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绪论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6457005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1.9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工程微生物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微生物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微生物绪论(10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生物工程系生物工程系 佘秋生佘秋生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及安排l绪论(绪论(2)l第一篇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学基础l 第一章第一章 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病毒(2)l 第二章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2)l 第三章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4)l 第四章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的生理(4)l 第五章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4)l 第六章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2)l第二篇第二篇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微生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物作用

2、l 第七章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微生物生态(2)l 第八章第八章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l 第九章第九章 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微生物学原理(2)l实验一实验一 显微镜使用和微生物形态观察(显微镜使用和微生物形态观察(2)l实验二实验二 微生物染色(微生物染色(2)l实验三实验三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2)l实验四实验四 水中细菌总数测定(水中细菌总数测定(2)参考书:参考书:l1、微生物学教程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第二版) 周德周德庆主编庆主编 高教出版社高教出版社 2007年

3、年12月第月第13次印次印刷刷l 2、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第二版)(第二版) 王家王家玲主编玲主编 高教出版社高教出版社 2006年年12月第月第5次印刷次印刷l3、水处理微生物学水处理微生物学(第四版)(第四版) 顾顾夏声、胡洪营等编著夏声、胡洪营等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l 2007年年10月第月第25次印刷次印刷参考教学网站(课件)参考教学网站(课件)1.武汉大学微生物学教学网站武汉大学微生物学教学网站2.江南大学微生物学教学网站江南大学微生物学教学网站3.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微生物教学网站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微生物教学网站 4.长春师范学院微生物学网络课程长春师

4、范学院微生物学网络课程5.华南师范大学微生物学教学网站华南师范大学微生物学教学网站 6.安徽科技学院微生物学网站安徽科技学院微生物学网站 7.江西农业大学精品课程江西农业大学精品课程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生物学教学网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生物学教学网站9.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学教学网站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学教学网站l佘秋生有关水环境的科研论文佘秋生有关水环境的科研论文l佘秋生佘秋生,王召东,赵桢等,燕山湿地库区水质,王召东,赵桢等,燕山湿地库区水质监测及评价。安徽农业科学,监测及评价。安徽农业科学,20102010,3838(1919):):10212-1021310212-10213。

5、l佘秋生佘秋生,姬晓娜,田勋等,湛河平顶山市区段,姬晓娜,田勋等,湛河平顶山市区段水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水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 农技服务,农技服务,20102010,2727(5 5):):656-657656-657。l佘秋生佘秋生,郭端强,田勋等,蚕豆根尖细胞微核,郭端强,田勋等,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湛河水质状况。安徽农业科学,技术监测湛河水质状况。安徽农业科学,20112011,3939(2 2):):869869870870。l佘秋生佘秋生,陈兰英,杨冠军等,昭平台水库,陈兰英,杨冠军等,昭平台水库环境质量状况监测与评价。宁夏农林科技环境质量状况监测与评价。宁夏农林科技(已录用,待

6、刊登)。(已录用,待刊登)。l佘秋生佘秋生,欧阳华澍,陆超等。湛河平顶山,欧阳华澍,陆超等。湛河平顶山市区段水质监测,宁夏农林科技(已录用,市区段水质监测,宁夏农林科技(已录用,待刊登)。待刊登)。l佘秋生佘秋生,谢朝晖,王召东等,白龟山湿地,谢朝晖,王召东等,白龟山湿地库区水质监测及评价,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库区水质监测及评价,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待审)。(待审)。l计划公布文号:教科外(计划公布文号:教科外(2009)987号号 l 项目下达编号:项目下达编号: 2010B610002l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l 任任 务务 书书l负负 责责 人:人:

7、佘秋生佘秋生 l项目名称:白龟山湿地库区浮游生物动态监测项目名称:白龟山湿地库区浮游生物动态监测 l系统的建立及水质保护策略系统的建立及水质保护策略 l所属学科:所属学科: 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 l起止时间:起止时间: 2010.032012.03 l生物体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的基本特征l1 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l2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l3 应激性应激性l4 生长、发育和生殖生长、发育和生殖l5 遗传和变异遗传和变异l6 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绪绪 论论第一节、微生物概述第二节、环境与环境工程面临的问题 、可持续 发展与微生物第三节、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

