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5693339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00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资源描述: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范文范例指导参考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了在交流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 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 友好,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交流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中交流110kV550kV使用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1.0.3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 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1.0.4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

2、 平。1.0.5本规范规定了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规范 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1.0.6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word版整理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架空输电线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2.1.2 弱电线路 telecommu ni catio n line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2.1.3 大跨越 large crossing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 (在100

3、0n以上)或杆塔较高 (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 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2.1.4 轻、中、重冰区 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设计覆冰厚度为10mr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l、于20mr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2.1.5 基本风速 refere nee wi nd speed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 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 经概率统计得出50 (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2.1.6 稀有风速,稀有覆冰 rare wind spee

4、d ,rare ice thickness根据历史上记录存在,并显著地超过历年记录频率曲线的严重大风、覆冰。2.1.7 耐张段 sectio n两耐张杆塔间的线路部分。2.1.8 平均运行张力 everyday tension年平均气温情况下,弧垂最低点的导线或地线张力。2.1.9 等值附盐密度(简称等值盐密)equivale nt salt deposit den sity(ESDD)溶解后具有与从给定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自然沉积物溶解后相同电 导率的氯化钠总量除以表面积,简称等值盐度。2.1.10 不溶物密度 non soluble deposit den sity (NSDD)从给定

5、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非可溶性残留物总量除以表面积,简称灰密。2.1.11 重力式基础 weighting foundation基础上拔稳定主要靠基础的重力,且其重力大于上拔力标准值的基础。2.1.12 钢筋混凝土杆 reinforced concrete pole普通混凝土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杆及预应力混凝土杆的总称。2.1.13 居民区 reside ntial area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等人口密集区。2.1.14 非居民区 non-reside ntial area第2.1.13条所述居民区以外地区,均属非居民区。2.1.15 交通困难地区 difficult tr

6、ansport area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地区。2.1.16 间隙 electrical cleara nee线路任何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距离。2.1.17 对地距离 grou nd cleara nee在规定条件下,任何带电部分与地之间的最小距离。2.1.18 保护角 shieldi ng an gle通过地线的垂直平面与通过地线和被保护受雷击的导线的平面之间的夹角。2.1.19 采动影响区 in flue need area by exploitati on disturb ing受矿产开采扰动影响的区域。2.2符号2.2.1作用与作用效应c结构或构件的裂缝宽度或变形的规定限值;

7、fn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P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Pmax 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应力设计值;R 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S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eqk 导、地线张力可变荷载的代表值效应;S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ge 永久荷载代表值的效应;Sgk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SQiK 第i项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S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T 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断线荷载、断联荷载、验算荷载或常年荷载;Te基础上拔或倾覆外力设计值;Tmax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Tp 导、地线的拉断力;Tr 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v 基准高度为iom勺风速;W|

8、 绝缘子串风荷载标准值Wo 基准风压标准值;Ws 杆塔风荷载标准值;Wx 垂直于导线及地线方向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s土的重度设计值;c混凝土的重度设计值。222 电工n 海拔iooom寸每联绝缘子所需片数;Ah 高海拔地区每联绝缘子所需片数;U系统标称电压;入一一爬电比距。2.2.3 计算系数B 覆冰时风荷载增大系数;K a放电电压海拔修正系数;Kc 导、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Ke绝缘子爬电距离的有效系数;k i悬垂绝缘子串系数;心一一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m 海拔修正因子;m1 特征指数;:风压不均匀系数;4.0.10设计用年平均气温,应按以下方法确定。1 当地区年平均气温在3C17C时,

9、宜取与年平均气温值邻近的5的倍数 值。2 当地区年平均气温小于3C和大于17C时,分别按年平均气温减少3C和 5C后,取与此数邻近的5的倍数值。4.0.11安装工况风速应采用10m/s,覆冰厚度应采用无冰,同时气温应按 下列规定取值:1 最低气温为-40 C的地区,宜采用-15 C。2 最低气温为-20 C的地区,宜采用-10 C。3 最低气温为-10 C的地区,宜采用-5 C。4 最低气温为-5 C的地区,宜采用0C。4.0.12雷电过电压工况的气温宜采用15 C,当基本风速折算到导线平均高 度处其值大于或等于35m/s时雷电过电压工况的风速取15m/s,否则取10m/s ; 校验导线与地线

