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绪论、骨学电教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6277126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PPT 页数:158 大小:9.4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解剖学绪论、骨学电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解剖学绪论、骨学电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解剖学绪论、骨学电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资源描述:

《解剖学绪论、骨学电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学绪论、骨学电教课件(1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解解 剖剖 学学黄河医学院黄河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解剖教研室 姚方姚方 解剖学内容及学时安排解剖学内容及学时安排n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2 2学时学时n第二章第二章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 待定待定n第三章第三章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n第四章第四章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n第五章第五章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n第六章第六章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n第七章第七章 脉管系统脉管系统n第八章第八章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n第九章第九章 感官系统感官系统n第十章第十章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教学特点人体解剖教学特点 *n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包括讲授和解剖实验课。讲授内容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包括讲授和解剖实验课。讲授内容主要是各系统的

2、总论和解剖要点等重点内容。实验课主要是各系统的总论和解剖要点等重点内容。实验课是以实际观察解剖尸体(标本),部分内容观察模型。是以实际观察解剖尸体(标本),部分内容观察模型。同时,密切结合活体的观察和触摸,并适当的结合一同时,密切结合活体的观察和触摸,并适当的结合一些临床病例讨论以增强对解剖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些临床病例讨论以增强对解剖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n教学大纲所列教学内容按要求程度的不同,分为教学大纲所列教学内容按要求程度的不同,分为“掌掌握内容握内容”和和“了解内容了解内容”两级。掌握内容为重点内容,两级。掌握内容为重点内容,学生必须通过反复学习与思考达到牢固掌握、熟练描学生必须通过反

3、复学习与思考达到牢固掌握、熟练描述、准确指认和联系实际应用的程度。了解内容则要述、准确指认和联系实际应用的程度。了解内容则要求学生达到一般的认识和了解。求学生达到一般的认识和了解。n人体解剖学好学不好学?(人体解剖学好学不好学?(3/4名词;每个人都有)名词;每个人都有)使用的教材特点使用的教材特点n第四军医大学出版,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规划教材。n本书共分为三篇:只讲第一篇“系统解剖学”,至于第二篇“局部解剖学”和第三篇“断层解剖学”不讲。n系统解剖学中共分有十二章,第十二章的“内分泌系统”如果有时间会给大家提一下。n按照大纲要求,人体解剖学的总学时是117个学时(大课90学时,实验课27学

4、时)。n尽量按教材顺序讲,但内容会有所增减(有些内容这本书上没有,但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有些内容与其他课程有冲突或者临床意义不是太大就不讲了)。 绪绪 论论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1、了解、了解(*)解剖学的分科和学科发展简史。解剖学的分科和学科发展简史。2、掌握、掌握(!)(!)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3、掌握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及人体的轴与面。、掌握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及人体的轴与面。4、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一、定义(一、定义(p1):):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研究正

5、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属于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二、目的:二、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三、分类:三、分类: *广义解剖学:广义解剖学: 1、巨视解剖学、巨视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局部解剖学 2、微视解剖学、微视解剖学 组织学组织学 胚胎学胚胎学 细胞学细胞学其他门类:

6、断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其他门类:断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学、应用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n四、人体结构概述:四、人体结构概述: *n(一)(一) 细胞间质细胞间质 组织组织 器官器官 系统系统 人体人体n(二)(二)分部:分部:n 1、头部:颅、面。、头部:颅、面。n 2、颈部:颈、项。、颈部:颈、项。n 3、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n 4、四肢: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四肢: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n 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足。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足。 *五、学习人

7、体解剖学必须具备的观点:五、学习人体解剖学必须具备的观点: (一)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上下肢的(一)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上下肢的分工不同)分工不同) (二)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二)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三)进化发展的观点(尾骨的退化、返祖(三)进化发展的观点(尾骨的退化、返祖现象、多指、兔唇等等)现象、多指、兔唇等等) (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必须重视(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必须重视实验、多看图谱)实验、多看图谱) (五)应该具有(五)应该具有“美国精神美国精神”!(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像)附、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附、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Hippcrates希波克拉底

8、希波克拉底(公元前(公元前460377)古希腊名医、解古希腊名医、解剖学鼻祖。剖学鼻祖。Galen伽林伽林(130200)古希腊名医、解剖学家,著医经,对血液流动、神经分支和心、脑等器官有具体描述。维扎里维扎里-(15141564) 现代解剖学的奠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基人,1543年出版了年出版了人体构造人体构造这一这一划时代的解剖学巨著。划时代的解剖学巨著。Vesalius哈维哈维-(15781657)解剖生理学家,发现了血液循解剖生理学家,发现了血液循环的原理,确定血液是在一个环的原理,确定血液是在一个封闭的管道内循环。著有封闭的管道内循环。著有血血液循环论液循环论、动物的发生动物的发生两

9、书。开创了动物实验研究的两书。开创了动物实验研究的道路。道路。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n公元前300200黄帝内经已有对人体解剖的记载。(。(例如:例如:灵枢灵枢.平人绝谷论平人绝谷论中记载:中记载:“胃大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小肠大二寸半,。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广肠大八寸,径。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二寸寸之大半。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n清.王清任(17681831)编著的医林改错更为详细的描述了解剖学知识(提出:(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灵

10、机记性不在心在于脑在于脑”)。)。n建国以后,我国解剖学工作者队伍迅速成长,编写了多套具有我国特色的解剖学教材和解剖学图谱,对我国解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术语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术语-p3 一、一、( (解剖学姿势解剖学姿势) )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 双足并立,足尖朝前;双足并立,足尖朝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 方位术语方位术语) ) n上上(近头者)(近头者), 下下(近足者)(近足者)n前前 (近腹侧近腹侧 ) ,后后 (近背侧近背侧 )n内侧内侧(近正中面者)(近正中

11、面者), 外侧外侧(远正中面者)(远正中面者)n内内, 外外(某结构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某结构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互位置关系,靠近内腔的为内)互位置关系,靠近内腔的为内)n浅浅, 深深(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n四肢四肢-近侧近侧, 远侧远侧(肢体肢体附着者附着者 ) 尺侧,桡侧尺侧,桡侧(上肢)(上肢) 胫侧,腓侧胫侧,腓侧(下肢)(下肢)三、(轴与面)三、(轴与面) !n轴:轴:q垂直轴垂直轴-上、下方向走行;上、下方向走行;q矢状轴矢状轴-前、后方向走行;前、后方向走行;q冠状轴冠状轴-左、右方向走行。左、右方向走行。n面面:q矢状面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半将

12、人体分成左、右两半q冠状面冠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半将人体分成前、后两半q水平面水平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半将人体分成上、下两半辅助切东西,如西红柿、萝卜等。辅助切东西,如西红柿、萝卜等。 第一章、第一章、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目的要求目的要求1、熟悉、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2、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及功能。、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及功能。3、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4、掌握关节的运动形式。、掌握关节的运动形式。5、掌握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及其配布。、掌握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及其配布。 *运动系统的运动系统的1、组成:、组成: 由由骨骨、关节关节和和 骨骼

