2004年中国教育学刊第二期发表一篇论文论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及其开发策略。化学课程标准中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谈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由此可见,我国教育界对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很滞后,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3。从现有研究领域中可以看出,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图书馆、教材编写等已经被普遍认同的课程资源。尽管这些资源在化学课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能涵盖化学课程资源的全部,一些很重要但尚未被人们重视的课程资源如教师在课堂

20、教学中生成的动态课程资源、学生自身资源、实验室资源、社区资源、课程资源管理等资源有待开发与利用。1.4 概念界定1.4.1 课程资源的涵义课程资源亦称教学资源,是指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指课程构建、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所需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4。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上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5。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下的课程资源呈现出多样性、价值潜在性、具体性、动态生成性的特征,这些特征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拓展了广阔的前景。按照一定的标准、原则、特点,我们可以将众多的课程资源区分

21、开,这样可以更好地认识、开发与利用它们。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1:根据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根据系统分析,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思想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四个子系统;根据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性质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存在方式,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呈现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图片资源、活动资源、视频资源、音频资源、信息化资源。应该指出的是它们是相互交叉的,以上分类是相对,现实中的课程资源并无

22、明显的界限,如: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都可以包括文字资源、实物资源、图片资源、活动资源、视频资源、音频资源、信息化资源。1.4.2 课程资源包的涵义课程资源包,英文名称是curriculum resource kit,kit是成套工具、用具包、工具箱、成套用具的意思,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工具性。中文里的“包”从词源上看是会意字,本意裹,是动词但也常作名词用,表示装东西的袋子,如行李包、书包等。在这里,“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很多不同事物的总和。因此,所谓课程资源包指的课程资源的总和,是所有课程资源的有机组合。1.4.3 化学课程资源的涵义化学课程资源是指能够提供化学学科信息,有利于师生进

23、行化学教与学的一切资源因素。正如标准中提出的:学校图书馆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图书馆应配备足够的科普读物、专业书籍和报刊杂志,收集一些与本地环境、资源、能源和化学工业相关的信息资料,有利于学生查找和咨询有关的科技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开放的开放的科普资料室供学生使用;自然博物馆、科技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化工厂在研究资料或研究成果方面的丰富积累,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参观、访问、讲座、讨论和实习等途径,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关系;开发社区和乡土教育资源,将化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等,都是化学学科的课程资源6。1.4.4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涵义化学课程资源包是指

24、那些进入化学课程,与化学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的总和。化学课程资源包作为化学课程资源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容量大:化学课程资源包作为化学课程资源的总和,这就决定了其开发的过程不会受到诸如形式和空间的限制,只有课程目标一个限制,而达到课程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故其容量大。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化学课程资源包作为一种组织良好、目标明确的开放系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一经开发出来,使用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适当地选用。活动性、建构性强:化学课程资源包作为一种开放性系统,还具有灵活性,它能够和环境进行不断的交换最终达到功能的完善,即在开发以后每一个应用者可以

25、加入自己所开发的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包能够更加完美。2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2.1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依据2.1.1 新课改对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的要求新课改下的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环境, 整个教学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创新,通过让学生回归自然、社会实践等开放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要求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要充分体现动态生成性

26、、全面发展性和合作与交流的特点。2.1.2 有关教育理论对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的要求新课改下的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自身对于新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即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所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开发化学课程资源时,注重“情景”的创设,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

27、发展7。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所有能力包括八个方面,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尽量发展人的这八种智能,即要求多途径、多形式的开发化学课程资源,以达到同时发展人的多项智能8。2.1.3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标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了解化学到底研究什么,对化学这一学科的认识还很模糊,所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

28、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即是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所以在开发化学课程资源时,应该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有用素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学习资源,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同时加强化学实验室的投入

29、与利用。2.1.4 地域条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应具有不同的特点,因为地域不同,所具备的地理条件不同,人文条件有差异。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充分利用当地条件优势,以最低的成本、最简便的方式、最适合的途径开发最有效的用于化学教学的资源。2.1.5 开发章节的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包的开发,还要视教学内容的不同、同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发不同的资源。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法的课程,就应该重点开发有生产生活实际指导意义的、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可操作性强的实验探究活动作为本课使用的课程资源;而采用调查分析法的课程,则重点开发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有现实调查渠道与资源、学

