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安徽汽车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

上传人:猪** 文档编号:66306771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设计-安徽汽车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毕业设计-安徽汽车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毕业设计-安徽汽车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安徽汽车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安徽汽车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录中文摘要3英文摘要 31 引言 42 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概述 42.1安徽省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42.1.1早期起步阶段 42.1.2探索成长阶段.52.1.3快速发展阶段52.1.4高速发展时期52.2 安徽汽车产业的现状 62.2.1安徽汽车企业规模62.2.2安徽汽车产销现状82.2.3安徽汽车产业出口现状93 当前安徽省汽车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3.1当前安徽省汽车工业的机遇 113.1.1国家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带来的机遇123.1.2 发展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机遇123.2当前安徽省汽车工业的挑战 133.2.1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格局重新洗牌133.2.2国外产品的竞

2、争压迫阻碍产品结构升级133.2.3贸易壁垒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44 当前安徽省汽车工业竞争态势及面临的情况 144.1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144.1.1 地理区位优势144.1.2 基础能源优势154.1.3 营销战略优势154.1.4 零部件制造优势164.1.5 人力资源丰富164.1.6政府政策支持,经济环境良好164.2当今安徽省汽车工业的劣势174.2.1产业集中度低影响研发实力和资源效率174.2.2整体研发能力弱,核心技术落后174.2.3整零配套率低184.2.4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遭遇瓶颈184.2.5行业外向度不够195.2010年产销趋势预测分析196.未来安徽

3、汽车工业发展战略 206.1整体发展战略206.1.1规模经济战略226.1.2技术创新战略226.1.2.1提升整车开发能力236.1.2.2开发先进零部件246.1.2.3建设试验验证技术体系256.1.2.4探索开发前沿技术266.1.3区域同盟战略276.2骨干企业发展战略276.2.1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76.2.2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86.2.3安徽华菱重型汽车有限公司28结论29谢辞30参考文献31安徽汽车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摘要: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对相关行业的依赖性和带动作用非常强,具有高技术与高资金的典型

4、特征,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引导下,2009年安徽汽车产销创出历史最高纪录,骨干企业效益大幅度提升,为安徽经济保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外需急剧萎缩和贸易壁垒影响,整车和零部件出口严重下挫。在全国汽车产业重组、调整发展步伐加快的大格局中,安徽汽车产业仍面临进一步优化结构的重大课题和贸易壁垒的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正逐渐重新洗牌,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安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已经截然不同。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和安徽汽车的现状,明确使安徽汽车产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的关键所在,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在研究过程中要

5、考虑到国际环境和宏观经济局势,运用市场预测,预测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然后运用SWOT分析方法,明确目前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即未来安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框架。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将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讨论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关键词: 安徽汽车产业 金融危机 SWOT分析 发展战略Abstract: Automotiv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industry, Chain length、 associated with high、 wide range of

6、 employment、 consumer pull large. Dependence on the related industries is very strong and leading role, high-tech and high finance with typical.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ational auto industry restructuring and revitalization plan, An

7、hui automobile production and sales in 2009 hit a record high. Key enterprises have greatly enhanced security for the Anhui economic growt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However, a sharp decline in external demand and the impact of trade barriers, vehicle and parts exports suffered a severe setback.

8、Restructuring in the national automotive industry to adjust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accelerated pattern, the Anhui automobile industry still faces further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major issues and challenges of trade barriers.Afte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he world economy is gradual

9、ly re-shuffle, Chinas auto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Anhui automotive industry faces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 has very differen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s the global automotive industry trends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Anhui automobile industry to make clear that what is the key to

10、 a higher level and then formulate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applicating Market Forecast, forecast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global automotive industry.Then using SWOT analy

11、sis I presen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nhui automobile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learly. Finally, I will suppos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oposal, the future framework of the strategy of Anhui automobile industry. In the last part of this article I will comb

12、ine specific cases in Anhui automobile industry to discuss development strategy.Keyword: Anhui automobile industry , Financial crisis , SWOT Analysis , Development Strategy .1 引言经过近40年的发展,安徽已成为国内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汽车工业整体实力迅猛上升,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逐年提高,真正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后,世界经济格局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深度调整,全球汽车产

