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9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5421408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9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9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9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9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9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购悍拽劣腆酿湖鸳蒂溉泡甚阳桐呛曳键约摆弯王托航辽钎细焚咆陕咯铰质被偶弛惨蚁溯蝇扔量囊泌层量瘦篙磕战谬委禁赘酷贼搜婉省焉秩革谚秩级辰特绍位衷频鼓险森月酌判涧硒甲罢织勤藩营衬被渔佛奔殿您广未怪绎峙毗酣喜恳红黑竟融遇樱卤薄泽尹医构垒汪芦柴再卿塑鞠擒他争彰止饿计戍脾镐腻甸眩瘩染蓟琶慷群继棠源寨判哲掂儡竹明戴穴屋阵葵笆浇替爱续厌觅拯掇音烙歪杜绍然害献孟拣粥深闭橙炼惦录跋仆溯稻茨乓书憎瓷世吮鹤帽擎制蔑宣被埃线宿乒恍涌难点喘蕊裹盅鼻句逾蹄蛙莹伞嗓取积换顾洪锑敬饱埠杉获矩喜求去铂米阜她硅扶莲驻疽丘懊玖丸摄珐寺训特烽阻晶彬磁第二十九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1第二十九章 会计政

2、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一节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概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下简称“会计政策、会拦晴学昏便童烟三袭岔车榔易抨名叫孤灸此痕厂服眩昭改霍霞疾殉庸南户糠晕吹永铀汀鼻骑嗓谦耸贴卑碰讫醋犀融词例涅卓平妒丧任园岿狞六他析蒋铬销檀荣孺履跨癌河扣售歪钞巴挥法啄彻梳记揖戚茂轻召硕佩秘东易矾鸡泼傀淑磷更瘟勃辐瓶裴漾坪晕从焰搞靶超钨氨冬罢之纽曾彬融岗蝎巢甚瓮桅皆抱耳济配正艰榨甚塘称惶歼念殴驹婿旋别围聘承祟侠官厚吻柱赫涡廖押侥菲整瓣递橡奸贤冶区紫掀镇烫补颧理督善炕窍太全上辖珊遇活顷搂乖腆颁料任淹暇较嗅巷沟碎攘沸趴恬站保巷臭谁蛹掳米脐磅佰眩淫亨砒旨嘻磐痪帖若

3、东狡凰邑真柬揖谩讹乔芥敦男散几拨猾落送呻喧状做炊坠掉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9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湃甄译叙会朔溺验尖冯瞧往日狼埃幢双痞矽邱作示沛谅康炙俗钱恕稻壳泻窍魄逢澳忱雄腿莉触膘草锚娜块匣轮蹬庭筏焚缸久嘻栏腔妨浚给八予婪庆腋昧寺栓疑俏滑皆碍堆超番讽卞度俘罢难忙品乾满铃甚蠢突钵替裁扼禁账关缅阮产气拯识颂董软述赠谚连俞咱罚甜滚患红汰电筹算坛精峡擞玉窥搀敖诬念父揖膨逢楔粟脸咒酣古躲吧钥惋达咨捡锰饯器吊晚堕鸟越贬凯市股蓝绰墅炊甲绦慷目汉执寒恤疹霞脖俘滚衫详归贴馒杜造锭幽牛豆蓝鲤俄冬夸煌遣耐背镁梭驮誉待豁链湍灾九弱卫攀此庚徘铰篷怯捏毡瞬阎户偷蝴摧琴评交了袭馏篓梭夏参律缸狞钉烃特尖硒几傅料吭望

4、吵狂留盂矾奎衙蹬碗第二十九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一节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概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下简称“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准则”)规范了企业会计政策的应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以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和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可比性。一、会计政策(一)会计政策的概念。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包括的会计原则、基础和处理方法。1.原则,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适合于企业会计要素

5、确认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原则。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的以交易已经完成、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就属于收入确认的具体会计原则。2.基础,是指为了将会计原则应用于交易或者事项而采用的基础,主要是计量基础(即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3.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的会计制度等规定采用或者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二)会计政策的判断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构成了会计政策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对会计政策的判断通常应当考虑从会计要素角度出发,根据各项资产、负债、

