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5852123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在我国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下,本文试图通过对风险管理的概述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借鉴国际银行界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与经验,探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位与实现途径。笔者认为,针对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应风险管理目标定位在实行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为实现风险管理风险目标,关键要在内部深化改革,优化风险管理理念,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以RAROC指标为基础、创新风险管理机制,丰富风险管理手段,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发展。 【关键词】:新巴塞尔协议、全面风险管理、公

2、司治理结构、RAROC 【正文】: 风险管理是贯穿于商业银行三百余年发展历程的永恒话题。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金融自由化、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环境也日益复杂化,尤其是对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风险事件的反思,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并使风险管理成为现代金融机构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 我国是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银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特殊,风险管理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也更加艰巨。因此,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增强我国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就成为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 1、商业银

3、行风险及分类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活动的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及其他经营单位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负债经营,即利用客户的各种存款及其他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通过发放贷款及投资获取收益,自有资本占资产总额比率远低于其他行业。这一经营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 商业银行风险滋生于商品经济,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在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现代货币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中,人人都离不开货币,商业银行作为融资中介,业务渗透到社会的每一角落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商业银行风险又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和扩

4、散性。加之其寄生于信用创造功能的隐蔽性、滞后性以及质态和程度的可变性,一家银行发生的经营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其自身的影响,而对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社会信用体系运转失误,必然会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因此,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商业银行经营的是货币资金,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均直接反映为货币资金损失风险。但其成因与表现形式繁多,国内外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其种类的归纳不完全一致。按风险的形态划分,银行经营的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银行经营的内部风险主要包括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

5、、决策风险、结构性风险、经营性风险等。按风险的性质划分,银行经营的外部风险多为系统性风险,银行经营的内部风险多为非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风险在层次上有微观与宏观之分,在地域上还有国内(局部)与国际(全球)之别。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将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归纳为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八大类。风险的种类无论如何划分,有一点是勿庸置疑的,即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过程也就是承担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风险识别

6、、风险估计、风险处理等方法,预防、回避、分散或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安全的行为。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管理行为,风险管理是随着商业银行的产生而产生的,但真正把风险管理当作一门科学,并形成具有一定时代特色的行为模式,进而有效地指导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实践,以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度,则开始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按照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脉络,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和四种管理模式: (1)资产风险管理。20世纪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经营中最直接、经常性的风险来自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管理资产的流动性。一

7、笔大额信贷资产的失误,常常导致一家银行出现流动性困难,甚至停业倒闭。商业银行因此特别重视通过加强资信评估和项目调查、严格审批制度、减少信用放款等各种措施和手段来减少和防范资产业务风险的发生,确立稳健经营的基本原则,以提高商业银行的安全度。 (2)负债风险管理。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的繁荣时期,社会对银行的资金需求极为旺盛,商业银行普遍面临资金相对不足的压力。为扩大资金,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同时避开金融监管的限制,西方商业银行变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使用了许多创新金融工具,如大额存单、回购协议、同业拆借等,利用发达的金融市场,扩大银行的资金。这导致了银行业的一场革命,

8、但负债规模扩大的同时,也极大地加剧了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更加恶劣。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 (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国际市场利率剧烈波动。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模式稳健有余而进取不足,单一的负债风险管理模式进取有余而稳健不足,两者均不能保证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突出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风险的协调管理,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以及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1234567分页标题#e# (4)全面风险管理。20世纪

9、80年代后,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的变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使用,特别是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全球化的趋势。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等一系列银行危机都进一步昭示,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有了新的提升,表外风险管理理论、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思想、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国际银行界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1999年6月以来,巴塞尔委员会又先后三次公布了新巴塞尔

10、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出现了显著变化,即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3、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作为存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中介。马克思曾明确指出:银行是存者与贷者的集中。但在信息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工具已经广泛应用、支付手段已经非常方便的今天,商业银行产生初期所提供的那种服务价值所占的比例已经非常小了。借者与贷者之所以需要银行作为中介,是因为银行能够更有效地管理风险,从而克服资金融通中这一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障碍。 美联储主席阿兰

