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6631903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8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资料(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全员安全培训的备课资料目录第一章安全基础知识第一节安全理论基本知识1第二节事故致因理论 5第二章安健环体系基本知识第一节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基本知识13第二节环境体系基本知识2848第三章安全法律知识第一节安全生产法及劳动法部分内容第二节工伤保险条例部分内容51第四章职业健康基本知识54第五章高空与交叉作业第一节高空作业一般注意事项58第二节高处坠落59一、高处作业定义 59二、高处作业坠落原因 59三、 高处作业安全防范措施60第三节高空落物 61一、高空落物原因分析 61二、防止高空落物伤人安全措施62第四节高空作业安全防护用具62第六章电气安全知识第一节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65第二节安全电压6

2、7第三节现场电气安全规定 67第四节电力电缆工作 69第五节电气高压实验 70第六节触电救护71一、摆脱带电体71二、现场急救71第七章防火知识第一节防火基本理论 73一、引起燃烧或火灾的三个条件73二、燃烧的种类73三、灭火措施73四、灭火的基本方法 74五、国家的消防方针 74第二节防火安全要求 74、现场防火般要求74、仓库防火般要求75、电气防火般要求75第三节常用灭火器及使用注意事项77一、不能用水灭火的物质77二、 常用灭火器的使用 77第四节火场逃生的方法 78第八章起重作业81第一节起重作业一般安全要求80第二节简单起重机械及起重机具安全使用规定一、钢丝绳81二、链条81三、钢

3、丝绳夹头 81四、卸卡82五、千斤顶82六、链条葫芦82七、卷扬机82第九章脚手架与梯子第一节脚手架搭设要求 84第二节脚手架拆除安全要求86第三节梯子安全使用要求 87第十章小型机具的安全使用要求第一节小型机具一般安全规定89第二节各种工具安全使用具体规定89一、砂轮机89二、坡口机89三、弯管机90四、角向磨光机90五、砂轮切割机90六、钻床91七、手电钻91八、空气压缩机92九、水泵92十、滤油机92十一、电动工具 92十二、手动工具93第十一章焊接与火割作业第一节焊接作业安全要求 94一、电焊一般安全要求 94二、手工电弧焊安全 95第二节火焊割的安全要求 98一、 氧气与乙炔胶管安全

4、使用要求98二、气瓶使用安全要求 98三、焊割炬安全使用要求 100四、减压器100第一节安全理论基本知识一、安全的概念安全一一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损害风险的一种状态。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 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安全是相对危险而言的,在现实条 件下,实现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说的安全是指相对安全。安全工作就是力求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的损失。二、危险危险是指造成事故的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条件。危险源一一是指存在着导致伤害、 疾病或财物损失可能性的情况,是可能产生不良结果或有害结果的活动、状况或环境的潜在的或固有的特性。危险度一一是指一项活动或一种情

5、况下,各种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量度,是对失败的相对可能性的主观估计。三、事故1、事故的概念:是一种违背意志、失去控制,不希望有的意外事件。事故是指个人或集体在为了实现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或永久停止下来的事件。2、事故的分类:(1)记录事故:职工受伤,但伤情甚微,未造成歇工或歇工未满一个工作日的事故。(2)未遂事故:已发生的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事件,但未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3) 轻伤事故:轻伤是指职工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 伤害,构不成重伤的。(4)重伤事故: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

6、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 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 105日的失能伤害。(5)死亡事故:根据国家标准又分为四种:A、 一般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B、 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事故;C、 特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0-29人的事故;D、 特别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达30人以上或者死亡10以上但社会影响特别 恶劣、性质特别严重的事故;3、按事故伤害原因分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

7、)冒顶片帮;(12)透水;(13) 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 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四、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一一是指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人为错误。包括引起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动作;也包括应该按照安全规程去做,而没有去做的行为。不安全行为反映了事故发生的人的方面原因。不安全行为分下列几类: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等);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8、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和不安全装束。12、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五、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一一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不安全状态反映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方面的 原因。包括物、作业环境潜在的危险。不安全状态分下列几类: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有缺陷(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面罩、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六、安全色1、安全色的定义:安全色标是特定的表达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和标志