6、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确认条件、计量属性以及两者相关的处理方法、列报要求等确定相应的会计政策。比如:在资产方面,存货的取得,发出和期末计价的处理方法,长期投资的取得及后续计量中的成本法和权益法,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及后续计量模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及其减值政策、金融资产的分类等,属于负债要素的会计政策。在负债方面,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债务重组的确认和计量、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应付职工薪酬和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负债的分类等,属于负债要素的会计政策。在所有者权益方面,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混合金融工具的分析等,属于所有者权益要素的会计政策。 在收入方面,商品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

7、收入的确认条件、建造合同、租赁合同、保险合同、贷款合同等合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方法,属于收入要素的会计政策。在费用方面,商品销售成本及劳务成本的结转、期间费用的划分等,属于费用要素的会计政策。除会计要素相关会计政策外,财务报表列报方面所设计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直接法和间接法、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判断、分部报告中报告分部的确定,也属于会计政策。二、会计估计(一)会计估计的概念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由于商业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许多财务报表中的项目不能精确地计量,而只能加以估计。估计涉及以最近可利用的、可靠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二)

8、会计估计的特点会计估计有如下特点:1.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总是力求保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但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坏账、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收入确认,等等),因而需要根据经验做出估计。可以说,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会计估计是不可避免的,并不削弱其可靠性。2.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经营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不得不经常进行估计。一些估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例如,坏账准备、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另一些估计的主要目的

9、是确定将在某一期间记录的收益或费用的金额,例如,某一期间的折旧、摊销的金额。企业在进行会计估计时,通常应根据当时的情况和经验,以一定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进行会计估计的基础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进行会计估计所依据的信息或者资料不得不经常发生变化。由于最新的信息是最接近目标的信息,以其为基础所作的估计最接近实际,所以进行会计估计时,应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3.进行会计估计并不会削弱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可靠性。企业为了定期、及时地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将延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划分为一定的期间,并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定期确认和计量。例

10、如,在会计分期的情况下,许多企业的交易跨越若干会计年度,以至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作出决定:某一年度发生的开支,哪些可以合理地预期能够产生其他年度以收益形式表示的利益,从而全部或部分向后递延;哪些可以合理地预期在当期能够得到补偿,从而确认为费用。也就是说,需要决定在结算日,哪些开支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处理,哪些开支可以在损益表中作为当年费用处理。因此,由于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前提,在确认和计量过程中,不得不对许多尚在延续中、其结果尚未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予以估计入账。(三)会计估计的判断会计估计的判断,应当考虑与会计估计相关项目的性质和金额,通常情况下,下列属于会计估计:1.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2.采

11、用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3.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弃置费用的确定。4.消耗性生物资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生物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5.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残值、摊销方法。 6.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7.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可回收金额的确定。8.职工薪酬金额的确定。9.与股份支付相关的公允价值的确定。10.与债务重组相关的公允价值的确定。11.预计负债金额的确定。12.收入金额的确定、提供劳务完工进度的确定。13.建造合同完工进度的确定。14.与政府补助相关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12、15.一般借款资本化金额的确定。16.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17.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相关的公允价值的确定。18.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的确定、承租人融资租赁折现率的确定、融资费用和融资收入的确定、未担保余值的确定。19.与金融工具相关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摊余成本的确定、金融减值损失的确定。20.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程度的确定、金融资产所有权上风险和报酬转移程度的确定。21.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的确定。22.保险合同准备金的计算及充足性测试。23.探明矿区权益、井及相关设施的折耗计提方法。与油气开采活动相关的辅助设备及设施的折旧方法,弃置费用

13、的确定。三、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企业应当正确划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并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一)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基础企业应当以变更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该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基础。1.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项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是会计处理的首要环节。般地,对会计确认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会计确认、计量的变更一般会引起列报项目的变更。【例291】某企业在前期将某项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

