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6371056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8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两次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两次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和和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 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如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如 增强。增强。(2)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 ,防止过度的

2、,防止过度的 诱发和加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 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古生代末期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开发活动开发活动社会经济社会经济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表现:表现:自然地理环境是自然地理环境是 等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 的改变。的改

3、变。(2)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开发利用影响环境其他要素。资源开发利用影响环境其他要素。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相互影响。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相互影响。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其他资源的配合。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其他资源的配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其他要素甚至整体其他要素甚至整体3.意义:意义:利用自然资源、利用自然资源、 和改善环境质量。和改善环境质量。重点提示重点提示我国南北方土壤肥力特性差异成因我国南北方土壤肥力特性差异成因(1)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少

4、,积累较多;北方雨水较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少,积累较多;北方雨水较少,水分蒸发较多,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多,故呈碱性。少,水分蒸发较多,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多,故呈碱性。(2)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多,积累少;南方雨水较多,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多,积累少;南方雨水较多,淋溶作用强,故呈酸性。淋溶作用强,故呈酸性。修复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2生物对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生物对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改变原始大气成分改变原始大气成分地球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

5、、氢、氨和水汽,而现今大气地球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而现今大气以氮和氧为主,这主要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大气中的氧是绿色植物以氮和氧为主,这主要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大气中的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果;而大气中的氮,一部分是由微生物分解各种氮化物释放出光合作用的结果;而大气中的氮,一部分是由微生物分解各种氮化物释放出来的,另一部分氮是从原始大气中的氨分离出来的。来的,另一部分氮是从原始大气中的氨分离出来的。改变陆地水的化学组成和改善陆地水文状况改变陆地水的化学组成和改善陆地水文状况有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水体中吸收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而释放另有机体在新陈代

6、谢过程中从水体中吸收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而释放另一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例如,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残体,把二氧化碳、重碳一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例如,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残体,把二氧化碳、重碳酸盐、铝、镁、磷、硫和腐殖质运送到水中,同时从水中吸取游离氧。绿色酸盐、铝、镁、磷、硫和腐殖质运送到水中,同时从水中吸取游离氧。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文状况。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文状况。(2)参与风化作用、改造地貌、促成土壤、形成沉积岩都是在生物的参参与风化作用、改造地貌、促成土壤、形成沉积岩都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并且有一部分是由生物残骸堆积形成的有机岩,如石灰岩、与下形成的,并且有一部分

7、是由生物残骸堆积形成的有机岩,如石灰岩、煤、石油等。陆地上生物的出现还加快了岩石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煤、石油等。陆地上生物的出现还加快了岩石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3)绿色植物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绿色植物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也起着巨大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也起着巨大作用,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的环境效益。如下表所示:作用,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的环境效益。如下表所示:(1)图中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两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

8、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受东南信风影响受东南信风影响沿岸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地形地形以平原或盆地为主以平原或盆地为主ABC D(2)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

9、体现在()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暖步伐减缓水循环运动,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减缓水循环运动,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保护生物多样保护生物多样性性A BC D解析:解析:第第(1)题,图中题,图中A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B位于巴西高原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两地区都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东南部,两地区都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造成两地区降水多;两地区沿岸都有暖流流经,暖流的增温增湿作作用造成两地区降水多;两地区沿岸都有暖

10、流流经,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明显。第用明显。第(2)题,热带雨林具有以下生态环境效益:影响着地球大气中题,热带雨林具有以下生态环境效益: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答案:答案:(1)C(2)D 地理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

11、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如下图所示:的发展变化。如下图所示:特别提示特别提示湖泊面积萎缩的原因分析湖泊面积萎缩的原因分析首先,从湖水总量减少的角度考虑:由于沿岸首先,从湖水总量减少的角度考虑:由于沿岸(包括河流沿岸包括河流沿岸)地地区大量引水导致注入湖泊的河水量减少区大量引水导致注入湖泊的河水量减少(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气候干旱,降。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水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其次,从河床其次,从河床(或湖泊实际面积或湖泊实际面积)减小角度考虑:河流挟带大量泥减小角度考虑: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淤积沙淤积(

