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学电子教案人际关系的发展与教学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5812820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生心理学电子教案人际关系的发展与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生心理学电子教案人际关系的发展与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生心理学电子教案人际关系的发展与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学电子教案人际关系的发展与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学电子教案人际关系的发展与教学(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教案院 系 学前教育系 课程名称 小学生心理学 学 时 34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20 级师范专业 授课教材 心理学教程王振宇 教 案授课日期: 教 案 编 号:11教学安排:课 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其它请注明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其它请注明 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音像、其它请注明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七章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交往的特点 (2)理解家庭状况、教师的期望、教学方式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 (3)掌握小学生同伴交往的心理意义。 重点与难点: (1)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

2、2)教师的期望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 (3)小学生同伴交往的心理意义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概述人际关系是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人是社交动物,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和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于每个人的情绪、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和个人与组织之间有着极大的影响。既然我们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又不可或缺的属于某一个集体你与家人、与朋友、与同学、与老师、与同事等等。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一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有许多不同

3、之定义,兹将较具代表性的如下面列出并做比较:(1)由相互认知而产生的或排拒,或,或等关系。 (2)借由思想,表现的相互交流,而产生的互动关系 (3)指在某一段里与某人经常保持的社会(4)不同角色会有不同之功能与态度,人在环境中应先认定自己角色,再设定当有之人际关系。(5)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过程。(一)人际关系的功能1、获得信息功能2、社会化功能3、自我表现功能4、协作发展功能5、身心保健功能(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能和你相识真是一种缘分) 低 图 解人际关系状态相互作用水平 零接触 高 单向接触 表层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三)人际关系的原则(1)平等原则。(2)相容原则。 (3

4、)互利原则。(4)信用原则。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在团体中,人与人总是处在各种关系之中。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浅、密切程度、心理距离大小都各不相同。在同一团体中,有的情同手足,是挚友与知音;有的是表面和气,而实际上没有深交;有的势不两立,冷眼相待;有的朝夕相见,却很少往来等。影响人际关系差异的原因有哪些呢?1、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2.相似与互补。3.个人特质。4.自我坦诚 5、互酬水平三、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一)儿童友谊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不稳定阶段(37岁):此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同伴之间存在的是一种短暂的游戏关系,在一起玩的那就是朋友。第二阶段:单向帮助阶段(49岁):这

5、个阶段的儿童认为满足自己需求和愿望的才是朋友。第三阶段:双向帮助阶段(61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带有明显功利性,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能长久保持如一。第四阶段:亲密共享阶段(9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朋友之间应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与共。此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第五阶段:友谊阶段(12岁以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朋友的选择性逐渐增强,选择朋友更加严格,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在群体中,小学儿童的择友通常有四个标准:直接接触关系、接受关系、敬慕关系、其他关系。直接接触,用儿童的话来说就是一起玩;接受关系反映同伴对自己

6、的帮助;敬慕关系反映儿童择友的出发点是对同伴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品质的赞赏;其他关系包括空间距离、传统关系(两家是世交),传递关系(朋友的朋友)等等。小学各年级儿童择友标准的变化()择友标准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直接接触关系4121362528接受关系1624271511敬慕关系1355305759其他关系00732而且从总体上来说,小学儿童的择友表现出同质性和趋上性。同质性即选择与自己各方面相似的人做朋友;趋上性即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二)小学生交往的特点 1、同伴交往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小学生认识过程的发展相适应,也与小学生在班集体中的集体活动经验有

7、关。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如住在同一街道、同一幢楼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薄。后来,他们逐渐建立了新的交往标准:其一,他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和谐的人做朋友;其二,他们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如挑选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还具有一定的性别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他们最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同性别的小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

8、,便于相互合作和交流;其次,选择同性别的同伴也反映了小学生性别认同的作用。所谓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性别并将自己投身到同性别的活动中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接受,逐渐形成符合社会期望、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最终适应社会生活。 此外,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还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男生尤其是低年级的男生,常常采取制造事端的方式与女生接触,如在课间把女生的文具藏起来,在课桌中间画一条界线等,表明这些男生对女生特有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会表现出微妙的变化,如表现出拘谨、腼腆、故意的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行为特征,都是

9、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2、亲子交往虽然小学生与同伴的交往明显增多,但与父母仍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对父母仍怀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在其发展上仍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在家庭中,父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小学生施加影响:第一,教导,即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向小学生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第二,强化,即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第三,榜样,即父母往往是小学生最早开始模仿的对象,他们效仿父母,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第四,慰藉,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他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3、师生交往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其人际关

10、系中的一种重要关系。与幼儿园的教师相比,小学教师更为严格,既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种科学知识与社会技能,又监督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品行。与中学教师相比,小学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更加具体而细致,也更具有权威性。 几乎每一个儿童在刚跨进小学校门时都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权威。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话是无可置疑的,这种绝对服从心理有助于他们很快学习、掌握学校生活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也随之增长起来。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五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开始对教师作出评价,对不同的教师表

11、现出不同的喜好。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往往是讲课有趣、喜欢体育运动、严格、耐心、公正、知识丰富、能为同学着想的教师。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影响着小学生对教师的反应,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往往报以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往往报以消极的反应。例如,同样是批评,如果来自于小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他们就会感到内疚、羞愧;如果来自于小学生所不喜欢的教师,他们就会反感和不满。因此,教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其教育思想的有效实施。 影响小学生与教师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期望。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广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和行为表现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教

12、师期望的影响。教师一般是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状况、兴趣爱好等信息来对学生形成期望的;当教师对小学生有高期望时,就会对学生表现出更和蔼、更愉快,更经常表现友好的行为,如点头、注视学生,谈话更多,提问更多,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更长,更经常地赞扬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不同对待方式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如认为高期望学生的失败是因为没有好好努力,而低期望学生的失败是因为缺乏能力。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向小学生表现自己良好的期望,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更应该满腔热情,更多地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三)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类型及其个性特征(自学内容)通过以上开放

