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茶国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5812146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世界四大茶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世界四大茶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世界四大茶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世界四大茶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四大茶国(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世界四大产茶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日本印度茶一、种植历史 根据可靠的记载,印度第一次种茶是在18世纪英国统治下,那时少量的茶籽由中国传至印度并被种植於加尔各答的皇家植物园中。19世纪英国驻印度总督提倡在印度种茶并派遣人员至中国研究茶树的栽培和茶叶的制造方法,同时采购茶籽、茶苗,并雇用中国技工。当时第一批采购的是武夷山的茶籽适合制作红茶的茶树种籽,印度红茶是由中国传过去。 二、印度茶区 金大吉岭 ( GOLDEN DARJEELING )茶区 产於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约两千公尺处,产量稀少珍贵,有著卓然不同的果香风味。其显著的特徵是含有麝香葡萄芬芳,茶色明亮动人,完全撷取最上选的花尖橙

2、黄白毫 FTGFOP 等级,弥足珍贵。 饮用方式:以纯红茶为主。 大吉岭 ( DARJEELING ) 茶区 产於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岳,海拔约一千五百公尺处,属於中国小叶种,产季为311月,Top Tea则是在56月。FOP等级的大吉岭茶叶,因为含有许多黄金蕊之称的新芽,故又被称为红茶的香槟。 饮用方式:纯红茶;茶色呈橙黄色。 阿萨姆 ( ASSAM ) 茶区 是西方最早发现茶树的地方,地处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广大草原地带。阿萨姆红茶最大的特点是茶味浓烈,有甘醇的余香,素有烈茶之称。非常适合加入牛奶饮用,也适合以牛奶熬煮制成皇家奶茶。因冷却后易产生茶乳现象,故不适合用来冲泡冰红茶。此外,因其

3、成份容易释出,属浓烈红茶,故浸泡时间不需太长。 饮用方式:最适合奶茶;茶色呈清澈而稍浓的红色。 杜阿滋 ( DOOARS ) 茶区 产地位於印度东北部,阿萨姆以西。茶色较大吉岭茶浓,没有强烈的涩味,但香气也较淡,其特徵是口感佳而味道浓。一般大多使用在调和红茶或茶包。 饮用方式:奶茶;茶色呈较浓的橙黄色。 尼尔吉里 ( NILGIRI ) 茶区 尼尔吉里茶叶在产地的发音是指Blue Mountain青山,茶树栽种在印度南部平缓的丘陵地带。产区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与斯里兰卡相近,风味也相似,另因气候良好适合茶树生长,所以全年皆有生产,而12月到隔年1月所采收的茶叶品质特别优良。 饮用方式:最适合奶茶

4、及加入香料的调和红茶;茶色呈稍浓的橙黄色。 三、印度人饮茶风俗 印度人传统饮茶方式较特别,他们把茶倒在盘子裏用舌头舔饮,另外,绝不用左手递送茶具,因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厕所的。 四、印度拉茶 印度人也爱喝一种加入姜或小豆蔻的“萨马拉茶”,之所以要“拉”茶,乃因为他们相信有助於完美地混合炼乳於茶中,从而带出奶茶浓郁的茶香。印度拉茶有一种很独特的浓醇香味!“香料印度茶”也叫“印度拉茶”,主要是因为它里面放有马萨拉调料(MASALA)。“香料印度茶”的制作方法是:先把水烧热,加入立顿红茶和姜烧开,再加奶烧开,最后放入马萨拉调料。厨师如果想“作秀”,还可以将茶水在两只茶杯间来回倾倒,展示“拉茶”的制

5、作。“香料印度茶”冬夏皆宜,冬天饭后热饮,更有助于暖身。斯里兰卡锡兰茶 斯里兰卡是亚洲南部印度洋岛国。扼印度洋北部东西航道要冲,海岸线长1200千米。斯里兰卡的岛上最早的居民是维达人。公元前5世纪,僧伽罗人在此建立第一个王国。16世纪初起,先后沦为葡萄牙、荷兰、英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从英国殖民者手中以得了“内部自治”权。1948年2月4日正式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定国名锡兰。1972年5月22日改称斯里兰卡共和国。1978年8月16日议会通过新宪法,改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原产于中国的茶叶被英国人于1 824年引人锡兰,并在康提附近的佩拉德尼亚植物园试验种植。四

6、十年后,斯科兹曼泰勒(Scatsman James Taylor)在鲁勒坎度罗附近建立了第个茶叶种植园。 当时咖啡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但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斯科兹曼泰勒栽培的植物开始受到欢迎。枯萎病毁坏了咖啡种植园,绝望的耕作者开始在康提附近海拔高度适合的种植园里种植茶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发现岛上海拔2000米的地方,甚至是低地,都适宜干茶叶生长。 锡兰红茶的制作流程。采摘的新鲜茶叶在几小时内就会枯萎,所以要翻动它们,让水分蒸发;然后放置大约三个小时亮绿色的叶子会被氧化而变为铜棕色;再将叶子放烘干炉烘干;这样叶子就会变黑变皱;再依据茶叶颗粒的大小;筛选为不同的等级。 锡兰高地红茶,以乌沃

