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诗歌鉴赏题归总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66587318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近年诗歌鉴赏题归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近年诗歌鉴赏题归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近年诗歌鉴赏题归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近年诗歌鉴赏题归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诗歌鉴赏题归总(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作者谭敬昭林景熙吕本中范成大杜甫黄庭坚苏轼白铤年代清代清代南宋唐代北宋北宋元代题目粤秀峰晚望冋黄香 石诸子溪亭木芙蓉诗(比较阅读)月望江东减字木兰花余杭四月题材写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咏物诗写景抒情诗思乡诗写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体裁七绝五律七绝五律词(小令)词(小令)五律题型找意象找意象技巧分析情感分析炼字内容分析技巧分析炼字炼字鉴赏形象炼字分析技巧情感分析内容分析2006 : 1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艘:小船。 海

2、幢,即海幢寺(1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 ?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 分)(2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13 .( 1 )晚:归艘 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2007 :广东卷10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答: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2) 请结合全诗,评析

3、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答: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得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鉴赏】在诗歌中,如果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艺术上得到享受,这就需 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诗正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I首联破题。“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

4、乍读起来,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了解首旬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看成单纯写景之作。只有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 才能透过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诗人的悠悠孤债和高洁品格。这种破题法,既无“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家法数 ?律诗要法)的气派,也没有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语淡辞婉,直叙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韵。颔联紧承一二句。“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

5、。“微风酒半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 “馀思呼应。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不正说明他感慨至深吗!颈联写诗人举止。“独行穿落叶 ”,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 ”,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此用一 “数”字,更见生动。 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 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注家评曰:联本平,然用 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足见诗人用字之工。末联写景。“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

6、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通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颇具特色。附录(近年高考原题):2008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2 分)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试题解析】(1 )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

7、,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 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2009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故故:常常,频频。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从“万里” 、“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 分 )【参考答案】全诗

8、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 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 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夜久”一 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

9、”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解析】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作答。附高考学子心声: 因为个人对古诗词有一定的喜好和敏感,所以当语文题目解密后,我首先看的是诗歌。老实说,不看注解,我基本上读不懂这首诗;看了注解,我 还是不太懂当然,我不懂不等于别人不懂,何况我们在教学生做诗歌鉴赏题的时候,经常会有“文难题易”的说法,目的是提升学生做题的信心。 在语文高考所有的题目当中,恐怕“古诗鉴赏”是一个连老师也

10、没有把握做准确的题吧,那么,在“参考答案”没有出来之前,姑且让我这个“资深” 高级语文老师猜解一回吧。1. 一看诗题:诗题既然是“月”,那么,诗的主要内容当然是写“月”了,诗的主题当然也是与“月”有关了。朝着这方面去理解诗歌,总不会太 离谱。2. 二看注解:先看注解的好处在于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和避免在阅读时对不懂的地方过多纠缠耽误时间。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 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这个地址无关紧要,“安史之乱”是背景,“曾困居于此”是提示只不过这个提示让人迷惑:“曾”是相对于杜 甫写诗的时间而言还是相对于今天命题的时间而言呢?这个问题不解决,诗歌的内容就不好理解。按理,

11、“曾”应该改为“当时”。上弦:上弦月,农 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这个注解基本上没什么大用但也有点用,就是让我们猜想“六”大概应该是“初六”吧,但本诗的主题,只与月亮有 关,而与什么时候的月亮没有太大关系。故故:常常,频频。这是解词,怕学生不懂。可是不解还好,一解反而迷惑了一一这是写某一天晚上的月亮呢 还是写某一段时期晚上的月亮呢?看来应该是后者瞿塘峡晚上的月亮经常弥漫了青天用泛写代特写,学生难懂。3. 三看诗文:我看不懂的有四处: “万里瞿唐月”中的“万里”是指什么?如果本诗的主题为“月下乡思”,那么可以理解为与故乡有“万里之遥”,但也可以理解为“瞿塘峡青 天万里”。哪一个较为恰当? “

12、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不好理解。正如上文所言,这是当晚的特写,还是瞿塘峡月亮的泛写?若泛写,上文的“六”如何落实?若特写, “时时”“故故”如何落实?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脸悬”中的“和”不好理解。下一联的“当”应为动词,读音应为第一声。按照对仗的原则,“和”也应该为动词。就平仄规律来讲,“和”应该为仄声,那么这个字应该念h 0(第四声),意思应该和“配合”差不多。全句的意思大概是:天气清爽无风,衣襟配合着静止不动,月亮高挂天空,正对着泪脸高悬唉,“高师”尚要猜,学子何以堪!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一句,勉强可以理解:不管“南飞”是飞向南还是从南边飞来都无关紧要,反正一只乌鹊停在江边。但

13、是“夜久” 一词学生未必能准确理解:是停落了很久呢?还是夜很深呢?杜甫和命题人的意思,大概是后者。上文说过,难文可以易出,这是命题的常识。但是所命的两个题,偏偏却不怎么好答。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分)“怎样的感情?”除了“安史之乱”和“曾困居于此”,诗歌当中没有任何文字信息,也即是所谓的意象能表明诗歌的主题。那么我们就只有猜了: 战乱时期,流离失所,困居他处,见月思乡。不知我这样解行不行?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这又难了。刚刚所分析的这几个词,偏偏是含有许多歧义的,你让学生如何准确的解释清楚呢,更何况要说它们的

14、“作用”?真是难为人!我姑且 再猜一次:“万里”用空间的遥远或广阔表明离乡之远,思念之深。“时时”用月亮频繁的出现惹起作者的思乡之痛。“夜久”用乌鹊深 夜久停,不肯离去,喻作者深夜难眠,望月对鸟,增添思乡之念。2010: 10.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 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 分)2011: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

15、答问题。( 7 分)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 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 分)【答案】早春(初春) 。从“莺初解语”的“初”字, “微雨”的“微”字,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 (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 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 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写出“早春” , 1 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16、, 2 分)( 2 )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4 分) 【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 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 。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 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各2 分)【诗词浅析】这首词的大意可以结合韩愈的早春来理解: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不过苏轼也真是偷懒, 一

17、首当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韩愈的诗,只有下阕表达了自己的一点思想感情。整首诗可以这样解: “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 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 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阳春、晚春的话,那么在花开花落的特征上,与人生的兴衰就有可比性。根据韩愈的意思,早春显然是春天中最好的时令,苏轼采用了这一说,并且说要在这个时候“醉

18、倒”,不要等待落花时节,触目伤怀,颠之倒之。那么,我们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 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2012 :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 )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案】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

19、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 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