11、•格林斯潘在美国银行家杂志世纪版(1999年12月出版)的开篇文章风险、监管与未来中指出:显然,银行之所以能够为现代社会做出这么多的贡献,主要是因为他们愿意承担风险。美联储副主席罗杰•富古森在2002年3月4日所做的题为回到管理银行风险的未来的演讲中也指出: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繁荣,而承担风险正是银行最重要的经济职能,是银行存在的原因。这些论断表明,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是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盈亏和生死。 在最近30多年以来世界各国的银行危机中,所有倒闭、被政府接管的银行,无一例外地都是因为在风险管理方面出现了严重问

12、题。从80年代美国储贷协会危机到从90年代初持续至今的日本银行业危机,从80、90年代一直到现在仍连续不断的拉美金融危机,到过去不久的亚洲金融危机,从1995年尼克•里森因期货交易造成8.6亿英镑巨额损失而将拥有232年悠久历史的巴林银行推上死亡之路,到2002年发现约翰•鲁斯纳克因违法外汇交易造成7.5亿美元损失而使联合爱尔兰银行市值在一天之间暴跌13.7%。这些事实一再证明: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 4、巴塞尔协议的诞生和完善是国际银行界风险管理的革命性成果 80年代至今的20多年,是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模式和内容获得巨大发展的时期,回顾20多年来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和实

13、践的发展历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几乎都凝结在巴塞尔资本协议当中。因此,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来讲,巴塞尔协议的诞生和完善,是国际银行界风险管理革命性的成果。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诞生于1975年,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加强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委员会制定的巴塞尔协议,标志着国际银行业协调管理的正式开始。之后,巴塞尔协议经多次修改,并推出了多项文件和准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988年7月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该报告对银行满足总资本和核心资本的要求做了规定,核心思想有两项:一是将银行的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类,二是根据资产类别、性质以及债务主体的不同,确定了风

14、险权重的计算标准,并确定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标准比率为8%。报告的产生标志着资产负债管理时代向风险管理时代的过渡。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巴塞尔委员会在历经五年的三次征求意见后于2004年6月26日举行会议,十国集团的中央银行行长和银行监管当局负责人一致同意公布了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新巴塞尔协议全面继承以1988年巴塞尔协议为代表的一系列监管原则,继续延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着手从单一的资本充足约束,转向突出强调银行风险监管从最低资本金的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约束等三个方面的共同约束。风险范畴进一步拓展,风险衡量方式更为灵活,对关键信息的披露提出了

15、更为具体的要求,充分肯定了市场具有迫使银行有效而合理分配资金和控制风险的作用。总而言之,新巴塞尔协议充分体现了国际银行风险管理理念的发展方向。如果说在巴塞尔资本协议诞生前的银行竞争还属于无序竞争的话,那么在巴塞尔资本协议规范下的银行竞争将是以风险识别、度量、评价、控制和风险文化为内容的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竞争。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和标准。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差距和问题 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理念、技术和体制三驾马车构成的完整体系。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实践,积累和总结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其重视从全球范

16、围管理银行面临的所有风险,强调风险管理贯穿于银行业务的整个过程,并且大量利用数理模型等工具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从整体上衡量银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在其内部,风险管理正在从高深的理论变为所有从业人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在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在不断借鉴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经验,制定了包括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岗位制约、内部审计等大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的观念、技术、方法、体系和外部环境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1、风险管理理念尚未成熟 1234567分页标题#e# 风险管理文化决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17、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观念和行为模式,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漠视风险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惯性的影响,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仍不充分。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在强调业务发展时,往往忽视风险管理,甚至错误地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上,在强调风险管理和控制时,又放松了市场营销和市场拓展,甚至认为少发展业务就可以控制风险,通过少发展业务来逃避风险。二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等重视不够。三是风险管理意识还没有贯穿到全行全员,还没有贯穿到业务拓展、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18、往往把指导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看作是风险控制部门的事情。四是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差别化的理念,忽略了不同业务、不同风险、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不仅不能管理好业务风险,反而容易产生新的风险。 2、风险管理体制性差异较大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国外银行一般都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运作规范,具有完善的产权制度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些体制优势使得国外商业银行具有较高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还未真正确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根本性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所需的法律体系以