7、茶最著名,产于山岳地带的东侧,常年云雾弥漫,由于冬季吹送的东北季风带来雨量(11月-次年2月),不利茶园生产,以7-9月所获的品质最优。产于山岳地带西机时的汀布拉茶和努沃勒埃利耶茶,则因为受到夏季(5-8月)西南季风送雨的影响,以1-3月收获的最佳。锡兰的高地茶通常制为碎形茶,呈赤褐色。其中的乌沃茶汤色橙红明亮,上品的汤面环有金黄色的光圈,犹如加冕一般;其风味具刺激性,透出如薄荷、铃兰的芳香,滋味醇厚,虽较苦涩,但回味甘甜。汀布拉茶的汤色鲜红,滋味爽口柔和,带花香,涩味较少。努沃勒埃利耶茶无论色、香、味都较前二者淡,汤色橙黄,香味清芬,口感稍近绿茶。 斯里兰卡从年头到年末都生产茶,种植区主要集

8、中在中部高原及岛上的南部内陆区。 根据它们的高度被广泛的组织起来。 高部种植区,1200米及以上 中部种植区,600米到1200米. 低部种植区,海平面到600米 高部地区的茶叶以其味道和芳香闻名。 在这些地区生产的两种季节性茶叶Dimbula 和 Nuwara Eliya 被茶叶进口国所钟情 产自东部高原的Uva 茶含独特的季节特征和并广泛用于与西德日本品质相混合。 中部地区的茶叶在Kandy 和 Uda Pussellawa 地区生长,使茶叶的浓度丰富多样,在澳大利亚,欧洲,日本,北美很受欢迎。 在低部地区生产的茶叶在西亚,中东,国家受欢迎。在此地区的多数工厂生产的茶叶被充分拧干,能泡得很

9、长。 斯里兰卡主要生产正统茶 在正统茶的生产制作中,半干的茶树叶通过转动被卷起来 卷的过程就是盘绕树叶。 当茶树叶被挤碎後,就要烘制。这就是红茶的一般制作。 斯里兰卡也生产其他茶,如 Cut Tear and Curl (CTC), Green tea, 绿茶 Instant tea 速溶茶 Bio tea Flavoured tea 花茶 世界上附加值茶的最大出口商。 在低部地区主要生产红茶 考虑到农药残留物的因素,ISO技术委员会称“锡兰茶”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茶叶。 世界著名的斯里兰卡六季风地带盛产世界上最好的茶叶。她有丰富多彩的芳香,浓度,特征,色泽。 产自西方高原的高品质传统茶带有独特的

10、特征,受到高度赞誉。 锡兰特征与季节性的Uva茶相结合,造就了无可匹敌的质量。 浓烈的低部地区的茶叶在酿造时产生浓烈的溶液。 营销,促销,附加值是策略的名称 国际市场上的各种各样的茶都在知名的“锡兰茶”的名称下。 通过有效的促销努力,斯里兰卡能控制天气的暴风雨,使茶叶出口得以继续。 已经开始加强对100%斯里兰卡自己的品牌的全力支持与合作。. 斯里兰卡确信今天,国际品牌的营销的首要因素不仅是进入市场,更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留存忠实消费者。 斯里兰卡茶叶委员会是负责本国与国外锡兰茶的促销 SLTB的促销活动可以分为下面三类: Generic promotion of tea 茶的普通促销 Uni

11、-natinal promotion of Ceylon tea 锡兰茶的复合促销 Promotion of Ceylon tea brands 锡兰茶品牌的促进 协助本国出口商提高他们的茶叶品牌 监督斯里兰卡的出口商向世界供应高质量的锡兰茶 锡兰茶质量证书是由斯里兰卡茶叶委员会认可的茶叶工厂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它由斯里兰卡茶叶委员会设计执行。 The Quality Objectives of CQC QMS 质量目标 工厂环境达标 高标准的清洁度 工厂所有的工作稳定连贯 劳动人员受过良好的培训,遵守规定 通过最佳程序手册达到产品高标准 达到国际质量管理食品卫生系统的规定锡兰茶上的狮子标志

12、,不仅指原产国更是锡兰茶的质量体现日本茶发展历史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较早地传入日本列岛。下面分四个时期来叙述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 一 奈良、平安时代 据日本文献奥仪抄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曾有赐茶之事,则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初期。 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与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同船回国的弘法大师空海,在

13、日本弘仁五年(公元814)闰七月二十八日上献梵字悉昙子母并释义等书所撰的空海奉献表中,有“茶汤坐来”等字样。 从与永忠同时代的几部汉诗集中可以发现,日本当时的饮茶法与中国唐代流行的饼茶煎饮法完全一样。经国集有一首题为和出云巨太守茶歌描写了将茶饼放在火上炙烤干燥(独对金炉炙令燥),然后碾成末,汲取清流,点燃兽炭(兽炭须臾炎气盛),待水沸腾起来(盆浮沸浪花),加入茶末,放点吴盐,味道就更美了(吴盐和味味更美)。煎好的茶,芳香四溢(煎罢余香处处薰)。这是典型的饼茶煎饮法。 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

14、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嵯峨天皇爱好文学,特别崇尚唐朝的文化。在其影响下,弘仁年间成为唐文化盛行的时代,茶文化时其中最高雅的文化。嵯峨天皇经常与空海在一起饮茶,他们之间留下了许多茶诗,如与海公饮茶送归山。嵯峨天皇也有茶诗送最澄,如答澄公奉献诗等。 弘仁茶风随嵯峨天皇的退位而衰退,特别诗由于宇多天皇在宽平六年(894),永久停止谴唐使的派遣,加上僧界领袖天台座主良源禁止在六月和十一月的法会中调钵煎茶,于是中日茶文化交流一度中断。但在十世纪初的延喜式中,有献濑户烧、备前烧和长门烧茶碗等事的记载,这说明饮茶的风气开始在日本流传。 总之,奈良、平安时期,日本接受、输入中国的茶文化,

