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题集(学生卷)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6501798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题集(学生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题集(学生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题集(学生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题集(学生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题集(学生卷)(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题 班级 姓名 专题一 病句 成语一、 指出下列各句的病因,填写在句后的括号中。A、 成分残缺 B、搭配不当 C、词序颠倒 D、重复罗嗦E、前后表达不一致或矛盾 F、概念混淆 G、有歧义H、逻辑错误 I、感情色彩不当 J、句式杂糅1、 我们是生长在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是多么幸福啊!( )2、 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3、 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 ) 4、 我们看见火车,轮船在水上,陆地上行驶着。( )5、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 ) 6、 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

2、尤。( )7、 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8、 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 )9、 小明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 )10、 这个周末,我们几个学校的同学一起外出春游。( ) 口诀记忆:语病分析要记清,先找句子主谓宾。成分多余和残缺,结构杂糅意不明。 联合短语看搭配,一一对应要分明。“是”字前后要一致,切忌句中相矛盾。否定句中查否定,语序不当歧义生。种属不能有并列,关联词语成对称。二、 选择题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

3、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已的家园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 A. 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呼救。B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C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D家乡是我生身立命之地,乡亲们待我恩重情深。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难道能否认我们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吗? B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C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D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4、A. 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B. xx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孔繁森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C.那崖壁上、沟壑边、大树上,到处可见的长青藤,可视为外婆人格精神的象征。D.我校参加市三好学生代表会的代表团,是由三十班级的优秀学生组成的。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个句子。( ) A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实验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D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

5、十吨,下降了三倍。 三、成语运用题1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明说话声音很大,来势汹汹,同学们都很喜欢他。B. 经过共同整治,临沂的交通拥堵情况戛然而止。C.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彰。D.在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2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学习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B. 赛场工人不畏炎热,正人声鼎沸地安装各种设施。C. 这场足球比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比赛最终还是停留在1:1。D. 全校涌现出四个先进班级,一百多个

6、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那位警察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啊。B. 丛教授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人们一提起那心爱的专业时,他就津津乐道地谈个不停。C.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D. 沂蒙老区的山山水水,到处都是荒草萋萋,景色格外秀美。4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爱出风头的他经常夸夸其谈,在与别人的争执中锋芒毕露。B. 金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C. 他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D. 上海

7、对“美眉”“PK”等词语发出“封杀令”。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5.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非常积极地投入到篮球活动中,现在又养精蓄锐地参加了100米接力。B. 近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黄岩岛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C. 悠悠岁月已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痕迹,历代古人的离合悲欢早已烟消云散。D. 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湖南的美丽风光令国内外游人流连忘返。6.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两个臭味相同的人一拍即合,干了很多伤天害理的坏事。B. 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魂。C. 二战中日军

8、恶贯满盈,妇孺皆知。D. 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7.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父亲的病一直不见好转,他怎么能不忧心忡忡呢?B. “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立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C. 他“说”了。说得镇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D. 勤奋与天才息息相关,天才是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8.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登上峨眉山金顶,我们置身于这进退维谷的境地,大家开心极了。B. 那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C.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

9、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D. 中国女足在这次世界大赛中惨遭失败,她们立志要卷土重来,争取下一次的胜利。9.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社会的进步。B、 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摧毁了原本祥和安宁的玉树小城。C、 班会上,他侃侃而谈,出众的口才使得大家对他刮目相看。D、 元旦联欢会上,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10.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他们应受到尊重。B、 人生之路是曲折的的,在坎坷面前,谁能勇往直前,谁就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卖点。C. 挪威国旗耀武扬

10、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D.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像,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们去破解。11.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B. 学习就得付出,就得努力,不慷慨以赴,是取不得好成绩的。C. 农贸市场里,各式各样的蔬菜、肉类和水产以及五颜六色的菜牌和标价,叫人眼花缭乱。D. 在这次赛跑中,他只比第一慢了一秒钟,略胜一筹,得到了第二名的成绩。1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次期末考试,他取得了人迹罕至的好成绩。B. 周末我们去游玩的山路九曲连环,爸爸开车的时候很认真。C. 他潜

11、心关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D. 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可使出了浑身解数。专题二 诗文默写 1、(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 );而那过去了的,( )。2、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 )。 ( ),(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3、木兰诗中表现战事吃紧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表现征战生活苦寒的句子是( , );表现战争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4、可汗问所欲,( );( ),送儿还故乡。5、爷娘闻女来,( );阿姊闻妹来,( );小弟闻姊来,( )。6、( ),(

12、);双兔傍地走,( )?成语( )就来源于此句。7、满坐宾客( ), 以为妙绝。8、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几欲先走。9、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也,( )(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10、“卿今者才略,( )”。“士别三日,( )。”1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 ),( )。未至,( )。弃其杖,( )。12、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 )。天倾西北,( );地不满东南,( )。13、屠乃奔倚其下,( ),狼不敢前,( )。14、屠暴起,( )(

