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19课 兰亭集序 学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6141985 上传时间:2022-03-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19课 兰亭集序 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19课 兰亭集序 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19课 兰亭集序 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19课 兰亭集序 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19课 兰亭集序 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精品资料第19课兰亭集序课前预习区自主梳理1实词(1)通假字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_虽趣舍万殊:_(2)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古义:_今义:_俯察品类之盛古义:_今义:_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古义:_今义: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古义:_今义:_(3)一词多义集临所以(4)词类活用群贤毕至:_少长咸集:_映带左右:_一觞一咏:_足以极视听之娱:_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齐彭殇为妄作:_2虚词之3文言句式(1)死生亦大矣:_(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_(3)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_(4)当其欣于所遇:_(5)不能喻之于怀:_4文句翻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

2、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_ 课堂活动区文本探究1文章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感情有何关系?_2文中“信可乐也”句中“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_3如何看待作者阐明的生死观?_。4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如宋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对此如何理解?_写法探究对称句式文本回顾文章采用整齐的对称句式,一方面列举内容全面,一方面读来朗朗上口。技法点拨通常所说的对称句,指的是整句,包括排比句、对偶句、连用四字短语及大体整齐的一组语句。这里所说的对称句相当于宽式对偶句,是指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和结构相同或大体相同的两个句子。因其两两对举,十分对称,故称对称句。在

3、议论文中,对称句既可用来说理,又可用来举例。因为它要求用大致整齐的句式、对称的结构来证明论点,所以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对称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对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如果说“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那么,对称句的运用,也会使文章因之生辉。例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

4、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就段的构成而言,首句为起始部分,提出了论证中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尾句为终结部分,以反问句,对小段中心进一步加以强调总括。中间几段是段的展开部分,它们或写兼听,或写偏信,两两相对,泾渭分明,不仅句式整齐,写得极为概括简洁;而且长短句差参错落,读起来跌宕起伏,朗朗上口,称得上融声美、形美、意美于一炉,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思索。技法运用请写一个议论文片断,注意运用对称句式。答案自主梳理1(1)通“犹”,好像,如同通“趋”,趋向、前往(2)它的旁边。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万物。物品的种类。内心的想法,情怀。抱在怀里;胸前。借此来。连

5、词,表示因果关系。(3)聚集,动词停留,动词许多文章或诗歌编辑在一起,形成一本书,名词面对,动词至、到,动词将要、快要,副词借此来,带有名词性的原因(4)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名词用作状语,像带子一样环绕名词用作动词,喝杯酒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尽享数词用作动词,以为一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齐2往,到达代词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的3(1)判断句(2)判断句(3)省略句,“晤言”后省略介词“于”(4)“于所遇”,介宾后置(5)“于怀”,介宾后置4抬头观望寥廓的宇宙,低头察视地上繁多的万物,借此来游目骋怀,穷尽视听的愉悦,实在快乐啊。文本探究1文章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了淡雅

6、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惟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只言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些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映。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但“目遇”,而且“神游”。他们到自然中去,认真观察并思考,这样不仅能怡情养性,而且能明理悟道。2从字面上来看,“乐”的具体内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环境幽雅,三是气候宜人;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作者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

7、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自然的恩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3作者以“死生亦大矣”来概括本书序之意,从最后作者宕开一笔,谈及与古人体验“若合一契”的论说中可得出以下三点。(1)他不为玄谈家们的论调所蔽,针对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思想的倾向,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力斥其作,说明阐述生死观的必要。(2)“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者览诗集“亦将有感于斯文”,因此强调生死之大的重大意义自不待言。(3)生死观的阐释,是作者旷达性格所为,但文中“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低沉调子,不能不说是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的环境所致。4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兰亭集序则别

8、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散则错落有致,骈则整齐优美,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其中,渲染了清幽的气氛。又如以“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所以宋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写法探究(示例)那么,何时容易“坠马”?恐怕就在那“飘飘然”的一瞬。不信你看,骑者在马踏着细碎小步,步上坎坷不平的山冈,或扬起四蹄飞越险滩急流之时,总是瞪着警惕