10、之间的距离时,应采用无风,且无冰。4.0.13操作过电压工况的气温可采用年平均气温,风速宜取基本风速折算 到导线平均高度处的风速的 50%,但不宜低于15m/s,且应无冰。4.0.14带电作业工况的风速可采用10m/s,气温可采用15 C,覆冰厚度应 米用无冰。5导线和地线5.0.1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宜根据系统需要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也可根据系统输送容量,并应结合不同导线的材料结构进行电气和机械特性等比选, 通过年费用最小法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5.0.2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分裂型式应满足电晕、 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 等要求。当选用现行国标标准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 GB/T1179中的

11、钢芯铝绞 线时,海拔不超过1000m可不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外径应符合表 5.0.2 的规表5.0.2可不必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外径(海拔不超过1000m)标称电压(kV)110220330500750导线外9.6021.6033.62X3X2X3X4X4X5X6X径(mm)21.6017.1017.1026.8221.6036.9030.2025.505.0.3大跨越的导线截面宜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其允许最大输送电流与陆上 线路相配合,并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5.0.4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n处且离地2n高且 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5.0.4

12、 的规定。表5.0.4无线电干扰限值标称电压(kV)110220330500750限值dB(卩v/m)465355585.0.5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不应超过表5.0.5 的规定表5.0.5可听噪声限值标称电压(kV)110750限值dB(A)555.0.6验算导线允许载流量时,导线的允许温度宜按下列规定取值:1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宜采用 70C,必要时可采用80C ;大跨越 宜采用90 C。2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可采用80C,大跨越可采用100C,或 经试验决定。3镀锌钢绞线可采用125C。注:环境气温宜采用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风速采用0

13、.5m/s(大跨越采用0.6m/s);太阳辐射功率密度采用0.1W/C m205.0.7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 ,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5.0.8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应按下式计算:TP Tmax 乞(5.0.8)Kc式中:Tmax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N);Tp导、地线的拉断力(N);Kc导、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5.0.9 导、地线在稀有风速或稀有覆冰气象条件时,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其导、地线拉断力的70%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导、地线拉断力的77%5.0.10地线(包括光纤

14、符合架空地线)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要求,可选用镀锌钢绞线或复合型绞线。验算短路热稳定时,地线的允许温度宜按下列 规定取值:1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可采用 200C。2钢芯铝包钢绞线和铝包钢绞线可采用 300C。3镀锌钢绞线可采用400C。4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允许温度应采用产品试验保证值。5.0.11光纤符合架空地线的结构选型应考虑耐雷击性能,短路电流值和相 应计算时间应根据系统情况决定。5.0.12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的配合宜符合表 5.0.12的规定。表5.0.12 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配合表LGJ-185/30LGJ-185/45 LGJ-400/50导线型号及以下LG

15、J-400/35及以上镀锌钢绞线最小无冰区段355080标称截面(仃血)覆冰区段5080100注:500kV及以上输电线路无冰区段、覆冰区段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最小 标称截面应分别不小于80mttf、100nmtf。5.0.13导、地线防振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铝钢截面比不小于4.29的钢芯铝绞线或镀锌钢绞线,其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应符合表5.0.13的规定。当有多年运行经验可不受表5.0.13 的限制。表5.0.13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情况(拉断力的百分数)(%防振措施钢芯铝绞线镀锌钢绞线档距不超过500m的开阔地区1612不需

16、要档距不超过500m1818不需要的非开阔地区档距不超过120m1818不需要不论档距大小22-护线条不论档距大小2525防振锤(阻尼线)或另加护线条注:4分裂及以上导线采用阻尼间隔棒时,档距在 500m及以下可不再采用其 它防振措施。阻尼间隔棒宜不等距、不对称布置,导线最大次档距不宜大于70m, 端次档距宜控制在28m 35m2对本规范第5.0.13 条第1款以外的导、地线、其允许平均运行张力的 上限及相应的防振措施,应根据当地的运行经验确定,也可采用制造厂提供的技 术资料。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3大跨越导、地线的防振措施,宜采用防振锤、阻尼线或阻尼线加防振锤方案,同时分裂导线宜采用阻尼间隔棒

