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古诗文阅读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5850185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27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古诗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高考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古诗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高考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古诗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古诗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古诗文阅读(6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全国各地高中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3.1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作为)宗室遗老,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从之。虞自出祖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改道)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征召做官),

2、皆不就。愿归侍虞。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瓒壮其对,释不诛,后乃纵遣之。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当。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3、。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百姓),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乌丸,畴献掩其不备之计,遂大斩获,以功封侯赐邑,畴固让。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三国志魏书十一)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自出祖而遣之 祖:送别,饯行B.直趣朔方,循间径去 趣:通“趋”C.购求获畴 购:讲和D.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夺:强行改变9.下面的材料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畴“义”(为正义,讲义气)的一组是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 三府并辟,皆不就。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

4、,扫地而盟。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A. B. C. D.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畴奉命出使,不事排场,轻装简从,避开大道,绕小路而行,顺利到达长安,的确不辱使命。B.朝廷封官,田畴固辞不受,三府征召,田畴也予拒绝,这表现了田畴的政治远见;他已看出这个朝廷寿命不会太长了。C.田畴率众入山,一方面是为避开公孙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积蓄力量,为刘虞报仇。他在徐无山中表现出很高的管理才能。D.袁绍父子给田畴官做,他一律加以拒绝;而曹操北征乌丸,田畴主动出谋划策,其目的是借助曹操的力量报他欲报之仇。2008年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 文第

5、卷(非选择题,共120分)题号四五六七总分合分人得分得分评卷人四、(23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3分)译文: 。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4分)译文: 。(3)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3分)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陈宗礼,字立之。少贫力学,袁甫为江东提点刑狱,宗礼往问学焉。淳祜四年,举进士。调邵武军判官,入为国子正,迁太学博士、国子监丞,转秘书省著作佐郎入对,言火不循轨。帝以星变为忧,宗礼曰:“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又曰:“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

6、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兼考功郎官,迁尚左郎官兼右司。时丁大全拄国柄,以言为讳宗礼叹曰:“此可一日居乎!”陛对,言:“愿为宗社大计,毋但为仓廪府库之小计,愿得天下四海之心,毋但得左右便嬖戚畹之心;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愿四通入选以来正人,毋但旁蹊曲迳以引贪浊”拜太常少卿,迁秘书监。以监察御史虞虑言追两官,送永州居住。景定四年,拜侍御史。迁刑部尚书,以起居舍人曹孝庆言罢度宗即位,兼侍讲,拜殿中侍御史。疏言:“恭俭之德自上躬始,清白之规自宫禁始,左右之言利者必斥,蹊隧之私献者必诛。”以诗进讲,固奏:“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权礼部侍郎兼给事中。进读孝宗圣训,

7、因奏:“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又言:“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帝曰;“孝宗家法,惟赏善罚恶为尤谨。”宗礼言:“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虽尧舜不能治天下,信不可不谨也。” 迁礼部侍郎,以老乞退,帝曰:“岂朕不足与有为耶?”以华文阁直学士知隆兴府,再辞。逾年,依旧职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加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疏奏:“国所以立,曰天命人心。因其警而加敬畏,天命未有不可回也,因其未坠而加绥定,人心来尝不可回也。”卒官,遗表上,赠开府仪同三司、盱江郡侯,谥文定。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注:火不循轨;火星不遵循轨道追

8、:追削。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丁大全擅国柄 擅;专权B左右之言利者必斥 斥:责备C信不可不谨也 谨:慎重D因其未坠而加绥定 绥:安抚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陈宗礼“委婉讽谏”的一组是此可一日居乎 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 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 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 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 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宗礼年轻时家中贫困,刻苦读书,在袁甫任江东提点刑狱的时候,陈宗礼曾前往向他讨教学问。B陈宗礼有两次被免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因为

9、监察御史虞虑的弹劾,第二次是因为起居舍人曹孝庆的弹劾。C陈宗礼有两次辞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升任礼部侍郎的时候,他借口年老乞求退职,不过没有被皇帝批准。D陈宗礼从淳祐四年考中进士后便调任邵武军判官。此后一直居于官位,最后也是在任上去世的第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填写在答卷(卷)的正面上。2.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4分) (2)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3分) (3)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

10、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3分) 三、(节选自明史循吏传) 【注】交,交互,共同。鞠:审问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知东安知:担任(知县)B骥执而鞠之执:捉拿,抓住C振木铎以徇之徇:巡行宣传D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论:讨论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骥“经国利民”的一组的是( )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为骥所抑,恨甚。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ABC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骥在洪武二十六年乡试中举人,进入国子监学习,过了三年,被授予户

11、科给事中的职位。他曾经上奏解决了关市随意检查商人行囊的事。B李骥做新乡知县后,采取了使流民安居乐业的措施。后因母亲去世守孝。服孝期满,改任东安县令。C洪熙时,李骥被举荐做御史,一方面向皇帝进言献策;另一方面,恪尽职守,曾因为高祥等人盗窃粮仓案,差点被处死。后经他人辨解及皇帝帮助,才官复原职。D李骥在河南知府任上凭靠政绩著名,河南境内由多盗贼变成了路不拾遗。他不畏强权,敢于为民做主,因此受到了士人百姓的爱戴。第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3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 (2)骥奏闻,帝怒,贻