13、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身以半入,( )( )( )。15、狼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16、山际见来烟,( )。( ),云从窗里出。17、( ),弹琴复长啸。( ),明月来相照。18、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19、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20、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 2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22、( ),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 )。23、苍苍竹林寺,( )。( ) ,( )。2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25、李杜诗篇万古传,(

14、)江山代有才人出,( )。26、请写出两组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 )。( ),( )。请写出两组与动物有关的诗句:( ),( )。( ),( )。请写出两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 )。( ),( )。请写出两组与春有关的诗句:( ),( )。( ),( )。请写出两组与雨有关的诗句:( ),( )。( ),( )。请写出两组与花有关的诗句:( ),( )。( ),( )。 请写出两组与马有关的诗句:( ),( )。( ),( )。27、(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根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

15、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28、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往桥石上一( ),( )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 )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石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专题三 课内现代文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一句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3、赏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

16、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4、“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样的人物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5、写冬天捕鸟那一节,作者主要用了哪些动词?其作用是什么?6、作者写百草园的冬天,先写无味,而后有趣,这种手法叫什么?有什么好处?爸爸的花儿落了练习1、课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2、 “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3、爸爸的花儿落了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你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4、有人说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

17、丰硕的果实。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最后一课练习1这篇小说是用第几人称写的?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中“又”字有什么含义?3“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要这样穿戴?4、“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体现了韩麦尔先生什么心情?5、“窗外

18、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一地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自,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我会觉得他这么高大?6“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此时的思想情感?7、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话唱歌吧!”这句话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邓稼先练习1、我不能走这一部分的开头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于表现邓稼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一句运用了什么

19、修辞手法?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特点?3、我不能走这一部分的结尾的歌词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何作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1、如何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2、“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这句话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3、试概括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所做的三件事。社戏练习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我的心为什么很重?后来为什么又轻松了?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一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3、“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

20、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戏台时我的心情如何?罩字突出了戏台什么特点?4、六一公公被偷了豆,为什么要感激我?表现了他什么特点?5、“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句话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6、作者在结尾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如何理解?安塞腰鼓练习1、“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这句话有什么作用?2、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

21、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股劲!”是什么在束缚、羁绊、闭塞?5、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6.“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伟大的悲剧练习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斯科特什么心情?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3、联系

22、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4、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并把“我的妻子”改成为“我的遗孀”这是为什么?5如何理解“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6、有人认为斯科特的所为并无多大意义,甚至觉得他们是为了“寻找刺激”,请谈你的看法? 在沙漠中心练习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为什么说不只是夜晚的寒冷?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3、“我们期待

23、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作者寻求什么真理?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我们这个行业指什么行业?呼吸过海风是表示什么意思?猫练习1周家丫头代表哪一类人?2为什么说“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5、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

24、,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6、语句“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中加点的“似乎、好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斑羚飞渡练习1、“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什么样的决心?2、“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我为什么要盯着?作用是什么?3、文中有三次写到彩虹,请分析其作用?4、写斑羚飞渡时,为什么要写到有一老一小坠进深渊?5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当时的狩猎者之一,看到斑羚飞渡的壮举,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专题四 课内文言文阅读伤仲永基础练习题一、文学常识伤仲

25、永选自 ,作者: , (朝代)著名的 家、 家、 家。是“ ”之一。“伤”的意思是 ,由此可看出作者的感情是 。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 、 和宋代的 、 、 、 、 和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二、解释字义 世隶耕( ) 未尝识书具( ) 借旁近与之( ) 即书诗四句( )传一乡秀才观之(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 ) 父利其然也(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从先人还家(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泯然众人矣( )受于人者不至( ) 固众人( ) 得为众人而已耶( )( )三、词类活用父异焉( ) 稍稍宾客其父( )

26、父利其然也( ) 邑人奇之()四、一词多义传一乡秀才观之 (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之邑人奇之 ( ) 父利其然也( )余闻之也久 ( ) 其受之天也( )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于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于舅家见之( ) 或以钱币乞之( ) 贤于材人远矣( ) 自为其名 ( ) 为且为众人 ( ) 贤得为众人而已耶 ( ) 贤于材人远矣( )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以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如此其贤也( ) 以以五、翻译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

27、以钱币乞之。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6、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六、 “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文章详写仲永才能初现时的表现有何作用?七、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孙权劝学基础练习题一、文史常识1、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 (体例)通史,它的编者 是 (朝代)的 家、 家。2、课文“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的是 经典,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有 、 、 、 、 等。 二、解释字意权谓吕蒙曰( ) 卿今 当涂掌事(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但当涉猎(