13、肌骨骼肌组成,组成,占成人体重占成人体重60%(骨起杠杆作用(骨起杠杆作用 关节是运动的枢纽关节是运动的枢纽 骨骼肌是动力器官)骨骼肌是动力器官)骨骼:骨与骨连接所构成的人体支架称为骨骼。骨骼:骨与骨连接所构成的人体支架称为骨骼。2、功能、功能: 支持支持 保护保护 运动运动 * 骨学总论骨学总论n成人的骨骼共有成人的骨骼共有206块。块。n按部位的分类:按部位的分类:q颅骨(29块)q躯干骨(51块)q四肢骨(上肢64块、下肢62块)n按形状分类:按形状分类: q长骨长骨q短骨短骨q扁骨扁骨 q不规则骨不规则骨骨骼锻炼与粗壮程度有关。(俯卧撑)骨骼锻炼与粗壮程度有关。(俯卧撑)n(一)(一)

14、 分类:分类: *1 、根据部位分根据部位分 颅颅 骨:脑颅骨、面颅骨骨:脑颅骨、面颅骨 躯干骨:椎骨、胸骨、肋躯干骨:椎骨、胸骨、肋 四肢骨:上肢骨、下肢骨四肢骨:上肢骨、下肢骨n2 、根据形态分类根据形态分类: (1)长骨)长骨 一体:又名骨干,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一体:又名骨干,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 两端:两端膨大,称为骺,其光滑面称关节面。两端:两端膨大,称为骺,其光滑面称关节面。 干骺干骺(读(读hou,猴),猴)端: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端: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骺软骨:幼年时骺与骨干之间借透明软骨相连,骺软骨:幼年时骺与骨干之间借透明软骨相连, 该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

15、、繁殖和骨化,该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体,融合遗留下来的痕迹,称体,融合遗留下来的痕迹,称骺线骺线。n 注意:手指骨及足趾骨也属于长骨。注意:手指骨及足趾骨也属于长骨。n(2)短骨短骨:立方形,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立方形,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稍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稍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n(3)扁骨扁骨:扁宽的板状,常围成腔,如颅骨、:扁宽的板状,常围成腔,如颅骨、 肋骨。肋骨。n(4)不规则骨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n 含气骨含气骨:有些

16、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腔称为含: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腔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蝶骨。气骨,如上颌骨、蝶骨。n 另外尚有发生于某些肌腱的另外尚有发生于某些肌腱的籽骨籽骨,其体积,其体积一般甚小,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转变肌腱牵一般甚小,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转变肌腱牵引方向的作用。引方向的作用。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骨的构造骨的构造 *n骨质骨质q骨密质骨密质-构成骨的外层,抗压。构成骨的外层,抗压。q骨松质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骨呈海绵状,由许多骨小梁构成。小梁构成。n 外板外板 骨密质,内板易骨折。骨密质,内板易骨折。n 颅盖骨颅盖骨 内板内板 骨松质。骨松质。 板障板障骨

17、密质骨松质骨髓n2、骨膜骨膜:是被覆于骨内、外面,:是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膜。 n(1)骨外膜)骨外膜(关节面没有,若骨(关节面没有,若骨膜损伤则骨易坏死)膜损伤则骨易坏死) 外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厚纤维束穿入:致密,有许多胶厚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内层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n(2)骨内膜: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内膜: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松质腔隙内,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细胞。 骨膜n3 、骨髓骨髓:存在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存在于长骨的骨

18、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红骨髓-造血造血 黄骨髓黄骨髓-不可造血不可造血。(失血时可转换成红骨髓)。(失血时可转换成红骨髓)(备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股骨这些部位终生都是备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股骨这些部位终生都是红骨髓,临床上常选髂后上棘等处作为穿刺点以检查骨髓象红骨髓,临床上常选髂后上棘等处作为穿刺点以检查骨髓象)。)。n 4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n1 、有机物:占成人骨、有机物:占成人骨1/3(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 多糖蛋白),使骨有弹性和韧性;多

19、糖蛋白),使骨有弹性和韧性;煅烧骨,质脆易碎。n2 、无机物:占成人骨、无机物:占成人骨2/3(主要是碱性磷酸钙),使(主要是碱性磷酸钙),使骨增加硬度;骨增加硬度; 脱钙骨,柔软有弹性。n3 、婴幼儿:有机物多,青枝骨折、婴幼儿:有机物多,青枝骨折 老年人:无机物多,粉碎骨折。(尤其是老年女老年人:无机物多,粉碎骨折。(尤其是老年女性,由于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有机物含量减少,最易性,由于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有机物含量减少,最易骨折)。骨折)。打个喷嚏都要注意打个喷嚏都要注意 附:骨的标志(课本没有)附:骨的标志(课本没有)n(一)骨面的突起:明显突出于骨面的叫(一)骨面的突起:明显突出于骨面的叫

20、突突(如枢椎的齿突)(如枢椎的齿突);末端尖的叫;末端尖的叫棘(如椎骨的棘(如椎骨的棘突)棘突);基底部较广逐渐凸隆的叫;基底部较广逐渐凸隆的叫隆起(枕外隆起(枕外隆凸)隆凸),其表面粗糙不平的叫,其表面粗糙不平的叫粗隆或结节(如粗隆或结节(如胫骨粗隆)胫骨粗隆),有方向扭转的粗隆叫,有方向扭转的粗隆叫转子(如股转子(如股骨大转子)骨大转子);长线形的高隆起叫;长线形的高隆起叫嵴(如髂嵴)嵴(如髂嵴);低而粗涩的叫低而粗涩的叫线(如股骨粗线)线(如股骨粗线)。n(二)骨面的凹陷:大而浅的光滑凹面叫(二)骨面的凹陷:大而浅的光滑凹面叫窝窝(如冈上窝)(如冈上窝),略小的凹叫,略小的凹叫小窝小窝或

21、小凹;长的或小凹;长的叫叫沟(如肋沟)沟(如肋沟);浅的如手指的压痕叫;浅的如手指的压痕叫压迹压迹(如肩胛切迹)(如肩胛切迹)。n(三)骨的腔洞:一般将较大的空间称为(三)骨的腔洞:一般将较大的空间称为腔腔(如颅腔)、窦、房(如颅腔)、窦、房,小者叫小房;长的骨性,小者叫小房;长的骨性通道叫通道叫管管;腔或管的开口叫;腔或管的开口叫口或孔口或孔,边缘不完,边缘不完整的孔叫整的孔叫裂孔裂孔。n(四)骨端的标志:骨端圆形的膨大叫(四)骨端的标志:骨端圆形的膨大叫头(股头(股骨头)骨头)或小头,头下方较狭细处叫或小头,头下方较狭细处叫颈(股骨颈(股骨颈)颈);椭圆形的膨大叫;椭圆形的膨大叫髁(如股骨