13、业首当其冲,因此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借金融危机之力,助安徽汽车产业的底特律梦想一臂之力,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2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概述2.1安徽省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2.1.1早期起步阶段1986-1990年,是安徽省汽车工业起步阶段,也是最困难的时期。1986年全省汽车总产量2098辆,没有一个像样的汽车零部件企业。1988年安徽省汽车工业开始起步,主要代表产品和企业包括:合肥淝河汽车制造厂消化吸收斯太尔技术,开发出国内领先技术水平的重型车桥产品,并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生产线,同时研发出国内领先技术水平的大型客车底盘;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消化吸收五十铃N系列技术,开发出新型轻型载货车及国内领先技

14、术水平的6700系列轻型客车专用底盘,并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轻型汽车装配生产线;淮海机械厂从小三线搬迁至合肥新厂区厂房建设及设备安装完成,在消化吸收铃木系列汽车技术基础上,开发出新型微型汽车并开始批量生产。2.1.2探索成长阶段 1991-1995年, 安徽省汽车工业取得了不凡的业绩。1993年轻型汽车产量从1990年的1041辆提高到1993年的12143辆;1993年合肥淝河汽车制造厂引进凯斯鲍尔技术,开发出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安凯牌全承载式大客车;1993年淮海机械厂大规模技术改造完成,实现1万辆微型汽车生产目标。到1995年底,安徽省汽车产量28430辆,是1990年的10倍,至

15、此安徽省汽车工业发展走上快车道。2.1.3快速发展阶段1996-2000年,安徽汽车产业整体水平提升了一大步。1997年11月淮海机械厂为求更大发展,正式并入产品相近的昌河汽车集团;1997年安徽拉开上轿车的大幕,在芜湖兴建了安徽省第一家轿车整车生产企业奇瑞公司,一期投资18亿。1999年第一辆轿车下线,2000年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此时,安徽成为了全国汽车制造业车型最完整的省份;2000年江汽集团公司核心企业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始了安徽省汽车整车企业股票发行先河。2.1.4高速发展时期2001-2005年,是安徽省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时期。2003年江淮汽车股份有限

16、公司汽车产销首超10万辆,并向乘用车发展;同年,奇瑞公司加入上汽集团,4大系列轿车面市,2005年轿车产销首超10万辆。2.2安徽汽车产业的现状安徽省汽车工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快速发展于90年代。近10年来,立足于自主创新,我省汽车产业发展更是势不可挡。目前,我省汽车全行业共有企业500多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6家,包括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昌河汽车有限公司、奇瑞商用车有限公司、安凯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13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改装车生产企业32家,主要有安徽星马汽车股份公司、安徽江淮扬天汽车有限公司、安徽瑞江汽车有限公司等,其中星马

17、汽车具备年产1万辆专用车生产能力,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全省现拥有奇瑞、江淮、安凯、昌河、星马、华菱等知名品牌,产品涵盖大中轻微客车、重中轻微载货车、轿车、皮卡车、改装车、专用车等全系列车型,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早在2007年,全省共生产汽车66.17万辆,实现工业总产值673亿元,工业增加值171亿元,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总量的7.44%,汽车工业已成为安徽省工业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2.2.1安徽汽车企业规模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已具自身特色和优势,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品牌形象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我省已具备年产130万辆汽车生

18、产能力,其中乘用车80万辆,涵盖轿车、MPV、SUV等全系列车型,乘用车具有品种齐全、性价比高、服务网络完善等特点;商用车50万辆,包括轻型载货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客车、微型汽车等;轻型载货汽车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2,重型车技术水平,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打造了奇瑞、江淮、华菱三大自主品牌,骨干企业已成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典范。奇瑞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全省汽车行业已建有1个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汽车节能环保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整车汽车企业技术中心和2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建成整车节能环保实验室、动力总成实验室、NVH 试验室、零部件试验室等,具备整车、发动机、变速

19、箱、零部件及材料试验能力。截至2007 年底累计申请专利达到3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400多项。奇瑞公司到2008年底累计专利申请量达到3197件,获得授权专利1671件,成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汽车企业之一。2009年,奇瑞汽车、江淮两家企业的产量增幅分别达到45.30%和63.07%,两家企业的净增产量占安徽全省总增量的95.42%。其中,奇瑞产量占全省55.5%,比上年低1.4个百分点;江淮产量占36.4%,比上年增加3.1个百分点;奇瑞销量占全省56.1%,比上年低1.0个百分点;江淮销量占35.7%,比上年增加2.9个百分点。其他整车企业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2009年,全国自