12、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围湖造田;围湖造田(人为原因人为原因)。(1)结合上图,分析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结合上图,分析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3)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各地理要素要素(土壤、地貌、气候、植被、水文土壤、地貌、气候、植被、水文)是如何变化的。是如何变化的。(4)淤地坝是指在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建筑物,修淤地坝是指在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建

13、筑物,修建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的有效方法,简要说明建淤地坝的积极建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的有效方法,简要说明建淤地坝的积极意义。意义。解析:解析:第第(1)题,野象需要生活在气候较为湿热的地区,而商周时期黄土高题,野象需要生活在气候较为湿热的地区,而商周时期黄土高原地区仍有野象分布,由此可以推测当时该区域的气候应较现在暖湿。第原地区仍有野象分布,由此可以推测当时该区域的气候应较现在暖湿。第(2)题,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应从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第题,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应从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第(3)题,本题需从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着手,答题时应凸现地理环境

14、题,本题需从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着手,答题时应凸现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性特征。第的整体性特征。第(4)题,打坝淤地的主要作用是防治题,打坝淤地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而由此建设的水库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洪涝灾害;水土流失,而由此建设的水库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洪涝灾害;打坝淤地还可以扩大耕地面积,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等。打坝淤地还可以扩大耕地面积,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等。答案:答案:(1)(1)商周时期的气候较现在温暖湿润商周时期的气候较现在温暖湿润。(2)该区域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气候逐渐该区域降

15、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气候逐渐干冷的变化趋势导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等。干冷的变化趋势导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等。(3)水土流失导致本区域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的变化如下。土壤变化:肥力水土流失导致本区域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的变化如下。土壤变化:肥力下降。地貌变化:地表多沟谷,平坦高原逐渐呈破碎状。气候变化:趋于下降。地貌变化:地表多沟谷,平坦高原逐渐呈破碎状。气候变化:趋于干旱,降水变率增大。植被变化:自然植被分布高度和覆盖率下降。水文干旱,降水变率增大。植被变化:自然植被分布高度和覆盖率下降。水文变化: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变化: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4)

16、防治水土流失;减小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洪;扩大防治水土流失;减小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洪;扩大耕地面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等。耕地面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等。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2.变化的整体性变化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滥伐森林会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滥伐森林会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

17、调:(2)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特别提示特别提示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生物要素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生物要素最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有许多都是由最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有许多都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要素受到破坏而造成的,如水土流失、沙尘暴、物种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要素受到破坏而造成的,如水土流失、沙尘暴

18、、物种减少等;水也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如过度开采地下水、修建水库等;减少等;水也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如过度开采地下水、修建水库等;这些变化都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人类这些变化都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时候,一定要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事先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时候,一定要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事先做好分析和研究工作。做好分析和研究工作。20世纪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大西海子水库,到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大西海子水库,到90年代,塔里木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流量锐减,现已断流河下游流量锐减,现

19、已断流320 km。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载体已不复存。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载体已不复存在。读图,完成下题。在。读图,完成下题。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可能引发的变化有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可能引发的变化有()A塔里木河中游地区的供水能力下降塔里木河中游地区的供水能力下降B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上升C沙漠面积扩大沙漠面积扩大D该水库防洪能力丧失该水库防洪能力丧失3(2012年金华质检年金华质检)解析:解析:大西海子水库建在塔里木河下游,干涸会使下游地区的供大西海子水库建在塔里木河下游,干涸会使下游地区的供水能力下降,而非中游,排除水能力下降,而非中游,排除A项;水库干涸说明该地水量减少,蒸项;水库干涸说明该

