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杭客运专线CPⅢ网测量作业指导书(定稿)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65560588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0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宁杭客运专线CPⅢ网测量作业指导书(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宁杭客运专线CPⅢ网测量作业指导书(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宁杭客运专线CPⅢ网测量作业指导书(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宁杭客运专线CPⅢ网测量作业指导书(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杭客运专线CPⅢ网测量作业指导书(定稿)(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宁杭客运专线CP网测量评估作业指导书宁杭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6月 杭州目录1 项目概况11.1项目综述11.2测量评估内容及范围12 技术依据与坐标及高程系统12.1 技术依据12.2 坐标及高程系统23 CP网测量条件24 CP网测量34.1 CP点布设34.1.1 CP点编号34.1.2 路基段CP点布设44.1.3 桥梁段CP点布设54.1.4 隧道段CP点布设54.2 CP点标志及安装64.2.1 CP点标志64.2.2 CP点标志埋设74.2.2.1 路基段CP点标志埋设74.2.2.2 桥梁段CP点标志埋设84.2.2.3 隧道段CP点标志埋设8

2、4.3 CP控制网区段的划分与衔接84.3.1区段之间的划分与衔接84.3.2 标段之间CP控制网的衔接94.3.3 相邻投影带之间CP控制网的衔接104.3.4 高程网区段的衔接114.4 CP平面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114.4.1 CP平面网观测114.4.1.1 仪器要求114.4.1.2 观测方法124.4.1.3 与CP、CP控制点的联测134.4.1.4 外业观测技术要求134.4.1.5自由测站编号及数据格式144.4.2 CP平面网数据处理154.5 CP高程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164.5.1 CP高程网观测164.5.1.1 CP高程网观测方法164.5.1.2 CP高程网观测技

3、术要求174.5.2 CP高程网数据处理184.6 大跨度连续梁段CP控制网测量特殊说明194.6.1一般处理方法194.6.2铁一院处理方法205 CP网的复测与维护225.1 CP网的复测225.2 CP网的维护226 提交资料237 评估说明及要求247.1 建设、评估、施工、监理各方职责247.2 CP控制网测量评估257.2.1评估流程257.2.2 资料要求26附录1 路基段辅助立柱布设28附录2 评估申请表32附录3 观测手簿及点位记录表331 项目概况1.1项目综述新建南京至杭州客运专线,起讫里程DK1+852.41DK250+097.27,线路正线全长248.963km。正线

4、设计速度目标值为350km/h,采用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区间设江宁东、句容西、溧水、瓦屋山、溧阳、宜兴东、长兴东、湖州南、德清站9个车站。该线正线路基64.67km、桥梁157.13km(京杭运河特大桥为最长桥梁L=29.19km,其中跨京杭运河连续刚构梁长320m)、隧道27.16km(其中湖州隧道为最长隧道L=5.512km)。1.2测量评估内容及范围测量评估范围为宁杭客运专线全线,正线长248.963km,具体工作内容如下:CP控制网平面及高程测量评估。2 技术依据与坐标及高程系统2.1 技术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

5、B12897-2006);(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2007;(4)铁道部及宁杭公司的其它有关规定。2.2 坐标及高程系统CP控制网平面坐标系统与设计单位设计的精测网坐标系统完全一致,采用WGS84椭球高斯投影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具体划分见下表2.2-1。 表2.2-1 坐标系统分带起点里程终点里程中央子午线投影面大地高(m)DK0+000DK66+728119000020DK66+000DK120+007119300020DK120+000DK252+935120000030 CP控制网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与设计高程系统一致。3 CP网测量条件(1)CP网测量必须在线下

6、工程竣工,且通过沉降变形评估后施测。(2)CP测量前必须对CP、CP控制网及二等水准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并采用复测后合格的控制点成果进行CP控制网测量。(3)在路基段应保证每400800m(宜为600m左右)有一个CP或CP控制点可供CP平面网联测,且可供联测的CP或CP控制点距线路中线的距离不大于200m,当原有的CP或CP点位分布不满足CP联测要求时,应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CP控制点。(4)在桥梁段,应保证每400800m(宜为600m左右)有一个位于桥上的加密CP点可供CP平面网联测。(4)应保证2km线路长度范围内至少有一个稳定可用的线路水准基点,不满足间距条件时应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加

