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润滑油过滤循环方案参考word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5708994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压缩机润滑油过滤循环方案参考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压缩机润滑油过滤循环方案参考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压缩机润滑油过滤循环方案参考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压缩机润滑油过滤循环方案参考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缩机润滑油过滤循环方案参考word(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压缩机润滑油油过滤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2二、编制依据2三、稀油站和注油器技术参数33.1稀油站技术参数33.2注油器技术参数3四、油循环前应具备的条件3五、循环油系统的试运行4六、 高压注油系统试运行5七、油循环的安全技术交底6八、质量、安全保证措施6九、油循环人员组织安排8十、工机具计划8十一、主要施工用料一览表8十二、主要危险点控制措施表9十三、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9推荐精选一、工程概况8888888888项目CO压缩包含六台CO压缩机,其油系统包括油循环润滑油系统和高压注油系统。油系统的清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压缩机组的安全运行,如果油系统中含有潜在的有害杂物,则不仅影响轴承的润滑还将影响设备

2、加工面表面精度,减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清除管道系统内、设备内残存杂物,去除油中水份,使油质达到清洁合格,同时,也为了检查油系统管路和设备的安装质量(严密性),在油系统安装完毕后,需要对油系统进行循环冲洗。油系统的主要设备稀油站和注油器分别是循环润滑系统和高压注油系统的心脏,用来将润滑液强制地送到设备的摩擦部位。在相对运动的机器零件间形成油膜,减少零件的摩擦、磨损,同时对摩擦部位进行冲洗,并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根据系统管路、设备的设计安装情况,保证油循环冲洗的全面性和冲洗质量,油循环将分系统、分阶段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油循环程序:油循环检查确认油循环

3、准备工作油冲洗开车检查确认不合格排除原因再次油冲洗合格去除蛇皮管管道复位油循环前检查油循环开车最终检查确认合格二、编制依据1、工程设计文件、设计图纸;2、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对置式压缩机HGJ204-83;3、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推荐精选4、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5、石油化工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1-2008;6、上海大隆机械厂 提供的压缩机技术资料;三、稀油站和注油器技术参数3.1稀油站技术参数1、稀油站由油箱、油泵装置、双筒过滤器、列管式冷油器及电器仪表控制装置、管路、阀门等组成。2

4、、工作时,润滑油由油泵从油箱吸出,经单向阀、列管式冷油器,双筒过滤器,被直接送到压缩机的各润滑点,然后沿着系统回油管路,流回油箱。油站的公称压力0.6 MPa,当系统工作压力超过安全阀的设定压力时,安全阀自动开启。3、油泵工作时一备一用,当油系统压力降到设定值时,备泵自动启动。4、油站的主要技术参数:3.2注油器技术参数 单联注油器是供填料及气缸内润滑油的主要设备,注油器注油压力为32 MPa,注油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注油量范围为0-0.18ml/r。四、油循环前应具备的条件1、油系统设备应全部装好,所有油管已回装并联接完毕。设备或管道上与油路相通的各热工测点均已装完或封闭完,整个油系统处于

5、封闭状态。2、备好注油及油循环所需临时设施,如蛇皮管、80-100目钢丝网、滤纸。3、备有足量符合制造厂要求的并经化验符合国家标准的L-DAB150润滑油。4、各油泵的电动机及加热器临时电已连接完毕,电动机经空载运行且旋转方向正确,情况正常。5、油系统设备,管道表面及周围环境清理干净,无易燃物,工作区域周围无明火作业。6、备好砂箱、灭火器等消防用具。推荐精选7、确信油系统管路连接正确,阀门操作灵活并关严。8、清理油箱,油箱内应无明显的污垢和杂物。9、架稳滤油机,接通临时电源。10、经过滤油机向油箱内注油(注油之前必须在油箱加油口处放置一张80-100目的不锈钢丝网,清除油内自带杂物),上油至主

6、油箱高油位,同时检查油位计指示正确。11、成立油循环小组12、组织油循环小组进行油循环方案的学习,使每位参与油循环的小组成员明白具体分工,各司其职。五、循环油系统的试运行1、油系统首次运行,润滑油不得直接进入轴承和滑道等运动部位。应将供油管接头能够拆开处加蛇皮管,直接流回机身油池。2、开启油泵,油泵开启后对系统严密性进行检查,油系统应无渗漏。调整油压到0.4MPa。在油泵输送油压稳定后,油泵电机轴承温度95,轴承振动1.8mm/s,油泵轴承温度80,油泵振动2.8mm/s。3、检查油过滤器的工作情况,油过滤器前后压差值不得大于0.05MPa,若超过此值应清洗滤网内杂质。4、油系统各管道、各有关

7、设备内部应反复冲洗、过滤,直至油质合格。在各润滑点入口处80-100目的过滤网上,经通油4小时后,每平方厘米可见软质颗粒不超过两点,不得有任何硬质颗粒,并允许有少量纤维体。5、油质经化验合格后,恢复油系统接管,检查各供油点,调整供油量和回油情况。6、调试油系统的联锁、仪表,直至动作准确可靠。7、启动盘车器,检查各处油流量情况。8、润滑油润滑路线为:油箱油泵油冷却器油过滤器压缩机各润滑点压缩机曲轴箱体油箱。9、循环油系统试运行后的恢复:推荐精选1)油质检验合格后,将各系统恢复正常。2)各轴瓦清扫恢复,热工测量元件安装并配线接好引出。3)油箱上的滤油器进行彻底清理,滤油器中的滤网用压缩空气吹除干净

