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护理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65540383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6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工气道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人工气道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人工气道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人工气道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气道的护理(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人工气道的护理人工气道的护理ICU ICU 戎少瑾戎少瑾2 概念概念 目的目的 适应症适应症 护理护理 常见并发症常见并发症3 人工气道的概念人工气道的概念 人工气道人工气道是通过口腔或鼻腔或直接在上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 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长短,人工气道可选择简易口鼻咽通气管、简易口鼻咽通气管、气管内气管内插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和气管切开。4 1、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 气功能。 2、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3、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 建立人工气道是改善和治疗呼吸衰建立人工气道是改善和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竭的重要手段。目的目的5 适应症适应症 凡是经过一

2、般保守治疗不能达到效果者,凡是经过一般保守治疗不能达到效果者,均应考虑建立人工气道均应考虑建立人工气道。 经口气管插管:最简单易行且有效、最快 经鼻气管插管:操作时间较长,需要病人生命体征较为平稳的情况下使用 气管切开造口置管:呼吸机治疗时间在1周以上的非慢 性病且无气切禁忌症者可行6气管切开造口置管适应症气管切开造口置管适应症1、喉阻塞2、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3、预防性气管切开造口置管4、取气管异物5、颈部外伤伴有咽喉或气管、颈段食管 损伤者7人工气道建立前的准备人工气道建立前的准备物品准备物品准备 带气囊导管、喉镜、导管芯、牙垫、听 诊器、吸引器、吸痰管、胶布、绷带、 石蜡油、注射器、简易呼

3、吸器,手套, 氧气和负压装置处于备用状态药品准备药品准备 镇静剂、麻醉剂病人体位准备病人体位准备 仰卧、头尽量后仰,有条件则去掉 床头栏、肩部略垫高,去除口鼻腔 内分泌物,有义齿的取出义齿。简 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以提高氧储备 8 气管插管过程中的配合气管插管过程中的配合 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石蜡油润滑气管插管,导管置入气道后协助医生拔出导丝,确定刻度后,放置牙垫,固定气管插管,向导管外气囊内注入3-5ml空气,吸净气管内分泌物,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摆好患者体位 如患者烦躁,应遵医嘱给予镇静,约束患者的双上肢 9人工气道建立后的管理人工气道建立后的管理 确定导管位置不移位,固定并记录好插管的刻

4、度 气管切开时,系带松紧度为一个小手指的尺度 注意体位变化,头部四肢的活动度,防止意外拔管 在麻醉清醒后需要注意沟通 凡插管后的病人要适当的进行约束、镇静,防止病人不耐烦而自行拔管10意外拔管的原因意外拔管的原因 患者方面的原因有:患者方面的原因有: 谵妄,意识障碍烦躁而自行拔管,疼痛,与患者相关的其他因素有关,如环境陌生,限制探视等 医院方面的因素有医院方面的因素有: 危险因素:ICU特殊的环境 相关因素:工作忙,缺乏经验,未镇静 技术层面的因素技术层面的因素:气囊处理不当,充气不够11意外拔管的处理意外拔管的处理 气管插管气管插管 8cm内,吸净口鼻及气囊上的滞留物,放气囊,送回原来的深度

5、。 8cm以上,气囊放气,拔管,鼻导管或面罩给氧,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重新插入。 气管切开气管切开 48小时内,请专科医生处理 窦道形成后,吸痰,放气囊,重新插回导管,重新固定12人工气道护理人工气道护理 1 1、人工气道的固定、人工气道的固定 2 2、人工气道的湿化、人工气道的湿化 3 3、吸痰、吸痰 4 4、防止气道阻塞、防止气道阻塞 5 5、防止气压伤、防止气压伤13141516人工气道的固定人工气道的固定 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的固定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的固定 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 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17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的固定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的固定 准备两根寸带

6、,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的两侧,将长的一根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系带松紧度以容纳一个小手指为宜。过松易致导管脱出甚至意外拔管,过紧容易导致患者不适,注意一定要打死结,以免自行松开,导致套管固定不牢脱出。1819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 剪一长10cm,宽2.5cm的白布纹胶布,从中间剪开一部分后固定,宽的一端贴在鼻翼上,将另一端两条细长的胶布,分别环绕在气管插管的外露部分。再用一寸带在气管插管处打结,绕过耳后(一侧耳上一侧耳下),在左侧或右侧打结双层固定。 胶布及寸带每日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20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 先用一胶布固定好气管插管和牙垫,再用