7、密水准基点。(5)CP网测量所采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满足本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且须经过专业部门的检定,并在有效检定期内。作业期间进行的仪器检校,应保留完整的检校记录。4 CP网测量4.1 CP点布设CP点沿线路走向成对布设,前后相邻两对点之间距离一般约为60m,应在5070m范围内,每对点之间里程差小于1m。CP点设置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地方,并应防沉降和抗移动。控制点标识要清晰、齐全、便于准确识别。相邻CP控制点应大致等高,其位置应高于设计轨道高程面0.3m。4.1.1 CP点编号CP点编号共7位数,前4 位采用四位连续里程的公里数,第5位正线部分为“3”,第6,7 位为流水号,

8、0199 号数循环。由小里程向大里程方向顺次编号,所有处于线路里程增大方向轨道左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奇数,处于线路里程增大方向轨道右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偶数,在有长短链地段应注意编号不能重复。CP布点时要对点位进行详细描述,主要描述的内容包括位于线路里程(里程要准确,精确至米)、外移距离、桩类型、具体设置位置和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等,具体格式见附录3。点位描述附在成果表里。CP点编号路基地段标绘于辅助立柱内侧,标志正下方0.02m;桥梁地段统一标绘于防撞墙内,顶面下方0.02m;隧道地段标绘于标志正上方0.02m。点号标志采用白色油漆抹底,红色油漆喷写点号。点号标牌规格为40cm20cm,注明CP编号

9、及“测量标志,严禁破坏”字样,喷写时使用统一规格的字模、字高6cm,见图4.1.11 。 CP编号:0356301测量标志,严禁破坏图4.1.1-1 CP控制点点号标识4.1.2 路基段CP点布设路基地段CP点布置在辅助立柱上,辅助立柱设置在接触网扩大基础上,示意图见图4.1.2-1。图4.1.2-1 CP路基地段埋设示意图CP辅助立柱直径为25cm,顶面高于设计轨道面至少30cm。待基础稳定后,在CP辅助立柱上使用快干砂浆或锚固剂埋设CP标志预埋件。辅助立柱设计见附录1。4.1.3 桥梁段CP点布设桥梁段布设在防撞墙顶面上,示意图见下图4.1.3-1。图4.1.3-1 无砟轨道CP控制点桥梁

10、上埋设示意图简支梁段,应根据桥梁结构布设于固定支座端;连续梁段,应布设于固定支座端,若跨度大于80米,应在跨中部增设CP点。大跨连续梁特殊情况说明见本指导书第4.6节。4.1.4 隧道段CP点布设隧道段布置在电缆槽顶面以上3050厘米的边墙内衬上,示意图见下图4.1.4-1。图4.1.4-1 无砟轨道CP控制点隧道内埋设示意图4.2 CP点标志及安装4.2.1 CP点标志宁杭客运专线采用统一的CP棱镜组件(包含预埋件、保护盖、棱镜连接适配器、高程测量适配器四部分) 测量标志提供方应保证棱镜连接适配器、高程连接适配器加工精度,要求标志连接件的加工误差不大于0.05mm,CP棱镜组件的安装精度应满

11、足表4.2.1-1的要求。 表4.2.1-1 CP标志棱镜组件安装精度要求CP标志重复性安装误差(mm)互换性安装误差(mm)X0.40.4Y0.40.4H0.20.24.2.2 CP点标志埋设CP点标志采用钻孔埋标法,埋设之前逐个检查平面(水准)测量杆和预埋件间隙,平面(水准)测量杆全部插入预埋件后预埋件沿口应和平面(水准)测量杆突出横截面密接,有异常情况的预埋件不能使用。特别强调的是,不得使用劣质锚固剂,锚固措施必须使得预埋件牢固、长期使用不松动。4.2.2.1 路基段CP点标志埋设(1)在辅助立柱上距扩大基础顶面90cm(此处需高于轨顶30cm)处钻直径1.5cm的孔,孔深6cm,然后扩