12、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初为县吏,后仕郡。后避乱江东,徙会稽。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卲,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典校郎吕壹诬

13、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蜀相诸葛亮卒,权垂心西州,遣仪使蜀申固盟好。奉使称意,后拜尚书仆射。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

14、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取材于三国志吴书)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仪之皖就将军刘卲 之:到、去 B于是见穷诘累日 见:出现C权闻之,幸仪舍 幸:皇帝到某处D惧于不称 称:称职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明是仪廉洁有原则的一组是( ) 欲复授兵,仪

15、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 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事上勤,与人恭。 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是孙权用优待的文书征召任官,很得孙权信任,在平定荆州、大败曹休等战事上立了功。B众官员都因畏惧吕壹而不敢说话,只有是仪在孙权严厉追问时仍据实答问,使遭诬告的刁嘉免罪。C是仪身为高官,屋舍仅能容身,衣食极俭朴,受到孙权的赞叹和欣赏。D是仪为官数十年,奉公守法,从不臧否人物,为人谦辞推让,把受恩赐当做忧苦之事。第卷 主观题(共120分)四

16、、(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3分)(2)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4分)(3)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3分)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共3题,每题3分)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

17、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礼仪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下列各项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不敏:不聪慧,不通达B俯不足以畜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是故:就是这个缘故8分别比

18、较下现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臣请为王言乐仰不足以事父母申之以孝悌之义A两个“请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B两个“请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C两个“请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D两个“请字”不同,两个“以”字不同9下列句子从分句间的关系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B/C/D/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共3题,每题3分)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

19、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 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 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 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 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

20、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疾且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子于嬴博之间,

21、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后汉书文苑列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让:责备B疾且困,告主人曰困:贫困C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简:选择,挑选D有顷,又去适吴适:去,到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更为椎鬓良乃入,具告沛公B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C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2、)A王莽当政时,梁鸿的父亲曾被封在北方做脩远伯,被派去侍奉少昊的后人。B梁鸿为人清高,不慕富贵,不少有势力的人家敬慕他的高尚节操,都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全都拒绝了。C梁鸿听说孟家女虽长得不好但心性很高,就娶了她,但看到妻子打扮得很艳丽,心里不高兴,当妻子衣着朴素时,梁鸿才回嗔作喜。D梁鸿虽早有隐居之志,但也曾想谋个一官半职,最终还是在妻子孟氏的提醒下,才决心归隐13把上面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2)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 (3)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六、文言

23、文阅读(37分) (一)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节:克制 B.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 患:担心C.进则思赏,退则思刑 思:想到 D.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死:死亡。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国之父兄请曰 请复战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A.相同也相同 B.不同也不同C.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其”字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乃致其众而誓之 执其手而与之谋父勉其子,兄勉其弟 欲其旅进旅退也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A./ B./ C./ D./(二) 于是张良至

24、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不恐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

25、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樊哙侧其盾以撞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A.相同也相同 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 D.不同也不同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入内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西:向西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称王D.

26、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军:驻扎1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则与一生彘肩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不恐胜 劳苦而功高如此 A.相同也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也不同 D.不同相同(三)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

27、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五年后)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

28、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选摘自孔子世家(有删节)注 贾:同“价”,价格。 粥:通“鬻”,卖。 冉求:与后面的子赣同为孔子的学生。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摄:代理B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下:谦虚地对待C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 好:美丽D送冉求,因诫曰 诫:勉励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之为先并矣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B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以吾获罪于孔子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D吾不知所以裁之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29、一项是( )A孔子为政有方,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B齐人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重用孔子是个错误。D康子未遵“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2)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3)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 (四) 古文翻译语段(14分)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

30、:“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18.(1)吏甚患之,辞而请归。(4分) (2)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此臣所以辞而去也。”(6分) (3)微二人,寡人几过!(4分) 七、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田畴,字子泰,右北

31、平无终人也。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宗室遗老,今欲遣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从之,虞自出祖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愿归侍虞。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

32、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瓒壮其对,释不诛。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当。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畴常忿乌桓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乌桓,畴献掩其不备之计,遂大斩获,以功封侯赐邑,畴固让。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

33、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三国志魏书十一)注祖:设宴送别。冠盖:官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朝廷高其义 高:赞赏,认为高B直趣朔方,循间径去 趣:通“趋”,奔向。C购求获畴 购:购买D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夺:强行改变7下面的材料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畴“义”的一组是(分)( )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三府并辟,皆不就。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A B C D8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田畴

34、奉命出使,不事排场,轻装简从,避开大道,绕小路而行,顺利到达长安,完成了使命。B朝廷封官,田畴固辞不受,三府征召,田畴也予以拒绝,这表现了田畴的政治远见:他已看出这个朝廷寿命不会太长了。C田畴率众入山,一方面是为避开公孙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积蓄力量,为刘虞报仇。他在徐无山中表现出很高的管理才能。D袁绍父子给田畴官做,他一律加以拒绝;而曹操北征乌桓,田畴主动出谋划策,其目的是借助曹操的力量报他欲报之仇。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欲遣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3分) (2)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3分)(3)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3分)八