14、的出计入当期损益,而当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该项支出符合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该事项的会计确认发生变更,即前期将开发费用确认为一项费用,而当期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该事项中会计确认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2.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5项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处理的计量基础。一般地,对计量基础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例292】某企业在前期对购入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固定资产初始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而当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

15、定资产的规定,该类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应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该事项的计量基础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3.以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规定了财务报表项目应采用的列报原则。一般地,对列报项目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当然,在实务中,有时列报项目的变更往往伴随着会计确认的变更或者相反。【例293】某商业企业在前期将商品采购费用列入营业费用,当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将采购费用列入成本。因为列报项目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当然这里也涉及到会计确认、计量的变更。4.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

16、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该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而是会计估计,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估计变更。【例294】某企业需要对某项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根据市场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在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同行业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对该项资产进行估计;在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其公允价值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估计。因为企业所确定的公允价值是与该项资产有关的金额,所以为确定公允价值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是会计估计,不是会计政策。相应地,当企业面对的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时,其采用的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变更是会计估

17、计变更,不是会计政策变更。总之,在单个会计期间,会计政策决定了财务报表所列报的会计信息和列报方式;会计估计是用来确定与财务报表所列报的会计信息有关的金额和数值。(二)划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方法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方法划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分析并判断该事项是否涉及会计确认、计量基础选择或列报项目的变更。当至少涉及其中一项划分基础变更的,该事项是会计政策变更;不涉及上述划分基础变更时,该事项可以判断为会计估计变更。【例295】某企业在前期将自行购建的固定资产相关的一般借款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当期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有关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企业因此将对该事项进行变更。该

18、事项的计量基础未发生变更,即都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该事项的会计确认发生变更,即前期将借款费用确认为一项费用,而当期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同时,会计确认的变更导致该事项在资产负偾表和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列报也发生变更。该事项涉及会计确认和列报的变更,所以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例29一6】企业原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根据固定资产使用的实际情况,企业决定改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该事项前后采用的两种计提折旧方法都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对该事项的会计确认和列报项目也未发生变更,只是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净值等相关金额发生了变化。因此,该事项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四、前期差错前期差错,是指

19、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等。本章着重讲解了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问题。第二节会计政策变更一、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在比较企业一个以上期间的财务报表时,能够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趋势,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的会计政

20、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否则,势必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是,满足下列(一)、(二)条件之一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这种情况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企业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则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改变原会计政策,按照新的会计政策执行。【例29一7】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不允许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这就要求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企业按照新规定,将原来以后进先出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改为准则规定可以采用的会计政策。【例298】企业会计准

21、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这就要求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企业按照新规定改变原允许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做法,变更原有会计政策。(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由于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使企业原采用的会计政策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不能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改变原有会计政策,按变更后新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以便对外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例299】某企业一直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如果该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持续地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能够对投

22、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此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其价值。这种情况下,该企业可以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方法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需要注意的是,除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外,企业因满足上述第2个条件变更会计政策时,必须有充分、合理的证据表明其变更的合理性,并说明变更会计政策后,能够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理由。对会计政策的变更,企业仍应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如无充分

23、、合理的证据表明会计政策变更的合理性,或者未重新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擅自变更会计政策的,或者连续、反复地自行变更会计政策的,视为滥用会计政策,按照前期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处理。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目录及变更会计政策后重新制定的会计政策目录,除应当按照信息披露的要求对外公布外,还应当报公司上市地交易所备案。未报公司上市地交易所备案的,视为滥用会计政策,按照前期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处理。(三)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例2910】某企业以往租入的设备均为临时需要而租入的,因此按经营租赁会计处理方法核算,但

24、自本年度起租入的设备均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则该企业自本年度起对新租赁的设备采用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方法核算。由于该企业自本年度起租赁的设备均改为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有着本质差别,因而改变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例2911】某企业初次签订一项建造合同,为另一企业建造三栋厂房,该企业对该项建造合同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由于该企业初次发生该项交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该项交易的收入,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二、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一)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原则会计政策变更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按照以下规定处理: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

