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和民商法的联系与区别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65531079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经济法和民商法的联系与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济法和民商法的联系与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济法和民商法的联系与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经济法和民商法的联系与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和民商法的联系与区别(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经济法和民商法的联系与区别一、经济法与民商法的联系( 一 ) 二者都是以特定的市场经济关系作为规范对象。民法通过对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的调整,通过确认主体权利和确定一系列适应市场经济的民事法律制度,为民事主体参与市场活动和市场竞争奠定了必要的条件。近代市民社会以商品交换为运作方式,正是通过商品交换,才使得个人利益得以实现,商品交换要求交换双方必须承认对方是商品的所有人,与自己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只有承认交换双方是平等的,才有可能实现商品的自由交换,获取个人利益。经济法则通过对因国家干预经济或管理经济所形成的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的调整,规范政府主体和市场主体的活动范围和行为方式,为民事主体参与市场活

2、动和市场竞争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经济法从其本质上说,是从法律角度反映国家因素对市场经济的直接影响,亦即对国家管理和协调国民经济运行关系的法律调整。经济法通过国家干预和国家参与等手段、方式,目的是通过市场之手和国家之手,以对社会资源重新整合、优化配置,谋求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整体利益平衡和国家经济安全。( 二 ) 二者适用许多相同的法律制度民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它所确立的一些基本制度和基本准则,对于调整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的经济法同样适用。例如,民法中的法人制度对于确认经济法中的市场主体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 民法中的物权制度对于认识经济法中的市场主体的权利具有

3、重要的指导意义; 民法责任制度可以直接为经济法所适用。 经济法和民法在法律制度适用上的某些一致性,甚至决定了经济法在某些方面无须确立自己的制度概念范畴。商法是属于企业的法,经济法对经济生活的适度干预,归根到底也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外部干预。 所以, 经济法和商法都是规范有关企业经济活动的法域; 同时, 经济法调整社会经济生活须借助国家公权力,商法一方面为了保护企业权利,一方面又要运用国家公权力对企业进行监督因而与经济法一样,不同程度地带有公法的性质。二、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区别( 一 ) 基本经济观念的差异1、自由放任是民法的经济理念基础近、现代民法的基本原则、原理形成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当时的

4、社会经济状况,近似于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 ( 即无垄断和自然垄断的存在 ) ,亦不存在外部性等。这使当时,直至以后很长时间的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市场( 即市场机制 ) ,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发地配置社会资源,由市场自动地协调经济运行”。即使现今,在西方经济学界中的新自由主义派仍认为: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是正确的, 资源只能由市场来配置才有效; 即使市场本身有难以克服的缺陷,但克服的唯一办法是完善市场机制 ,而不能依赖于市场外的政府力量; 市场失灵不是市场自身的原因, 而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因为政府有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 ; 只要减少国家干预,多些市场竞争,市场机制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以上观念的核心就

5、市场万能,政府无能。这种思潮亦波及到法学领域。在资本主义建立初期,一直到垄断资本主义前夜,自由放任的思想始终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统治地位,这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这一时期,生产力还不发达,主要表现在:分工虽有很大的发展但还不细化 ; 单个生产者的生产规模还不大; 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在生产中还没有充分体现; 封建生产关系残余即人身依附关系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在这种经济关系相对简单的条件下, 经济机制自身的功能基本上可以协调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 单个生产者的自利行为受其生产规模和所掌握的科技所限,造成的外部不经济 ( 即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行 为,在不对他人支付任何代价情况下而给他

6、人造成的不利 ) 还不明显 ; 社会作为科学技术的最主要推动者还没体现出来,加之反对封建主义的需要和统治者组织经济的经验还缺乏,自由放任思想的出现就成为必然。亚当?斯密曾以人是自利的作为理论的前提,在此基础上, 认为: “在各事物听任其自然发展的社会里,每个人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和目的在于使其生产值达到最大程度,在这种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所要达到的目的。”即自利的人在“无形之手”的指引下,可实现经济的有效、协调发展。经济自由意味着人们要有经济上选择的自由,而自由选择的实现是以人平等为前提条件的,如果人与人不平等,

7、那么自由选择就无从实现。以上观念用法律表示出来,就是个人利益不可侵犯; 人人平等 ; 意思自治。这是资产阶级民法的三大原则。由此可见,自由放任,就可实现经济理想状态,是资本主义民法的经济观念的基础。民法规制从经济角度看,旨在保证市场机制运行的条件不受破坏。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所需的,主体平等,自由选择,明晰产权,诚信、遵守交易规则等,都从民法的基本原则,物权制度,合同制度中得到反映。2、国家干预是经济法的经济理念基础经济法的基本理念、 制度形成于20 世纪中叶以后, 经济危机的频繁暴发及造成的破坏, 使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都对市场缺陷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结论认为,以下市场缺陷都会导致市场失灵: 市场形成

