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其治疗

上传人:dream****gning 文档编号:66607261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其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其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其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其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其治疗(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2008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一)前言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是导致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与年轻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因此,在诊断治疗中应重视老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及特殊机制进行个体化治疗。 以往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多较慎重,认为老年人血压轻度升高是一种生理现象,对其血压控制的目标值掌握较为宽松。近年来,随着老年高血压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

2、验的陆续揭晓,高血压防治的观念不断更新,人们对老年高血压有了新的认识。无论是2003年公布的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2004年日本高血压防治指南(JSH),还是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高血压学会(ESH)联合颁布的欧洲高血压指南,均对老年高血压的防治作了重要的论述。年龄增长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成年高血压相比,同种程度的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危险度升高。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应积极进行治疗。 中国已迅速步入老龄社会,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为了进一步规范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提高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水平,我们组织了国内相

3、关领域的权威专家,根据近年来老年高血压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老年高血压诊治的新进展,结合我国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诊治现状,共同起草了本专家共识要点。 本共识坚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科学性与实践性并重,服务于临床的宗旨。不仅适用于各级医护、营养、高血压教育、卫生管理等专业人员,而且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和关注健康的普通读者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我们衷心希望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2008中国专家共识要点随着不断推进的老年高血压治疗实践,指导临床医师更安全、有效地控制老年人高血压,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危害,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维护老年人的健康。(二)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1. 老年的定义 欧美国家一般以65岁

4、为老年的界限。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于1982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会议所定而提出的老年界限为60岁。 2.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年龄在60岁以上、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可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DBP)90mm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ISH)。(三)老年高血压的现状 近期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和血压升高幅度增加。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27%的人患有高血压(SBP140mm

5、Hg和(或)DBP90mmHg),其中20%为2级高血压(未治疗时SBP160mmHg或DBP100mmHg)。在80岁左右的人群中,75%患有高血压,其中60%为2级高血压。在年龄80岁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据2002 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27 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即约每2位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高血压流行病和防治研究的重要参数。尽管许多试验结果显示,老年人高血压能从降压治疗中获益,但其治疗率及控制率均较低。Framingham心脏研究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接受降压治疗的高

6、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下降。在年龄80岁的人群中,血压控制正常率分别为38%、28%和23%。在我国,仅32.2%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控制率仅为7.6%。(四)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1.收缩压增高为主 收缩压是脑血管病和冠心病危险性的重要预测因子。老年人收缩压随年龄的增长升高,而舒张压在60岁后则缓慢下降。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和临床研究证明,收缩压与脑卒中、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比舒张压有更强的相关性。随着年龄增长,ISH的发生率增加,同时脑卒中的发生率急剧升高。因此,老年ISH占高血压的60%,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应充分关注。 2.脉压增大 脉压是反映动脉弹性的指

7、标,老年人脉压增大是重要的心血管事件预测因子。Syst-China、Syst-Eur和EWPHE等老年人高血压研究的汇总分析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的基线脉压与总死亡、心血管性死亡、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均呈显著正相关。我国的研究提示,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复发有关。 3.血压波动大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患者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而动脉壁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的变化血压易出现较明显的波动。老年人血压波动范围大,不仅影响血压总体水平和治疗效果的评价,在选择药物时亦需特别谨慎。此外,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左心室肥厚、室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硬化以及颅内动脉硬化等疾患,血压急剧波

8、动时,可显著增加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4.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常用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为: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SBP)下降20mmHg 或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JNC-7对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为:直立位SBP下降10mmHg伴有头晕或晕厥。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者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或精神类药物者容易发生体位低血压。 5.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临床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高,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不足10%(非杓型)或超过20%(超杓型),使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非

9、杓型血压发生率可高达60%以上。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人靶器官损害程度与血压的昼夜节律更为密切。 6.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 老年高血压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疾患,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若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更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如:冠心病、脑卒中、缺血性肾病及间歇性跛行等;其心血管病死亡率以及总死亡率显著高于同龄正常人。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生率远高于西方人群,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差、自动调节功能减弱,更易发生脑卒中。因此,积极控制老年人高血压对预防脑卒中极为重要。(五)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1.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靶

10、器官,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总风险。20世纪90年代高血压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有效降压治疗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减少,证明在心脑血管病高发的老年人群中降压治疗不仅安全可行,而且获益相对更大。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2005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将降压目标确定为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 老年人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不应过分关注或强调舒张压变化的意义。 2.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老年人高血压的初始降压治疗应遵循降压治疗的一般原则,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降压速度不宜过快,应逐步降压,密切观

