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优质课教案_模板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65585526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火烧云优质课教案_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火烧云优质课教案_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火烧云优质课教案_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火烧云优质课教案_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烧云优质课教案_模板(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火烧云优质课教案模板火烧云优质课教案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师:同学们都看到过云,(板书:云),但你们看到过火烧云”吗?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同学们摇头或哑然。)。其实,同学们是见过火烧云”的,只是没注意而已,谁能根据字面的意思推测一下,什么是火烧云”呢?生:就是云彩被火烧着了。师:说得真好!云彩在哪儿?生:天空中。师:天空中有火吗?生:没有。师:正常情况下天空中虽然没有火,但同学们却常常会说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大地也就是说,太阳发出的光比火的温度还要高,只是它离我们较远,我们觉得没有火烤那么热而已。某些傍晚,部分阳光透过云层,射出彩色的光芒形成霞光,而没有穿透云层的阳光使得云层的颜色呈现不同的色

2、彩,形成了火烧云。二、朗读课文,自学探究。师:文章中有一句写火烧云“烧”的特点的句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把这句话找出来。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师:你说得真好!这句话就是解释什么是火烧云”的。请同学们把这句话齐读一遍。读完后,再自由朗读全文。文章中有一句话明确地写出了火烧云”变化多的特点,读完后,请同学们找出这句话,并画下来。李西: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师:(指导重读极)孩子,你看得真准!不过,你能不能再读读这句话,把最能代表火烧云变化多的那个字重读。李西:重读。(读完后,其他同学一起读一遍)师:同学之所以都找对了老师的问题,是因为你们读书爱动

3、脑筋的结果。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文章从两个方面写出了火烧云变化极多”的特点。我看同学们读完文章后能不能概括出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火烧云变化极多的特点?李传睿:颜色变化极多。李成坤:形状变化极多。师:你们两个真聪明!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学习颜色变化多的部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画出不懂的地方。生:读课文。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是半灰半百合色?”师:谁见过百合,是什么颜色的?贾克桂:我见过。它的茎是粉红色或白色的,花是白色的。师:你真是见多识广!那么半灰半百合色也就是(学生齐说)乙半是灰色,一半是粉红色或白色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这段,并根据板书记忆,我看哪个孩子记得最快?生:齐

4、背课文。师:同学们记得真快!下面我找三个同学分别朗读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多的部分,其他同学边听画出文章不懂的地方。夏婷婷、李泽齐、刘洋朗读课文。师:读得不错,要注意把马、狗、狮子是怎样变化的读得稍重一点儿。请同学们自由练习一下,一会儿,我再让同学们朗读。生:自由朗读课文。师: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文章描写的画面。然后指名几个同学做动作理解这三部分内容。生:读课文,想象画面,做动作。师:同学们理解的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试背这三部分内容。生:试背这三部分。四、理解顺序,指导写法。师:同学们记忆的真快!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5、画出有关的两个词。生:自由朗读。毕凯鹏: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先上来再下去的顺序写的。文章中的两个是火烧云土来了”和下去了”。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将文章的第一、第二及最后一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思考一下:如果文章没有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极多的部分会是什么感觉?生:自读课文。冯哲:这样写得不具体,看不出变化极多。徐海歌:这样看不出火烧云的特点。五、整体感知,加深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师:所以,我们描写事物,要写出事物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仔细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带着对火烧云的喜爱,再把课文朗读一遍。梅花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自

6、读探究,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出示课文生字词,学生自主交流,掌握音

7、、形、义。秉性训斥撩乱朦胧灵魂玷污颇负盛名折节3 .再读课文,质疑: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你能从文中找到她的疑问吗?三、精读感悟,入境人情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会受到感动?(四人小组讨论)2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1)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

8、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思乡曲)(2)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投影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学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指导朗读句子: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3)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

9、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学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姓名。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回祸福避趋之。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

10、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完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4)出示课文句子: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指名学生读。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着

11、重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学生齐读课题梅花魂。(设计意图:本片段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圈画词语,自主品味并通过朗读指导,读中悟情悟理,体会外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列举了从古至今无数有气节、有品格的中华儿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部分爱国志士的诗句,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了有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 .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作者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2.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像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国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

12、国心。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中国心)(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讨论,明白作者以梅花魂为题的意图,再次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品格和中华民族不折不挠、历经磨难而不低头折节的民族精神。最后,在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歌声与黄山、黄河、长江、长城的画面中结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梅花魂教学反思一个新老师,初到一个新学校,难免想上一节好课,上一节让大家赞赏的公开课。接到上课的通知,便满怀信心,不辞辛劳地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备课大行动。在校抽空仔细阅读教参,放学回到住所匆匆应付完肚子,迅速跑到网吧,查教案,下课件,找图片,回