19、及市场调控制度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比如在国内商业银行中,谁来分配经济资本或者说谁来确定一家银行最大的风险限额,以及这些风险限额在各条业务线上的分配方法、分配标准等问题都没有真正得到解决。风险限额(即通过资本来覆盖的风险限额)的分配在国外较先进的银行中往往是由董事会决定的,而国内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多数不具备这样的职能,也较少有这样的专门委员会。即使有这种专门委员会,在认识和技术上也未达到国际上通行的要求。 3、风险管理机制差距比较明显 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国外商业银行经营运作的坚实基础,也是银行安全性原则的重要体现。以产品和客户为导向的银行治理机制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潮流,与之相配套的就是所有

20、的银行都有一个独立的风险控制线,各个层面上都有独立的风险管理官独立开展工作,这种独立性不仅表现在风险控制要独立于市场开拓,还表现在程序控制、内部审计和法律管理等方面。例如在德国的银行系统,风险控制上奉行四眼原则,即至少有四只眼睛同时盯住一笔业务。这种四眼原则并不简单地理解为一笔信贷业务要有双人调查、双人审批,而是强调有两只眼睛来自于市场拓展系统,有两只眼睛来自于风险控制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银行对风险的分析和业务的判断会更全面、更准确。但国内银行普遍存在着风险管理机制缺失的问题,完善的、垂直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还没有形成横到边,竖到底的全面和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架构,风险管理受外界因

21、素干扰较多,独立性原则体现不够。从岗位职责角度来看,还没有形成完整、科学、有效的岗位职责体系,部门之间、岗位之间普遍存在界面不清、职责不明现象,反应式、应付式活动多,主动性、预见性活动较少,内部牵制与管理效率未能和谐统一。 4、风险管理方法及技术相对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传统风险管理模式的特征:即重视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强,如在信用风险管理中重视贷款投向合规性,贷款运行的安全性等的分析,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性、科学性不够突出。与国际先进银行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相比,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

22、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技术运用上严重滞后,不仅使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市场信息缺失,而且无法建立相应的资产组合,管理模型和各种风险管理模型,无法准确掌握风险敞口,无法把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当中。同时,风险管理信息失真,直接影响了风险管理的决策科学性,也为风险管理方法的量化增加了困难。此外,国内银行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制约了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位 1、基本任务与要求 作为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仍不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商业银

23、行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竞争压力,再不从根本上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可以分为两部分:微观层面上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确保各项业务健康发展,从而实现银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宏观层面上是通过加强商业银行监管,进行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实现上述基本任务,风险管理应与各项业务紧密结合,在资本配比的范围内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匹配,从而适应业务发展和流程再造的要求;适应外部监管要求,在公平竞争中制胜;紧跟国际潮流,及时掌握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努

24、力缩小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增强国际竞争力。 2、基本原则 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过程中,依照合法性、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独立性等原则,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是核心和基础。为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做好未来的风险管理,还应该体现以下一些基本原则:一是独立性与开放性有机统一。确保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四眼原则是保证风险管理发挥制约作用的关键。但同时,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使风险增值,使风险由成本变为利润,因此,风险管理体系必然是开放的,要面向市场,要面向国际同业,要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和变化,关起门来控制风险是最大的风险。二是统一性和差别化有机统一。统一风险管理的理念、战略,同

