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能培测试题一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6607401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能培测试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能培测试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能培测试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能培测试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能培测试题一(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八年级历史上册能力培养期末测试一20151101期末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英国外相巴麦尊(17841865)曾在会议上演说:“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巴麦尊要求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的“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是( )A.印度B.美国C.中国D.沙俄2.法国大作家雨果曾将圆明园赞颂为可以同希腊帕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竞技场、巴黎圣母院相提并论的人类一大奇迹。但步入近代,这一人类奇迹却被英法联军烧成一片废墟,趁

2、火打劫的沙俄也割走了中国近十分之一的国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3.“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以上文字出自(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A.开埠通商B.索取赔款C.割占土地D.开办工厂5.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右图局面( )A

3、.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 木偶戏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7.“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C.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8.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

4、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9.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的革命团体是( )A.华兴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光复会10.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1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

5、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可知,这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12.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写道:“中国民族几十年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到殖民化的况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犯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恶梦。学生运动的引子,山东问题,本来就包括在这里。”瞿秋白所说的“学生运动”发生在( )A.18世纪末B.19世纪初C.19世纪末D.20世纪初1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B.C.D.14.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

6、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5.右图为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一支德国造驳壳枪,手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请你判断这是朱德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使用的手枪( )A.秋收起义B.南昌起义C.井冈山会师D.平型关大捷16.“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五四运动C.万里长征D.公车上书17.下列事件中成为党的历

7、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A.遵义会议的召开B.红军强渡大渡河C.红军四渡赤水D.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18.右图为“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19.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平型关大捷20.下图是三部电影宣传画,集中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这一时期是( ) 图1 图2 图3

8、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十年内战21.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战役时间指挥者组织兵力破坏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1940年812月彭德怀100多个团2000多千米近3000个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淞沪会战22.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

9、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观上减小了F2(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C.国民党发动内战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24.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个宣传队到关东村镇宣传,并当场为青年剪辫子。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应是( )A.辛亥革命爆发B.五四运动发生C.新文化运动兴起D.九一八事变发生25.清政府准备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A.学子已经不愿意参加科举考试 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 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二、连线题26.请将下列

10、报纸杂志与相关的历史事件连接。新青年 民报 万国公报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三、读图题27.右图为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形势示意图。请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图片反映的是哪次侵华战争?(2)请写出既是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主要地点也是战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名称。(3)写出中国被迫割让领土的名称。四、材料解析题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中西冲突的第一件事,这件事从表面上来看,是因通商上的隔阂深了,借烧烟而爆发的,实则通商上种种症结,郁而必发,烧烟特其导火线耳。其结果,中国因兵力不敌,英人逼迫江宁,清人不得已,于江宁议和,订立条约;(一)

11、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三)进出口税,则秉公议定。(五)割香港岛。材料二:从五口通商至甲午之战,为中国受外力压迫之时代。自甲午之战以后,可谓中国受外力压迫而起变革之时代。革新之源动力有二:(一)士大夫;(二)平民也。前者侧重于政治改革,后者则较易注重于社会方面。前者,康有为等之主张变法维新代表之。后者,孙中山之革命代表之。材料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起义遭受了挫折。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1)材料一

12、中的“烧烟”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一内容推断,“江宁”是今天的哪座城市?(3)根据材料二回答,“革新之源动力”中的“士大夫”侧重于哪方面的改革?其代表人物是谁?(4)根据材料三回答,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指什么?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按照中国旧历干支纪年法,60年一个轮回,2014年为甲午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120年前的中国了。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1)120年前的甲午年中国发生了什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哪一条款对中国社会生产造成的危害最大?为什么?举例说明由于此条约的签订而加剧的民族危机催生了哪些

13、重大斗争?(两个例子即可)(2)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由局部进攻到全面进攻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点?30.解放战争是关系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材料二: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由于众寡悬殊,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

14、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材料三:到1948年秋,中共中央认为主力决战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踊跃支援前线,投入民兵和民工543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筹粮9.6亿斤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材料四:人民群众支前小推车(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回答,蒋介石是否遵守了材料一中的“双十协定”?标志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材料三中的重大战役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写出两点即可)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