22、内侧髁)髁(如股骨内侧髁);髁的最突出部分叫上髁。髁的最突出部分叫上髁。n此外,较平滑的骨面叫此外,较平滑的骨面叫面面,是肌肉的附着处;,是肌肉的附着处;骨的边缘称骨的边缘称缘(如胫骨骨间缘)缘(如胫骨骨间缘),缘的缺口或,缘的缺口或凹入都叫凹入都叫切迹切迹(是血管、神经或肌腱的通过(是血管、神经或肌腱的通过处)。处)。 骨连接骨连接 骨与骨之间相连称骨连接。n直接连结直接连结q纤维连结纤维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组织直接连接在一起。 特点:无间隙,不运动或少运动。 n韧带连结连接两骨之间的纤维组织长,富有弹性。如棘突间韧带。n缝-相邻颅骨边缘借薄层纤维组织结缔连接。如上矢状缝。q软骨连结软骨连

23、结:骨与骨之间借软骨连接在一起。n透明软骨结合:如幼儿蝶枕结合。 n纤维软骨联合:如椎间盘、耻骨联合。 q骨性结合:骨性结合:如骶椎结合成骶骨。n间接连结间接连结滑膜关节(滑膜关节(关节关节),),是骨连接的最是骨连接的最高分化形式。活动度大为其特点。高分化形式。活动度大为其特点。滑膜关节滑膜关节基本构造:基本构造:n关节面关节面: 即接触面。一般一个关节至少有两个关节面,一凸一凸(关节头)一凹一凹(关节窝)。关节面表面均覆盖有关节软骨。关节软骨。n关节囊:关节囊: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囊。附于关节面周缘,分内外两层:q外层(外层(纤维层):可增强连接作用。纤维层):可增强连接作用。q内层(内层(

24、 滑膜层):可产生滑液,减少摩擦。滑膜层):可产生滑液,减少摩擦。n关节腔关节腔: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滑膜层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腔内为腔内为负压负压,有利于维持关节稳定性。 辅助结构:辅助结构:n韧带韧带: 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根据韧带在关节囊的外或内分囊外、内韧带。n关节内软骨关节内软骨: 1、关节盘、关节盘 :多圆形,中央薄,周缘厚。(膝关节内呈半月形,称关节半月板)。如胸锁关节的关节盘。 2、关节唇、关节唇:附于关节窝的周缘,可加深关节窝。如髋臼唇。n滑膜襞和滑膜囊滑膜襞和滑膜囊(书上没有)(书上没有):滑膜重叠卷摺并突向关节腔称滑膜襞滑膜襞。滑膜从纤维膜缺如处或薄弱处囊性膨

25、出充填于肌腱和骨面之间称滑膜囊滑膜囊。 关节运动术语关节运动术语 !n屈和伸屈和伸关节沿冠状轴的运动。角度变小为屈,变大为伸角度变小为屈,变大为伸。(足尖上抬为背屈,向下为跖屈)n内收和外展内收和外展-关节沿矢状轴的运动。(但手指是以中指为基准,足趾是以第二趾为基准)n旋转旋转-关节沿垂直轴的运动。q旋内和旋外:旋内和旋外:向前内为旋内旋内;向后外为旋外旋外。q旋前和旋后:旋前和旋后:在前臂在前臂,手背向前为旋前旋前;手背向后为旋后旋后。q足内翻和足外翻:足内翻和足外翻:在踝部在踝部,足底向内为足内翻足内翻;反之为足外翻。足外翻。n环转环转-关节头在原位转动。如:肩、髋、桡腕关节等。 中轴骨骼

26、中轴骨骼-躯干骨躯干骨躯干骨躯干骨n组成组成: 24块椎骨、块椎骨、1块骶骨、块骶骨、1块尾骨、块尾骨、1块胸块胸骨、骨、12对肋。对肋。 椎骨椎骨n24块椎骨(幼年为块椎骨(幼年为3233块),分别为块),分别为:n颈椎颈椎 C.7n胸椎胸椎 T.12n腰椎腰椎 L.5n骶椎骶椎 S.5 骶骨骶骨n 尾椎尾椎 Co.34 尾骨尾骨 椎骨的特点椎骨的特点n椎体椎体松质。承重。松质。承重。n椎弓椎弓q椎弓根椎弓根: 紧连椎体的缩窄部分。紧连椎体的缩窄部分。 q椎弓板:椎弓板:两侧椎弓根向后内变宽。两侧椎弓根向后内变宽。q 棘突棘突椎弓伸向后方或后下的突起。椎弓伸向后方或后下的突起。q 横突横突椎

27、弓伸向横侧的突起。椎弓伸向横侧的突起。q 上、下关节突上、下关节突椎弓根和椎弓板结合处椎弓根和椎弓板结合处向上下方的突起。向上下方的突起。n椎孔椎孔由椎体和椎弓所围成的孔。由椎体和椎弓所围成的孔。 n椎管椎管-各椎孔连在一起构成椎管。各椎孔连在一起构成椎管。n椎间孔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 颈椎的特点颈椎的特点1、椎体、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面。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称椎体钩椎体钩。椎体钩若与上位椎体的前后唇缘相接,则形成钩椎关节钩椎关节。如过度增生肥大,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症状,为颈椎病。2、椎孔、椎孔较大,呈

28、三角形。横突有孔,称横突横突孔,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第第6颈椎横突末端前方的结节特别隆起,颈椎横突末端前方的结节特别隆起,称颈动脉结节称颈动脉结节,有颈总动脉经其前方。当头部出血时,可用手指将颈总动脉压于此结节,进行一时性止血。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末端分叉。横突孔关节突水平位特殊颈椎:特殊颈椎:n寰椎寰椎 (C1) q特点特点:呈环形,无椎体、棘突、关节突。q组成组成:1、前弓-较短,后面有齿突凹2、后弓-上有横行的椎动脉沟椎动脉沟。3、侧块-上面有椭圆形关节凹,连枕髁。下面有圆形关节面,连枢椎。n枢椎枢椎 (C2): n特点特点:椎体上有齿突齿突,与寰椎的关节凹相关节(寰枢关节)。

29、n隆椎隆椎(C7)n特点特点: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在活体可摸到,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胸椎胸椎 n胸椎的特点胸椎的特点: 1、椎体由上到下逐渐增大。横断面呈心心形。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第一胸椎和第横突肋凹(第一胸椎和第9胸椎胸椎以下各椎骨肋凹不明显)以下各椎骨肋凹不明显)。 2、棘突较长棘突较长,由上到下呈叠瓦叠瓦状排列状排列。 横突肋凹上肋凹下肋凹腰椎腰椎 n腰椎的特点:腰椎的特点:1、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肾形,椎孔呈三角形。2、棘突宽而短棘突宽而短,呈板状呈板状。各棘突间隙较宽,可作腰椎穿刺术。n歌诀歌诀各部椎骨特点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各有特点记心间;颈椎体小棘发叉,

