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4)

上传人:szh****04 文档编号:66279088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读书笔记 (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读书笔记 (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读书笔记 (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 (4)(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读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有感有人做过关于学习方面的实验,是为了回答下列问题:“教学生使用一种分析问题的固定模式是否有用?”有一项关于九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不同方式。研究者发现,有些学生具有先见之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省略某些中间步骤;有些学生则费力地、按部就班地一步步经历分析的每个阶段。当教师在教授所有学生一种特定的分析方式时,会发现学得慢些的学生进步比较明显,但这种教学方式对较为聪明的学生并无特别的好处。这就表明,对有些学生必须一步步地教他们分析问题的步骤,而另一些学生却经常能做出心智上的大跳跃,这样就不必教给他们详尽的分析模式。(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

2、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62页)上述实验告诉我们,教师要因材施教。对智力平平的学生,模式很重要,而且需要讲得细致一点,而对聪明的学生,就无须要求他们一板一眼地按模式做,否则会浪费他们的精力,阻碍他们的成长。这里的关键是教师本人的智力和见识。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教师本人智力平平,他就可能迷信模式,要求得特别死板,如果教师聪明灵活,他对学生的要求也就会比较灵活。我希望教师无论自身智力如何,都要有这样的见识:区别对待,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聪明的学生,将死板的办法教给死板的学生。当然,对于后者,也要想办法使他们逐渐聪明起来,也就是说,要把聪明学生的思路推荐给他们,至于他们能不能学会,那就

3、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不要强求。其实教师进修也是如此。如果你发现某教师渴望你给他一个模式,一个套路,一个诀窍,使他能马上学会分析,那你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位老师智力平平。聪明的教师是不会提这种要求的,他们只希望你的思路对他有所启发,路他会自己走的。令人非常遗憾的是,我发现目前在中小学教师中,前一种老师的比例太大了。智力一般的人迷信模式,智力较高的人简化或变通模式,智力最高的人突破模式,可能古今中外皆是如此。构想多种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对学生来说,另一个经常遇到的困难是要构想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或解释。大多数学生,除非他们的头脑异常灵活,都不可能提出多于一种或两种的解决

4、方案或解释。有证据表明,在学习的这个阶段给予学生帮助,有助于促进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向学生展示多种解决方式,或多种需要考虑的各种可能的事实和条件,以及要求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练习提出各种不同的可能性,这些都是有帮助的。(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62页)我认为作者说的情况属实,大多数学生遇事,归因都是比较单一的,对策也往往是单一的。这是一种单向的,线性的思维方式,非常死板拘谨,发散不开。而学校强调标准答案的教学训练,又恰好助长了和固化了这种思维方式。现在我要问的是,这些学生长大后,如果其中有些人上了师范学校,最终成了教师,情况会如何?那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样子:教

5、师遇到教育问题,也大多不会“提出多于一种或两种的解决方案或解释”。比如某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原因可能多种,教师却往往简单地认为“他不想学”就完了。归因如此简单,对策当然也就往往雷同,“因材施教”就完全谈不到了。据我多年的经验,要使这些老师改变思维习惯,形成“提出多于一种或两种的解决方案或解释”的新的思维习惯,是相当困难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固化了,撬一撬也许会动一动,少数人可能会有明显变化,但不要指望每个人都有巨变。没奈何,我的对策就是:我把问题摆出来,每个问题假设出多种可能性和对策,供老师们查阅参考。比如拙著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就是这样的写作思路。其实我这样写是被迫的,而且我知道这样写有害处:可

6、能在展开老师们思路的同时,又加上了新的束缚。比如早恋,据我的研究,有13种类型,事实上不可能只有这些,如果教师真的相信了我的话,万一有第14种、15种情况出现,他就不好分析了。混合类型就更多,绝对不是我能穷尽的。但是对许多教师来说,这样的书才“解渴”,实用,有抓手。所以我想,可能不同类型的教师需要有不同类型的书吧?这也就是很多老师要我推荐该读什么书我往往不给回答的缘故我不知您的思维水平在哪个层面,适合读什么书。读书学习也好,工作也好,前提都是“了解自我”。实事求是看待自己,才能获得真实的进步。你的脑子里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软件”吗?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难点,

7、就是有些学生缺乏一种用来分析问题并处理其中各种元素的概念结构。教学生思考,包括让他们使用基本概念和体系,观察正在思考的现象,这样他们就形成了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心理机制。(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62页)这种心理机制非常非常重要。我把它比喻成一个“软件”。脑子里没有这样一个“软件”,人就没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他就只能做一个“执行者”,就是说,眼巴巴等着别人把问题分析完了,提出了对策,告诉他,他去照着做。目前多数教师的情况就是如此。教师提问,张口就是“怎么办”,说明他已经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为执行者。为什么会这样?最大的可能性是,他脑子里没有分析问题解