30、生有兴趣的、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内容的调查课题作为该堂课的课程资源。2.2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步骤2.2.1 教材、课标、学生与目标分析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活动。那么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的目的是什么呢?这当然就要从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功能来看,化学课程资源包终归是要服务于化学教学的,是为了实现化学教学目标而开发的,因此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的目的就是为教学服务,教学目标就是我们课程资源包开发的方向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受很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教学中教材内容、具体内容与其前后的逻辑与知识联系等,直接影响教学所要达到的具体目的;其次,化学新课程

31、标准对特定化学内容所应达到的目标有一定的概要陈述,可用于化学教学中制订教学目标的指导与参照;再次,教学目标的形成还要受学生实际情况的影响,如特定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所具有的化学知识水平、特定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等,都会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重要影响,故在制定教学目标使时就必须把学生实际情况考虑进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也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形成,比如学校条件、地域优势、文化差异等。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标准提出了要求,该要求是在分析了新课改要求、学生情况、教学内容等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

32、论为指导分析得出的。因此教学的目标就要从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同时该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也更为全面地提出了要求,我们在开发化学课程资源包的时候要全面地分析并理解化学课程标准,以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指导我们进行实际开发。2.2.2 开发化学课程资源在前一步分析得出教学目标之后,这一步就进入了资源开发的实践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发出所需要的合适的化学课程资源。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在深刻理解化学课程资源的内涵、特点、类型等的基础上,根据化学课程资源的特点进行开发,即要多途径地开发多

33、样性的课程资源。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化学课程资源9:(1)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发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课程资源。(2)化学教科书是化学课程资源的核心,因为化学教科书是化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教育部审查通过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更加注重凸显现代教育新理念,在内容选择、编排设计等方面,更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更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达成新课程目标。(3)新课程倡导学生科学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亲身的体验,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实验是化学探究必备的条件。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

34、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因此,从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实验室资源。除了教科书设计和要求学生设计的实验探究必须完成外,还要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设计课外实验,或探索自然的奥妙,或验证自己的设想。(4)充分利用乡土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和社区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这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和能力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利用研究性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和化学有关的课题研究,是开发利用社区资源的重要途径;同时,家庭也是一个重要

35、资源库。(5)重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来自图书、报刊、音像资料、广播、电视、网络等。努力开发应用化学教学软件和研制化学教学课件,利用网络化学教育资源,成为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2.2.3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形成各式各样的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出来后,不能仅仅简单地、杂乱无章地放在一起,而是需要将这些资源按照某一既定的标准、依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类,并且编写恰当的化学课程资源包使用指南,使开发的化学课程资源包更具有亲和性,更易于使用。2.2.4 使用完善化学课程资源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使用化学课程资源包,在教学中实现化学课程资源包

36、中各种资源利用的有效整合。以实现有效教学为目的,根据需要和具体的学习任务和特点,选择化学课程资源包中的合适资源,吸收积极的成分,为学生创造最有效的学习活动过程,从而做到合理地、创造性地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包,并在合适的时候扩展、修改并完善化学课程资源包。2.3 开发与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包的注意事项2.3.1 形式多样的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的前提化学课程资源包是化学课程资源的总和,没有丰富的化学课程资源,那么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就成了空中楼阁、无稽之谈。即使勉强开发出的化学课程资源包也没有多大的使用价值。我们可以按照化学课程资源的分类开发出呈现方式不同的化学课程资源如活动资源、信息化

37、资源、实物资源等;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开发出主题探究式、自主学习式的课程资源。2.3.2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切忌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在开发化学资源时,教师要认真研究化学的发展方向,选取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进行开发,决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给我们正常的教学带来混乱。在使用化学资源包时,也要全面考虑化学资源的有效性,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注意资源利用的方式、方法,使我们已有的化学资源和开发的化学资源能有机结合,最大程度的发挥化学课程资源包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2.3.3 化学课程资源包内的资源切忌杂乱无章基于化学课程标准,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避免无组织的问题,

38、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和循序渐进地进行这项工作,将开发出来的资源按一定标准分类整理。2.3.4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要切合实际情况化学资源的开发是为了化学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不同的化学知识应该开发与之相应的化学课程资源包,切忌开发的难操作、难实施,要针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3 酸和碱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3.1 教材、课标、学生与目标分析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单元为酸和碱,分为两个课题:课题一为“常见的酸和碱”,该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课题二为“酸和碱之间会发