20、主品牌乘用车销售457.70万辆,其中奇瑞占10.93%,江淮占2.7%。奇瑞汽车全年销售收入207.24亿元,同比增长15.43%,居2009年全国产销量综合排名第七位,与上年持平;江淮汽车集团销售收入224.81亿元,同比增长31.08%,产量在全国排名保持第十位,销量排名第十一位,比上年下降一位。2.2.2安徽汽车产销现状2009年国内汽车市场快速复苏并出乎人们意料地高速发展。安徽汽车产业在此背景下同样及时走出低谷,整车产量第一次冲破90万辆,达91.6万辆,增长49.06%,占全国总产量6.64%;全省整车销售89.20万辆,增长了42.95%,占全国总销量6.54%。整车销售在三季度

21、以后出现近年来难得的持续旺销走势。在汽车产业各大省市中,安徽汽车产量增速第六,销量增速第四;在全国产量排名第八位,与上年持平;销量第七位,比上年前移一位。各整车企业产销全面实现增长。但当年全省销量占全国份额比上年略降0.12个百分点。在此形势下,2009年安徽省整车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大幅上升,全年整车实现销售收入51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31%;利税总额39.02亿元,增长101.5%。 图2-1 安徽汽车近五年汽车产销变化图注:来源于安徽省汽车工业协会网站 图2-2 安徽汽车近三年销售量和占全国份额变化注:来源于安徽省汽车工业协会网站2.2.3安徽汽车产业出口现状奇瑞汽车自上市以来,累

22、计销售140多万辆,20062007连续两年位居全国乘用车行业第4位;江汽公司2005年以来国内市场销售65.6万辆,主导产品在各细分市场中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客车专用底盘销量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1,JAC轻卡市场占有率全国第2。华菱汽车从2005年进入重卡市场以来,迅速突破年产万辆大关,稳居重卡行业前8位;星马汽车连续10年保持混凝土搅拌车、散装水泥车全国第1。自2001年以来,奇瑞公司已累计出口30多万辆,连续7年保持国内乘用车出口第1,出口量占据中国乘用车行业的半壁江山;江淮汽车2005年以来累计出口5.56万辆,其中JAC轻卡出口量居全国第1。华菱汽车2008年前7个月出口达300

23、0辆,占全部华菱汽车产销量的25%,高档重卡出口量全国第1;产品已出口东欧、东南亚、中东、南美等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唯一一家通过俄罗斯出口三年认证的汽车企业。全省已建成合肥市和芜湖市两个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汽车出口总量、出口额位列全国同行业首位。但是,因外需萎缩和贸易壁垒纷起,安徽省2009年汽车出口数量和金额均比上年度明显下降。全年出口整车6.47万辆,同比下降53.22%;出口金额4.45亿美元,同比下降55.24%。主要出口市场以数量计依次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从出口逐月统计情况看,下半年以来汽车出口降幅逐渐收窄。图2-3 2009年安徽省汽车出口地区分布图注:来

24、源于安徽省汽车工业协会网站2009年安徽零部件出口出现近年来的首次下降。全省当年出口零部件1.9亿美元,比上年减少50.98%。出口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7家(上年12家)。但出现部分出口高速增长的新生力量,如芜湖黄燕实业有限公司、黄山市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芜湖禾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增速分别达到1594.6%、1006.7%、197.3%。3.当前安徽省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安徽省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两大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省份。安徽汽车工业是以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为两翼,联合星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昌河汽车等共同发展的模式。在整车企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涌现出一

25、批国内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如安庆活塞环、蚌埠旋装滤清器、芜湖仪表、涡阳制动器、合肥佳通轮胎等,都已成为全国行业的排头兵企业,有的还融入了世界汽车工业全球供应体系。在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引导下,2009年安徽汽车产销创出历史最高纪录,骨干企业效益大幅度提升,为安徽经济保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外需急剧萎缩和贸易壁垒的影响,整车和零部件出口严重下挫。在全国汽车产业重组、调整发展步伐加快的大格局中,安徽汽车产业面临进一步优化结构的重大课题和贸易壁垒的严峻挑战,只有在几个关键瓶颈上有所突破,实现弯道超车,安徽汽车产业的底特律梦想才有可能变成现实。3.1当前安徽汽车工业面临的机遇3.1.1国