9、。它以形象而醒目的信息语言向人们提供表达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安全信息。2、安全色的种类和相应含义:红色:红色很醒目,使人们在心理上会产生兴奋和刺激性,红色光光波较长,不易被尘雾所散射,在较远的地方也容易辨认,即红色的注目性非常高,视认性也很好,所以用其表示危险、禁止和紧急停止的信号。蓝色:蓝色的注目性和视认性虽然都不太好,但与白色相配合使用效果不错,特别是太阳光直射的情况下较明显,因而被选用为指令标志的颜色。黄色:黄色对人眼能产生比红色更高的明度,黄色与黑色组成的条纹是视认性最高的色彩,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被选用为警告色。绿色:绿色的视认性和注目性虽然不高,但绿色是新鲜、年轻、青春的

10、象征,具有和平、永远、生长、安全等心理效应,所以用绿色提示安全信息。七、安全工作的几项原则1、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 ”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谁管生产就必须在管理生产 的同时,管好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并负全面责任。2、三同时”原则:指生产经营单位在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中,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和使用。 这一原则要求生产建设工程项目在投产使用时,必须要有相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之配套使 用,使劳动条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3、四不放过”原则:指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安全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

11、过, 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责任人未追究责任不放过。要求事故发生后,必须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教育群众,采取对策,处理责任人,防止同类事 故的再次发生。4、三不伤害”原则:是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5、四全管理”原则:是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管理。6、 “3E原则:(1)安全技术;(2)安全教育;(3)安全管理。7、 安全三宝”:是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8、三违”是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第二节事故致因理论一、事故的特征1、危险性:任何事故都会一定程度上给个人、集体和社会带来身体、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 的损失和危害,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影响社会的安定

12、。2、意外性:从主观愿望来说,人们都不愿意发生事故,而事故往往发生在人们意想不到的 地点和时刻。3、紧急性:不少事故从发生到结束的速度很快,允许组织和个人作出反应时间很短,这就要求人们平时要研究、了解预防对策和紧急对策,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尽量降低事故的损 失。二、事故发展四阶段1、事故的孕育阶段:由事故基础原因所致,如社会历史原因、技术教育原因、设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存在缺陷,使其先天潜伏着危险性,潜在危险不一定成为事故,它需要诱发因 素。根据事故特点,这一阶段是消灭事故最好时机,可以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2、事故的成长阶段: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再加上管理的失误或缺陷,促

13、使事故隐患的增长, 系统危险性增大,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这一阶段事故危险性已有征兆,一旦被激发因素作用,将会发生事故。3、事故的爆发阶段:这一阶段必然会对人或物造成伤害或损失,事故发生已不可挽回,具 有意外性和紧急性的特点,事故损失跟偶然因素有关。4、事故的持续阶段:事故造成后果仍然存在的阶段,持续时间越长,所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要消除后果,需要花费较大的力量。三、事故构成要素分析1、人要素:人在生产过程忽视和违反安全规程、误操作等不安全行为。2、物要素:设备、仪器、工具、原料、燃料等生产资料不安全状态。3、环境要素: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精神、情绪和生理状况的影响,从而 导致人

14、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4、管理要素:由于管理上缺陷或失误,可导致技术设计缺陷、对操作者不良教育、劳动组 织不合理、缺乏现场的合理指挥、没有严格有效执行安全标准和规范等。四、1 : 29 : 300法则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调查和分析了550000多起工业事故,发现其中:死亡和重伤事故1666起,轻伤事故48334起,无伤害事故 500000起;即构成1 : 29 : 300的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的重要法则。也就是说,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了 330起同种事故,只有1起造成严重伤害,29起造成轻微伤害,300起无造成伤害。此法则表明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 重度之间的普通规律,即严重伤害的

