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功率设备市场情况及规范管理研究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65926546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0.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微功率设备市场情况及规范管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微功率设备市场情况及规范管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微功率设备市场情况及规范管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微功率设备市场情况及规范管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功率设备市场情况及规范管理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综述综述微功率设备市场情况及规范管理研究 *王小波,宋起柱,王俊峰,陶洪波,刘晓勇,刘新浩(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 北京 100041)摘 要:微功率(短距离)无线设备应用广泛 、数量众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 挥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用 , 但 其 监管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市场情况也较为混乱 。 从我国微功率设 备的管理现状入手 , 进行了市场情况调 查,分析和总结了我国对于微功率无线电设备监管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思路与相关建议。 关键词:微功率设备;市场情况;规范管理doi: 10.3969/j.issn.1000-0801.2014.11.020St

2、udy on Market Situa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s of Short-Rang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Wang Xiaobo, Song Qizhu, Wang Junfeng, Tao Hongbo, Liu Xiaoyong, Liu Xinhao(The State Radio_Monitoring_Center Testing Center, Beijing 100041, China)Abstract: Micro-power (short-range radio communication)

3、wireless devices are widely used, and numerous, they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f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i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the market situation is also chaotic. The management status of the micro-power equipment was analyzed, and some mar

4、ket surveys were made. The problems and issues for micro-power radio equipment in the supervision were summarized. Finally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short-rang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market situation, specification management1引言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无线电 事 业 的 不

5、断发展,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应用日趋广泛 (以下 用微功率指代微功率(短距离), 各种微功率无线电发射 设备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建设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人们所熟知的消费电子、 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楼宇监控、 移 动 支 付 、 公共安全及应急灾 难 救 助 、 工 业 控 制 、 汽 车 电 子、无线音视频等。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 出、行业应用的快速发展,所使用的大量无线传感设备均 属于微功率无线电技术范畴。 这些微功率无线电技术设备 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其应用领域日 益广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微功率无线电设备在其技术特点及发展 演 进 上 有 如 下特点。(1)技术体制众多,应用范围广泛在我国,为了加强对微功率无线电设备的管理 ,防 止 微功率无线电设备对如广播电视 、导航、移动通信等其他 无线电业务产生干扰,确保各种无线电设备正常、有序地 工作, 原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于 1998 年 5 月发布了关于发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管理暂行规定”的* 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领军人才 宋起柱)基金资助项目(No.Z131101000513014)电信科学 2014 年第 11 期通知1,定义了无线传声器、生物医学遥测设备等 14 类设 备,于 1999 年 1 月 1

7、 日起施行,并于 2005 年 10 月对其进 行了重新修订, 该文件的发布推动了微功率技术的发展, 促进了市场繁荣。近几年,随着无线电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 断增大,原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陆续出台了 关于发 布 “800/900 MHz 频 段 射 频 识 别 (RFID) 技 术 应 用 试 行 规 定”的通知2、关于发布“超宽带(UWB)技术频率使用规 定”的通知3,除此之外,还先 后 颁 布 了 关 于 “60 GHz 频 段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技术应用有关问题 ”的通知4、关于“增加 400 MHz 频段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应用工 作频率”的通知5、关于“增加 800 M

8、Hz 频段微功率(短距 离)无线电应用工作频率”的通知6等一系列文件。 上述文 件组成了我国微功率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标准体系,规定了 其可以使用的频率覆盖 9 kHz77 GHz 的频率范围, 涵盖 20 多个设备种类,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工业控制、农业、 气象、交通、电力、航海航天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在推 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 的作用。(2)技术变化快,管理面临新挑战 近 年 来 , 无 线 电 技 术 与 应 用 迅 猛 发 展 , 特 别 是 以 Wigig、蓝牙 LE、NFC( 近距离无线通信 )、 无线充电等为代 表的微功率无线电技术的蓬勃发展最为引人