8、。4)各轴承及前箱内进一步清理,轴承扣盖封闭,前箱盖好,以备做有关调速系统和各项试验。六、 高压注油系统试运行高压注油系统不仅起着润滑和冷却的作用而且还有密封作用。填料及气缸润滑用单独油管送油,每个注油点前装有止逆阀,防止气体倒流。本机组配置的单联注油器,共有十六个注油泵,分别润滑14点,气缸:一级气缸4点,二、三级缸各2点,四、五级缸各1点。填料:一、二、三、四列各1点, 2个备用。6.1高压注油系统试运1)注油器内部清洗干净,装入合格的L-DAB150#压缩机润滑油。2)用清洁的压缩空气检查各注油管路应畅通。3)用手柄盘动注油器,检查注油器应动作正常,无卡涩。4)从滴油器检视罩检查各个注油

9、点的滴油情况是否正常。5)接上注油器至各供油点的管接头,启动注油器,检查各供油点管接头处出油情况和油的清洁程度。6)各注油管单向阀的方向应正确,调整各供油点的供油量符合要求。7)接上气缸及填料函各供油管接头,再次启动注油器,检查各管接头的严密性,并同时对压缩机盘车5-10分钟。8)启动注油器进行不少于2小时的试运转。七、油循环的安全技术交底1、此工作专人负责,明确分工。2、油循环期间禁止盘车,防止损坏轴颈和轴瓦。3、参与人员应能熟练掌握和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4、滤油机附近应保持清洁, 使用过的破布不准乱扔乱放,定期清理滤芯、油过滤器。推荐精选5、参加油循环滤油的工作人员,应熟悉管路系统,掌握

10、设备启、停要求和油冲洗运行路线,确保油循环工作正常进行。6、系统恢复后禁止在系统管路、设备开口连管。7、拉安全警界线,非操作人员禁止入内。8、油系统范围内禁止吸烟。9、在试车中,不得带压停车,当发生和将要危及人身、机械及工艺系统的紧急事故时,可紧急带压停车,但停车后必须立即卸压。10、非电气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触摸电气等部件。11、当表盘指示压力过载时,停止油循环工作;当表盘指示速度过大时,停止油循环工作。12、在移动机器的任何系统的盖子或塞子前都必须关闭机器。13、试车现场配备消防器材并好用。八、质量、安全保证措施1、参加试运转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交底后方可进行实际操作。2、试运时应有统一的指

11、挥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服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密切配合。3、远距离的操作,启动或停止必须规定专门的信号,并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4、试车现场应有明显的标志,非有关人员不得随便进入。5、进入试运现场,应随时注意运转的设备,以免受到伤害。6、试运设备上的开关、按钮非操作人员不得乱开乱动。7、参与人员应能熟练掌握和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8、滤油区附近应保持清洁, 使用过的破布不准乱扔乱放,定期清理滤芯,油系统范围内禁止吸烟。9、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框架推荐精选九、油循环人员组织安排 人员时间阶段油循环试运行每台机油循环要有以下人员参与,一台机从滤油开始到滤油结束的周期大概一周时间机装技术员1电仪技术员管道

12、技术员钳工电工管道工焊工调试人员安全员十、工机具计划序号名称1万用表2红外线测温仪3测振仪4直流焊机5活动扳手十一、主要施工用料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备注1塑料管m2滤网200目m23滤网80目m2推荐精选4铁丝kg5滤纸300300张十二、主要危险点控制措施表序 号主要危险点伤害方式主要危险点控制措施1易燃易爆品的存在火灾保证5m 范围内及下方无易燃易爆物2电源控制混杂触电单独电源控制装置3系统跑油材料损失1.在注油前,必须做到:系统完善,热工仪表、热电偶安装完毕,垫片加好,螺栓紧固。2.与管道接口、设备接口、冲击临时管连接的软管,应用铁线绑扎牢固。3.油箱、冷油器及油净化装置的人孔、备用孔

13、、取样点、放油点应及时封闭4火灾设备、人员烧损1.在油循环区域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需明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作业票;2.在油循环区域内拉拽的电焊带、电源线不得有裸露部分;3.油循环区域内必须有警告标牌,拉警戒线;4.区域内地面打扫干净,物品摆放整齐,通道畅通;在油箱、滤油机附近必须设置灭火砂箱及灭火器。5.在油循环设备、开关上严禁私自搭接电源,谨防出现漏电、短路、掉线等引发弧光潜在危险。十三、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1、重大危险源主要有:1)触电危险源。高低压变配电系统,有控制箱,操作人员在调试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设备故障及接地防雷保护系统不在安全状态时容易发生触电伤亡事故。推荐精选2

14、)火灾危险源。电器使用不当、使用明火作业及其他不安全行为时会发生火灾危险。3)机械伤害危险源。机械设备运转,其转动部位会对人员造成机械伤害。2、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不仅要建立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有效地安全检查、教育、培训,编制实施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会安全。而且必须进行试车中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控制,以保障人、物和环境处于安全状态。1)触电危险源控制措施:、检验、检查电气设备。、加强验电器、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橡胶等绝缘防护,做好接地保护。、检测防雷接地系统。、使用符合规范的电器设施。、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坚持电工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在危险源位置设安全警示标志。2)火灾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检验、检查、维修、更换消防器材和设备。、更换灭火器。、及时清除地上的杂物。、加强人员培训。3)机械伤害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检验、检查设备传动部位。、加强外露运动部位安全防护装置。、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在危险源位置设安全警示标志。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