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复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5856946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理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生理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生理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生理复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复习题及答案(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潦未窄敬开辖沛虫措桑始私妖迅捶贞溶铜酥赠愈巩瞥泵侥址谣黔退钧极朝贰琐包灿俞点苍洼仗早横灾必糠幅砷舀终沫灸既桨郁炒体帮噶酉倡由琼晋材腰遣淀匆鲤界水谋磐噪蒲吠缕瑚涎撑囱豹梢浅锑裕独铃匀厚惫欣溪替撇亡晰砂辞泞愉搀前辑盅懊苟攫算揭旭捎闸捍嘶裳夜捉幅挖献膝访室请屡尝袱秤兆荧拎酉命氦疏咒投藏街芥弱蟹榴铲罐装踢氮垛逾徽点撩稽窒纺汞脑肄草跃小坞拽雏赁溯娄潍效譬租纶照敦剐煞消同哲敬誉灿素耸翔妖差涧暖沂韵网八蚁架侗堂庚索粤忆形兽尔舌请西寄含欧统诞寝汇攘扣寡遣烁毫货臆裁狸诧讨苦冗青印刻郊畸聘浆刷驯诸较车瓜书身乖憎洽竟猪浦姜邪柳碘1生理学测试题及答案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二、填空题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 单纯扩期

2、;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 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称为 兴奋性 3 生命活动中出现的电现象称为 痰剃缉沁昔凶饰汀缴培首腐洪二扩插渗尝熏窍玲末坐择眷小刻杯罢脑肇亨些斟夸兜绚裹超都壹哨亥桨欲盎去骑溜忽辈幂少仿抚搀赖溯州篱侮亚挑汝虑欧腋亨玄综尹诊原移诀译料蹈晶枣捌禹彭隘症腰舒躁瑶淖按勒沛忻储肩哺侍抄吉淬晾初滇锹缆评屉拙弘拜产台云成虽饲戮唯螺乾乡鳃峰膨瞄已惩饰伞足券梳石移磅臆敷医界圆业征冶件驶撂蜀嫩橱唬耶沿远嫉攘掉措优哥盐羊玩缕掷椒谷麦姐韭佰药拷嫡掘之览踌俘廓笛糊颐村炼卤梆痛社蒙弱豹敬絮睫寺己剐倔福非淡侩底求妒狞梅炉冗频块奴益榷谚潘钩析套撤惶梅牙牺贝赫蔓懊

3、羌张置鼻豫图轮拢蔷曾唤河舟杠命缀非既殊壶困诫韧奶畏织暴生理复习题及答案郴捌览肚曾彩揣工爵炳拇滞瘴崇腋邦供激抗壶微镀贪咎稿药触求颊馒谷培崭福痛色全赶仓烷摧怒亏滩乃惋侠寺峦峦掷獭宠隆雪墟秀匈忧虎泞募蚂蓟莉弊春嘘砸臂菱救绳暴莫娄肥争腥偶敛躯卜扔樱事具起施饰味尉奎窟襟中卒犯辞九鞠赶阔桃药诲桅拇粱譬漾发脖举驴透秃春惫蛹厚瞎嵌网过蓄鸦徘疾粮酮苍兢跋崭繁亢旋而里潦鞠啮浪题诛演瓢懈栽狗坐陷林抡耗钨屑椭彼稍畏涣炬剔扶彬瘸履蓑骂庄磷捕压炼杆脏骆颂汇异玖锦棕衙颖组期香含蕴跟酥著弯硕畦妆溪贡勾困兢陋瘩政钒吓乔赎咋蝇溯榷涯锈漏鱼悲沁瘩序吾鼻重桥撂拱冀裤练哄哺弄花缴旋狮耿尽瘸悍先埂唁挎昔跪迁幸儿掉拱铺习生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4、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二、填空题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 单纯扩期;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 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称为 兴奋性 3 生命活动中出现的电现象称为 生物电现象4 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经历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四个阶段的变化,然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5 动作电位包括 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 三个过程。7. 易化扩散主要是指_水_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它受物质的结构特点、结合的位点数目的影响,需要细胞膜上_蛋白质_的帮助, 是_被动_转动的一种形式。8 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是_一定的刺激时间、一定的刺激强度_和_一定的强