9、瞩目。 微功率 无线电技术已经成为继公众移动通信、 专业移动通信、无 线接入技术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重要一级。 随着物联网 产业的发展,无线电频谱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 ,严重制约 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给新时期无线电管理带来了严峻 挑战。针对微功率无线电设备的上述特点 ,美国、欧盟 等 发 达国家和地区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手段、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无线电设备管理体系。 我国经 过十多年的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微功率无线电设备的管 理体系,但尚不完 善 。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 使 我 国 现 行的微功率无线电设备的管理体制和思路 能 更 好 地 符 合 微 功 率 设备行业和技

10、术发展的需要 , 急需开展对于微 功 率 设 备 的市场情况及规范管理方面的研究 , 探 索 新 方 法、新手段。基于此背景,本文开展了微功率设备市场情况及规范 管理研究。 研究了微功率设备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国外无线 电管理机构在该领域的相关思路和动向,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加强我国微功率设备管理的措施和建议,为促进我国微 功率设备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2 微功率设备的定义及分类国际电信联盟(ITU)无线电通信部门对微功率无线电 设备的定义如下7:能提供单向或双向通信,且对其他无线 电通信设备干扰很低的无线电发射机,允许这类设备在无 干扰和无保护的基础上运行。 短距离无线电设备采用的完 整天

11、线、 专用天线或外接天线以及调制方式和使用频段, 需符合该地区的相关标准或国家规范。ITU 无线电通信部门将微 功率无线电设备按照应用 分为 16 类,包括:遥控、遥测、语音和视频服务、 紧急救援 类设备、宽带无线局域网、铁路信号处理系统、道路运输与 交通控制系统、 用于动态检测和设备报警的检测系统、警 报系统、模型控制、电感应用、无线话筒、射频识别系统、超 低功率有源医学植入部件、无线音频器件、 射频( 雷达) 水 准仪。世界各地都有一些确定的频段供微功率 无 线 电 通 信 设备使用。 表 1 列出了这些公共频段7。 虽然表 1 代表了最 为广泛接受的、 供微功率无线电通信设备使用的一组频

12、 表 1 微功率设备共用频段 无线电规则第 5.138 款和第 5.150 款规定频段内的 ISM其他公用频段6 7656 795 kHz13 55313 567 kHz26 95727 283 kHz40.6640.70 MHz2 4002 483.5 MHz5 7255 875 MHz2424.25 GHz6161.5 GHz122123 GHz244246 GHz9135 kHz感应式短距离无线电通信常用3 1553 195 kHz无线助听器(无线电规则第 5.116 款)402405 MHz超小功率有源医疗植入设备建议书(ITU-RRS.1346)5 7955 805 MHz 运输信息

13、与控制系统建议书(ITU-RM.1453)5 8055 815 MHz 运输信息与控制系统建议书(ITU-RM.1453)7677 GHz运输信息与控制系统(雷达)建议书(ITU-RM.1452)117综述段,但并不能认为所有这些频段在所有国家都能使用。 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一些国家制订的 微 功 率 无 线电设备的一致性评估标准都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 许多国 家或地区的主管部门之间达成了标准相互认可的多边协 议,为微功率无线电设备在不同国家 、地区间的认证提供 方便。欧洲邮电主管部门会议 (CEPT) 采用的CEPT/ERC/ REC70-03 建 议 书 将微功率无线电设备按频谱划分为 1

14、3 类,包括8:非特定短距离设备(遥测、遥控、警报和一般 数据等),寻迹、跟踪和数据采集设备,宽带数据传输系统, 铁路应用,道路运输和远距离交通控制,无线电测定应用, 报警设备,模型控制,电感应用,包括助听器在内的无线话 筒类设备,射频识别系统,有源医疗植入设备及相关外围 设备,无线音频应用。 该建议书叙述了与划分的频谱有关 的短距离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使用频段、 最大功率电平、设 备天线、信道间隔、频宽比、审批和自由流通等要求。 另外, 欧洲国家按照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欧洲电信标准学会和 一些国家制订的标准, 对微功率无线电设备的电磁兼容 性、电器安全和频谱利用率等参数也有要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