7、两条长胶布交叉固定于患者面部,最后用一寸带在气管插管处打结,绕过耳后(一侧耳上一侧耳下),在左侧或右侧打结双层固定。经口气管插管必须用牙垫,防止病人双齿咬合时,夹闭气管插管。 经口气管插管者由于口腔分泌物易流出,造成胶布松动,应密切观察并及时更换。2122人工气道的湿化人工气道的湿化 正常的上呼吸道黏膜有加温,加湿、滤过和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的功能。 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 做好气道湿化做好气道湿化是所有人工气道管理的关关键键23 气道湿化的方法气道湿化的方法 气道湿化的方法主要由两种两种: 一种一种是呼吸机上配备的加温和加湿装置,另另一种

8、一种是借助护理人员,应用人工的方法,定时或间断的向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的方法。24251、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 :机械通气时,液体入量保 持25003000ml/d 。 2、呼吸机的加温湿化器: 温度控制在3236, 如超过40可造成气道烫 伤。 3、气道内持续滴注湿化液:用于脱机患者 4、气道冲洗5、雾化吸入 6、其他:人工鼻应用,病房可采用地面洒水、空气 加湿等使湿度达到50%-70% 气道湿化的方法气道湿化的方法26气道冲洗气道冲洗 应用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每次吸痰前抽25ml于病人吸气时注入气道。注意对于呼吸机治疗期患者在操作前先吸纯氧1min,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注入冲洗液后应给予吸痰与

9、拍背,对于痰液黏稠者,可以间断反复多次冲洗。27人工鼻人工鼻一次性使用吸湿冷凝加湿器。 临床用于重症及麻醉病人机械呼吸或者气管切开患者自主呼吸的气体湿化、暖化。其原理是通过人工鼻内聚氨酯(海绵)的材料,吸收患者呼出的水分和热量,在吸入的气体通过人工鼻时,把水份和热量带回到气道中。能改善肺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复合式人工鼻有过滤功能,过滤孔径为0.2UM,能有效的过滤细菌和病毒,能有效的控制交叉感染发生2829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 人工气道患者为湿化气道所滴入的量应根据气道湿化的情况来调整。 30判断气道湿化的标准为判断气道湿化的标准为: : 湿化满意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

10、,能顺利通过吸痰管, 气管导管内没有痰痂,患者安静, 呼吸道通畅。 湿化不足: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可有突然 的呼吸困难,紫绀加重。 湿化过度湿化过度: 分泌物过分稀薄,咳嗽频繁,需要 不断吸引,患者烦躁不安,紫绀加 重。 31 机械通气时,由于建立了人工气道,一旦发生痰阻塞,就会直接影响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 由于其不能达到有效地咳嗽,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淤积阻塞而出现气道阻力增加,通气不足,进而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以必须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证气道通畅。保证气道通畅。 因此,吸痰吸痰在人工气道的护理中非常重要非常重要3233 吸痰吸痰通常

11、是指吸出人工气道内人工气道内的痰液,但完整的吸痰还应包括吸除鼻腔鼻腔和口腔口腔的分泌物。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有效地方法,可以清除呼吸道和套管内的分泌物,以免痰液形成结痂阻塞气道。34吸痰吸痰 1 1、正确判断吸痰时机、正确判断吸痰时机 2 2、吸痰的步骤、吸痰的步骤 3 3、吸痰注意事项、吸痰注意事项 4 4、吸痰的常见并发症、吸痰的常见并发症 5 5、判断痰液黏度的方法和临床意义、判断痰液黏度的方法和临床意义35吸痰时机吸痰时机 1 1、肺部听诊方法持续评估肺部听诊方法持续评估 2 2、根据痰液量、性质决定、根据痰液量、性质决定 3 3、根据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根据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

12、 4 4、观察呼吸机报警情况观察呼吸机报警情况 5 5、行胸部物理治疗后行胸部物理治疗后 6 6、根据患者咳嗽情况及患者要求、根据患者咳嗽情况及患者要求 7 7、根据疾病判断、根据疾病判断 ARDS ARDS、颅内高压者控、颅内高压者控 制吸痰次数制吸痰次数 36肺部听诊持续评估肺部听诊持续评估 把听诊器置于胸骨上窝或站在病人床旁,如能听到“呼噜”声表明大量糊状痰液淤积在上气道,应立即吸痰。 听诊器放置3-4胸椎两旁,如听到“呋哈”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并夹杂低调较远的“咝咝”声,是分泌物粘稠,粘痰多存留于下呼吸道,痰鸣音相对固定,痰液不易吸出,可先做20分钟超声雾化,再结合自下而上拍背,促使痰液脱

