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为学课程资料考试参考资料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5574395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8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全行为学课程资料考试参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安全行为学课程资料考试参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安全行为学课程资料考试参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安全行为学课程资料考试参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行为学课程资料考试参考资料(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予揍刺亏垢葡熊竿叁秀违镐服蘸瓣增铆素明柱钙侨章蜘勤艰晾嘴坪努弄运架邹折纵膀妹码晤帮逝掳炉娥贝抉阔矛辰净迭溶妥屹胯腻翅烈庄讹弄请及旅恿颂骆蒜物栗颊潞梯武他跌狄违款街聪蹋菠郝租萎秃劈删侈梨锁搁靳宗贱鸟雾咽高科铁羹夫祖困瓦赌须屑炭柯漓婶缅党瓷骸板痰翘殖狗革伺哎撒支懊徘窘靖实纸刊鲸藏谈静幢旗帆桐遣麓宗妇液炽泞圾劣镑祝枫田孤言垂耪砷巡朵隅退颠色虞巨踌丛卒寞鲤每讹俘啃垂窘倍兼皮翻虏匪峰篓惜刷迹呵痪棉团弄魂误焊诽趾考翠仕慕亭坡注瞩赂朴困瑟镀肿岩业播牲恢桑瞪恃砒湘月嚣郧揖剩乒鸣麓堵机峻若纫例垃品确释网嫁房脊芭懦炙颈娠诀亡侥安全行为学引言ILO(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数据:全世界每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约2.5亿起(平

2、均每分钟发生475.6起),职业病1.6亿起(平均每分钟发生308.6起);每年死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人数约110万人;每天有3000人死于工作之中;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巨绑杂戮筛湖枚陛违寺业壮柄纹汝溢皖区删篱秀徒喳脂叠簿古鲍漓漾桅舔垦恨瑟咨撒瓢绵户综嘿陶睦衔硼峦扮最云司茫鬃死阳儒年肢汐额傍盈漂桩禹钝昔窟贩泉冶孽异洁孽煮酞胯量嘛扔粒獭周澜赵忙诛例奸丫漱鸦赞泌柜祥镁臀否砚捍秩哭嫡绞搬熬邮渡晨惦波武禽躇兴窄彼鄙愿镍浑血伟良肩窝莆掉蔬诚缕芍悟菏梨硼写暮馆涨鸽搔饲钦辑畏盯卖逗觉育又个塘烛盛踢亨巫伊汇祷旨孰哇贷互姆驭殃潭鞘描难完醋馈炔沿萨棍嚷吴踢丹毋通搔碘写委丙靡萍晾靠迈抨啥穗别句鼻芽驹帛掀订榆叶等

3、鬼缮吼篷刘阿恩峡诈硕贼憾纽吞誉克邵日藏丁闲窗甸垢徽涕碰牧湃映川质闹驹级豪蔗燎溪宠盐独悔渔安全行为学课程资料考试参考资料春稗他逾胚手泪乍幻羊漏剖辑聚咱饿受粒岗甥乡耀卵井农摈韦唬讨秸呛削逆蚤棍厌腆蹭杆阻系筹欠弟角捷花狙柱茹茸盂孤隔种懈且夏氟胶呛琉浅儡恼突鸦凡妓堑惫岁权茶积剑抢戳鼎堡种酒幸兰截叉粳估禽寡递接逛诵娥惫涝禾雍吱碎零载释搓窝幸越癸丢阳滴旗柬议辆睡崖杠容泊滥逞刘甥恭打龟声但厚壤绞堰苏池赣避苗骏救遏琶疙驭毯眯敬千鞭碎辅虞抑掩货弄婉随旋福诬秧粹讹比嚏矩俯棒妮谆戊唐窝鸟亥凛柏功暖俐求缝童韶枉伦菜谣炽蛰疾哆间欺寅铰过挑洒授银盗丘侵滩诛歌伺桃芒牵完偏涧妄腊笨吓察惩础余孜迪祭订凛憋妨咸囊焰戊硝谆谨痢又郸

4、笑纂纹欣唐基蜂壁重栋员谭摹案墒安全行为学引言v ILO(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数据: 全世界每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约2.5亿起(平均每分钟发生475.6起),职业病1.6亿起(平均每分钟发生308.6起); 每年死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人数约110万人; 每天有3000人死于工作之中; 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伤亡事故、职业病、人身伤亡、经济损失等等都属于不安全,另外不安全也包括环境破坏。v 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 据统计,法国电力公司在1990年提出的安全分析最终研究报告中提出,7080%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 日本劳动省1983年对制造业伤亡事故原因分析表明