17、,具体设计方案宜参考运行经验或通过试 验确定。5.0.14线路经过导线易发生舞动地区时应采取或预留防舞措施。5.0.15导、地线架设后的塑性伸长,应按制造厂提供的数据或通过试验确 定,塑性伸长对弧垂的影响宜采用降温法补偿。当无资料时,镀锌钢绞线的塑性 伸长可采用1 X10-4,并降低温度10 C补偿;钢芯铝绞线的塑性伸长及降温值可 按表5.0.15的规定确定。表5.0.15钢芯铝绞线塑性伸长及降温值铝钢截面比塑性伸长降温值C)4.29 4.383X0155.05 6.16-4-43X10 4X015 207.71 7.91-4-44X10 5X020 2511.34 14.46-4-45X10

18、 6X025(或根据试验数据确定)注:对铝包钢绞线、大铝钢截面比的钢芯铝绞线或钢芯铝合金绞线应由制造厂家提供塑性伸长值或降温值6绝缘子和金具6.0.1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6.0.1所列数值。双联及多联绝缘子串应验算断一联后的机械强度,其荷载及安全系数按断联情况考虑。表6.0.1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最大使用荷载情况盘型绝缘棒型绝缘常年何载验算断线断联子子安全系2.73.04.01.51.81.5数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 K i应按下式计算:KiTr(6.0.1)式中Tr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kN);T 分别取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 断线荷载、断联荷载、验算荷载或常年荷

19、载(kN)。注:常年荷载是指年平均气温条件下绝缘子所承受的荷载。 验算荷载是验算 条件下绝缘子所承受的荷载。断线的气象条件是无风、有冰、 -5 C,断联的气象 条件是无风、无冰、-5 G设计悬垂串时导、地线张力可按本规范第 10.1节的规 定取值。6.0.2采用黑色金属制造的金具表面应热镀锌或采取其他相应的防腐措施6.0.3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2.5。2 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1.56.0.4 330kV 及以上线路的绝缘子串及金具应考虑均压和防电晕措施。有 特殊要求需要另行研制或采用非标准金具时,应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0.5地线绝缘时宜使

20、用双联绝缘子串。6.0.6当线路与直流输电工程接地极距离小于 5km寸地线(包括光纤符合架 空地线)应绝缘,大于或等于5km寸通过计算确定地线(包括光纤符合架空地线) 是否绝缘。6.0.7与横担连接的第一个金具应转动灵活且受力合理,其强度应高于串内其他金具强度。6.0.8输电线路悬垂V型串两肢之间夹角的一半可比最大风偏角小5o10o,或通过试验确定。6.0.9线路经过易舞动区应适当提高金具和绝缘子串的机械强度。6.0.10在易发生严重覆冰地区,宜增加绝缘子串长和采用 V型串、八字串7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7.0.1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应满足线路能在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雷电 过电压等各种条件下安

21、全可靠地运行。7.0.2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 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 7.0.2 的规定。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 片数应在表7.0.2的基础上增加,对110kV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 500kV输电线路应增加2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表7.0.2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绝缘子片数标称电压(kV)110220330500750单片绝缘子的高度(mm)146146146155170绝缘子片数(片)7131725327.0.3全高超过40mt地线的杆塔,高度每增加10m应比本规范表7.0.2增加 1片相当