11、察药物反应,特别在体质较弱的患者中尤应如此。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为多种疾病并存,多同时存在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或)靶器官损害,应慎重选择治疗药物,用药后应密切观察疗效及副作用,避免矫枉过正。 多项研究证实,多数老年患者需要联合应用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才能达到降压目标。强调老年人降压治疗应为多种药物联合,逐步降压达标。 老年人降压治疗时应测量立位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体位效应,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及过度降低血压。存在体位性低血压时应根据立位血压判断血压是否达标。 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更为详细地了解血压波动情况,条件允许时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诊断与疗效监测的常规检查项目。 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个体特

12、征及危险分层选择降压药物。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积极干预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 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尚无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公认的降压目标。对于降压治疗效果及耐受性良好、无严重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应进行降压治疗。 3.老年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基本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并存的临床疾病状况。具体内容如下:(1)合理膳食,减少钠盐的摄入。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2)适当减轻体重,建议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24 kg/m2 以下。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减少10% 则可使病人

13、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有所改善。(3)适当补充钾和钙盐,鼓励摄入新鲜蔬菜、水果、脱脂牛奶,以及富含钾、钙、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4)减少膳食脂肪摄入,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饱和脂肪酸的量应7%。(5)限制饮酒: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精量25g,相当于啤酒750ml,或葡萄酒250ml,或38白酒75g,或高度白酒50g;成年女性每日饮用酒精量30 g者,随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显著升高。此外,饮酒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高血压患者应严格限制饮酒量。(6)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调节能力,降低血压。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

14、动方式,如快步行走,一般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避免情绪波动。 注意事项: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过于严格的控制饮食及限制食盐摄入可能导致营养障碍及电解质紊乱,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饮食治疗方案。过快、过度减轻体重可导致患者体力不佳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抵抗力降低而易患其他系统疾病。因此,老年人应鼓励适度减轻体重而非短期内过度降低体重。运动方式更应因人而异,需结合患者体质状况及并存疾病等情况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 4.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理想降压药物应符合以下条件: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服药简单、方便,易于提高依从性。

15、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不仅有利于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重要的是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达到预防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目的。 (1)降压药及其特点:常用的5类降压药物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ARB)与-受体阻滞剂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其中,老年人使用利尿剂和钙拮抗剂降压疗效好、副作用较少。对于部分存在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患者或其他降压药物不能理想控制血压的患者,-受体阻滞剂亦可用于降压治疗。 1) 利尿剂: 多个欧美人群的降压治疗临床试验表明,利尿剂能够降低中风的发生率、减少心血管事件、降低死

16、亡率且费用低廉、不良反应较少,被推荐为降压治疗的基本用药。迄今为止,尚缺乏以我国人群为基础的大规模临床对照试验证据,我国现行指南对利尿剂的推荐以国外研究为主要依据。研究显示,小剂量利尿剂(如氢氯噻嗪12.525.0 mg/d) 可使患者获益。氢氯噻嗪和阿米洛利的复方制剂、吲达帕胺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利尿剂药物。利尿剂可用于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尤其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水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应用大剂量利尿剂显著增加电解质紊乱及糖脂代谢异常的风险,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利尿剂应从小剂量开始,监测不良反应,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导致的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使用袢利尿剂如托拉

17、塞米、呋塞米等。 2)钙拮抗剂(CCB): 第一代CCB(维拉帕米,地尔硫zaozi001,硝苯地平)由于降压作用持续时间短,血管选择性较低,不良反应较多等特点,不推荐用作首选降压药物。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为长效二氢吡啶类CCB。长效CCB的副作用较少,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外周水肿、面色潮红、便秘、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等。对代谢无不良影响,更适合用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患者。CCB无绝对禁忌证,降压疗效显著,与其他4类基本降压药物均可联合使用。推荐长效、血管选择性较高的CCB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基本药物。B哦/ESCO/ISH 因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适

18、用于伴有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或蛋白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低肾素高血压老年患者的降压效果可能较差。ACEI对心率和心排出量无明显影响,不影响代谢,副作用较少。主要副作用是咳嗽、皮疹,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味觉异常、肾功能恶化;血管神经性水肿罕见,但可危及患者生命。 4)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降压作用与ACEI相似,咳嗽等副作用较少。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咳嗽等副作用的患者。 5)-受体阻滞剂:虽然近年对-受体阻滞剂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存在争议,禁用于二度及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糖脂代谢紊乱。但对于合并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的高血

