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复习题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66364580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1.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复习题(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 题】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复习目标】1 . 了解本册常见的实词、虚词并准确翻 译。2 .重点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培 养学生分析虚词用法的能力。文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 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 用。一.重要实词:(一)通假字:1、尊君在否:“不”通“否”, 不在。 2 、不亦说乎:“说”通“悦”表越快。3、兑命曰:“兑”通“说”,

2、指殷商时的贤 相傅说。4、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二)一词多义:1、知:人不知画不愠一温故而电断2、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您穴 众服为现论: 3、学:弗“不知其善也:学习“蒙学半”:教(三)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红:名词用作动词约定。2、友人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感到惭愧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名词洪水。4、其家甚置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四)古今异义:1、去:太丘舍去:古义:今义:2、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3、可以: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4、匹夫: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今义:5、困: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6、是:是非木柿:

3、古义:今义:7、亡:暮而果大亡其财:古义:今义:8、人皆吊之:古义:今义:实词积累:1.谢太傅寒雪日内生_( )2 .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雪聚(不久)4.陈太丘与友理勺(约定)5.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7.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8.期日中 (正午时分)9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到;离开)10 .去后齿(才)11 .相H而去(丢下,舍弃)12 .尊君在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13.下车引之( 拉)1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5.学而时习之时习(按时 )16.不亦逸乎(通“悦”,愉快)17.人不知儿不愠 (生气

4、,发怒)18.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检查,反省。)19.与朋友交而不信受(信真诚,诚实)20.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21.三十而立(站立 )22.四十而不工(迷惑,疑惑)23.七十而从新所欲,不逾里(越过,超过)24.学而不思则同思而不学则殆_(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25 .不垠其忧(忍受 )2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 )27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28.饭疏食饮忙(饭:吃饭 水:冷水 )29 .择其善者而从之 (好的方面,优点)30 .子在川上曰(河流 )31 .逝者如瓶去,不会昼夜( 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32 .博学而

5、用声33 .二在其中矣34 .虽有嘉肴35 .不知其辿36 .虽有至道笃:忠实,坚守仁:仁德(美好 肴:用鱼、肉做的菜)旨:甘美至:达到极点3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所以38.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困:不通,理解不了39.然后能自反也自反:反省自己40 .然后能自典也 强:勉励41 .典十余岁: 经过,过了42 .捏数小舟 棹:戈I船43 .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你们 究:推究物理:事情的道理,规律44是非木柿是:这 木柿:削下的木片45.湮于沙土,渐沉渐深耳湮:埋没 耳:语气词,表示“罢了”46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不已:停止遂:于是 溯流:逆流47 .但和其一但:只48.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主

6、观地判断49.昼?疑邻 智:以为聪明。50 .而疑邻人之父_父:老人。51 .天叫坏 雨:下雨。名词用作动词。坏:毁坏52 .大亡其财丢失。53 .有重小者54 .马无敌亡血入胡55 .此何遽不为福乎56 .堕而折其髀暮:晚上果:果然。亡:善:擅长,善于亡:逃跑何遽:怎么就,表反问。髀:大腿57.周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居:经过;将:带领。58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富:多59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此:此人,这个人 故:缘故 保:保全。60.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二.虚词:文言虚词是指那些意义比较抽象,基本 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 而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 完整的词。文言虚词数量远不

7、如实词多,但它在古今汉语中差别比较大,而且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 高,语法作用大,用法复杂,大多“身兼数职”、 灵活多变。因此,我们要想真正读懂古文,了解并 掌握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非常必要的。一、 考点分析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是“重点了解常用虚“之” “其” “而” “以” “于” “因” “为”“焉” “乃” “则” “然” “或”等词, 这12个虚 词的用法是主要考查内容。二是“在文中的用 法”,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分析虚词用法 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对虚词用法进行单纯记忆。因此,应对文言虚词考查,不能仅靠死记硬背,而是 应当通过阅读实践,把虚词放到具体语境中去把 握。二、题型归纳文言虚

8、词的考查方向明确,题型比较稳定,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常见的题型有:1 .题干给出例句,要求从选项中找出与题干 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选项。2 .选择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 法的异同。3 .选择不同的文言虚词比较他们在句子中的 意义和用法。4 .选项给出解释,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三、技巧指津1 .按图索骥理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要结合教材,逐字落实,善于归纳各种义项和用法,掌握常用意义,了 解特殊用法,绘制成图表,在阅读的具体语境中掌 握具体意义,考试过程中考生便能按图索骥了。例如“而”常见的用法有:表并列,相当于“又、和”,或不译。如: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关系

9、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然后” “就”,或不译。例如:学而时习之:表承接关系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 “可是” “却”。如: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关系,去队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相当于“着” “地”等,或不译。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修饰关系 作表时间的副词的词尾,“既而” “已而” “俄而”等。如:俄而雪骤又112个文言虚词都有这样条理清晰的归纳,并能够做到了然于心,解题时就可以作为参照确定其 用法。2 .课文迁移试题提供的用于比较的文言句子大多有出自 课本内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熟悉课文内文句的 优势来帮助辨析。例如: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 一项是:词在文中的用法”

10、A.众服为确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 坎穴B.其此之谓乎其反激之力C.一老河兵闻之 求之地中D.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以上四个选项都是出自教材, 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 对这些句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熟记于心, 再运 用知识迁移法比较前后两个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A 项前一个句子中的“为”可译为“认为”; 后一个 “为”可译为“成为”。B项中前一个“其”,表推测;后一个“其”是代词,代河水;C项两个句子中的“之”都是代词;D项前一个句子中的“而”表转折关系, 指代他;后一个“而”表顺承 关系,可知正确答案为 Co3.代入筛选当在具体语境中很难推断某一虚词的用法和 意义时,可以利用熟记的知识逐一

11、代入筛选,文从字顺的即为正确用法。四、备考建议1 .熟记重点。对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要进 行逐一归类,个个落实,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2 .熟悉课本。虚词的考查方式大多为选择题, 而且课内外兼顾。根据这一特点,应立足课本,结 合经典例句,归纳整理。3 .熟知规律。对于典型词义,要经常复习, 把握规律,防止遗忘。4 .熟练生巧。多进行课外文言语段的阅读训 练,坚持实践,不断积累,必然会熟能生巧。总之,在解答文言虚词题时, 能灵活地综合运 用各种解题技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想彻底攻克文言虚词这一 “堡垒”,关键还在于平时的日积月 累。 虚词归纳:1、“其”

12、的用法大致有:用作代词,它(它们)的、他(他们)的、她 (她们)的;其中(的);自己的,所指代的人或物因具体情境而变化。如:其反激之力其:代词,它的;用作语气词,表反问语气,难道;表推测语气, 恐怕,大概。如: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2. “为”的用法大致有:用作介词,读“醍i ”,可译为 “给” “被” “替” “向” “对” “为了” “因作动词用,读“W! i ”,有“做” “成 为” “以为” “认为”等意;或表判断,相当于 “是”。如: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丝匚 成为。 众服力确论:认为(二)另有乎、也、矣、焉、耶、哉等语气助 词也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虚词,可根据具体语境揣摩其所表达的语气。1 . “乎”的用法主要有:表疑问,相当于“吗”。表推测、商榷, 相当于“吗” “吧”。表感叹、呼唤,相当 于“啊” “呢”等。表反问,相当于 “吗” “呢”。2 . “矣”的用法主要有:用陈述句尾,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当于“了”。用在感叹句未,加强感叹语气。如: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以为顺流下矣作指示代表感叹语气,可译为 “啊” “呀”等。为”等。如: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