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伯尔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解读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66587378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奥苏伯尔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奥苏伯尔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奥苏伯尔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奥苏伯尔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苏伯尔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解读(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奥苏伯尔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奥苏伯尔(DPAtlStbel,1918),美国心理学家、学者,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荣誉教授。1940、1943、1950年相继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布兰迪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先后曾任侯利诺斯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和大学中心教授,并担任过美国心理学会、美国教育委员会、美国医学协会和白宫吸毒问题研究小组等组织机构的成员。他在医学、精神病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均颇有学术建树。在心理的教育学科领域中尤有突出的贡献和重大的影响。先后曾应邀赴西德、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和北欧等

2、国的著名大学讲学。著述甚丰,仅就心理与教育学科而言,主要著作有:儿童发展的理论与问题(1958年,合著)、自我发展与人格失调(1952年)、有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1963年)、教育心理学:认知观(1968年)、学校学习:教育心理学导论(1969年)等;主要论文有:有意义言语学习和保持的归属理论(1962年)、组织者:一般背景与序列化言语学习(1962年)、认知结构与有意义言语学习的促进作用(1963年)、发现学习在心理与教育上的局限(1964年)、学习理论和课堂实践(1967年)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EducationalPsychology:ACognitiveViewSecondEditi

3、on,1968、1978年),60年代正当美国心理学界重新点燃对认知识的兴趣,认知学派取代行为主义而占优势之时,又值美国的课程和教学改革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奥苏伯尔的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继其1963年发表的有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于1968年问世,恰好反映了这个时代潮流的取向与要求。这乃是在当代西方较早地关切学校教学,从认知论角度专门论述课堂学习的问题,并率先向传统的、折衷主义的教育心理学教本提出挑战的一本著作。1978年经与诺维克(JDNovak)和哈尼赛恩(HHanesian)合作修订,由纽约Holt,Rinenartandwinston出版社再版、重印,其内容更为充实,其理论体系更具特色。全书6

4、00余页,共分五部分(17章),第一部分“结论”(14章)论述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范围,意义和有意义学习、概念的获得与应用以及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保持;第二部分“学习中的认知因素”(5一10章)论述认知结构与迁移,认知发展与准备,智慧结。与智力差异问题的处理,练习以及教材;第三部分“学习中的情感与社会因素”(1114章),论述动机因素,人格因素、集体与社会因素以及教师特征;第四部分“发现学习”(1516章),论述发现的学习以及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第五部分,专章(17章)论述测量与评价,作为全书的总结。本书出版后,在美国学术界反响很大,先后被译成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等多国文字出版,被

5、称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新学派,为世界很多国家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开辟了一条新途径。1976年美国心理学会为表彰奥苏伯尔对教育作出卓越的心理学贡献,授予他“桑代克奖”。本书的基本观点与理论贡献大致既括如下:(一)关于教育心理學的学科性质、任务和范围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与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毫无疑问它是一门应用学科,因为它关心某些具有社会价值的实际目标的实现,姑不论在这些目标的确切性质上存在着争议。但它并非应用普通心理学于教育问题就像机械工程学不是普通物理学之用于设计机器,医学不是普通生理学之用于诊断、治疗和防止人类疾病等问题中一样。应用学科中的知识

6、所涉及的远非将基础学科的概括应用到目前的实际问题中去之类的技术性问题,它们可概括的程度虽不仅基础科学大,但凭其自身的质量,它们也是独立的学科,具有独特的、相对持久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它虽然与心理学的各系学科继续发生联系并受其影响。但它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伙伴,而不应作为一个完全处于派生地位的依赖的孩子。本书尖锐地批评流行的教育心理学教本形同一个大杂烩,其中包括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卫生、统计和测量等学科内容。它明确地提出,教育心理学在现代教育事业中的基本任务是讨论学校(课堂)的性质、条件、结果和评价问题。这里首先划清了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在研究学

7、习问题上的界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并不关心学习本身的一般规律,而集中于研究学校教育特定情景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或可操纵的学习。具体地说,要解决如下几个学习问题:“第一,发现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如何获得和长期保持有组织的知识系统的;第二,发现学生是怎样持久地提高其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的;第三,发现学生有哪些认知特点与人格特征以及在学习环境中有哪些人际间的社会关系,能够影响教材的学习结果、学习的动机和同化材料的典型方式;第四,发现各种用来组织和陈述学习材料以及激励并引导学生向特定目标前进的适当而卓有成效的方法”。其次,本书站在学校(课堂)学习的立场,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8、以及“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这是根据两个互不依存、彼此独立的维度划分的。前者是根据学习材料的内容及其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来分的;后者是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来分的。所以说,不能把接受学习等同于机械学习;把发现学习等同于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同理,发现学习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2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范围本书强调“教育心理学”的整体结构性。其内容不能,也无必要无所不包。它以“对学校或课堂学习的适切性作为编选教材内容的准则,从而确定了界限”。它清楚地表明:“第一,本书不考虑诸如儿童的发育、青年心理学、适应心理学、心理卫生、人格和集体动力等课题。除非它们影响到课堂