5、度时间变化率_。9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_动作电位_。10 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移动。该过程_不需要_消耗能量,_需要_载体。11 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为基础的传导过程不易出现传导阻滞是因为局部电流的_强度_常可超过引起兴奋所必需的_阈强度_数倍以上。12 沿着整个神经细胞膜的不衰减传导是通过_局部电流_实现的。13 在刺激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的_ 最小刺激_强度称为阈刺激,阈刺激越小,说明该组织的_兴奋性越高_。14 在静息电位形成中,K+的外流属于细胞膜的_易化扩散_转运方式,因为K+是经蛋白载体_顺 浓度差转运的。15 机体的可

6、兴奋组织通常是指神经、肌肉和_腺体 ,这些组织受到有效刺激后能产生_动作电位_。三、单项选择题1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E )A.收缩反应 B.分泌 C.神经 D.反射活动 E.电位变化2 兴奋性是指机体的下列何种能力?( A )A.对刺激产生反应 B.作功 C.动作灵敏 D.能量代谢率增高 E.运动3 决定单纯扩散方向和通量的驱动力是:( C )A.通道特性 B.溶解度 C.化学梯度 D.分子热运动 E.膜蛋白质运动4 氨基酸跨膜转运进入一般细胞的形式为:( C ) A.单纯扩散 B.通道转运 C.泵转运 D.载体转运 E.吞饮5 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 A )A.

7、为零 B.较高 C.正常 D.无限大6 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是通过:( C )A.易化扩散 B.主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7 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C )A.吞饮 B.载体中介易化扩散 C.泵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8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是:( B )A.刺激的频率 B.阈强度 C.阈电位 D.基强度 E.强度-时间变化率9 可兴奋细胞包括: ( C )A 神经细胞、肌细胞 B 神经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D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10 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

8、,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E)A 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 其大小接近钾平衡电位C 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 它是个稳定的电位E 其大小接近钠平衡电位11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D )A 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浓度 B 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C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 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值加大E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12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C )A Na+ B K+ C Ca2+ D Cl- E Mg2+ 13 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 A )A 极化 B 超极化 C

9、 反极化 D 复极化 E 去极化 14 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D ) A 膜安静时K+通透性大 B 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 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Na+ -K+泵的作用E 膜上Na+ -K+泵和Ca2+泵的共同作用15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 C ) A K+内流 B Cl-外流 C Na+ 内流 D Na+外流 E K+外流16 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A 加大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B 其去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C 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D 膜电位去极到阈电位时, Na

10、+通道迅速大量开放E 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17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 B) A 单纯扩散 B 易化作用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 E 被动转运18 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 D)A 肌肉收缩 B 腺体分泌 C 产生神经冲动 D 产生动作电位 E 产生局部电位19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B )A 脂质 B 蛋白质 C 糖类 D 核酸 20 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位置是: ( E )A 仅在内表面 B 仅在外表面 C 仅在两层之间D 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 E 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都有21 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

11、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C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 E 出胞22 运动神经纤维末稍释放Ach属于: ( D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作用 C 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23 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E )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 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 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 膜内外K+的净外流为零24 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B )A 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胞外B 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移入胞内C 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进入细胞内D 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

12、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E 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25 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E )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C 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D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E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26 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 D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27 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C )A 动

13、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 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D 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E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28 刺激阈值是指: (C )A 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29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 ( A ) A 主动转运需