30、横突有孔很明显;胸椎两侧有肋凹,棘突叠瓦下斜尖;腰椎特点体积大,棘突后伸宽双扁。骶骨骶骨 n由五块骶骨融合而成。呈倒置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n盆面(凹陷)盆面(凹陷): 上缘中分向前隆起称为上缘中分向前隆起称为岬岬; 中部四条横线是骶椎融合线。 横线两端有四对横线两端有四对骶前孔骶前孔n背面(粗糙)背面(粗糙): 背面正中线上有背面正中线上有骶正中嵴骶正中嵴; 骶正中嵴两侧有四对骶后孔。骶后孔。 骶正中嵴内部中空称骶管。称骶管。 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称骶管裂孔, 骶管裂孔两侧的向下突起称骶角骶角 (骶角是骶管麻醉的标志)n侧面(上宽下窄):侧面(上宽下窄): 耳朵形状的关节面称耳朵形状的

31、关节面称耳状面耳状面;耳状面后面的骨面凹凸不平称耳状面后面的骨面凹凸不平称骶粗隆。骶粗隆。躯干骨的连结躯干骨的连结 躯干骨的24块椎骨、一块骶骨、一块尾骨借骨连接连接成脊柱。脊柱。1、椎骨间连接:、椎骨间连接:(1)、椎体间连接:)、椎体间连接: 椎间盘椎间盘 前纵韧带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后纵韧带(2)、椎弓间连接:)、椎弓间连接: 黄韧带黄韧带 棘间韧带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棘上韧带 横突间韧带横突间韧带 关节突关节关节突关节椎体间的连结椎体间的连结 椎间盘椎间盘是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n髓核(中央部):髓核(中央部):胶状物,是胎儿时期脊索残留物。 (胸部较薄,颈部较厚,腰部最厚)n纤维

32、环(纤维环):纤维环(纤维环):同心圆排列。 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当运动不当时,纤维环后部断裂,髓核膨出进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临床上称椎间盘脱出症。 前纵韧带前纵韧带n位于椎体前面,宽而坚韧。n上连枕骨大孔,下达第1、2骶椎。 n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及椎间盘向前膨出。后纵韧带后纵韧带n位于椎体后面,窄而坚韧。n上起枢椎,下达骶管。n限制脊柱过度前屈。椎弓间的连结椎弓间的连结n黄韧带黄韧带: 连接相邻两椎弓板之间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并限制脊柱过度前屈。n相邻各棘突之间的韧带称棘间韧带。棘间韧带。向前连接黄韧带,向后移行为棘上韧带和项韧带。n棘上韧带:棘上韧带:连接胸、腰、骶椎之间各棘

33、突尖的纵行韧带。在颈部,在颈部,从颈椎棘突尖向后扩展成三角形的弹性膜叫项韧带。项韧带。 n连接相邻椎骨的横突间的韧带叫横横突间韧带。突间韧带。 n关节突关节:关节突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所构成的平面关节。n歌诀歌诀-脊柱的韧带:脊柱的韧带:脊柱韧带,三长两短;腰椎穿刺,棘上棘间;再透黄韧,进入椎管。 寰枕关节n由枕髁和寰椎侧块枕髁和寰椎侧块的上关节凹所构成的联合关节。n两侧关节同时运动,可使头进行俯仰和侧进行俯仰和侧屈运动。屈运动。寰枢关节 n包括两个关节:q寰枢外侧关节。q寰枢正中关节。使头做旋转作用。n寰枢关节被下列韧带增强: q齿突尖韧带q翼状韧带q寰椎横韧带 q覆膜 脊

34、柱整体观及运动脊柱整体观及运动-p20n脊柱长约脊柱长约70cm,椎间盘总厚度,椎间盘总厚度占脊柱全长的占脊柱全长的1/4。n前面观前面观 椎体逐渐变宽变厚。椎体逐渐变宽变厚。n后面观后面观椎骨棘突连贯形成纵嵴。椎骨棘突连贯形成纵嵴。颈椎棘突短而分叉,水平位。颈椎棘突短而分叉,水平位。胸椎棘突细长,向后下,呈叠瓦状。胸椎棘突细长,向后下,呈叠瓦状。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n侧面观(四个生理弯曲)侧面观(四个生理弯曲): 颈曲、胸曲、腰曲、骶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颈曲、腰曲凸向前;(颈曲、腰曲凸向前; 胸曲、骶曲凸向后)胸曲、骶曲凸向后) 辅助知识点辅助

35、知识点n新生儿的脊柱呈轻微后凸。n3个月-抬头动作-n6个月-坐起来后-n12个月-行走后- 脊柱裂脊柱裂 n 脊柱裂为脊椎轴线上的先天畸形。以骶尾部多见,颈段次之,其他部位较少。 n 主要是在胚胎期发育发生障碍所致,关键在于椎管闭合不全。 胸骨胸骨(前凸后凹)(前凸后凹) 25岁以后才融合岁以后才融合 n胸骨柄胸骨柄(上宽下窄)(上宽下窄): n颈静脉切迹颈静脉切迹n锁切迹锁切迹与锁骨相连。与锁骨相连。n胸骨体胸骨体 n剑突剑突 第1肋凹234567歌诀:歌诀:胸骨形似一把剑,上柄中体下剑尖;胸骨形似一把剑,上柄中体下剑尖;柄体交界胸骨角,平对二肋是特点。柄体交界胸骨角,平对二肋是特点。 胸

36、骨角胸骨角 1、定义:、定义: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的突出。2、意义:、意义: a、胸骨角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b、胸骨角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肋肋=肋骨肋骨+肋软骨肋软骨 一、肋骨一、肋骨n属于扁骨。n后端后端: 肋头:肋头:关节面与胸椎关节相连。关节面与胸椎关节相连。 肋颈:肋颈:肋头与肋结节之间的缩窄处。肋头与肋结节之间的缩窄处。 肋结节:肋结节:关节面与胸椎的横突肋凹相关节。关节面与胸椎的横突肋凹相关节。 n肋体:肋体: 肋角肋角:肋体后部急转弯处。 肋沟肋沟:内面近下缘处的沟,有肋间神经、血管内面近下缘处的沟,有肋间神经、血管通过。通过。n前端:前端:稍宽,与肋软骨相

37、连。特殊肋骨:特殊肋骨:n第第1肋骨肋骨 扁、宽、短。扁、宽、短。 分上下两面、内外两缘。分上下两面、内外两缘。 无肋沟,无肋角。无肋沟,无肋角。a、内缘前份有前斜角肌结节前斜角肌结节,有前斜角肌肌腱附着。 b、前后方有锁骨下动、静脉沟。锁骨下动、静脉沟。n第第2肋肋为过渡型。n第第11、12肋肋无肋结节、肋颈、肋角。n肋软骨:肋软骨:各肋骨前端的透明软骨,终生不骨化。前锯肌粗隆前斜角肌结节锁骨下静脉沟锁骨下动脉沟肋骨的连接肋骨的连接-p23n肋椎关节肋椎关节q肋头关节肋头关节由肋头关节面和相应的胸椎体肋凹所构成。q肋横突关节肋横突关节由肋结节关节面和相应的横突肋凹所构成。以上两关节联动时,可