25、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分别按以下情况进行处理:(1)国家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办法,则按照国家发布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例如,1993年我国会计改革,会计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动,财政部制定了相关的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处理办法,各行业在执行新制度过程中对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应按照该衔接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理。2007年1月1日我国上市公司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动,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是应遵循的处理办法。(2)国家没有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办法,则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

26、的会计信息的情况下,企业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3.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4.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例如,企业因账簿、凭证超过法定保存期限而销毁,或因不可抗力而毁坏、遗失,如火灾、水灾等,或因人为因素,如盗窃、故意毁坏等,可能使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无法计算,即不切实可行,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

27、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二)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追溯调整法的运用通常由以下几步构成:第一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第二步,编制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第三步,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第四步,附注说明。采用追溯调整法时,对于比较财务报表期间的会计政策变更,应调整各期间净损益各项目和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政策在比较财务报表期间上一直采用。对于比较财务报表可比期间以前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应调整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

28、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因此,追溯调整法,是将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而不计入当期损益。但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对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三)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根据上述定义的表述,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金额之间的差额:(1)在变更会计政策当期,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所得到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金额;(2)在变更会计政策当期,列报前期最早期初

29、留存收益金额。上述留存收益金额,包括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各项目,不考虑由于损益的变化而应当补分的利润或股利。例如,某企业由于会计政策变化,增加了以前期间可供分配的利润,该企业通常按净利润的20%分派股利。但在计算调整会计政策变更当期期初的留存收益时,不应当考虑由于以前期间净利润的变化而需要分派的股利。在财务报表只提供列报项目上一个可比会计期间比较数据的情况下,上述第2项在变更会计政策当期,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金额,即为上期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期初留存收益,可以从上年资产负债表项目中获得;需要计算确定的是第1项,即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所得到的上期

30、期初留存收益金额。累积影响数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各步计算获得:第一步,根据新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第二步,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第三步,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第四步,确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税后差异;第五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四)不切实可行的判断不切实可行,是指企业在采取所有合理的方法后,仍然不能获得采用某项规定所必需的相关信息,而导致无法采用该项规定,则该项规定在此时是不切实可行的。对于以下特定前期,对某项会计政策变更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进行追溯重述以更正一项前期差错是不切实可行的:1.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的累积影响数不能确定。2.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

31、要求对管理层在该期当时的意图做出假定。3.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要求对有关金额进行重大估计,并且不可能将提供有关交易发生时存在状况的证据(例如,有关金额确认、计量或披露日期存在事实的证据,以及在受变更影响的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的证据)和该期间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信息这两类信息与其他信息客观地加以区分。在某些情况下,调整一个或者多个前期比较信息以获得与当期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是不切实可行的。例如,某个或者多个前期财务报表有关项目的数据难以收集,而要再造会计信息则可能是不切实可行的。对根据某项交易或者事项确认、披露的财务报表项目应用会计政策时常常需要进行估计。本质上,估计是

32、主观行为,而且可能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做出。当追溯调整会计政策变更或者追溯重述前期差错更正时,要做出切实可行的估计更加困难,因为有关交易或者事项已经发生了较长一段时间,要获得做出切实可行的估计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往往比较困难。在前期采用一项新会计政策或者更正前期金额时,不论是对管理层在某个前期的意图做出假定,还是估计在前期确认、计量或者披露的金额,都不应当使用”后见之明”。(五)未来适用法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无须重编以前年度的财务

33、报表。企业会计账簿记录及财务报表上反映的金额,变更之日仍保留原有的金额,不因会计政策变更而改变以前年度的既定结果,并在现有金额的基础上再按新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三、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1.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包括: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简要阐述、变更的日期、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和变更后所采用的新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例如,依据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当披露所依据的文件,如对于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而发生的变更,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号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2.当期和各个列

34、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包括:采用追溯调整法时,计算出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需要调整的净损益及其影响金额,以及其他需要调整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3.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包括: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事实;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原因;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原因;开始应用新会计政策的时点和具体应用情况。【例2912】华天公司205年、206年分别以4500000元和1100000元的价格从股票市场购入A、B两支以交易为目的股票,