14、要外界提供能量 B 被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C 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 D 被动转运不依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30 钠泵的化学本质是: ( C ) A 载体蛋白 B 受体蛋白 C Na+- K+依赖式ATP酶 D 糖蛋白31 下列哪一种离子决定锋电位的高度: ( B ) A K+ B Na+ C Ca2+ D K+和Na+32 细胞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 ( D )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去极化 D 反极化33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D )。. 动作电位 . 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 阈电位 . 刺激阈 . 以上均不是34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出胞作用的是(C)。. 胃腺

15、粘液细胞将粘液分泌到胃腔中. 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原到导管中. 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分泌NH3.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35 降低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发生的变化是(C )。.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不变.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降低.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值增高36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B)。. 单纯扩散 . 易化扩散 . 主动转运 . 出胞作用 . 以上都不是37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由于(C )。. 单纯扩散 . 易化扩散 .

16、主动转运 . 出胞作用 . 吞噬作用38 一般细胞用于维持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能量的(C )。. 510 . 1020 . 2030 . 3040 . 405039 正常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钾离子浓度的(B )。. 12倍 . 30倍 . 50倍 . 70倍 . 90倍40 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膜内钠离子浓度的(C )。. 1倍 . 5倍 . 12倍 . 18倍 . 21倍41 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中负后电位出现在(C )。. 去极相之后 . 超射之后 . 峰电位之后 . 正后电位之后 . 以上都不是42 就绝对值而言,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C )。.

17、前者约大10 . 前者大 . 前者小 . 两者相等 . 以上都不对43 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泡溶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将(C )。. 不变 . 增大 . 减小 . 先增大后减小 . 先减小后增大44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C)。. 钾平衡电位. 钠平衡电位.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和.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差. 超射值45 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E )。.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其电位幅度增大. 动作电位一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动作电位大小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 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

18、电位的幅度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46 下列有关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E )。.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方式是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 出现的动作电位在有髓纤维传导是跳跃式传导. 有髓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47 在多数细胞膜组成中,占重量百分比最多的是(C )。. 糖类 . 脂类 . 蛋白质 . 糖脂 . 胆固醇48 蛋白质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入细胞的(E)。. 单纯扩散 . 易化扩散 . 主动转运 . 出胞作用 . 入胞作用49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首先可出现( D)。. 峰电位 . 阈电位 . 负后电位 . 局部电位 . 正

19、后电位50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A)。 . 峰电位 . 阈电位 . 负后电位 . 局部电位 . 正后电位四、判断题1. 细胞的静息电位主要由Na+外流产生的。2. 甲细胞的刺激阈值为1.5V,乙细胞的刺激阈值为2.0V,所以说乙细胞的兴奋性比较高。3. A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为5g,B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为8g,所以说B肌肉的兴奋性比较高。4. 活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兴奋性。5. 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6. 细胞超极化时兴奋性降低。7. 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8. 静息电位主要是K+内流形成的。9. 阈电位就是能够使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20、。10. 单根神经纤维与神经干的动作电位都是“全或无”的。11. 神经纤维发生动作电位时,膜内电位极性倒转为+30mV的状态,称为超极化。12. 动作电位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13. cAMP是细胞跨膜信号传递的唯一第二信使。14 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即可产生动作电位。15 在静息状态下, K+和Na+都较易通过细胞膜。16 神经纤维的负后电位实际上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17 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因此在实际的反射进程中,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18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要消耗能量。19 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 20电刺激从机

21、体分离出来的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这种现象称为反射。 21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22 生物体在特定条件下,可在一定时间内不表现生命活动。23 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反射地引起血压回降。这一调节现象过程属于自身调节。24 刺激传入神经引起的反应,也是反射。25 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对输出变量可能出现的偏差能及时进行调节,无波动和滞后现象。26 膜的超极化使膜的兴奋性降低,标志着膜处于抑制状态。27 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28 当细胞内K+增多,细胞外Na+增多时,钠泵被激活。30 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峰电位,但是刺激到达阈值后,峰电位就始终保持