15、开始了本国茶文化的发展。饮茶首先在宫廷贵族、僧侣和上层社会中传播并流行,也开始种茶、制茶、在饮茶方法上则仿效唐代的煎茶法。日本虽于九世纪初形成“弘仁茶风”,但以后一度衰退。日本平安时代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精神上,可以说是完全照搬茶经。 二 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 (一) 镰仓时代 镰仓时代(公元11921333年)初期,处于历史转折点的划时代人物荣西撰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荣西两度入宋,第二次入宋,在宋四年零四个月,1191年回国。荣西得禅宗临济宗黄龙派单传心印,他不仅潜心钻研禅学,而且亲身体验了宋朝的饮茶文化及其功效。荣西回国时,在他登陆的第一站九州平户岛上的富春院,撒下茶

16、籽。荣西在九州的背振山也种了茶,不久繁衍了一山,出现了名为“石上苑”的茶园。他还在九州的圣福寺种了茶。荣西还送给京都拇尾高山寺明惠上人5粒茶籽,明惠将其种植在寺旁。那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茶的生长,所产茶的味道纯正,由此被后人珍重,人们将拇尾高山茶称作“本茶”,将这之外的茶称为“非茶”。 荣西回国的第二年,日本第一个幕府政权镰仓幕府成立。掌握最高权力的不再是天皇,而是武士集团首领源氏。政治的中心,也由京都转移到镰仓。建保二年(公元1214年),幕府将军源实朝醉酒,荣西为之献茶一盏,并另献一本誉茶德之书吃茶养生记。吃茶养生记分上下两卷,用汉文写成,开篇便写道:“茶也,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龄之妙

17、术也”。荣西根据自己在中国的体验和见闻,记叙了当时的末茶点饮法。由于此书的问世,日本的饮茶文化不断普及扩大,导致三百年后日本茶道的成立。荣西既是日本的禅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自荣西渡宋回国再次输入中国茶、茶具和点茶法,茶又风靡了僧界、贵族、武士阶级而及于平民。茶园不断扩充,名产地不断增加。 荣西之后,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禅宗系流,一是律宗系流。禅宗系统包括荣西及其后的拇尾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律宗系统则有西大寺的睿尊、极乐寺的忍性。饮茶活动以寺院位中心,并且是由寺院普及到民间,这是镰仓时代茶文化的主流。 日本文永四年(公元1267年),筑前崇福寺开山者南浦绍明禅师,自宋归国,获

18、赠径山寺茶道具“台子”(茶具架)一式并茶典七部。“台子”后传入大德寺,梦窗疏石国师率先在茶事中使用了台子,开点茶礼仪之先河。此后,台子茶式在日本普及起来。 镰仓时代末期,上层武家社会的新趣味、新娱乐“斗茶”开始流行,通过品茶区分茶的产地的斗茶会后来成为室町茶的主流。 (二) 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公元13331573,受宋元点茶道的影响,模仿宋朝的“斗茶”,出现具有游艺性的斗茶热潮。特别是在室町时代前期,豪华的“斗茶”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但是,与宋代文人们高雅的斗茶不同,日本斗茶的主角是武士阶层,斗茶是扩大交际、炫耀从中国进口货物、大吃大喝的聚会。到了室町时代的中后期,斗茶内容是更复杂、奖品种

19、类也更多,据记载有茶碗、陶器、扇子、砚台、檀香、蜡烛、鸟器、刀、钱等。比起中国宋代的斗茶来,室町时代的斗茶更富有游艺性,这是由日本文化具有游艺性的的特点决定的。摆弄进口货,模仿宋朝人饮茶,是一件风雅之事。当然,在室町时代的斗茶会里,也有一些高雅的茶会。室町时代的斗茶经过形成、鼎盛之后,逐渐向高级化发展,为东山时代的书院茶准备了条件。 公元1396年,38岁的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让位于儿子义持。次年,他在在京都的北边兴建了金阁寺。以此为中心,展开了“北山文化”。在他的指令、支持下,小笠原长秀、今川氏赖、伊势满忠协主持完成了武家礼法的古典著述三义一统大双纸,这一武家礼法是后来日本茶道礼法的基

20、础,而观阿弥、世阿弥父子草创了能乐。公元1489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隐居京都的东山,在此修建了银阁寺,以此为中心,展开了东山文化。东山文化是继北山文化之后室町文化的又一个繁荣期,是日本中世文化的代表。由娱乐型的斗茶会发展为宗教性的茶道,是在东山时代初步形成的。在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建造的东山殿建筑群中,除代表性的银阁寺外,还有一个著名的同仁斋。同仁斋的地面是用塌塌米铺满的,一共用了四张半。这个四张半塌塌米的面积,成为后来日本茶室的标准面积。全室塌塌米的建筑设计,为日本茶道的茶礼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日本把这种建筑设计称作“书院式建筑”,把在这样的“书院式建筑”里进行的茶文化活动称作“书

21、院茶”。书院茶是在书院式建筑里进行、主客都跪坐,主人在客人前庄重地为客人点茶的茶会。没有品茶比赛的内容,也没有奖品,茶室里绝对安静,主客问茶简明扼要,一扫室町斗茶的杂乱、拜物的风气。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在“书院茶”时代基本确定下来。书院式建筑的产生使进口的唐宋艺术品与日本式房室融合在一起,并且使立式的禅院茶礼变成了纯日本式的跪坐茶礼。书院茶将外来的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结合在一起,在日本茶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以东山文化为中心的室町书院茶文化里,起主导作用的是足利义政的文化侍从能阿弥(13971471年),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通晓书、画、茶。 在能阿弥的指导下,当时所进行的点茶法是一种“极真台