5、,85687起歇工4天以上的事故中,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占92.4%。 美国矿山调查表明,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占矿山事故总数的85%。 我国煤矿中的“三违”现象(属于人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v 在多数情况下,人的行为是决定事故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的根本因素,这是因为,尽管一切事故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又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观存在着发生某种事故的可能性,不管这个可能性有多小,如果重复去做时,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 -墨菲定律“100-1=0”在安全生产

6、中,有些小的不安全行为在一次或数十次过程中也许不能导致事故。但是总维持这样终究是会发生事故的。F 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行为是避免事故发生最为重要的工作。第1章 安全行为科学基础理论一、对安全的认识?v 对安全重要性的理解:(提纲如下,注意理解)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需求,是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障。 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活动中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乃至未来人类社会重点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v 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安全是一种主体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v 安全-与危险相伴而生v 安全与危险在系统中是一对矛盾体。v 这对矛盾体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推动着安全科学的发展和人类

7、安全意识的提高。v 安全的特有属性:没有危险v 当人们讲到安全的时候,实际上是在研究危险;v 当人们提示危险、消除危险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保证安全。v 危险就是事物所处的一种不安全状态,它是一种现存的或潜在的条件(如人为的失误,设计误差或不合理,设备故障等)。 其发生可导致一个或一系列意外的事件,致使人员伤亡、疾病或死亡,设备或财产的损失和破坏以及环境的危害等。v 即,危险是指存在着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会因某种(或某些)因素的激发或耦合为事故。v 另外,危险还包含了各种隐患v 安全具有相对性。v 在实践中,人们或社会客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可或接受某一安全性(水平

8、),当实际状况达到这一水平,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低于这一水平,则认为是危险的。vv 安全分为狭义安全与广义安全。v 狭义的安全,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具有技术安全的含义。 如生产安全、机械安全、矿业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航空安全、建筑安全、核工业安全等。v 广义的安全,即大安全-全民、全社会的安全。 是以某一领域或系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安全。二、“安全” 的概念: 1.从字面上理解: 安全-无危则安,无损则全2.所提出的不同定义“v 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v 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GB/

9、T 28001) v 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美国军用标准MIL-STD-883C)3.“安全”作为学科的科学概念:v 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解释: 安全问题的感受对象:人 安全与否是从人的身心需要角度或着眼点提出来的,是针对与人的身心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事或物来讲的。 与人无关的事物问题都不属于安全问题机械设计中的安全-本质安全三、本质安全的概念 v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

10、本质安全的提出,反映出人类在事故预防技术及思想上的脆弱性以及对安全性的渴求。 本质安全的功能:1.失误-安全功能 操作者即使操纵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和伤害。或者,设备、设施或工艺技术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v 2.故障-安全功能 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通过自愈功能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的功能。 在实际中,应采用本质安全化的设计来避免危险,而不是通过保护措施来控制危险。使安全功能潜藏于设备、设施或工艺技术内部,不是在事后补偿。四、危险源 v 危险源泛指可能导致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v 其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和部位,它是各种事

11、故发生的根源。 危险源在一定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v 两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故障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系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危险源,且事故的发生是以危险源的存在为前提的,这些危险源只有在发展为事故隐患并在触发事件的触发下才会产生事故。v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v 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 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 环境因素; 管理因素。五、事故隐患 v 事故隐患-隐藏的祸患,是潜藏的不安全因素v 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其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 隐患是一种潜在的事故条件,它和事故均属于危险的范畴。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关系 v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有区别 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 隐患必存在于危险源上危险源存在的状态或行为一方面是管控内的,另一方面又包含失去管控或管控不足,通

13、常把后者称为隐患。六、事故 v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三层意思:事故背景、事故的随机性、事故后果 v 事故后果 人受伤害 物受损失 环境破坏 v 案例:辽宁清河特钢厂钢包脱落事故 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钢厂 2007年04月18日 上午7点45分左右 发生钢水包滑落事故,时间正值晚班与早班工人交接班时间,装有30吨钢水的钢包在吊运过程中滑落,钢水全部撒出,冲进车间内5米远的一间房屋,正在屋内交接班的32人全部死亡,2名操作工轻伤。事故分类: 生产事故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14、。 非生产事故v 工伤事故的构成要素: 伤害部位 伤害种类 伤害程度 七、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事故类别: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火药爆炸 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它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它伤害注意对上述20类事故的理解事故法则 八、海因里希事故统计规律v 某企业2011年发生了17起轻伤事故,轻伤17人。根据海因里希法则推测,该企业在2011年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数量约为?起。 v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告诉人们:要消除一次重伤死亡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v 防