13、式调查以及自然观察的结果,我们把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1)攻击型。表现为攻击性强、敌意的,经常打人骂人,行为古怪,或以武力相威胁,狂妄自大,自命不凡,喜怒无常,粗暴;(2)差生型(学业)。表现为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完成,作弊行为多,学习成绩差,不努力学习,不求上进;(3)吵闹型。表现为课堂不守纪律,活动游戏不守规则,事事胡闹,或缺乏必要的交往规则,不善于处理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缺乏责任感,生活无约束,无组织,无纪律,说谎;(4)孤僻型。表现退缩的,安静的,孤独的,易于拒绝的,对人淡漠,不合群,兴趣贫乏,气量狭小,不真诚,虚假。(四)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归因分析个性是由气质、

14、能力和性格三部分组成的整体结果,它对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除了这一核心的个性心理因素,还表现为交往技艺因素及交往行为因素,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归因整体。(1)交往技艺因素1)性别问题:主要给男女学生带来交往的困难,高年级学生尤甚。其一,因为还存在着“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偏见,表现为正常的男女交往受到起哄。其二,小学生的异性交往经历了由“两小无猜”式的自然交往到相互忽视、排斥,再到相互吸引的过程。从小学二年级起,男女学生就已经表现出相互忽视。到了小学高年级,男女学生进入青春前期,不仅由于行动上的差异减少了交往,而且又在心理上产生了羞涩感,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排斥倾向。2

15、)仪表问题:由于心理效应中的“第一印象”作用以及小学生交往“表面性”特征,长相丑陋、不修边幅、不讲卫生、没有风度等也成为小学生交往不良的重要因素。3)语意问题:因为小学生各自的经验不同,而出现在语言交流过程的不当引起的,表现为谈话态度不诚恳,说话喋喋不休,语音语调不恰当,开玩笑没有分寸,轻易打断对方谈话等以及信息交流沟通不畅,被歪曲或误解,断章取义,造成语意的障碍。4)态度问题:小学生交往双方态度不端正,存在偏见、歧视对方、各存异心造成的相互排斥。5)交往空间的狭小:大量出现的独生子女,使兄妹交往的机会缺乏。现代家居形式的改变,特别是城镇,使小学生交往的物质空间和环境受到制约。更有甚者,随着升

16、学压力的加剧,家长往往强化儿童的“学习”意识,淡化儿童的“社交”意识,人为地剥夺了小学生本应获得的“交往”机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小学生人际交往的不良。(2)交往行为因素1)认知失调:小学生交往双方在信息交流中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有自身的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理解,对交往状况的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评价出现了偏差,既不能准确地理解同学,又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必然导致交往行为的不当。不良的交往很重要的一条是认知失调和不良的思维方式所致。因此,通过适当认知策略改变,如说服理解、情境讨论、互换角色、阅读辅导等,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人际关系。2)情绪失控:小学生交往过程中,交往任何一方如

17、果处于过激状态下或心境不佳时,就难以沟通意见,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在愤怒、苦闷、焦虑、怨恨、悲伤等不良情绪下都可能导致对交往的曲解。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很重要的一条是“情绪体验”的学习过程,人际交往中的情感交流比一般的信息交流更重要,要促进学生人际情感化消极为积极,由表面到深层,从偶然到相对稳定,培养移情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3)行为失当:交往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技艺,小学生的交往活动需要通过外显的交往行为来进行,但许多不良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以及相对贫乏的交往技能训练,使许多小学生不能完美地处理交往过程的行为等方式,造成交往上的被动。因此一方面要塑造良好的交往行为,使小学生熟练掌握交往技艺要领,

18、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消除纠正小学生的不当交往行为,主要是攻击性行为及退缩性行为。(3)个性心理因素1)气质类型引起的:主要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气质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人际交往的亲密性、稳定性及选择性上也各有不同,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的表现各异。胆汁质、多血质的易于接近,交往选择上多而杂,但稳定性差。抑郁质、粘液质的虽难以接近,但稳定性强,选择上少而精,喜欢独来独往。2)不良性格特征引起的: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研究发现,我国小学生的性格发展中,在小学六年级前后,有一个快速发展的剧变期。它可能引发许多不良的性格特征。如:不尊重同学的人格,对同学缺乏感情;自我中心主义强,只关心自己的

19、利益和兴趣;过分依赖他人,没有自尊心;怀有敌对与偏激情绪,具有猜疑性格;过分自卑,缺乏自信心等。这些不良的性格很容易诱发交往的障碍。性格是可塑的,主要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此,要创造良好的学校班级环境,让小学生投身到丰富多彩的人际交往中。3)能力不强引起的:学生个体在能力和特长方面如果比较突出,与众不同,容易产生吸引力。反之,如果小学生各种能力比较弱,各方面又没有什么特长,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容易受到忽视,又由于交往的情景性、活动性,缺乏能力就更容易受到排斥。 总之,粗略地分析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表现及其成因,目的在于为小学生人际交往指导提供依据,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范围内,以“交往观念、交

20、往礼仪、交往技艺”及“认知改变、体验引导、行为训练”为二轴,充分满足小学生的交往心理需要,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摘自现代中小学教育 课堂教学小结:教学以学生身边事例为内容,力求教育无痕。要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应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来展开讨论。同时以学生活动为落脚点,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将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任务分解,每个小组完成一定的工作,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自主学习,课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小学生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心理成分是什么?为什么? (2)你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发展小学生的人际关系的不足之处是什么?你有何好的设想? 备注: 2学时为一个课时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