12、大孔径口,扩大部分直径2.5cm、深度0.8cm,孔径由内向外略向上倾斜。(2)用塑料盖封闭预埋件插口端管口,防止异物进入预埋件。(3)将钻孔内碎石渣清理干净,浇水润湿洞孔,将锚固剂等塞入洞孔。(4)植入预埋件,预埋件由内向外略向上倾斜。4.2.2.2 桥梁段CP点标志埋设(1)打孔:先在桥梁防撞墙顶面上钻直径1.5 cm的孔、孔深6 cm,然后扩大孔径口,扩大部分直径2.5cm、深度0.8cm,孔径基本竖直。(2)用塑料盖封闭预埋件插口端管口,防止异物进入预埋件。(3)将钻孔内碎石渣清理干净,浇水润湿洞孔,将锚固剂等塞入洞孔。(4)植入预埋件,预埋件插口顶面与防撞墙顶面齐平。4.2.2.3

13、隧道段CP点标志埋设(1)打孔:在隧道边墙上,高出电缆槽顶面30cm的地方钻直径1.5 cm的孔,孔深6 cm,然后扩大孔径口,扩大部分直径2.5cm、深度0.8cm,孔径由内向外略向上倾斜。(2)用塑料盖封闭预埋件插口端管口,防止异物进入预埋件。(3)将钻孔内碎石渣清理干净,浇水润湿洞孔,将锚固剂等塞入洞孔。(4)植入预埋件,预埋件插口顶面与墙壁齐平。4.3 CP控制网区段的划分与衔接4.3.1区段之间的划分与衔接CP平面网可根据施工需要分段测量,分段测量的区段长度不宜小于4km。区段接头不应位于车站、连续梁范围内。分段示意图见下图4.3.1-1。图4.3.1-1 CP控制网区段划分示意图C

14、P平面网区段的两端必须起止在上级控制点(CP或CP)上,而且应保证有至少三个自由测站与上级控制点联测,联测上级控制点的测站应对称分布于上级控制点的两侧。区段接头处联测的CP或CP控制点在桥梁段应位于桥上、在路基段距离线路中线不宜大于50m。CP网区段与区段之间重复观测应不少于6对CP点;这些点在各自区段中的观测和平差计算,必须满足CP网的精度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满足各自区段平差后的公共点的平面坐标(X、Y)的较差应小于3mm的要求;满足该条件后,后施工作业区段落CP网平差时采用联测的CP或CP控制点及重叠区域内已施工作业区段落的连续的13对CP点作为约束点进行平差计算。重叠的公共点的坐标,采用

15、已施工作业区段落的CP网的平差结果。4.3.2 标段之间CP控制网的衔接 相邻标段之间也同样存在衔接的情况,标段之间CP控制网的衔接方法与4.3.1节相同,示意图见下图4.3.2-1。图4.3.2-1 相邻标段之间CP控制网的衔接示意图4.3.3 相邻投影带之间CP控制网的衔接相邻投影带衔接处CP平面网计算时,分别采用换带处的CP或CP控制点的两个投影带的坐标进行约束平差,平差完成后,分别提交相邻投影带两套CP平面网的坐标成果,两套坐标成果都应满足轨道控制网技术要求。提供两套坐标的CP区段长度不应小于800m。示意图见下图4.3.3-1。图4.3.3-1 相邻投影带之间CP控制网的衔接4.3.

