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项目名称红斑狼疮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6758068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项目名称红斑狼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项目名称红斑狼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项目名称红斑狼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项目名称红斑狼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项目名称红斑狼疮(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一、项目名称: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二、推荐单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认定全部材料真实有效,各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按照有关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目前无异议。红斑狼疮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消耗大量卫生资源。由于其临床异质性大,缺乏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诊断标志物,患者常被误诊或漏诊,也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清,目前临床治疗

2、十分棘手。这一复杂性疾病的临床诊治一直为世界医学难题。该项目围绕红斑狼疮这一复杂性疾病诊治难题,多团队历经19年的共同攻关,创新性地建立了高特异性及高敏感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DNA甲基化诊断技术,突破了现有的诊断瓶颈,解决了临床关键问题。并从表观遗传的角度揭示了该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与分子,通过体内干预显示其突出疗效。项目组还阐明了了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和免疫学特征,其相关研究成果被作为重要依据写入中国首部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此外,通过皮肤型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大型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红斑狼疮非特异性皮损和特异性皮损分别为内脏系统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总之,该项目原创

3、性研究成果从整体上提高了红斑狼疮的临床诊疗水平。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特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项目简介: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异质性大,缺乏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诊断标志物,患者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其诊断和治疗一直为世界医学难题。该项目围绕红斑狼疮这一复杂性疾病诊治难题,历经19年持续攻关,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1. 创新性地建立了高特异性及高敏感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DNA甲基化诊断技术。该项目从人外周血基因组45万个CG位点及其关联基因中筛选、鉴定出SLE的DNA甲基化标记物,并通过多中心大样本证实

4、IFI44L基因低甲基化对SLE诊断同时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分别达95%和90%以上),明显优于国际上现有实验室指标,首次将SLE诊断提高到基因水平。基于该标记物所建立的诊断新技术,突破了目前SLE因缺乏既特异性高又敏感性强的诊断标志物造成漏诊与误诊的瓶颈,实现了SLE精准诊断。该成果发表在国际风湿病学领域排名第1的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IF:12.384),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2. 揭示了红斑狼疮表观遗传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与分子。红斑狼疮发病机制至今不明,限制了其治疗和疾病管理水平的提高。该项目阐明了环境因素通过表观遗传机制诱导和加重红斑狼

5、疮发病及器官受累,并系统地揭示了红斑狼疮发生、发展中表观遗传异常的重要作用及关键分子,通过体内干预显示其突出疗效,为红斑狼疮患者的正确管理与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策略和重要依据。 3. 阐明了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和免疫学特征。该项目首次提出环形红斑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是更为良性的SCLE亚型的观点;发现SSB/La抗体是SCLE预后好的标志性抗体。在国际上首次命名一种新型皮肤型红斑狼疮“Blaschko线状狼疮”。其相关研究成果作为重要依据写入该项目组牵头制定的中国首部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为皮肤型红斑狼疮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提供重要指导。 4.创建了集皮肤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于一体的大型

6、生物样本资源库,修订了欧洲皮肤型红斑狼疮协会核心调查问卷,并基于该问卷首次开展了同时覆盖我国皮肤型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红斑狼疮非特异性皮损和特异性皮损分别为内脏系统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为红斑狼疮器官受累早期预警及指导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该项目发表论文207篇,其中SCI收录109篇,SCI他引1707次,相关成果被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IF:47.12)、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39.416)等杂志引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项,主编中英文专著3部。所创建的红斑狼疮诊断关键新技术在国内23家

7、大型三甲医院、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及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医学院推广应用。国际网络媒体“Rheumatology Advisor”、健康报及科技日报等国际国内重要媒体纷纷报道了该项目建立的SLE DNA甲基化诊断新技术。该项目揭示的红斑狼疮发病关键环节与分子已被编入“十二五”全国统编规划教材皮肤性病学第八版。提出的红斑狼疮诊治新策略在全国各级医院广泛应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及国家医学继续教育培训班7次,覆盖我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参加人数超过3000名。相关成果分别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客观评价:该成果发表论文207篇,其中SCI收录109篇,总影响因子472.612

