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管理局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65765884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江中医药管理局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中医药管理局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中医药管理局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浙江中医药管理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中医药管理局(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批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培养考试大纲四门经典为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温病学名著(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薛生白湿热病篇、温病条辨)。具体内容和要求附后。参考资料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中医经典必读和中医经典必读释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黄帝内经养生1早衰的原因和养生的方法2男女生、长、壮、老的规律及肾气的作用3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及养生的要领4“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义5“治未病”的含义及临床指导价值阴阳五行1阴阳的概念与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2“清阳”、“浊阴”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味、形、气、精、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4药物饮食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性能5“壮火”、“少火”的概念及临床意义6五气之

2、胜的致病特点及阴阳偏胜的病理表现7阴阳理论在诊断、治疗中的应用8五行的概念、临床应用及亢害承制的医学意义9“人与天地相参”的含义及临床应用藏象1“十二官”的生理功能及“十二官不得相失”的意义2“藏象”的含义及其方法论价值3“五藏之本”的内容及医学意义4五藏、六府、奇恒之府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临床指导价值5谷食和水饮入胃后其精气的输布运行过程6“四时五藏阴阳”的医学意义7因经脉脏腑阴阳属性的不同其发病各异的道理和规律8“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9五脏与七窍的关系及对临床实践的启示精气神1“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的临床意义2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的概念及医学意义3情志

3、致病的原理及五脏虚实的临床特点4营卫之气的生成、分布、与壮老及睡眠的关系5三焦的功能特点及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6“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临床意义7六气的生成、作用及六气耗脱的证候特点8血气精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人之常平”(即健康人)的标志9“血气者,喜温而恶寒”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经脉1经脉理论在诊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2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及“是动病”“所生病”候,其对临床的启迪作用病因病机1病因分类及其与发病部位的关系2“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临床意义3阴络伤和阳络伤引起出血的临床特点 4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阳气的病理表现及护养5煎厥、薄厥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6“阴平阳秘,

4、精神乃治”的医学意义7五味太过的危害性及“谨和五味”的临床意义8“百病生于气”的内容及实践意义9阴阳盛虚的临床特征和机理10“病机十九条”中五脏病机、六气病机的含义及临床指导意义11“病机十九条”中所提示的分析病机的方法12以树喻人说明人体体质与疾病发生的关系13“邪之所在,皆为不足”的临床意义14上、中、下三气不足的临床特点15“生病起于过用”的含义及临床意义1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含义及临床意义17“五劳所伤”的临床特点18“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的含义及临床意义19四时之邪致病的临床表现病证1“伤寒”、“两感”的概念及热病的形成、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5、及预后2“阴阳交”、“风厥”、“劳风”的病机、临床表现及预后3咳的病因病机、五脏咳六腑咳的临床表现、传变规律及治疗法则4“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的医学意义5引起疼痛的病机及十四种痛证的鉴别诊断6行痹、痛痹、著痹、五脏痹、六腑痹的形成、临床表现、治疗原则7痿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痿独取阳明”的机理及临床意义8水胀、肤胀、鼓胀的主要症状及鉴别要点9肠覃、石瘕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疗原则10“五藏阳以竭”所致水肿的病机、治疗方法11脾疸、消渴的病机、治法12大厥的病机及预后诊法1诊脉、望色、察目的原理及运用要领2五脏得强、失强的诊察要领3脉有胃气的重要意义及真脏脉的特点、临床意义4“四易”、

6、“四难”的含义及临床意义5五实证、五虚证的临床表现与预后判断6“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含义及临床意义治则治法1“异法方宜”的实践意义2因势利导治疗法则的临床应用3“神不使”的含义及在治疗中的作用4“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的临床意义5标本治则的实践意义及应用原则6“妇人重身”的治疗原则及实践意义7正治法、反治法的含义及应用8阴阳虚衰所致寒热病的治疗原则9心理治疗的临床意义伤寒论太阳病1太阳病提纲(1)2太阳病的证候分类(2、3、6)3太阳病的自然病程与辨寒热的真假(8、11)4太阳中风的证治与桂枝汤的应用(2、12、13、24、53、54、57、95)5桂枝汤的加减应用(14、18、20、21、2

7、2、28、43、62、112、117、118、)6阴阳自和的条件与机理(58)7表郁轻证的证治(23、25、27)8太阳伤寒证治与麻黄汤的应用(3、35、36)9伤寒兼证的证治(31、32、33、38、39、40、41)10太阳蓄水的证治(71、72、73、74、127、156)11太阳蓄血的证治(106、124、125、126)12太阳变证的治则与证治举例(16、34、61、63、64、65、66、67、76、77、78、79、80、102、131、135、136、137、138、149、151、154、155、157、158、159、161、162、163、172、173、177) 阳明病

