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66695266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爱莲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学目的:1.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2.提高文学修养;3.培养高尚情操。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打开自制电脑软件,欣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教师准备的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180页古人笔下的“莲”。指名读:“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

2、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3.介绍作者 关于作者,请看“阅读提示”。老师补充两点:(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4.学习本课,运用“师生倒置法”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这可是很能培养能力的呀!下面请“老师” 们“备课”。 二、“老师”们“备课”(即预习),印发下列“备课提纲”(即预习任务)。1.读课文,标出

3、生字词。2.注音:颐 蕃 淤 濯 涟 亵 鲜 噫 3.解释加底纹的词语。 爱莲说 可爱者甚蕃自李唐 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亭亭净植 可远观二不可亵玩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君子 噫陶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宜乎众矣4.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5)予谓菊 ,花之隐逸也。(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本文主题是什么?6提出你的问题,特别是“无疑之疑”。 三、请“老师”们“讲课

4、”采用“师生倒置法”疏通语言文字,口译课文。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注意:把难句交给优秀生,容易的交给后进生,以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

5、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最后投影以下两项内容,给学生以明确答案: 1. “解释加底纹的词语”答案: 爱莲说:一种文体 可爱者甚蕃 :多 自李唐 来 :唐朝 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濯清涟而不妖 :清水 濯清涟而不妖 :美丽而不端重 不蔓不枝 :长蔓;长枝 香远益清 :更 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 :树立 不可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予谓菊: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隐士 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噫 :唉 陶后鲜有闻 : 少 同予者何人 :我 宜乎众矣: 应当 2.爱莲说译文: 水里、陆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儿,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代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却只爱莲花

6、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过而并不显得妖媚,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或:不长藤蔓,不长丫枝),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在远处观赏而不可(拿在手里)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四、齐读课文,正音。同时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五、深入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和艺术。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答案: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2.根据课文回答,陶渊明爱不爱除菊花以

7、外的花?为什么?答案:不爱,他“独爱菊”。教师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说明他宁可隐居,不与统治者合作的生活态度。然后用他的诗饮酒第五首印证(投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为名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答案:不爱。理由是:(1)他自己说“独爱莲”。(2)他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他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教师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个性。 4.“甚爱牡

8、丹”的“甚”字可否删去?答案:不可。“甚”表示爱牡丹的人很多,爱得也很深;若删去会削弱反衬的效果。下面以刘禹锡的赏牡丹印证(投影):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静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5.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6.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2)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7.本文运用什么写作方法?答案:托物言志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

9、志。作者赋予花以人的品格他说花,其实是在说人;写爱莲,其实是写爱君子洁身自好,正直坚贞的节操8.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答案:对偶,排比,比喻,拟人。六、说话练习,同时进一步理解课文。1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答案:“品格”的高下是:(1)莲,(2)菊,(3)牡丹。理由,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准备的理由是:牡丹虽艳丽,但象征荣华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花虽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它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注意:教师要鼓励发言积极,有思想、有文采的学生。2你喜欢什么

10、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口述一篇“爱 说”,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教师准备以下材料相机使用(或投影,或写在教室黑板报上,作为“语文环境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笔记、背诵,以扩大积累):1.黄巢的两首菊花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正是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白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2. 南宋志士郑思肖的诗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3.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此外,还有郑燮竹石、陈毅青松、红梅、幽兰、秋菊、含羞草等。还可以当场打开班级电脑中同学们的文件夹,欣赏其中关于花木的内容(本班有几个同学有这种积累)。七、朗读,背诵。八、作业:()背诵,默写。()完成课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