9、学习,且与课堂学习直接有关的时候,它所重视的一些心理学理论、论据、问题及争端都是与热中于教育的学生和作为学校学习的促进者的未来教师有直接关系。第二,本书删去了许多常见的课题,如需要的性质与发展,行为的一般决定因素,对挫折的反应,发展的任务,适应的机制,亲子关系,婴儿期与学前期的非认知发展以及身体的发育等。这些课题来自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但与课堂学习没有多大关系或者毫无关系。第三,本书主要论及课堂学习的类型,即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其他如死记硬背的学习和动作学习不是学校学习的至关重要部分,在本书中不作系统处理。又如价值和态度学习对学校主要功能来说并不重要,只就其影响

10、教材学习时才加以考虑。再如动物学习、条件反射、工具性学习和简单的辨别学习与学校里大部分学习任务无关,不必作为教育心理学教材的内容。总之,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在于给教师、未来的教师提供进行课堂教学所需的复杂而精致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原理、方法、技术,而正确的知识、原理、方法、技术必须与课堂学习过程的性质联系起来,必须与影响学习过程的认知因素和情感、社会因素联系起来。所以“我们仅能辅以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课的必要内容,但不能使这些学科中的任何一门学科或全部学科充当替代品。”(二)本书的理论基础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传统学习理论主要以机械言语材料的学习实验为依据,常常混淆学生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

11、、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区别。奥苏伯尔创建了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有意义言语理论(Theoryofmeaningfulverballearning)。该理论基于人类的有意义言语材料的学习实验研究,是本书的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及其在学习心理学中的贡献是:1对学习的知识学习提出了系统分类。从大的方面讲,学生的知识学习可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两类。无意义材料的学习必然是机械的,有意义言语材料的学习既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有意义的。有意义学习按其复杂程度,又可由低级到高级分为表征学习(reprsentationallearning)获得个别符号代表的特殊意义;概念学习获得个别符号代表的一般意义;命题学习获得由

12、若干概念构成的关系的意义;解决问题将已获得的概念或命题应用于问题情境,通过将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和转换,求得问题的解答,从而获得新的概念或命题;创造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是利用认知结构中一些观念的间接关系,产生出新成品的过程。这一分类与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有类似之处,但其优于后者之处是揭示了每类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其条件。2提出了意义学习的一般条件学校的传统教学受机械学习论的影响,常常使有意义的言语材料的学习变成机械的死记硬背的学习。为了防止这种错误倾向的发生,本书提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不是人为编造的无意义音节或配对联想词之类的材料;第二,学习者必须

13、具有同化要学习的新材料的知识基础。这一点受到本书的极端重视。作者在该书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第三,学习者还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力求将新材料与自己的原有知识建立本质联系,从而理解新材料的意向。这三个条件是有意义学习的必要条件。因为它们对有意义学习的每一类都是适合的,所以,也可称为一般条件。3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知识理解的心理机制及其条件。本书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要学习的言语材料对人类或对教师来说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被称为材料的逻辑意义。但对学生来说,倘若他们的认知结构已经具备同化新材

14、料的知识基础,但这种新材料也只是对他们构成了潜在意义。由这种潜在意义转化为个体的心理意义,必须经过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的相互作用过程。本书称这样的过程为同化。根据要学习的新概念或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有关观念的关系不同,本书提出了四种新旧知识的同化模式(见表一)在上位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知识处于下位,要获得的新概念或新命题处于上位,学习过程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在下位学习中,要学习的新知识与原有概念或命题建立联系,并导致原有认知结构进一步分化的过程。在派生学习的情况下,原有观念不发生实质性变化,新知识只为原有概念或命题增添新例证。在相关学习的情况下,则原有观念要发生实质性变化,新知识

15、可能是原有观念的加深,扩展或限制。在并列结合学习的条件下,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一种类比关系。这四种同化模式的提出是心理学对知识理解过程及其条件的解释的一大进步。据此模式可以认为:知识理解过程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并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由于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发生的关系不同,理解过程的方向与难易也不同;原有知识的概括水平及其巩固程度在新知识的理解中起决定作用。由这四种模式,我们也可推知不同同化模式中的特殊学习条件,包括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是学生能辨别作为概念和规则基础的下位例证(以ala2a3代表)。外部条件是教师提供言语指导或反馈(以箭头后的A代表)。4关于学习结果学生学习的结果是教育的目标,历来受教育

16、家的重视。本书根据学习的同化论与迁移原理提出,形成学生的良好认知结构是教学的最重要目标。广义的认知结构被定义为个体全部知识的内容和组织。由于认知结构是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所以它是一个因变量,但认知结构一旦形成,又对新的学习、保持与迁移产生强烈影响,所以它又是一个自变量。本书提出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认知结构以促进新的学习。保持与迁移:第一,提高知识的概括程度;第二,提高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第三,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性别和清晰性。本书引述奥氏本人与其他人的大量迁移实验研究资料证明,学生认知结构的这三个方面越是优越就越能促进新的学习与迁移。所以奥氏指出:“当我们努力影响认知结构以便提高有意义的学