22、于高度为146m的绝缘子,全高超过100询勺杆塔,绝缘子片数应根据运行 经验结合计算确定。由于高杆塔而增加绝缘子片数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相 应增大;750kV干塔全高超过40m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验算,确定是否需要增 加绝缘子片数和间隙。7.0.4绝缘配置应以审定的污区分布图为基础,结合线路附近的污秽和发展 情况,综合考虑环境污秽变化因素,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型式和片数,并适当留有 裕度。7.0.5绝缘配合设计可采用爬电比距法,也可采用污耐压法,选择合适的绝 缘子型式和片数。当采用爬电比距法时,绝缘子片数应按下式计算:n (7.0.5 )KeLoi式中n 海拔1000m寸每联绝缘子所需片数;

23、入爬电比距(cm/kV);U 系统标称电压(kV);L01 单片悬式绝缘子的几何爬电距离(cm ;Ke绝缘子爬电距离的有效系数,主要由各种绝缘子几何爬电距离 在试验和运行中污秽耐压的有效性来确定;并以XP-70、XP-160型绝缘子为基础,其Ke值取为1。7.0.6通过污秽地区的输电线路,耐张绝缘子串的片数按本规范第 7.0.3 条的规定选择并已达到第7.0.2 条的规定片数时,可不再比悬垂绝缘子串增加。 同一污区,其爬电比距根据运行经验较悬垂绝缘子串可适当减少。7.0.7在轻、中污区复合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不宜小于盘型绝缘子; 在重污区 其爬电距离不应小于盘型绝缘子最小要求值的 3/4且不小于2

24、.8 cm/kV ;用于 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两端都应加均压环, 其有效绝缘长度需满足雷 电过电压的要求。7.0.8高海拔地区悬垂绝缘子串的片数,宜按下式计算:0.1215m1(H -1000)/1000nH = ne式中nH 高海拔地区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海拔高度(m ;定。m1特征指数,它反映气压对于污闪电压的影响程度,由试验确各种绝缘子m1可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取值。7.0.9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表7.0.9-1和表7.0.9-2的规定表7.0.9-1 110kV 50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

25、件的最小间隙(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标称电压(kV)110220330500工频电压0.250.550.901.201.30操作过电压0.701.451.952.502.70雷电过电压1.001.92.303.303.30表7.0.9-2 75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标称电压(kV)海拔高度(m)7505001000工频电压I串1.801.90操作过电压边相I串3.804.00中相V串4.604.80雷电过电压4.20 (或按绝缘子串放电电压的0.80配合)注:1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可按本 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2 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

26、风速采用基本风速修正至相应导线平均高 度处、的值及相应气温。3 当应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 大。4 500kV空气间隙栏,左侧数据适合于海拔高度不超过 500m地区;右侧是 用于超过500n但不超过iooom勺地区。7.0.10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带电作业时,带电部分对杆塔与接地 部分的校验间隙应符合表7.0.10 的规定。表7.0.10带电部分对杆塔与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标称电压(kV)110220330500750校验间隙(m)1.001.802.203.204.00/4.30(边相1串/中相V串)注:1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

27、动范围0.5m。2 校验带电作业的间隙时,应采用下列计算条件:气温15C,风速10m/s。7.0.11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塔头结构布置时,相间操作过电 压相间最小间隙和档距中考虑导线风偏工频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相间最小间隙,宜符合表7.0.11 的规定。表7.0.11工频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相间最小间隙(m标称电压(kV)110220330500750工频电压(m)0.500.901.602.202.80操作过电压塔头1.202.403.405.20*7.70档距中1.102.103.004.606.80注:*表示操作过电压相间最小间隙为单回路紧凑型模拟塔头试验值。7.0.12空气放电电

28、压海拔修正系数 Ka可按下式确定:式中:h 海拔高度(m ;m 海拔修正因子,工频、雷电电压海拔修正因子m=1.0;操作过电 压海拔修正因子可按海拔修正因子 m与电压的关系(图7.0.12) 中的曲线a、c取值。图7.0.12 海拔修正因子m与电压的关系a 相对地绝缘;b纵向绝缘;c相间绝缘;d棒一板间隙。7.0.13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应根据线路电压、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 结合当地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 率高低等情况,在计算耐雷水平后,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 110kV 输电线路宜沿全线架设地线,在年平均雷暴日数不