8、,SCI他引1707次,其中被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IF= 47.12)、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39.416)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引用。在美国、欧洲等国际红斑狼疮会议及自身免疫病相关会议做主题发言21次。牵头制定了中国首部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附件11)。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附件1-5),主编与该项目密切相关的中英文专著3部(附件38),先后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附件33)。1)、代表性论文2“Demethylation of CD40LG on the Inactive X in T C

9、ells from Women with Lupus.”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39.416)(代表性引文1,附件23)引用,认为该研究发现作为有力的论证,证明X染色体灭活与SLE发病的关系。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 (IF=37.684)对这一发现“CD40L低甲基化与SLE女性易感性的关系”做了专题报道(附件24)。此外,国际权威狼疮专家George C. Tsokos撰写的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一书中也引用了该论点(附件25)。2)、代表性论文3(入选ESI高被引论文)“MicroRNA-126 regu

10、lates DNA methylation in CD4+ T cells and contributes t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by targeting DNA methyltransferase 1”被国际权威的Arthritis Rheum(评价1,附件26)引用,指出Zhao等人的研究进一步扩展了microRNA和表观遗传学改变在SLE中的作用)。Nat Rev Rheumatol(评价2,附件27)指出这些发现阐明了SLE患者CD4+T细胞中miRNA与异常DNA低甲基化之间的一个关键功能联系,有助于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再者,Trends in

11、 Molecular Medicine(评价3附件28)指出microRNA与其它表观遗传修饰有很强联系、多个参与细胞功能表观遗传调控(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基因受miRNAs调控。近来zhao的研究证实miR-126通过与DNMT1基因3UTR结合调控SLE患者CD4+T细胞DNA甲基化。过表达miR-126导致CD4+T细胞中CD11A和CD70基因低甲基化,诱导T细胞和B细胞高自身反应性。3)、代表性论文4“Abnormal Histone Modification Patterns in Lupus CD4+ T Cells”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Reviews D

12、rug Discovery (IF=41.712)(评价1,附件29、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39.416)(评价2,附件30)和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IF=12.384)(评价3,附件31)引用,并认为该项目发现的关键分子可能作为SLE治疗的有效靶点。4)、国际网络媒体“Rheumatology Advisor”、健康报及科技日报等国际国内重要媒体纷纷报道了该项目创新性建立的SLE DNA甲基化诊断新技术。(附件32)5)、该项目第一完成人陆前进教授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入选医学领域中国高被引用论文学者榜单。

13、2009年陆前进教授获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学术贡献奖,并且连续4年获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年度SCI论文一等奖。6)、项目组成员张建中教授以及陆前进教授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被授予国际皮肤科联盟“杰出贡献奖”。该奖项授予在国际皮肤科领域有重要学术贡献、并且为国家、地区和国际皮肤科学发展和学术交流做出特殊贡献的个人(附件33)。7)、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在世界皮肤病学大会、美国风湿病学年会、国际自身免疫病大会、亚洲皮肤病学大会、东亚皮肤病学大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57篇次,其中大会发言21次。2006年项目组第一完成人陆前进教授在美国风湿病年会上作为当年全球有重要发现的三位学者之一,

14、被邀请做大会特别报告“Women and Lupus: The inactive X Awakens”。2011年受邀参加第22届世界皮肤科大会、2013年受邀参加第九届亚洲皮肤科大会、2015年受邀参加第23届世界皮肤科大会,分别在大会作了题为“Aberrant Chromatin Modifications: The Epigenetic Mechanisms of Lupus”、“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aberrant DNA methylation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和The role and mechanis

15、m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RFX1 in regulating aberrant Th17 differentiation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的专题报告(附件33)。8)、项目组成员陆前进教授陆前进教授受邀担任第十届国际自身免疫病大会(2016年,德国)主持并作专题学术报告,还作为全球6位、中国唯一的受邀专家出席了同期举行的“全球红斑狼疮顶级专家咨询会”,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赞赏(附件33)。9)、第三完成人戴勇教授获2013年度科技中国人年度人物(科学中国人奖)(附件33)。五、推广应用情况1. 推广应用情况1)、该