26、家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带来的机遇宏观经济理论中,推动宏观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GDP的增长却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消费的拉动相当有限.近来,在政府密集出台的各种财政刺激政策和积极的消费政策中,“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频频出现。这说明内需、消费已经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目前国际上通常根据千人保有量把汽车市场划分为准备期、蕴育期、起飞期和成熟期四个级别:不足5辆/千人为准备期,520辆/千人为蕴育期,20100辆/千人为起飞期,100辆/千人为成熟期。因此,我国的一级汽车市场已经进入起飞期,而二三级汽车市场恰恰处在蕴育期,市场潜力巨

27、大。利好的宏观环境加上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给安徽汽车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3.1.2 发展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机遇中国的汽车产业在传统的技术情况下无论是自主品牌或者是合资合作企业都很难有出头的日子,但是在新能源竞争的领域却完全有机会来超越老牌的外资企业。安徽汽车产业的新能源汽车,经过奇瑞和江淮这些骨干企业连续多年的研发投入,目前做的很超前很成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江淮和奇瑞都推出了各自新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型,反响很不错。这种为迎接低碳时代而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克服了传统燃油车高油耗、高排放以及纯电动车续驶里程低、成本高的缺点,是一款极具产业化前景的产品。3.2当前安徽汽车

28、工业面临的挑战3.2.1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格局重新洗牌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陷于低谷,但是中国由于相对封闭的金融体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率先复苏.在这种背景下,出于风险与收益的考虑,国际资本比以往更加亲睐中国市场。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著名商人麦克库姆斯,向华晨汽车中国控股公司注资1亿美元;美国国际集团AIG此前也向力帆注入约9000万美元;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旗下的公司,日前在香港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投资及股份认购协议。近段时间以来,大量外资注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这将使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将迎来新机遇。但对于一向走自主品牌路线的安徽汽车来说以后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将会是强手林立,

29、可以预见在未来国内的自主品牌车尤其是轿车市场竞争将是异常激烈的。3.2.2国外产品的竞争压迫阻碍产品结构升级2008年以来,国外品牌对国内小排量乘用车市场的竞争压力就开始加大,国家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发布后,小排量乘用车市场更加吸引各国汽车巨头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外品牌在2.0以上排量乘用车市场的原有优势,又成为安徽省汽车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的巨大障碍。在全球需求萎缩,以及我国当前汽车消费政策环境下,国外大排量乘用车在中国市场也被迫采取降价策略,越发导致安徽省汽车企业朝高端调整产品结构的努力一再受到遏制。3.2.3贸易壁垒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安徽自主品牌企业是我国汽车出口生力军。但是国际汽车市场各种贸

30、易保护措施,对经验不足、规模偏小的安徽车企形成严重的杀伤力。我汽车主要出口市场国对其国内市场的保护主要体现在特殊的金融财税政策、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和各种歧视性的进口监管措施中。对汽车出口企业来说,这些保护措施不仅构成市场准入壁垒,也往往导致巨额直接经济损失。4 当前安徽省汽车工业竞争态势及面临的情况4.1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4.1.1 地理区位优势安徽省位于连接东西部的枢纽位置。安徽江淮汽车的董事长左延安,曾经把安徽的区位精辟的总结为十六个字:“南北居中、承东启西、临江通海、气候宜人”。除了天然位于祖国腹地的优势之外,安徽近几年来大力进行水路、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安徽成为全

31、国交通的枢纽。长江的水运之利,加上“引江济巢”工程建成之后的大运河,安徽的水路运输也是非常便利的,而水路运输的成本是最低的。当产品竞争到一定时候,其同质化越来越明显。最后决定产品竞争成败的很重要的要素,就是物流成本。安徽造的汽车运到全国各地的平均成本无疑是最低的。比如第一汽车集团(吉林)造的车和合肥造的车相比,运到广州的成本相差将近一倍。4.1.2 基础能源优势煤、铜、铁等基础能源是汽车生产的必不可少的,在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煤成为了石油的代替型能源,号称是“工业的食量”。安徽的两淮煤矿,资源丰富,品位很高,开采的时间也比较长;铜陵等地是多种有色金属的开采地,铜铁资源丰富。比如,上海