15、会(FCC)推行的美国联邦通信法规 第 47 篇第 15 部分中,将微功率无线电设备定义为采用非 常低的功率的小功率发射机,大多数发射功率小于 1 mW, 允许运营商经营这类没有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获得许 可证或未经频率协调的小功率无线电设备9。 第 15 部分要 求的技术标准是为了确保这些设备对频谱的其他用户产 生有害干扰的概率很低。 小功率、无证发射机的使用范围 很大,无绳电话、婴幼儿监视器、车库门开启器、家庭无线 安全系统、无钥匙自动进入系统、无线接入系统(包括无线 局域网和上百种其他类型的公用电子设备), 都依赖于这 种发射机进行工作。 无证发射机在各种频率上工作,必须 与有证发射机共

16、享一些频率,并禁止对有证发射机产生干 扰。 虽然运营商不必获得这类发射机的许可证,但这类设 备在合法进口美国或在美国销售之前,要求发射机本身要 有 FCC 的授权。我国目前对于微功率设备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参考 我国原信息产业 部 于 2005 年发布并施行的重新修订的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技术要求10,随着技术的发 展,微功率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 ,其具体定义还需要不断 更新补充,现阶段可参考 ITU 给出的定义。 在微功率(短 距离)无线电设备技术要求中规定了 14 类微功率无线电 设备的技术指标,包括:通用微功率无线电发射设备、通用 无线遥控设备、无线传声器和民用无线电计量仪表等类型

17、 设备、生物医学遥测设备、模拟式无绳电话机、2.4 GHz 频 段数字无绳电话机、 起重机或传送机械专用无线遥控设 备、工业用无线遥控设备、无线数据传送设备、电子吊秤无 线传输专用设备、各类民用设备的无线控制装置、模型/玩 具无线电遥控设备、公众对讲机、车辆测距雷达。 其中,第 一类通用微功率无线电设备按照使用频率又分为 8 个小 类。 我国相关文件对以上所有分类中的微功率设备的使用 频率、发射磁场强度或发射功率 、频率容限、占用带宽、调 制方式、辐射杂散及使用环境都有相关限制 ,使用或申请 相关设备需严格遵循相关文件指示。2006 年原信息产业部又发布了关于“60 GHz 频段微 功率(短距

18、离)无线电技术应用有关问题”的通知11,决定 将 5964 GHz 频段用于微功率无线电技术应用,同时规定 了针对该频段的载波频率容限、 天线端口输出功率限值、 峰值等效全向辐射功率限值 、 平均等效全向辐射功率限 值、带外发射限值等无线电发射设备射频指标。3 微功率设备行业市场人们对微功率类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微功率设备市 场呈井喷状增长,促进了微功率设备行业的飞速发展。 然 而随着微功率行业的飞速发展,一些问题也突显出来。 从 近几年的微功率设备型号核准情况入手,选取部分典型的 微功率设备,进行了市场调查分析 , 对我国微功率设备行 业现状进行总结。由于短距离微功率设备种类繁多, 各行业应

19、用广泛, 相关产业数据非常缺乏。 根据我国原信息产业部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等文件, 短距离微功率 产品基本可以归纳为 20 多类, 并且随着各种无线电新技 术的出现及物联网等行业的发展,其数量也急剧增长。 从 2009-2012 年通过型号核准的微功率产品型号数量的统计 数据入手,分析在我国核准的微功率产品数量 、 地域等分 布情况,为我国对短距离微功率设备的相关政策 、 法规制 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图 1 是 2009-2012 年 10 月近 4 年来我国各类微功率 设备型号核准数量的统计结果。 可以看出,过去 4 年,我国 进 行型号核准的短距 离微功率设备主要集中在 A

20、 类 、 C 类、 民用设备 以 及 2.4 GHz 微 功 率 设 备 上 , 且 基 本 呈 逐 年增加趋势。 A 类和民用设备数量较多,主要体现了汽车 118电信科学 2014 年第 11 期图 1 2009-2012 年我国微功率设备核准类型与数量 行业电子化的趋势不断加快与普及;而 C 类设备主要是来 自日韩等国家的打印机 RFID 设备;2.4 GHz 微功率设备是 数量最多的一类,因其涵盖行业范围最广、产品包含种类 最多,且随着物联网等领域的蓬勃发展 ,其产品数量和种 类还将进一步增长。2011 年 10 月 1 日2012 年 9 月 30 日在我国 进 行 过 型号核准工作的