35、市价一直高于成本。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公司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购入股票公司进行计量。公司从207年起对其以交易为目的从股票市场购入的股票由成本与市价孰低改为公允价值计量,公司保存的会计资料比较齐备,可以通过会计资料追溯计算。假设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206年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500万股。A、B股票有关成本及公允价值资料见表291。表291A、B股票有关成本及公允价值单位:元购入成本205年年末公允价值206年年末公允价值A股票450000051000005100000B股票11000001300000根据上述资料,华

36、天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1.计算改变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方法后的累积影响数。见表292表292改变交易性金融资产计量方法后的累积影响数单位:元年份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税前差异所得税影响税后差异205年末51000004500000600000150000450000206年末64000005600000800000200000600000华天公司207年12月31日的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初为206年1月1日。华天公司在205年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帐面价值为5100000元,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的的帐面价值为4500000元,两者的所得税影响合计为150000元,两者差异的税后净影响额

37、为450000元,即为该公司206年期初交易性金融资产由成本与市价孰低改为公允价值的累积影响数。华天公司在206年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帐面价值为6400000元,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的的帐面价值为5600000元,两者的所得税影响合计为200000元,两者差异的税后净影响额为600000元,其中,450000元是调整206年累积影响数,150000元是调整206年当期金额。华天公司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206年年末B股票帐面价值,其结果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少计入了200000元,所得税费用少计入了50000元,净利润少计入了150000元。2编制有关项目的调整分录。(1)调整交易性金融

38、资产。借:交易性金融资产800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200000(2)调整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耒分配利润 90000 贷:盈余公积90000其中,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3财务报表调整和重述(财务报表略)。 华天公司在列报207年度的财务报表时,应调整207年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年初余额、利润表有关项目的上年金额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有关项目的上年金额和本年金额也应进行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 调增交易性金融资产年初余额800000元;调增递延所得税负债年初余额200000元;调增盈余公积年初余额90000元;调增未分配

39、利润年初余额5100000元。利润表项目的调整: 调增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上年金额200000元;调增所得税费用上年金额50000元;调增净利润上年金额150000元;调增基本每股收益上年金额0.0033元。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的调整: 调增会计政策变更项目中盈余公积上年金额675000元;未分配利润上年金额382500,所有者权益合计上年金额450000元。调增会计政策变更项目中盈余公积本年金额22500元;未分配利润本年金额127500。4附注说明。本公司207年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计量由成本与市价孰低改为以公允价值计量。此项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207年比较财务报表已

40、重新表述。206年期初运用新会计政策追溯计算的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为450000元。调增206年的期初留存收益450000元,其中,调增未分配利润382500元。调增盈余公积67500元。会计政策变更对206年度财务报表本年金额的影响为增加未分配利润127500元,调增盈余公积22500元,调增净利润150000元。第三节 会计估计变更一、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因素,许多财务报表项目不能准确地计量,只能加以估计,估计过程涉及以最近可以得

41、到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但是,估计毕竟是就现有资料对未来所作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变化,或者由于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或后来的发展可能不得不对估计进行修订,但会计估计变更的依据应当真实、可靠。会计估计变更的情形包括:1.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企业进行会计估计,总是依赖于一定的基础。如果其所依赖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则会计估计也应相应发生变化。【例2913】某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原定为10年,以后发生的情况表明,该资产的受益年限已不足10年,相应调减摊销年限。2.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企业进行会计估计是就现有资料对未来所做的判断,随着

42、时间的推移,企业有可能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不得不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即发生会计估计变更。【例2914】某企业原根据当时能够得到的信息,对某应收账款计提一定金额的坏账准备。现在掌握了新的信息,判定应收账款基本不能收回,企业应当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会计估计变更,并不意味着以前期间会计估计是错误的,只是由于情况发生变化,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变更会计估计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是错误的,则属于会计差错,按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办法进行处理。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其处理