8、研究对象与任务第四节、微生物的发展史第一节第一节 微生物概述微生物概述 一. 什么是微生物:是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其大小用微米(um)表示非典病毒禽流感病毒HIV脊髓灰质炎病毒天花病毒流感病毒2010最佳科学图片:最详细艾滋病毒3D模型(图)生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逆转录病毒,毒粒大逆转录病毒,毒粒大小为小为100140nm,病毒蛋白主要有核蛋病毒蛋白主要有核蛋白、膜蛋白及与复制白、膜蛋白及与复制有关的酶蛋白有关的酶蛋白3种,种,有两条相同的有两条相同的RNA单链,细胞膜芽生。单链,细胞膜芽生。艾滋病病毒模式

9、图艾滋病病毒模式图influenza A (H1N1)流感病毒三维结构图流感病毒三维结构图l 流感病毒样子像一颗水雷:一个圆球上面插着许多小棍。那个圆球是一层脂质包膜,它像一个衣壳,包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l 插在膜上有两种小棍,有一种数目较多、看上去像柱子的是一种叫血凝素(简称HA)的蛋白质;数目较少、看上去像蘑菇的是另一种叫神经氨酸酶(简称NA)的蛋白质。l 甲型流感病毒主要就是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变异。病毒学家给编上了不同的编号,如H1、H2、N1、N2等。其中可以有一种或两种以上发生变异,专家根据这些编号给流感病毒分类。细菌放线菌短杆菌 大肠杆菌 链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c.螺旋菌(Spir

10、illa) 弧菌 (vibrio) 螺菌(spirillum) 螺旋体(spirochaeta)霍乱弧菌螺菌螺旋体幽门螺旋菌左:显微数码摄像右:结构示意图自然界中哪种最多?最多其次最少霉菌菌丝霉菌菌丝 A A、无隔菌丝 B、有隔菌丝隔膜隔膜Aspergillus variecolor曲霉青霉微生物的种类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病毒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草履虫水绵细菌放线菌原核微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真核微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二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二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分类l为了识别和研究微生物,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及它们的亲缘关系,有次序地分门别类排

11、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界门纲 目 科 属种杨树杨树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纲杨柳目杨科杨属杨树狼狼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狼人人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钟虫钟虫原生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缘毛目钟形科钟虫属小口钟虫生物界l种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的生物类群,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产物,同一种中的各个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彼此交配可以产生后代l二界系统:植物界和动物界l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l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和真菌界l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真

12、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病毒界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的命名命名原则命名原则: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文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命名方法命名方法:l这个种的名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字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l为了避免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在微生物的名称后面缀上命名人的姓l炭黑曲霉(Aspergillus carbonarius)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只是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称

13、为拟核或似核,也没有细胞器,不进行有丝分裂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古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等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氏体内质网等进行有丝分裂包括除蓝藻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 微生物的性质微生物的性质(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一)体积小、面积大(一)体积小、面积大l在形态上,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需用在形态上,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需用显

14、微镜观察,病毒小于显微镜观察,病毒小于.um,在光学显,在光学显微镜的可视范围外,必须通过电子显微镜微镜的可视范围外,必须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细胞大小以微米和纳米计量。才能看到,细胞大小以微米和纳米计量。科学家研究发现微生物吸收和转化物质的能力比动科学家研究发现微生物吸收和转化物质的能力比动物、植物要高很多倍,如在合适的环境下,物、植物要高很多倍,如在合适的环境下,Escherichia coliEscherichia coli每小时内可消耗其自重每小时内可消耗其自重20002000倍倍的乳的乳糖糖。CandidautilisCandidautilis( (产朊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 )合

15、成蛋白质的能力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比大豆强比大豆强100100倍,倍,比食用公牛强比食用公牛强1010万倍,万倍,微生物的这个微生物的这个特性为它们的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特性为它们的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微生物有可能更好地发挥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微生物有可能更好地发挥“活活的化工厂的化工厂”的作用,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的作用,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上。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上。 (二)吸收多、转化快(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24小时后: 4722366500万亿个后代,重量达

16、到:4722吨48小时后:2.2 10 43个后代,重量达到2.2 10 25 吨相当于相当于4000个地球的重量!个地球的重量!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一个细胞重约一个细胞重约10 12 克,克,平均平均20分钟繁殖一代分钟繁殖一代一头一头500 kg500 kg的食用公牛,的食用公牛,2424小时生产小时生产 0.5 kg0.5 kg蛋白质蛋白质, ,而同样重量的酵母菌,以质量较次的糖液(如糖蜜)而同样重量的酵母菌,以质量较次的糖液(如糖蜜)和氨水为原料,和氨水为原料,2424小时可以生产小时可以生产 50000 kg50000 kg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 由于条件的限制,细菌的指数分裂速度只能