21、短距离微功率设备厂商的国家和地 区 分 布如图 2 所示。从图 2 中可以看出,2011 年 10 月 1 日2012 年 9 月 30 日在我国进行微功率设备型号核准的设备主要来自日 本、韩国、欧洲和美国等国外厂商。 来检的设备主要是微功 率民用无线控制设备、微功率 A/C 类设备和 2.4 GHz 微功 率设备。 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日韩以及欧美的无线电产业较为发达,尤其是在一 些高端的无线电产业(如高端汽车制造、工业控制、图 2 短距离微功率设备厂商的地域分布 科学和医疗等)领域。 法律意识强, 国外公司大多对各国的法规体系有 比较详尽的研究,对型号核准等工作非常重视;品 牌意识突出,

22、在商品进出口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 制度。119综述 民用无线计量仪表因其使用特性,大量设备为无线 水表或者抄表器, 电力行业均需使用国产设备,因 此这一领域一直为我国独占。进行型号核准的 2.4 GHz 微功率设备在所 有 型 号 核 准 微 功 率设备中的占有比重最大 , 为 分 析 方 便 , 对 此 类产品的类型进行分类汇总,如图 3图 5 所示。 2.4 GHz微 功 率 设 备主要涉及消费类电子设备 、 仪 器 仪 表 、 医 疗器 械 、 无 线传感器等领域 , 以消费类电子设备领域尤为 突 出 。从图 5 可以看出,进行型号核准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以 日韩、欧美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居多

23、,这些地区技术成熟 图 3 2.4 GHz 微功率设备产品类型及数量 图 4 2.4 GHz 微功率设备厂商的来源国家和地区分布 图 5 2.4 GHz 微功率设备产品的来源国家和地区分布 且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由于存在多家代工企业,并且 一 些 知 名 品牌也广受消费者喜爱 , 近年来中国台湾地区 的消费类电子微功率产品总量 也呈现上升趋势 ,2013 年其 2.4 GHz 微功率产品总量已经接近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和地区。我 国 大 陆 的 2.4 GHz 微功率设备厂商涉及的行业类 别比较分散,主要是我国各领域的重点企业。 但这些企业在 2.4 GHz 微功率 设备的技术和市场 承认度

24、方面相对 落 后 , 产 品 更 新 缓 慢 , 因此型号核准数量较少 ; 另 一 方 面 , 从后续的市场调 查情况可以发现 , 我 国 大 陆 许多新兴厂商 2.4 GHz 微功率设备存在不经核准即上市销 售的情况。消费者对国外微功率产品的认可度较高,我国大陆微 功率设备技术相对落后 ,先进产品研发缓慢,普遍存在仿 制和抄袭国外产品的现象。 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例,市场 上国产微功率设备产品种类丰富 、定位较低,普遍迎合低 端消费者,但从型号核准数量来看,核准数量明显偏少,说 明存在设备违规经营的问题, 无法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在 出现质量问题时消费者投诉无门,对其产品的总体评价也 大打折扣;

25、 许多国内厂商不进行微功率产品的型号核准, 使消费者在使用微功率设备时对其他无线电设备干扰严 重,造成消费者对国内产品的整体好感降低 ;由于国内厂 商对型号核准措施的认知度较低,未能认识到型号核准的 重要性,使其生产的无线电产品都存在质量问题 ,这对产 品出口造成很大障碍。4 我国微功率设备规范管理现状4.1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指出,“无线电频谱资源属 于国家所有,无线电频谱资源的拥有 、 配置和管理带有国 家主权特征”。 我国对无线电设备的管理主要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 管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 广播电 视无线电管

26、理暂行办法、无线电台执照管理规定 以及业余无线电台呼号管理办法。对于违反以上法案的单位和个人 , 依照 中华人民共 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 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120电信科学 2014 年第 11 期和国 无 线 电 管 理 条 例 、 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 定12、国家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进口无线电发射 设备的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13、生产无线电发射设 备的管理规定14及原信息产业部于 1999 年发布的关于 加强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的通告15。我国对于微功率