8、决问题的软件,他的头脑也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功能。用我的习惯语言来说就是脑子锈住了。那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机制,这个软件,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呢?我的看法是:1、首先要有分析问题(探究)的欲望。不要小看这一条。多数老师几乎已经失去了这种欲望。他们看见问题就管,很少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或者他们主观简单地做个习惯性归因(比如“他根本就是想捣乱”),就开始行动了。探究欲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起点、前提和动力,没有这一条,脑子无法启动,就什么都谈不到了。这一关很难过,因为很多人已经形成了“遇事坚决不去深入探究原因”的思维习惯,也就是说,他脑子里没有“探究”软件,却有“不探

9、究”软件,更换这个软件是长期艰苦的工作。2、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我看到听到的,到底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哪些是冗余的,哪些是虚假的,各种信息之间有什么内部联系,需要筛选和判断。脑子里没有这个程序也不行。我看教师写的“随笔”,中间往往有大量的次要信息甚至废话,而最需要掌握的信息他却没注意。这显然不行。3、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比如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可能有多少种原因,这是基础的专业知识,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大致知道的。如果没有这些知识,他思路很难展开,也就提不出假设了。4、要能提出假设。这是分析问题的必要步骤。假设出几种可能,才好进一步分析。如果上来就有个“标准答案”,那就没必

10、要再分析了。5、推理验证能力。根据事实,对所作假设一个个进行推理和验证,最后初步确定哪个结论接近正确。6、然后就可以提出对策了,即所谓对症下药。前面属于分析问题,这一条是解决问题。以上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软件”的几个常用“模块”。泰勒说的是学生,为什么我这里说老师呢?因为现在不会思考的教师正是当年不会思考的学生变来的,而且,身为教师脑子里若没有这种软件,他怎么能教会学生?教师当然没有办法把自己头脑中不存在的知识(广义)奉献给学生。信息学习过程中的五个缺陷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信息学习过程中的五个缺陷常常为人所诟病。其中第一个是,学生常常死记硬背,却并没有真正理解所记的观点,也没有获得运用

11、它们的能力。第二个缺陷学生在接受一门课程后的一年之内,会忘掉已经获取信息的50%,在结束课程的两年之后,会忘掉75%。第三个缺陷是缺乏恰当的组织,很多学生所记的信息,都是孤立的片断,也不能以任何组织化或系统化的方式将这些项目联系起来。第四个缺陷是学生回想起的内容具有模糊性和大量不精确之处。信息越精确,学生就越有可能记不清,或者他们的记忆带有很大的不精确性。最后,第五个缺陷是:学生对准确的、最近的信息来源表现得非常不熟悉。既然处理当代问题所需的大量信息,都要及时地更新,那么知道从哪里获得准确、可靠的信息,对学生来说就是极其重要的。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只有不超过20%的学生能够确认其在学校所学问题

12、的可靠信息来源。(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63 64页)可以看出,学校里常见的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正是制造这些缺陷而且继续强化这些缺陷的“嫌犯”。通常(尤其在小学)善于死记硬背的学生考试分数总是比较高,因为我们考的多是死题,而且往往练过多次,需要的只是把它们记住,根本谈不上实际运用。这就强化了第一个缺陷。经验告诉我们,单纯为了考试而记住的东西,最容易忘,因为学生从一开头就没打算长久记住它,这种信息在头脑中只是“暂存”而已。这就强化了第二个缺陷。分科分章节的教学,必然把知识体系切碎,如果教师不注意经常疏理之、整合之、不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之(一般教学和考试题目恰

13、恰缺乏这种导向),学生头脑中的信息必定是孤立琐碎的,杂乱无章的。这就强化了第三个缺陷。要做到清晰性和精确性,除了教师的思维要十分清晰之外,还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概念,用批判思维的方式“锤炼”概念,而这些,教师往往做不到,或者完全没有做。这就强化了第四个缺陷。至于信息来源,学生往往只知道信息是课本上来的(课本中心),至于到哪里去查找有关的可靠信息,这种训练很少。这就强化了第五个缺陷。单从这五条就可以得出结论,教学必须改革,否则学生学了半天,脑子里装的往往是仅能暂时换回一些考试分数的无用之物。这是最大的浪费。克服信息学习过程中的五个缺陷的四条建议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提供学习经验时,为了

14、克服信息获取过程中的这些缺陷,有数条建议可供采用。首先,已有研究显示,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获取信息。因此,较之仅仅提供只记忆信息的特殊学习经验,更经济的做法是提供一种学习情境,其中获取信息已经成为整个问题解决程序中的一部分。此外,当获取信息已经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时,这种信息的用途及获取信息的原因就清楚了。这样就不大可能会导致死记硬背。第二条建议,是只选择值得记忆的重要信息。与其让学生学习上千条术语,就像有时在科学课中所做的那样,我们不如选择数量较少的、重要的、使用频繁的术语,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获取准确、精确的信息。如果学习的材料是经常要使用的,遗忘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第三条建议是设置