16、4 高程网区段的衔接CP高程网要满足区段中联测的上一级水准点的数量不得少于3个,且CP高程网区段的两端必须起止于上一级水准点上。CP网区段与区段之间重复观测应不少于6对CP点;这些点在各自区段中的观测和平差计算,必须满足CP高程网的精度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满足各自区段平差后的公共点的高程的较差的绝对值不大于3mm的要求;满足该条件后,后施工作业区段落CP网平差时采用联测的水准基点及重叠区域内已施工作业区段落的连续的12对CP点作为约束点进行平差计算。重叠的公共点的高程,采用已施工作业区段落的CP网的平差结果。4.4 CP平面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4.4.1 CP平面网观测要求与CP或CP点联测的自

17、由测站必须独立观测两遍,其它测站可按一遍进行观测。且第一遍完成后,必须重新架设高级控制点上的棱镜,然后再进行第二遍测量。4.4.1.1 仪器要求使用的全站仪应具有自动目标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其标称精度应满足:方向测量中误差不大于1,测距中误差不大于1mm+2ppm。每测站边长观测必须进行温度、气压等气象元素改正,温度读数精确至0.2,气压读数精确至0.5hPa。4.4.1.2 观测方法CP平面网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施测,附合到CP、CP控制点上,每600m左右(400800m)联测一个CP或CP控制点,自由测站至CP、CP控制点的观测边长不大于300m。CP平面网观测的自

18、由测站间距一般约为120m,测站内观测12个CP点,全站仪前后方各3对CP点,自由测站到CP点的最远观测距离不应大于180m;每个CP点至少应保证有三个自由测站的方向和距离观测量。并按附录3的要求填写观测手簿,记录测站信息。图4.4.1-1 测站观测12个CP点平面网构网示意图因遇施工干扰或观测条件稍差时,CP平面控制网可采用图4.4.1-2所示的构网形式,平面观测测站间距应为60m左右,每个CP控制点应有四个方向交会。图4.4.1-2 测站间距为60m的CP平面网构网形式4.4.1.3 与CP、CP控制点的联测与CP、CP控制点联测时,统一采用自由测站法。在CP、CP点上架设棱镜时,必须检查

19、光学对中器精度、并采用精密支架。应在3个或以上自由测站上观测CP、CP 控制点,其观测图形如图4.4.1-3所示。图4.4.1-3 联测CP、CP 控制点的观测网图4.4.1.4 外业观测技术要求1、水平方向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观测时必须满足表4.4.1-1的规定。表4.4.1-1 CP平面水平方向观测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仪器等级测回数半测回归零差不同测回同一方向2C互差同一方向归零后方向值较差CP平面网0.5269613696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2、CP平面网距离测量应满足表4.4.1-2的

20、规定。表4.4.1-2 CP平面网距离观测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半测回间距离较差测回间距离较差CP平面网1 mm1mm当CP平面网外业观测的各项指标不满足以上技术要求时,须重测。4.4.1.5自由测站编号及数据格式CP平面控制网观测自由测站编号共7位,第一位为“Z”,第二至五位为线路里程,第六至七位为流水号,按里程增加方向由小至大递增,示例为:“Z010012”。CP平面控制网观测数据格式说明如下:测站名A,测回数,目标点个数,仪器高测站起始时间信息测回序号1目标点1点名,盘左方向观测值(),盘左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目标点2点名,盘左方向观测值(),盘左天顶角(),斜距(m),棱镜

21、高(m)目标点3点名,盘左方向观测值(),盘左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 目标点1点名,盘左方向观测值(),盘左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归零方向)目标点1点名,盘右方向观测值(),盘右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归零方向) 目标点3点名,盘右方向观测值(),盘右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目标点2点名,盘右方向观测值(),盘右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目标点1点名,盘右方向观测值(),盘右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测回序号2目标点1点名,盘左方向观测值(),盘左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目标点2点名,盘左方向观测值(),盘

22、左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目标点3点名,盘左方向观测值(),盘左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 目标点1点名,盘左方向观测值(),盘左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归零方向)目标点1点名,盘右方向观测值(),盘右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归零方向) 目标点3点名,盘右方向观测值(),盘右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目标点2点名,盘右方向观测值(),盘右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目标点1点名,盘右方向观测值(),盘右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 测回序号n目标点1点名,盘左方向观测值(),盘左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目标