32、汽车工业公司生产的汽车和安徽生产的汽车相比从资源的优先性和资源的物流成本这两方面,安徽都占优势,因为,上海的基础能源远远没有安徽的丰富,还需要从全国各地购入,价格和费用必然增加。4.1.3 营销战略优势安徽的汽车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江汽客车专用底盘、安凯大客、扬子汽车底盘、昌河面包车等都曾引起市场较大反响,其中大部分品牌仍是行业内的首选品牌,奇瑞已经成为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一面旗帜,形成了车界的奇瑞现象。安徽省的很多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定位准确,纷纷进入了专用改装车这个市场。以马鞍山星马、滁州扬天公司为代表的安徽专用改装汽车,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产品供不应求。星马公司的水泥散装车、混凝土

33、搅拌车国内产销量排名第一,产品处于垄断地位。4.1.4 零部件制造优势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发展与整车发展相互呼应,个别产品及关键总成在行业内已成初步规模优势,如蚌埠滤清器有限责任公司的BB牌滤清器,产品不仅遍及国内26个省市区,而且还出口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合肥围绕打造桃花工业园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进一步树立大规划意识,与江淮集团联手,将围绕生产制造核心区联合规划建设一座占地30平方公里的“江淮汽车城”。4.1.5 人力资源丰富在汽车工业地发展中,人力资源也是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不仅需要技术性人才,而且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安徽省的人力资源成本较低,素质却比较高,汽车界素有“肥大系”之说。即汽车界的许

34、多重要领导和企业家,都是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的学生。4.1.6政府政策支持,经济环境良好2004年,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举措,这给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使中部各省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煤炭、电力、机械、建材、钢铁等中部传统优势基础产业快速增长。2009年国家为迎接金融危机的挑战,进一步出台十大产业振兴与规划纲要,这给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宏观经济环境。4.2当今安徽省汽车工业的劣势安徽汽车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不可否认作为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安徽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4.2.1产业集中度低影响研发实力和资源效率汽车产

35、业存在典型的规模经济效应。但是安徽省汽车产业骨干企业的规模依然偏小,不同企业产品同质化,重复投资和同业竞争不仅影响资源产出效益,也是整体研发能力提升缓慢的主要因素。在零部件领域,虽有少数骨干企业竞争优势明显,但总体上多而不强。这一现状,在全国汽车产业重组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上升的态势下,将阻碍安徽汽车产业竞争力发展。2009年安徽汽车产销创最高纪录,但占全国市场份额已经连续两年下降,值得高度关注。4.2.2整体研发能力弱,核心技术落后虽然江淮、奇瑞已经在研发领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财力,自主开发出了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品,但是在传统汽车产品的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和著名国际汽车

36、巨头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关键零部件技术受外资企业垄断。目前,我省汽车关键零部件与汽车电子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尤其缺乏电控系统核心单元技术及关键子系统、零部件的研发、集成和匹配能力,大多处于前期研究阶段,不能有效支持整车企业。跨国公司对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一直对我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发动机、自动变速箱、ABS(刹车防抱死系统)、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和汽车电子核心技术及核心部件一直受制于国外厂商。除此之外,省内其他企业的研发能力更是普遍不强.研发能力决定了核心竞争能力,进而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4.2.3整零配套率低尽管安徽省目前拥有一百多家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但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

37、值领域,零部件做工精细度不够,所配套的车型也主要集中在中低档次商用车和品牌价值低的经济型领域;2005年,通过对全省一百多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调查发现,配套率仅为20 %左右。以合肥为例:合肥整车配套总额为24.3亿元,合肥市零部件企业配套的金额仅4.88亿元,整车所需零部件大多从江苏、浙江等外省采购。相对于国际上汽车整车与零部件投资的一般比例11.211.5来说,安徽省汽车零部件的投入缺口相当大,基础差、投资规模小,零部件企业散、乱、差的特点在安徽省尤为明显。汽车零部件工业缓慢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安徽省汽车工业的发展。4.2.4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遭遇瓶颈经过多年的快速成长,目前

38、无论是江淮与奇瑞都面临着一些瓶颈。江淮的瓶颈在于产品结构,其赖以起家的商用车领域,市场已经饱和,并且其主导产品轻型载货汽车利润微薄;而在乘用车领域,瑞风商务车虽然连续获得成功,但在每个细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轿车市场上,江淮汽车的轿车产品如何获得市场认同,并且快速形成规模,仍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而奇瑞的根本性瓶颈在于其品牌拓展上。2006年,在其30万辆的整车销量构成中,QQ与旗云两款经济型车占主导,这两款车在奇瑞全部销量中所占的比重超过80%。而作为相对高端的东方之子,市场表现一直欠佳。奇瑞作为中国汽车业的希望之星,自然要在全系列车型上都有所突破,才能维持长期的发展势头。4.2.5行业外向度不够