38、使胸廓上升或下降。胸肋关节胸肋关节n组成组成:q第17对肋前段与胸骨直接相连称为真肋。真肋。q第810对肋前段借助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相连称假肋,形成假肋,形成肋弓。肋弓。q第11、12对肋前段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为 浮肋。浮肋。89101234567 胸廓胸廓组成:组成: 由由12块胸椎、块胸椎、12对肋、对肋、1块胸骨及它们之间的连块胸骨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所构成。接所构成。胸廓整体观及其运动胸廓整体观及其运动n成人胸廓近似圆锥形。上窄下宽,前后径小于横径。n分为上下两口、前后外三壁:n胸廓上口(较小)胸廓上口(较小):由胸骨柄上缘、第1肋、第1胸椎体构成。n胸廓下口(不规整)胸廓下口(不规整):

39、由第12胸椎、第12、11肋前端、肋弓和剑突所围成。n胸骨下角胸骨下角:两侧肋弓在中线构成开口向下的角。角的尖部有剑突,剑突尖约平对第10胸椎下缘。n肋间隙肋间隙: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胸廓除了保护、支持之外,主要参与呼吸运动。n常见病态胸廓:常见病态胸廓: q患慢支、肺气肿、气喘病的老年人,因长期咳嗽引起胸廓各径均增大,称为“桶状胸桶状胸”。 q佝偻病患儿因缺少钙盐致使胸廓前后径扩大,胸骨突出,为“鸡鸡胸胸”。桶状胸桶状胸鸡胸鸡胸 n歌诀歌诀-胸廓形态胸廓形态 胸廓形似小鸟笼,上窄下宽扁锥形;上口狭小前下斜,下口封膈分腹胸;容纳保护心肝肺,吸气下降呼气升;各径均大呈桶状,前后扩大是鸡胸。 躯干

40、骨的骨性标志及变异n胸骨角n颈静脉切迹n肋弓n第七颈椎棘突n骶角n第一胸椎第5腰椎的棘突n变异:颈肋、骶管裂、腰椎骶化、肋骨前端分叉等。变异:颈肋、骶管裂、腰椎骶化、肋骨前端分叉等。颅颅黄河医学院黄河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解剖教研室姚姚 方方 由23块块扁骨和不规则骨所组成(3对听小骨在颞骨内,未计算)。 除下颌骨、舌骨呈分离状态,余为除下颌骨、舌骨呈分离状态,余为整体。整体。 以眶上缘及外耳门上缘连线为分界以眶上缘及外耳门上缘连线为分界线将颅骨分为脑颅骨、面颅骨。线将颅骨分为脑颅骨、面颅骨。 n(一)、(一)、 脑颅脑颅(8) q不成对(四块)不成对(四块) 额骨额骨, 筛骨筛骨, 蝶骨蝶骨,

41、枕骨枕骨q成对(两对)成对(两对)颞骨颞骨顶骨顶骨 颅腔n1、颅腔、颅腔A、额骨额骨:额鳞、眶部、鼻部B、筛骨筛骨(最脆弱的含气骨)筛板、垂直板、筛骨迷路C、蝶骨蝶骨体、大翼、小翼、翼突D、颞骨颞骨鳞部、鼓部、岩部E、枕骨枕骨枕骨大孔、枕髁枕骨大孔n2、颅盖、颅盖 :由额骨、顶骨、枕骨所构成。:由额骨、顶骨、枕骨所构成。 n2、 面颅面颅(15)n面颅围成眶腔、鼻腔、口腔。面颅围成眶腔、鼻腔、口腔。 n分为不成对、成对两类分为不成对、成对两类q不成对不成对:下颌骨下颌骨、犁骨、舌骨犁骨、舌骨q成对成对:上颌骨上颌骨、鼻骨鼻骨、泪骨泪骨、腭骨腭骨、颧骨颧骨、下鼻甲下鼻甲额骨额骨眶眶鼻骨鼻骨上颌骨

42、上颌骨 下颌骨下颌骨蝶骨蝶骨 顶骨顶骨 颞骨颞骨枕骨枕骨面颅上颌为中心,上鼻泪,下下颌,面颅上颌为中心,上鼻泪,下下颌,外颧内甲后犁腭,舌骨颈前单落脚外颧内甲后犁腭,舌骨颈前单落脚。n1、下颌骨、下颌骨(面颅中最大的) 分一体两支:分一体两支:(1)、)、下颌体为弓状板。有上、下两缘及内、外两面: 下缘圆钝,为下颌底;上缘构成牙槽弓,有容纳下牙根的牙槽。体外面正中凸向前为颏隆凸颏隆凸。前外侧面有颏孔颏孔。内面正中有二对小棘,称颏棘颏棘。其下外方有一椭圆形浅窝,称二腹肌窝二腹肌窝。再往内侧有一个三角形的浅窝称下颌下腺凹下颌下腺凹。(2)、)、下颌支是由体后方上耸的方形骨板,末端有两个突起,前方的

43、称冠突冠突,后方的称髁突髁突,两突之间的凹陷为下颌切迹下颌切迹,髁突上端的膨大为下颌头,与下颌窝相关节,头下方较细处是下颌颈。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相交处,称下颌角下颌角。下颌支内面中央有下颌孔下颌孔,孔的前缘有伸向上后的骨突,称下颌小舌下颌小舌。n2、舌骨、舌骨 居下颌骨下后方,呈马蹄铁形或居下颌骨下后方,呈马蹄铁形或“U”形。中形。中间部称间部称体体,向后外延伸的长突为向后外延伸的长突为大角大角,向上的,向上的短突为短突为小角小角。大角和体都可在体表扪到。大角和体都可在体表扪到。 颅的整体观颅的整体观 除下颌骨、舌骨外,其余颅骨均借助于膜或软骨结合成一个除下颌骨、舌骨外,其余颅骨均借助于膜或软

44、骨结合成一个整体,没有活动。整体,没有活动。n颅顶面观:颅顶面观:额骨、顶骨、枕骨所围成。 特点特点:卵圆形、前窄后宽、光滑隆凸。 颅顶的最高点称为顶结节顶结节。颅顶三缝颅顶三缝: q冠状缝冠状缝额骨与两顶骨连接所构成。额骨与两顶骨连接所构成。 q矢状缝矢状缝-两顶骨连接所构成。两顶骨连接所构成。 q人字缝人字缝-两顶骨与枕骨连接所构成。两顶骨与枕骨连接所构成。 在矢状缝后份各有一小孔为顶孔(有导静脉通过)顶孔(有导静脉通过)。n颅后面观颅后面观(书上没有):(书上没有): 枕鳞中央最突出部是枕鳞中央最突出部是枕外隆凸枕外隆凸。 枕外隆凸向两侧的弓形骨嵴是枕外隆凸向两侧的弓形骨嵴是上项线上项线