20、地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排除发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排除B项;大西海子水库位于我国西北地项;大西海子水库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功能主要是提供水源,而非防洪,排除区,功能主要是提供水源,而非防洪,排除D项,故选项,故选C项。项。答案:答案:C例例1(2012年百校联盟模拟年百校联盟模拟)下图为我国地表风化壳断面图。下图为我国地表风化壳断面图。据此回答据此回答(1)(2)题。题。(1)图中由图中由至至反映了中国土地退化的现象,下列匹配不正确的是反映了中国土地退化的现象,下列匹配不正确的是()A土地沙化土地沙化B丘陵红漠化丘陵红漠化C土地退化土地退化 D沙漠化沙漠化(2)下列对下列对四个地

21、区的说法正确的是四个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区的有机残体较多,但风化壳较薄地区的有机残体较多,但风化壳较薄B地区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地区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C地区的风力作用明显,导致风化壳较厚地区的风力作用明显,导致风化壳较厚D地区的物理风化较强地区的物理风化较强命题立意命题立意本题组考查我国地表风化壳的成因,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本题组考查我国地表风化壳的成因,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析能力。解析解析第第(1)题,根据降水量判断,题,根据降水量判断,地区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区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区,丘陵红漠化严重;丘陵红漠化严重;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冻融作用等造成土地退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冻融作用等造

22、成土地退化;地区位于内陆,沙漠化严重。第地区位于内陆,沙漠化严重。第(2)题,题,地区位于内陆,物理风化作用地区位于内陆,物理风化作用较强。较强。答案答案(1)A(2)D例例2(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年高考福建文综)下图为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 m。R河中上游地区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

23、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别说明其成因。(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3)分析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

24、境的影响。响。命题立意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了考生对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探讨能力,试本题重点考查了考生对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探讨能力,试题以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气候对植被的影响、区域环境对工业发题以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气候对植被的影响、区域环境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河流断流原因以及河流径流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知展的影响、河流断流原因以及河流径流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难度较大。识点,难度较大。解析解析第第(1)题,读图可知,该峡谷是位于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题,读图可知,该峡谷是位于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峡谷两壁及谷底气候、景观有很大不同,南壁是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峡谷两壁及谷底

25、气候、景观有很大不同,南壁是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大致风向为西南风大致风向为西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植物稀少;北壁则是迎风坡,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植物稀少;北壁则是迎风坡,降水较多,林木苍翠;谷底则由于气流下沉,气候干燥,呈现一派荒漠景降水较多,林木苍翠;谷底则由于气流下沉,气候干燥,呈现一派荒漠景观。第观。第(2)题,可从题,可从R河中上游生态环境和水源保护,河中上游生态环境和水源保护,R河中上游多流经山河中上游多流经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科技水平低等方面分析说明。第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科技水平低等方面分析说明。第(3)题,材料显示,甲国在题,材料显示,甲国在

26、R河干支流上建了很多水库和引水工程,它们大量河干支流上建了很多水库和引水工程,它们大量拦截了流向河流下游的水,这是造成拦截了流向河流下游的水,这是造成R河河口出现断流的重要原因。此外,河河口出现断流的重要原因。此外,随着美国西部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使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增随着美国西部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使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增多,也截留了部分流向下游的水,加剧了断流现象。第多,也截留了部分流向下游的水,加剧了断流现象。第(4)题,回答本题时题,回答本题时必须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即径流量减少导致下游土地盐碱化和荒必须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即径流量减少导致下游土地盐碱化和

27、荒漠化加剧,进而造成气候更加干旱,植被更加稀少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漠化加剧,进而造成气候更加干旱,植被更加稀少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制约。答案答案(1)(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水少,植物稀少。(2)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

28、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流现象。(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

29、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材料二该国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铜、钼、金、银、铀、材料二该国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铜、钼、金、银、铀、铅、锌、稀土、铁、萤石、磷、煤、石油等。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铅、锌、稀土、铁、萤石、磷、煤、石油等。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的日趋