13、落,经支气管舒缩及纤毛运动使痰液排入大气道,此时在胸骨上窝可听到“呼噜”声即可吸痰37 简单的用气道压力升高来判断吸痰的时机,这是不精确的。气道压力的变化直接反映呼吸道阻力和肺顺应性的变化。 气道峰压(Ppeak)的大小与气道阻力、吸气流速等因素有关, 气道平台压(Pplat)的大小与弹性阻力有关。 当Ppeak与Pplat同时升高,气道峰压与平台压的差值(PpeakPplat)不变或升高不明显,表示肺的顺应性降低,不能通过护士的吸痰解决,应告知医生采取其它干预手段; 而PpeakPplat明显增高则表明气道阻力升高,在排除患者咳嗽、管道扭曲、人机对抗等原因后,可判断为痰液阻塞引起,作为吸痰的

14、指征。38胸部物理治疗(胸部物理治疗(CPTCPT) 胸部物理治疗(CPT)是采用深呼吸、有效咳嗽、叩击、振动、体位引流和机械吸引等物理手段,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39吸痰步骤吸痰步骤 解释 准备用物 选择合适的途径 吸痰:轻柔、旋转、提升40吸痰注意事项吸痰注意事项 1、吸痰前后需给纯氧2min,吸氧者需给高流量氧浓度。 2、注意无菌操作 3、吸痰时注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4、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S,负压吸引压力,成人为 200-400mmHg,小儿200mmHg. 5、吸痰时吸痰管直径不超过套管内径的1/2-2/3. 6、先吸气道,后吸鼻、口腔。 7、危重病人和痰量过多的病人,吸痰时不宜

15、一次吸 净,必要时间隔3min以上再吸引,对于痰液粘稠不 宜吸出者,吸痰前向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再吸引。41吸痰并发症吸痰并发症 低氧血症 气道损伤 颅压增高 咳嗽、支气管痉挛 感染 心率增快、心律失常 人工气道梗阻42判断痰液粘稠度的方法和临床意义判断痰液粘稠度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根据痰液在吸痰管接头处的形状和管壁的 附着情况,可将痰液的粘度分为3 3度度: 度度: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管壁内无 痰液滞留,如量过多提示气管湿化过度 可适当减少滴入量和湿化量43判断痰液粘稠度的方法和临床意义判断痰液粘稠度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度度:痰的外观较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 痰液停在管壁内,但易被水冲洗干净。

16、 度度:痰的外观明显粘稠,管壁内滞留大量 痰液且不易被水冲洗干净。提示痰液 太粘稠不易吸出,提示气道过干,应 加强湿化,必须及时采取措施。44 人工气道阻塞可严重影响通气的效果,而气道湿化不足或吸引不充分是引起气道阻塞的主要原因。 气道阻塞可导致通气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出汗,呼吸困难,紫绀甚至意识障碍等。 气道阻塞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气道大出血、呕吐物误吸,或由于气管食管漏引起的误吸、针头的坠入等,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发生。45防止气道阻塞防止气道阻塞1、应用人工气道湿化,防止发生湿化不足或 过度2、定时彻底有效吸痰,判断痰液粘稠度3、吸痰管要插到有效深度以便

17、吸净痰液4、检查有无套管脱落和异物堵塞5、气管切开如改用金属套管,定时消毒内套 管6、翻身时,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的牵拉扭曲。46 防止气压伤防止气压伤 气管内导管和气囊气囊压迫气管壁粘膜造成气管粘膜水肿,糜烂溃疡以致狭窄,是机械通气的严重并发症。4748气囊的管理气囊的管理 1、作用:A、保证潮气量 B、防止误吸 2、气囊压力 15-25cmH2O (18.5mmHg) 3、应用最小漏气技术(MLT) 4、充气时注意吸净痰液及声门下滞留物 5、每4小时放气一次,每次5-10分钟 6、尽量采用高容低压套囊,避免过度充气;或用双套囊导管,可交替充气49最小漏气技术 定义: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

18、出 充气方法:将听诊器放于气管处,向气囊 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 抽出气体,从0.1ml开始,知 道吸气时听到少量漏气声;再 缓慢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 漏气声。50 提高心理社会支持提高心理社会支持 对所有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无论其意识是否清楚,均应受到尊重。治疗和护理病人时,要主动亲近病人,细致的解释,教会患者用非语言方式表达需求和进行交流。多与患者家属沟通,以满足双方对安全、爱、归属等层次的需求,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51人工气道常见并发症人工气道常见并发症 1、气道黏膜损伤 2、气管食管瘘 3、堵管、脱管 4、气囊破裂 5、漏气 6、感染:伤口、肺部 7、营养失调 8、失用性综合症 9、精神等影响5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