22、子”的茶法。点茶时要穿武士的礼服狩衣,点茶用具放在极真台子上面,茶具的位置、拿发,动作的顺序,移动的路线,进出茶室的步数都有严格的规定,现行的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基本上在那时就已经形成了。能阿弥不愧是室町时代的一位划时代的大艺术家,他一生侍奉将军义教、义胜、义政三代,一扫斗茶会的奢靡嘈杂,创造了“书院饰”“台子饰”的新茶风,对茶道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他推荐村田珠光作足利义政的茶道老师,使得后者得以有机会接触“东山名物”等高水准的艺术品,达成了民间茶风与贵族文化接触的契机,使日本茶道正式成立之前的书院贵族茶和奈良的庶民茶得到了融会、交流,为村田珠光成为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提供了前提。如果说村田珠光是日

23、本茶道的鼻祖,那么能阿弥就是日本茶道的先驱。是日本民间茶活动的肇始。云脚茶会自由、开放、轻松、愉快,受到欢迎,在室町时代后期,逐渐取代了烦琐的斗茶会。 在饮茶文化大众化的潮流中,奈良的“淋汗茶”引人注目。文明元年(1469年)五月二十三日,奈良兴福寺信徒古市播磨澄胤在其馆邸举办大型“淋汗茶会”,邀请安位寺经觉大僧正为首席客人。淋汗茶会是云脚茶会的典型,古市播磨本人后来成为珠光的高徒。淋汗茶的茶室建筑采用了草庵风格,这种古朴的乡村建筑风格,成为后来日本茶室的风格。 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14231502),珠光11岁时进了属于净土宗的奈良称名寺做了沙弥,由于怠慢了寺役,被赶出了称名寺。之后,他

24、来到京都,19岁时进了大德寺酬恩庵(今称一休庵),大德寺是著名的临济禅宗的寺院。珠光跟一体宗纯(13941481年)参禅,获得一休的印可。他将禅宗思想引入茶道,形成了独特的草庵茶风。珠光通过禅的思想,把茶道由一种饮茶娱乐形式提高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珠光完成了茶与禅、民间茶与贵族茶的结合,为日本茶文化注入了内核、夯实了基础、完善了形式,从而将日本茶文化真正上升到了“道”的地位。 日本茶道宗师武野绍鸥(15021555年)承先启后。大永五年(1525年),武野绍鸥从界町来到京都,师从当时第一的古典学者、和歌界最高权威、朝臣三条西实隆学习和歌道。同时,师从下京的藤田宗理、十四屋宗悟、十四

25、屋宗陈(三人皆珠光门徒)修习茶道。他将日本的歌道理论中表现日本民族特有的素淡、纯净、典雅的思想导入茶道,对珠光的茶道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日本茶道的进一步民族化、正规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武野绍鸥的另一个功绩是对弟子千利休的教育和影响。 室町时代末期,茶道在日本获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 (三) 安土、桃山时代 室町幕府解体,武士集团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日本进入战国时代,群雄中最强一派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系统。群雄争战,社会动乱,却带来了市民文化的发达,融艺术、娱乐、饮食为一体的茶道便受到空前的瞩目。宁静的茶室可以慰藉武士们的心灵,使他们得以忘却战场的厮杀,抛开生死的烦恼,所以,静下心来点一碗

26、茶成了武士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战国时代,茶道是武士的必修课。 千利休(1522-1592年)少时便热心茶道,先拜北向道陈为师学习书院茶,后经北向道陈介绍拜武野绍鸥为师学习草庵茶。天正二年(1574年)作了织田信长的茶道侍从,后来又成了丰臣秀吉的茶道侍从。他在继承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的基础上,使草庵茶更深化了一步,并使茶道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还原到了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上。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是一位伟大的茶道艺术家,他对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 镰仓时代,日本接受了中国的点茶道文化,以镰仓初期为起点,日本文化进入了对中国文化的独立反刍消化时期,茶文化也不例外。镰仓末期,茶文化

27、以寺院茶院为中心,普及到了日本各地,各地都出现了茶的名产地。寺院茶礼确立。 总之,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期,日本吸收反刍中华茶文化,民族特色形成,日本茶道完成了草创。 三 江户时代 由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开创的统一全国的事业,到了其继承者德川家康那里终于大公告成。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至1868年明治维新,持续了260多年。 千利休被迫自杀后,其第二子少庵继续复兴利休的茶道。少庵之子千宗旦继承其父,终生不仕,专心茶道。宗旦去世后,他的第三子江岑宗左承袭了他的茶室不审庵,开辟了表千家流派;他的第四子仙叟宗室承袭了他退隐时代的茶室今日庵,开辟了里千家流派;他的第二子一翁宗守在京都

28、的武者小路建立了官休庵,开辟了武士者路流派茶道。此称三千家,四百年来,三千家是日本茶道的栋梁与中枢。 除了三千家之外,继承利休茶道的还有利休的七个大弟子。他们是:蒲生化乡、细川三斋、濑田扫部、芝山监物、高山右近、牧村具部、古田织部,被称为“利休七哲”。其中的古田织部(1544-1615)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大茶人,他将利休的市井平民茶法改造成武士风格的茶法。古田织部的弟子很多,其中最杰出的是小掘远州(1579-1647)。小掘远州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茶人,他一生设计建筑了许多茶室,其中便有被称为日本庭园艺术的最高代表桂离宫。 片桐石州(1605-1673年)接替小掘远州作了江户幕府第四代将军秀纲的茶道