15、情况是很少的,而轻微伤害及无伤害的情况是大量的,人在受到伤害以前,曾发生过多次同样危险但并不发生事故,事故仅是偶然事件,它有多次隐患为前提,事故发生后伤害的严重度是有随机性,一旦发生事故,控制事故的结果和严重度是十分困难的。对于不同事故而言,其无伤害、轻伤、重伤比率并不相同。为了防止事故, 必须防止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并且必须对所有事故 (包括未遂)予以收集和研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进行防范。五、事故致因理论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提出事故因果连锁论,用来阐明导致伤害事故各种原因因素及与伤害间关系,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伤亡事故是由于五个因素 (社

16、会环境、人的过失、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按顺序发展的结果,如多米 诺骨牌一样发生连锁反应。如果移去一颗骨牌(不安全行为),则伤害不会发生。(1) 事故的因果连锁:(A)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B) 事故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C)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D) 人的缺点是由不良社会环境诱发、或者是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2) 构成事故五个因素(A) 遗传及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可能造成鲁莽、固执的性格;社会环境因素可能妨碍教育、助长性格上的缺点发展。(B) 人的缺点是指先天的缺点有鲁莽、固执、过激、神经质、轻率等;

17、后天的缺点有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等。(C)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机械、物质的状态。(D) 事故是由于物体、物质、 人或放射线的作用或反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外的,失去控制的事件。(E) 伤害由于事故产生的人身伤害。(3 )事故因果连锁实际运用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等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2、现代事故因果连锁(博德 Frank Bird)强调管理因素作为背后的原因,在事故中的重要作用,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工业事故的直接原因,必须追究

18、;但是它们只不过是其背后深层原因的征兆,是管理上缺陷的反映,只有找出深层的背后的原因,改进企业安全管理,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1) 控制不足一一管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理解,他们的工作要以得到广泛承认的企业管理原则为基础。即:安全管理者应该懂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控制是管理机制(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及控制)中的一种机能。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损失控制,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它就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2) 基本原因一一起源论为了从根本上预防事故, 必须查明事故的基本原因, 并针对查明的基本原因采取对策。 基本 原因包括个人原因

19、和工作条件的原因。 个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 动机不正确,身体上 或精力上的问题。工作条件的原因包括操作规程不合适;设备、材料不合格;施工环境差等因素。只有找出这些基本原因,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3) 直接原因一一征兆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这一直是最重要的, 必须加以追究的原因。 但是,直接原因不过是象基本原因那样,是深层原因的征兆一种表面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 如果只抓住了作为表面现象的直接原因而不追究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就永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4) 事故一一接触从实用的目的出发,往往把事故定义为最终导致人员伤亡, 财物的损失,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但

20、是,越来越多的安全专业人员从能量的观点把事故看成是人的身体或构筑物,设备与超过其最大值的能量的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接触。 于是,防止事故就是防止 接触。为了防止接触,可以通过改进装置,材料及设施防止能量释放;通过训练提高工人识别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人保护用品等来实现。(5) 伤害 损坏 损失伤害包括工伤、职业病以及对人员精神方面、神经方面全身性的不利影响。人员伤害及财产 损坏统称为损失。在许多情况下,采取恰当的措施,使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如 对受伤人员进行正确地迅速抢救等。总之,如果我们把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统称为现场失误;把企业领导和安全工作人员的管理欠缺统

21、称为管理失误。那么,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场失误是由管理失误造成的。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观点大多数伤亡事故都是因为过剩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而引起的。这种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使得能量或危险物质失去了控制,是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的导火线。 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能量一般分为势能、动能、化学能、电能、原子能、辐射能、声能、生物能等。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可以通过技术改 进来防止能量意外释放;通过教育

22、、训练来提高职工识别危险的能力;通过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来避免伤害。(2) 防止事故屏蔽措施(A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如:用液动扳手代替电动扳手等 );(B) 限制能量(如:容器的安全阀等);(C) 防止能量积蓄(如:建筑物的避雷装置等);(D) 缓慢地释放能量(如:减压装置等);(E) 设置屏蔽措施(如:设置安全围栏,安全网等);(F) 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如:将无损探伤安排在大部分施工人员下班后的中午或 夜晚进行等);(G) 信息形式屏蔽(如:挂安全警告牌等)。4、轨迹交叉论(1)轨迹交叉理论观点一起事故的发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一定存在着某种物的不安全状态,只有

