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案例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66574711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历史复习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复习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复习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复习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复习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主题2 统一国家的建立阶段特征: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3.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开始交往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l 考点3 秦统一与灭亡 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秦统一原因条件(1)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2)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3)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抗秦(

2、4)秦始皇个人的才能(5)重视人才时间前230前221年进程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秦的建立时间前221年 都城咸阳建立者嬴政(秦始皇)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秦灭亡原因(1)徭役、兵役繁重(2)赋税沉重(3)刑法残酷(4)秦二世更加残暴(5)农民起义的打击经过陈胜、吴广起义(前209年)灭亡前207年,刘邦率领一支起义军逼近咸阳。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背景经济基础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维护统一和促进经济发展政治前提秦

3、实现统一,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并需要中央集权维护其利益理论基础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理论社会环境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给社会生产、人民生产、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破坏。广大人民渴望统一,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政治皇帝制度建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特征(1)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2)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3)皇权至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中央三公制度三公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

4、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特点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地方郡县制建立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乡、里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由朝廷直接任命影响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经济文化(1)统一车辆形制(车同轨)、修筑驰道、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开凿灵渠(2)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成为中国两千多年货币的基本形制)(3)统一度、量、衡(4)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文字,废除原

5、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思想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军事民族修长城、御匈奴(增补燕、赵、秦三国原有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影响积极(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形成多民族的国家,秦朝国力日益增强,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2)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巩固国家的统一以及对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益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1.评价秦始皇加强中

6、央集权所推行的一系列措施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2.对秦统一的认识与启示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秦统一后,统一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成为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特征。维护祖国统一,完成统一大业是我们的历史重任秦统一后采取的各项措施,加强了各

7、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些措施沿袭了两千多年,奠定了我国长期统一的基础,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秦统一后,修筑长城、灵渠,造兵马俑等,既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性,呈现了古代文化的成就,又体现了统一国家的强大威力3.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的异同点项目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不同点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

8、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共同点(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2)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3)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认识郡县制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点,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和创新。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是我国地方行政机构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反映了从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社会转型 材料解读材料一: 图1 西周分封示意图 图2 战国形势示意图图3 秦朝疆域图(1)在材料一中由图1和图3各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 图1到图2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秦是如何实现由图2到图3变化的?材料二:寡人以眇眇之

9、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2)这段话是谁说的?文中“六王”指谁?“天下大定”指的是什么?他认为定天下的原因是什么?他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材料三: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贾谊过秦论(3)根据材料三,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10、态度? 材料四: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材料五:“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材料六: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传国玉玺其文为“

11、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均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4)从材料四、六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三段材料所含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四,皇位是怎样继承的?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材料七:(秦朝初年,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在实行何种地方行政制度问题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个主张实行分封制,一个主张实行郡县制。对此,)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其不难哉!”司马迁:“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史记秦始皇本纪(5)根据材料七,说明秦始皇

12、是怎样认识地方行政制度建设问题的?基于此种认识,他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对此,司马迁持何态度?材料八: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九: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十: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王夫之读通鉴论(6)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八、九、十各是怎样评述的?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材料十一:秦统一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

13、金人十二,各重千石”;“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历时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实边,动辄数万家,如“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颁布“挟书律”、焚书坑儒等。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整理(7)材料十一所显示的这些事实在战乱纷繁的战国时能实现吗?在秦朝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什么? 根据材料及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简述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材料十二:据史书记载,秦朝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丁男”全部服役也不够,连“丁女”也抽调去运输粮饷,出现了“丁男被甲,丁女转输”的现象。材料十三:秦朝的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材料十四:秦朝单是死刑就有腰斩、车裂等十多种,还有诛族和连坐。据统计,全国的刑徒有100万人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劳动人民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残酷的镇压,全国变成了一个大监狱。(8)材料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