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中药

上传人:liu****han 文档编号:66498579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抗菌中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抗菌中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抗菌中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抗菌中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中药(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大黄(香大黄、马蹄黄、川军、将军) 1、来源与性状: 本 品为蓼科大黄属植物,包括大黄、掌叶大黄、鸡爪大黄,共3种,以根或根状茎人药。采集时间为秋末冬初茎叶枯萎时或翌年春发芽前挖取地下部分,除去粗皮,切 成瓣状或段状经干燥而成。本品为多年生草本,高达2米,地下有粗壮的肉质根及根状茎。本品呈圆柱形、圆锥形不规则块状,表面为黄棕色至棕红色,断面淡棕红 色或黄棕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质坚实,生于山地灌木阴湿处。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省区,多有栽培。本品以质坚实,气清 香,味苦而带微涩为佳。 2、主要成分和性能 : 本品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包括结合或游离状态的大黄

2、酚、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蜈蚣苔素及大黄素甲醚。此外,本品还有鞣质类如游离没食子酸、大黄防己碱等。本品味苦、寒。具泻热毒,破积滞,活淤血等性能。 3、作用与用途: 抑制细菌及真菌。抗病毒作用。止血促凝血作用。 4、用法与用量: 防治鱼类的白头白嘴病等细菌性疾病。按2.53.7克/立方米水体,加入50克0.3的氨水浸泡12小时后(也可用大黄11.5克/立方米水体,加入20克0.3的氨水浸泡12小时后配合硫酸铜0.5克/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 防治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按每天50100克仟克鱼体重的用量,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开水浸泡过夜与饲料均匀混合投喂,每天3次,连用3天

3、。 和其他中草药或化学药物合用,主要用于防治鱼类的细菌、真菌性疾病及驱虫杀虫等(见有关部分)。 二、黄连(王连、叶连、川连、友连、鸡爪连)1、来源与性状 :本 品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其根状茎人药,在1012月挖取,晒干。野黄连一般是高山地区5年挖取,低山区为4年挖取;家黄连栽培46年可采收。本品为多 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状茎细长柱状,根茎为黄色,有分枝,密生须根。生于山地林中潮湿处。分布于西南、西北、华东、中南等地区;在湖北、四川、 陕西有较大量的人工栽培。 2、主要成分和性能: 本品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黄连素)。尚含有有机酸等。本品性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等性能。 3、作用与

4、用途: 广谱抗菌作用。抗某些病毒作用。抗原虫作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作用。 4、用法与用量: 每天用量为(黄连0.3克+大黄0.3克+金银花0.3克+野菊花0.3克+薄荷叶0.3克+甘草0.3克十明矾0.6克十土茯苓0.6克)/立方米水体,煎汁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鱼类的白头白嘴病等细菌性疾病。 三、黄芩(黄芩茶、元芩、经芩、山茶根)1、来源与性状 : 本 品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以根人药,春、秋季挖,但以春季为好,去掉残茎,晒至半干,剥去外皮,晒干或切片晒干。本品为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主根 粗壮,略呈圆锥形,外皮棕褐色,折断由鲜黄色渐变为黄绿色。多生于山野阳坡或路边。耐旱

5、。分布于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及西北和西南地区。 2、主要成分和性能 : 本品的根含有5种黄酮成分及黄芩苷汉黄芩素等。性苦、寒。具清热解毒、止血等性能。 3、作用与用途: 具广谱抗菌作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具抑制某些病毒的作用。 4、用法与用量 : 本 品与大黄、黄柏按2:5:3的比例配合成的中草药称“三黄粉”,用量为20克仟克鱼体重,另加食盐6克/千克鱼体重,拌入精料(如麸皮等)中,加水适量, 制成团状或颗粒药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57天。可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特别对草鱼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四、黄柏(元柏、黄檗、檗木) 1、来源与性状 : 本 品为芸香科黄柏属植物