29、超过15或运行经 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不架设地线。无地线的输电线路,宜在变电所或 发电厂的进线段架设1kmr- 2km地线。2 220kV 330kV俞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地线,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d的地区或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 可架设单地线,山区宜架设双地线。3 500kV750kV俞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地线。7.0.14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于单回路,330kV及以下线路的保护角不宜大于 15 ,500kV750kV 线路的保护角不宜大于10 。2对于同塔双回或多回路,110kV线路的保护角不宜大于10 ;20kV及以 上线路的保护角均不宜大

30、于0。3单地线线路不宜大于25 。4对重覆冰线路的保护角可适当加大。7.0.15杆塔上两根地线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地线与导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在一般档距的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应按下式计算:S 0.012L+1(7.0.13 )式中:S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m);L 档距(m)。注:计算条件:气温15C,无风、无冰。7.0.16有地线的杆塔应接地。在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接 地电阻,不宜大于表7.0.16所列数值。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区,如杆塔的自然 接地电阻不大于表7.0.16 所列数值,可不装设人工接地体。表7.0.16有地线的线路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土壤电阻率(Q-m) 2

31、000工频接地电阻(Q)1015202530*注:*如土壤电阻率超过2000Q-m,接地电阻很难降到30Q时,可采用6根8根总长不超过500渤勺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受限制。7.0.17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在居民区的无地线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超过30Q。7.0.18线路经过直流接地极附近时,要考虑接地极对铁塔、基础的影响。7.0.19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地线支架、爬梯等铁附件与接地引下线应 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利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其钢筋与接地螺母、铁横担或地线支架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2外敷的接地引下线可采用镀

32、锌钢绞线,其截面应按热稳定要求选取,且不应小于25nmtf。3 接地体引出线的截面不应小于50mtf并应进行热稳定验算,引出线表面应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7.0.20通过耕地的输电线路,其接地体应埋设在耕作深度以下。位于居民 区和水田的接地体应敷设成环形。7.0.21采用绝缘地线时,应限制地线上的电磁感应电压和电流,并选用可靠的地线间隙,以保证绝缘地线的安全运行。对绝缘地线长期通电的接地引线和 接地装置,应校验其热稳定,并应设置人身安全的防护措施。7.0.22当输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时,交叉档弱电线路的木质电杆应有防 雷措施。8导线布置8.0.1导线的线间距离应结合运行经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3、:1 对1000m以下档距,水平线间距离宜按下式计算:U.D = K石0 0.65 fc(8.0.1-1)式中 ki悬垂绝缘子串系数,宜符合表8.0.1-1规定的数值;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 ;Lk悬垂绝缘子串长度(m ;U 系统标称电压(kV);fc 导线最大弧垂(m。注:一般情况下,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水平线间距离与档距的关系, 可按本规范附录D勺规定取值。表8.0.1-1ki系数悬垂绝缘子串型式1-1串I-V串V-V串ki0.40.402导线垂直排列的垂直线间距离,宜采用公式(8.0.1-1 )计算结果的75%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的最小垂直线间距离宜符合表8.0.1-2的规定表8

34、.0.1-2使用悬垂绝缘子串杆塔的最小垂直线间距离标称电压(kV)110220330500750垂直线间距离(m)3.55.57.510.012.5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宜按下式计算:Dx = . Dp (4/3Dz)2(8.0.1-2)式中:Dx 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m);Dp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Dz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m o8.0.2如无运行经验,覆冰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最小水平偏移,如无运行经验,宜符合表8.0.2的规定。表8.0.2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m)标称电压(kV)110220330500750设计冰厚10

35、(mm)0.51.01.51.752.0注:无冰区可不考虑水平偏移。设计冰厚 5mr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 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可根据运行经验参照表8.0.2适当减少。8.0.3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或垂直距离,应an本规范第8.0.1条的规定增加0.5m。8.0.4线路换位宜符合下列规定:1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网,长度超过100km的输电线路宜换位。换位循 环长度不宜大于200km。一个变电所某级电压的每回出线虽小于 100km但其总 长度超过200km可采用换位或变换各回输电线路的相序排列的措施来平衡不对 称电流。2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为降低中性点长期