39、综观安徽省汽车工业的资本构成及产品结构,外向度不高比较明显。近几年上汽、一汽、广汽等发展势头迅猛,大有三分中国市场之势。众所周知,上汽是依托通用的,一汽是依托丰田的,而广汽是依托本田的,由此看出,在国内领军的汽车背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外企背景。5.2010年产销趋势预测分析从全国汽车产销形势看,自主品牌汽车将在2010年继续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第一;以自主品牌为突出优势的安徽汽车,在未来仍将拥有较好的市场空间。国家对汽车消费的优惠政策有收有放,小排量车的竞争越加激烈;“汽车下乡”政策延长、支持力度加大,对于拥有较大商用车产能的安徽车企是难得机遇。国际市场需求的缓慢复苏,将从小排量的低端产品开始,

40、安徽省骨干企业出口有望回升。整车企业的产能都在进一步扩张。由此看,2010年安徽汽车产销可继续实现相对平稳的增长;从产能部署情况看,商用车可望有较大幅度增长。6.未来安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结合前两章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建立如下图SWOT矩阵,概括性地分析安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内 战 部 略 因 选 素 择 外 部 因 素 优势S1地理区位好,2基础能源丰富,3品牌优势,4零部件优势,5人力资源丰富,6政府政策支持,经济环境良好劣势W1产业集中度低;2整体研发能力弱,核心技术落后;3整零配套率低;4骨干企业遭遇发展瓶颈;5行业外向度不构机会O1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再加上潜力

41、巨大的国内市场带来的机遇;2发展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机遇S+O发展型战略,如何利用优势把握机会?1 利用区域优势,降低成本2 加大与外企的合作3开拓市场,建立健全销售服务体系W+O扭转型战略,如何克服劣势把握机会?1 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2 整合资源,实现优化配置3通过引进来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4 开放竞争,全面扩大对外合作威胁T1大量外资注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对于一向走自主品牌路线的安徽汽车来说以后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将会是强手林立;2国外产品的竞争压迫阻碍产品结构升级;3贸易壁垒造成严重经济损失S+T多种经营战略,如何利用优势应付威胁?1利用本土资源进一步降低成本从而控制价格2 加大研发力度,

42、实现产品品牌效应3保持市场细分,实现产品定位W+T防御型战略,如何避免劣势应对威胁?1以低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2培育研发创新能力,加强政府的作用3 企业自主开发和引进相结合,实现产品多元化4加强零部件工业发展6.1整体发展战略近期出台的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安徽省汽车工业的发展振兴的目标包括产能、产销结构、技术、产品结构和联合重组各个方面的提升和改善。在产能方面,安徽省计划到2011年,汽车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0亿元,产量达到100万辆,在全国的位次上升1-2位。到202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产量达300万辆,确保自主品牌车全国第1的位次,力争进入世界前10位。产销结构方

43、面,到2011年,汽车出口占总产销量的20%左右,1.5升以下排量乘用车占总产销量的50%以上;同时积极发展中高档乘用车,力争到2020年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技术进步也是安徽省汽车工业发展的一大目标。安徽省计划到2011年,汽车产业产品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2.5%以上,重点企业达4%以上。小排量乘用车节能、环保和安全性指标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中型客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型、中重型、轻型载货车达到国际水平;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0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5%左右,中高档乘用车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积极推进汽车工业产品结构的改善,将以节能环保和

44、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实现产品技术升级,自主研发乘用车产品30个以上,产品水平逐步迈向中高挡;研发制造商用车产品20个以上。其中:混合动力、纯电动和代用燃料汽车产品占10%以上;节能环保汽车产品占80%以上,并实现产业化。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汽车整车争创1-2个中国名牌产品,汽车零部件争创2-5个中国名牌产品、40-50个省级名牌产品。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的60%以上。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必须实行规模经济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区域同盟战略三大战略。6.1.1规模经济战略所谓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出规模增加而出现的平均成本下降现象。汽车工业是典型的社会化大生产产业,规模经济特点十分明显。长期以来