8、垄断和自然垄断; 外在经济和外部性的存在; 信息偏在、 不足、 不充分 ; 不公正的分配;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公共物品提供达不到最优 ; 市场的投机性和未来的不可确定性,导致的风险性,造成部门间投资的失衡等。可见市场机制并非万能。所以当市场失灵时,必须通过政府的作用来调节市场经济活动。但政府调节亦并非完美无缺,政府有以下不完备性: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产生有代表性的政府; 民主社会, 执政必须获得选票, 选票获得又以金钱为后盾,这势必使政府倾向于某一实力集团利益。政府官员只对上司负责,社会利益往往不被考虑 ; 政府决策眼光短浅, 因为民主社会政府面临几年一度的选举, 为迎合选举, 导致政治决策上

9、的近视眼; 政府决策由政府官员作出, 而人因受有界限性约束, 制订政策时失误也难免除。这些都导致政府失灵。在既存在市场不完备和政府不完备的条件下,如果政府的不完备性超过了市场的不完备性,那么政府干预将不会存在,因为蒙受市场的不完备比蒙受政府的不完备对人们更为有利。 但现实中政府干预 的存在且越来越强的事实证明, 只要有所约束, 政府的不完备性是会小于市场的不完备性。基于此,有学者认为,“经济法固然是政府干预经济之法,但也是某种程度上甚至首先是干预政府之法,界定政府权力,规范政府行为,明确政府责任是经济法的核心内容所在”。这一基本经济观念的差异,导致了民法与经济法立法目的完全不同,既然市场自由放

10、任,即让市场机制自发作用可以实现经济的理想状态是民法的经济学观念基础,那么民法的所有规制旨在给市场机制的自由发挥创造条件,即恢复市场机制的自然状态。经济法却以相反的经济观念为基础,它所有的规制旨在限制、修正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以使市场经济按人设计的理想状态运行。 因而可以说民法是市场经济的“自然法”, 而经济法则是市场经济的“制定法”。这正是世界范围内各国民法内容具有很大相同性及稳定性,而经济法却因国家不同及一国历史时期不同具有很大差异性的原因所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的观念差异经验证明,人们之所以要参加经济活动,在经济活动中与他人发生某种关系,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

11、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由此可见, 每一个社会关系首先作为利益表现出来, 即经济关系实质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因此, 作为调整经济关系 ( 财产关系 ) 的民法和经济法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外是改变经济生活参与者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是以各种形态表现出来的物质利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能取得多少利益主要取决于其所拥有或可供支配的生产要素,这些要素既是其重要的物质利益,也是其借以实现自己其他物质利益的手段。各经济活动参与者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生产要素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为了各自利益结合起来构成经济社会,形成社会经济共同体,共同体为发挥其职能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物质和资本,这样就

12、形成了社会利益,同时就产生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1、个人利益的实现是民法的核心我们知道,近、现代民法的基本原则、制度产生于资本主义形成和上升时期。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限制,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还不紧密,经济社会对经济主体的发展影响还不明显。各经济主体之间除了在交换中直接联系以外,再无别的联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时经济社会,一方面不存在外部性即每个经济主体生产和消费物品及服务的行为不以市场为媒介而对其它的经济主体产生的附加效应的现象。另一方面,公共物品对经济个体的影响微不足道。所谓公共物品指“如果就某物品来说,特定的个人和他人能够同时消费,则这种物品就很 难通过市场供给。我们将这种物品

13、称之为公共物品”。在这样的经济社会中,个人利 益与社会利益不存在冲突,社会利益只不过是个人利益的简单加总而已。因此,个人利益最大化也就可以导致整个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了以人的个性自私性或自利性为基础,强调人的个性充分对个人及社会有利的思想观念产生就成为必然。亚当?斯密认为:“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追求的是个人利益,并不想促进社会利益,但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这样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 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个人利益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个人利益呢?个人利益的大小如何衡量?经济学认为,个人利益就是个人所掌握的物质资

14、料和可支配的物质资料,其利益大小取决于物质的多少和物的效用。而物的效用是以其给所有者所提供的心理满足程度来衡量的。可见主观因素在效用决定中有很大作用。由于个人的偏好不同及“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 随着一个人拥有某物品数量的增加, 增加的边际效用是减少的 ) 作用, 同样的物质资料对不同的人效用就不一样, 即表现出的利益大小就有差别。可见,只有个人是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基于此,民法制度设计只要能给个人提供激励,促使个人利益的实现,就可以实现社会利益。民法制度虽历经变迁,对私权绝对进行了一定限制,但以个人为本位,所有规范旨在保证个人利益的实现仍是民法的核心。根据以上理论,在一个社会中要使个人利益