27、设备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依照关于 发布“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的通知及 相 继 出 台 的 关 于 发 布 “800/900 MHz 频 段 射 频 识 别(RFID) 技术应用试行规定 ” 的 通 知 、 关 于 发 布 “ 超 宽 带(UWB)技术频率使用规定”的通知等文件,除此之外,我 国还先后颁布了关于“60 GHz 频段微功率(短距离)无线 电技术应用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增加 400 MHz 频段 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应用工作频率”的通知、关于“增 加 800 MHz 频段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应用工作频率”的 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近年来,我国的无线电管理法制建设不

28、断完善 , 形 成 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为主体的无线电 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的各类无线电业务及在我国生 产、 销售和使用的各类无线电设备都应该遵守这些法律、 法规。 但我国无线电管理监管机构的确立、职责的分工等 均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无线电监管有关的法律依据分 散在物权法等法律条文内,已颁布 21 年的现行无线电 管理条例 难以满足当前无线电管理体制顺畅运转的要 求,且相关修订工作进行缓慢 ;其他相关规章及规范性文 件冗余、复杂、不成体系,无线电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依据 分散,没有系统的法律体系。 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和依据,加 之我国行政管理的习惯,是采取发文的形式安排无线电管

29、 理的各项工作,但文件落实情况不一,很多情况下只能在 行业内部相关范围内传达和执行,无法作为管理和执法的 有效依据16。4.2 市场管理体系随着微功率技术的发展,各种微功率无线电技术和设 备不断革新, 消费者对这类无线电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不仅提高了无线电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 位,还推动了无线电产业的发展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设备 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产业链。 但目前我国对于微功 率设备管理, 在市场管理体系的完善上还存在一些缺陷, 如缺少工厂审查、缺少市场抽查、缺少与工商等市场管理 部门的综合执法实践、行业管理混乱、微功率法律法规宣 传力度不够等。无线电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30、以无线电频谱资源应用 为主的无线电产业已成为当今国家经济、国防建设及社会 进步的支柱型产业,厂商在研发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支 持和指引;热门频谱过度重复利用 ,部分频谱无法合理利 用;市场出现不正规竞争 ,部分厂商逃避无线电型号核准 认证等现象,都是由于厂商对法律认识不够全面 ,没有得 到合理引导造成的 。 另外,我国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的宣 传 力 度 不 足 , 处罚措施不够完善 , 致使企业对无线电法 律 法 规 认 识 不 够 , 甚 至 刻 意 无 视 , 对自己企业的长远发 展打下了不良基础 。 一方面经营者由 于 法 律 认 知 度 不 够 , 销 售 违 规 产 品 , 违反了我

31、国的法律法规 ; 另 一 方 面 消 费 者 对 无 线电管理工作的认知度不够 , 在消费过程中不 能 正 确 识 别 产 品 , 对自己的权益也造成了很大损害 , 在 使 用 违 规 产 品 的 同 时 , 还要对产生的不良干扰负有相应 的责任。4.3 微功率技术标准体系 我国目前已在信息通信技术行业相关领域建立了比 较完整的标准体系,但微功率(短距离)应用的无线电技术 标准化工作还处于落后状态,有些微功率设备的标准甚至 处于空白状态。 目前国内对微功率设备的规范主要通过相 关的文件来指导厂商的生产和研发行为,由于微功率技术 标准不完善导致的市场微功率设备缺乏标准做指导,已经 阻碍了微功率产

32、业的健康发展。以微功率无线电技术中的 RFID 技术、NFC 技 术 以 及 60 GHz 无线通信技术为例, 对比国内与国际在无线电新 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情况。在 RFID 检测技术标准化方面,欧洲、北美、日本等发 达地区和国家都已经对 RFID 技术进行了详细、 深入的标 准化工作,并针对不同类型 RFID 设备进行了标准细化,虽 然我国在 2005 年已成立了电子标签工作组, 但至今国内 RFID 的检测技术标准尚未发布,我国的 RFID 标准工作明 显处于落后状态。在 NFC 方面, 欧洲和美国早已经形成了标准成果,促 进了近场通信技术的发展, 加快近场通信的应用进程,特 别是近场通信在