23、点2点名,盘左方向观测值(),盘左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目标点3点名,盘左方向观测值(),盘左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 目标点1点名,盘左方向观测值(),盘左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归零方向)目标点1点名,盘右方向观测值(),盘右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归零方向) 目标点3点名,盘右方向观测值(),盘右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目标点2点名,盘右方向观测值(),盘右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目标点1点名,盘右方向观测值(),盘右天顶角(),斜距(m),棱镜高(m)测站结束时间信息注:水平方向观测值、天顶角均精确至0.1秒

24、,斜距精确至0.1mm。4.4.2 CP平面网数据处理CP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软件应通过铁道部主管部门评审,全线统一采用铁四院研制的“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数据处理系统”软件。CP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分别采用与CP、CP点相连的两遍观测数据独立进行平差计算,两次平差后CP点坐标较差不大于3mm,且两次数据处理精度指标均需满足表4.4.2-2、表4.4.2-3和表4.4.2-4中的要求。在满足上述要求后,取相对精度更高的一遍观测数据的平差成果作为最终成果。CP平面网平差计算取位如下表4.4.2-1所示。表4.4.2-1 CP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取位等级水平方向观测值()水平距离观测值(mm)方向改正数()距

25、离改正数(mm)点位中误差(mm)点位坐标(mm)CP平面网0.10.10.010.010.010.1CP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结果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如不能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时,应进行返工测量。1、自由网平差后主要技术要求表4.4.2-2 CP平面自由网平差后方向和距离改正数限差控制网名称方向改正数距离改正数CP平面网32 mm2、约束网平差后主要技术要求表4.4.2-3 CP平面网约束平差后的主要精度指标控制网名称与CP、CP联测与CP联测点位中误差方向改正数距离改正数方向改正数距离改正数CP平面网4.04mm3.02mm2mm3、CP平面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4.4.2-4 CP平面网的主要技术

26、要求控制网名称方向观测中误差距离观测中误差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CP平面网1.81.0mm1.0mm4.5 CP高程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4.5.1 CP高程网观测4.5.1.1 CP高程网观测方法CP控制点水准测量应附合于线路水准基点(桥梁段为按三角高程传递到桥上的CP点或桥上水准辅助点),按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水准路线附合长度不得大于3km。要求CP高程网水准测量一律采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数据采用仪器内置储存器记录。作业前需进行仪器检验,包括: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检查i角均应不超过15;当水准尺垂直时,水准尺的圆水准气泡应居中;水准尺无弯曲、破损等。CP控制点水准测量统一按矩形环单程水准网观测。

27、CP水准网与线路水准基点联测时,应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往返观测。CP控制点高程的水准测量统一采图4.5.1-1所示的水准路线形式。 测量时,左边第一个闭合环的四个高差应该由两个测站完成,其他闭合环的三个高差可由一个测站按照后-前-前-后或前-后-后-前的顺序进行单程观测。单程观测所形成的闭合环如图4.5.1-2所示。图4.5.1-1 矩形法CP水准测量原理示意图图4.5.1-2 CP水准网单程观测形成的闭合环示意图4.5.1.2 CP高程网观测技术要求(1)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表4.5.1-1 精密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mm)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限 差检测已测段

28、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2.04.0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为检测测段长度,单位为km;K为测段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2)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表4.5.1-2 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水准等级观 测 次 数观测顺序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精密水准往返往返单程闭合环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3)精密水准观测应符合以下表4.5.1-3的要求。表4.5.1-3 精密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水准尺类型水准仪最低型号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因瓦DS13,602.06.00.4

29、5,且2.8在观测数据存储之前,必须对观测数据作各项限差检验。检验不合格时,对不合格测段整体重测,至合格为止。4.5.2 CP高程网数据处理在数据平差前,必须对相邻4个CP点所构成的水准闭合环进行闭合差检核,相邻CP点的水准环闭合差不得大于1mm。除此之外,须按4.5.1节的技术要求对观测数据进行各项限差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参与平差计算。CP控制点高程测量应采用严密平差,全线统一采用铁四院研制的“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平差计算取位按下表4.5.2-1中精密水准测量的规定执行。表4.5.2-1 精密水准测量计算取位等级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