16、项目研发的新型红斑狼疮诊断标志物(CD11a、CD70 、IFI44L基因甲基化水平)及其检测技术先后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北京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及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医学院(附件35)等大型国际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对3000余例SLE患者进行了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检测。部分应用单位情况如表1。2)、阐明了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和免疫学特征,在其基础上牵头制定了中国首部皮肤型红斑狼疮诊治指南,在国内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推广。部分应用单位情况如表1。3)、先后7次成功举办与该

17、项目密切相关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2007长沙国际红斑狼疮研讨会、2011中国长沙中美免疫与及疾病专题研讨会、2012表观遗传与自身免疫病国际研讨会、2013表观遗传与自身免疫病国际研讨会、2014年表观遗传与自身免疫病国际研讨会、2015年表观遗传与自身免疫病国际研讨会、2016年表观遗传与自身免疫病国际研讨会),参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累计3000余人。(附件36)4)、举办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表观遗传学高级学习班”7次,覆盖我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总参加人数3000多名。此外,针对全国各地的红斑狼疮患者,该项目举办了10届“红斑狼疮防治与保健”专题健康讲座与病友会,近100

18、0名SLE患者及家属参加。(附件37)5)、RFX1和Gadd45a表达异常导致T细胞DNA低甲基化进而导致红斑狼疮的科学发现被编入“十二五”全国统编规划教材皮肤性病学第八版(附件34)。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应用单位名称应用技术应用的起止时间应用单位联系人/电话应用情况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DNA甲基化诊断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2013年1月至今李文宇成功检测了75例SLE患者外血基因甲基化水平。诊断准确率达到98%。使我科SLE的诊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13年7月至今郭再培为我科临床医生正确诊断、治疗皮肤型红斑狼疮及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依

19、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13年7月至今马寒明显提高了我院对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的诊治水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DNA甲基化诊断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2015年1月至今张亚敏成功检测了19例SLE患者外周血细胞IFI44L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稳定,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更高,为SLE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检查依据。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DNA甲基化诊断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2013年1月至今曾丽检测了85例SLE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相关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重复性高,特别是IFI44L基因低甲基化对于SLE诊断特异性高、而且敏感性

20、强,为SLE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检查依据。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DNA甲基化诊断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2012年1月至今雷丽成功检测了80例疑似SLE患者外周血细胞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特别是IFI44L基因甲基化标记物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明显提升了我院肾内风湿科SLE的诊治水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DNA甲基化诊断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2015年1月至今吴银华检测了50例SLE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IFI44L基因甲基化状态。该标记物对于临床上一些症状不典型、很难确诊SLE的病例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DNA甲基化诊断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20

21、15年7月至今江萌检测21例患者外周血细胞IFI44L基因甲基化水平。检测结果显示IFI44L基因低甲基化的患者均确诊为SLE,说明该诊断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很高,明显优于我科目前采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为临床医生诊断SLE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13年1月至今郑敏通过该指南的应用,提高了我科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的诊治水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13年1月至今姚志荣该指南帮助我科提高了红斑狼疮特别是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临床诊治水平。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DNA甲基化诊断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2013年1

22、2月至今蒲云静检测了70例疑似SLE患者外周血DNA甲基化水平,特别是IFI44L基因低甲基化对SLE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5%以上。相比我科开展的SLE传统实验室检查指标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临床医生诊断SLE提供了重要依据,使我院SLE的诊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DNA甲基化诊断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2014年12月至今彭宇声IFI44L甲基化诊断标志物辅助临床医生对30例SLE患者进行诊断。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诊断SLE的特异性高敏感性强,较传统的SLE实验室检查指标和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北京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DNA甲基化诊断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2015年1月至

23、今陈颖娟检测的35例SLE患者中IFI44L基因呈低甲基化,可以有效区分SLE患者与正常人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为我科SLE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室数据。该检测方法先进,结果准确,同时具备较强的特异性与敏感性,能明显减少我院风湿科对于SLE患者的漏诊及误诊,黑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13年1月至今柳曦光我院皮肤科运用该指南正确诊断和治疗了多种特殊类型的皮肤型红斑狼疮,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以及恰当的治疗,提高了我科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的诊治水平。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地区)授权号授权日期证书编号权利人发明人发明专利有