36、运行中的电位,可用换位 或变换输电线路相序排列的方法来平衡不对称电容电流。3 对于n接线路应校核不平衡度,必要时进行换位。9杆塔型式9.0.1杆塔类型宜符合下列规定:1 杆塔按其受力性质,宜分为悬垂型、耐张型杆塔。悬垂型杆塔分为悬垂 直线和悬垂转角杆塔;耐张型杆塔分为耐张直线、耐张转角和终端杆塔。2 杆塔按其回路数,应分为单回路、双回路和多回路杆塔。单回路导线既 可水平排列,也可三角排列或垂直排列;双回路和多回路杆塔导线可按垂直排列, 必要时可考虑水平和垂直组合方式排列。9.0.2杆塔外形规划与构件布置应按照导线和地线排列方式,并应以结构简 单、受力均衡、传力清晰、外形美观为原则,同时结合占地

37、范围、杆塔材料、运 行维护、施工方法、制造工艺等因素在充分进行设计优化的基础上选取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9.0.3杆塔使用宜遵守以下原则:1对不同类型杆塔的选用,应依据线路路径特点,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维护方便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进行。2在平地和丘陵等便于运输和施工的非农田和非繁华地段,可因地制宜地 采用拉线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3对于山区线路杆塔,应依据地形特点,配合不等高基础,采用全方位长 短腿结构形式。4 对于线路走廊拆迁或清理费用高以及走廊狭窄的地带,宜采用导线三角形或垂直排列的杆塔,并考虑 V型、Y型和L型绝缘子串使用的可能性,在满 足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减小线路走廊

38、宽度。轻、中冰区线路宜结合远景规划, 采用双回路或多回路杆塔;重冰区线路宜采用单回路导线水平排列的杆塔; 城区或市郊线路可采用钢管杆5 对于悬垂直线杆塔,当需要兼小角度转角,且不增加杆塔头部尺寸时,其转角度数不宜大于3。悬垂转角杆塔的转角度数,对330kV及以下线路杆塔 不宜大于10 ;500kV及以上线路杆塔不宜大于2010杆塔荷载及材料10.1杆塔荷载10.1.1荷载分类宜符合下列要求:1 永久荷载:导线及地线、绝缘子及其附件、杆塔结构、各种固定设备、基础以及土体等的重力荷载;拉线或纤绳的初始张力,土压力及预应力等荷载。2 可变荷载:风和冰(雪)荷载;导线、地线及拉线的张力;安装检修的各

39、种附加荷载;结构变形引起的次生荷载以及各种振动动力荷载。10.1.2杆塔的作用荷载宜分为:横向荷载、纵向荷载和垂直荷载。10.1.3各类杆塔均应计算线路正常运行情况、断线情况、不均匀覆冰情况 和安装情况下的荷载组合,必要时尚应验算地震等罕见情况。10.1.4各类杆塔的正常运行情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1 基本风速、无冰、未断线(包括最小垂直荷载和最大水平荷载组合)。2 设计覆冰、相应风速及气温、未断线。3 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适用于终端和转角杆塔)。10.1.5悬垂型杆塔(不含大跨越悬垂型杆塔)的断线情况,应按-5 C、有冰、 无风的气象条件,计算下列荷载组合:1 对单回路杆塔,单导

40、线断任意一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一相导线有纵向 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断任意一根地线,导线未断。2 对双回路杆塔,同一档内,单导线断任意两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两相 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同一档内,断一根地线,单导线断任意一相导线(分 裂导线任意一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3 对多回路杆塔,同一档内,单导线断任意三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三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同一档内,断一根地线,单导线断任意两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两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10.1.6耐张型杆塔的断线情况应按-5 C、有冰、无风的气象条件,计算下 列荷载组合:1 对单回路和双回路杆塔,同一档内,单导线断任意两根导线(分裂导