8、1阳明病提纲(180)2阳明病脉症(182、185、186、187、188、210)3胃热弥漫证的证治(26、176、219、350)4胃热弥漫津气两伤证的证治(26、168、169、170、222)5阳明腑实证的证治(207、208、210、213、214、215、238、239、241、248、249、250、252、253、254、255)6脾约的证治(247)7阳明湿热发黄的证治(199、236、260、261、262)8阳明蓄血的证治(237)9胃寒欲呕的证治(243)少阳病1少阳病提纲(263)2少阳病脉证与小柴胡汤的应用(96、97、99、100、101、104、229、230、

9、264、265、266)3少阳兼证的证治(103、107、146、147、165)太阴病1太阴病提纲(273)2太阴脏虚寒证的证治(273、277)3太阴经脉气血失和证的证治(279)少阴病1少阴病提纲(281)2少阴寒化证的证治(282、304、305、306、307、309、314、315、82、316、317、323)3少阴热化证的证治(303、223、319)4太少两感的证治(301、302)5少阴咽痛的证治(310、311)6少阴阳郁的证治(318)7少阴兼里实热的证治(320、321、322)厥阴病1厥阴病提纲(326)2厥逆的证治(335、337、338、350、351、352、

10、353、356、357)3下利的证治(359、371、373、374)4呕吐的证治(359、378、379)霍乱病1霍乱的特点(382)2霍乱证治举例(386)3霍乱里和表未解的治法(387)4霍乱愈后的饮食护理(391)差后病1差后劳复的证治(393)2差后更发热的证治(394)3差后胸上有寒的证治(396)4伤寒解后气阴两伤的证治(397)5差后的饮食护理(398)注:括号中的数码是指原书中条文的编号。金匮要略1治未病的含义及理论指导意义2内伤杂病的病因与治则3痉病的证治4湿病的治则与证治5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病的证治6鳖甲煎丸方证分析7中风病的辨证8历节病的证治9血痹病的成因与证治10

11、虚劳病的证治11肺痿病的病因病机、分类与证治12咳嗽上气病的证治13奔豚气的临床特征及奔豚汤方证14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15胸痹心痛病的证治16腹满病的辨证要点17腹满寒疝病的证治18肝着、肾着、脾约病的证治19痰饮病的分类与治则20痰饮病的证治21肾气丸与栝蒌瞿麦丸的证治异同22水气病的分类与治则23气分、血分、水分和五脏水、四水的关系24水气病的证治25气分病的证治26黄疸病的病因病机27黄疸病的分类28黄疸病的证治29瘀血的脉证30近血、远血的鉴别与其主治方证31泻心汤方证32胃反的病机、脉证与预后33呕、吐、哕、下利的证治33肠痈脓已成与脓未成的证治34蛔厥的证治35阴狐疝的证治36妇人

12、癥病的证治37妊娠腹痛的证治38妊娠呕吐的证治39胞阻的证治40产后三大证的病因病机41产后腹痛的证治42产后中风的证治43竹皮大丸方证44妇人杂病的常见病因45梅核气的证治46脏躁的证治47月经病的证治48妇人杂病腹痛的证治49治疗妇人病的方剂中,含有桂枝与茯苓的方剂及其主治病证50肾气丸的主治病证及作用机理温病学名著选叶香岩外感温热篇1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与伤寒辨治的异同2伤寒与温病由表入里传变的区别及温病表证初起的治法3风邪、湿邪与温热相搏的证候与病机及湿热病与伤寒的鉴别4温热夹风、夹湿逆传营分的病机、证候与治法5斑出而热不解的病机与治法6战汗的病机与预后7湿热邪气留滞三焦气分的治法及与

13、伤寒少阳病治法的区别8卫气营血四类证候的传变规律与治疗大法9湿热病与体质的关系及温热病与湿热病的治则10湿热病气分证治疗中下法的运用及与伤寒下法的不同薛生白湿热病篇1湿热证初起的临床表现2湿热表证中湿重于热的证治3湿热表证中湿热并重的证治4湿热证湿热阻遏膜原的证治5湿热证后期后遗症的证治6湿热证初起病在中焦气分湿重于热的证治7湿热证湿渐化热湿热并重的证治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1温病的病种2温热病(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卫分证的证治3温热病(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气分证的证治4温热病(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营分证的证治5温热病(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血分证的证治6温热

14、病(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气营两燔、气血两燔的证治7手太阴暑温、手厥阴暑温、暑痫的证治8上焦温热病的治疗禁忌9太阴伏暑的证治10湿温的证治11温燥的证治卷二中焦篇1阳明温病中清热法的运用2阳明温病中下法的运用3阳明温病“下之不通”诸证的证治4阳明温病中发斑、发疹的治法与禁忌5温病燥热与小便不利的治疗禁忌6阳明暑温水结在胸的证治7中焦湿热病(暑温、伏暑、湿温)的证治卷三下焦篇1“复脉辈”诸方的证治2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与“热自阴来”的证治3下焦蓄血的证治4暑邪深入少阴消渴、入厥阴麻痹的证治5下焦温病阴液元气两伤的证治6下焦湿热病的证治卷四杂说治病法论1上焦病的治疗原则2中焦病的治疗原则3下焦病的治疗原则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