23、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轨迹交叉论认为,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 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两者相遇,则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2) 人的因素运动轨迹(A) 遗传、社会环境或管理缺陷;(B) 由(A)原因造成心理上、生理上的弱点,安全意识低下,缺乏知识和技能;(C) 人的不安全行为。(3) 物的因素运动轨迹(A) 设计、制造缺陷;(B) 使用、维护、保养过程中潜在的故障,毛病;(C) 物的不安全状态。(4 )实际运用的意义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

24、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状态同时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第二章安健环体系基本知识第一节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基本知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但作为社会进步重要内容之一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却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多年来,重大恶性工伤事故频频发生与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据统计:2000年全国发生事故约83万起、死亡117900人,2001年上半年35万多起、死亡 4.7万人。据国家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统计,2002年全国共发生事故107万起,死亡139393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 我国加入 WTO的背景下,国内企业

25、必须要建立起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以使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和市场准入的通行证。在跨入新世纪之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 )引起国际上更广泛的关注,国际劳工组织(ILO )专门召开会议并形成了 ILO的OHSMS导则。2001年6月,在第281次理事 会上,ILO理事会审议、批准印发 OHSMS导则,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成为今后 安全生产领域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国家经贸委根据国际劳工组织OHSMS导则,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制订并发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2001年12月发布公告)。我们公司从2006年2

26、月份开始筹划建立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工作,3月7日公司管理者代表张勇副总经理代表公司与国家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签订咨询合同和认证合同,正式启动我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工作。经过初始状况调查评审,宣传培训、策划、程序文件编写等,于2006年3月25日由公司最高管理者郑锦溪总经理签发 发布令,正式进入试运行。2006年4月29日开始进行内审工作,2006年5月18日至24日认证中心派审核组到公司进行初访审核,8月底正式发证。一、相关知识1、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是指造成主观上不希望看到的结果的意外事件,其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可分为死亡、疾

27、病、伤害、财产损失和其他损失,共5大类。2、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可以理解为风险源或事故隐患。从本质上讲,就是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导致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这两个方面风险因素。3、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危害辨识就是确定危害的存在和性质,辨识时应识别出风险危害因素的种类与分布、伤害的方式:途径和性质。4、事件:可能造成事故的事情。5、不符合: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伤亡、疾病、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的违背作业规范、规程、规章或管理体系要求的行为或偏差。不符合就性质来说可分为两类:严

28、重不符合和一般(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下列情况之一)a、体系运行出现系统性失效;b、体系运行出现区域性失效;c、影响员工、相关方或体系运行的后果严重的不符合现象。6、相关方:关注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其核心是建立和实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8、目标:在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方面,用人单位自身确定要达到的目的。目标是一个用人单位依据职员健康安全绩效要求规定自己在预定时间期限内所要实现的目 的,制定目标时既要针对用人单位内广泛共同的职业健康安全事务,又要针对各个

29、职能和层次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事务。9、员工的健康安全代表:员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惯例选举或指定的在作业场所职业健 康安全问题上代表员工利益的人。10、风险: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风险可认为是潜在的伤害,可能致伤、致命、中毒、设备或财产等损害。风险具有两个特性: 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如果其中任一个不存在, 则认为这种风险不存在。 如电击风险,如果能 保证在有电击可能性的地方,不许人员进入或人员不能进入,就可以认为这个风险是不存在。11、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如果风险分析过程中发 现系统中存在风险性,就必须评价它在系统运行中的可承受性, 即评

30、价其严重程度或可能性, 以确认其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12、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损坏风险的状态。不可接受(承受)风险的发生,通常会带来人身伤害或物的损失,因而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可称为安全。13、 可容许的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到用人单位可接受 的风险。风险一般不能转化为安全的,但可以减小风险的可能性或严重性或者两者均来减小风险的程 度。14、绩效:基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有关的,职业健 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结果。15、职业健康安全: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 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二、

