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5786671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第二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概念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城市化的内涵与主要标志:内涵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密度加大;每个城镇规模扩大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温馨提示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

2、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已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城市化先于工业化,且工业化水平低城市人口变化城市人口比重很高,其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倒流的现象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温馨提示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

3、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惊人。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1)世界上最著名的六大城市带:(2)共同特征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表现措施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途径城市交通问题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等城市住宅问题发展中国家住房紧张,存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发达国家市中心空房过多,形成贫民窟,市中心区逐渐衰落城市社会问题就业、贫困、种族歧视和社会争端等 情景导入先思考 欧美模式是个“正常的孩子”,而拉美模式是个“

4、早产的孩子”。中国的城市化恰如一个“早熟的儿童”。尽管中国的城市化已人口过半,城镇化战略清晰而坚定,但由于资源有限、人口众多、时间紧迫和世界局势复杂,中国是不可能很舒服地走完这一历史必经阶段。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有何特点?提示: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世界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向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缓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加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

5、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差异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处阶段后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初期、中期起步时间早晚目前速度慢快发展水平高(70%以上)低(30%40%)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发展趋势逆城市化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相适应发展结果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出现城市群;注重营造高水平的人居环境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加大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压力;生态破坏,人居环境质量下降 方法技巧很重要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城

6、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数量增大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2从阶段到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 )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郊区交通拥堵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BC D解析:1.B2.B第1题,由图可以明显看出城市的占地面积明显扩大。第

7、2题,从阶段到阶段生产企业大部分迁往郊区,原因可能有城区地价上涨、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交通拥堵等。(浙江高考)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到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4影响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

8、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解析:3.A4.B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都出现负增长,表明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正确;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中心城区人口呈减少趋势,B错误;阶段后,费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由正转负,说明其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C错误;从到阶段,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大致由0.8%变为0.3%,只能说明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人口迁出的数量变小,而不是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第4题,波士华城市带作为世界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交通已比较完善,A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前期由于污染严重,人口向外迁移,之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9、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人口逐渐回流,B正确;美国人口政策在19702008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C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主要是人文因素,而不会是自然环境,D错误。 情景导入先思考 近年来,一到雨季,“到某某城市看海”就成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口头禅。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1)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同时城市建设导致地面被硬化,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2)城市内涝可能带来哪些危害?提示:城市内涝可能会对交通安全、城市卫生、

10、排水、周边生态系统等带来危害。 图表信息想周到 理想城市模型信息获取本图展示了理想城市模型的组成,它是以人为中心,把人的相互作用作为城市存在的根据,城市功能分区以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为目标。(1)工业区、居住区分布在城市中心周围,市中心为商业区和公共设施,各功能区组成相对独立、工作和生活居住相互平衡、各类设施完善的城市地域结构。(2)在理想城市模型中,城市绿地有什么作用?提示:在理想城市模型中,城市绿地显得尤其重要,楔形绿地可将清凉的风、新鲜的空气引入城市,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伴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城市功能日益增强,但也带来一些

11、问题。由于各国的城市化道路不同,因此,除了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途径外,各国解决城市问题还要有自己的特色。问题表现原因整治措施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生活燃煤排放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市地表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垃圾污染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城市交通问题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道路不合理公

12、交优先,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城市住宅问题发展中国家:住房紧张,有贫民窟和棚户区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加快住房建设发达国家:中心区空房过多,逐渐衰落,有贫民窟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通过再城市化,实现城市复兴城市社会问题就业、贫困、种族歧视、社会争端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乡村人口无序迁入,不同种族及社会地位的差别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倡种族平等,反对歧视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

13、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 D臭氧层空洞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解析:1.C2.A第1题,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

14、,易出现“热岛效应”。第2题,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为避免该问题出现,应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据此回答34题。3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4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解析:

15、3.D4.B第3题,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建筑地面越来越多、绿地越来越少,降水多时会造成城市地表积水多,若排水不畅,会造成城市内涝。城市渠化通过裁弯取直和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原来蜿蜒多变、流动缓慢的天然河道改造成为外形归顺、水流顺畅的人工明渠,以达到稳定河势,加大过流能力,尽快排泄洪水的目的,能及时排除地表积水到水渠中,增强排污排涝能力。第4题,城市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减少泥沙淤积;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阻断了地下水位的补充来源,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加快。城市化示意图的判读判读技巧城市

16、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判断”: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是否形成城市带等。如下图,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2)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如下面某地区A、B两个城市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

17、图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两城市相互连接形成城市群带;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根据图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如上图,根据城区面积的变化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可判断阶段为郊区城市化阶段。(1)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cdb。(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