15、以下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下,所要学习的信息给学生留下了深广的印象,增加了学生记忆这些重要信息的可能性。这表明,对于那些非记不可的重要信息项目,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以相当高的强度呈现出来,而不是漫不经心地看待它们。第四条建议是频繁地、并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使用这些重要的信息项目。当一个学生看到同样的材料能用两种甚至更多的方式组织起来以获得有效的利用时,他就知道如何组织材料了。(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64 65页)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强调思维,但并不否认记忆的重要性。作者给出的这些克服信息学习过程中的五个缺陷的对策,有在运用中记忆(在解决问题中获取信息),

16、在情境中记忆,选择记忆(抓重点),多角度记忆(从不同角度反复运用某些概念,而不是简单重复),冲击性记忆(尽量给学生造成强烈印象),都有借鉴价值。态度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加以改变?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有关态度形成的一些研究指出,人们通常通过四种主要方式形成态度。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环境的同化作用。我们周围的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的朋友和熟人共同持有的观点,都是环境同化的例子,这些态度经常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被同化了。第二种形成态度的方式其常见度或许次于前者产生自某些种类的经验引起的情绪效应。一般来说,若一个人在某一特定关系中获得过满意的经验,那么他就会对该经验的某些内容或方面产生

17、偏爱的态度;相反,如果他从该经验获得的是不满意的体验,则他的态度就可能会变得正好相反。形成态度的第三种常见的方式,就是创伤性经验,即产生过深刻情绪影响的经验。因此,由于一次被狗咬过的经历,一个年轻人可能在一夜之间对狗产生巨大的恐惧感。最后,第四种形成态度的方式,是通过直接的理智过程。在某些情况下,当我们了解特定行为的含义时,当我们分析出特定事物或程序的本质时,我们会根据从这种智力分析中所获得的知识,对其形成偏爱或厌恶的态度。遗憾的是,通过明确的智力过程形成的态度,没有通过其他方式获得那么常见。在这四种形成态度的方式中,第三种方式对学校来说是不太有用的。带来剧烈情绪反应的创伤性经验太难控制,无法

18、系统地在教育计划中运用。因此学校将不得不主要依赖于利用环境的同化过程,通过利用特定经历引起的情绪效应及直接的智力过程形成态度。(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66 67页)显而易见,没有什么方式能强迫人们持有不同的态度。学生的态度的转变源于其观点的改变,而观点的改变,或者源自对情境的新洞见,新知识;或者源自从先前持有的特定观点中获得的满足感或不满足感,又或者源自这两种过程的结合。因此,提供学习经验,就要为学生提供这种让他们获得见识和满足感的机会。(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69页)我们以厌学为例,谈谈态度问题。厌学是一种对待学

19、习的负面态度。厌学的态度是怎样形成的呢?老师们常见的归因是“读书无用论”。这当然有些道理,属于环境影响,同化作用。但是这种归因无法解释在同一个班里为什么也有很多学生并不厌学。还可以归罪于家庭教育失误,这也有道理。但是老师们很少有关注厌学的校方原因的。其实很多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是,他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全是负面体验:受批评,被惩罚,丢脸。一个学生有多年这样的体验,不厌学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里不能说没有教师的责任。我们的老师面对厌学,对策是什么?他们想用什么办法改变学生厌学的态度呢?最常见的办法之一是加大监督检查和惩罚的力度,实际上就是想强迫学生改变态度。这是不可能的,适得其反。前任教师这样做,等于

20、减少了后任教师成功的希望。事实上正是因为有大批的小学教师一味这样做,追求短期效果(学生被逼学习,取得某些表面成绩,但内心却在聚集着对学习的厌恶和仇恨),才造成了中学教师的极大麻烦。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励志”教育,晓之以理,大谈学习的重要性。然而这种办法,在形成和改变学习态度的方式中,恰恰是效率最低的,更不用说教师讲的常属陈词滥调,学生甚至比教师还会说,其效果可知。其实面对厌学,最有希望最有效率的办法是“改变学生的体验”。也就是说,要想尽各种办法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有点正面体验,尝到点甜头,找到点乐趣,这样才有可能逐渐改变态度。但是这需要智慧,需要设计因人而异的情境,不像一味惩罚和一味说教那样省脑筋,所以教师往往做不到。说实话,即使教师能做到,对于那些程度比较深的厌学者(尤其是初中以上的学生),也很难立竿见影。改变厌学的态度是一件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期望值一定不要太高。既然冰冻三尺不是一日之功,那么冰消雪化也就不是须臾之事。经验告诉我们,改变很难。要是采用了错误的策略,就更难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