31、OHSMS运行模式以PDCA的管理模式运行,也称为戴明模型。计划(PLAN ),行动(DO),检查(CHECK ),改进(ACTLON )1计划环节:就是作为行动基础的某些事先的考虑,它预先决定干什么,如何干,什么时候干以及谁去干等问题。计划环节是对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包括: 确定方针、目标。 配备必要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资源等。 建立组织机构,规定相应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 识别管理体系运行的相关活动或过程,并规定活动或过程实施程序和作业方法等。2、行动环节:按照计划所规定的程序(如组织机构、程序和作业方法等)加以实施,实施过程与计划的符合性及实施的结果决定了用人单位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所以

32、,保证所有活动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是实施的关键。3、检查环节:检查环节是为了确保计划行动的有效实施,需要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衡量,并采取措施修正消除可能产生的行动偏差。4、改进环节:管理过程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需要随着管理的进程,针对管理活动实 践中所发现的缺陷不足或根据变化的内外部条件,不断进行管理活动的调整、完善。OHSMS与安全评比检查工作的比较分析内容安全评比检查工作 OHSMS总目的促进安全生产,保护工作健康。改进安全健康状况,保护工人健康。直接目标评价安全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在企业建立科学、开放、系统和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 强制性被动、强制性要求主动、自愿核心思想奖惩、激励和企业

33、负责要 素管理和两个承诺动态变化静止、周期性变化动态、循环性不断进步。管理性质统一、固定、比较封闭的模式,难与国际接轨。灵活采用文件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方法,易与国际接轨。 外界关系上级管理部门的行政约束。须经过第三方认证。三、体系要素介绍4.2OHS方针OHS方针是建立与运行体系所应围绕的核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a、适合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b、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c、包括组织至少遵守现行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组织接受的其他要求的承诺;d、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e、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f、可为相关方所获取;g、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组织保持相关和适宜。我

34、们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预防为主,环保安康、遵纪守法、持续改进。4.3.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建立和保持的程序危害辨识的步骤:1、划分作业活动。2、辨识危害: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3、确定风险:在假定现有的或有计划的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 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4、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断现有的或计划的预防措施是否已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 不可承受的风险。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承受。(一

35、)划分作业活动如火电厂建设主要作业活动:(1) 土方开挖(2)高处作业(3)电动工具(4)厂内外运输(5)切割、焊接(6)起重作 业(7)起重机械的使用和管理(8)密闭容器内的作业(9)有毒有害物的保管使用(10) 辐射作业(11)机组调试、检修(12)防腐、保温等按工作系统分:(1)锅炉系统(2)汽机系统(3)电气系统(4)热工系统(5)化学水处理(6)燃料输送 系统(7)除灰系统等(二)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要考虑的问题: 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伤害怎样发生?按照国标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13大类,物的

36、不安全状态分为4大类。危险因素分为16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放炮(12)火药爆炸(13) 化学性爆炸(14)物理性爆炸(15)中毒和窒息(16)其他伤害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中还要注意考虑三个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各种伤害类型六种:人为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和其 他因素。例:电厂磨煤机检修作业危害辨识。这是一例典型的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活动。按照作业活动来分析,存在的危害及其造成的风险:(I)运行人员在停送电操作中,可能误操作,造成人员

37、受电弧伤害和电击伤害。(2 )长期在磨煤机周围作业,对作业人员的噪声伤害。(3)热风门关不严或未关,造成检修人员高温伤害。(4 )甩钢球时,钢球飞出伤人。(5 )磨煤机未停止运行就急于作业,造成转动部分伤人。(6)磨煤机内照明电源不规范,造成人员触电;亮度不够,造成人员跌碰伤。(7)通风不良造成检修人员一氧化碳中毒。(8)长期接触粉尘,造成人员患尘肺病。(9 )进入现场作业车辆行驶不当撞伤人。(10)搬运重物不当扭伤人或砸伤人。(II)给煤机落煤口落下杂物到磨煤机内,造成人员伤害。(12 )安装跑道糟钢时,固定不牢固或葫芦不安全,落下伤人。(13)用葫芦起吊衬钢时,人员起吊动作不当,或衬瓦码放