24、效状态发明专利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物标志物及其诊断试剂盒中国ZL7.X2016年11月30中南大学陆前进、赵明、S. 阿姆有效发明专利CD11a、CD70基因甲基化水平定量检测方法中国ZL1.12012年1月11日中南大学陆前进、张秀娟、周东蕊、陆祖宏未缴费失效发明专利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的建立方法中国ZL1.82011年7月20日戴勇戴勇、胡成效、张丽、左红梅有效发明专利一种系统性红斑狼疮图谱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图谱模型中国ZL9.72014年7月2日戴勇、欧阳昕戴勇、欧阳昕有效发明专利系统性红斑狼疮阶段性蛋白表达差异图谱模型及构建方法中国ZL2.92013年8月28日戴勇、

25、王林纤戴勇、王林纤有效承诺:上述知识产权用于推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第一完成人签名:陆前进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名排名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陆前进一所长、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要贡献为创新点1-4:研发出一种新型红斑狼疮表观遗传诊断方法,显著提高了红斑狼疮的诊断水平;率先提出基于表观遗传学发病机理的红斑狼疮防治新策略;牵头制定中国首部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在国际上首次命名一种新型红斑狼疮;发现红斑狼疮患者内脏系统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该项目第一完成人,中英文专

26、著3部,获得中国专利2项。赵明二副主任研究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要贡献为创新点1、2、4:研发出一种新型红斑狼疮表观遗传诊断方法,显著提高了红斑狼疮的诊断水平;与第一完成人率先提出基于表观遗传学发病机理的红斑狼疮防治新策略;发现红斑狼疮患者内脏系统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获得中国专利1项。戴勇三主任主任医师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主要贡献为创新点1、2:揭示了红斑狼疮表观遗传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与分子,为红斑狼疮防治提供了新策略,并从蛋白组学角度构建了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血清的多肽差异表达图谱,分析了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SLE患者PBMCs中

27、的表达水平,并对狼疮肾炎组织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成功建立SLE的多肽鉴别诊断模型,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3项。张建中四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要贡献为创新点3:首次提出环形红斑型是更为良性的皮肤型红斑狼疮亚型的观点;首次发现SSB/La抗体是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预后好的标志性抗体。并通过大样本的抗体检测,获得了抗Ro/SSA、La/SSB抗体在我国红斑狼疮和其他结缔组织病中的阳性率,为皮肤型红斑狼疮诊断的提供了主要参考指标。以上创新性发现被写入由其与第一完成人牵头制定的中国首部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并与本项目第一完成人合著红斑狼疮:从基础到临

28、床一书。肖嵘五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要贡献为创新点2: 揭示了红斑狼疮表观遗传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与分子,为红斑狼疮防治提供了新策略。揭示DNA低甲基化是导致 T细胞自身免疫相关基因CD11a和CD70过度表达、T细胞自身反应性增加、最终导致SLE发病的关键机制之一。吴海竞六/助理研究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要贡献为创新点2: 揭示了红斑狼疮表观遗传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与分子,为红斑狼疮防治提供了新策略。首次揭示高盐饮食通过升高T细胞中羟甲基化酶TET2的表达从而促进滤泡型辅助T细胞分化,加速狼疮样表型的进展,为红斑狼疮患者的长期管理提供了新

29、策略和重要依据。龙海七/主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要贡献为创新点2: 揭示了红斑狼疮表观遗传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与分子,为红斑狼疮防治提供了新策略。证实SLE患者和狼疮鼠模型T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表达水平异常升高,发现特异性干预表观遗传修饰酶SIRT1表达,为红斑狼疮治疗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新途径。廖洁月八/助理研究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要贡献为创新点2: 揭示了红斑狼疮表观遗传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与分子,为红斑狼疮防治提供了新策略。首次揭示水合淫羊藿素可通过组蛋白修饰调节Th17和调节性T细胞的平衡,从而显著改善狼疮小鼠肾脏损害,提示其在红斑狼疮中