29、师范,他对武士茶道作了具体的规定。石州流派的茶道在当时十分流行,后继者很多。其中著名的有松平不昧(1751-1818年)、井伊直弼(1815-1860年)。 千利休去世后,由他的子孙和弟子们分别继承了他的茶道,400年来形成了许多流派。主要有:里千家流派、表千家流派、武者小路流派、远州流派、薮内流派、宗偏流派、松尾流派、织部流派、庸轩流派、不昧流派等。 由村田珠光奠其基,中经武野绍鸥的发展,至千利休而集大成的日本茶道又称抹茶道,他是日本茶道的主流。抹茶茶道是在宋元点茶道的影响下形成的。在日本抹茶道形成的之时,也正是中国的泡茶道形成并流行之时。在中国明清泡茶道的影响下,日本茶人又参考抹茶道的一些

30、礼仪规范,形成了日本人所称之的煎茶道。公认的“煎茶道始祖”是中国去日僧隐元隆琦(1592-1673),他把中国当时流行的壶泡茶艺传入日本。经过“煎茶道中兴之祖”卖碳翁柴山元昭(1675-1763)的努力,煎茶道在日本立住了脚。后又经田中鹤翁、小川可进两人使得煎茶确立茶道的地位。 江户时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光大了中国茶道。 四 现代时期 日本的现代是指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户盛极一时之后,于明治维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进入稳定的发展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31、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国的回传。日本茶道的许多流派均到中国进行交流,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第100次访问中国时,江泽民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千宗室。千宗室以论文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获南开大学哲学博士。日本茶道丹月流家元丹下明月多次到中国访问并表演。日本当代著名的茶文化学者布目潮风、沧泽行洋不仅对中华茶文化有着精深的研究,并且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2001年4月,日本中国茶协会会长王亚雷,秘书长藤井真纪子等一行到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进行茶文化交流。 与此同时,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彬藩、浙江大学教授童启庆、台湾

32、中华茶文化学会会长范增平、天仁集团总裁李瑞河、浙江湖州的蔻丹、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顾问王镇恒、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宛晓春等纷纷前往日本访问交流。北京大学的滕军博士在日本专习茶道并获博士学位,出版了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一书。日本茶叶发展概况一、生产现状日本全国现有茶园面积5万公顷,总产量8.98万吨,茶农约24万户,主要分布在静岗、鹿儿岛、三重等8个县。茶树品种比较单一,薮北种占83。日本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日本茶叶几乎是青一色的蒸青绿茶,依据档次不同从中分出玉露、玉绿、抹茶、番茶、煎茶、焙制茶、玄米茶等。日本茶园90属于农户所

33、有,生产技术主要由茶叶指导者协会提供服务和协调。茶园管理现代化,园貌整齐划一,树势健壮,单产高,效益好。二、茶叶加工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简单的精揉机用于茶叶加工。现在茶叶加工基本上都由高度自动化的蒸青生产线来完成。极少量的高档玉露茶由熟练工人手工制作。手工茶每100克卖价高达3万日元,是机制茶价格的10100倍。三、新产品开发日本对茶叶内含物的机理研究有一定深度,所以在茶叶产品的开发利用方面也卓有成效。茶叶除了常规泡饮之外,新开发的产品主要有四大类:一是茶饮料。日本最早开发成功罐装饮料,而且市场销售量迅速扩大。2001年绿茶饮料产量达到143.1万升,茶饮料已经成为百姓最主要保健饮品之一

34、。二是茶药品。由于茶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癌、抗菌等功效,生产提取的茶多酚等药品在医药保健上得到广泛应用。三是茶食品。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茶食品花色品种较多,如茶糖、茶饼干、茶面食、茶冰淇淋等。四是工业用品。有茶化妆品、洗涤用品、茶袜子、茶T恤等。四、茶叶供需2001年日本茶叶总产量为8.98万吨,进口绿茶1.77万吨,出口0.06万吨,国内销售为10.69万吨,人均消费1174克,绿茶自给率为84。在进口绿茶中,95来自中国,5来自越南等其它国家和地区。乌龙茶完全依靠中国大陆及台湾省供给,红茶来自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预计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茶叶保健功效被广泛认可,日本国内茶叶消费仍有一定的增长

35、空间。日本茶道日本茶道的祖师 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公元一四二三一五零二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开辟了茶禅一味的道路。据日本茶道圣典南方录记载,标准规格的四张半榻榻米茶室就是珠光确定的,而且专门用于茶道活动的壁龛和地炉也是他引进茶室的。此外,村田珠光还对点茶的台子、茶勺、花瓶等也做了改革。自此,艺术与宗教哲学被引入喝茶这一日常活动的内容之中并得到不断发展。 继村田珠光之后的一位杰出的大茶人就是武野绍鸥(公元一五零二一五五五年)。他对村田珠光的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还把和歌理论输入了茶道,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素淡、典雅的风格再现

36、于茶道,使日本茶道进一步的民族化了。 在日本历史上真正把茶道和喝茶提高到艺术水平上的则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公元一五二二一五九二年)将茶道从禅茶一体的宗教文化还原为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他不拘于世间公认的名茶具,将生活用品随手拈来作为茶道用具,强调体味和本心;并主张大大简化茶道的规定动作,抛开外界的形式操纵,以专心体会茶道的趣味。茶道的四规七则就是由他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的。所谓四规即:和、敬、清、寂。和就是和睦,表现为主客之间的和睦;敬就是尊敬,表现为上下关系分明,有礼仪;清就是纯洁、清静,表现在茶室茶具的清洁、人心的清净;寂就是凝神、摒弃欲望,表现为茶室中的气氛恬静、茶人们表情庄重,凝神静气