38、不当,造成衬瓦碰伤人。(14)检修人员未固定好上衬瓦,造成落下伤人。(15)地面有油污,造成人员滑倒摔伤。(16)起吊重物时,钢丝绳强度不够或固定方法不当,造成部件损坏。(17)漏油而未按规定动火造成火灾。(18)火罐内煤粉浓度过高,电火焊作业时,产生爆炸伤人。(19)使用的电焊机漏电,造成人员触电。(20)电焊作业时,个人防护不当造成电弧烧伤以及吸入电焊尘。(21)火焊作业时,明火伤人。(22)氧气、乙炔瓶放置不规范,引起爆炸。(23)检修中使用大锤不当,砸伤人或部件。(24 )人员未全部撤离磨煤机就试转,造成人员伤亡。风险评价方法很多,常用的为LEC法(半定量评价方法),(这里将不做介绍)

39、。4.3.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建立并保持程序法律、法规是指适用的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其他要求是指相关方的一些要求及行业标准等。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要建立文件化的清单,清单要有审批,要有相关内容母本, 要注意更新。4.3.3目标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 OHS目标目标的制订应考虑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自身OHS风险,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应符合企业制订的方针,并体现对持续改进的承诺,重点放 在持续改进员工的 OHS防护措施上,如可行,目标应予以量化,设置可测量参数,应定期 对目标进行监测,以达到最佳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组织在建立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还应考虑:

40、法规和其他要求;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可选择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相关方的意见。目标应符合职业健康方针,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4.3.4OHS管理方案管理方案应文件化。方案管理应注意:1、要与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相对应(应该是不可承受风险)。2、与目标相对应3、制订计划内容,起始完成时间。4、职责明确5、资源落实6、定期评审7、完成后要整体评价8、应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针对组织 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修订。441机构和职责要形成文件予以传达。要注意的问题:1、全体员工要了解公司的安全环境组织机构,

41、如谁是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2、要明确自己岗位的安全健康职责。3、特别员工安全健康代表要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4.4.2培训、意识和能力建立和保持程序。对于其工作可能影响工作场所内职业健康安全的人员,应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在教育、培训和经历方面,组织应对其能力做出适当的规定。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保处于各有关职能和层次的员工都意识到;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程序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在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后果,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职业健康安全效益;在执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程序,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见447)方面的作用和职责;

42、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培训程序应考虑不同层次的:职责、能力及文化程度。注意的问题:1、 要制订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各部门根据不同需求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培训要分层次。2、评审和检验培训效果(能力鉴定)。3、人员培训与技能的记录。4.4.3协商与交流建立并保持程序注意下列活动的记录:1、接受、处理外部职业健康安全信息;2、 交流各级职能部门间产生的OHS信息;3、 收集、处理和反馈员工及其代表所关心的OHS信息;4、员工应:参与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和评审;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了解谁是职业健康安全的员工代表和指定的管理者代表。4.4.4文件

43、化应以适当的方式(如书面或电子版形式)保持下列信息:1、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2、提供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体系文件在满足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应做到最小化。相关文件主要包括:相关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风险因素清单、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重大危险因素清单、 目标、管理方案等。445文件和资料控制建立并保持程序控制文件和资料要达到下列要求。1文件和资料易于查找;2、对文件和资料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被授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3、凡对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得到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 行版本;4、及时将失效文件和资料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

44、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5、对出于法规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档案文件和资料予以适当标识。 文件资料应进行分类、编目、标识、保管、控制回收、处理。4.4.6运行控制组织应识别与所认定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风险有关的运行和活动。组织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进行策划,通过以下方式确保它们在规定的条件下执行:a、对于因缺乏形成文件的程序而可能导致偏离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的运行情况,建立 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c、对于组织所购买和(或)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识别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建立 并保持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和合同方。d、建立并保持程序,用