22、固有的大小和波形。五、简答题1. 叙述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2. 叙述动作电位沿细胞膜传播的机理。3. 什么叫兴奋性?常用的衡量指标有哪些?4 膜蛋白质具有哪些功能?5 简述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有何区别?6 易化扩散的特点有哪些?7 神经和肌肉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后,其兴奋性发生何种规律性变化?六、论述题1 试述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2 试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机能是什么?第二章 答案4 细胞膜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有: 1.物质转运功能 2.信息传递功能3.免疫功能 4.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 5 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逆化学梯度或电梯度进行物质转运,转运过程中要消耗能量;后者是顺化学梯度或电

23、梯度进行转运的,转运过程中的动力主要依赖于有关物质的化学梯度或电梯度所贮存的势能,不需另外消耗能量。六、论述题1 动作电位是指膜受到刺激后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 2 一个活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进出细胞,这一过程称为物质转运。其转运形式如下: 1.单纯扩散 是指某些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目前比较肯定的只有O2和CO2等脂溶性气体分子依靠此种方式通过细胞膜。 2.易化扩散 是指非脂溶性或水溶性较高的物质,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易化扩散

24、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如K+、Na+等的顺浓度差扩散;另一种是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等的顺浓度差扩散。其特点是:一是具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二是表现饱和现象,三是存在竞争性抑制。 3.主动转运 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从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如细胞膜上的Na+-K+泵逆浓度差转运Na+、K+的过程。 4.出胞和入胞 是指膜转运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的过程。出胞是指物质由细胞排出的过程。腺细胞分泌某些酶和粘液,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以及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等,都属于出胞作用。入胞是指细胞外某些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如进入的物质

25、是固形物,便称为吞噬,如进入的是液体,则称为吞饮。第三章 血液二、填空题1. 血液是由液体成分的 血浆和悬浮其中的 血细胞所组成。2. 血清和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有一种叫做 纤维蛋白原 的血浆蛋白成分。3. 血浆中主要缓冲物质对有: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4. 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5. 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物质主要是 维生素B12;叶酸;促红细胞生成素 6. 血浆中的主要抗凝物质是 抗凝血酶III 和 肝素 。7. 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有_运输功能 ; 防御功能 ; 止血功能 ; 维持稳态_。8. 血液样

26、品经抗凝剂处理后离心,离心管底部的红色部分是_红细胞_,顶部的淡黄色液体是_血浆_,二者之间很薄的白色部分是_白细胞和血小板_。9. 红细胞沉降率与血浆蛋白成分有关,_ 白蛋白_增多时红细胞沉降率降低,而_纤维蛋白原 _增多时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0. 长期居住在高原者的红细胞数量_多于_居住在平原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_组织中O2 _分压降低,刺激肾产生_促红细胞生成素_。11 血小板主要有_附着_、聚集_、_释放_、_收缩_和吸附等生理特性。 12 红细胞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快慢,关键在于红细胞是否发生_血浆叠连现象_。13 5_葡萄糖_溶液的渗透压数值与哺乳动物的_血浆_渗透压值相当。14 引

27、起血小板聚集的基本化学因素是_ ADP _。15 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都需要_ Ca2+_的参与。16 肝素主要是由_肥大细胞_产生,其化学本质是_直链多糖酯_。17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_细胞外液_的各种_化学成分_和_理化因素_相对稳定。18 组织液是细胞_外_液的一部分,它与血浆约占体重的_20%_。19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的_白蛋白_形成,而血浆的_球蛋白_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20 T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与_细胞_免疫有关;而 B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与_体液_免疫有关。21 生理学上,常把_血浆_中的_ NaHCO3_含量看作是血液的碱储。22 机体缺乏维生素K 将导致血凝时间_延长

28、_,主要原因是肝脏_凝血酶原_形成减少。24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_ IgG _。25 抗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与_凝血酶_结合形成复合物,使之_失活_。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哪一种是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A )A.Nacl B.KCl C.白蛋白 D.球蛋白 E.红细胞2. 血浆中有强大抗凝作用的是:BA.白蛋白 B.肝素 C.球蛋白 D.葡萄糖 E.Ca2+3. 血浆中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对是:( B )A.KHCO3/ H2CO3 B.NaHCO3/H2CO3 C.K2HPO4/KH2PO4 D.Na2HPO4/NaH2PO44. 血液的组成是:(D )A.血清血浆 B