15、最大化以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在以个人利益为本位的基础上,还必须给经济活动者以完全的意志自由,使其根据所掌握的生产要素和个人偏好进行自由选择。民法的个人本位和意思自治正是这一要求的反映,可见这一经济观念是民法的经济观念基础。2、社会利益的实现是经济法的核心经济法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使生产者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任何经济主体都离不开经济社会而发展,正如T?布豪斯所说“某些老板们认为,他们由于自我奋斗获得成功并且创造了自己的企业,而在事实上,是整个社会向他们提供了技术工人、机器、市场、安定和秩序,如果把这些因素统统去掉,那么,我们只不过是一个赤身裸体的野蛮人, 靠采野果打野兽为生

16、”。 从经济学角度讲, 这时的经济社会中存在外部性; 公共物品对各经济主体的影响至关重要; 存在信息偏差交易双方对有关交易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等,这样势必会导致交易中有一方以另一方的“信息偏差为基础,而把交易主体的另一方置于不确定的环境中”这种存在着不确定时,便不能达到帕累托效率。同样,现代经济学中 的集体行为理论说明,在无外在条件约束下,公共物品的提供达不到帕累托效率,这三方面告 诉人们,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冲突。因此,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下简单加总,个人利益实现并不必然导致社会利益实现。基于这一假设,经济法制度的设计以社会为本位,为追求社会利益的实现,其按一定标准把主体分成不同的种类,按其功

17、能、地位,给各个成员一种独立的和有选择性的激励,“以驱使潜在集团中的理性个体采取有利于集团的行动”,即其所有规制旨在保证社会利益实现。以此理论为基础,国家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时,或为促进个人利益时,就必须从社会利益出发,从财政、金融、社会保障、区域平衡等方面入手,利用国家权力对一切不利于社会利益的行为给予限制。这些以立法表现出来正是经济法的内容,而社会本位、国家干预又被经济法学家们认为是经济法的本质,可见这一观念是经济法的经济观念基础。以上经济观念的差异, 导致经济法和民法的立法出发点正好相反, 民法以个人利益为本位,所有规制旨在保证个人利益充分实现,以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的个性

18、得以充分发展。经济法则以社会利益为本位,一切规制都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学家认为,民法是私法,经济法是社会法。如果从发展经济的角度看,民法侧重从微观、从经济发展所需动力方面, 以高效率来促进人的利益的实现; 而经济法则侧重从宏观、 从协调方面减少社会经济震荡造成的破坏和优化经济结构,从而提高效率来促进人们的利益。正因此,日本学者金泽良雄说:“经济法规制的目的,概括地说,是在于从经济政策上实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协调的要求。”( 三 ) 也正是基于民法与经济法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别,才在具体制度上有了更为细致的区 分。1、二者调整对象不同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而经济法的

19、调整对象则是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这两种经济关系的性质泾渭分明、迥然有别,是不容混淆的。这是经济法与民法的最根本的区别,也是经济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的最基本的根据。2、二者的功能不同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两种调节机制,一种是体现价值规律作用的市场调节,一种是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直接或间接干预管理。前者被称为“无形之手”,后者被称为“国家之手”。 民法是保障市场调节有效运作的法律机制, 它更多体现的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和要求; 经济法是保障国家调节有效运作的法律机制,其功能在于弥补民法在解决市场失灵、效率与公平等问题上的不足,以改善和矫正市场机制内在的缺陷。3、二者的性质不同民法属于私法的范畴,被公认

20、为典型的私法,强调诸如“主体平等”、“意思自治”等一系列民法原则。 而法学界对经济法性质及其归属的认识却大相径庭, 有的认为经济法属于公法,有的认为经济法是“跨越公法与私法并含于其中的法律” ; 有的则突破了传统的私法的划分, 认为经济法是属于独立于公法和私法之外的第三大法域。无论对经济法的归属如何确认,它不属于传统的私法当无疑义。从以上这此方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民法与经济法是以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人及人性观为前提得出的两种不同规范经济学理论为观念基础的。正是这些根本理念的差别导致它们在立法目的、目标以及实现目的、目标的方式、手段上根本不同,可见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且不可相互替代的法律部门。现代市场经济是“混合经济”, 即要靠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 现代社会 是高度社会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既要承认人的个性但更要注重人 的社会性 ; 现代社会又是高度文明的社会, 人格平等是人作为人的起码要求, 社会应充分给予保护,但人在现实中各方面又存在着差别,这也是现实,亦应承认。在这种复杂的经济社会中,面对如此复杂的人,任何单一的法律调整工具都是不可能实现社会目标的,这也是民法与经济法在调整现代市场经济关系中并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