45、于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 括考虑与人的能力相适应,以便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运行控制程序比较多, 注意查看程序的规定, 按程序规定执行,特别是记录表格一定要按照 程序规定的要求去做。4.4.7应急预案与响应建立和保持程序必须编制文件化的应急响应计划,计划应包括:1所识别的潜在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2、确定应急期间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急期间的职责。3、应急期间起特殊作用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义务。4、疏散程序5、风险物料的识别和位置及其要求的应急措施。6、与外部应急机构的接触。7、与立法部门及相邻部门的交流。8、重要记录和设备的保护。9、装置布置图,联络

46、电话号码等在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应急应进行培训,定期检验或演练,测试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的应急响应能力与效 果,各类活动应有记录。4.5.1绩效测量与监测建立和保持程序,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监测、测量分为:定性和定量测量。主动测量:监测 OHS管理方案,运行标准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情况。 被动测量:监测事故、事件和其他不良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历史证据。(一)绩效测量方法有:1利用检查表等进行系统的作业场所检查。2、OHS监察。3、特殊机械和装置等设备的检查与检验。4、作业环境测定。5、行为抽样检查。6、有害作业人员的健康检查。7、事故、事件、职业病统计分析。8、

47、各类文件和记录(包括培训记录)的分析等。(二)制定监测计划,监测计划包括:1监测对象2、监测内容3、监测方法4、监测频次各项监测应有记录。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建立并保持程序重点要注意的问题:1处理和调查事故、事件、不符合。2、采取措施减少由事故、事件或不符合产生的影响。3、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完成。4、确认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对事故、事件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在实施前应进行风险评价,以确认不会带来新的更大的风险。4.5.3记录和记录管理建立并保持程序OHS各类记录以及审核,评审结果等应进行分类、编目、标识、保存和处置。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

48、的活动,便于查询,避免损坏,变质和遗失,应 规定并记录其保管期限。记录管理应注意:1处理OHS记录的权限。2、OHS记录的保密。3、有关OHS记录保留的法律和其他要求。4、围绕电子记录的使用问题。4.5.4审核建立并保持程序应制定审核方案(计划),(包括时间表)审核分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第一方审核是企业内部审核,也叫内审; 第二方审核是相关方的审核,如业主,监理公司对工地的审核,我们对分包方、供应商的审 核;第三方审核即认证机构审核,也称为外审。审核目的:1判定OHSMS是否:符合 OHSMS管理计划的安排,包括审核规范的要求;得到了 正确的实施和保持;有效地满足方针和目标。

49、2、评审以前审核的结果。3、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的信息。4.6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应由最高管理者按预定的时间间隔实施,一般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通过年度计划进行安排,通常是在内部审核之后或第三方审核之前进行,但当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重大事故时,可以临时开展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的过程要进行记录,结果要形成文件,并向本要素规定的相关方进行通报;管理评审的目的是确保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第二节环境体系基本知识一、运行模式(一)按IS014001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不仅是一个结构化的完整体系,而且是一个动态 的、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体系。(二)环境管理体

50、系是 整个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三)根据上述定义,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运作应围绕方针展开。环境方针是环境体系每一次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整个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是从确立环境方针开始的。随后进行的策划”,可以看做是如何实现环境方针的策划。实施与运行”则是对策划的实施并使环境管理体系投入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是运行过程中的经常工作,是保持和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的措施。最后 管理评审”是对整个循环过程的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发现环境方针和目标方面存在问题,则需要提出修改方针的任务。循环到此为一周,通过

51、方针、目标等的修订,又开始新的循环。如此周而复始,组织的环境状况会随着每次目标的实现而改善和提 高。整个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直接目的和任务就是保证环境方针及其承诺的实现。(四)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是PDCA循环,循环不是目的,目的是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效果是通过持续改进得到的。所以,这17个要素不仅不是孤立的,而且也不是永远静止的,它们都要通过体系的不间断运行而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二、体系要素的逻辑关系(一)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简单地组合,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互相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把握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进,既要搞清楚第个要素的内容和实质,更要注意把每一