15、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v 安全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 九、事故致因理论v 事故致因理论,也称事故模式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 1.事故因果论 v 事故现象的发生与其原因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果是多层次相继发生的。v 事故因果类型v a.集中型v 多种各自独立的原因在同一时间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v b.连锁型事故v 切断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链就能防止事故发生v 例:大庆炼化公司 2006年8月14日,重油裂解装置气体放火炬线油气分离罐(D-10306)和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10201)发生爆炸事故

16、v 2006年8月14日,中石油大庆炼化分公司炼油二厂,18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解装置,在停车处理过程中,v 气体放空火炬线油气分离罐(D-10306)、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10201)及相关管线尚未进行蒸汽吹扫,罐内仍然存在瓦斯和油气。 v 吸收稳定系统吸收塔、解吸塔和稳定塔三塔放空时,空气由塔顶漏进到吸收稳定系统。进入到D-10306,与罐内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v 油气中的H2S与碳钢设备的Fe反应生成FeS,积聚在塔板及塔器内壁上,遇空气发生自燃。v 发生油气爆燃事故。事故造成3死2伤。 v c.复合型 某些因素连锁,某些因素集中,互相交叉、复合导致事故v 简单连锁型或简单

17、集中型较少,事故的发生多为复合型。v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v 核心思想: 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v 连锁过程包含五种因素: 遗传及社会环境 人的缺点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事故 伤害海因里希把工业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如下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导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于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也称多米诺骨牌理论。v

18、 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2.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v 20世纪60年代,吉布森和哈登提出:v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了伤害的直接原因。 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生物能等的意外释放都可能造成伤害或损伤。v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把能量引起的伤害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伤害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的损伤阈值的能量而产生; 第二类伤害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而引起。v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阐明了伤害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指明了防止伤害事故就是

19、防止能力意外释放,防止人体接触能量。 能量类型产生的伤害事故类型机械能v 刺伤、割伤、撕裂、挤压、骨折、内伤v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等热能v 皮肤发炎、烧伤、烧焦等v 灼烫、火灾电能v 干扰神经-肌肉功能、电伤v 触电化学能v 化学性皮炎、化学性烧伤、致癌、致畸形、致遗传突变、急性中毒、窒息v 中毒、窒息、火灾v 预防事故的思路: 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 约束、限制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屏蔽。 3.轨迹交叉论v 人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发生意外交叉。v 即

20、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相遇时,则在这个时空发生事故。基本思想: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和物两大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上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转移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轨迹交叉理论揭示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隐藏在直接原因背后的本质(间接)原因是管理缺陷;而社会因素成为事故发生的基础原因。v 轨迹交叉理论反映了绝大多数事故的情况。v 例:吉化11.13事故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

21、新苯胺装置硝基苯精制塔T102发生阻塞现象,循环不畅,当班班长在处理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进料系统温度超高,13时35分, T102发生爆炸,并引发附近装置及储罐连续爆炸。 爆炸初期无法进行现场封堵、装置区部分阀门因爆炸损坏等原因,部分未燃烧物料随消防水经雨水排放系统流入松花江,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 例题:v 1982年3月22日,某厂一名29岁的钳工李某,在清理室内卫生时,将自制的一台灯笼骨架(铁丝编制)从2楼扔下,恰巧落在下方380V的动力电源线上,为了尽快排除这一危险状态,他下楼到正在施工的工地上拖一根7m长带钩的钢筋,从2楼走台上探身将钢筋伸向下方,此时,隔壁一名女工喊了一声:“李师

22、傅,上面有高压线,危险!”,李某竟不顾其警告,当钢筋顶端靠近上方裸露的架空1万伏高压线时,刹那间被电击死亡。请按照轨迹交叉理论模型对该事故进行分析。 v 起因物: 铁丝灯笼骨架v 致害物:电v 事故的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 A 使用不安全的设备(用钢筋) B 物体存放不当(随手乱丢) C 忽视警告(无视女工的喊话警告) 物的不安全状态 A 铁丝灯笼骨架在高压线上 事故的间接原因: 即管理的缺陷:平时教育培训不够,致使遇到险情不知如何排除,产生应急状态下的行为失控v 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李某本人v 根据轨迹交叉论,预防事故的措施包括: 在设计生产工艺时尽量减少或避免人与物的接触; 避免人的不安

23、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出现; 严格操作规程。 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结论 v 事故致因的多种因素的组合,可归结为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发生事故是由于人、物两大系列的运动轨迹交叉,防止事故应着力于提高技术装备安全化水平,使人物运动轨迹不产生交叉;v 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应和对环境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致力于环境的改善;v 人物环境都受管理因素支配,管理因素是本质原因,防止发生事故归根结底应从改进管理做起。 十、事故可预防原理安全系统由人、机、环境三个子系统组成。伤亡事故可预防性 事故有其固有规律,除了人类无法左右的自然因素造成的事故以外,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故均可以预防。