45、,下方有下项线。,下方有下项线。n颅内面观颅内面观(书上没有):(书上没有): 内面两侧有树枝状的内面两侧有树枝状的动脉沟动脉沟(脑膜中动脉压迹)(脑膜中动脉压迹) 正中线上的一条浅沟为正中线上的一条浅沟为上矢状窦沟上矢状窦沟,沟两侧有,沟两侧有颗粒小凹颗粒小凹。顶孔顶孔上矢状窦沟颅的前面观颅的前面观n分为:额区、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n额区(眶以上)额区(眶以上) q 额鳞额鳞构成额区。构成额区。 q额结节两侧的隆起。 q眉弓眉弓与眶上缘平行的弓形隆起。与眶上缘平行的弓形隆起。 q眉间眉弓间的平坦部。眶眶形态形态:为一对四面椎体形深腔,底朝前外,尖向后内。分上、下、内、外四壁。n眶尖眶尖:

46、尖端有圆孔为视神经管,视神经管,通颅中窝。n眶底眶底: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有眶上切迹(眶眶上切迹(眶上孔)。上孔)。眶下缘中部下方有眶下孔。眶下孔。n上壁上壁:由额骨眶部和蝶骨小翼构成,前外侧份有一深窝为泪腺窝泪腺窝。n下壁下壁:下壁与外侧壁交界处后份有眶下裂眶下裂(向后通颞下窝和翼腭窝),裂中部有眶下眶下沟沟向前导入眶下管(管开口于眶下孔)。n内侧壁内侧壁(最薄):从前向后有从前向后有上颌骨额突、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眶板、蝶骨体。泪骨、筛骨眶板、蝶骨体。 前下份有一长圆形窝为泪囊窝泪囊窝,此窝向下经鼻泪管鼻泪管通鼻腔。n外侧壁外侧壁:由颧骨和蝶骨所构成。外侧壁和上壁交界处的后份有眶上裂眶

47、上裂。眶上切迹视神经管眶上裂左眼眶前面观左眼眶前面观筛骨眶板泪骨泪囊窝泪腺窝大翼上颌骨眶面眶下沟眶下裂颧面孔骨性鼻腔骨性鼻腔n位置:面颅中央,两眶与上颌骨之间。骨性鼻中隔骨性鼻中隔(由犁骨和筛骨垂直板所构成)将其分成两半。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切牙管碟腭孔鼻旁窦鼻旁窦n额窦额窦q居眉弓深面眉弓深面,左右各一,窦口向后下,开口于中鼻道前部开口于中鼻道前部。 鼻旁窦骨内藏,都有开口通鼻腔;内含空气减额重,发音共鸣如音箱;上颌窦腔最为大,开口较高引不畅;各窦名称要熟记,开口位置莫遗忘;n上颌窦上颌窦q最大,在上颌骨体内。qOpening into middle nasal meatus n筛窦筛窦q 又

48、称筛骨迷路、筛小房。q呈蜂窝状,分前、中、后三群: 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 后群开口于上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n蝶窦蝶窦q居蝶骨体内。q被内板隔成左右两腔,多不对称,向前开口与蝶筛向前开口与蝶筛隐窝。隐窝。骨性口腔骨性口腔-可不讲,前编教材没有。可不讲,前编教材没有。n组成:由上颌骨、腭骨、下颌骨所围成。n口腔的顶是骨腭。n前壁及外侧壁由上、下颌骨的牙槽和牙齿构成。n底部由软组织所封闭。颅侧面观颅侧面观n组成组成:额、顶、颞、蝶骨及面颅的颧骨、上下颌骨所构成。n侧面中部有外耳门,外耳门,门后是门后是乳突,乳突,门门前是前是颧弓。颧弓。n颧弓上方是颧弓上方是颞窝,颞窝,下方是

49、下方是颞下窝。颞下窝。 n颞窝上方有颞窝上方有上颞线上颞线和和下颞线。下颞线。n颞窝前下部骨质较薄,特别是额、顶、颞窝前下部骨质较薄,特别是额、顶、颞、蝶骨连接处的颞、蝶骨连接处的“H”形的缝叫形的缝叫翼翼点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临(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临床床X线检查及手术应注意)。线检查及手术应注意)。n翼腭窝:是颅腔、眶腔、鼻腔、口腔翼腭窝:是颅腔、眶腔、鼻腔、口腔的交通的交通“要道要道”。翼点翼点颧弓颧弓外耳门外耳门乳突乳突颞窝颞窝上颞线上颞线n颞下窝:颞下窝:是上颌骨体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间隙。容纳有咀嚼肌和血管神经等,向上与颞窝通连。窝前壁为上颌骨体和颧骨,内壁为翼突外侧

50、板,外壁为下颌支,下壁与后壁空缺。此窝向上借卵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相通,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上颌裂通翼腭窝。n翼腭窝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狭窄间 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有神经血管由此经过。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腭骨与蝶骨围成的蝶腭孔通鼻腔,向后借圆孔通颅中窝,借翼管通颅底外面,向下移行于腭大管,继经腭大孔通口腔。颅底内面观颅底内面观颅底内面有阶梯状的窝: n 颅前窝颅前窝n 颅中窝颅中窝n 颅后窝颅后窝 窝内有很多孔、裂,窝内有很多孔、裂,多于颅底外面相通。多于颅底外面相通。颅前窝颅前窝n组成组成:额骨眶部、筛骨筛板、蝶骨小翼。容

51、纳额叶。n正中线上从前向后有: q额嵴额嵴 q盲孔盲孔 q鸡冠鸡冠 q筛板筛板上有上有 筛孔筛孔通鼻腔。通鼻腔。颅中窝颅中窝(一蝶鞍)(一蝶鞍)n由蝶骨体及大翼、颞骨岩部等组成。由蝶骨体及大翼、颞骨岩部等组成。n描述:q中间有中间有蝶骨体蝶骨体,上面有,上面有垂体窝垂体窝,窝,窝前外侧有前外侧有视神经管视神经管,管口外侧有突,管口外侧有突向后方的向后方的前床突。前床突。 q垂体窝后方的骨性隆起是垂体窝后方的骨性隆起是鞍背鞍背,鞍,鞍背两侧角向上突起的是背两侧角向上突起的是后床突后床突。 (垂体窝和鞍背统称为(垂体窝和鞍背统称为蝶鞍蝶鞍。) q蝶鞍两侧的浅沟是蝶鞍两侧的浅沟是颈动脉沟颈动脉沟,沟

52、向,沟向前外侧通向前外侧通向眶上裂眶上裂,沟后方有,沟后方有破裂破裂孔孔,孔续于,孔续于颈动脉管内口颈动脉管内口。q蝶鞍两侧,从前内向后外依次有:蝶鞍两侧,从前内向后外依次有:圆孔、卵圆孔、棘孔圆孔、卵圆孔、棘孔。q弓状隆起弓状隆起与颞鳞之间的薄骨板是与颞鳞之间的薄骨板是鼓鼓室盖。室盖。q岩部前端的浅窝为岩部前端的浅窝为三叉神经压迹三叉神经压迹。颅后窝颅后窝(一枕骨大孔)(一枕骨大孔)n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后部所构成。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后部所构成。n描述: q窝中间有窝中间有枕骨大孔枕骨大孔,孔前上方,孔前上方的平坦斜面是的平坦斜面是斜坡。斜坡。 q孔前外侧上有孔前外侧上有舌下神经管内口。舌下神经管