25、时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三是矩阵式和扁平化有机统一。风险管理要涵盖所有业务领域,对不同业务部门实现矩阵式管理;同时强调风险管理的效率,在原有垂直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扁平化管理。 1234567分页标题#e# 3、目标定位 根据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应从自身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出发,借鉴新巴塞尔协议,逐步建立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十个转变,从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在风险管理内容上,要由单一信用风险管理向信用、市场、操作多种类型风险管理转变。在风险管理方式上,要由审批授信等直接管理向直接管理和以运用模型进行风险的定量分析等间接管理相结合转变;要

26、由事后被动督导型管理为主向事前主动引导型管理与事后被动督导型管理并重转变;要由末端治理型管理为主向源头控制型管理与末端治理型管理相结合转变。在风险管理机制上,要由惩戒功能为主向惩戒功能与激励功能并重转变。在风险管理对象上,要由单笔贷款向企业整体风险转变;由单一行业向资产组合管理转变。在风险管理范围上,由国内管理向全球管理转变。在风险管理重点上,由强调审贷分离向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转变。在风险管理技术上,由定性分析向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转变。 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总体向好 长期以来,外部环境尚不完善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尚未建立信用体系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27、目前,我国还是非征信国家,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征信中介服务还没有普及,这不仅使银行进行客户信用审查的成本极高,而且也造成了社会普遍缺乏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直接给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了难度。此外,还有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作用的发挥问题。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正逐步改善、总体向好。 1、三法颁布实施,风险管理被纳入法制化轨道 2003年12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经过第三次审议表决通过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修改后的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并于2004年2月1日正式实施。风险控制是银行业三法的主线和精髓,是立法的动机和宗旨之一。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一条就规定

28、:其立法宗旨是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该法大量吸收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内容,除法律责任和附则外的41个条款中有27条都直接体现了核心原则的思想,占比高达66%(注1)。修改后的商业银行法第59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行的业务规则,建立、健全本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这项规定虽然比较原则,但却蕴涵着比较丰富的含义,这也是立法层在吸收一系列先进银行管理经验和规范基础上作出的重要规定,体现了管理层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高度关注,这项规定是有关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经营原则规定的延伸和拓展,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

29、体现的以风险为主的监管理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进程加快 经过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银行业已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存,功能齐全、互为补充的多层次银行体系。到2004年4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已近29万亿元人民币,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95%。在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15.8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部银行业资产总额的55%,吸收的各类存款占全部银行存款的57%,贷款占55%,结算业务占比高达80%(注2)。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改革的成

30、败对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将有决定性的影响。继上世纪90年代初的金融体制改革之后,党中央、国务院经过长期研究和论证于2003年底做出决定,国家共注资450亿美元,选择中行和建行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定出时间表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新一轮综合改革,从体制和机制入手解决银行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提高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此轮改革的主要特点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就是卸包袱,健机制,强管理,增活力。目前,改革工作正在全面展开,进展顺利。加之2003年3月成立中国银监会履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人民银行设立专职部门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引进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其他金融改革措施的

31、推陈出新,改革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搭建了良好的政策平台。 3、风险监管制度日益健全 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业安全稳健运行,人民银行于1997年制定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开始要求各金融机构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近几年来,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关框架和原则,我国有关商业银行风险监管制度日趋完善。2002年,重新对1997年办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商业银行建立更加有效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指引,促进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要求商业银行每年

32、披露年度财务报告,以推动银行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充分而全面的内部财务与经营信息;同时,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和实施统一授权授信、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等风险管理制度,以促进银行正确认识、评估和监控自身面临的风险。银监会成立伊始就加强监管规范化、国际化建设,出台了集团风险管理、关联交易与内部人风险控制、衍生产品交易管理等一系列监管规章制度。特别是鼓励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补充附属资本,颁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管理。这些制度和办法刷新了监管标准,使我国的监管标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价值取向等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定衔接起来,这些做法既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赏,