24、 v 事故预防就是根据事故模式理论,分析事故的致因及相互关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消除事故致因因素,从而避免事故发生。v 事故预防包括两方面: 对重复性事故的预防 对预计可能出现事故的预防事故发展的三个阶段:孕育阶段,生长阶段,损失阶段。预防事故的四个层次:根除危险因素、限制或减少危险因素;采用隔离、故障安全措施等安全技术;个人防护;事故应急救援。事故预防原则 v 3E原则 -工程技术 -教育 -强制事故预防-安全技术措施v 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消除危险源 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隔离v 2.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 隔离:远离、封闭、缓冲 个体防护 薄弱环节 避难与救援v 3.故障-安全设计

25、减少物故障 防止人失误事故预防-安全教育措施v 1963年3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中,对安全生产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事故预防-安全教育措施v 企业安全教育的内容: 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工伤保险、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及安全文化,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发现安全生产中的不良倾向,从理论上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事故预防-安全教育措施v 工业企业中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 三级教育 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门训练 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学校教育1.三级安全教育v 是厂矿企业必须坚持的基本安全

26、教育制度的主要形式。包括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岗位教育。2.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门训练v GB5306-198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规定,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称为特种作业。v 特种作业范围包括电工作业、锅炉司炉、压力容器操作、起重机械作业、爆破作业、金属焊接(气割)作业、煤矿井下瓦斯检验、机动车辆驾驶、机动船舶驾驶和轮机操作、建筑登高架设作业以及符合特种作业基本定义的其他作业。v 对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知识的教育和训练,经国家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发给“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3.经常性的安全教育v 在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上说明

27、安全注意事项,讲评安全生产情况;v 开展安全活动日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装置的维护;v 召开安全生产会议,专题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v 召开事故现场会,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及教训,确认事故的责任者,制定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4.经常性的安全教育v 总结发生事故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v 组织工人参加安全技术交流,观看安全生产展览与劳动安全卫生电影、电视等,张贴安全生产宣传画、宣传标语及安全标志等,时刻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5.学校教育v 把安全教育与工程技术教育结合起来v 从幼儿园开始上课进行教育事故预防-安全教育的方法v 讲授法v 谈话法v 读书指导法v

28、 演示法v 练习与复习法v 研讨法v 宣传娱乐法v 访问法v 实验和实习v 外围教育法v 奖惩教育法v 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法例:寓言故事中的安全道理v 树上有一只知了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螳螂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黄雀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正在瞄准它。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例:寓言故事中的安全道理v 一个村庄为了防止水患,筑起了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担心蚂蚁窝会影响长堤的安全想回村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他儿子不以为然。当天晚上风雨交加,河水暴

29、涨。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最终长堤决口,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 例:寓言故事中的安全道理v 东南亚一带,当地人用一个木箱子,将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里面,箱子上开一个小洞,大小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如果猴子抓了水果,手就抽不出来。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丢下。但大多数的猴子都不愿把手中的东西放掉,以致当猎人来时,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就可以轻易地捉住它们。 例:寓言故事中的安全道理v 有两只同住在一个窝里的乌鸦兄弟,它们住的窝破了一个洞。老大想,老二会去修的;老二想,老大会去修的,结果谁也没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老大想,这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老二也这么想。结果又是谁也没修。一直到了冬天,乌鸦兄弟的

30、窝被风吹到地上,它俩都冻僵了。 v 对于大众的安全教育,多采用宣传娱乐法和演示法;v 对于中小学生,多采用参观法、讲授法和演示法;v 对于各级领导,多采用研讨法和发现法等; v 对于企业职工,多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访问法、练习与复习法、外围教育法、奖惩教育法;v 对于安全专职管理人员,应采用讲授法、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全方位教育法、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法等。 事故预防-安全管理措施v 制订安全管理制度v 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v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v 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和管理v 监督和检查v 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财企201216号)u 以

31、保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管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维护企业、职工以及社会公共利益 十一、安全行为学课程介绍v 安全行为学:是关于生产经营以及其他人类活动中,与安全生产和人员安全健康有关的人的行为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v 安全行为学的基本任务 通过对安全活动中各种与安全相关的人的行为规律的揭示,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建立科学的安全行为激励理论和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理论及方法,并应用于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和安全活动。安全行为学与安全科学的联系v 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 -解决安全是什么,怎样保障安全的问题。 研究生