30、匮乏,该国因资源丰富而逐渐成为开发的热点区域。和资源的日趋匮乏,该国因资源丰富而逐渐成为开发的热点区域。1水系的特点。水系的特点。2等温线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温线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矿产资源开发的因素。矿产资源开发的因素。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该国河流的水系特点。简述该国河流的水系特点。(2)简述该国简述该国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月份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析该国生态脆弱的原因。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析该国生态脆弱的原因。(4)简析制约该国矿产资

31、源开发的因素。简析制约该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因素。【解析解析】第第(1)题,水系分布特点应从河流流向、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题,水系分布特点应从河流流向、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干支流多少等方面分析。第长短、干支流多少等方面分析。第(2)题,等温线分布特点应考虑等温线疏题,等温线分布特点应考虑等温线疏密程度、走向及数值变化等方面;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有地形、纬度位密程度、走向及数值变化等方面;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有地形、纬度位置、洋流等。第置、洋流等。第(3)题,可从生态系统简单、自然灾害多发、人类活动不合题,可从生态系统简单、自然灾害多发、人类活动不合理等方面分析。第理等方面分析。第(4)题,矿产资

32、源的开发既受生态环境、水资源等自然因题,矿产资源的开发既受生态环境、水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交通运输、资金、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素的影响,也受交通运输、资金、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答案答案】(1)多为内流河,河网稀疏,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小,支流多为内流河,河网稀疏,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小,支流较少,多分布在北部地区等。较少,多分布在北部地区等。(2)等温线数值总体上由南向北减小,等温线弯曲程度大。受纬度位置和等温线数值总体上由南向北减小,等温线弯曲程度大。受纬度位置和地形影响。地形影响。(3)地处内陆,降水较少,多草原植被和荒漠植被,生态系统较为简单;地处内陆,降水较少,多草

33、原植被和荒漠植被,生态系统较为简单;多低温、寒潮、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多低温、寒潮、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等。不稳定性等。(4)地处内陆,经济较为落后,国内市场和资金不足;对外交通联系方式地处内陆,经济较为落后,国内市场和资金不足;对外交通联系方式单一,交通不便,阻碍资源外运;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尖锐,影响资单一,交通不便,阻碍资源外运;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尖锐,影响资源开发等。源开发等。一、选择题一、选择题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13题。题。1在在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时期以

34、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过程过程()A大气演化大气演化B化学演化化学演化C物理演化物理演化 D生物演化生物演化2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是()A爬行动物爬行动物 B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C原核生物原核生物 D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A BC D解析:解析:第第1题,在题,在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第要是化学演化过程。第2题,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题,在生物

35、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第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第3题,动物由海洋向陆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答案:答案:1.B2.D3.C读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分析回答,分析回答45题。题。4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整体性特征整体性特征C经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5下列有关叙述,属于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环节的是()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高温多

36、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解析:解析:该题组反映了各个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地理环该题组反映了各个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地区,受地境整体性的表现;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地区,受地形和气候条件影响,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土壤贫瘠。形和气候条件影响,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土壤贫瘠。答案:答案:4.B5.A二、综合题二、综合题6

37、(2012年合肥模拟年合肥模拟)读读“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完成下列问题。(1)该国最可能是该国最可能是()A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 B英国英国C日本日本 D新西兰新西兰(2)结合上图,试简述该国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上图,试简述该国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的变化,试探究其所反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的变化,试探究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山脚森林茂密,

38、山顶白雪皑皑。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解析:解析:由各要素关系图可知该图为日本,分析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由各要素关系图可知该图为日本,分析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应主要把握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以山地为主的地形特征。规律时,应主要把握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以山地为主的地形特征。答案:答案:(1)C(2)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河流水量该国气候主要

39、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富。(3)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的纬度差异。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高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高度的变化。度的变化。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暖流的影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暖流的影响。响。(4)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制结构利于防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制结构利于防震。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