30、mm)往(返)测高差总和(mm)往(返)测高差中数(mm)高程(mm)精密水准0.010.10.010.010.10.1平差完成后,相邻CP点高差中误差不应大于0.5mm。4.6 大跨度连续梁段CP控制网测量特殊说明4.6.1一般处理方法在大跨连续梁段,由于不能保证每个CP点均布置在桥梁固定支座端,梁体变形客观存在,使得CP点在不同时间、环境及荷载的情况下测量时坐标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造成CP成果使用和复测不便,故在测量中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1)布点结合梁跨结构形式、跨度、材料的不同,按CP点对布设要求和间距进行布点,可适当增大相邻点对间距,但最长不超过80m。(2)测量测量方法及计算与

31、其它段落的要求一致。除严格执行CP有关测量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按以下要求进行:整个段落要在较短的同一段时间、同一温度、环境下进行测量。测量CP的时间和铺板的时间尽量相隔时间要短,且荷载没有大的变化。如果相隔时间较长或温度、环境、荷载有较大的变化,要进行重新复测后使用。铺板的时间段要和测量CP的时间、温度、环境尽量一致。(3)CP的使用和复测对于大跨连续梁,由于梁体伸缩变形的影响,在现实中可能会经常出现CP控制网测量时精度合格,在使用时精度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在复测时可能会经常会出现与原测成果差异较大且超限的情况。鉴于其变形的客观存在,从测量的角度来讲,在使用时应当按以上测量注意事项进行,或在短

32、时间内使用就不会出现使用时超限的情况,但是复测时一般周期较长,出现超限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应当加大复测周期,在施工的一个工序开始时要进行一次复测,根据变形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复测结果符合变形规律和实际情况时,要及时更新使用新的成果,以便进行下一个工序的工作。同时在施工完成后的运营阶段,也要根据梁体的变形情况对CP进行定期复测,以便于运营维护使用。4.6.2铁一院处理方法针对大跨度连续梁梁体伸缩变形较大,导致CP点坐标受梁体变形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特殊情况,铁一院提出了一种大跨连续梁段CP点坐标变动的特殊处理方法。该方法原理如下:(1)在连续梁远离固定支座端梁缝两侧防撞墙顶面各布置一个测量标志、记为D1

33、、D2,见下图4.6.2-1。图4.6.2-1 标志布置图(2)在该梁缝附近设站进行CP平面网测量时,用游标卡尺量测D1、D2之间的距离为S前。(3)在采用该段CP点进行后续施工作业时,再次测量D1、D2之间的距离为S后,则D1、D2之间距离变化量为S=S后-S前。(4)由于线性温度变化在影响桥梁伸缩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可以认为梁体发生的是线性均匀形变。根据D1、D2点分别至该点所在的连续梁固定支座端的距离S左、S右,左右两端梁长伸缩量分别为:;(5)固定支座端不动,则梁长伸缩量是由固定支座端至D1或D2端桥梁在线路方向上伸缩引起的。根据连续梁上各CP点至固定支座端CP点的距离,则可以求得

34、各CP点在线路方向的距离变化量。(6)根据设计的线路坐标可以计算出该段线路走向的方位角为,由此即可求得各CP点相应的坐标改正数:根据上式求得的坐标改正数改化该段CP点坐标,可以避免CP控制网的复测。该方法已在郑西线渭河特大桥二跨渭河大跨连续梁段落使用,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解决短期内梁体伸缩变形对CP点坐标影响的问题。5 CP网的复测与维护5.1 CP网的复测为保证无砟轨道施工精度,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进度及时组织进行必要的复测工作,竣工验收时必须进行一次复测。CP平面网复测采用的网形和精度指标应与原测相同,当CP、CP控制点破坏或不满足联测精度要求时,需采用稳定的CP点原测成果进行约束平差。CP点