39、生什么反应”,该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教材安排在之前章节的内容不同的是,本单元知识具有更强的逻辑完整性,实验探究活动、调查研究活动明显增多,相关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对生活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的酸和碱部分内容中,给出了该部分的基

40、本标准是: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10。九年级是学生接触化学的第一年,对化学这一学科的认识还很模糊,不了解化学到底研究什么,所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但是,酸和碱位于九年级下册的第三个单元、全册第十单元,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空气、水、碳、燃料、金属材料等;简要学习了一定的化学理论,如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方程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溶液的配置、简单物质之间的反应等。即在进行酸和碱教学时,

41、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基础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基于此,笔者认为本单元以采用“实验探究法”为最优,教学过程主要以“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实验探究其化学本质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活实践或解释有关现象”为脉络。结合以上分析,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笔者将酸与碱的两个课题分别制定了以下目标:表1 “常见的酸和碱”目标分析表Tab.1 The table of the goal analysis of “common acid and alkali”目标维度目 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2知道常见的酸和碱的主要性

42、质和用途,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3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和碱溶液。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行活动探究寻找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2通过浓硫酸、氢氧化钠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3通过几种常见的酸和碱化学性质探究比较,能简单的归纳出几种酸和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4 通过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并掌握酸碱性质分别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表2 “酸和碱之

43、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目标分析表Tab.2 The table of the goal analysis of “what reaction will happen between acid and alkali”目标维度目 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实质;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3 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运用pH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

44、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4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的探究,知道一些劣质洗发液对头发的损伤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树立科学就在身边,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2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3.2 开发酸和碱课程资源酸和碱这一单元,笔者按照化学课程资源呈现方式的不同来开发资源,用以实现上述目标。酸与碱是化学中最常见的

45、物质,也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到的实验试剂,同时也是生活中经常应用到相关知识与原理的物质;虽然酸与碱的反应常常伴随着溶液颜色的变化而使现象非常直观,但其相关知识本质还是比较抽象的,要让学生理解知识本质就有必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有关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得出有关知识性结论,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甚至是老师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开发本单元课程资源包时,笔者侧重了从生活中寻找、开发包含酸与碱有关知识原理的资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同时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侧重开发实验探究活动资源,使学生亲身体验并直观感受到原本抽象的知识本质。表3 酸和碱资源包的课程资源表Ta

46、b.3 The table of curriculum resource in the “Acid and Alkali ” resource kit资源类型课程资源文字资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教师用书图片资源蜜蜂图片、马蜂图片,表示酸、碱具有通性的实质的图片、表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图片等实物资源食醋、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活动资源牵牛花遇肥皂水、食醋变色的实验,寻找常见植物或花卉代替指示剂的活动探究,“慧眼识酸碱”活动探究,“清水变牛奶”活动探究,“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活动探究等视频资源“黑面包实验”、稀释

47、浓硫酸错误操作、自制酸碱指示剂等信息化资源http:/www.e-http:/www.nhyz.org/chjh/index.htm17等网络资源3.3 形成酸和碱课程资源包将开发出来的关于酸和碱的化学课程资源,依据一定的标准,如课程资源的呈现方式,按照各资源具有的特点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资源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所需要的酸和碱课程资源包。酸和碱课程资源包详细内容见“附录”。3.4 酸和碱课程资源包的利用开发化学课程资源包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化学教学,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教师、教育的全面发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笔者对自己开发的酸和碱课程资源包进

48、行了一次尝试利用,利用该化学课程资源包进行九年级下学期酸和碱单元的化学教学,具体教案见文档“课题一教案”和“课题二教案”。4 建议与思考笔者开发了义务教育阶段酸和碱化学课程资源包,体会到了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虽然自己努力地开发,最终得到了酸和碱资源包的成果,但仍觉得它不完美,并且从以下几方面受到一定启发: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要有正确、完整的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实际的情况高效利用。要开发优秀的化学课程资源包,必须要深刻理解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组织、课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同时要结合具体环境下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开发与利用优秀的化学