45、,安徽汽车企业由于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导致了资金不足,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安徽汽车产业应在专业化基础上以规模经营获取成本优势,通过“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市场优势规模竞争优势”,最终实现规模经济。6.1.2技术创新战略当前,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牢牢确立自主创新这个主导战略,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抓住世界金融危机民族汽车工业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难得机遇,充分利用国家调整振兴汽车产业的各项政策,实行“整车带动、重点突破、提升能力、支撑发展”的方针,坚持企业主体、需求牵引,引导并支持企业以节能环保为方向,以产品开发技术为重点,以汽车车身、底盘、动力系统到汽车整车开发流程为主线,以整车产品及

46、零部件开发的核心技术和单元支撑技术提升为目标,选择关键平台技术重点突破,提升整车开发能力,发展先进零部件,建设试验验证能力,探索前沿技术,增强骨干整车企业的竞争力和配套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水平,为促进我省汽车工业跨越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任务。6.1.2.1提升整车开发能力以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华菱汽车等我省整车企业为龙头,针对整车开发过程中的共性关键技术,结合企业实际的产品开发活动,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技术攻关,力争在整车设计方法、车身设计开发、设计流程与支持数据库、整车设计标准、整车NVH 设计方法、试验验证技术流程和能力方面有所突破,逐步健全、完善整车产品设计流程、规

47、范、数据库和设计开发平台,增强整车系统开发能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建立先进的整车产品设计流程、规范,提升整车开发管理技术水平。建立整车BENCHMARK分析规范与流程,构建设计支持数据库,掌握整车性能测量分析与评价技术,形成车型开发的用户需求分析与市场评价体系;突破以往设计思路,优化整车概念设计方法和车身设计开发方法,不断完善设计流程与规范;研究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技术,实现开发过程的有效控制。(2)提升工程设计和系统匹配的技术能力。开发产品数据库,面向整车主要设定性能,开展基于CAE 和数据库的产品工程设计;进行整车系统匹配技术攻关,开发汽车底盘产品及关键总成虚拟样机,开展性能验证,积

48、累基础数据,制定整车系统匹配、调校标准,形成整车系统优化能力,实现整车性能水平提升。(3)开发提升整车性能的关键技术。从整车性能提升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整车安全性能、整车NVH 性能、整车可靠性、空气动力学性能、整车经济性与动力性、悬架与整车多体动力学性能等设计与优化技术研究工作。(4)建立汽车数字化设计开发平台。深化应用3D设计、CAE分析、模拟仿真等高端技术,构建协同设计开发环境,开发基于企业Know-How的专用系统,建立起数字化的设计开发平台。6.1.2.2开发先进零部件以我省整车性能提升和产品开发的具体需求为牵引,以提升零部件产品技术水平和配套能力为目标,大力开发关键零部件和汽车电子

49、产品,提高对整车开发的支撑能力,促进我省零部件与整车协调发展,促进整体汽车工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汽车橡胶件、汽车轮胎、汽车座椅、汽车内饰件、汽车蓄电池、汽车灯具、汽车滤清器、汽车模具及汽车车轮等产品,争取这些汽车零部件产品全国领先或进入先进行列。(1)开发动力总成技术及产品。先进汽车发动机:采用VVT(可变配气相位)、CBR(可控燃烧速度)、GDI(汽油缸内直喷)、DOD (熄缸技术)开发节能环保汽油发动机;采用高压共轨直喷、废气再循环(外部)和残留废气(内部)技术开发节能环保柴油发动机。先进变速箱:进行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提升现有变速箱产品等级;加快新型变速箱开发步伐,开发AMT

50、、6AT、CVT、DCT 等先进变速箱及控制系统,掌握其电子控制系统研发和标定技术。动力总成匹配技术:形成关键子系统技术参数提取、指标评价方法、技术参数与性能设计和匹配优化的综合设计分析能力。四轮驱动装置:提升四轮驱动和全时四驱设计技术和控制系统的开发能力,开发适用于中高档乘用车的四轮驱动装置。(2)开发汽车电子与车身控制系统。开发基于CAN、LIN总线的整车网络设计和诊断设计平台、包括CAN、LIN网络、诊断协议栈开发、设计、集成。开发关键汽车电子系统的软件控制策略、专业集成电路、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EPS(电动转向系统)、可调阻尼减振器、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等关键汽车电子子系统及产品

