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

上传人:dus****log 文档编号:65704591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篇一:交通运输信息化开展】 交通运输信息化开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开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建立综合运输体系,部党组在在今年的交通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交通运输行业是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在转变开展方式、加快开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中的重要作用, 不仅专项部署了“努力提高装备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工作,而且将信息化建设贯穿于“一条主线、“五个努力全过程之中。认真贯彻部党组对行业信息化开展的战略部署和紧迫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梳理既往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特别要全面的把握信息化建设资源和潜在的条件,在此根底上准确定位行业信息化下步开展的

2、起点、目标和路径,推进其对行业开展方式转变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宏峰部长的指示精神,经过近一个时期的认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开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行业信息化开展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到达了一定的规模,信息化根底条件、系统建设、保障体系和业务应用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提高业务管理效率、提升社会效劳水平、完善平安保障机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交通运输信息化根底设施初具规模。先后建成并完善交通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和行业信息传输专网,形成了根底网络体系。实现了部与4个省厅级单位、90多个大中型港口以及190个政务信息报送单位的行业专网连通。初步建成覆盖海事系统14个直属海事局、所

3、有分支机构和局部派出机构的海事信息网。高速公路专用光纤通信网络已超过6万公里,并有20个省市已实现省内联网。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海事卫星系统、低级轨道卫星搜救系统、交通运输vsat平安应急宽带通信系统、沿海沿江水上无线电通信系统。 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得到充分重视。部机关相继建设使用了水运生产快速统计、交通政务信息、路况信息报送等50多套业务应用系统,组织建设了20个港航edi中心;海事领域,重点推广了船舶管理、船员管理、通航管理、事故应急、船载客货等应用系统,初步建成全国统一、共享的海事业务数据库,建立了18个“一卡通管理分中心;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普遍开发应用公路、港航、运政、征稽和海事等管理效

4、劳系统,有19个省市相继开展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示范工程,27个省市建有办公自动化系统,25个建有视频会议系统,10个建有行政许可申报系统,20个建有综合信息发布系统。此外,部级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包括“三合一、“六合一、电子政务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交换平台等在内的信息化系统正在建设实施中。 交通运输信息化政策和标准体系正在形成。部相继编制印发了?中国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方案?关于加强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开展规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在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编制了?交通行业信息标准体系?、?2007-2010年公路水路交

5、通信息化标准建设方案?,制订了公路、港口、航道、船舶、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等13项交通信息根底数据元标准以及系列智能交通和物流信息化标准。 二、 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行业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不同行政层级、不同管理环节、不同业务领域,分头组织、分块实施、分级应用的状态,信息化的作用和效果往往表达在局部效应和阶段性成果,难以在规模上乃至全局对行业生产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根本性变革产生推动力。当前,面对各领域不断加快的信息化建设需求,特别是以信息化开展为动力推进行业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的迫切要求,解读沉积的困惑直至痼疾成为信息化健康有序开展的当务之急。 1行业信息化认识仍有偏差 一是仅将行业信息化作为辅助的技术

6、手段,不注重与业务和管理流程的融合,不注重在信息化条件下对业务和管理流程的改造和提升,信息系统在行政管理“体外循环的现象较普遍;二是重建设、轻运维,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重业绩、轻效果,重眼前、轻开展等问题较为严重。一讲信息化就是作工程,而不是考虑作用、效能。三是不注重信息化建设的长效、稳步、扎实推进,“短平快和“一蹴而就的错误导向比拟严重,信息化工程全生命周期效益的充分表达得不到保障。 2统筹协调机制尚未形成 任何一个信息化工程都涉及立项需求、规划设计、流程标准、开发组织、硬件配置、质量管理、应用推广、运维保障、升级完善等多个规律性的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因为没有扁平、协同、标准的统筹