9、的眼睛,勒紧缰绳,夹紧马肚,可谓“驰马”而“思坠”矣!而当马儿缓步于青山绿水之间,流连于鲜芳艳蝶之阵,飘飘然忘于“思坠”之时,可悲的“坠马”却常由此发生。历史上闯王李自成“坠马”悲剧便是一例。这位曾破千关,斩百将,驰骋疆场使明王朝走向覆灭的赫赫英雄,最终溺于牛金星的谗言之中,败于吴三桂的刀剑之下。我想,这无不与金銮殿上的琉璃金瓦、三足鼎上萦绕的紫烟有关。训练反馈(分值:50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癸丑(ku)会稽(kui)修禊(x) 巳日(s)B峻岭(ln) 激湍(tun)流觞(shn) 骋怀(chn)C娱乐(y) 会晤(w)形骸(hi

10、) 国殇(shn)D虚诞(xin) 酣畅(hn)玄理(xin) 清冽(li)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全部B仰观宇宙之大 之:指示代词,这样C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曾经D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陈:陈旧3与“玉汝以成”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引以为流觞曲水C乐琴书以消忧D云无心以出岫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异义的两项是()A岁在癸丑,暮春之初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E何不委心任去留F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愿

11、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D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二、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9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

12、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有的把情怀寄托在所喜好的事物上,不拘行迹,放纵逍遥。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原先喜欢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做一样是荒诞不经的。8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

13、产生感慨。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9下列各句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的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C“情随事迁,感慨系

14、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三、类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喜,字之曰“鼎石”。惠帝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

15、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大喜,军中皆欢呼。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

16、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注太祖:明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元璋之孙,朱元璋死后即位,建文是其年号。燕王:朱元璋第四子,推翻惠帝即位,即明成祖朱棣。

17、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谳疑狱,立白 狱:案件B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 部:统率,指挥C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 缀:聚集,汇合D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 以:连词,表目的,译为“来”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铁铉“多智善战”和“忠君”特点的一组是(3分)()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铁铉善于裁决疑狱,太祖朱元璋为此以“鼎石”二字赐予他,又先后封他为山东参政、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等职,足见朱元璋对他的器重。B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守城部队都望风

18、而溃,只有铁铉孤军固守德州。C燕王朱棣连续三个月攻打济南,遭到铁铉等守城将士的顽强抵抗。由于久攻不下,军队疲惫,燕王决定撤兵北归,从长计议。D盛庸率军在东昌大败燕军,斩杀了燕军大将张玉,取得了抗击燕军以来的重大胜利,从此燕军南下不敢再取道山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4分)译文:_(2)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4分)译文:_四、语言运用(6分)14以“生活犹如水一样”为开头写一段蕴含人生哲理的话,不少于70字。(3分)答:_15请从下面的一段话中提取3个反映其主要信

19、息的关键词语。(3分)此轮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教育公平。对于那些农民工子女来说,教育公平的关键不是在哪里读书,而是他们在哪里都能享受跟城市同样质量的教育。这就主要靠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来解决,即靠教育公平来解决。教育公平首先就是城乡关系角度的公平,教育资源要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把农村教育搞好。关键词语:_、_、_。答案1CA项“癸”读u。B项“岭”读ln。D项“诞”读dn,“玄”读xun。2C曾:竟然。3DD项与例句都是连词,表修饰,不译。A项介词,“因”。B项介词,“把”。C项连词,“来”。4CF夫人:古义,夫,发语词,不译。今义,现多用于正式场合,称呼有身份的人的妻子。亲戚:古义,指和自己有血

20、亲和姻亲的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今指除自己家人以外的亲族。5DA项“由”通“犹”,好像、如同。B项“趣”通“趋”,趋向、前往。C项“倍”通“背”,背叛;“具”通“俱”。6BB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A项形容词作名词。C项使动用法。D项名词作动词。7B总难免要面对(昔人的)文章叹息悲伤,心里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8C9A本文虽为书序,却重在议论抒情。10C缀:追随,此处译为“追击”。11CA项第一句属燕王之事。B项第二句非铁铉之事。D项第二句主要说明惠帝对铁铉的表彰。12DA项封铁铉为山东参政等职不是太祖在位时发生的事。B项铁铉并不是孤军固守德州,而是与参军高巍从临邑到济南,同盛庸、宋参军等人一