19、压患者(包括老年患者)仍应使用此类药物。老年人常存在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异常,应根据适应证决定是否使用-受体阻滞剂。 6)-受体阻滞剂:由于-受体阻滞剂容易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一般不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首选用药。由于-受体阻滞剂对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有治疗作用,合并前列腺疾病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可优先选用-受体阻滞剂。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睡前服用,并监测立位血压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根据患者治疗的反应逐渐调整剂量。 (2)联合治疗:联合治疗利用多种不同机制降压,降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更有利于靶器官保护,同时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成本/效益比的优点。当使用单药常规剂量不能降压达标时

20、,应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通常,老年高血压患者常需服用2种以上的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可根据老年个体特点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以达到协同增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以长效CCB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副作用小、降压疗效好。国产复方降压制剂价格低廉,可供经济条件较差的高血压患者选用。 5.老年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时的降压目标及药物选择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并发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脑卒中等,降压药物的选择具有特殊性,药物选择如表8-1所示。表8-1 老年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时的降压目标及药物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疾病推荐用药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血压控制的目标为130/80mmH

21、g。如无禁忌证,应使用-受体阻滞剂和ACEI;对于血压难以控制的冠心病患者,可使用长效CCB。对于稳定型心绞痛伴心力衰竭的患者,可选择非洛地平缓释片及氨氯地平。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血压控制的目标为130/80mmHg。可选用ACEI、-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治疗。如果不能使血压达标,可加用血管选择性较高的二氢吡啶类CCB、非洛地平缓释片或氨氯地平。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ACEI 或ARB治疗;对于持续性房颤的高血压患者,-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CCB有助于控制心室率。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压控制的目标为130/80mmHgARB或ACEI具有改善糖代谢、减少尿微量白

22、蛋白作用,有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应作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首选药物。长效CCB对代谢无不良影响,也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老年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密切相关,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尽量减少蛋白尿。为达到降压目标,常需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包括袢利尿剂。首选ARB或ACEI治疗用于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减少终末期肾病发生。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急性脑梗死72小时内降压治疗应慎重,现有指南建议血压过高(SBP200mmHg)时或病情稳定后再进行降压治疗,SBP如需降至180mmHg以内,24小时的降压幅度应15%。急性脑出血SBP180mm

23、Hg时应给予降压治疗,目标血压为160/90 mmHg。有脑卒中、TIA病史者,应评估脑血管病变的情况,如无禁忌证,在保障脑供血的前提下,初始治疗可选择一种降压药或联合应用降压药,逐步将血压控制在较理想水平(130/80mmHg)。伴有双侧颈动脉70%狭窄时降压治疗应慎重(收缩压一般不应低于150mmHg)。(六)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及治疗建议 80岁以上的老年人称为高龄老年人。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专为80岁的高龄老年患者设计的临床试验不多。HYVET(hypertension in the very elderly trial,高龄老年高血压试验)研究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

24、的降压治疗提供了重要证据,这是迄今唯一针对80岁以上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该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共入选3845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坐位收缩压160199mmHg,和(或)坐位舒张压90109mmHg,随机分为活性药物治疗组(缓释吲达帕胺1.5mg或加用培哚普利24mg)与安慰剂组。其主要终点为致死性或非致死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次要终点为总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心脏性死亡率、脑卒中死亡率以及骨折发生率。随访2年的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活性药物治疗组总死亡率降低21% (P=0.02),脑卒中发生率降低30%(P=0.06),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率降低39% (P

25、=0.05), 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力衰竭降低64% (P0.001),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34% (P0.001)。HYVET研究的结果提示,经过选择的80岁以上老年人群将血压控制在150/80mmHg以内,可从降压治疗中获益。进一步降低血压是否可使患者获益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 HOT-CHINA(59.8%符合方案人群为60岁以上老年人)研究是在我国进行的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以长效CCB非洛地平缓释片为基础的五步降压治疗法,在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获得良好的降压效果。符合方案人群治疗10周后血压达标率为87.0%。对高龄老年亚组分析显示,3050例高龄(8090岁)老年高血

26、压患者降压效果显著,达标率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提示以非洛地平缓释片为基础的降压方案对高龄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 根据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可将80岁以上老年人群血压控制在150/80mmHg以内。由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心脑肾疾病、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及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患者的临床特征更为复杂,治疗更困难,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需要注意合并疾病及靶器官的保护,应避免使用加重或诱发心血管并发症的药物。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选择应更谨慎,应逐步降低血压,尽量避免血压波动,在患者能耐受降压治疗的前提下,在数周内逐渐使血压达标。总之,高血压对于老年人的危害

27、更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死亡的危险显著增高。在老年人群中有效地控制血压可获得与年轻高血压患者一样,甚至更大的益处。长期以来,在临床实践中,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率、控制率均低于普通人群,达标率极低。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亟待加强。希望借助于老年高血压专家共识的推广,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对老年人降压治疗的关注,使更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获益。参考文献1.Chalmers J. The 1999 WHO-I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Med J Aust, 1999,171(9):458-459.2.