17、维持数小时,由于条件的限制,细菌的指数分裂速度只能维持数小时,而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细胞的浓度一般仅能达到而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细胞的浓度一般仅能达到108-109个个/ml。微生物的这一特性在发酵工业上体现在:微生物的这一特性在发酵工业上体现在: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短发酵周期短。在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上的优越性:在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上的优越性:科研科研周期大大缩短、经费减少、效率提高周期大大缩短、经费减少、效率提高。当然,对于危害人、畜和植物等的病原微生物或使物品发当然,对于危害人、畜和植物等的病原微生物或使物品发霉的微生物来说,它们的这个特性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霉的微生物来说

18、,它们的这个特性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严重的祸害,因而需要认真对待。麻烦甚至严重的祸害,因而需要认真对待。 (四)适应强、易变异(四)适应强、易变异抗热:有的细菌能在265个大气压,250 的条件下生长; 自然界中细菌生长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13 ; 有些细菌的芽孢,需加热煮沸8小时才被杀死;抗寒:有些微生物可以在12 30的低温生长;抗酸碱:细菌能耐受并生长的pH范围:pH 0.5 13;耐渗透压:蜜饯、腌制品,饱和盐水(NaCl, 32%)中 都有微生物生长;抗压力:有些细菌可在1400个大气压下生长;世界上最古老的活细菌(芽孢):2.5亿年Nature 407, 897 - 900

19、 (2000) (四)适应强、易变异(四)适应强、易变异个体小、结构简、且多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繁殖快、 数量多 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变异后代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变异后代突变率:一般10-5 10-10(四)适应强、易变异(四)适应强、易变异青霉素的生产:20单位/ ml(1943)10000单位/ ml青霉素的用量:最高:10万单位/天(40年代)数百万-千万单位/次(四)适应强、易变异(四)适应强、易变异 在自然界中(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生存有大量的微生物!生物圈上下限的开拓者、各项生存纪录的保持着(五)(五)分布广分布广、种类多、种类多 物种的多样性 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20、代谢产物的多样性 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生态类型的多样性(五)分布广、(五)分布广、种类多种类多 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a. 分解地球上丰富的初级有机物b. 产能方式多样c. 生物固氮d. 合成次生代谢产物e. 生物转化f. 分解有毒物质g. 抵抗极端环境等(五)分布广、(五)分布广、种类多种类多 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五)分布广、(五)分布广、种类多种类多 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第二节 环境与环境工程面临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与微生物l 亿年前,地球是无氧环境,由于蓝藻的作用,使地球变为有氧环境,才有好氧生物的出现l 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问题l 八大公害l 可持续发

21、展观念的提出: 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在其发表的文章“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其意义是:当代人类的发展,应该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世界八大公害l 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使众多人群非正常死亡、残废、患病的公害事件不断出现,其中最严重的有八起污染事件,人们称之为“八大公害”: l(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日5日,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外排的工业有害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了综合影响,其中毒症状为咳嗽、流泪、恶心、呕吐,一周内有几千人发病,近60人死亡,市民中心脏病、肺病患

22、者的死亡率增高,家畜的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l(2)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 1943年5月10月,美国洛杉矶市的大量汽车废气产生的光化学烟雾,造成大多数居民患眼睛红肿、喉炎、呼吸道疾患恶化等疾病,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 (3)美国多诺拉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日30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以及其它氧化物与大气烟尘共同作用,生成硫酸烟雾,使大气严重污染,4天内42的居民患病,17人死亡,其中毒症状为咳嗽、呕吐、腹泻、喉痛。 l(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8日,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引起的煤烟形成烟雾,导致5天

23、时间内4000多人死亡。 (5)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 1953年1968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由于人们食用了海湾中含汞污水污染的鱼虾、贝类及其它水生动物,造成近万人中枢神经疾患,其中甲基汞中毒患者283人中有66余人死亡。 (6)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1955年1961年,日本的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患聚增,尤其是使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l(7)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 1963年3月,在日本爱知县一带,由于对生产米糠油业的管理不善,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物混入米糠油内,人们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油之后,酿成有