6、,包括黄柏和川柏的树皮。立夏至夏至间采收。在伐倒的树干上先横切,再纵切,剥下树皮,趁鲜刮去粗皮晒干或切丝晒干。本晶为落叶乔 木,高1015米,树皮内层为鲜黄色,小枝棕褐色,生于山上沟边的杂木林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 2、主要成分和性能: 本品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另含有苦味质。性苦、寒。具清热解毒等性能。 3、作用与用途: 具广谱抗菌作用。有抗某些病毒的作用;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 4、用法与用量: 防治细菌性疾病(见本节黄芩部分)。 防治草鱼的病毒性出血病。本品常与黄芩、大黄(按80、10、10配比)制成混合剂,然后按(10克混合剂十10克食盐)仟克鱼体

7、重的用量均匀拌入原料加工成药料投喂,每天3次,连用510天。 五、五倍子(百药煎、百虫仓、倍子)1、来源与性状: 本 品为漆树科漆树属植物,包括盐肤木、青麸杨和红麸杨3种,它们的叶或。十柄因受五倍子蚜虫的刺伤而生成的囊状虫瘿称五倍子。按虫瘿的形态分可分为角倍和肚 倍两种。角倍在910月间采摘,肚倍在6月采集,过期虫瘿易开裂。采集后用沸水煮35分,杀死内部的虫体,晒干后即可作药。本品角倍呈不规则囊状,有 若干瘤状突起或角状分枝,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并具有灰白色软滑的绒毛,碎后可见中心为空洞,有黑褐色蚜虫尸体和白色的外皮以及粉状排泄物,壁厚12毫 米,内壁浅棕色,平滑。质坚脆,气特异,味微涩而有收

8、敛性。肚倍呈纺锤形囊状,无突起或分枝。外面毛茸较少,壁厚23毫米,折断面角质样,较角倍光亮。 本品主产于四川、贵州。西北、中南、华东以及云南等省也有分布。 2、主要成分和性能: 本品含有五倍子鞣质50一80,此外还含有没食子酸等。性酸、咸、平。具止泻止血等性能。 3、作用与用途: 具广谱抗菌作用。对皮肤、黏膜、溃疡有良好的收敛作用。能加速血液凝固而止血。 4、用法与用量: 用量为24克/立方米水体,加水煮沸2分,连汁带渣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类白皮病、白头白嘴病、烂鳃病、烂尾病、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 六、乌桕(桕树、子树、虹树、木蜡树、木梓树、木油树、蜡烛树) 1、来源与性状 : 本品为大载科乌桕

9、属,以叶、根皮、树皮人药,采集叶的时间为每年夏末秋初,晒干备用。本品为落叶乔木,高78米,具乳液。叶片菱状卵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微生光泽,下面黄绿色,基部有蜜腺1对。生于堤岸、溪边或山坡上。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2、主要成分和性能: 叶含有异槲皮甙、鞣质、苦味质,主含酚基有机酸,根皮含花椒素等。性苦,微温,有小毒。有利尿、解毒等性能。 3、作用与用途 : 具广谱抗菌作用。叶在体外有抑制吸虫作用。根皮花椒素有杀灭肠虫的作用。有迅速导泻、消除腹水作用。 4、用法与用量 : 干粉按6.25克/立方米水体,鲜口十按25克/立方米水体的用量加入125克2的生石灰浸泡12小时后煮沸10

10、分,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鱼类的白头白嘴病、烂鳃病等细菌性疾病。 七、穿心莲(榄核莲、苦胆草、一见喜) 1、来源与性状: 本品属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以全草或叶入药,在未开花蕾前采收为宜。每年可采全草12次,洗净切断晒干。鲜品随采随用。本品为多年生草本,高4050 厘米。长江以南温暖地区较普遍种植,北方地区亦有引种栽培。 2、主要成分和性能: 本品叶中含穿心莲内酯和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并含有氯化物及磷酸盐。性苦,微寒。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性能。 3、作用与用途 :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促进白细胞吞食细菌作用。 4、用法与用量 : 第 1天用量为(本品0.16克十大黄苏打片0.16克+