21、起誓死以守。C项燕王兵退北归的关键原因是担心被平安将军断绝粮道。13(1)所以趁着大破李景隆的锐气,竭尽全力攻打,希望一定能攻打下来,却竟然被铁铉等人挫败。(2)燕王登上皇位后,将铁铉抓至京城。铁铉背对着燕王坐在朝堂上大骂,燕王让他回头,他始终不回头,于是在街市上被磔裂而死。参考译文铁铉,邓州人。洪武年中,由国子生被选授予礼部给事中一职,后调任都督府断事。曾经审判疑难案件,案情立即清楚。太祖很喜欢他,赐给他字为“鼎石”。惠帝建文初年,任山东参政。李景隆北伐燕王之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在白沟河打了败仗,单枪匹马逃到德州,守城部队都望风而逃。铁铉与参军高巍感慨涕泣,从临邑赶到(奔向

22、)济南,和盛庸、宋参军等人誓死守城。燕王的军队攻打德州,李景隆跑去投靠铁铉。德州被攻陷后,燕军收缴了城中储存的上百万财物,势力更加强大。燕军接着攻打济南,景隆又被打败,向南逃跑。铁铉与盛庸等人登上城墙抵抗敌人。燕兵筑堤引水灌入济南城,又布下长长的包围圈,昼夜不停地攻击。铁铉用计焚烧了燕兵攻城的器械,并不时地出兵攻击。又派遣一千人出城诈降,燕王非常高兴,军中士兵都欢呼。铁铉在城墙上埋伏下精兵,等燕王进城后,就放下铁闸攻击他。又另外设下伏兵和断桥之计。不久发生了意外,燕王还没有进城铁闸就突然落了下来。燕王大惊而逃,伏兵出击,而桥在仓促之间也没有断裂,燕王策马逃走。燕王很愤怒,千方百计进攻济南。一共

23、经过三个月,始终因为铁铉牢固的守卫不能攻下(济南)。在这时,平安将军率军二十万,将要收复德州,来断绝燕军的粮道。燕王害怕了,于是撤兵回到北方。燕王从发兵以来,攻打真定两天没有攻下来,就马上放弃离开。唯独认为得到济南,就可以截断南北相通的道路,就可以在此划定疆界驻守,金陵也就不难图谋了。所以趁着大破李景隆的锐气,竭尽全力攻打,希望一定能攻打下来,却竟然被铁铉等人挫败。惠文帝听说后很高兴,派官员慰问犒劳,赐给铁铉金币,分封了他的三代后人。铁铉入京谢恩,皇上赐他宴饮。凡是铁铉的建议惠文帝都予以采纳。后又提拔他为山东布政使。不久又升职为兵部尚书。惠文帝让盛庸代替李景隆做平燕将军,命令铁铉参与军务。这年

24、冬天,盛庸在东昌大败燕王,斩杀了他的大将张玉。燕王逃回北平。从燕兵进犯开始,在中原南北每天都要挑起战事,但是惠帝的军队取得的大捷,没有像东昌之战那样重大的。从此燕兵南下进军经由徐州、沛县,不敢再取道山东。等到燕兵渐渐逼近时,皇上命令辽东总兵官杨文率领他所指挥的十万大军与铁铉会合,断绝燕军的后路。杨文的军队到了直沽,被燕将宋贵等人打败,没有一支抵达济南的军队。四年四月,燕军向南追击惠帝的军队到了小河,铁铉与诸将不时取得胜利。连续交战直到灵璧,平安将军的军队被击溃,平安将军被捕。不久盛庸也打了败仗。燕军渡过长江,铁铉在淮河边上驻兵,军队也被击败。燕王登上皇位后,将铁铉抓至京城。铁铉背对着燕王坐在朝

25、堂上大骂。燕王让他回头,他始终不回头,于是在街市上被磔裂而死。死时年仅三十七岁。14(示例)生活犹如水一样,如果安于潭中的宁静,就永远也流不进海洋;但如果放任自流,又可能会闯入沙漠、荒原而干涸。只有既不安于宁静,又不放任自流,才能奔腾不息汇入海洋。解析扩展语句应注意的问题:(1)不可将扩展语句理解为字面上的简单解释或改头换面;(2)先确定扩展中心再扩展,不可主次不分,乱扩一气;(3)扩展中的遣词造句要注意简明、连贯、得体,并保持文气一致;(4)运用修辞格来扩展语句,要注意修辞格的规则,考虑到它的修辞效果;(5)议论性语段的扩展要注意思维合乎逻辑。15教育改革教育公平农民工子女(或“农村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