24、13000多人中毒,数十万只鸡死亡的严重污染事件。 (8)日本富山日本富山“骨痛病痛病”事件事件 1955年到1968年,生活在日本富山平原地区的人们,因为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含镉的大米,以及其它含镉的食物,引起“骨痛病”,就疹患者258人,其中因此死亡者达207人。 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 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与任务l微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l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在微生物学的基础上,研究与环境有关的微生物学科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应用很广泛,因而在不同领域中的研究各有侧重如在医学中,主要是研究和医学有关的微生物学,称为医学微生物学在农业

25、中,研究的则是和农业有关的微生物,称为农业微生物学依次类推,还有土壤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等等一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微生物基础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及其生态卫生细菌学物质循环与转化生物净化原理二二、研究任务研究任务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资源为人类造福防止、控制、消除微生物的有害活动,化害为益t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t 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 10

26、12 吨;t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万个;t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第四节第四节 人类对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一 .一个难以认识的微生物世界1. 个体过于微小2. 群体外貌不显3. 种间杂居混生4. 形态与作用后果间很难被人认识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鼠疫;天花;梅毒;小儿麻痹症;肺结核;麻疯病;感冒;脑膜炎;艾滋病;疯牛病;埃博拉病毒;l 朦胧阶段(史前期:公元前8000-公元1676年)l 形态描述阶段(初创期:公元1676-1860年)l 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奠基期:公元1861-1897

27、年)l 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发展期:公元1897-1953年)l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期:公元1953年以后)二 、 微生物学发展史t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t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t2500年前(春秋战国)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t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巨著;t公元2世纪,张仲景:禁食病死兽类的肉和不清洁食物;t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割腐肉以防传染”;t公元九世纪痘苗预防天花; 二 、 微生物学发展史史前期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公元1632-1723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放大200倍左右的显微镜并首次观

28、察到了细菌。他没有上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语的小商人,却在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二 、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初创期1676年,英国人列文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二 、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奠基期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1.巴斯德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巴斯德消毒法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29、4)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Louis Pasteur (1822-1895)曲曲颈颈瓶瓶实实验验2.柯赫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土豆切面土豆切面 营养明胶营养明胶 营养琼脂(平皿)营养琼脂(平皿)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多种微生物的培养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Robert Koch (1843-1910)(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年获诺贝尔

30、奖)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法则 著名的柯赫法则v柯赫法则从动植物的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物进行纯培养 回接到同样类型的动植物体,引起同样的病症 再分离得到与第二步一致的菌系二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发展期l 发现了多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并利用,如抗菌素l 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遗传学的结合.l 1892年,俄国学者伊万诺夫斯基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病毒-烟草花叶病病毒.l 20世纪初又发现了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l 1928年,英国学者格里菲斯在研究肺炎球菌感染小白鼠时发现了转化现象,由此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l 30年代发明了可以放大几万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二 、微生物学的

31、发展史成熟期l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研究阶段.l70年代,又发现了比病毒更小.结构更简单的生命体-类病毒.三、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微生物与医药卫生微生物与工业微生物与农业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用“工程菌”生产药物l干 扰 素l脑 菲 肽l胰 岛 素l乙肝疫苗l众多抗生素l各种单克隆抗体免疫血清微生物与医药卫生微生物与医药卫生微生物与工业l酶 工 业l氨基酸工业l有机酸工业l新材料开发l生 物 化 工l食 品 工 程微生物与饮食、调味品微生物与饮食、调味品酱,酱油,豆豉食 用 醋发酵饮料味 精发酵面食食药用菌食用色素

32、食品添加剂淹渍蔬菜微生物与农业微生物饲料农用抗菌素生物农药生物菌肥微生物能源微生物饲料 菌体蛋白饲料 饲料酵母 维生素饲料 发酵饲料 青贮饲料农用抗菌素 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具有抑制或杀死植物病原菌的物质,该物质称农用抗菌素。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细菌农药真菌农药病毒农药 生物菌肥生物菌肥 主要是根瘤菌肥即含固氮菌活菌的肥料。分解者微生物消费者动物环境土壤、空气、水生产者植物(包括部分微生物)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消费者,部分生产者微生物与环保微生物处理腈纶废水的塔式滤池v污水处理 高效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其方法是通过化学或辐照的方法筛选出无毒、无致病性、“能吃污水”的高效微生物(HEM)、然后