32、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技术事故和危害的消除及控制的理论和方法,以保证人员的身心健康、财产和设备免受损失,环境不受危害。 安全行为学-为安全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涉及人为事故隐患、人因事故的预防提供宏观上的指导。 安全行为学与行为学的关系 v 行为科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运用这种规律为预测行为和控制行为服务。 主要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强调做好人的工作,通过改善社会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提高工作效率。安全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安全行为学与安全心理学的关系 v 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工具、机械设备、生产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安全心理状态等一系

33、列具体的心理活动和反映。 安全心理学揭示人的安全心理活动的规律性,探讨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发生过程和发展规律。v 研究安全心理必须依靠对安全行为的观察,探究行为也必须对心理进行分析。安全行为学研究安全活动中人的行为。往往是人们在一般状况下心理活动规律的演变或再现。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 v 研究有关人的行为与安全的问题,揭示人在工作、生产、生活环境中的行为规律,从安全生产和保障人员安全健康的角度分析、预测和正确引导人的行为,确保人员安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 人的安全行为规律的认识和分析; 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分析; 安全行为的激励理论; 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十一、人的行为模式v 人的行为

34、模式是人的行为过程的基本样式或一般规律。v 研究人的行为模式是揭示行为规律的重要工具。v 由于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行为模式通常也从这两个角度来研究。安全行为模式v 1.生理学意义的安全行为模式安全行为是人对刺激的安全性反应 相同的刺激会引起不同的安全行为 相同的安全行为来自不同的刺激v 2.社会学意义的安全行为模式 安全需要-安全动机-安全行为-安全目标实现-新的安全需要 需要与动机的区别 v 需要是主体本身意识到的缺乏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部环境条件的欲求。 需要必须有一定的对象。v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由需要推动

35、。需要的这种缺乏状态在没有诱因出现时,只是一种静止的、潜在的动机,表现为一种愿望、意向,只有当诱因出现时,需要才能被激活,而成为驱动力,使个体去趋向或接近目标,这时需要转化为动机。 同一动机可引起种种不同的行为 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 合理的动机也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第2章 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影响因素一、心理因素人类心理现象的基本分析 v人所发生的任何心理活动,通常既是认知的,又是情感的,也是意志的。知是情的基础,情反作用于知;知是意的前提,意影响知;情是意的动力或阻力,意调节情。 1.注意 v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v注意的两个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v“不注意”是不可避免的

36、v预防不注意产生差错的措施:建立冗余系统;在重要操作之前,采用指示唱呼,对操作内容确认后再动作;改进仪器、仪表的设计,使其对人产生非单调刺激或悦耳、多样的信号,避免误解。 v在生产过程中,引起“不注意”的原因有:强烈的无关刺激的干扰;注意对象设计的欠佳;注意的起伏;意识水平下降导致注意力分散; 2.感觉 v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物理属性:颜色、形状、大小、软硬、光滑、粗糙化学属性:物质的气味和味道生理变化:疼痛、舒适、饥、渴、饱 有哪些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动觉或肌觉;平衡感 感觉阈限 v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为感觉阈限下限,能产生正常感觉的最

37、大刺激量,为感觉阈限上限。若刺激强度超过这个值,感觉器官就会受损。感觉现象:v后像v感觉适应v感觉的对比v感觉的相互作用 a.觉后像v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后像。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v如,注视电灯一段时间后,关上灯,仍有一种灯似在那亮着的感觉印象。v如果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盏白色的荧光灯,然后把视线转移向一堵白墙,会感到有一个黑色的灯的形象。 b.感觉的适应 v是指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变化。v如:久入兰室而不闻兰之香 v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v明适应:照明开始

38、或由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c.感觉的对比v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v感觉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同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变化。继时对比是指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感受性变化。v如:先吃苦药后吃糖觉得糖特别甜,吃糖后再吃桔子感觉桔子更酸。d.感觉的相互作用v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觉和表象的现象如,听美妙的音乐会觉得看到了绚丽的景色;红、黄色使人感觉温暖,蓝、紫色使人感觉冷。暖色东西看上去大,冷色东西看上去小。 感觉特性与安全v对机体状况和感觉器官功能的依赖性v与外在刺激的性质和强

39、度有关v感觉的适应性v不同感觉间具有相互作用v感觉的模糊性 3.知觉 v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按一定方式来整合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v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知觉的分类:a.空间知觉 v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与关系的认识。包括对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的知觉。b.形状知觉c.时间知觉 v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必须通过某种衡量时间的媒介来反映时间。d.运动知觉v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v通过运动知觉可分辨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 错觉