3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武帝闻其名,问(王)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幕放效,选举登朝

36、,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东海王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 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

37、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节选自晋书)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尝造山涛造:拜访B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耻:羞耻C不以经国为念经:治理D衍自说少不豫事豫:参与9下列语句编之四组,全都说明王衍高傲自大虚浮妄诞的一组是( )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耻之,遂阳狂自免常自比子贡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ABCD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衍少小知名,精通玄学,在魏晋这个重门第重玄学重风神仪表的年代,王衍可谓具备了一切成名成功的要素。B王衍

38、一出道,便名满天下,被前被名士争相夸赞,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模仿,一时间虚浮妄诞成为时风流俗。C王衍清谈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擅长信口胡吹,而且口若悬河,他的话也因前后常常颠倒矛盾被人称之为“中口雌黄”。D东海王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能承担重任并找种种借口推脱责任,后被石勒杀害。第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四(20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徐孺子

39、祠堂记曾 巩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直道正言,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不容,而织罗钩党之狱起,其执弥坚,而其行弥励,志虽不就而忠有余。故及其既殁,而汉亦以亡。当是之时,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感慨奋激,至于解印绶,弃家族,骨肉相勉,趋死而不避。百余年间,擅强大,觊非望者相属,皆逡巡而不敢发。汉能以亡为存,盖其力也。 孺子于时,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举有道,拜太原太守,安车备礼,召皆不至。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在位士大夫,抗其节于乱世,不

40、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矣,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孺子尝谓郭林宗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孔子称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其惟我与尔有是夫!”孟子亦称孔子:“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乃所愿,则学孔子。”而易于君子小人消长进退,择所宜处,未尝不惟其时则见,其不可而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孺子姓徐名稚,孺子其字也,豫章南昌人。按图记:“章水北径南昌城,西历白社,其西有孺子墓;又北历南塘,其东为东湖,湖南小洲上有孺子宅,号孺子台。吴嘉禾中,太守徐熙于孺子墓隧种松,太守谢景于墓侧立碑。晋永安中,太守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贤亭

41、,世世修治;至拓跋魏时,谓之聘君亭。”今亭尚存,而湖南小洲,世不知其尝为孺子宅,又尝为台也。予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处,结茅为堂,图孺子像,祠以中牢,率州之宾属拜焉。汉至今且千岁,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孺子墓失其地,而台幸可考而知。祠之,所以示邦人以尚德,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注有道:汉代选举科目之一,即荐有德艺者为官。惟:考虑。中牢:祭祀的猪羊。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 物:物资,财物。 B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 以为:以为:以,而;为,为了。C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 辟

42、:征召D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出处:出仕和退隐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 /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B而易于君子小人消长进退 /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C予为太守之明年 /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D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是认为汉末宦官专权,小人得志,纲纪大坏,但是正直之士为拯救国家进生了不懈的努力,使得汉代的灭亡得以延缓。B徐孺子身处乱世,深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道理,因而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表现了一位隐者的高洁情怀。C本文并没有片面地褒扬徐孺

43、子的退隐,而是用圣人的进退观把“出仕济世”“入世退隐”放到“仁义”这一高度来分析看待。D文章把“忘己以为人”和“独善于隐约”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搅和在一起,以互相抵牾的做法说明人生道路上这两种态度只能选择一种,不能统一。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 (2)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 (3)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议曰

44、: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夫枕干雠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然后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曰能刑,未可以训。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今傥义元庆之节

45、,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 (选自陈子昂复仇议状,略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 进:提拔 B元庆宜伏辜

46、辜:罪 C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 苟:马虎 D然后旌其闾墓 旌:表彰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居礼者不以法伤义B仁之所利,盖以崇德斧斤以时入山林 今已亭亭如盖矣C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 D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苟全性命于乱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文章谈法说礼,先叙后议,叙议结合,通过徐元庆“手刃父仇,束身归罪”这一案例,阐述了“礼”与“法”的辩证关系。B作者认为,对徐元庆不予处置,于法不容;予以处置,于礼不合。这就是徐元庆案的特殊性。C在作者看来,徐元庆杀害朝廷命官,虽然触犯“国章”,有违“政纲

47、”,但为父报仇,情有可原,束身归罪,勇气可嘉,所以其罪可恕。D作者认为,徐元庆之所以孝义高尚超过古人,行为正义使当时的人佩服,是因为他舍生忘死达到了道德标准,这个道德标准是符合礼义的。第II卷(共11小题 114分)四、(24分)13.把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4分) 译文:_ _ (2)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3分) 译文:_ _(3)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3分)译文:_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鸣机夜课图记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

48、,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楼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

49、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

50、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朱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已已,有南昌老画师游都阳,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厂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九,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 注夏楚:打。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八归先府君 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