33、投放到污水处理现场,使污水得到净化。该技术可用于处理城市污水、酿造废水、屠宰废水等各种可生物降解的污水。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处理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50%以上,投资及运行费用降低20-30%,特别适合经费短缺的中小城市、乡村及厂矿使用,并可用于改造老的污水处理设施,使之重新获得新生。三、微生物的作用三、微生物的作用1.微生物与粮食微生物与粮食粮食生产是全人类生存中至关重要的大事。微粮食生产是全人类生存中至关重要的大事。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改进作物特性(如构建固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改进作物特性(如构建固氮植物)、促进粮食增产、防治粮食作物的病虫害、植物)、促进粮食增产、防治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

34、止粮食霉腐变质以及把多余粮食转化为糖、单细防止粮食霉腐变质以及把多余粮食转化为糖、单细胞蛋白、各种饮料和调味品等方面,都可大显身手。胞蛋白、各种饮料和调味品等方面,都可大显身手。 2微生物与能源微生物与能源把自然界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纤维素转化成乙醇;把自然界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纤维素转化成乙醇;利用产甲烷菌把自然界蕴藏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转利用产甲烷菌把自然界蕴藏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转化成甲烷;化成甲烷;利用光合细菌、蓝细菌或厌氧梭菌等微生物生产利用光合细菌、蓝细菌或厌氧梭菌等微生物生产“清清洁能源洁能源”-氢气;氢气;通过微生物发酵产气或其代谢产物来提高石油采收率;通过微生物发酵产气或其代谢产物来

35、提高石油采收率;研制微生物电池使之实用化。研制微生物电池使之实用化。3.微生物与资源微生物与资源 微生物能将地球上永无枯竭的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微生物能将地球上永无枯竭的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转化成各种化工、轻工和制药等工业原料。传统的:转化成各种化工、轻工和制药等工业原料。传统的:乙醇、丙醇、丁醇、乙酸、甘油、乳酸、苹果酸乙醇、丙醇、丁醇、乙酸、甘油、乳酸、苹果酸等;等;现代的:现代的:水杨酸、乌头酸、丙烯酸、已二酸、丙烯水杨酸、乌头酸、丙烯酸、已二酸、丙烯酸、长链脂肪酸、亚麻酸油和聚羟基丁酸酯(酸、长链脂肪酸、亚麻酸油和聚羟基丁酸酯(PHB)等;等;另外:微生物在金属矿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另

36、外:微生物在金属矿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独特的作用。独特的作用。 4.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利用利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虫剂或或农用抗生素农用抗生素来取来取代会造成环境恶化的各种化学肥料或化学农药;代会造成环境恶化的各种化学肥料或化学农药;利用微生物生产的利用微生物生产的PHB(聚羟基丁酸酯)制造易降(聚羟基丁酸酯)制造易降解的医用塑料制品以减少环境污染;解的医用塑料制品以减少环境污染;利用微生物来净化生活污水和有毒工业污水;利用利用微生物来净化生活污水和有毒工业污水;利用微生物技术来监察环境的污染度,如用微生物技术来监察环境的污染度,如用艾姆氏法艾姆氏法检测

37、环检测环境中的境中的“三致三致”物质;物质;利用利用EMB培养来检查饮水的肠道病原菌等。培养来检查饮水的肠道病原菌等。 5.5.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防治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又是各种微生物产生的药防治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又是各种微生物产生的药物:物:抗生素、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抗生素、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高效药物纷纷转向等高效药物纷纷转向由由“工程菌工程菌”来生产。来生产。与人类生殖、避孕等密切相关的甾体激素类药物与人类生殖、避孕等密切相关的甾体激素类药物此外,一大批与人类健康、长寿有关的生物制品,此外,一大批与人类健康、长寿有关的生物制品,如如疫苗、类毒素疫苗、类毒素等均是微生物产品。等

38、均是微生物产品。 微生物学与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关系l 自然发生说的否定l 糖酵解机制l 基因与酶关系的发现l 突变本质的阐明l 遗传物质基础的证明l 操纵子学说的提出l 遗传密码的揭示l 基因工程的开创l PCR技术的建立l 真核细胞内共生学说的建立l 生物三域理论的创建方法学上的贡献显微镜及染色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纯种分离、培养合成培养基深层液体培养菌种保藏与微生物学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l 近百年来生命科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使生命科学跃居自然科学发展的前列。由1901-1989年获诺贝尔化学、生理和医学奖的杰出科学家及其贡献足见一斑。在159位获奖者中,97%以上的研究工作与生命科学有关,其中微生物学及与微生物学关系密切的学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本节回顾一、什么是微生物二、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三、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四、 微生物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