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20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5540426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20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20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20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20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20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学业分层测评(二十) (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属于图中B所示的是() 【导学号:63380148】A铜矿、焦炭B雷电、沙漠C化肥、大米D森林、海盐【解析】图中B的含义是自然资源,而焦炭、化肥、大米不能从自然环境中直接获得,雷电目前还没开发利用,它们都不属于自然资源。【答案】D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文明赖以发展的主要基础。读下表,完成23题。社会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产力水平低中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中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小中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简单中等多样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中高2.表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方式和效率产生了变化,其根本原因是(

2、)A人口数量的增大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C资源的不断变化D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3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最强B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C在农业文明阶段,人地矛盾突出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解析】第2题,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会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大大提高。第3题,采猎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最强。工业文明时期人地矛盾较突出。【答案】2.B3.B(2016嘉兴高一检测)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

3、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表述正确的是()A图示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过高,是因为水资源更新速度快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是合理利用水资源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跨流域调水5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A降水总量少B降水年际变化大C浪费更严重D水资源需求量大6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河流径流量较小B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C农业灌溉用水量大D水资源春夏多,秋冬少【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率最高,说明我国水

4、资源短缺较严重的是黄河流域。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第5题,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黄河流域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对水资源需求量大。第6题,河西走廊是我国主要的灌溉农业区,所以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农业灌溉用水量大。【答案】4.C5.D6.C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回答78题。7图示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而且愈演愈烈,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导学号:63380149】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B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C新材料应运而生D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8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A适度开发B利益兼顾C生态保护D公众参与【解

5、析】第7题,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导致需求的增加,从而引发了资源的破坏和相对短缺。第8题,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没有公众在开源节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参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不可能实现。【答案】7.A8.D9读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1)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从_世纪开始渐渐减少。其原因是由于_的急剧增长,以及_的不断增加造成的。(2)世界可耕地面积不仅在减少,而且许多地区由于严重的_和_,还使耕地退化。(3)世界耕地供需状况在20世纪中叶以后发生的变化是_。(4)由世界可耕地总面积和世界人口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得

6、出的结论是_。【解析】第(1)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非农业用地的大幅度增加,使得人均耕地面积渐渐减少。第(2)题,世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造成的土地退化的原因,而土地退化包括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和表述能力。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升华信息的能力,通过世界可耕地总面积和世界人口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得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结论。【答案】(1)20人口非农业用地(2)水土流失荒漠化(3)世界可耕地面积的供给明显减少,而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却明显增加(4)世界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能力提升

7、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见下图),回答下题。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世界能源消费结构/%10我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A乙、bB丁、cC乙、dD丙、d【解析】我国需大量进口的能源是石油,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答案】C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关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

8、丛草地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1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林地灌丛草地建设用地裸岩地ABCD【解析】第11题,根据图例分析前、后期每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水田、灌丛草地都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且前期减少多于后期增加,变化幅度大;旱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且后期减少大于前期增加,变化幅度大;林地、建设用地前、后期都增加且后期增加多于前期,变化幅度小;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且后期减少小于前期增加,变化幅度小;水田和旱地总体上减少大于增加,所以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第12题,解答此题关键词是“由退化趋于好转”,也就

9、是说要找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前、后期变化面积“方向”不一样。结合图分析灌丛草地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所以灌丛草地、裸岩地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答案】11.D12.B13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水资源在很多地区日益紧缺。下图是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均水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上图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形区是_,分析这一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导学号:63380150】(2)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区,但区内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称。试分析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3)根据上图分析,我

10、国人均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形区是_,这一地区除了水能资源外,还有哪些能源比较丰富?并分析这些能源丰富的原因。(4)分析四川省水资源状况及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华北平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从本地水资源状况、人口与经济状况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进行分析。第(2)题,考查在气候相对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易造成的问题。第(3)题,青藏高原是我国能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有地热能、太阳能、水能等能源资源。第(4)题,四川省的水资源状况可从农业(灌溉水源)、工业(能源)分析。【答案】(1)华北平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

11、中在夏秋季,造成冬春的干旱;降水年际变化大;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的污染、浪费比较严重。(2)主要的区位条件有:黄河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由于大量引黄河水灌溉,易造成当地土壤次生盐碱化和黄河下游断流等环境问题。(3)青藏高原地热能和太阳能。水能:河流众多且地势落差大;地热能: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太阳能: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4)四川省的水资源及水能资源较为丰富,该省利用水利枢纽(如都江堰)和水力发电站(如二滩电站)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能源,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其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