51、。(3)开发其它关键零部件。支持发展势头良好的我省零部件骨干企业,开发可支撑整车产品性能提升及车型开发、有较好技术基础、产业化前景明显的先进零部件产品。6.1.2.3建设试验验证技术体系以形成汽车试验技术能力为目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汽车产品试验体系,健全产品试验验证技术标准、规范和流程,建设开放的公共试验验证平台,促进产品性能优化,提高开发水平。(1)建立实验规范及评价体系。研究整车可靠性试验和评价体系,结合实际产品开发建立整车与关键零部件性能数据库,建立合理的试验流程与规范。(2)开发虚拟试验技术,建立关键试验平台。结合具体产品开发,研究开发碰撞模拟分析技术、噪声振动源辨识与可视化技术等关键

52、技术,建设关键共性技术及其产品的公共试验验证平台,实现试验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3)开发汽车整车试验与验证技术。结合车型开发过程,掌握整车性能测量分析与评价技术、碰撞模拟分析技术、噪声振动源辨识与可视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建立汽车整车性能数据库、试验流程与规范;建立关键零部件性能试验数据库,取得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底盘等关键部件的动静态参数,实现试验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6.1.2.4探索开发前沿技术针对汽车产品技术发展趋势,以形成技术与产品的领先优势和战略储备为目标,围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按照面向市场、适度超前原则,探索开发前沿技术。重点进行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灵活燃料汽车关键技术与

53、产品、车身轻量化技术及绿色可回收性材料的研究开发。(1)混合动力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安全动力电池,开发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及其关键零部件(系统及装置),进行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开发和产业化。(2)燃料电池、灵活燃料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灵活燃料关键技术,开发城市电动客车,CNG、甲醇、二甲醚替代燃料及灵活燃料汽车。(3)汽车轻量化设计技术与新材料、新型成型工艺。建立完备的汽车结构模型与CAE仿真分析等技术手段,在准确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以轻量化为目标的结构优化,开展汽车零部件空心构件新型成型工艺及镁合金、铝合金轻质材料应用。(4)汽车绿色环保内饰生物材料应用技

54、术。针对环保内饰新材料产业化实现的关键技术,应用基于纯生物质竹、木、棉、麻的材料和生态复合材料,设计环保内饰件(汽车顶棚、行李箱盖板、仪表板、座椅等),达到满足汽车内饰无异味、生态环保和可回收需求。6.1.3区域同盟战略以合肥市、芜湖市和马鞍山市为主,加快发展整车产业,进一步提高整车集中度,带动辐射汽车零部件的发展;依托合肥市、芜湖市、滁州市、马鞍山市、阜阳市和亳州市的现有改装厂,进一步推动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合肥市、芜湖市、安庆市、蚌埠市、马鞍山市、宣城市、滁州市、巢湖市、六安市、淮南市为重点,建设发展合肥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芜湖市汽车零部件及汽车电子产业园产业集群、蚌埠市滤清器产

55、业集群、安庆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全椒县汽车发动机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6.2骨干企业发展战略作为安徽省汽车工业发展的个体基础,奇瑞、江淮、华菱等重点企业应该得到重点发展。6.2.1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自主品牌乘用车重点企业,力争到2011年实现整车100万辆的产能,其中30%出口,销售收入300亿元。重点发展小排量、混合动力和新能源汽车。加快弱混合动力与中度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步伐,推进强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开发。6.2.2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安徽省综合型汽车生产龙头企业集团,发挥现有轻型载货车、客车及底盘、商务车优势,扩大产能,重点发展轿车、中重型载货车

56、、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等节能环保汽车。力争到2011年各类汽车整车产能达50万辆,销售收入300亿元。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结合其全承载车身技术,开发锂电池加超级电容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及新能源客车并产业化。6.2.3安徽华菱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重型载货汽车重点生产企业,力争到2011年重型载货车及底盘产能达到3万辆,销售收入50亿元。重点发展中重型载货车及配套的发动机、车桥、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结论安徽汽车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积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在后金融危机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度调整的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安徽汽车产业既有自己独特的新能源领域技术的优势,有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未来十年内,将是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市场竞争将趋于白热化.面对国内外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 安徽省汽车工业要在市场、政府、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抓住当今新形势带来的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在竞争、合作中融入全球汽车工业,慢慢积蓄能量,实现安徽汽车产业发展质的飞跃。因此,安徽省汽车企业要制定出正确、可行的发展战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工作的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