11、磺胺脒0.16克+盐酸黄连素0.08克)/千克鱼体重,混合捣碎,掺人煮熟冷却后的面粉中,充分搅 匀后再拌人400克嫩草晾干后分3次投喂;第24天用药量减半。本品也可单用,用量为干穿心莲33克(或鲜穿心莲50克)仟克鱼体重,拌人饲料投喂,每 天1次,连用57天。防治鱼类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 八、地锦草(铺地锦、铺地红) 1、来源与性状: 本品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夏秋采全草,洗净,晒干备用。本品为一年生匍匐小草本,长约15厘米,含白乳汁。生于路旁、田间。分布我国各省区。 2、主要成分和性能 : 全草含有黄酮类的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性苦、辛、平。具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等性能。

12、 3、作用与用途 : 具广谱抗菌作用。具中和细菌毒素的作用。具明显的止血作用。 4、用法与用量: 每天用干地锦草5克(或鲜地锦草25克)/千克鱼体重,煮汁拌人饲料或制成药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3天。可防治鱼类的烂鳃病、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 九、地榆(黄瓜香、玉札、山枣子) 1、来源与性状: 本 品为蔷薇科地榆属植物,根部人药,春、秋两季均可挖采,将根部挖出后,除茎基及须根,洗净晒干或切片晒干。本品为多年生草本,高50160厘米,通体无 毛,根壮茎粗,木质化,生多数纺锤形或长圆柱形的根,外面红褐色断面暗红色。生于山坡、草地、田边等,我国大多数地区均有分布。 2、主要成分和性能: 本晶根含有地榆皂

13、甙,水解后生成地榆皂甙元,还含有葡萄糖醛酸的三萜类皂甙和鞣质等。性苦、酸、微寒。 3、作用与用途: 抗多种细菌及某些致病性真菌。收敛止血。促进蛋白质消化。 4、用法与用量: 用干地榆5克(或鲜地榆25克)/千克鱼体重,捣碎后与稻谷30克仟克鱼体重混合,加水4050克在锅中煎煮,煮干后将稻谷和药渣放在食台上喂鱼,每天 1次,连用4天。可防治鱼类的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 十、马齿苋(马齿菜、马苋菜、猪田莱) 1、来源与性状: 本品为马齿苋科马齿苋属植物,以全草人药。夏、秋季节采集,除去泥沙,用沸水略烫或略蒸后晒干备用或鲜剧本品为一年生草本,长可达35厘米左右。生于路旁、田间、园圃等向阳处,我国各省区

14、均有分布。 2、主要成分和性能: 本品全草含左旋去甲肾上腺素,多巴明焦性儿茶酚,少量多巴L丙氨酸。此外,还含有维生素、无机盐、有机酸等。本品性酸,寒。具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性能。 3、作用与用途: 具有抗菌作用。具有止血作用。外用治疗疖疮肿毒。 4、用法与用量: 每天用鲜马齿苋1530克/千克鱼体重,切碎后直接投喂,每天2次,连用6天,可防治鱼类的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 十一、金银花(银花、双花忍冬花) 1、来源与性状 : 本 品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的花蕾,以花蕾入药。采集时间为夏季56月,在日出前及时采收含苞未放的花蕾。置于石板或芦席上摊开,当日晒干,注意不宜翻 动,也不同沾水,否则会使花蕾

15、变黑影响质量。本品为半常绿缠绕灌木,长冒达9米。茎中空,叶对生。夏季开花,初开时为白色,后变黄色,黄白相映,故名“金 银花”。生于丘陵、山谷、林边。我国大部分省区均有生产。 2、主要成分和性能: 花蕾含黄酮类化合物为木犀草黄素及木犀草黄素-7-葡萄糖甙,并含肌醇、皂甙等。具甘、寒、清热解等性能。 3、作用与用途 : 具广谱抗菌作用。具提高免疫力作用。 4、用法与用量 : 每天用量为(本品0.2克+白芷0.2克+干姜0.35克十甘草1.35克+白术1.35克/立方米水体,煎汁后拌入40千克豆浆,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鱼类的白头白嘴病等细菌性疾病。 十二、大叶桉(蚊仔树) 1、来源与