13、来之后,再绞尽脑汁查漏补缺,完善设计。尽管辛苦,想到这次公开课关乎班级士气,个人荣誉,也觉得值!虽然课最终上得不理想,但两位校长和语文组全体教师的精彩点评,使我受益匪浅:首先,任何成功的教学设计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节课,一方面为了保持设计思路的完整性,和自以为的精彩”,另一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不了解。结果课堂内容安排太多,两节课的内容基本压缩到一节课,上课时心急,手忙脚乱,很多环节一晃而过,甚至直接跳过了。很多环节都变成走过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总担心学生基础不好,回答不到。很多时候,自己直接总结出了答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

14、习能力的形成。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我想要及时充电,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第三,语文课上应有朗朗书声。这节课缺乏朗读的知道,加之内容安排太多结果实现设计的朗读都漏掉了,学生读得太少没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后面设计的歌曲欣赏自然谈不上情感的升华。语文课堂离不开朗朗读书声。第四,教学中细节要处理好。这节不少地方说得太快,没有仔细讲解,学生也没有细心体会,走马观花一晃

15、而过,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教学,甚至影响对文章理解的深度。第五,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备课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自己上课的思路,内容制成幻灯片,上课时按照幻灯片一步步继续,结果思路僵化,不能随课堂的变化而变化。本来多媒体是为上课服务的,结果反而受制于它了。在华安学校我还是一个新教师,要从零开始,需要不断的完善、充实和提高,要虚心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才能百尺竿头,更上一步。梅花魂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梅花的坚贞

16、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教学时间:一课时一、谈话入题,赏梅花1、导语引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茶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的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2、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3、过渡:看到那朵朵冷艳,

17、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二、理清脉络,知梅花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三、细读引导,悟梅花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哪能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同学们,我们读过这几件小事,都倒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读出这种感情的呢?出示:我们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用这些方法:(1)、联系上下文;(2)、抓重点词句(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4)、用朗读的方式;(5)、其它自己喜欢的方法。2、自学体会,

18、动手圈画。3、读句交流,谈理解。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指读第三段。品读第三段,感受惜梅之情。重点指导: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不甚留意一分外爱惜)你们认为,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古玩和一幅墨梅图相比,在我们心中古玩更有价值。然而,在外祖父的心中,古玩可以碰得,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爱梅之情哪!请你读出外祖父的这份唯独”,这份分外爱惜”!(学生朗

19、读体会,教师适时点评。)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看到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你是不是与莺儿一样觉得又害怕又奇怪?为什么?文字是有灵性的。你们仔细读读,细细品品,这一字字,一句句,一个个标点,不都在向你诉说着一段感人的情怀吗?你听到它在诉说着什么吗?从祖父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祖父的话语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你可以抓住一个词,一个句,一处标点来谈你的独

20、特感受。圈圈描写外祖父动作的词,如轻轻刮去”细绸子慢慢抹净”等,朗读体会外祖父的爱梅之情。感觉像是小心翼翼地呵护一个婴儿。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引导学生理解外祖父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而且还用上了反问的语气训斥呢?(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换位体验:你就是外祖父,请你冲着莺儿她妈大发脾气吧!(引导学生拉下脸来”训斥我妈”,感受外祖父爱梅花胜过爱我”之情。)过渡:是呀,不就是一枝画梅吗,有什么稀罕的呢?犯得着这么生气吗?你们说呢?引读13段。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四、品读升华,颂梅花1、过渡: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

21、团?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1)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3)全班交流:a、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b、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c、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3、说说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自由练读;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齐读。五、拓读深化,学梅花。1、课文除了写外祖父挚爱梅花外,还写了外祖父几次哭了,请找出来读一读。引导学生想象说话(1)读唐诗宋词时,外公满脸忧伤,莺儿啊,莺儿。”(2)当外公因年纪太大而无法回国而哭时,亲爱的外公,你

22、别哭了一一。”(3)当外公含泪递梅花手绢时,外公满心凄楚:莺儿啊,莺儿一一。”2、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3、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让学生明白,梅花魂就是爱国心。4、文章的开头了结尾有什么联系?5、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六、拓展升华,加深体验1、说话练习假如你是外祖父,此时站在海边眺望着祖国的方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要求:认真思考之后说一说(出示课件)看着船儿越漂越远,我。(指名说)2、写话练习假如你是莺儿,想像孤独的外祖父会怎

23、样寄托思乡之情?在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的今天你最想告诉外祖父和众多海外华侨什么呢?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像,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3、小组内进行交流4、展示,教师随机进行评价。七、布置作业:选择性作业:(1)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段落。(2)继续搜集赞美梅花的诗句背一背,搜集梅花图片展览。梅花魂教学设计(三)一、导入1、全班齐背古诗梅花。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知识。师: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是一种植物,它的精神是什么?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文本。二、初读课文,扫出障碍。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2、准确地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