33、移动支付中的应用已在欧盟地区广泛推 广,引领了世界电子支付的浪潮。2000 年以来, 众多国家相继开放了 60 GHz 附近的频 谱资源,用于高速数据通信的研究和应用,我国也在 2006年 开放了5964 GHz 频段用于微功率无线电技术应用 。 免 许可频段的开放及超高速无线数据通信的需求,使 60 GHz121综述无线 通 信 成为当前通信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 , 欧 盟 率 先 发 布 了 60 GHz 无线检测技术的相关标准 , 虽 然 我 国 在 2011 年开展了 60 GHz 相关标准的立项工作, 但标准化工 作进展落后于欧洲。 在超宽带系统、无线传感网络等方面, 国内也明显处于落

34、后状态, 相关技术标准还处在立项和申 请过程中。从总体来看,我国无线电检测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水平 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一些新兴技术 方面的标准化成果还没有显现,还有很多标准化的工作有 待完成。目前微功率技术标准建设的困难主要有:尚未形成微 功率技术标准体系结构 ;标准化申请立项渠道分散,归口 工作处于分散状态且有重复性建设的问题,由于对于标准 化成果无法实现及时沟通和共享,一些微功率标准立项出 现重复,甚至相互冲突;标准化渠道的分散性直接导致了 微功率技术标准化立项和报批的分散与滞后;无线电管理 机构与微功率行业相关科研院所及设备制造企业缺乏有 效沟通。5 总结与建议综上所述,

35、需要客观把握我国的基础条件和行业发展 重点,统筹组织,稳步推进监管规范化 、 市场有序化, 结合 国际通行的做法,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5.1 建立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体系鉴于国际上均存在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 系 , 基 于 以上对我国微功率设备行业调研及无线电管 理 的 法 律 法 规 分 析 , 可 以看出我国无线电技术发展和频谱资源应 用领域开拓的 速度已远超无线电管理法制的建设速度 。 目前我国无线电管理不仅缺少统一 、 高 层 的 法 律 做 依 据 , 同 时 无线电管理条例 也不能满足当前无线电管理 工作的需求。 因此, 必须推动无线电管理法制的建设 , 运 用法律手段维护

36、电波秩序和保障无线电安全 。 主要包括 以下几项措施。 推动无线电立法,将分散在各部法律中有关无线电 监管的内容统一在一部无线电法津中体现,提高无 线电监管的法律层级和效力, 为无线电频谱资源、 台站等项目的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加 快 修 订 无线电管理条例 工 作 , 调 整 条 例 内 容 使 其 适 应 当 前 无 线 电 管 理 工 作 的 需 要 , 将 条 例相关条款推升到法律高度 , 加 大 对 违 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健全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 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审批和许可权等,建立完善的无线电管理规章 制度,实现无线电管理规范化、公开化、简单化和市 场化。通过以上措

37、施加强对无线电产品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保障国家的安全、稳定,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保障我国 无线电事业健康有序发展。5.2 完善微功率设备型号核准体系 微功率设备型号核准认证是关系到无线电产品发展 的重要认证项目,是企业产品迈向市场的重要“敲门砖”, 对于提高我国制造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和在国际市场上 的竞争力,将提供有力保证,同时也将对微功率产品质量 监管、市场有序化起到积极作用。 为了进一步完善型号核 准认证制度, 推动我国微功率产品市场的合理有序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建立工厂审查环节。 定期对生产厂商的综合质量体 系进行评价, 可以保证产品性能质量的一致性,从 而在源头上保证产

38、品指标符合我国无 线 电 管 理 的 相关规定。 建立市场抽查制度。 完善的市场抽查、处罚及公示 制度, 可以对不法厂商和经销商产生震慑作用,逐 步引导他们按照我国相关的无线电管 理 规 定 从 事 生产经营活动。 将微功率设备自愿性认证作为中国无 线 电 产 品 型 号核准的补充体系之一。 自愿性认证的产品实施更 加严格的产品合格评定制度, 如增加 EMC、 安全、 RoHS、SAR、OTA 或者节能等相关要求,并给予特殊 代码或增加新的认证标识,表明产品有别于一般微 功率产品。 实施自愿性认证的产品将更符合国家的 频谱政策、节能减排政策,可以为消费者提供 更 好 的用户体验,提升产品的市场