16、性状 : 本品为桃金娘科桉属植物,以叶人药。全年都可采集,阴干备用。本品为常绿乔木,高515米。单叶互生,卯状披针形,革质,伞形花序,腋生或侧生。花果期在春、秋两季。生K于阳光充足的平原、山坡和路旁。我国南部和西南部有栽培。 2、主要成分和性能: 鲜叶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桉油精、百里香酚。此外,还含有苦味质、桉叶酸、鞣质等。本品性微苦、微辛、平。具疏风解热、抑菌消炎、防腐止痒等性能。 3、作用与用途 : 具广谱抗菌作用。可抑制某些病毒。具有杀虫驱虫作用。可供消毒、洗涤伤口和短期药浴用。 4、用法与用量 : 防治鱼类的肠炎等细菌性疾病。用量为每天用干大桉叶10克仟克鱼体重,粉碎后拌饲料投喂,每

17、天1次,连川6天。防治车轮虫病、毛管虫等,浸洗用量为3 千克/立方米水体,煎汁后给鱼苗浸浴1020分。 十三、野菊(野菊花) 1、来源与性状 :本 品为菊科菊属植物,以叶、花、全草人药,秋末开花时采收,阴于或蒸后晾干。叶、全草在夏秋采收,花在910月采集,晒于或鲜用。本品为多年生草本,高达 1米左右,有特殊香气。叶互生,椭圆形。头状花序顶生,总苞半球形,深黄色,花期910月;生长于路边、山坡。全国均有分布,也有栽培种植。 2、主要成分和性能 : 本品含有挥发油、香豆精类及多糖等。性苦、辛、凉。具清热解毒等性能。 3、作用与用途 : 具广谱抗菌作用。具抗病毒作用。 4、用法与用量: 用量为(野菊

18、花3克十白头翁1.8克+菖蒲;3.6克+马尾松7.5克)/立方米水体,混合煎汁,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鱼类白皮病等细菌性疾病。 十四、大蒜(蒜、蒜头) 1、来源与性状 :本品为百合科葱属植物,以鳞茎人药。春、夏季采收,扎把,悬挂于通风处,阴干备用,也可鲜用。本品为多年生草本,全草具强烈臭辣味。地下鳞茎球形或扁球形,夏季开花。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2、主要成分和性能 :大蒜鳞茎含挥发油约为2,其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为一种植物杀菌素。此外,还含有微量的碘等。本品性辛、温。具健胃、杀菌、驱虫、止痢等性能。 3、作用与用途 :可抑制细菌。可抑制真菌。可杀灭某些原虫。有健胃助消化作用。 4、

19、用法与用量 : (1)内服 每天用量按(本品20克十食盐10克)/千克鱼体重,先将大蒜去皮捣烂加盐后均匀拌入精料(如米糠、麸皮、少量面粉等)投喂,每天1次,连用5天。可防治鱼类的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等细菌性疾病。 (2)浸洗 用量为5千克/立方米水体,将大蒜头捣碎后加水,浸泡病鱼数次(根据病情轻重而定),每次浸浴时间依鱼的忍受程度而定,可有效防治鱼类的竖鳞病。 (3)和其他药物配合使用 可防治病毒性疾病和各种细菌等疾病,同时可用于驱虫灭虫等(具体参看有关章节)。 十五、白头翁(老头公、毛姑朵花) 1、来源和性状: 本品为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以根人药,自然生长春、秋两季采根;栽培品种于播种后的第

20、34年的34月或910月采根,洗净晒干。本品为多年生草本。根圆锥形,外皮黄褐色,粗糙,有皱纹。生于平原草地、低山、田间。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等地。 2、主要成分和性能 本品含白头翁素、翁灵、糖等。性寒。具清热解毒性能。 3、作用与用途: 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具有抑制原虫的作用。 4、用法与用量: 用量为(本品1.8克+菖蒲3.6克十野菊花3克+马尾松7.5克)/立方米水体,混合煎汁,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鱼类白皮病等细菌性疾病。 十六、车前草(车轮莱、蛤蟆叶) 1、来源和性状: 本品为多年生草本,叶根生,阔卵形,下延成上柄。穗状花序,长10厘米,花细小,果卵形。生长于洼地、田边