28、)( )见往事耳( )( )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 )( ) 与蒙论议( )卿今者才略( ) 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一词多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 (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以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 之 仲永之通悟 ( ) 可以为师矣 (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可以为师矣 (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 )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并自为其名 ( )四、古今异义 孤 古义: 今义: 治 古义: 今义: 博士 古义: 今义: 但 古义: 今义: 往事 古义: 今义: 五、解释成语 吴

29、下阿蒙: 刮目相待: 六、翻译 1、蒙辞以军中多务。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卿言多务,孰若孤?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七、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举例说明。八、如何理解文章末尾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这一举动?九、吕蒙的变化能给今天的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口技基础练习题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由 (朝代)的 编选的 小说,作者是 。二、解释字意京中有善口技者( ) 会宾客大宴( ) 施八尺屏障(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惊觉欠伸( ) 既而儿醒( )当是时( ) 一时齐发( ) 众妙毕备( ) 宾客意 少 舒( )( )( ) 中间

30、力拉( ) 虽人有百手( ) 不能名其一处( ) 奋袖出臂( )三、一词多义 众宾团坐( ) 乳 妇抚儿乳( )坐 满坐寂然( ) 儿含乳啼( ) 妙 众妙毕备( ) 指 手有百指( ) 以为妙绝( ) 不能指其一端( ) 绝 群响毕绝( ) 于厅事之东北角( ) 以为妙绝( ) 之 妇拍而呜之( ) 撤屏视之( )四、古今异义 稍稍正坐 古义: 今义: 两股战战 古义: 今义: 几欲先走 古义: 今义: 五、翻译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31、走。4、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六、课文除了直接写表演内容外,还运用了许多侧面描写。请找出相关描写,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短文两篇基础练习题一、文学常识1、夸父逐日选自 ,这是一部记录了许多 的书。2、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它是 (朝代) 及其门客编撰的一部著作。二、解释字意夸父与日逐走( ) 入日( ) 欲得饮( )弃其杖( ) 昔者( ) 争为帝( )怒而触不周之山( ) 天柱折( ) 地维绝( ) 地不满东南( ) 水潦( ) 归焉( )三、古今异义 饮于河、渭 古义: 今义: 与日逐走 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北饮大泽( ) 道渴而死( ) 天倾西北( ) 地

32、不满东南( ) 五、翻译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弃其杖,化为邓林。3、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六、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怎么看待这一人物形象?七、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狼基础练习题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 小说集。作者 是 (朝代)的 家,字 ,号 ,世称 。二、解释字意一屠晚归( ) 缀行甚远( )( ) 并驱如故( )( )屠大窘( ) 顾野有麦场( ) 苫蔽成丘( )弛担持刀( )( ) 耽耽相向( ) 一狼径去 ( ) 目似暝( ) 意 暇甚( )( ) 屠暴起( ) 方欲行( ) 屠自后

33、断其股( ) 乃悟前狼假寐( ) 盖以诱敌( ) 狼亦黠矣(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三、一词多义 止有剩骨( ) 恐前后受气敌( ) 一狼得骨止 ( ) 敌 盖以诱敌( )止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止露尻尾( ) 意 意暇甚( ) 止增笑耳(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恐前后受其敌( ) 复投之( )场主积薪其中(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屠乃奔倚其下( ) 之 久之,目似暝( )其 其一犬坐于前( ) 又数刀毙之( ) 一狼洞其中(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 ) 前 其一犬坐于前( ) 狼不敢前( )四、词类活用狼不敢前( ) 其一犬坐于

34、前( )一狼洞其中(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五、古今异义 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 今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 今义: 六、翻译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七、按要求写原文 1、文中是怎样写狼的贪婪、凶狠的? 2、找出文中表现狼“黠”的句子。 3、屠夫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专题五 古诗词鉴赏23 / 23(一)山中杂诗 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1、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2、 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

35、想感情。 3、 “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二) 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2、说说“独”字好在哪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谈谈本诗的表现手法。 (三) 峨嵋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4、三四句

36、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 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 的思想感情。2、“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2、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五)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

37、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六)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2、 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3、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七)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4、赏析后两句诗的

38、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八)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3、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九)约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3、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十)论诗 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

39、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1、 诗人谈论李杜的目的是什么?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含义是什么?专题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蜀鄙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蜀之鄙有二僧 (2)贫者语于富者曰 (3)西蜀之去南海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0、2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欲之南海 B、蜀之鄙有二僧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西蜀之去南海3翻译下列句子。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4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二)范仲淹立志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馋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昏怠:昏沉困倦 沃:洗 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少有大志 (2)或夜昏怠 (3)辄以水沃面 (4)既仕 2. 翻译下列句子。(1)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3. 范仲淹后来成为北宋的一代名臣。从他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教益?(三)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汤问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 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