30、的治疗作用。李亚萍九/主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要贡献为创新点2:揭示了红斑狼疮表观遗传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与分子,为红斑狼疮防治提供了新策略。揭示紫外线UVB可通过升高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Gadd45水平、导致T细胞基因组DNA低甲基化及自免疫相关基因低甲基化等从而加重红斑狼疮患者病情,为红斑狼疮患者的长期管理与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策略和重要依据。汤冬娥十/技师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主要贡献为为创新点1:从蛋白组学角度构建了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血清的多肽差异表达图谱,分析了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SLE患者PBMCs中的表达水平,并对狼疮

31、肾炎组织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八、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要贡献为创新点1-4:研发出一种新型红斑狼疮表观遗传诊断方法,显著提高了红斑狼疮的诊断水平;率先提出基于表观遗传学发病机理的红斑狼疮防治新策略;牵头制定中国首部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在国际上首次命名一种新型红斑狼疮;发现红斑狼疮患者内脏系统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该项目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专利2项。深圳市人民医院,主要贡献为创新点1、2:揭示了红斑狼疮表观遗传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与分子,为红斑狼疮防治提供了新策略,并从蛋白组学角度构建了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血清的多肽差异表达图谱,分析了

32、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SLE患者PBMCs中的表达水平,并对狼疮肾炎组织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成功建立SLE的多肽鉴别诊断模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要贡献为创新点3:首次提出环形红斑型是更为良性的皮肤型红斑狼疮亚型的观点;首次发现SSB/La抗体是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预后好的标志性抗体。并通过大样本的抗体检测,获得了抗Ro/SSA、La/SSB抗体在我国红斑狼疮和其他结缔组织病中的阳性率,为皮肤型红斑狼疮诊断的提供了主要参考指标。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该项目是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陆前进教授课题组、深圳市人民医院戴勇教授课题组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建中教授共同完成。主要

33、参与人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陆前进(1998年至今)、赵明(2008年至今)、肖嵘(1998年至今)、吴海竞(2013年至今)、龙海(2008年至今)、廖洁月(2010年至今)、李亚萍(2006年至今)共同进行了红斑狼疮DNA甲基化诊断技术、红斑狼疮发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及干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合作方式为论文或专利等;陆前进、深圳市人民医院戴勇(2010年至今)、汤冬娥(2010年至今)同志共同进行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及诊断标志物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合作的主要方式有论文;陆前进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建中(2005年至今)同志共同进行了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研究,合作的主要方式有指南和专著等。这个项

34、目由陆前进总体设计,统一协调,提出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总结和验收等。项目完成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项目研究。各成员分工明确、配合密切,竭尽所能地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序号合作方式合作者/项目排名合作时间合作成果证明材料备注1共同获奖陆前进、肖嵘1、51998年至今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2015年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附件282共同获奖陆前进、龙海1、72008年至今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2015年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附件28 3共同获奖陆前进、赵明、肖嵘/1、2、52008年至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应

35、用2012年湖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附件284共同知识产权陆前进、赵明1、22008年至今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物标志物及其诊断试剂盒附件15共同指南陆前进、张建中1、42005年至今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附件116专著合著陆前进、张建中1、42005年至今红斑狼疮:从基础到临床附件337论文合著陆前进、戴勇、汤冬娥/1、4、102010年至今Integrated analysis of mRNA, microRNA and protein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pecific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urine

36、附件17 代表性论文58论文合著陆前进、赵明、戴勇、吴海竞1、2、4、62013年至今High salt promotes autoimmunity by TET2-induced DNA demethylation and driv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fh cells附件18 代表性论文69论文合著陆前进、赵明、戴勇、吴海竞、龙海、廖洁月1、2、4、6、7、82010年至今The role of icaritin in regulating Foxp3/IL17a balance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its effects on the treatment of MRL/lpr mice附件19代表性论文710论文合著陆前进、赵明、肖嵘、李亚萍/1、2、5、92005年至今Overexpression of the 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ed 45 alpha Gene Contributes to Autoimmunity by Promoting DNA Demethylation in Lupus T Cells附件20 代表性论文8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