53、内口。 q孔后上方有十字交叉的孔后上方有十字交叉的枕内隆枕内隆凸凸。由此向上延续为。由此向上延续为上矢状窦上矢状窦沟沟,向下续于,向下续于枕内嵴枕内嵴,向两侧,向两侧续于续于横窦沟横窦沟(继而转向前下为(继而转向前下为乙状窦沟乙状窦沟,末端终于,末端终于颈静脉颈静脉孔孔)。)。 q颞骨岩部后面中央有颞骨岩部后面中央有内耳门内耳门,通向内耳道。通向内耳道。颅前窝颅前窝颅中窝颅中窝颅后窝颅后窝额嵴盲孔筛板筛孔蝶骨小翼视神经管交叉前沟垂体窝圆孔卵圆孔棘孔三叉神经压迹破裂孔斜坡内耳门颈静脉孔枕骨大孔弓形隆起枕内隆凸乙状窦沟横窦沟枕内嵴颅底内面观颅底内面观n歌诀歌诀-颅底内面颅底内面内观颅底结构多,分为

54、前中后颅窝;高高低低象阶梯,从前向后依次说从前向后依次说:前窝中部有筛板,鸡冠下对鼻中隔;筛板有孔眶板薄,颅部外伤易骨折;眼窝出现瘀血斑,“血脊”鼻漏莫堵塞;中窝中部有蝶鞍,上面有个垂体窝;窝内容纳脑垂体,颈动脉沟两侧过;两侧孔裂共六对两侧孔裂共六对,位置对称莫记错:蝶鞍前方有“两个”,都与眼眶连通着;卵圆棘孔加破裂,蝶鞍两侧各一个;中窝易折有特点,血脊耳漏破鼓膜;岩部后为颅后窝,枕骨大孔居中坐;大孔外侧有三洞,门孔加管各一个;枕内隆凸两侧看,横连“乙”状象条河。注:血液和脑脊液。指视神经孔和眶上裂。乙状窦沟。 颅底外面观颅底外面观颅底外面高低不平,神经血管通过的孔裂甚多。由由前向后可见前向后

55、可见:由两侧牙槽突合成的牙槽弓牙槽弓和由上颌骨腭突与腭骨水平板构成的骨腭骨腭。骨腭正中有腭中腭中缝缝,其前端有切牙孔切牙孔,通入切牙管。近后线两侧有腭大孔腭大孔。骨腭以上,被鼻中隔后缘分成左右两半的是鼻后孔鼻后孔。鼻后孔两侧的垂直骨板,即翼突内侧板。翼突外侧板根部后外方,可见较大的卵圆孔卵圆孔和较小的棘孔棘孔。鼻后孔后方中央可见枕骨大孔枕骨大孔,孔前方为枕骨基底部,与蝶骨体直接结合(25岁以前借软骨结合);孔两侧有椭圆形关节面,称枕髁枕髁,髁前外侧稍上有舌下神经管口,下神经管口,髁后方有不恒定的髁管开髁管开口口。枕髁外侧,枕骨与颞骨岩部交界处有一不规则的孔,称颈静脉孔颈静脉孔,其前方的圆形孔,

56、为颈动脉管颈动脉管外口。外口。颈静脉孔的后外侧,有细长的茎突,茎突根部后方有茎乳孔茎乳孔。颧弓根部后方有下颌窝,与下颌头相关节。窝前缘的隆起,称关节结节关节结节。蝶骨、枕骨基底部和颞骨岩部会合处,围成不规则的破裂孔破裂孔,活体时为软骨所封闭。 枕枕髁髁 新生儿颅特征和生后变化新生儿颅特征和生后变化n新生儿面颅占全颅新生儿面颅占全颅1/8,成人占成人占1/4。故而,新生儿颅脑颅大于面颅。故而,新生儿颅脑颅大于面颅。n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颅囟。前囟 (额囟),最大,呈菱形,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后囟(枕囱),位于矢状缝与人字缝会合处,呈

57、三角形。另外,还有项骨前下角的蝶囱和顶骨后下角的乳突囱。前囱在生后l2岁时闭合,其余各囟都在生后不久闭合。n歌诀歌诀新生儿颅骨新生儿颅骨 新生颅骨有特点,头大脸小颊饱满;额顶骨间有前囟,闭合约在一岁半;哭闹生病细观察,高低变化很明显。总附:总附: 颅骨歌诀颅骨歌诀n颅骨二十三块整,脑颅面颅要分清; n脑颅八块围颅腔,腔内藏脑很适应;n额枕筛蝶各一块,成对有二颞和顶;n面颅十五居前下,上颌位居正当中;n上方鼻骨各一对,两侧颧骨连颧弓;n后腭内甲各一块,犁骨隔于鼻腔中;n下颌舌骨各一块,全部颅骨均有名。 颅骨的连结颅骨的连结n分类分类1、纤维连接2、软骨连接3、滑膜关节颅骨三缝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

58、(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下颌关节)n组成:由下颌骨的下颌头组成: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与颞骨颞骨的下颌窝及关节结节所构成。的下颌窝及关节结节所构成。n该关节关节囊松弛,囊内有该关节关节囊松弛,囊内有关节关节盘盘(椭圆形,上面如鞍状,前凸(椭圆形,上面如鞍状,前凸后凹)。后凹)。n关节囊的前部较薄弱,故而下颌关节囊的前部较薄弱,故而下颌关节关节易向前脱位。易向前脱位。n关节的运动:两侧下颌关节必须关节的运动:两侧下颌关节必须同时运动,可以做出同时运动,可以做出上提、下降、上提、下降、前进、后退、侧方前进、后退、侧方运动。运动。n张口过大会引起下颌关节错位(笑掉牙),复位时,下拉后推方可。 附肢骨骼附

59、肢骨骼-p32黄河医学院黄河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解剖教研室姚姚 方方 附肢骨配布表 一、上肢骨一、上肢骨 上肢骨上肢骨组成组成:n上肢带骨上肢带骨 锁骨锁骨、肩胛骨肩胛骨n自由上肢骨自由上肢骨q肱骨肱骨q桡骨桡骨 、尺骨尺骨q腕骨腕骨、掌骨掌骨 、指骨指骨 、锁骨(属长骨)锁骨(属长骨)n是唯一与躯干相连的上肢骨。n位于胸廓的前上方,呈横“S” 。内内2/3 凸向前,外凸向前,外1/3 凸向后凸向后。n内端膨大为胸骨端胸骨端 ,其关节面与胸骨柄相关节。 外端扁平称肩峰端肩峰端,其关节面与肩胛骨肩峰相关节。 临床上的锁骨骨折多见于中、外临床上的锁骨骨折多见于中、外1/3交界处交界处胸骨端肩峰端肩胛