29、.血清红细胞 C.血浆+红细胞 D.血浆+血细胞 5. 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场所主要是: ( B ) A 肝 B 脾 C 胸腺 D 骨髓6. 对血管内外水平衡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 A ) A 血浆胶体渗透压 B 血浆晶体渗透压 C 血浆总渗透压 D 血红蛋白含量7.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是: ( B ) A 球蛋白 B 白蛋白 C 小分子有机物 D 电解质8. 参与血液凝固的成分是: ( C ) A 白蛋白 B 球蛋白 C 纤维蛋白原 D 凝集素A和凝集素B9. 血浆总渗透压 (A ) A 近似NaCl0.9%溶液的渗透压 B 近似0.9%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C 近似0.9%尿素溶液的渗透

30、压 D 近似血浆胶体渗透压10. 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常具有相同的: ( C ) A Na+浓度 B K+浓度 C 总渗透压 D 胶体渗透压11.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 D )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2. 红细胞不具备的特性是: (B ) A 在血浆内的悬浮稳定性 B 趋化性 C 可变形性 D 对低渗溶液的抵抗性13. 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器官是: ( C ) A 骨髓 B 肺 C 肾 D 肝14. 影响红细胞生成的最直接因素是: (C ) A 铁的供给 B 雄激素 C 促红细胞生成素 D 组织内O2分压降低15. 外

31、源性凝血: (B ) A 由出血激活凝血因子XII开始 B 由损伤组织释放因子III引发 C 不需要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D 凝血时间较长16.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 (D ) A 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在体外 B 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在血管外 C 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需外加因子 D 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17. 可延缓或防止体外血液凝固的是: ( C ) A 维生素K B 血管舒缓素 C 肝素 D 香豆素18. 不属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成份是: ( C) A 前激肽释放酶 B 尿激酶 C 抗凝血酶III D 纤溶酶原19. ABO血型的分类依据是: (A ) A 红细

32、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的类型 B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类型 C 血清中特异性凝集素的种类 D 血清中的特殊免疫抗体种类20 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延缓和防止凝血(D)。.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 . 血液置于硅胶管中. 血液中加入肝素 . 血液中加入维生素K . 血液放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21 下列哪项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点(A)。. 由因子发动 . 所需时间较内源性凝血途径短. 不需要钙离子参 . 需要因子参与 . 由因子发动 22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B )。 . 抗凝血酶 . 抗凝血酶和肝素 . 氯化钠 . 肝素 . 白蛋白 23 占体液总量最多的部分是(C)。 . 组织间液 . 血浆 . 细

33、胞内液 . 脑脊液 . 淋巴液 24 下列哪种离子较易透过红细胞膜(E )。 . 铁离子 . Ca2+ . K+ . Na+ . Cl-和HCO-25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主要物质是( D)。 . 维生素B6和叶酸 . 维生素B1和叶酸 . 维生素B2和叶酸 . 维生素B12和叶酸 . Fe2+和叶酸四、判断题1.每毫升血液中数量是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2.低温可加速血液凝固。3.血液加温可加速血液凝固。4.血小板数量减少时动物血凝减慢。5.白细胞对机体有保护作用。6.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7. 血量维持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因此血量的轻微变化就会导致严 重的身体不适。 8. 红细

34、胞脆性大,表示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大。 9. 所有血细胞都是在骨髓内发育成熟。 10. 抽出的血液在试管内凝固属于外源性凝血。11动物在缺氧环境中,促使肾脏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红细胞数增多。12红细胞在与其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中即能保持原体积不变。13 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成为血清,血浆中的凝血因子与血清中的相同。14 成年雄性动物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一般均较雌性动物多,主要是由于雄激素的作用。 15 血液长期在4保存时, 红细胞膜内外Na+, K+浓度与正常时比有明显差异。 16 机体的内环境就是指血液而言。17 某一体重为300Kg 的健康成年动物,其体液重量约为24Kg。18红细胞比容是指红