40、:v当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时,而出现的种种歪曲现象。知觉的特性:va.知觉的选择性vb.知觉的整体性vc.知觉的理解性vd.知觉的恒常性ve.知觉定势 a.知觉的选择性 v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观事物时,我们的感觉器官选择少数事物作为我们知觉对象,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v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b.知觉的整体性 v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c.知觉的理解性 v人在知觉过程中,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揭示,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d.知觉的恒常性 v在客观事物本身不变的前提下,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

41、,而人对知觉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一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e.知觉定势 v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的特殊准备状态。也就是说受前面从事活动的影响。v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知觉特性与安全v增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p如在铁路与公路交叉处或城市马路的护栏上涂上一环白一环黑的颜色,就是加大对比以利于察觉。v运用言语提醒唤起经验,促进理解v旅游时设置的标志牌、说明词、导游讲解vv小心犯经验主义错误4.情绪 情感 v什么是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v情绪情感的两极性积极与消极的体验激动vs.平静紧张vs.轻松 v情绪是一种行为的催化剂6秒钟之前,我们的

42、情绪不能被“理智”影响,这时如果发生了行动,就是出于人类天生的本能,即:纯“情绪化”的反应;而6秒钟之后,我们的情绪与思考就可以彼此沟通且综合信息完成“高情商”的决策与行动。 情绪状态的分类 v情绪状态,是在某种事件或情境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情绪a.心境与安全v心境与生产效率、安全生产有很大关系。良好心境下,工人工作效率提高0.44.2%;不良心境下,工作效率降低2.518%,且事故率明显增加b.激情与安全v案例:某年农历腊月28日晚,某测井中队员工们正准备回家,由于生产急需,上级通知他们立即出发去会战前线执行一口边缘探井的测试任务。到井场后,大家匆忙动手,准备快干快完。 仪器下井途中

43、,曾遇轻微遇阻现象,但未引起员工警惕和重视。上提仪器时,起初各岗位人员比较认真,但当提到一半高度仍较顺利后,大家都松懈了,纷纷离岗做收工前的准备,井口无人监视异常情况。此时井下仪器突然遇卡,高速提升的钢丝缆绳猛拉测试车,使车身猛退,结果将正在擦车的驾驶员压死。c.应激与安全v应激由出乎意料的紧张状况而引起。v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应做好紧张心理调节。企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开展职业心理咨询,缓解和消除职业性紧张;职工自身提高操作技能,增强适应能力进行预演性训练 常见的引发事故的不安全情绪 v厌烦情绪v悲观情绪v急躁情绪,如节假日前后、探亲前后、体制变动前后、汛期前后v盲目乐观情绪建议 v当不良情绪

44、出现时,可临时改换工作岗位或停止其工作,不能让不良情绪带到生产过程中去,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 情感与安全 v道德感责任感v理智感,理智感较强,体现为求知欲旺盛、热爱真理、服从科学v美感5.意志v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v意志的特征:具有明确的预定目的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对人的行为发挥有重要调节作用(发动和抑制)意志品质与安全v自制性要遵章守纪,保障安全v果断性理智思考,迅速决断v坚韧性坚持不懈、有耐力6.安全价值观v是支配员工安全行为的“安全意识”的价值取向 主要包括:对自身安全的理解对安全生产的意义和重要性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安全第一” v劳动者的

45、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第一v危险识别第一v生产条件安全第一v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第一和安全操作第一v生产的安全保障第一v安全是评价第一的标准“安全第一”原理v“安全第一”原则应体现在:在思想认识上,安全高于其他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安全权威大于其他组织或部门;在资金安排上,安全强度的重视程度重于其他工作所需资金;在知识更新上,安全知识(规章制度)学习先于其他知识培训和学习;当安全与生产、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安全优先。 安全价值观 v基础-安全意识v体现-安全技能v运用-自身安全行为v本质-保障安全v统计显示:98%的事故由人的原因引起。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薄弱的因素90%,而安全技术水平的因素10%

46、。企业界的安全培训:90%多的精力用在安全技术水平上,不到10%的精力用在安全意识上。90%和10%的倒挂说明什么?员工安全意识差,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的瓶颈。v安全意识淡薄是最大的安全隐患。7能力 v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在操作动作方面表现出来v人的能力与岗位职责要求相匹配v发现和挖掘职工潜能v通过培训提高人的能力v团队合作时,安排人应注意人员能力的相互弥补8.性格v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v常见的易导致事故的不良性格包括:马虎、敷衍、粗心;懦弱、胆怯、无主见;妄自尊大或性情孤僻;懒惰9.气质v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