24、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3、讨论、交流。第一件事: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第三件事: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第四件事: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第五件事: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四、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语句来品读。2、如果你有感受,就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把感受传递给别人。3、谁愿意把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根据学生读的,重点理解以下语句:(课件出示

25、)(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比较句子: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a、理解清白玷污b、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它吗?(通过老人的语言,行

26、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3)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讨论: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b、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C、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4)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5)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6)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

27、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7)小时候,外祖父常常叫我被唐诗宋词,每逢念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隼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外祖父总会落下泪来。体会:a、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b、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28、”师小结: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五、感情朗读。六、延伸拓展教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基础训练三作文.教案(习作指导)题目:春游一、教学目的、要求:1 .写出春天景色。2 .记叙春游过程中有意义的事。二、教学时间:2课时三、教学准备:教学小黑板四、教学过程: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春光明媚,正是出外踏青的好时机,每学期我们学校都要组织小朋友出去春游,哪次春游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明确习作要

29、求,明确:1 .为什么写春游?2 .你打算写哪一次春游?是和谁一起去的?玩了哪些地方?3 .你准备重点写哪些内容?(以上两题都多请些学生说说,以便互相启发,打开思路。)指导列出作文提纲。1 .读写例话”中告诉我们,怎样列作文提纲?(先.写作文题目,再写文章中心,然后写材料的安排。)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格式,列出这次作文的提纲。2 .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列得好的提纲和列提纲中的问题。3 .请几位提纲列得好的同学说说他们的作文提纲。4 .根据发现的列提纲中的问题酌情指导。学生修改提纲后,按提纲进行作文。基础训练三作文教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30、出处!再见了亲人教学新探佚名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部分,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情景,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些。在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追述种种往事时,朝鲜人民一定也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讲述着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

31、比还深的情谊,课文中没有作具体叙述。那么,如何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加以渗透呢?我作了如下的教学安排:一、上勾下连,整体感知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要从文章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文道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每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都反映了作者要讲的道理,通过情与理起到育人作用。文章的情与理是交融的,再见了,亲人第二部分的情”是建立在第一部分理”之上的,找准文章情与理的切合点是学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学习完第一部分后,我提出了三个归结性的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哪些血的代价?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

32、了什么人?现在你能说说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吗?第一部分三个题目的分析、归纳,抓住文中句式和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分析典型场面、典型事例,想象朝鲜人民为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动人情景,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体会其内心的思想感情。抓住重点统挈全篇,帮助学生辨清文脉,从文章的内在联系上去理解和把握内容、把握中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披文以入情”突出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使知”和情”在联系中不断加深,不断升华。二、逆向求真,咀嚼情节本文在情节的处理上另辟路径,它没有直接写出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宏大场面,而是侧重于志愿军战士追忆朝鲜人民可歌可泣的事迹。文章为了

33、突出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中心。在讲读时如果忽略了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流血牺牲的场面追述,或只是粗略地泛泛讲解,作蜻蜓点水式的分析,对理解中心无益,甚至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鉴于此认识,在指导学生学完第一部分后,又追加提出了两个探究性的问题:志愿军战士有没有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能不能从课文中看出来?你对课题的含义有什么新的理解?第一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挖掘文中蕴藏的志愿军战士们对朝鲜人民做出的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来讲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通过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学生从中梳理出了大娘冒炮火送打糕,大嫂到前沿阵地挖野菜,固然说明朝鲜

34、人民爱护志愿军,但那是因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条件是多么艰苦,常常连蔬菜都吃不上啊!从大娘为抢救伤员失去小孙孙,小金花妈妈救侦察员老王献出生命,为志愿军付出血的代价,但也看出了志愿军战士随时都有流血牺牲的可能。在朝鲜这片沃土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也洒下了无数志愿军官兵的鲜血。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第二个题目重在加深对中心的认识上,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三、以读激情,引起共鸣对表达思想感情强烈的课文,都是老师应多花点精力,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以读激情,引起共鸣。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阵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等句

35、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我让学生在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后,又从言中挖掘出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片断,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教师适时地安排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导语,也是启动学生思维,激发朗读情感的好手段。在讲完课文第二部分后我设计了以下的导语:朝鲜人民为志愿牺牲流血,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在朝鲜的土地上,长眠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其中就有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烈士。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就要分别了,怎不叫人依依难舍,怎不叫人泪如涌泉?让我们满怀深情齐读第二部分,同时用声音的摹拟系统,再现当时的话别场面:课堂响起了火车的汽笛声,机车的排气声,火车开动时车轮的滚动声。火车站上人声鼎沸,一片再见了,亲人”再见了,同志们”中朝人民友谊万岁”的呼喊声。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让学生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新探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