18、,然后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据此,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判断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演练冲关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2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AM、P、NBM、N、PCP、M、N DN、M、P解析:1.C2.A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可知,城市化的速度是由慢快慢,故M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速度慢;P为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快;N为后期

19、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孟加拉国处于M阶段,中国处于P阶段,英国处于N阶段。(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34题。3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C40%50% D60%70%4上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解析:3.B4.A第3题,图中第一条高铁运行时间为1965年,此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国

20、家,该国城镇化比重为60%70%,则其乡村人口比重为30%40%,故选B。第4题,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边曲线所代表的中国。该时段中国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是工业化程度提高促进城市化的结果,故选A。20022013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从39.09%提高到53.73%,累计提高了14.64个百分点。据此回答12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B城市人口总量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城市用地规模2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指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不包括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B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可以体现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C城市是区

21、域经济的发展中心,但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D城市化必将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解析:1.C2.B第1题,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2题,城市化指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或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A项错误。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体现,B项正确。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中心,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很大,C项错误。城市化的发展,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D项错误。(四川高考)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34题。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

22、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774.283.793.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4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解析:3.C4.D第3题,解题关键是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大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由此可判断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第4题,从我国1985年以来城市用地和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来看,城市用地不断增加但城市用地中住宅用地是城市用地主体部分

23、。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增加,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乡村人口数量减少,城市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属于人口迁移。农业用地转为城市用地,农业用地面积下降。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化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此回答56题。5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6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解析:5.B6.D第5题,关键是掌握城市绿化的作用

24、。其主要作用是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第6题,人工草地更接近地下水,若给人工草地使用杀虫剂,杀虫剂会沿草根向地下下渗污染地下水。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下图所示为某地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读图,回答78题。7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甲区域 B乙区域C丙区域 D丁区域8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B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C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D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

25、导转变生活方式解析:7.A8.B第7题,由图可以看出,甲区域景观城市化与人文城市化水平都较高,因此城市化水平最高;乙区域人文城市化水平较高,景观城市化水平低,总体发展指数较低;丙、丁两区域总体指数为负值,说明城市化水平低。第8题,图中乙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指数高,说明该区域人口素质较高,人文城市化水平较高;但该区域景观城市化指数低,说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所以在今后要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城市蔓延”是指城市化地区失控扩展与蔓延的现象,它使原来主要集中在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散到城市外围,城市形态呈现出分散、低密度、区域功能单一和依赖汽车交通的特点,即由于城市远郊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新型城市

26、空间形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9下列国家中,“城市蔓延”现象普遍存在的是( )A中国 B日本C美国 D新加坡10“城市蔓延”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A降低公共服务设施利用水平B居民居住条件恶劣C加剧了城市中心区的衰败D土地利用率降低解析:9.C10.B第9题,美国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低,“城市蔓延”现象较为普遍。第10题,由于城市功能区较分散,建筑物密度低,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好。一、选择题下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19502050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读图完成12题。12007年至2050年期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

27、1亿。此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 )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C旧城区的改造D逆城市化的进行2据图可知( )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B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市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C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D未来的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解析:1.B2.D第1题,2007年至2050年城市人口比世界人口多增加的6亿人,主要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第2题,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欠发达区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城市化水平缓慢上升;2020年欠发达区域城

28、市人口预计将超过其农村人口。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34题。3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4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AD时段 BB时段CE时段 DF时段解析:3.C4.B第3题,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第4题,图乙中b阶段农业就业比重约为58%,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16%和26%,应为城市化初期阶段。某城市

29、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区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读某城市“体检”图,回答56题。5图中城市“越来越胖”体现了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6图中所示表明,和谐城市主要看( )A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B城市人文、社会的发展情况C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解析:5.A6.A第5题,从图中城市和谐指数来看,城市经济增长指数高,其他指数较低,由此可推断,图中城市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

30、增长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第6题,从图中城市和谐发展指数可知,城市的和谐发展是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读下图,回答78题。7在相同的降雨量条件下( )A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直线上升趋势B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C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大D新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多8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夏季雨后出现内涝,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兴建污水处理厂疏浚河道发展城市道路完善排水系统扩大城市绿地面积A BC D解析:7.B8.D第7题,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因此降雨损失量

31、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小。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新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少,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曲线上升趋势。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增加降雨损失量可以缓解城市内涝,因此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二、综合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材料二(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漫画提示“入托难”“房价高”“堵车”“就医难”“幸福感”,可分析得出答案。第(2)题,“城市病”的产生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规划不合理等因素有关。第(3)题,抓住材料一中“生态城市”的含义即可正确作答。答案:(1)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2)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3)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