7、协调机制,同时受孤立、封闭、小而全等传统观念影响,造成规划与需求脱节、建设与应用脱节、应用与制度保障脱节、系统开发与运维管理脱节、部门个体意愿与行业整体要求脱节。尽管近年来在行业信息化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理念和想法,如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等,但由于缺乏协调机制,得不到落实,流于形式和口号。 3组织实施思路有待调整 一是在行业信息化开展中,分散建设、部门及层级间缺乏协调、各自为政现象严重,造成了大量“信息孤岛,阻碍了信息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提高政府、行业、企业效率的作用;二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缺乏自上而下、纵向一体化的整体推进机制,同时由于自下而上的信息采集和会聚渠道不畅

8、通,制度和技术保障不能落到实处,造成了行业信息化建设条块分割、块状脱节、条状脱节,现有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共用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可持续开展程度降低,整合难度大;三是不注重与社会力量的结合。行业内、行业间、政府、企业、公众间的关联度越来越强,包打天下的习惯、闭门造车的思路、不积极吸纳和借助社会力量参与的做法,都难以形成有社会实效的信息化成果。 4根底支撑保障明显缺乏 根底网络资源错层、别离以及浪费现象严重。目前行业主要是租用公网实现信息传输,部到省、省到地市、业务局之间多头租用,网络结构错层严重,带宽容量和数据传输条件往往局限于满足独立业务使用,没有为行业全局提供冗余保障。初步统计目前全行业网络租

9、用费年均超过两亿元,部级信息网络有6个包括部政务外网、部政务内网、行业信息专网、部公安专网、海事局专网、正筹划建设的救捞局信息网络,其中4个网络各自分立,对外分别有4个出口分别在:部网管中心、海事局、公安局、救捞局,网络出口带宽2008年底为xx兆赫兹,2010年初为xx兆赫兹,电信带宽年租费达2000万元。 与此同时,高速公路专网、卫星网络以及沿江沿海无线传输网等行业自有优势资源得不到重视和普及应用。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数据中心,公路水路运输等业务数据中心较为繁多,几乎每一项独立业务都有一家单位的几个部门或几家部直单位负责建设维护数据中心,技术体系、采集体制、数据架构、维护费用等自成体系,而且

10、较为封闭。 对运维和平安保障重视不够。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系统数量逐步增加,复杂性渐趋增强,过保设备带病运行、数据维护更新缓慢、网络平安隐患增大等问题日益增多。其根本原因,一是缺乏运维资金的保障,但运维资金很难列入预算,这个问题在行业内也普便存在。二是运维部门难以对工程实施技术跟踪、入网检测和准入机制,造成建设完成后很难“交钥匙。三是对网络信息平安的重视,口头上多,落实得少。运维工作的边缘化,致使技术力量匮乏,设备和软件更新不及时,平安预警应急能力不够,严重影响了信息系统效能的发挥。目前部级信息化系统长期运维单位6个分别是: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华洋海事中心、部公安局、公路院、交科院、中交网

11、科技公司,运维专职人员近40人,运维经费均缺乏标准化渠道;建设业务信息系统90多套,仍停留在业务流程外单 5公众信息效劳能力较为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根底设施建设快速开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总量缺乏问题,高速公路里程到达了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交通行业效劳领域、效劳能力和水平与现代交通运输业和构建综合运输体系要求差距不断加大。省级大通道的拥堵、突发事件及灾害致使公路封堵、路网的协调调度力度小、车辆交通诱导条件差、应急处置速度慢等诸多问题都暴露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公共效劳能力缺失;据了解虽然目前全国绝大局部省实现了运政数据与部联网,部级中心数据库的数据超过2500万条记录,但其中只有北京等8个省市的人、

12、车、户静态根底数据相对完整。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根底就是运政信息准确、完备、实时,根据这样的根底性条件,交通物流开展任重而道远。 6对信息化技术规律性把握较为被动 一是目前行业建设思路仍为以实现业务系统信息化为主线,这种技术路线实为上个世纪后期网路资源覆盖率、畅通能力局限的产物,进入21世纪网路技术迅速开展已经推动全覆盖行业信息资源应用成为主导阶段; 二是信息技术应用与行业管理流程再造的有效实现途径必须有顶层设计的环节是信息技术应用成功的关键,业是诸多国际、国内信息化成功的根本经验,多年来行业信息化建设偶有顶层设计,大多停留在局部系统整合的环节,以全面覆盖行业整体业务信息资源为对象的整体顶