33、也促进了国内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五、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 随着金融自由化、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金融竞争与创新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金融全面开放,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创新,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只有如此,才能适应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发展潮流,才能增加竞争能力。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应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着手,除了政府应加强银行业监管、营造有利的竞争环境、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外,关键还在于商业银行自身要在内部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围绕风险管理的文化、体系、机制、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和提高。 1234567分页标题#e#

34、1、优化风险管理理念,创建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风险管理体系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都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履行自身职责,促进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控制风险才能增加收益,这是风险管理文化的核心理念。发展包括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风险控制和管理也是银行发展的一个标志。 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应对其框架有清晰的理解: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的过程。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

35、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框架有三个维度,第一维是企业的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第二维是全面风险管理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第三维是企业的各个层级,包括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8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注3)。该框架适合各种类型的企业或机构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当然也不例外。 国外先进银行认为,风险和利润(回报)

36、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彼此不能分离。必须十分重视风险收益匹配的原则,把控制风险和创造利润看作同等重要的事情。在培育先进的、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过程中,国内商业银行应摒弃过分注重规模、轻视资产质量和盈利的做法,正确衡量银行经营优劣。应充分认识资本的有限性,遵循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法则:银行的资本是有限的,必须覆盖敞口风险,并通过覆盖敞口风险来约束规模扩张。把银行的净收入作为短期目标,把银行市值的稳定增长作为银行的长期经营目标,以市值的稳定增长作为衡量银行经营成败的根本标准。风险管理意识应贯穿到全行全员,贯穿到业务拓展、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通过沟通消除文化上的差距,换位思考,主动解

37、决业务流程前台和后台的矛盾,按照业务发展规律、针对不同业务(品种)、不同地域的不同特点采取差别化风险管理,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目前还沿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的总分行制,按行政区划设立分支机构,机构下设风险管理部门。这种组织体系的弊端是管理层次多、对市场信号反应慢、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差。未来,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应从两个层面进行调整: 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对商业银行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关系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是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体系的具体体现形式。

38、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整个公司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其重点和难点在于要明确责权划分。因此,要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度。根据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要求,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规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组织机构,董事会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在董事会的下面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银行风险管理战略、政策的最高审议机构,风险管理委员会必须有独立董事参加,并具有相当的独立性,确保全行风险管理战略、偏好的统一和风险管理的独立性,以科学、高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各方独立运作、有效制

39、衡。同时,公平、公正地选择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改变单一的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境外战略投资者在参股之后要以不同形式参与银行的管理,包括担任非执行董事、独立董事,推荐首席风险管理官等。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仅要增强资本实力,改善资本结构,还应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和方法,促进经营理念和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各类管理模式与国际先进银行接轨。 其次,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推行风险经理制,前移风险管理关口,逐步在业务部门设立风险管理窗口,通过窗口传递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窗口的工作

40、直接向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部门对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制,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在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同时,要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的政策体系、决策体系和评价体系,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商业银行要在承担风险的水平和收益期望和对风险的容忍水平一致的前提下,体现总体和各条产品线承担风险的性质和水平。其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应该涵盖所有的业务和领域,不留死角,同时又体现分类管理和因地制宜的原则;风险决策体系以尽职调查、风险评审和问责

41、审批为主要内容,应坚持公正和透明原则,通过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杜绝反程序操作,实现决策水平的提升。后评价体系应以风险和收益的量化为基础,当前要以资产质量和资本回报率为主要内容,降低不良资产的比率,提高资本回报率。同时,对风险管理政策、风险决策过程进行回头看,总结经验教训,并据以调整人员、改进流程、加强管理。 3、拓宽风险管理范围,丰富风险管理手段 正确把握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越来越大,风险种类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也越来越隐蔽和复杂。商业银行应将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及其他风险