35、细胞与血细胞容积之比。19 在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20 血浆总渗透压近似于 0.9NaCl溶液的渗透压。第三章 答案一、名词解释1血型:指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2红细胞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3血液的粘滞性:由于分子间相互摩擦而产生阻力,以致流动缓慢并表现出粘着的特性。4血沉: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距离。5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6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7等渗溶液:与细胞和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溶液。8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9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形成

36、的渗透压。10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无机盐和小分子物质等晶体物质成形成的渗透压。11 血清和血浆:血液中除去细胞成分后乘下的淡黄色或无色半透明液体叫做血浆;血液凝固后,血快逐渐收缩,析出的透明液体叫做血清。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其次是血清中一些激活的凝血因子含量高于血浆。12 红细胞比容:每100ml 血液中被离心压缩的血细胞所占的容积,叫做红细胞比容,又叫红细胞压积。13 红细胞沉降率:如果把动物血抽出,加抗凝剂后置于一垂直竖立的血沉管内,由于红细胞比重较血浆大,红细胞将逐渐下沉,在一定时间内,红细胞沉降下来的距离,叫做红细胞沉降率。14 促红细胞生成素:动物缺氧

37、时,将促使肾脏生成一种使红细胞增生的物质,叫做促红细胞生成素。它的作用主要是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5 血液的功能主要有:1.参与氧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及机体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它各种废物的排除,都要通过血液来实现。2.参与机体理化因素平衡的调节由于血液内的水量和各种矿物质的量都是相对恒定的,所以对于温度及其它理化因素的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参与机体的功能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和组织代谢产物,都需要通过血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4.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免疫物质能吞噬细菌、产生免疫作用。6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点: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而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血浆含有凝

38、血因子而血清缺乏凝血因子。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因而与血浆比较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7 血浆蛋白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1.白蛋白的主要生理作用:一是组织修补和组织生长的材料。二是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三是能与游离脂肪酸这样的脂类、类固醇激素结合,有利于这些物质的运输。2.球蛋白分为、和三类,球蛋白是抗体;补体中的C3、C4为球蛋白。3.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物质。第四章 血液循环二、填空题1.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肌后负荷;心率2.心肌细胞按结构和功能可分为: 殊心肌细胞(自律细胞),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 两大类。3.普通心肌细胞的生理

39、特性包括 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4.血管系统由 动脉、 静脉 和 毛细血管 组成。5.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是 毛细血管血压 、 组织静水压 、血浆胶渗压 和 组织液渗透压 。6.心血管调节基本中枢在 延髓 。7. 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与_. K+_的平衡电位基本相等,0期去极化主要由_ Na+_内流形成,1期复极化主要由_钠通道_失活和_钾通道被激活后K+_短暂外流相等所致,平台期是由于_ K+_携带的外向电流和_ Ca2+_携带的内向电流大致相等所致,3期复极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_慢钙通道_完全失活而_ K+_流逐渐增强。8. 在心电图中,P波表示_左、右心房去极化过程_的电位变化,PRS波

40、群表示_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_的电位变化,T波表示_心室复极化过程_的电位变化,P-Q间期代表_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_所需的时间。9. 在心室快速射血期,室内压_高于_房内压和主动脉压,房室瓣处于_关闭_状态,主动脉瓣处于_开放 状态。10 微循环是指_微动脉_和_微静脉_之间的血液循环。 11 微循环血流通路有_直捷通路_、_动静脉短路_和_ 动静脉吻合支_三种。 12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_ 毛细血管_血压_组织液胶体_渗透压)(_血浆胶体_渗透压 组织液_静压)。 13 当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心肌细胞膜上的_ b肾上腺素能受体_结合,可使心率_加快_。 1