39、竞争力。 自愿性认证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范微功率市场,并促使厂商提 高产品质量。 微功率产品的认证,可以由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指 定 12 家认证机构和若干家检测机构,没有进入指 定名单的,不能参与认证和检测。5.3 建立微功率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微功率技术标准 根据国内微功率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国内标准化需求 为导向,未来标准工作的重点将涉及无线充电 、无线局域122电信科学 2014 年第 11 期网、近场通信技术在移动支付的应用、60 GHz 频段在无线 多媒体接入、汽车雷达、医疗成像、短距离无线个域网等重 点、急需领域的应用。 在符合无线电行政管理要求的基础 上,通过开展标准化工作,提升国内

40、标准化水平,拉动微功 率产业增长,促进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 ,从而加速推动产 业技术升级。 如何完善微功率技术标准工作,应从以下 4个 方面考虑。 由于微功率技术涉及的行业广泛且技术多样,应尽 快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微功率标准体系,为微功 率技术标准的完善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相关标准化组织中成立专门的微功率标准工 作 组, 整合分散在各技术标准领域的微功率标准,进 而对微功率的标准进行整体把握,对缺失的标准尽 快开展相关标准的立项和起草工作 ;同时,标准工 作组的成立也为无线电管理机构与微功率行业 相 关科研院所及设备制造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沟通 平 台,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抓 住 标 准 化

41、 工 作 新 机 遇 , 紧 跟 微功率新技术的 发 展 动 态 , 及 时 跟 踪 国 际 相 关 标 准 动 态 , 制 订 适 合 我 国 国 情 的 技 术 标 准 , 以 推 动我国微功率产 业 的 发 展 。 通过发布课题和项目的形式,做好微功率技术的研 究和储备工作,调动产业的积极性,引领行业发展, 促进行业贯彻国家频谱有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等 政 策的落实。5.4 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及市场管理力度 目前我国微功率产品市场管理混乱 , 这 与 相 关 法 律 法 规 不 完 善 、 厂商及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有较大关系 。 很多厂商虽然明知 型号核准及相关认证的必要性 , 但 为

42、了 追 逐 利 益 、 逃 避责任仍然铤而走险 , 也有部分厂商对 于型号核准制度并不了解。 解决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 着手。 与工商等市场管理部门综合执法,加强行业市场的 监控。 微功率设备一定需要经过“市场”这一媒介才 能到达最终用户,体现其使用价值,工商行政管理 部门扮演着市场管理者的角色,开展与工商等市场 管理部门的综合执法尝试,可以从中间环节遏制违 规微功率设备的流通。 并且可以对微功率行业的应 用进行细分,从标准制订、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 入手,全面了解和掌握行业状况。 加强对行业的管理。 加强对各微功率设备产业联盟 和行业应用单位的指导和督促, 促进行业自律,引 导建立良好产业

43、环境,促进微功率设备产业的健康 发展。 加强对微功率设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充分 利用无线电管理机构属地化优势, 加大相关法律、 法规宣传及市场管理的力度,通过短信平台、新闻 媒体、网络宣传等手段,提高厂商及经营者的法律 意识,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无线电管理在社会 和人民心目中的知名度,使其认识到微功率产品管 理工作的必要性和强制性。5.5 重视无线电频谱规划,加强对产业的指导和规范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深入 ,无线传感器、工业 遥控设备、定位成像等微功率设备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领 域,行业对无线电频谱的需求进一步增大。 微功率行业的 健康、规范发展还需要无线电管理部门在频谱规划 、