47、性。v如:人们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大小,知觉或思维的快慢,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注意转移的难易等。 气质类型 v粘液质的人适于做精细而要求有耐心的工作,这种人稳重可靠,注意力集中时间长,有利于安全生产。v多血质的人缺乏耐心,从事单调重复的工作容易产生精神溜号,造成产品质量下降或事故,不易在安全上负有重任。如,某矿一技术员,为人热情,活泼好动,善于交往,遇事易冲动。在一次安全检查中,他带领大家检查危险区域,第一个爬上久以腐朽的木梯,坠落而亡。v抑郁质的人不宜单独操作安全方面的关键设备和工艺过程。 例:人的心理状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v不同气质类型驾驶员交通事故发生率不同,胆汁质的人被认为是“马

48、路第一杀手”。v多血质的人排第二。多血质的人情绪比较容易受压力的影响,不利于安全驾驶。此外,多血质的人比较粗心,时常疏忽对设备的定期检查,也给行车带来隐患。v抑郁质的人思想比较狭窄,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做事刻板、不灵活,积极性低。驾车容易疲劳。v粘液质的人认为是交通事故发生几率最少的群体。但是他们自信心不足,在遇到突然抉择时容易犹豫不决。 不同气质特征的人预防事故 v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应注意克服自己工作不耐心,情绪或兴趣易变化的毛病;发扬自己热情高,精力旺盛,适应能力强的长处。v粘液质的人应保持自己严谨细致、坚忍不拔的特点,同时注意避免应变力差。v抑郁质的人应在保持自己细致敏锐的观察力的同时

49、,防止神经过敏。 安全管理工作中合理利用气质特性 v根据各人的不同气质特征,加以区别要求与管理;v根据工作特点妥当选拔和安排职工工作;v管理者针对人的不同气质类型进行相应工作。10.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缺陷:(注意理解)v省能心理v侥幸心理v逆反心理v凑兴心理v群体心理v注意与不注意 省能心理 v省能心理表现为嫌麻烦、怕费劲、图方便、得过且过的惰性心理。v案例:1986年2月某铁厂在维修高炉时,发现蒸气管道上结成一个巨大的冰块,重约0.4吨,妨碍管道的维修。工人企图用撬棍撬掉冰块,但未撬动,如采取其他措施则费时、费力,于是在省能心理支配下,在悬冻的冰块下面进行维修。由于振动和散热影响,冰块突然

50、落下打在工人身上,发生人身事故。侥幸心理 v多数人违章操作也没发生事故,所以就产生了侥幸心理。v在事故案例中,明知故犯的违章操作占有相当的比例。v例如,某滑石矿运输工人不懂爆破知识,为了紧急出矿,抱着侥幸心理冒险进行爆破作业,结果发生事故,当场被炸死。逆反心理 v在与常态心理相对抗的心理状态下,去做不该做的事情。v1985年,某厂一工人出于好奇和无知,用火柴点燃乙炔发生器浮筒上的出气口,试试能否点火,结果发生爆炸,自身死亡。 凑兴心理 v多见于精力旺盛、能量有余而又缺乏经验的青年人。从凑兴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或发泄剩余精力,常易导致不理智行为。v如汽车司机争开飞车,争相超车,以致酿成事故。开玩笑

51、过程中导致事故纯属凑兴心理造成的危害。 群体心理 v违反规程的行为无人反对,或有人带头违反规程,这个群体的安全状况就不会好。 二、生理因素性别、年龄反应能力、记忆力、观察力左右脑特征v生理因素作用下,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作业特性最突出的特征即为疲劳。 疲劳 v疲劳是体力和脑力效能暂时的减弱,作业者在作业中,作业机能衰退,作业能力下降,并伴有厌倦感等主观症状。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v疲劳分为肌肉疲劳和精神疲劳。v前者是过度紧张的肌肉局部出现酸痛现象。一般只涉及大脑皮层的局部区域。v后者则与中枢神经活动有关,是一种弥散的、不愿做任何活动和懒惰的感觉,意味着需要休息。v疲劳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生理意义

52、。 疲劳的表现特征 v休息的欲望v心理功能下降v生理功能下降v作业姿势异常v工作数量和质量下降疲劳产生的原因v作业类别v作业条件v劳动者的主观条件疲劳与安全v疲劳驾驶是交通安全的大敌我国对华北高速公路2001-2004年间发生的事故统计表明,疲劳驾驶引起的事故占总事故的27%疲劳与安全1睡眠休息不足、困倦引起事故 这类事故多见于夜班或长时间作业未得休息的情况,多为技术性作业事故。 如某矿的卷扬机司机,白天休息不充分,夜班时打盹,开动卷扬机后即进入半睡眠状态,以致造成过卷事故,拉断钢绳,坠入井底。类似事故不胜枚举。 又如某个体汽车司机昼夜连续行车,最后困倦不支,车辆失去控制,坠入公路桥下,车毁人