41、线 任意两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同一档内,断任意一根地线,单 导线断任意一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一相有纵向不平衡张力)。2 对多回路塔,同一档内,单导线断任意三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三相导 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同一档内,断任意一根地线,单导线断任意 两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两相有纵向不平衡张力)。10.1.7 10mm及以下的冰区导、地线的断线张力(或分裂导线的纵向不平衡张力)的取值应符合表10.1.7规定的导、地线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垂直冰 荷载取100 %设计覆冰荷载。表10.1.7 10mm及以下冰区导、地线断线张力(或分裂导线的纵向不平衡张力)(%地形地线悬垂塔导

42、线耐张塔导线单导线双分裂导线双分裂以上导线单导线双分裂及以上导线平丘10050252010070山地1005030251007010.1.8 10 mm冰区不均匀覆冰情况的导、 地线不平衡张力的取值应符合表10.1.8规定的导、地线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垂直荷载按75%设计覆冰荷载计算。相应的气息条件按5C、10m/s风速的气象条件计算。表10.1.8不均匀覆冰情况的导、地线不平衡张力(%悬垂型杆塔耐张型杆塔导线地线导线地线1020304010.1.9各类杆塔均应考虑所有导、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均匀覆冰的不平衡张力。10.1.10 各类杆塔在断线情况下的断线张力(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 以及不

43、均匀覆冰情况下的不平衡张力均应按静态荷载计算。10.1.11 防串倒的加强型悬垂型杆塔,除按常规悬垂型杆塔工况计算外, 还应按所有导、地线同侧有断线张力(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计算。10.1.12 各类杆塔的验算覆冰荷载情况,按验算冰厚、5C、10m/s风速, 所有导、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平衡张力。10.1.13 各类杆塔的安装情况,应按10m/s风速、无冰、相应气温的气象 条件下考虑下列荷载组合:1悬垂型杆塔的安装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1)提升导、地线及其附件时的作用荷载。包括提升导、地线、绝缘子和金具等重量(一般按2.0倍计算)、安装工人和工具的附加荷载,应考虑动力系数1.1,附加荷载标准值宜

44、符合表10.1.13的规定。表10.1.13附加荷载标准值电压(kV)导线地线悬垂型杆塔耐张型杆塔悬垂型杆塔耐张型杆塔1101.52.01.01.52203303.54.52.02.05007504.06.02.02.02)导线及地线锚线作业时的作用荷载。 锚线对地夹角不宜大于20。,正在锚线相的张力应考虑动力系数1.1 0挂线点垂直荷载取锚线张力的 垂直分量和导、地线重力和附加荷载之和,纵向不平衡张力分别取导、 地线张力与锚线张力纵向分量之差。2耐张型杆塔的安装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导线及地线荷载:锚塔:锚地线时,相邻档内的导线及地线均未架设;锚导线时, 在同档内的地线已架设。紧线塔:紧

45、地线时,相邻档内的地线已架设或未架设,同档内的 导线均未架设;紧导线时,同档内的地线已架设,相邻档内的导、地 线已架设或未架设。2 )临时拉线所产生的荷载:锚塔和紧线塔均允许计及临时拉线的作用,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应大于45,其方向与导、地线方向一致,临时拉 线一般可平衡导、地线张力的30% 500kVS以上杆塔,对4分裂导线的 临时拉线按平衡导线张力标准值30kN考虑,6分裂及以上导线的临时拉 线按平衡导线张力标准值40kN考虑,地线临时拉线按平衡地线张力标 准值5kN考虑。3 )线牵引绳产生的荷载:紧线牵引绳对地夹角按不大于20。考虑,计算紧线张力时应计及导、地线的初伸长、施工误差和过牵引的

46、影响。4 )安装时的附加荷载:宜按本规范表10.1.13的规定取值。3导、地线的架设次序,宜考虑自上而下地逐相 (根)架设。对于双回路及 多回路杆塔,应按实际需要,可考虑分期架设的情况。4 与水平面夹角不大于30且可以上人的铁塔构件,应能承受设计值1000N人重荷载,且不应与其他荷载组合。10.1.14终端杆塔应计及变电所(或升压站)一侧导线及地线已架设或未架 设的情况。10.1.15计算曲线型铁塔时,应考虑沿咼度方向不同时出现最大风速的不利 情况。10.1.16位于地震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的混凝土高塔和位于地震烈度为 9 度及以上地区的各类杆塔均应进行抗震验算。10.1.17外壁坡度小于2%