49、课程资源包,要求开发者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在掌握化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跨学科地研究有关知识、扩大知识面,更新其知识结构,避免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不宽的现状。以求能够创造性的整合各方面的知识,开发综合的具有特色的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化学课程资源包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开发者需要在分析清楚背景与要求的情况下,整理清自己开发资源的思路与途径,按着自己清晰的模式一步一步进行,否则很容易陷入困境不知道如何继续,或者容易使自己开发地不全面,亦或使资源杂乱而不利于高效利用。参考文献:1 彭一五论新课程资源:内涵和特征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1):42452 贾新静中学化

50、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及实践探索M江西:江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23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组织部中学新课标资源库化学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5324 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2124.5 程仙平学生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3:57.6 教育部组织.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7:1216.7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855.8 托马斯阿姆斯特朗美著. 张永梅,王振强译课堂中的多元智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

51、3:18.9 吴启建.中学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与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2:79.10 11 12 13 14 15 16 http:/www.e-17 http:/www.nhyz.org/chjh/index.htm18 附录:酸和碱课程资源包使用指南:这是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酸和碱课程资源包,这里包含了文字资源、图片资源、实物资源、视频资源、活动资源和一些信息化资源。建议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学校条件、学生情况以及地域优势等综合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以下资源,各个部分的目的和作用都在相应的项目下面有明确的说明,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的选用。一、文字资源1教学参考:义务

52、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教师用书2背景资料:(1)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史实施建议:讲述该科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历史,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物质的发现过程、科学家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师生是一种科学研究态度的陶冶。资料概述:英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奠基人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 1627-1691)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浓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液他将其浸泡在水中,花瓣变成了红色;他的助手将紫罗兰花瓣撕成小片投进其他酸液中,花瓣也变成了红色。波义耳敏锐地察觉到,把紫罗兰花瓣投进一种溶液即能辨其酸碱

53、性,他从各种花和一些植物中提取汁液并制成纸浆,用试纸对酸和碱进行多次实验,终于发现了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酸碱指示剂。(2)中国传说中酸的来源实施建议:介绍该资料,可用于酸知识部分的引入;以故事形式引入酸,可提高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资料概述:“酸”一词从有酸味的酒而来,在中国的传说中,醋最早是由 “酒圣”杜康之子发明的。杜康即夏王朝的第五代君主,也是传说中的酒的发明人。杜康的儿子墨塔在一次酿酒时发酵过头了,至第21天酉时开缸时,发现酒液已变酸液,香气扑鼻,且酸中带甜,颇为可口,于是墨塔便把 “廿一日”加一 “酉”字,给这种酸水起名为 “醋”,即“醋酸”。(3)常见食物中所含的酸实施建议

54、:介绍该资料,可用于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酸,回忆对酸这类物质的直观感受,以及了解其存在范围。资料概述:食醋中有醋酸,柠檬、橘子、苹果中含有柠檬酸,葡萄、山楂片、石榴、柿子、西红柿中含有鞣酸。注意:也有一些有酸味的水果不含酸,其酸味是由富含Vc引起的,如猕猴桃。(4)硫酸、盐酸用途实施建议:介绍该部分资料,可在学完硫酸、盐酸有关性质后,用于讲解硫酸、盐酸相关用途,有助于增加学生对物质的感性认知以及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资料概述:硫酸可用于农业生产中的肥料硫酸铵、过磷酸钙的生产,农药杀菌剂硫酸铜、硫酸锌,杀鼠剂硫酸铵等;可用于制药工业中抗生素的制备,如阿司匹林、咖啡因等的制备都离不开硫酸;金属

55、表面除锈、漂染工业中的酸洗、实验室中用作干燥剂等。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取药物、漂染工业中的酸洗、合成塑料,医药中补充胃酸不足等。(5)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用途实施建议:介绍该部分资料,可在学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有关性质后,用于讲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相关用途,有助于增加学生对物质的感性认知以及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资料概述:氢氧化钠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制造肥皂肥皂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常用油脂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经造化反应而制得;精炼石油石油产品经硫酸洗涤后还含有一些酸性物质,必须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再经水洗才能得到精制产品;造纸工业生产中需加入稀的氢氧化钠溶液将非纤维成分溶解,从而制