42、,以及包括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风险管理的范畴,依据统一的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预算,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进行控制和管理。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考虑业务全球化的风险控制,对跨国企业实行全球统一的授信和风险防范。 1234567分页标题#e# 正确把握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提高风险计量水平。风险计量是近20余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金融理论、统计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风险计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险计量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市场风险计量到信用风险计量,乃至操作风险计量;从早期的零售业务信用评分,到公司客户违约率的测算,风险计量已经成为大型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

43、理的核心。新协议内部评级法的思想正是来自于这些先进大银行的现行做法,但并非所有的银行都在使用这些风险管理技术,新协议三大支柱的核心是鼓励更多的银行投资和改善风险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正规化、系统化地进行风险管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将是银行主导型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新协议,在技术选择上应以建立内部评级法为目标。 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要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我国商业银行要从风险组织流程、风险计量模型、风险数据库、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建立科学的内部评级法,逐

44、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通过对业务及管理流程风险的系统排查,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建立风险库和风险控制工具库,确定控制措施和要求,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定期评估。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建立灵敏的信息收集、加工、反馈机制,建立完整的信息交流渠道,使各项决策和业务经营活动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支持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及时调整业务经营方针和发展策略,加强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及时协调解决内部控制中的问题,消除信息传导失真,有效防范和控制业务风险。建立适合我国银行系统的风险评价模型和内部评级方法,还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企业财务欺诈现象、数据积累不

45、足、金融产品不丰富、地区经济差异等具体情况,要通过引进、培训等多种渠道,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以保证风险评级的需要。 探索和实践中,引人注目的是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试点之一的中国建设银行在2004年上半年发布了风险管理平台工程项目推广实施方案,力争在2004年底前在全行搭建起风险管理平台的基本框架。该项目于2003年7月正式启动,先期选取了6个具有不同管理特点的分行进行了试点,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其引入了国际管理体系的标准和模型,以过程管理模式和管理的系统方法为工具,将系统地梳理业务及管理流程,识别、评估流程中的各类风险,确定控制措施及要求,建立系统的、透明的、文件化的内控体系,形成包

46、含总行、分行、支行三级的风险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风险系统、连续、有效地控制,积累全面风险管理基础数据,确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运作要求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模式。这是我国银行业第一次将国际管理体系标准引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将从制度创新、技术手段更新等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一种解决思路(注4)。 4、以RAROC指标为基础,创新风险管理机制 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一个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是关键。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风险控制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的责任人制度,这种工作方式靠的是行政命令,靠的是人的觉悟和尽职工作,它缺乏一个稳定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纠正错

47、误经营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发展观更是无能为力。其结果是,长期以来在我国银行发展史上形成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与风险大量累计、资产质量下降不断交替出现的怪圈;近年来,这类非理性的行为仍在不断地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在人的主观能动性固然重要,但它要以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为基础。 商业银行的资本是商业银行防范和抵御损失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方面,它可以吸收包括风险损失在内的经营亏损,保护银行的正常运营,使银行的管理者能有一定的时间解决存在的问题,为银行避免破产提供缓冲的余地;另一方面,充足的资本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向银行的债权人显示其实力;此外,以监管资本为基础计算的资本充足

48、率,是监管当局限制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保障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工具。银行实际拥有的资本有两种,一是权益资本(即银行财务报表中显示的所有者权益),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二是监管资本,它是按监管当局的要求计算的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银行的权益资本基本上等同于监管资本中的核心资本,监管资本可被视作广义的权益资本,权益资本与监管资本具有相似的特性。目前,重视资本在风险控制的重要作用,已不仅是银行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也正逐步成为国内银行管理者自觉的行动。 商业银行判断和衡量其资本抵御和消化损失的能力是通过运用风险值VAR(Value At Risk)和风险资本值CAR(C