35、复测与原测成果的X、Y坐标较差应3mm,且相邻点的复测与原测坐标增量X 、Y较差应2mm。较差超限时应分析判断超限原因,确认复测成果无误后,应对超限的CP点采用同精度内插方式更新成果。坐标增量较差按下式计算: CP高程复测采用的网形和精度指标应与原测相同。CP点复测与原测成果的高程较差3mm,且相邻点的复测成果高差与原测成果高差较差2mm时,采用原测成果。较差超限时应分析判断超限原因,应对超限的CP点采用同级扩展方式更新成果。5.2 CP网的维护 由于CP网布设于桥梁防撞墙、隧道边墙和辅助立柱上,会受线下工程的稳定性等原因的影响,为确保CP点的准确、可靠,在使用CP点进行后续轨道安装测量时,每

36、次都要与周围其它点进行校核,特别是要与地面上稳定的CP、CP点进行校核,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同时应加强对永久CP点的维护。(1)补设CP标志:在施工或运营过程中应检查标石的完好性,对丢失和破损较严重的标志应按原测标准,并在原标志附近重新埋设,并按初次测量要求做点位记录。(2)外业测量及数据处理:当有CP点丢失时,应补测此CP点前后各2对CP点以及该点的对点,并保证每个CP点被不同的测站观测3次。当观测限差满足要求后约束此点周围的九个CP点进行平差计算,当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后,以本次平差结果为该点的最后成果。如果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6 提交资料施工单位CP测量提交资料文

37、件详细内容如下表6-1所示。表6-1 提交资料文件内容清单序号资料内容备注1测量方案2加密CP及二等水准控制点点之记、观测数据、观测手簿、网形示意图、平差计算报告、成果3CP平面、高程网观测手簿及计算表4CP平面、高程观测网图5CP控制点平面、高程成果表6CP平面、高程控制网平差报告7人员证书、仪器检定证书8CP控制网技术总结报告7 评估说明及要求7.1 建设、评估、施工、监理各方职责建设单位:协调、监督和检查评估、施工及监理单位的各项工作和进度。根据设计院的咨询意见确定特殊地段CP测量技术方案及复测周期。评估单位:编写CP网测量作业指导书;对施工和监理单位测量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施工单位的C

38、P网测量外业进行检查和指导,对施工单位提交的CP网测量数据及控制点成果进行评估;对其采用的起算数据的正确性和兼容性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指导,对合格段落的数据编写评估报告。按要求定期向建设单位汇报评估工作的进展情况;针对现场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并提出相关建议;协助建设单位做好CP网测量管理工作。施工单位:配置足够的满足要求的人员和设备;在CP控制网测量前,逐点检查CP、CP、线路水准基点的分布、桩位保存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CP、线路水准基点的加密测量,并进行CP、CP、线路水准基点网的复测以保证起算数据的精准。在CP标志埋设前对CP标志逐个进行检查,并留有记录;测量

39、过程中定期对所用仪器进行检校,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准;内外业操作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及时提交数据,并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监理单位:对CP标志及其埋设进行抽检;施工单位的外业测量过程进行旁站监理;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处理、提交数据。抽检、旁站时应留有监理记录。7.2 CP控制网测量评估 CP控制网评估软件采用铁一院自主研制的“CPIII精密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系统”软件,该软件于2008年4月通过铁道部专业部门的评审。7.2.1评估流程(1)施工单位提交评估数据:施工单位外业测量完成,经监理单位审核后提交评估单位。施工单位提交的文件包括:评估申请表(见附录2)、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的原始观测数

40、据、观测手簿、起算数据、计算过程及成果文件、仪器检定证书、网图和说明等(若为桥梁段,按三角高程进行了桥上、桥下二等水准传递,则包含相关资料)。(2)评估单位进行检查评估,主要包含以下内容:CP点位的埋设是否合理、埋设方法是否正确;使用的仪器的精度指标及检定情况、作业期间进行的仪器校准记录;外业记录是否完整;观测数据是否齐全、平差计算数据处理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各种资料是否完整齐全。(3)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质量检查:检查外业观测数据的质量,各项限差是否满足要求;检查起算数据是否正确。(4)对数据处理成果及精度进行评估:包括计算过程中的误差检验、坐标及高程成果精度参数的评估等。(5)评估过程中发

