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5796466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判读技巧影响气压的基本要素有海拔、温度、空气运动等;从高度来看,同一地点,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高空的气压总是低于近地面的气压;从气温来看,同一高度,气温越高的地方,气压越低;从空气运动状况来看,气流上升处,气压低,反之气压高。1、判断气压类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气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气压。由高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脊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脊线;由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槽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槽线。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2、判断季节变化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同一纬度地区,夏季大陆比

2、海洋热,大陆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形成冷高压。因此,大陆出现高压中心或海洋出现低压中心为冬季,反之为夏季。3、判断风力大小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越大。不同等压线图中,则比较相邻两条等压线差值的大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若比例尺相同,则等压差越大的地方风力越大;若比例尺不同而等压差相同,则比例尺大的图所示风力越大。4、判断某点风向做图分析法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不规则,呈弯曲状态,则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的线即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规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

3、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做出偏向角度为3545之间的风向,由此确定此点的风向。5、判断天气状况低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低压槽易形成锋面,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同压中心与高压脊气流辐散下沉,不利于冷暖锋的形成,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二、等压线图中气压场类型的判读等压线图中气压场的判读,可联系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低压中心(气旋),反之为高压中心(反气旋)。等压线弯曲,并向气压数值减小方向弯曲,弯曲处的狭长区域称为高压脊,高压脊的等压线呈舌状向外伸出,曲率最大处转折点的连线是脊线,脊线与等压线垂直;等压线弯曲,并向气压数值增大方向弯曲,弯曲处的狭

4、长区域称为低压槽,低压槽的等压线呈V字状向外伸展,V字状顶端的连线是槽线,槽线与等压线垂直。整理为word格式 三、等压面的判读方法 1.根据等压线(面)的弯曲状况确定下垫面的冷热 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如图所示,同一高度面上a处等压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处气压较高,而处于同一高度的b处气压较低,因为ac,cd,而db,所以ab。 根据高空气压状况与地面气压状况相反的特点,可以确定近地面A处气压较低(这里必须特别注意,A处气压低不是与其高空的a处相比,而是与近地面的B处相比而言的,对A处来说,其气压远远大于高空的a处),B处气压较高。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地面热力性质的差异引起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

5、。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 2.根据等压面的凸向判断气压的高低图1图2 在等压面图中,经常见到比较不同的高度及同一高度上的气压高低的问题,以及考查等压面凸向的问题。这类问题解答的原则是:不同海拔高度上,越向高空,气压值越低,因为越向高空,空气的密度越小;在近地面附近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如上面图2,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顺序为乙、甲、丙、丁,丙为高气

6、压,丁为低气压,而地面上的甲为低气压,乙为高气压。 在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上,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下凹的地方为低压。气压高低是指同一水平面(海拔高度)上的比较,而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为越向高空,空气的密度越小。 3.利用等压面的凸凹状况可判断 (1)气温高低。近地面的等压面下凹(高空等压面上凸),近地面气温高。 (2)海陆分布。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 (3)城市和郊区。城市近地面的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整理为word格式 四、等压线图中如何进行风向确定和风力大小的比较 1.风向的确定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过该

7、点并垂直于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即风从哪个方向来,就用它的来向命名风向。例如,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从东南方向吹来,因此说夏季吹东南风;冬季风从西北方向吹来,所以说冬季吹西北风。 2.风力大小的比较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 但要注意不同的两幅图上的等压线值和比例尺的变化。规律如下: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

8、压线稀疏,风力小。 (2)比例尺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3.根据风向可判读 (1)等压线值的大小: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2)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未考虑地形与其他因素影响) (3)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斜交近地面;平行高空。 (4)高压和低压(风压定律) 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中心位于其右后方(左下图),南半球高压中心位于其左后方(右下图)。整理为word格式一、目标: 1.

9、读懂等压线分布图,认准图中的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高压脊、低压槽。 2. 判断等压场中不同地点的风向及风速的比较 3. 分析天气状况 二、等压线图的判读规律 1. 判断气压系统 1. 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2. 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3. 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4. 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2. 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 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小,风力也小。3. 判断风向 判断风向规律:先判明高低气压,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永远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半

10、球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如图:A点的风向为东南风,B点的风向为西北风。4. 判断天气状况 1. 低压中心地区:气流以上升为主,多阴雨天气。 2. 高压中心地区:气流以下沉为主,多为干晴天气。 3.整理为word格式 由低纬海面吹向高纬陆地的风,多为温暖湿润。 4. 由高纬内陆吹向低纬地区的风,多为寒冷干燥。二、典例精析例1读图“北半球某地区气压分布图”,读图后成下列各题: (1)在气压场中,D是 气压中心,M是 气压中心,B处于 上。(2)此时,E处吹 风,F处吹 风。(3)图中HD是 锋,KD是 锋。(4)此时,A地天气是 。C地天气是 。(5)按风力强弱,E较F处 ,依据是 。【解析】(1

11、)D处气压比四周低,为低气压中心。M处气压比四周高,为高气压中心。B处等压线由气压高处向气压低年凸出,为高压脊。(2) 在等压线图上画风向,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垂直,然后根据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可画出E处的风向为西北风 ,F处的风向为西南风。(3) 根据图例,可判断出HD是暖锋,KD是冷锋。(4) A地位于暖锋面的锋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C地处于冷锋锋面的后侧,在锋面控制之内,多阴雨。(5)因为E处等压线疏,F处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水平气压梯度力E处小于F处,所以E较F处风力较小。【答案】(1)低 高压 高压脊(2)E处吹西北风 F处吹西南风(3)暖锋 冷锋(4)晴朗 阴雨(5)小。因为E处等压线疏,F处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水平气压梯度力E处小于F处。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整理为word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