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框架探析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66520938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框架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框架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框架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框架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框架探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框架探析冯秀清内容提要: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问题,分析了制度供给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结合转型期的时代背景,阐释了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供给的基本思路,并就构建有利于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提供了系统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路的创新有所助益。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供给作为建国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毛泽东时代的均衡发展阶段、邓小

2、平时代的非均衡发展阶段和江泽民、胡锦涛时代的协调发展阶段。本文将尝试将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引入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研究中,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研究视角、方法的丰富和创新,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路径的探索有所助益。一、制度供给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我国学者对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关于制度功能的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主要包括:降低交易成本、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外部效益内部化和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等。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制度也是一个格外值得关注的因素。缪尔达尔等区域经济学者认为,区域发展差距的形成并扩大是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结果。造成区域经济发

3、展差距的直接原因十分复杂,总体上可分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和由于历史原因引发的基础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要素禀赋相同的区域,相应的结果变量产出却是不同的,由此,研究不同区域间的制度差异就成为考察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全新视角。国内一些学者的规范和实证研究均表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至关重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决定性影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共同作用会导致区域经济领域的制度失衡,引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是一种常态,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制度因素的基础功能,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中扩大区域发展差距的

4、“回波效应”和“极化效应”,促使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分布;克服政府宏观调控向发达地区倾斜的取向,充分考虑落后地区的需求和利益,兼顾效率和公平;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分别提供与其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以促使各自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区域间合理分工的实现;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建立起区域间相互合作、协同发展的机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处于新旧体制转轨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制度是一种稀缺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维度也是如此。因此,加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的研究,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均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充分性。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制度供给的基本思路1.制度供给的目标制度供给的目标在于

5、获取潜在利益。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追求潜在利益的核心问题是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容,其主要目标包括: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比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发达地区、落后地区和区域整体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联动发展;区域经济差距呈现逐步缩小的态势,处于可控的范围内。2.制度供给的环境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的鲜明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都呈现出鲜明的特色。经济环境可以用体制转轨、结构转型、高度开放、跨越式发展四句话来概括。相对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相对缓慢。尽管如此,由于社会生活中的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具有各自鲜明利益诉求的利益集团

6、逐渐成长起来,并通过各种政治舞台和渠道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从而影响政府方针政策的走向。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和民间力量放权让利的力度逐步加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再看历史文化环境。与市场经济的特性相适应,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多元化利益观正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取代了中国传统的以政治利益为核心的利益观。相应地,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可否认,全社会对经济利益和个体利益的追求存在矫枉过正的倾向,整个社会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现象成为不得不关注的社会问题。这有赖于处于不断健全和完善中的社会主义核心

7、价值体系加以引导和矫正。3.制度供给的主体分析我国渐进式的市场经济改革自发端以来,一直奉行着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的方式。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央政府放权让利和默许,我国地方政府推行制度创新的意愿越来越强、力度越来越大,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增添活力的同时,也引发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区域间竞争无序、协同不足等问题。当然,在制度供给过程中,中央政府还是扮演着最终的决策者和裁判员的角色。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存在分工协作的关系,地方政府干预区域经济主要是为了促进辖区内的经济发展,而中央政府干预区域经济除了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外,主要着眼于处理好区际经济关系。当然,这种

8、分工协作关系也适用于地方政府和更次一级地方政府之间。4.制度供给的模式分析针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供给要考虑发达地区的持续发展、落后地区内生增长机制的培育以及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合作、政府的宏观统筹、不同层级政府间关系和利益的协调等多方面的问题,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以渐进式的制度供给模式为宜,这也符合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整体格调。当然,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其基础较好、制度供给的环境较为宽松、政府推行制度变革的经验也比较充足,在推行一些制度变革时可以考虑采取较为激进的方式。而在落后地区,上述条件都不具备,以稳妥为宜。这样,与经济发展的梯度相一致,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制度供给速度也会呈现

9、出梯次渐进的态势,越是发达地区,制度供给的速度就会越快。5.制度供给的内容分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中,其制度供给包括针对发达地区的制度安排、针对落后地区的制度安排和针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制度安排。针对发达地区的制度安排包括: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美化“双赢式”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拓展开放式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比较优势,营造竞争优势。针对落后地区的制度安排包括: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对落后地区的政府机构进行改革,提高其制度供给、调控经济、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培养健全的制度供给主体。以市场化为导向,全面优化推动落后地区发展的正式制度体系,包括: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10、,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鼓励国有产权从竞争性行业退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绩效,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推动资本、人才、资源、技术等要素禀赋和各种商品充分流动,并通过政策性手段向欠发达地区适当倾斜,鼓励急需的生产要素向欠发达地区集聚。针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制度安排包括以下内容:建立协调区域利益的机制。一是所谓利益分享机制,通过调整政策,使同一产业的差别利益在不同的地区间实现合理分布,尽可能地照顾地区经济利益;使不同产业的利益在不同地区间实现合理分享。二是通过规范的制度建设来实现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利益转移,从而实现利益在地区间的合理分配。主要表现为