37、。所谓七则就是:茶要浓、淡适宜;添炭煮茶要注意火候;茶水的温度要与季节相适应;插花要新鲜;时间要早些,如客人通常提前十五到三十分钟到达;不下雨也要准备雨具;要照顾好所有的顾客,包括客人的客人。从这些规则中可以看出,日本的茶道中蕴含着很多来自艺术、哲学和道德伦理的因素。茶道将精神修养融于生活情趣之中,通过茶会的形式,宾主配合,在幽雅恬静的环境中,以用餐、点茶、鉴赏茶具、谈心等形式陶冶情操,培养朴实无华、自然大方、洁身自好的完美意识和品格;同时,它也使人们在审慎的茶道礼法中养成循规蹈矩和认真的、无条件的履行社会职责,服从社会公德的习惯。因此,日本人一直把茶道视为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

38、。日本茶道的流派 现今日本比较著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着深厚的关系,其中以里千家最为有名,势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杀之后,千家流派便趋于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孙千宗旦时期才再度兴旺起来,因此千宗旦被称为千家中兴之祖。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隐居之后,千家流派便开始分裂,最终分裂成三大流派,这就是三千家的由来。下面简单的介绍几个流派: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岭宗左。其总堂茶室就是不审庵。表千家为贵族阶级服务,他们继承了千利休传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统闲寂茶的风格。 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实行平民化,他们继承了千宗旦的隐居所今

39、日庵。由于今日庵位于不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表千家,而今日庵则称为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其总堂茶室号称官休庵,该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薮内流派:始祖为薮内俭仲。当年薮内俭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师事于武野绍鸥。该流派的座右铭为正直清净、礼和质朴。擅长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 远州流派:始祖为小堀远州,主要擅长书院茶。 日本茶道的茶事 日本人相当注重形式,茶道便是这样的一种体现。日本茶人在举行茶会时均抱有一期一会的心态。这一词语出自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汤一会集。书中这样写到: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

40、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此便是:一期一会。这种一期一会的观念,实质上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体现。佛教的无常观督促人们重视一分一秒,认真对待一时一事。当茶事举行时,主客均极为珍视,彼此怀着一生一次的信念,体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间转瞬即逝,并由此产生共鸣。于是与会者感到彼此紧紧相连,产生一种互相依存的感觉和生命的充实感。这是茶会之外的其他场合无法体验到的一种感觉。 茶事的种类繁多,古代有三时茶之说,即按三顿饭

41、的时间分为朝会(早茶)、书会(午茶)、夜会(晚茶);现在则有茶事七事之说,即:早晨的茶事、拂晓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夜晚的茶事、饭后的茶事、专题茶事和临时茶事。除此之外还有开封茶坛的茶事(相当于佛寺的开光大典)、惜别的茶事、赏雪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赏花的茶事、赏月的茶事等等。每次的茶事都要有主题,比如某人新婚、乔迁之喜、纪念诞辰、或者为得到了一件珍贵茶具而庆贺等等。 茶会之前,主人要首先确定主客,即主要的客人,一般为身份较尊贵者,像千利休之于丰臣秀吉。确定了主客之后再确定陪客,这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较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关系。决定客人之后便要开始忙碌的准备茶会了,这期间客人们会来道谢,因为准

42、备工作的繁忙主人只需要在门前接待一下即可。一般茶会的时间为四个小时,太长容易导致客人疲惫,太短又可能无法领会到茶会的真谛。茶会有淡茶会(简单茶会)和正式茶会两种,正式茶会还分为初座和后座两部分。为了办好茶会,主人要东奔西跑的选购好茶、好水、茶花、做茶点心及茶食的材料等。茶会之前还要把茶室、茶庭打扫的干干净净,客人提前到达之后,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来观赏茶庭并体会主人的用心,然后入茶室就座,这叫初座。主人便开始表演添炭技法,因为整个茶会中要添三次炭(正式茶会的炭要用樱树木炭),所以这次就称为初炭。之后主人送上茶食,日语为怀石料理(据说和尚们坐禅饥饿时将烤热的石头揣在怀里以减少饥饿感,故称)。用完茶

43、食之后,客人到茶庭休息,此为中立。之后再次入茶室,这才是后座。后座是茶会的主要部分,在严肃的气氛中,主人为客人点浓茶,然后添炭(后炭)之后再点薄茶。稍后,主人与客人互相道别,茶会到此结束。 茶会通常有纪录,纪录的内容包括与会众、壁龛装饰、茶具、饭菜、点心等情况,有时还加入与会众的谈话摘要和纪录者的评论。这种纪录叫会记。古代有很多著名茶会的会记流传下来,成为现代珍贵的资料,如松屋会记、天王寺屋会记、今井宗久茶道记书拔、宗湛日记等被称为四大会记。 日本茶道的茶具 茶具是茶道最具表现力的载体之一,强调同季节时令相适应,同时还要与茶室的布置协调统一,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气氛。茶具的种类繁多,陶瓷器、漆器、