17、习与保持时,我们便深入到教育过程的核心了。”(三)本书的教学论思想本书是一本认知观的教育心理学专著,由于它深入探讨了学生认知学习的性质,过程、条件以及结果,也涉及了许多重要的教学论原理。教学论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学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关系以及练习的作用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都作过详细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1关于教学目标。正如上文所述,本书把获得知识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以促进新的学习与迁移作为教学目标。2关于教学原则。本书一再强调渐进分化与综合贯通(Progressivedjfferentiationandintegrtiverec

18、onciliation)两条原则。认为人的认识的自然顺序是先认识一般,后逐渐分化认识个别细节。所以,教材的组织与呈现要符合人的认识的自然顺序,要遵循由上位到下位,由一般到个别的原则。“综合贯通”指的是知识之间的横向组织,据此原则,教材的组织与呈现应有利于学生消除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与混淆,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奥氏指出:“不论在哪一学科,要使教材的内容编排成序,有两个原则是适用的,这就是渐进分化原则与综合贯通原则。”3关于课堂教学方式。本书的观点同布鲁纳针锋相对。布鲁纳提倡发现法,贬低讲解式教学(expositoryteaching),认为采用讲解式教学,讲解的方式、步调与作风主要是由作为

19、讲解者的教师决定的;学生只不过是听者罢了。本书认为,不能过分夸大发现学习的作用,因为发现既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在讲解式教学条件下,学生进行接受学习。同样,接受既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按奧氏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进行的讲解式教学遵循“渐进分化”与“综合贯通”原则,不是机械的和被动的,相反,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4关于教学技术。为了贯彻“渐进分化”与“综合贯通”原则,本书提出,在教材的编写和呈现中,设计一过渡性材料,充当学生的新旧知识桥梁。这种材料被称为“组织者”(organizer),因为它们先于要学习的材料呈现,所以又称“先行组织者”。组织者又分陈述性的和比较性的两类,前

20、者的作用是为新知识的同化提供一个观念上的框架;后者的作用是指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组织者”这一概念由奥苏伯尔于1960年提出。最初作为一种影响被试的认知结构的实验技术,后经过长期实验研究与争论,其作用得到肯定: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梅耶说:“当先行组织者被用于适当情境,且得到适当评价时,它确实显示出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特别是迁移方面对学习有着强有力的影响。”乔伊斯和韦尔(BJoyceand.Wel,1972)把奥苏伯尔的讲解式教学概括为一种教学模式即“先行组织者模式”。5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必须以儿童的适当准备为基础。准备有两种。一种是教材知识准备。它是由教学决定。另一种是认知发展准备(RD

21、)。它是由个体的遗传基因(G)、日常经验(I)和正规学习(L)三个因素联合决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述公式表达:RD=f(G+I+L)这就是说,认知发展准备是上述三个因素之和的函数。本书同意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教学应适应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在不同发展阶段,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包括直观教学的形式,都应适应儿童的认知和特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学应被动地落在儿童的发展后面。相反,“教师可以利用当前的教学促进认知向更抽象阶段过渡”。“似乎适当的做法是:教师设计的经验应预见和指向刚好超越儿童现阶段的认知功能状况”。6关于教学中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有积极方面的,包括学习兴趣,对成就

22、的向往,以及对学习之后的结果感到满意等;消极方面的如厌学、对学习的过渡焦虑等。在学习心理学中这些因素被作为学习的动机因素,但也未忽视动机因素的作用。本书提出了学生的三类成就动机,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前者属学习的内部动机,后二者属于学习的外部动机。这三个动机成分联合决定学生的努力程度。本书提出,动机与认知结构这两个因素在有意义学习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后者直接参与知识的相互作用,动机因素不能直接参与知识的相互作用,它是通过学习者加强努力和集中注意,间接促进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的,所以它好像是“催化剂”而不是“特效药”。7关于练习的作用。本书的观点是:第一,不同意许多心理学关于

23、重复只为强化提供机会的观点。认为“如果我们考虑到长久的有意义学习与保持,以及随后向教材的有关方面的迁移,则重复仍然是必须慎重对待的一个重要变量。”第二,根据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阐明了重复在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中的不同作用。第三,分析了影响练习效果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认为练习时间、类型等练习的自变量不能直接决定练习的效果这一因变量。它们的作用随不同的学习者(包括不同年龄、智力、掌握教材知识的程度等)和不同的教材(包括有意义程度、难度、分量和前后依赖程度等)而不同。作为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书的不足之处是它只涉及认知方法的学与教,而未全面论述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方面的学与教。虽然本书也谈到学生的情感因素,但情感因素不是作为教学目标而是作为影响认知学习的条件论述的。此我,本书用同化率解释意义的获得比较成功,而对意义的遗忘的同化过程的解释主要基于猜测,证据似乎显得不足。(邵瑞珍皮连生)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