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5928202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六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六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六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第六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总结报告成果名称:整体化临床教学改革成果完成人:孔北华 纪春岩 肖伟 马榕 李晶晶鞠秀丽 孔令杰 孟伟 徐翠香 沈祥芹成果完成单位:山东大学整体化临床教学改革成果总结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现代医学教育分为医学院校学历教育、毕业后医师技能培训和终生继续教育三个连续的阶段。院校学历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毕业后医师技能培训是医学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强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特征,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国际医学教育界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即使医学生毕业后也需接受3年左右的临床实践培训方能申请执业医师资格,而我国尚未正式建立这种制度。

2、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院校学历教育中实践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后期临床医学教学一直沿用临床课程理论学习、临床见习、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实习时间过短、实践机会过少、实践教学环节过于薄弱等弊端,同时,临床实习目前又受到“考研”复习、毕业求职和医患关系紧张的三大冲击,导致临床实践教学出现严重滑坡,难以达到医学教育标准。为此我们提出了旨在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体化临床教学改革”构想,本项目受到山东大学及山东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并给予重点立项资助。本成果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希望通过临床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同步一体化,克服传统模式

3、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通过延长实习时间、增加实践操作机会、强化临床技能培训,解决传统模式中实践教学环节过于薄弱的问题,缓解复习“考研”和应聘工作对最后一年实习的冲击;着眼于对学生理论认知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保证临床医学后期教育质量。二研究设计本研究为整体化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的对照研究。教改班:将临床医学课程授课与实践教学并轨合一,2年时间在医院内边授课边实践。将课程教学优化成大组系统授课与小组补充性专题强化教学两个部分,将实践教学时间和机会增加一倍,定期集中开展临床技能培训,从而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培训相辅相成、三位一体的整体化临床教学模式。对照班:实施传统临床

4、教学,即先临床医学课程理论学习1年,随后医院实习1年。三实施进度本课题组自2004年实施以来,已对医学院临床医学三种学制、四个年级、六个班次学生开展了整体化临床教学改革(见表1)。四具体实施办法1.施行融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临床教学新模式本研究将医学院校后期教学中的临床课程理论学习(1年)和临床实践教学(1年)整合为一体,提前1年早期进入医院临床,从临床感性认识入手,加深学生对临床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表1 整体化临床教学实施进度一览表批次教改班对照班教学进度12001级5年制3班2001级5年制1班2004年6月开始,2006年7月结束22001级7年制1班200

5、1级7年制2班2005年2月开始,2007年6月结束32002级7年制4班2002级7年制3班2006年2月开始,2008年6月结束42002级6年制5班2002级6年制1班2006年7月开始,2008年6月结束52003级7年制2班2003级7年制1班2007年3月开始,将于2009年6月结束62004级7年制4班2004级7年制3班2008年2月开始,将于2010年6月结束(1)优化课程教学:将课程理论学习优化成大组系统授课与小组专题强化教学两部分。白天结合临床实践开展小组强化教学,晚间开展同步系统理论授课。将学生划分为内科、外科、妇儿及其他学科四个大组,晚上四个大组分别开展系统授课。白天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临床实践,每天下午则由临床专职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并结合实际病例开展专题强化授课,实现临床病例与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2)突出实践教学:拓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通过规范各级教学查房,积极倡导案例教学、双语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病历讨论,开展床边操作的示范性教学,组织学生旁听医患沟通过程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临床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将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延长了一倍,增加了临床操作机会。(3)强化技能培训: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1次系统性临床技能培训,增强临床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现系统临床技能培训与整体化临床教学的有机结合。(4)注重培养综合素质:高度重视学生

7、的医德医风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通过专题讲座、党团活动、典型模范介绍、文体活动、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构建与整体化模式相适应的创新性实用性教学平台针对整体化临床教学需要,开展了教程与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标准化病人队伍和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建设。(1)教程、教材与课程建设:开展整体化教学配套课程建设,其中诊断学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妇产科学和手术学入选山东省精品课程;编写整体化教学配套教材,其中主编的诊断学、妇产科学、内科学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临床医学实践教程,作为临床实践教学的操作标准和工作指南;(2)标准化病