13、层设计尚为盲点。比照铁路、民航、公【篇二:交通信息化建设】 我厅确定我省交通信息化建设的 总体架构和建设重点 为加快我省交通信息化建设步伐,厅党组日前研究确定了近几年我省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架构和建设重点。 一、总体架构是建设“一个根底、三大平台。 “一个根底是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根底性保障工程, 是“三大平台构建的根底支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张网、一张图、一个数据中心、一套保障体系四方面建设内容。 “三大平台建设公共信息效劳平台、行业监督管理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三大平台。公共信息效劳平台主要建设内容为公路水路交通出行信息效劳系统、物流公共信息效劳系统和公众综合政务效劳系统;行业监督管理平台

14、主要建设内容为交通运行动态监管系统、公路水路平安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效劳系统、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卫星定位动态监管效劳系统和科技治超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政务平台主要建设内容为领导决策分析系统、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公路综合管理系统、水路综合管理系统、道路运输综合管理系统、网上许可处理系统、阳光政务和视频会议系统。 为了实现信息化总体方案开展目标,发挥信息化最大效能,需要首先建设全行业信息化处理与控制总中心,主要承载全省交通通信网络中心、交通综合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交通应急指挥中心、路网运行监测中心、公众信息客服中心、联网收费结算中心、视频监控中心

15、以及直播访谈室、会商室等综合性信息处理与控制功能,真正实现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配电、统一运行环境和统一后期运营维护。根底性、公用性的信息系统全部集中于总中心,厅直各单位通过网络远程使用;业务单一、使用部门单一的信息系统部署在各厅直单位局域网络机房,满足单一单位的正常业务处理。 二、建设重点 1、完善和构建信息化建设根底。建设交通运输根底通信网络、交通地理信息根底平台、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数据中心、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标准体系和信息化平安保障体系。 2、继续推进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建设根底设施建设工程管理系统、公路综合管理系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道路运输综合管理系统、水路运输综合管理系统、领导

16、决策分析系统和 “阳光政务工程。 3、深化公共效劳能力和水平。建设公路水路交通出行信息效劳系统、物流公共信息效劳系统。 4、实施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重大引领工程。建设公路水路平安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效劳系统和科技治超管理信息系统。【篇三: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 苏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已经遍布各行各业,交通运输行业涉及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大领域,这五大领域的根底设施的布局和建设,交通运输的经营和管理,信息的共享和流通等管理起来相当繁琐和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如果运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创出一条适合我

17、国国情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体系,将对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开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主要研究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制约其开展的原因以及如何推进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原因 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虽然已经有多年的开展历史,并对我国的交通运输开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开展,原有的信息化结构已远远满足不了我国经济的开展和人民对交通运输需求,并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开展,其制约作用具体表达在如下几个方面: 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差。虽然信息化的建设对我国交通运输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拟严重,一些单位和个人还

18、是遵守固有的思想,仅通过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方式来解决交通运输供需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大了人力的支出;局部领导安于现状,不勇于接受新事物和变革,对信息化的建设认识浅薄,同时还因为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短期内无法实现经济利益的回收,因此他们认为信息化的建设可有可无,正是这种鼠目寸光的做法影响了我国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体制机制的缺陷。交通运输信息化系统庞大,部门种类繁多,但是却缺少统一的、标准的、有效的管理,因此长期以来各部门各自为阵,自我管理,缺少交流和沟通,一是造成信息的不流畅和资源的浪费,二是造成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各异、建设杂乱、更无从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没有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健全的法规体系。这些体制上的缺陷大大阻碍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硬件供给缺乏。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工具电脑、打印机、 机和扫描仪这些根本的设备供给不完善或质量较差、配置过低,无法构建局域网等,这样的束手束脚,不仅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没有实现资源的共享。由于硬件设备的供给缺乏、网络建设的不完整性、信息网功能的局限性等使得各部门之间所掌握的资源和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公开;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达不到有效的协调,所谓的信息化建设只是结合了本部门自身的情况,具有片面性、局限性和分散性,这些都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没有到达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