44、技术 引导等方面予以指导。 合 理 的 频 率 规 划 政 策 , 可 以 有效地利用频谱资 源 , 缓 解 频谱的供需矛盾 , 但 更 应 重 视 频 谱 规 划 对 产 业 的 引 导 作 用 , 通 过 更 贴合国情的微功率 频 谱 政 策 , 促进产业的转 型 升 级 , 带 动 民 族 产 业 的 发 展 。 考虑到微功率设备使用密度大,频谱干扰问题日益 严重,虽然微功率设备间的干扰不受保护 ,但干扰 问题的产生也易成为公众事件。 从技术角度讲,可 以考虑在频谱政策制定时做好系统间的兼容 性 研 究工作, 在微功率技术的频谱划分或 者 政 策 制 定 时,考虑引入频谱避让机制,如要求

45、设备在协议里 加入检测避让机制, 保证热点频段的有效利用,减 少干扰事件的发生概率。参考文献1 原信息产业部无线 电 管 理 局. 关 于 发 布 “ 微 功 率 ( 短 距 离 ) 无 线电设备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82 原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 关于发布 “800/900 MHz 频段射 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试行规定”的通知, 20073 原信息产业部 无 线 电 管 理 局 关 于 发 布 “ 超 宽 带 (UWB) 技 术 频率使用规定”的通知, 20084 原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 关于“60 GHz 频段微功率 (短距 离)无线电技术应用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

46、6123综述5 原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 关于 “增加 400 MHz 频段微功 率(短距离)无线电应用工作频率”的通知, 20076 原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 关于 “增加 800 MHz 频段微功 率(短距离)无线电应用工作频率”的通知, 20087 ITU-R SM 2153-2. Technical and Operating Parameters and Spectrum Use for Short Rang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2014作者简介王小波,男,博士,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 中心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局域网等 短距离无线接入

47、技术、无线电测试技术。8 CEPT/ERC/REC 70-03 E-2000. Relating to the Use of Short Range Devices (SRD) Including Appendixes and Annexes, 20009 The Federal Code of Regulation (CFR) FCC Part 15 Computing Devices, Cordless Telephones, Satellite Receivers, TV Interface Devices, Receivers, Low Power Transmitters, 2010

48、10 原信息产业部 无 线 电 管 理 局. 关 于 发 布 “ 微 功 率 ( 短 距 离 ) 无 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 ”的通知, 200511 国家无线电管理 办 公 室 . 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 ,199512 国家无线电管理办公室. 关于印发 “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 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的通知, 199613 国家无线电管理 办 公 室 . 生产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 ,199714 原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 关于加强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 的通告, 199915 张 虹 . 我 国 现行无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 中 国 无 线 电 ,2010(8)宋起柱,男,博士,国家无线电

49、监测中心检测中心教授级高 级工程师、主任,主要研究方向 为频谱管理 、频谱动态分配 理论。王俊峰,男,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 、副 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频谱检测理论、频谱管理理论。陶洪波,男,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总工程师 、高级 工 程 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 无 线 电 设 备 检 测 、 电 磁 兼 容 检 测 及分析以及射频一致性自动测试系统研发项目管理 。刘晓勇,男,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副总工程师 、高 级 工 程 师 , 主要研究方向 为 无 线 频 谱 管 理 、 射 频 及 协 议 测 试、电磁兼容、电磁暴露等。刘新浩,男,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助理

50、工程师,主要 研究方向为无线电检测技术、卫星导航定位、公众移动通信。(收稿日期:2014-08-12)!简讯2014 年 9 月通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二)指标名称单位本月末到达比上年末净增本月净增固定电话用户合计万户25 358.8-1 339.7-152.5公用电话用户万部2 102.4-131.0-6.8城市电话用户万户17 795.3-661.5-78.2住宅电话用户万户10 013.2-461.0-60.1农村电话用户万户7 563.2-678.5-74.5住宅电话用户万户5 992.0-651.5-67.5移动电话用户合计万户127 258.34 347.0559.8其中:3G 用户万户48 242.58 081.4283.0互联网拨号用户万户446.0-39.1-0.4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万户19 976.71 085.8163.6其中:xDSL 用户万户9 656.2-1 060.3-160.6移动互联网用户万户87 126.76 370.4-821.7固定电话普及率部/百人18.6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93.5(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1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