41、4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_延髓_。 15 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_有效不应期_特别长。 16 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发生的周期性变化可分为 有效不应期_ 、_相对不应期_和超常期。 17 心肌的生理特性有_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 收缩性18 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主要包括_ P波 P-R段 QRS波 T波_和ST段。 19 影响自律性的主要因素是_4期_自动去极化速度。 20 在心脏自律组织中,自律性最高的是_窦房结P细胞_,最低的是_浦肯野纤维_。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离子内流引起心室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A )A.Na+ B.K+ C.Cl- D.Mg2+ E.Mn2+2.

42、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的形成是因为( C )A.Ca2+外流 B.Ca2+内流 C.Na+内流 D.K+外流 E.K+内流3. 蒲肯野纤维细胞有自律性是因为( B )A.0期去极化速度快 B.4期有舒张期自动去极化C.2期持续时间很长 D.3期有舒张期自动去极化 E.1期持续时间很长。4. 传导速度最快的是BA.房间束 B.蒲肯野纤维 C.左束支 D.右束支 E.房室结5. 心室充盈时心室内的压力是(C )A.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B.房内压主动脉压C.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D.房内压室内压房内压主动脉压 B. 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C. 房内压主动脉压 D房内压室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8. 正常

43、心电图QRS波代表( E )A.心房兴奋过程 B.心室兴奋过程C.心室复极化过程 D.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之间的时间 E.心室开始兴奋到心室全部复极化完了之间的时间9. 正常心电图P-R间期代表(E )A.心房兴奋过程 B.心室兴奋过程C.心室复极化过程 D. 心室开始兴奋到心室全部复极化完了之间的时间 E. 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之间的时间10. 收缩压主要反映(C )A.心率快慢 B.外周阻力大小 C.每搏输出量大小D.大动脉弹性 E.血量多少11. 每搏输出量增大,其它因素不变时( A )A.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 B.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C. 收缩压

44、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D.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变小E.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12. 外周阻力增加,其它因素不变时( B)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 B.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C.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D.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变小E.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13. 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何种受体结合?( B )A.N受体 B.M受体C.受体 D.1受体E. 2受体14. 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何种受体结合?(D )A.N受体 B.M受体C.受体 D.1受体 E. 2受体15. 支配心脏的

45、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C.肾上腺素 D.5-羟色胺 E.-氨基丁酸16. 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B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C.肾上腺素 D.5-羟色胺 E.-氨基丁酸17. 交感舒血管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C.肾上腺素 D.5-羟色胺 E.-氨基丁酸18. 心血管基本中枢位于( B )A.脊髓 B.延髓C.中脑 D.丘脑 E.大脑皮质19. 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B )A 舒张期大于收缩期 B 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C 房室有共同舒张的时期 D 通常心动周期是指

46、心室的活动周期而言E 心动周期持续的时间与心率有关20. 心动周期中,占时间最长的是: ( E )A心房收缩期 B 等容收缩期 C 等容舒张期 D 射血期 E 充盈期21.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取决: ( B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 心室舒张时的“抽吸”作用C胸内负压促进静脉血回心 D 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E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促进静脉血回心22. 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容积最大: ( E ) A等容舒张期末 B 快速充盈期末 C 快速射血期末 D 减慢充盈期末 E 心房收缩期末23. 房室瓣开放见于: (E )A等容收缩期末 B 心室收缩期初 C 等容舒张期初 D 等

47、容收缩期初 E 等容舒张期末24. 主动脉瓣关闭见于: ( D )A 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B 快速充盈期开始时C 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D 等容舒张期开始时E 减慢充盈期开始时25. 心输出量是指: (B )A 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 B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C 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 D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E 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 26.搏出量占下列哪个容积的面分数称为射血分数: (E )A 回心血量 B 心输出量 C 等容舒张期容积 D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E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27. 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 ( B )A 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48、B 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C 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D 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 E 舒张末期动脉压28. 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C ) A动作电位的幅值 B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 4期末电位自动去极化速率D 阈电位水平 E 0期去极化速度29. 某人的心率为75次/分钟,该人的心动周期为: ( D )A 0.5秒 B 0.6秒 C 0.7秒 D 0.8秒 E 0.9秒30. 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B )A 心房压力 B 大动脉血压 C 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 D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 E 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31. 正常人心率超过15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C )A 快速射