44、铁器、铜器、土器、木器、竹器等等都有茶具的身影;大至用具陈设架、茶炉,小到茶勺、酒杯都可称为茶具,但我们常说的茶具则专指饮茶用具,包括茶碗、茶壶、茶入、花入(插花的壶或筒)、水指(洗手的水具)、茶勺等。茶器是兼具观赏与使用的器具,分为客厅用具(公用)和本席用具(专用)。日本茶道的茶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泡浓茶用的陶瓷小壶,叫做茶入,根据形状不同分为肩冲、茄子、海壶、文琳等;另一类叫做薄茶器,顾名思义是泡薄茶的,也分很多形状。在所有的茶具中价值最高、品种最多、最为考究的当属茶碗。茶碗一般为陶瓷制品,也有石制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茶碗可算作整个茶具类的代名词。战国时代由千利休设计指导,著名陶工长次

45、郎制作的乐茶碗可算是当时的日本产茶碗的顶级作品,可惜的是在历代日本战国游戏中,乐茶碗的价值总是不高。 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些比较有名的茶器: 有乐茶碗:属于大井户茶碗类,因织田信长之弟有乐斋持有而得名。被誉为有女性的曲线美的茶碗,使用了含有铁成分的枇杷色釉药。 白天目茶碗:产自中国天目山,故名。 赤乐早船:千利休在京都举行茶会时用早晨的快船将其从大坂取来,故名为早船。属于利休七式(七件名茶碗)之一,现存于日本畠山纪念馆。 赤乐无一物:这也是赤乐茶碗,信长野望和太阁系列均有其出现。 国司茄子:被称为天下第一茄子,因最初为伊势国司北畠家持有而得名。 本能寺文琳:本来叫做朝仓文琳,因最初为朝仓义景所有得

46、名。后落织田信长之手,信长将其进献给本能寺,故名。 初花肩冲:名称来自于足利义政的金叶集中藤原盛房的和歌中国茶茶的起源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

47、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

48、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

49、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饮茶的发源时间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

50、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茶文化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

51、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 100多年以前,中国茶叶垄断着世界茶叶市场

52、。1900年,印度茶叶出口量8.7万吨,首次超过了中国的8.37万吨,此后,印度占据茶叶出口第一大国达90年。是年,全世界茶叶出口量27.48万吨。1907年,日本绿茶在美国市场首次超过中国,此后,日本茶叶在美市场不断扩大。1913年,斯里兰卡(当时称锡兰)茶叶出口8.68万吨,首次超过中国的8.27万吨,跃居世界第二。此后,中国一直落后于斯里兰卡。2007年,我国茶叶总产量将有可能突破110万吨的大关,再度稳居世界产量第一的位置。2007年10月,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农产品处长周善青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作“中国茶新情况与新趋势报告”称,尽管我国是产茶大国,无论花茶、绿茶、红茶,还是其它半

53、发酵茶、乌龙茶、普洱茶等,我国的出口均价都没有进入世界前五名。人民币的升值,提高了茶叶的出口成本;同时,日本、欧盟实行新的农残标准,也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周善青表示,进一步提高茶叶出口单价,培育知名茶叶品牌,是我国茶行业实现突破的关键。中国茶叶发展出路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茶叶大国,种茶和饮茶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即使是现在,茶园种植面积仍居世界第一。茶叶总产量占世界第二,茶叶出口量占世界第三的茶叶大国。目前世界上几大茶叶市场交易中心主要在英国的伦敦、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其中印度80%,斯里兰卡95的茶叶都是通过拍卖方式销售的。 树立茶制品的著名品牌。近年来,首先是英国立顿,接着是日本“

54、三得利”等其它几家洋茶相继出现。专家认为,茶饮料符合国际性的环保潮流和健康潮流,是21世纪的饮料,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预测:到1999年,茶饮料在台湾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0。五大产茶国百年回眸20世纪是茶业兴旺发达的时代,在回归大自然的潮流中,茶饮料倍受青睐,而今在世界饮料年消费量中茶已占25%,位居第一。据国际有关方面统计,1998年世界茶园面积约为250万hm2,茶叶总产量约为280万t,茶叶出口总量约为120万t,分别比1900年增长3.7倍、8.3倍和3.4倍。世界人均年茶叶消费量1996年达0.45kg,比1900年增加1.36倍。在世界58个产茶国和30多个茶叶

55、出口国家中,印度、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肯尼亚五国的产量和出口量约占世界总量80%左右,所以这五国茶业的发展情况是决定世界茶业兴衰的关键。五大产茶国的百年回眸简述如下:印度印度植茶始于1780年,1939年生产第一批出口茶叶,运伦敦试销,卖价极高,引起英国资本家兴趣,遂纷起组织大规模茶叶种植公司, 1印度茶业的发展进程注:1910-1995年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数据,1900和1905年根据各国资料绘制。兴办商业性茶叶种植园和大型茶厂,自此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产稳步提高,产销迅速发展。至20世纪初,茶园面积已达21.14万hm2,产茶8.96万t,茶叶出口8.72万t。由于印度地理环境

56、和自然条件,很适宜于茶树生长,而茶叶又是出口的大宗商品,因而发展很快,特别是印度独立以后,在政府积极扶植下,研制调整茶业发展战略,努力提高管理水平,革新红茶工艺,实行科技兴茶,50年代以后,茶业更有长足发展,(如图1所示)。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出口量至1995年分别达到42.71万hm2、75.6万t和16.37万t,比1900年增长1.02倍、7.44倍和0.88倍。产量之多,自40年代起超过中国而跃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之多,自1900年起超过中国,稳坐第一把交椅达60余年。60年代以后,有时为斯里兰卡、中国或肯尼亚所夺而屈居第二、第三或第四位。印茶出口商品率从1900年的97%下降至199