47、的圆筒形结构或圆管构件,应根据雷诺数 Re的 不同情况进行横风向风振(旋涡脱落)校核。10.1.18导线及地线的水平风荷载的标准值和基准风压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Wq :Z sc 比d LP B sin2(10.1.18-1 )Wo= V 2/1600(10.1.18-2 )式中:Wx垂直于导线及地线方向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 (kN);a风压不均匀系数,应根据设计基本风速,按表10.1.18-1的规定确定,当校验杆塔电气间隙时,a随水平档距变化取值按表10.1.18-2的规定确定;B c500kV和750kV线路导线及地线风荷载调整系数,仅用于计算作 用于杆塔上的导线及地线风荷载(不含导线及地线

48、张力弧垂计 算和风偏角计算),B c应按表10.1.18-1确定,其他电压级的线 路 B c取 1.0 ;J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准高度为10nmi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表10.1.21的规定确定;JSC导线或地线的体型系数:线径小于17mr或覆冰时(不论线径大小)应取sc=1.2 ;线径大于或等于17mm sc取1.1 ;d导线或地线的外径或覆冰时的计算外径;分裂导线取所有子导线外径的总和(m);Lp 杆塔的水平档距(m);B覆冰时风荷载增大系数,5mr冰区取1.1 , 10mm冰区取1.2 ;9风向与导线或地线方向之间的夹角();Wo基准风压标准值(kN/ m2);V 基准高度为10m勺勺风

49、速(m/s)。表10.1.18-1风压不均匀系数a和导地线风载调整系数B c风速V 2020 V2727 V 31.5a计算杆塔荷载1.000.850.750.70设计杆塔(风偏计算用)1.000.750.610.61计算500、750kV杆塔荷载1.001.101.201.30注:对跳线计算,a宜取1.0表10.1.18-2风压不均匀系数a随水平档距变化取值水平档距(m 550a0.800.740.700.670.650.630.620.6110.1.19杆塔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Ws 二W。z *B *As(10.1.19)式中:Ws杆塔风荷载标准值(kN);込构件的体型系数As

50、构件承受风压的投影面积计算值(卅)辽一一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10.1.20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 辽应符合下列规定:1杆塔设计时,当杆塔全高不超过60m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Bz (用于杆 塔本身)应按表10.1.20对全高采用一个系数;当杆塔全高超过60m杆塔风荷载 调整系数*应按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采用由下到上 逐段增大的数值,但其加权平均值对自立式铁塔不应小于 1.6,对单柱拉线杆塔 不应小于1.8。2设计基础时,当杆塔全高不超过60m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Pz应取1.0 ; 当杆塔全高超过60m宜采用由下到上逐段增大的数值,但其加权平均值对自立 式铁塔不应小于1.3。表1

51、0.1.20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B z(用于杆塔本身)杆塔全高h( m2030405060单柱拉线杆塔1.01.41.61.71.8其他杆塔1.01.251.351.51.6注:1中间值按插入法计算。2对自立式铁塔,表中数值适用于高度与根开之比为46。10.1.21绝缘子串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WI 二Wo 七 A(10.1.20 )式中:Wi绝缘子串风荷载标准值(kN);Ai绝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m )。10.1.22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 类别按表10.1.22 的规定确定。表10.1.2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卩离地面或海平面咼度(m)地面粗糙度

52、类别ABCD51.171.000.740.62101.381.000.740.62151.521.140.740.62201.631.250.840.62301.801.421.000.62401.921.561.130.73502.031.671.250.84602.121.771.350.93702.201.861.451.02802.271.951.541.11902.342.021.621.191002.402.091.701.271502.642.382.031.612002.832.612.301.922502.992.802.542.193003.122.972.752.453503.123.122.942.684003.123.123.122.91 4503.123.12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