11、要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对口支援制度。促进区域间产业的联动发展。一方面要积极破除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促使生产要素和产业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实现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应通过产业基金等政策引导,实现落后地区劳动资源优势与发达地区非劳动资源优势的空间重组,推进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产业间垂直分工,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促进比较优势结构的自然转移,以实现产业结构“蛙跳式”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梯度提升。划分主体功能区,实行分类开发。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同质化政府对异质区域进行同质化管理带来的弊端,是促使同质化政府向异质化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三、构建有利于区域经

12、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1.明确制度供给的目标体系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上文已经提及,各地区的发展目标大致如下。东部地区应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继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国际贸易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飞跃。在本区域内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集中财力支持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全局,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同时,主动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寻求机遇,实现本区域与欠发达地区间的协同发展。中部地区应主动承接东部地区过剩产业的转移,同时,积极向西部地区输出本地区过剩的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向东部地区提供日用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材料。大力发展交通和物流产业,促进区域

13、范围内和全国各主要经济区间的生产要素和商品流通。西部地区应以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稳步推进整个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2.科学界定制度供给的主体我国目前的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供给、由地方政府主导的中间扩散型制度供给和由市场力量主导的诱致性制度供给三个层次都存在,越是在发达地区,后两个层次的力量就越强。对于较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应积极鼓励其采取后两类制度供给方式,而对于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央政府还应当积极介入。当然,针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各类制

14、度安排,离开中央政府还是不现实的。3.合理选择制度供给的模式前文已经阐明,针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供给要考虑发达地区的持续发展、落后地区内生增长机制的培育以及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合作、政府的宏观统筹、不同层级政府间关系和利益的协调等多方面的问题,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以渐进式的制度供给模式为宜。但针对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又应当具体分析。东部地区可以尝试采用比较激进的方式。但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当以渐进的方式为宜。中部地区人口众多,思想观念与东部地区相比趋向保守,目前仍宜采取偏向渐进的方式,待条件成熟逐步趋向激进。4.制定系统的制度体系(1)正式制度。在法律层面,应当借鉴德国和日本的经验

15、,在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中明确追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取向。此外,还应当制定专门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发展法,作为我国地区开发的根本法,明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地区目标,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职责。在基本法和专门法的基础上,可以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分别制定东部区域发展规划、中部区域发展规划、西部区域发展规划、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发展规划,明确各主要经济区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2)非正式制度。国家应当借助专门机构,根据每一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组织文艺、影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创作相关的文学、影视和歌舞作品,作为普及非正式制度的载体。此外

16、,在每一个经济区的学校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国家整体和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战略方面的内容,让本地的学生从小就能接受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教育,培养振兴本地区经济的愿望和意识。(3)成立专门的执行机构。可以考虑成立“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委员会”,统一负责安排和协调全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事务。委员会下设专门的办公室,作为日常机构负责处理具体事务。在委员会的框架内,可以分别建立东部区域发展、中部区域发展、西部区域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专门处理和协调具体区域的经济发展问题。(4)制定完善的政策体系。产业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的任务是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转制,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在欠发达地

17、区尤其需要强化,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产业结构政策的任务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东部和中部较发达地区应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世界先进国家接轨,从而逐步带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产业布局政策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各主要经济区都应当选择能够充分发挥本区域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并制定相应的扶持、保护和调整政策,强化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格局。财税政策:首先,应通过进一步深化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扩大和优化所得税征管等方式,减轻欠发达地区的税收负担;其次,应当充分发挥财税杠杆的作用,支持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快非

18、比较优势产业的淘汰和转移,促进合理的产业布局的实现;再则,在通过“因素法”优化纵向转移支付行为的同时,健全横向转移支付机制,将横向转移支付纳入发达地区政绩考核体系,作为对纵向转移支付的有益补充;此外,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都应当大力推行资源税和环境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当然,对于地方税收自主权的安排也应当提上议事日程,允许地方在一定限度和范围内运用税收手段调节本地经济的发展。金融政策:在国家制定和调整宏观金融政策时,应当根据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予以区别对待,对不同地区在利率、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工具的使用上保留一些弹性,防止货币政策对

19、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过分抑制。此外,作为对商业性金融的补充,还应当积极运用政策性金融的手段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调节。除了继续挖掘现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潜力外,可以考虑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委员会”的框架下,分别成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专项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各区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其他急需领域的发展。发达地区的基金可以考虑市场化程度高一些,而欠发达地区政策性的程度高一些。(5)协同发展政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需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利益补偿机制主要通过财税政策中的纵向转移支付和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利益分享机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区域间产业联动发展来实现。目前我

20、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行政区经济”现象的存在严重妨碍着区域间产业联动的实现,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产业结构的趋同和文化观念的差异。加强区域间产业联动发展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健全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跨区域的产业布局,促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建立起产业相互分工、协作的格局。如沿水陆交通干线进行经济区布局,推进点轴开发;推进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大西南等重点地区的合作开发;以区域交界处的大城市或中心城市为中心,对相邻区域的地区进行辐射开发。如环南京“1小时经济圈”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周边江苏地区的发展,还辐射了相邻的安徽马鞍山、芜湖等地区;而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则带动了周边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区的发展。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4.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学习读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5.高洪深编著: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江世银:论区域金融调控,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9期。7.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