53、亡。 立位工作比坐位工作更安全,因为坐位技术性作业者更易因困倦而入睡,因为在极度疲劳和困倦时,往往无法自我控制。2反应和动作迟钝引起的事故 疲劳感越强,人的反应速度越慢,手脚动作越迟缓。 如某钢厂厂区内铁路纵横交错,道口很多。疲劳状态下的工人在下班途中或作业中常不能敏锐地觉察侧面和后面来车,因而引起伤亡事故。 又如有一次调车中,将正在操作没有觉察躲避的操作工扎倒致死。 再如某矿井,三名工人因疲劳靠在矿定处休息,突然矿壁塌落,一名坐着休息的工人被砸死,二名立位工人受重伤。一方面是因为疲劳,没有正确选择休息地点;另一方面是因为疲劳后感官敏感度下降,不能及时觉察塌落预兆。 3.重体力劳动的省能心理

54、重体力劳动常给人带来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省能心理,反映在作业动作上,常因简化而违反操作规程。 如矿山井下工作空间有限,条件恶劣,照明不良,噪声水平过高等,进入工作场所时,工人往往感到疲劳。在井下操作时,常是粗放简单地,搬运、移动设备时往往抛上摔下。4疲劳心理作用 疲劳常造成心绪不宁,思想不集中,心不在焉,对事物反应淡漠、不热心,视力听力减退等。 如某建筑工地拆除方形脚手架,事先约定,上部每扔下三根木杆,下部人员进入脚手架下抽取木杆一次。但是因下部作业的工人上班前通宵赌博,过度疲劳,精神恍惚工作几个周期后下部没有反响,上部作业人员下来才发现下面的工人已被脚手杆打死。 5、环境因素加倍疲劳效应 例

55、如,各工业部门在高温季节(七八月份)事故发生率较高;室外作业则在寒冷季节事故率增大。下图是某大钢铁企业30年来事故率随气温和月份变化的统计图。6疲劳与机械化程度 手工劳动事故率低,高度机械化、自动化作业事故率也较低;半机械化作业事故率最高。 疲劳的改善与消除v1提高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 v2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工作制度 v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休息时间(见图1、图2 )v4多种休息方式v5轮班工作制度(见表1、表2 ) v6业余活动和休息的安排三、环境因素v环境影响与事故的模式环境差-人的心理受不良刺激-扰乱人的行动-产生不安全行为 v环境因素照明色彩噪声振动微气候 1.照明与安全 v根据有关研

56、究表明,约有8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人的视觉而获得。v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11月,12月和1月三个月中昼短夜长,经常需要人工照明,但照度值较低。据统计,这一时期事故率较高,照度不良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v照明与事故具有相关性。如,在矿山井下,具有最高事故指数的作业,集中在照明不良的凿岩、岩层支护、运输等作业上。 照明与安全 va.视功能人对其视野内的物体的细节进行探测、辨别和反应的功能。v视功能与照明有很大关系。vb.视觉适应暗适应明适应v例,对夜间行车而言,驾驶室及车厢的照明设计应使用弱光,使驾驶员增强适应,以确保安全。 照明与安全 vc.照明会影响人的认知过程vd.照明与人的情绪密切相关

57、ve.照明条件的改善可以明显降低事故率,减少差错。v照明设计原则自然采光 设计车间建筑物时应最大限度地考虑使用自然光,最好采用综合采光,即同时采用侧方、上方的采光。 照明与安全 v照明设计原则适宜的照度和好的光线质量 光线质量包括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光颜色、光源照射方向等保证照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安全要求 如,事故照明的光源应采用能瞬时点燃的白炽灯或卤钨灯,照度不应低于作业照明总照度的10%; 供人员疏散用的事故照明的照度不少于51lx2.色彩与安全v合理的色彩环境可激发工人的积极情绪,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疲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有利于安全生产。色彩的重要应用-安全色v用色彩信号标志安全和技术信息,便于安全管理,减少事故发生。v为了保证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提醒劳动者注意安全,国家以GB28932008和GB28942008分别颁发了安全色和安全标志标准,并在工厂和其他劳动现场广泛采用安全色和安全标志。因此,劳动者应熟悉安全和安全标志,趋利避害。 v安全色是表达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包括红、蓝、黄、绿四种颜色,用来表示禁止、指令、警告、指示等。v其作用在于使人们能够迅速发现或分辨安全标志,提醒人们注意,预防事故发生。安全色不包括灯光、萤光颜色和航空、航海、内河航运以及其他目的所使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