21、。药用全草,随时可采。 2、作用与用途 : 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等疾病。 3、用法与用量:(1)防治鱼类的细菌性疾病 用量为(本品40克+铁马鞭40克+辣蓼40克)/千克鱼体重,切碎加水,煎煮1小时,药液冷却后加磺胺噻唑0.1克仟克鱼体重,拌和溶解加面粉调成糊状,再拌入鱼类的适口饲料,晾干后投喂,每天3次,连用35天,本法特别对草鱼的肠炎、赤皮病、烂鳃病有很好的疗效。(2)防治鱼苗的气泡病 用(本品10克+石膏10克)/立方米水体拌入豆浆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天。 十七、乌蔹莓(五爪金龙、五爪龙) 1、来源与性状: 本品为多年生蔓生草本,茎紫绿色,有纵棱和卷须与叶对生,掌状复叶,有小叶柄,排

22、成鸟趾状,叶边有锯齿,伞状花序生于叶腋,花小黄绿色浆果球形呈紫黑色。生长于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全草人药。 2、作用与用途 : 用于防治鱼类的白头白嘴病和水霉病等。 3、用法与用量 : 本品常与硼砂制成合剂,用量为(本品6克+硼砂2克)/立方米水体,煎汁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6天。可防治鱼类的白头白嘴病。 十八、铁苋菜(铁苋草、人苋、猫眼草、蚌壳草) 1、来源与性状 : 本品为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叶互生,卵状菱形,边有齿,花序腋生,雌花序藏于对合的叶苞片中,故名“海蚌含珠”,果小,三角状半圆形,表面有毛。生长于村边、田头、路边草地。夏、秋季采集,全草人药。 2、作用与用途 : 用于

23、防治鱼类的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等细菌性疾病。 3、用法与用量: 每天用干铁苋菜5克(或鲜铁苋菜200克)/千克鱼体重,煮汁拌人饲料或制成药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 十九、流苏子(鱼黄藤、正鱼藤、细叶藤) 1、来源与性状 :本品为藤本攀缘灌木,长24米。叶对生,近革质,披针形至卵形,叶柄短。花白色或淡黄色,单生叶腋。蒴果近球状。生长于山洼水沟旁。夏、秋季采集,以枝、叶入药,晒干。 2、作用与用途: 用于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 3、用法与用量 : 每天用量(干粉)为(本品0.75克十陆英0.37克)/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鱼类的赤皮病等细菌性疾病。 二十、洋葱(玉葱)

24、 1、来源与性状: 本品为多年生草本,具强烈的香气。地下有扁球形的鳞茎,呈紫红色。叶细长,圆柱形,中空、秋季叶间抽圆柱状的花轴,顶端生长许多白色小花,伞状排列,集中球形;分布较广,我国大多地区有栽种。全草均可人药。 2、作用与用途 : 本品有抗菌消炎作用,水产养殖上主要用于防治鱼类的肠炎病、白头白嘴病等细菌性疾病。 3、用法与用量 : 用 量为每天40克仟克鱼体重,粉碎成浆,掺入面粉10克仟克鱼体重,作黏合剂,再拌人麸皮等精料50克/千克鱼体重,制成药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5 天。治疗前停食1天,用药的第1天同时用生石灰20克/米水体或敌百虫0.3克/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类的赤皮病、