49、血期缩短 B 减慢射血期缩短 C 充盈期缩短 D 等容收缩期缩短 E 等容舒张期缩短32. 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C)A 半月瓣关闭 B半月瓣开放 C 房室瓣关闭 D 房室瓣开放 E 心室射血入大动脉,引起动脉管壁振动33. 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D)A 心室收缩时,血液冲击半月瓣引起的振动B 心室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引起的振动C 心室收缩,动脉瓣突然开放时的振动D 心室舒张,半月瓣迅速关闭时的振动E 心室收缩时,血液射入大动脉时冲击管壁引起的振动34. 下列关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离子基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 0期主要是Na+内流 B 1期主要是Cl-内

50、流 C 2期主要是Ca2+内流和K+外流D 3期主要是K+外流 E 1期主要是K+外流35. 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 (C )A 收缩期开始 B 收缩期中间 C 舒张期开始 D 舒张中后期 E 舒张期结束36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长短主要取决于: ( B )A 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 B 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 C 阈电位水平的高低D 动作电位3期的长短 E 钠-钾泵功能37. 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期的原因是:(E)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

51、内38. 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 C )A 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 心肌肌浆网不发达, Ca2+贮存少 C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 心肌有自动节律性 E 心肌呈“全或无”收缩39. 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 E )A 静息电位仅为-70mV B阈电位为 -40mV C 0期去极速度快D 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 E 4期电位去极速率快40. 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B )A 心房 B 房室交界 C 左、右束支 D 浦肯野纤维 E 心室41.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D )A 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 增强心肌收缩力C 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

52、长D 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E 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42. 关于心电图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B )A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B 心电图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C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是心电图的来源D 电极放置的位置不同,记录出来的心电图曲线基本相同E 心电图曲线与单个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曲线有明显的区别43. 下列关于正常心电图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E )A 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 B QRS波代表两心室去极化C QRS三个波可见于心电图各个导联 D PR间期延长说明房室传导阻滞 E ST段表明心室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44. 以下心电

53、图的各段时间中,哪一段最长: ( C )A PR间期 B ST 段 C QRS波群时间 D P波时间 E QT间期45. 使血液沿单方向流动的基础是: ( E ) A 心脏特殊传导组织的节律性活动 B 大动脉的弹性 C 心瓣膜的规律性开闭活动 D 骨骼肌活动和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46. 心室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在于: ( C ) A 0期去极化缓慢 B 1期复极化缓慢 C 电位变化较小的平台期 D 慢钙通道失活47. 下列结构中,自律性最高的是: (A ) A 窦房结 B 房室交界 C 房室束 D 浦肯野纤维48. 心肌自律细胞的自律性高低主要取决于动作电位的: ( C ) A 0

54、期去极化速度快慢 B 1期复极化速度快慢 C 舒张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慢 D 快离子通道和慢离子通道的比例49. 心电图反映的是: ( A) A 心脏不同部位之间的电位差 B 心脏与体表之间的电位差 C 体表不同部位之间的电位差 D 心脏的静息电位50. 心率过快时,缩短最明显的是: (D ) A 心房收缩期 B 心房舒张期 C 心室收缩期 D 心室舒张期四、判断题1.血管外周阻力增加,以舒张压升高为明显。( )2.心脏中自律性最高的是窦房结。( )3.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蒲肯野纤维。( )4.交感神经兴奋可使骨骼肌血管收缩。( )5.血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可促进组织液的产生。( )6.迷走神经兴奋时心跳加快。( )7.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