60、骨肩胛骨n位置:胸廓后外面,27肋之间。n特点:属扁骨。有有“两面、三缘、两面、三缘、三角三角”n两面两面1、腹侧面:、腹侧面:与胸廓相对,有肩胛下窝肩胛下窝。2、背侧面:、背侧面:横嵴称为肩胛冈肩胛冈。有冈上窝、冈下窝。 (肩胛冈向外延伸的扁平突起称为肩峰肩峰)。冈上窝冈下窝肩胛下窝肩胛下窝肩峰肩峰n三缘三缘1、上缘(短而薄):、上缘(短而薄):外侧有肩肩胛切迹胛切迹,再外侧有喙突喙突。2、内缘(薄而利):、内缘(薄而利):即脊柱缘。3、外缘(肥而厚):、外缘(肥而厚):朝外侧的梨形浅窝为关节盂关节盂。盂上下方的粗糙隆起分别为盂上结节、盂下结节。n三角三角1、上角:、上角:上缘与内缘汇合处,

61、平对第平对第2肋。肋。2、下角:、下角:外缘与内缘汇合处,平对第平对第7肋。(肋。(计数标志)3、外角:、外角:外缘与上缘汇合处。有关节盂。下角肩胛切迹肩胛切迹关节盂肱骨肱骨(一体、两端)(一体、两端)n两端两端1、上端:、上端:a、朝向上后内方半球体称、朝向上后内方半球体称肱骨头肱骨头。b、肱骨头环绕的浅沟为、肱骨头环绕的浅沟为解剖颈。解剖颈。c、肱骨头外侧方有大结节大结节,前方有小结节。小结节。各自向下的延伸一嵴为大结节嵴、小结节嵴。大结节嵴、小结节嵴。d、两结节之间的沟称为、两结节之间的沟称为结节间沟结节间沟。f、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外科颈,易骨折。易骨折。大

62、结节大结节小结节小结节大结节嵴大结节嵴结节间沟结节间沟解剖颈解剖颈 外科颈2、下端、下端:外侧前部半球状称肱骨小头(与桡骨相关节)。肱骨小头(与桡骨相关节)。 内侧部有肱骨滑车(与尺骨相关节)。肱骨滑车(与尺骨相关节)。肱骨小头前上方的小窝称桡窝。桡窝。肱骨滑车前上方的小窝称冠突窝。冠突窝。肱骨滑车后面的小窝称鹰嘴(容纳尺骨鹰嘴)。鹰嘴(容纳尺骨鹰嘴)。小头外侧的突起称外上髁;外上髁;滑车内侧的突起称内上髁。内上髁。内上髁后方有一浅沟,称尺神经沟(内行尺神经)。尺神经沟(内行尺神经)。内、外上髁稍上方骨质较薄弱,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内、外上髁稍上方骨质较薄弱,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n一体:一体:

63、1、形状:、形状:上半部分圆柱形,上半部分圆柱形,下半部分三菱形。下半部分三菱形。2、肱骨体中部外侧有肱骨体中部外侧有三角三角肌粗隆。肌粗隆。中部后面有外上中部后面有外上斜向内下的浅沟称为斜向内下的浅沟称为桡神桡神经沟经沟(内有桡神经和肱深(内有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穿过),当肱骨中段骨动脉穿过),当肱骨中段骨折时易损伤桡神经。折时易损伤桡神经。3、内侧缘靠近中点处有向上内侧缘靠近中点处有向上的滋养孔。的滋养孔。桡神经沟尺神经沟滋养孔桡骨桡骨(一体两端)(一体两端)n位于前臂外侧(里尺外桡里尺外桡)。n外形外形1、上端:膨大称为桡骨头桡骨头(与肱骨小头相关节)。桡骨头下方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相关节。头

64、下方的缩窄部位是桡骨颈桡骨颈。颈的内下侧有桡骨粗隆桡骨粗隆。2、桡骨体呈三棱柱形,内侧缘薄锐称骨间缘骨间缘。3、下端(前凹后凸):外侧向下突出称为茎突茎突。内面的关节面称尺切迹尺切迹。下面有腕关节面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桡骨尺骨尺骨尺骨n上端上端半圆形深凹称为滑车切迹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切迹后方的突起称为鹰嘴鹰嘴,前下方的突起称为冠突冠突。冠突外侧有桡切迹桡切迹(与桡骨相关节)。冠突下方的粗糙隆起称为尺骨粗隆尺骨粗隆。n尺骨体尺骨体-“上粗下细内锐利上粗下细内锐利”n下端下端尺骨头尺骨头的环状关节面环状关节面与桡骨构成关节。尺骨头的下面借助于关节面与腕骨相隔。尺骨头后内侧的锥状突起为

65、尺骨茎突。尺骨茎突。滑车切迹鹰嘴冠突桡切迹尺骨粗隆环状关节面尺骨茎突手骨手骨n组成:腕骨、掌骨、指骨。组成:腕骨、掌骨、指骨。n(一)、腕骨(一)、腕骨(8块)块)近侧:手近侧:手舟舟骨、骨、月月骨、骨、三角三角骨、豌骨、豌豆豆骨。骨。远侧:远侧:大大多角骨、多角骨、小小多角骨、多角骨、头状头状骨、骨、钩钩骨。骨。 (以上方向:由桡侧(以上方向:由桡侧-尺侧)尺侧) 8块腕骨构成的掌面凹陷称为腕骨沟。块腕骨构成的掌面凹陷称为腕骨沟。(桡腕关节:(桡腕关节:由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形成的椭圆形关节面,与桡骨的腕关节面及尺骨下端的关节盘共同构成。)n(二)、掌骨(二)、掌骨(5块)块)由桡侧到尺侧分

66、别为:第由桡侧到尺侧分别为:第15掌骨。掌骨。近端为底(接腕骨),远端为头(接指骨)。近端为底(接腕骨),远端为头(接指骨)。 第一掌骨和第五掌骨前方的肌腱内多有豆第一掌骨和第五掌骨前方的肌腱内多有豆状的籽骨,可以减少摩擦。状的籽骨,可以减少摩擦。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腕骨示意图腕骨示意图 n(三)、指骨(三)、指骨(14块):块):n分布:分布:拇指2节,其余为3节(近节、中节、远节)。n近端为底,中间为体,远端为滑车滑车。近节中节远节(远节远端粗糙,称远节指骨粗隆远节指骨粗隆)上肢骨连接上肢骨连接 上肢带连接上肢带连接n胸锁关节胸锁关节q是上肢骨与躯干骨连接的唯一关节。是上肢骨与躯干骨连接的唯一关节。q组成组成:由锁骨的胸骨端与胸骨的锁:由锁骨的胸骨端与胸骨的锁切迹及第切迹及第1肋软骨的上面构成。肋软骨的上面构成。 q关节囊坚韧,囊内有关节囊坚韧,囊内有关节盘关节盘(因附(因附于第于第1肋软骨,故而可防止锁骨向内肋软骨,故而可防止锁骨向内上方脱位)。上方脱位)。q运动:可向前、后运动20-30度;向上、下运动60度。q囊外韧带有:囊外韧带有: 胸锁前、后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