41、现问题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重测或补测。评估单位完成上述检查评估项目后编写评估报告,并将评估报告报送建设单位。评估报告内容包括:点位布设及埋标情况评估;CP平面网与CP、控制点联测,CP高程网与二等水准基点联测情况评估。外业测量数据质量评估;起算数据及数据处理过程评估;测量成果精度及可靠性评估;资料完整性评估;评估结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7.2.2 资料要求施工单位提交的原始数据必须真实有效,通过监理确认的原始数据应立即以电子版形式提交给评估单位。提交的文件结构必须清晰,剔除无效数据。CP平面网观测数据格式必须符合4.4.1.5节的要求;CP高程网水准观测数据文件名一律为“起点号终点号(*年0

42、0月*日).扩展名”。CP控制网资料文件结构如下图7.2.2-1所示。平面高程原始数据计算过程成果文件DK*+*至DK*+*段DK*+*至DK*+*段*标段CP控制网水准测量三角高程原始数据计算过程成果文件原始数据计算过程成果文件图7.2.2-1 CP控制网提交资料文件结构评估单位确认数据合格后施工单位应打印纸质报告归档保存并提交给相关单位。附录1 路基段辅助立柱布设路基段CP控制点布设在辅助立柱上,辅助立柱是在扩大的接触网基础上设立的。结合路基上接触网腕臂柱及下锚拉线基础图,在原设计断面的基础上将接触网基础一端扩大用于布设辅助立柱,要求扩大基础与接触网基础同时浇筑,形成一体。(1) 辅助立柱

43、的布设形式一般情况下,将接触网基础由南京向杭州方向端纵向扩大350mm,扩大基础宽度亦为350mm基础承台扩大部分高度设为500mm,遇到有下锚拉线的情况时,应避免下锚拉线对CP控制点产生影响。CP控制点埋设立柱直径为250mm,立柱高度为1100mm,立柱设在扩大基础上靠近线路内侧、距离承台基础边缘50mm的地方。辅助立柱断面及配筋设计图见下页路基段CP辅助立柱设计图。(2)布设要求接触网承台扩大基础顺线路延伸部分需配筋。辅助立柱采用250mm 的PVC 管或其它方式伸入基础承台,并加4 根12mm 的钢筋,钢筋与基础承台的配筋连接,与基础承台一起浇筑。扩大基础与辅助立柱的浇筑应整体划一,内

44、实外美。(3)注意事项辅助立柱施工时应作好防护工作,防止立柱混凝土还没有凝固时遭到外力破坏。安装接触网杆时,应作好对辅助立柱的防护工作,严禁吊装作业时碰动立柱。埋设预埋件时候应在立柱上标明点号及“严禁碰动”等警示语。附录2 评估申请表宁杭客运专线CP控制网测量成果评估申请表工程项目名称: 标段: 编号:(标段号)-(申请日期)致: (评估单位) 我单位依据宁杭客运专线CP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已完成DK + 至DK + 段CP控制网的测量工作,现申请评估。施工单位(章):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申请日期: 年 月 日监理单位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章): 监理工程师: 监理组长/总监理工程师:日期: 年 月 日评估单位意见: 评估单位(章): 评估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日期: 年 月 日建设单位意见: 建设单位(章): 负责人: 日期: 年 月 日附录3 观测手簿及点位记录表宁杭客运专线CP点位记录表标段号: 里程范围:DK + 至DK + 作业单位: 点号线路里程外移距离桩类型位置CP平面控制测量观测手簿 宁杭客运专 线 段 第 页共 页测量单位: 天气: 测量日期: 年 月 日自由测站点编号温 度气 压CP点编号备注CP点编号备 注自由测站、CP点编号示意图线路里程方向说明:将自由测站点和CP点的编号标记于上述示意图中。每一测站均应填写一张表格。观测: 记录: 测量时间: 时 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