28、Franklin S, Khan SA, Wong DA, et al. Is pulse pressure useful in predicting risk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Circulation, 1999,100:354-360.3.Lloyd-Jones DM, Evans JC, Levy D. Hypertension in adults across the age spectrum: current outcomes and control in the community. JA

29、MA, 2005,294:466-472.4.降压预防脑卒中再发研究协作组脑血管病患者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的关系中国循环杂志,2003,18(4):284-287.5.Chobanian AV, Bakris GL, Black HR, et al.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 2003,42:1206-1252.6. Kario K, Shimada

30、 K. Risers and Extreme-Dippers of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on: Antihypertensive Strategy for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ertension, 2004,26(2):177-189.7.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8. Fields LE, Burt VL, Cutler JA, et al. The burden of adult hypertens

31、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9 to 2000: a rising tide. Hypertension, 2004,44:398-404. 9. Lloyd-Jones DM, Evans JC, Levy D. Hypertension in adults across the age spectrum: current outcomes and control in the community. JAMA, 2005,294:466-472.10.Wassertheil-Smoller S, Anderson G, Psaty BM, et al. Hyper

32、tension and its treatment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baseline data from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Hypertension, 2000,36:780-789.11.Hansson L, Zanchetti A, Carruthers SG, et al. Effects of intensive blood-pressure lowering and low-dose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principal results of the

33、 Hypertension Optimal Treatment (HOT) randomized trial. Lancet, 1998,351:1755-1762. 12.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13.ALLHAT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Major outcomes in high-risk hypertensive patients randomized to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or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vs diure

34、tic: 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 (ALLHAT). JAMA,2002,288:2981-2997.14.Dahlf B, Lindholm LH, Hansson L, et 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Swedish Trial in Old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STOP-Hypertension). Lancet,1991,338(8778):1281-1285.15.Lev

35、er AF, Brennan PJ. MRC trial of treatment in elderly hypertensives. Clin Exp Hypertens, 1993 ,15(6):941-952.16.Grimm RH Jr, Grandits GA, Prineas RJ, et al. Long-term effects on sexual function of five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nutritional hygienic treatment in hypertensive men and women. Treatment

36、of Mild Hypertension Study (TOMHS). Hypertension ,1997,29(1 Pt 1):8-14.17.SHEP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Prevention of stroke by antihypertensive drug treatment in older persons with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final results of the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Program (SHEP). JAMA, 1

37、991,265:3255-3264. 18.Ernst ME, Carter BL, Goerdt CJ, et al. Comparative antihypertensive effects of hydrochlorothiazide and chlorthalidone on ambulatory and office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2006,47:352-358.19.Carter BL, Ernst ME, Cohen JD. Hydrochlorothiazide versus chlorthalidone: evidence supp

38、orting their interchangeability. Hypertension,2004,43:4-9.20.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7.21.Mancia G, De Backer G, Dominiczak A,et.al.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2007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

39、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SH) and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7,25:1105-1187.22.Beckett NS, Peters R, Fletcher AE, et 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

40、tients 80 years of age or older. N Engl J Med,2008,358(18):1887-1898.23.刘力生, 张维忠, 郝建生,等. 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达标率和安全性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4):291-294.审定专家 胡大一 起草专家 刘梅林 郭艺芳 顾问专家顾复生 祁芸云核心专家团(按姓氏拼音排序)陈海平 陈红 成蓓 程蕴琳 迟静茹 方宁远 冯明 付军 高秀荣郭妍 郭寅 郭志刚 何青 何兆初 贺茂林 华琦 黄若文 雷梦觉 李敏 李明扬 李小鹰 李勇 刘承云 刘文娟 米树华 戚本玲 秦明照 唐海沁 唐新华 陶贵周 陶军 王凤玲 王继光 王建昌 王捷 韦南 吴秀萍 武剑 溪东珠 项美香 严晓伟 叶平 于俊民 袁洪 张存泰 张一娜 张宇清 郑知刚 周晓芳 周颖玲 周玉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