52、个要素看作是环境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 分,把它们放到环境管理体系这个整体中去考察,才能更深刻理解每一个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二)总体看,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联系, 它们之间有些呈因果关系(如:因素与影响): 有些是传递关系(方针一一目标一一指标一一方案),还有许多要素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如检查与纠正措施、运行控制、记录、监测)。按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要素中一 部分是构成主体框架, 体现其基本功能的关键要素,另一部分是对主体的支持作用,对实现基本功能起保证作用的辅助要素。前者:方针、因素、法规、目标、方案、 机构、运行控制、监测、审核、评审;后者:培训、交流

53、、文件及管理、应急、不符合措施,记录。(三)正确把握、深刻理解环境管理体系要素是搞好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也是作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关键。三、相关知识环境一一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 的相互的关系。环境因素一一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要素。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影响一一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全部或部分地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环境方针一一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 (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 它为建立组织的环境行 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环境目标一一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

54、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环境指标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 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环境管理体系一一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策划活动、职责、操作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环境绩效(行为)一一组织基于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 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一一客观地获取证据并对照审核准则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

55、理者。污染预防一一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的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 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持续改进一一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相关方一一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不符合一一未满足要求。预防措施一一消除潜在不符合(3.15)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污染预防一一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3.7)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 产品、

56、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 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恢复和处理。程序一一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记录 阐明已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已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组织一一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四、环境管理体系的构成4.1总要求组织建立一个符合 GB/T 24001-2004 idt IS01

57、4001: 2004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在工程项目施工、检修、吊装运输等项目中,按照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运作,而且保持并持续改进。组织每年制定下一年度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计划,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符合性、充分性和有效性。4.2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内,确保其: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工作的人员;g

58、、可为公众所获取。策划4.3.1环境因素识别(1)建立并执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使组织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得到全面、正确的识别、评价和更新,从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予以控制。(2 )组织各组织负责识别所属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并报主管部门。(3 )主管部门负责环境因素的确认、汇总和登记,组织有关人员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4)环境管理者代表审批重要环境因素清单。(5)对于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必须覆盖组织所承担的工程项目与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6)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及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和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

59、源使用、能量释放、废物和副产品及物理属性等八个方面,同时也应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范围、程度、发生频次、社区关注程度、法规符合性、资源能源消耗和可节约程度等方面。(7)当承接新项目或在施工过程中活动或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或法律及其他要求更新时,应及时对环境因素进行补充识别,及时报主管部门评价以重新确定重要环境因素。(8 )主管部门定期进行一次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适宜性的评审。432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1)建立并执行 法律、法规、标准管理程序 ”,收集和确定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明确组织各项活动的准则和控制标准。(2 )主管部门负责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文件版的获取、确认其适

60、用性,并建立、 及时更新组织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清单交由文件管理部门负责整理、归档、 保存、借阅。(3)各组织下属各单位关注国家、地方最新标准、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变化信息传送主管部门,主管部门确认后定期更新清单。(4 )各组织下属各单位根据其业务范围建立所涉及的相关适用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清单,并报主管部门备案。(5)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一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评审,以确定其适用性。4.3.3目标、指标和方案目标指标(1) 建立并保持年度目标指标管理程序,按照法律、法规、重要环境因素以及IS014001 要求制定环境目标指标, 使组织的环境目标和指标量化, 使其更具有针对性,以符合环境方 针的要求。(2)目标指标应按以下依据进行编制:组织的环境方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相关方的要求;组织重要环境因素;组织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3)管理者代表依据上述要求,组织相应职能部门编制年度环境目标指标管理程序。(4) 各组织下属各单位依据组织年度目标指标管理程序,制定自身应实施控制的分解目标、 指标,并报主管部门备案。(5)当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发生变化时, 管理者代表应及时组织调整环境目标和指标,正常状况下,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收集环境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资料,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