8、人队伍建设:招募、培训标准化病人,学生 “重复利用”同一标准化病人练习沟通技巧和临床技能,发挥了病人和老师难以替代的双重教学作用。(3)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兴建了现代化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引入HPS等高科技仿真模拟病人,并编程了一批危重病例诊治教学软件用于辅助实践教学。3建立适应整体化教学的运行管理机制为适应整体化教学改革,建立了适应整体化教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包括:(1)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研究整体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2)教学质量监控专家组对理论授课及实践教学进行全程监控,即时反馈。(3)对实践教学实行专职脱产带教制,保障落实实践教学任务。(4)建立严格的教学奖惩制度,与职称晋升

9、直接挂钩,维护了良好教学秩序。4培养富有教改意识的教学团队通过整体化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全员教学改革意识,通过案例导向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双语教学、各种教学竞赛等形式,培养了临床教学师资队伍。(1)1人入选山东大学教学名师和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入选山东大学教学能手。(2)4人担任了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重要职务。5建立全面衡量教学效果的综合性教学评价体系运用学生问卷、指标测量、理论测试、临床思维能力测试、临床技能考试等综合性教学评价方法全面衡量整体化教学和传统教学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整体化临床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结果见表27。表2 学生对教学改革态度调查表

10、态度支持反对中立人数78015百分率84.0016.0表3 临床实践时间安排对照表班级学科教改班对照班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其他学科24周24周12周12周24周12周12周6周6周12周表4 临床操作机会对照表班级教改班对照班每教学单元实践操作次数14.68.1表5 理论考试成绩对照表班级科目教改班对照班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83.7276.3091.4085.4569.9474.1281.4880.46平均分83.8176.50班级教改班对照班平均分79.6373.58表6 临床思维能力测试成绩对照表表7 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对照表班级科目教改班对照班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85.8292.5685

11、.7389.7578.7977.0581.5485.98平均分88.4780.84五特色与创新点1.根据医学教育特点和国内外医学教育现状,针对传统的临床医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践教学时间过短和技能操作机会过少等弊端,提出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临床医学理论、实践教学同步一体化”的整体化临床教学理念;2.创立了一种课程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时间倍增和技能操作机会增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轨合一的整体化临床教学新模式;3.根据整体化临床教学需要,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包括系列临床医学实践教程、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化病人教学队伍和临床技能培训基地的创新性实用

12、性整体化临床医学教学平台;4. 建立了全面衡量教学效果的综合性教学评价体系和整体化教学长效运行机制;六推广应用价值1.已在本院临床医学五六七3种学制、4个年级、6个班次学生中开展了整体化临床教学改革,项目进展顺利、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广大师生好评。现这一教学模式已在本院全面推广实施。2.整体化教学成果先后在第七届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研讨会(香港)、第九届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研讨会(成都)、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年会上大会交流。厦门大学医学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单位先后来我院考察该项目。3.精品课程及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均获得了良好的推广辐射效应,实现了教学资源

13、的共享;已有5篇整体化教学改革论文发表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等高水平杂志。临床医学教育培养标准与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与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50-61), 实施全程教学改革 提高检体诊断学教学质量(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57157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整体化临床教学改革初探(当代医学.2005,(9):70-71),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检体诊断学全程教学的改革(中国临床医学探索.2008,162(2):76-78)以及整体化临床教学改革实践调查分析(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10)分别从不同角度发表了整体化研究成果,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4.经教育厅

14、委托的全国教学专家组鉴定验收,认为本研究创立了融临床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临床教学新模式。立项依据充分、设计严谨、方案实施到位、研究结果可靠、结论客观,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全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学中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5.本模式培养的166名学生已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因基本功扎实、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和临床适应能力强而受到省内外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附:1.项目负责人简介孔北华,男,山东大学关键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院、齐鲁医院教学副院长,妇产科主任。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协会副会长,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试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妇科学组组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从事临床医疗教学25年。 2.支撑材料登陆网址展示材料目录:(1)实践教程(2)精品课程(3)“十一五”规划教材(4)师资力量(5)教学效果评价(6)获奖情况(7)教研论文(8)教学研讨会交流情况(9)教改图片(10)教改视频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