56、得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纸浆;纺织人造纤维如人造棉、人造毛、人造丝等,大都是粘胶纤维,它们是用纤维素(如纸浆)、氢氧化钠、二硫化碳为原料制成黏胶液,经喷丝、凝结而制得;印染工业棉织品用烧碱溶液处理后,能除去覆盖在棉织品上的蜡质、油脂、淀粉等物质,同时能增加织物的丝光度使染色更均匀;炉具清洁剂厨房油渍主要含脂肪酸,用碱性的洗涤剂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使油渍溶解。氢氧化钙具有碱的通性,它的碱性或腐蚀性都比氢氧化钠弱,可以说是一种中强性碱,这些性质决定了氢氧化钙有广泛的应用。农业上用它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很明显在这种场合用氢氧化钠是不可能的;农药波尔多液是用石灰乳和硫酸铜水溶液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因1

57、885年首先用于法国波尔多城而得名,这种用于果树和蔬菜的天蓝色粘稠的悬浊液农药,是通过其中的铜元素来消灭病虫害的,其中不仅利用了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的性质;也利用了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的特点使药液成粘稠性,有利于药液在植物枝叶上附着;另外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也有利于药液附着于植物表面一段时间不被雨水冲掉。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不论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在工农业生产中,或者在自然界都经常发生、经常被利用着,石灰沙浆砌砖抹墙的事实熟为人知。鲜为人知的是制糖工业中也发生这个反应:在制糖过程中要用氢氧化钙来中和糖浆里的酸,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使剩余的氢氧化钙变成沉淀过滤出去,

58、这样才能减少糖的酸味。(6)被蜜蜂、马蜂蛰后处理方法异同实施建议:该部分资料介绍,可用于酸碱之间发生什么反应部分的课堂引入;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现象,可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对比异同点、提出问题,有助于激发思考深层原因,提高学习兴趣与激情。资料概述:被蜜蜂蜇后处理方法可用肥皂水或氨水清洗,氨水是一种弱碱,而肥皂水也是显碱性的,因为蜜蜂毒液显酸性。马蜂学名胡蜂,俗称马蜂、黄蜂,毒性很大,其蜇针的毒液含有磷脂酶、透明质酸酶和一种被称为抗原5的蛋白,被马蜂蜇伤后应及时处理。马蜂毒呈弱碱性,可用食醋或1%醋酸或无极膏擦洗伤处。(7)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施建议:该资料的介绍,可用于讲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

59、应用;资料形成方式可教师介绍,也可安排学生调查、收集;该部分知识可使学生增强对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资料概述:利用中和反应改变土壤酸碱性、改良土壤结构: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偏酸性或偏碱性的土壤中加入碱性或酸性物质,调节土壤酸碱性,利于植物在最合适的条件下生长。如:由于受空气污染的引起的酸雨的影响,土壤偏酸性,不利于植物生长,在生产中,可将适量熟石灰加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工厂处理废水: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物质,可加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中和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治疗消化不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这时,有遵医

60、生嘱咐服用某些含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治疗蚊虫叮咬蚊虫叮咬时,蚊子的口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这种物质可引起肌肉酸痒。可用肥皂涂抹止痒,肥皂含高级脂肪酸的钠盐,这种脂肪酸的钠盐水解后显碱性,可迅速消除痛痒;用食用碱面水少许涂擦,也可很快止痒;洗衣粉去痒,用清水冲洗被咬处,不要擦干,然后用一个湿手指头蘸一点洗衣粉涂于被咬处,可立即止痒且红肿很快消失,待红肿消失后可用清水将洗衣粉冲掉。除去皮蛋涩味:皮蛋是鸭蛋通过石灰(碱)发成的,有腥味和碱味,就觉得苦涩。醋可以中和碱,去涩味,加姜可去腥味。皮蛋又称彩蛋、松花蛋或泥蛋。外国叫它“千年蛋”。它是我国特有的加工蛋品,起于明清间的长江流域一带。早期是用生石灰、木草灰、红茶、氢氧化钠、盐等物料腌制鸭蛋,便于长期贮存,所以皮蛋是碱性食物。肥皂清晰衣服上的油渍:油渍,主要含油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肥皂含高级脂肪酸的钠盐,这种脂肪酸的钠盐水解后显碱性;用肥皂清晰衣服上的油渍时,正是利用酸碱中和使得油渍溶解而洗干净衣服。(8)了解酸碱度的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