57、5年的22%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人口和人民消费量的高速增长,1995年国内茶叶自销量达59.23万t,比1900年增长252倍,这一发展趋势估计还得延续至21世纪。2中国茶业发展进程中国早在18和19世纪,华茶在世界茶坛上独占鳌头,达200余年之久,至19世纪和20世纪交替时期,战乱频仍,政局多变,生产衰败,民不聊生,茶园荒芜,产销急剧滑坡,至1945年跌入最低谷,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全国产茶3.5万t,出口3000t(按原中茶公司统计为4800t)。新中国建立后,才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如图2所示)1950年以后,不管茶园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均呈增长趋势,1995年茶园面积111.53万hm2

58、,产茶42.19万t,出口16.66万t分别比1950年增长5.6倍、8.4倍和13.7倍,生产量和出口量估计1998年分别达到63万t和23万t,比1900年分别增长3.8倍和1.7倍,比1950年分别增长9.1倍和19.4倍。虽然百年来华茶发展的历程曲折坎坷,但后半叶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它使华茶走出低谷,重振雄风,跃上了历史新台阶。特别是80年代增长最快,成就辉煌,1989年比1980年茶叶产量增加23.11万t,出口量增加9.66万t,分别占世界同期内增加总量的37.3%和44.6%,而这10年中茶叶产量、出口量和出口创汇值总和均超过了1950-1979年30年的总和,(产量超过5%,出

59、口量超过11%,创汇值超过79%)。80年代还取得三大突破性进展:1984年出口茶叶14.5万t,超过1886年13.41万t的历史最高记录;1987年茶叶总产量突破50万t大关;1988年红茶出口10.3万t,超过1880年10.01万t的最高水平。同时随着生产发展和市场拓宽,出口茶类也更加丰富,1900年时出口茶叶以红茶为主(占62.4%)其次为砖茶(22.9%)和绿茶(14.5%),1997年出口茶叶中就以绿茶为主,占47.6%,红茶占34.8%,乌龙茶占10.2%,花茶占1.6%,其他还有白茶、普洱六堡茶和少量名优茶等,由于出口茶类结构的改变,大大提高了出口值,1997年比1950年茶

60、叶出口量增加22.9倍,而出口收汇值增加41.4倍。如今茶园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茶叶产量仅次于印度居第二位,茶叶出口量一般居世界第三位,个别年度居于第二位。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原以盛产咖啡闻名于世,1869年因遭毁灭性灾害,咖啡业破产而寄希望于茶业,1875年已有茶园437hm2,1900年更发展至13.4万hm2。政府特别重视茶业的发展,生产的茶叶主要供应出口,所以生产和出口几乎是同步发展的,(详见图3)。 3斯里兰卡茶业的发展进程斯里兰卡是个岛国,耕地面积少,30年代茶园面积发展到20万hm2以后,就增长不快,但由于采用先进技术,单产提高很快,因此茶叶产销稳步发展,1995年全国产茶24.6万

61、t,茶叶出口23.5万t,均比1900年增长2.5倍,而茶叶的出口商品率基本维持在90%以上。斯茶生产量居世界第三位,而出口量自1913年开始超过中国以后,跃居世界第二位,60年代以后多次超过印度而居世界第一位,1989年受国内大罢工影响,出口量低于印、中而居世界第三位。进入90年代后出口增长更快,1990年-1994年和1997年都超过印度而跃居世界第一位。印度尼西亚于1872年引种茶树成功后茶业开始发展,至1910年已有茶园5.84万hm2,产茶1.81万t。茶叶出口量在1900年就有7634t。以后一度发展较快,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军占领下,印尼茶业遭到严重破坏,至1947年茶园面

62、积仅有2.5万hm2,产量仅有1496t,出口3933t,战后逐渐恢复,至1995年茶园面积达14.2万hm2,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分别达到14.4万t和7.9万t,比1910年分别增长1.4倍、7.0倍和3.3倍。茶叶出口量比1900年增长9.4倍。由图4可见, 4印度尼西亚茶业的发展进程印尼茶业的发展进程也是坎坷的,而今茶园面积居世界第四位,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均低于肯尼亚而位居世界第五。印尼的茶园面积尚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4.5万hm2),但茶园单产提高较快,每hm2茶叶产量由60年代的400kg增加到80年代的1162kg,从而促使茶叶总产量从1970年的4万多t,到1990年增至15万多t

63、,年增长率为12.1%。印尼茶叶的出口商品率由本世纪初的90%以上,下降至1995年的55%,说明国内人民的消费量正在不断增长。肯尼亚肯尼亚是20世纪新兴的茶叶生产国,也是东非最大的茶叶出口国家。肯自1903年开始引种茶树,至1930年茶园面积发展到4068hm2,产茶262t,当年出口茶叶73t。由于茶叶是肯尼亚仅次于咖啡的第二大宗出口商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政策,引进印度大叶良种,引进各国先进栽培和加工技术,实行机械化生产等等,使肯茶在较高水平的起点上发展,加之环境条件得天独厚,茶叶品质优异,市场卖价坚挺,从而更促进了肯茶发展,至1995年,肯尼亚茶园面积已达11.4万hm2,茶叶产量24.5万t,茶叶出口量达23.7万t,分别比1930年增长27.1倍、932.3倍和3252倍,65年中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42.9%、14.3倍和50倍。这种空前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而今茶园面积虽居世界第五位,茶叶产量居第四位,但茶叶的出口量1995和1996年超过了印、斯,历史上第一次位居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