49、apital At Risk)这两个风险管理工具进行的。CAR是抵消潜在损失的风险所需的资本,也称为风险资本或经济资本,它不是真正的银行资本,而是一个算出来的的数字,在数额上与非预期损失相等,其计算公式如下:银行的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经济资本作为银行权益资本、监管资本之外的第三种资本,在当今国际大银行建立的内部风险测量与资本配置等模型中被广泛使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新技术、新方法,风险价值法(VAR)和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RAROC)均引人瞩目,并在过去的几年里被许多银行和法规制定者当作全行业衡量风险的一种标准来看待。但前者衡量的

50、主要是市场风险,且存在不能预测到投资组合的确切损失程度、无法捕捉到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间的相互关系的局限性(注5);而后者把银行的风险与收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银行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成果体现为一个简单的数值,更适合于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风险管理实际。根据RAROC指标的性质,国内商业银行管理者应通过控制RAROC水平来建立一个高效的、自动运转的风险控制机制。 1234567分页标题#e# RAROC(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是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的缩写,其基本表达式为:以收益减去经营成本,再减去风险成本为分子,以经济资本为分母;分子表示银行的经营成果必须减除预期风

51、险,分母表示银行还必须使资本覆盖非预期风险。RAROC的精要是:将风险带来的未来可预计的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并且考虑为可能的最大风险做出资本储备,进而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益,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与银行最终的盈利目标相统一,为银行各个层面的业务决策、发展战略、绩效考核、目标设定等多方面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统一的标准依据。通过经济资本对未来风险做准备,就意味着经济资本对银行业务线的扩张或收缩是有约束的,并且有回报率的要求。银行的业务线可以分为个人银行业务线、公司银行业务线、资产管理业务线等等,管理者必须做出判断,在业务线中哪一条风险最

52、小,符合发展要求,就把资本分配给它。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经过一个战略的选择后,业务线有扩张必然有收缩。 通过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的运用,经济资本及其分配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经济资本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状况,可方便地分解、合并。通过对经济资本进行分配,在清楚地显示各部门、分行和各项业务的风险水平的同时,实现了资本与风险的匹配;第二,在经济资本分配的基础上,通过资本利润率指标对各部门、分行和各项业务的评价,既考察了其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第三,经济资本成为银行确定其风险控制边界的基础:经济资本作为一种虚拟资本,当它在数量上接近或超过银行的实际资

53、本(即监管资本)时,说明银行的风险水平接近或超过其实际承受能力,这时银行要么通过一些途径增加实际资本,要么控制或回缩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其安全性将受到威胁。 RAROC手段已贯穿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各类风险、各个层面和各种业务,是其核心的管理手段,对银行的整个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商业银行应充分学习、借鉴:在银行总体层面,以RAROC进行资本分配和设定经营目标。在确定了对风险的最大可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计算银行总体需要的经济资本并与监管资本和账面资本比较,评价自身资本充足状况;同时,将有限的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层面和各种业务之间进行分配,对银行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进行总量控制;将股

54、东回报要求转化为对银行总体和各个业务线的明确目标,用于业务的审批和绩效的考核。在单个业务层面,以RAROC为业务决策的依据,衡量每一笔业务的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决定该笔业务做与不做,同时据以作出业务定价。在资产组合层面,以RAROC为组合管理的坐标和有力工具。在考虑单个业务的风险和组合效应之后,主要依据对组合资产的RAROC测算和动态检测,衡量各类组合的风险收益是否平衡,并对RAROC指标恶化或有明显不利趋势的组合资产及时采取措施,通过资产出售、证券化或其它信用衍生工具等方法进行积极的处理,为新的效益更好的业务腾出空间,谋求银行总体在可接受风险下收益的最大化。这样,国内商业银行就可以将过去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单独分析、孤立管理,转变为以经济资本分配为基础、以RAROC指标为纽带的集中统一的风险管理,建立起一套自我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业务和管理流程进行连续监控,并通过审核、评价和改进,不断主动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从而真正实现稳健经营。 引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