25、烂鳃病等细菌性疾病。 二十一、马鞭草(马板草、铁马草) 1、来源与性状 本品为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方,节上有毛,叶对生,形似菊花叶。花小,淡紫蓝色,成穗状花序,呈马鞭状而得名。喜生于路边、荒地、潮湿草地上。全草人药,春夏和秋季采集。 2、主要成分和性状 : 本品全草含马鞭草甙、鞣质、挥发油、水苏糖、胡萝卜素、强心甙等。其性味苦、凉、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利水消肿、杀虫杀菌等功效。 3、作用与用途 : 用于防治鱼类的细菌性疾病。 4、用法与用量 : 每天用量为(奉晶5克十车前草5克)/千克鱼体重,煎汁后拌和米糠捏成团状投喂,每天1次,连用56天。可防治草鱼、青鱼等鱼类的肠炎病等细菌

26、性疾病。 二十二、蛇莓(龙吐珠、三爪龙、蛇果草、三匹风) 1、来源与性状 : 本品为多年生伏地草本,茎多数纤细,匍匐在地面上,有柔毛,叶互生,为指针状三小叶,花黄色,果熟时红色,大多生长在潮湿草地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全草人药。春、夏季采集。 2、作用与用途: 本品在水产养殖上主要用于防治鱼类的肠炎病。 3、用法与用量 : 内服用量为10克(鲜蛇莓草)仟克鱼体重,加水适量煮30分,煎汁后拌人米糠搓成团状投喂,每天1次,连用36天,然后用量减牛,再连喂3天。 二十三、紫苏(红紫苏、鸡苏) 1、来源与性状 :本品为一年生草本,高1米,茎四方形,绿色;或红色,有毛。叶对生,卵圆形,边有齿,背面

27、绿底或两面皆紫。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紫红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野生于村边、路旁。药用全草,610月采集。 2、作用与用途: 用于防治鱼类烂鳃病、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 3、用法与用量: 按饲料15的添加量将鲜紫苏煎汁后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可防治鱼类的肠炎病、烂鳃病等细菌性疾病。 二十四、韭菜(扁菜) 1、来源与性状: 本品为多年生草本,鳞茎圆柱形,灰色。叶扁平,线性,花白色带粉红色,伞形花序生于花茎顶端,花茎细小有;棱,蒴果倒心形。全草人药。四季可采。鲜用。 2、作用与用途: 用于防治鱼类白皮病、白头白嘴病及车轮虫病等。 3、用法与用量 : 用量为每天(本品6克十食盐1克)/千

28、克鱼体重与豆饼一起磨碎投喂(磨成的豆浆约50千克),每天2次,连用23天。可防治鱼类的白皮病、白头白嘴病等细菌性疾病。 二十五、薄荷(蕃荷菜、龙脑薄荷) 1、来源与性状 : 本品为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左右。茎方形,下部伏地,全株有香气。叶对生、卵形、边有小齿,两面有疏毛花细小,淡红色、紫色或白色,轮生于叶腋成头状花序。夏、秋季收割两次茎叶为药。 2、作用与用途: 用于防治鱼类的细菌性疾病。 3、用法与用量: 每天用量按30克(鲜品)/立方米水体投入水中让鱼食用,可连续投喂,防治草鱼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使用本品期间最好停止喂其他饲料。 二十六、茶枯(油茶树) 1、来源与性状 :

29、 本品为常绿灌木。叶子互生,椭圆形,花白色,果实内有黑色的种子,种子榨的油叫茶油,榨油后压成饼状的渣滓叫茶枯,茶枯亦称茶子饼。油茶是我国的特产,湖南、江西、福建等省种植最多。以茶枯入药。 2、作用与用途: 用于防治鱼类的细菌性疾病,特别对草鱼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有奇效。 3、用法与用量 : 用生茶枯(不用温水浸泡的茶枯)于池中浸泡,用量为46克/立方米水体,将生茶枯分成几小块分散投入池中或用布袋将生茶枯装入,分几处悬挂在离水面30 厘米左右的水中,每隔15天用1次。 二十七、香烟丝(民间验方) 防治鱼类的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腐皮病等细菌性疾病。每天用量为0.26克/立方米水体(或每亩水深1米用香烟1条),用4倍于烟丝的开水浸泡4小时(或煮15分)后连汁带渣全塘泼洒,每天1次,连用35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