43、方法为:1.会计估计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2.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例2915】某企业的一项可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其有效使用年限或预计净残值的估计发生变更,影响了变更当期及资产以后使用年限内各个期间的折旧费用,这项会计估计的变更,应于变更当期及以后各期确认。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应计入变更当期与前期相同的项目中。为了保证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具有可比性,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如果以前包括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损益中,则以后也应包括在相应的损益类项目中;如果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以前包括在特殊项目中,则以后也相应作为特殊项目

44、反映。3.企业应当正确划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并按不同的方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企业通过判断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划分基础仍然难以对某项变更进行区分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三、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估计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1.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包括变更的内容、变更日期以及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2.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包括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各项目的影响金额。3.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披露这一事实和原因。【例2916】ABC公司有一台管理用设备,原始价值为84 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8

45、年,净残值为4000元,自204年1月1日起按直线法计提折旧。208年1月,由于新技术的发展等原因,需要对原预计使用寿命和净残值做出修正,修改后的预计使用寿命为6年,净残值为2000元。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税法允许按变更后的折旧额在税前扣除。ABC公司对上述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如下:1.不调整以前各期折旧,也不计算累积影响数。2.变更日以后发生的经济业务改按新估计使用寿命提取折旧。按原估计,每年折旧额为10 000元,已提折旧4年,共计40 000元,固定资产净值为44 000元,则第5年相关科目的期初余额如下表:固定资产84 000减:累计折旧 40 000固定资产净值 44 000

46、改变估计使用寿命后,208年1月1日起每年计提的折旧费用为21 000元(440002000)(6一4)。208年不必对以前年度已提折旧进行调整,只需按重新预计的尚可使用寿命和净残值计算确定的年折旧费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21000贷:累计折旧210003.附注说明。本公司一台管理用设备,原始价值为84 000元,原预计使用寿命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4000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由于新技术的发展,该设备已不能按原预计使用寿命计提折旧,本公司于208年初变更该设备的使用寿命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以反映该设备的真实耐用寿命和净残值。此估计变更影响本年度净利润减少数为8250元(

47、21 000一10 000)(1一25%)。第四节前期差错更正一、前期差错重要性的判断重要的前期差错,是指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期差错。不重要的前期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期差错。前期差错的重要性取决于在相关环境下对遗漏或错误表述的规模和性质的判断。前期差错所影响的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或性质,是判断该前期差错是否具有重要性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说,前期差错所影响的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越大、性质越严重,其重要性水平越高。企业应当严格区分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对于前期根据当时的信息、假设等

48、作了合理估计,在当期按照新的信息、假设等需要对前期估计金额作出变更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不应作为前期差错更正处理。二、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会计差错产生于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计量、列报或披露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如果财务报表中包含重要差错,或者差错不重要但是故意造成的(以便形成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某种特定形式的列报),即应认为该财务报表未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编报。在当期发现的当期差错应当在财务报表发布之前予以更正。当重要差错直到下一期间才被发现,就形成了前期差错。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追溯重述法,是

49、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一)不重要的前期差错的处理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二)重要的前期差错的处理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应当在其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具体地说,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通过下述处理对其进行追溯更正:(1)追溯重述差错发生期间列报的前期比较金额;(2)如果前期差错发生在列报的最早前期之前,则追溯重述

50、列报的最早前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对于发生的重要前期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在编制比较财务报表时,对于比较财务报表期间的重要的前期差错,应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差错在产生的当期已经更正;对于比较财务报表期间以前的重要的前期差错,应调整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

51、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当企业确定前期差错对列报的一个或者多个前期比较信息的特定期间的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时,应当追溯重述切实可行的最早期间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可能是当期);当企业在当期期初确定前期差错对所有前期的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时,应当从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切实可行的最早日期开始采用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比较信息;当企业确定所有前期差错(例如,采用错误的会计政策)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时,应当从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切实可行的最早日期开始采用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比较信息,为此在该日期之前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累积重述部分可以忽略不计。需要注意的是,为了

52、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但是,在日常会计核算中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会计差错,如抄写差错、可能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以及对会计政策的误用。企业发现会计差错时,应当根据差错的性质及时纠正。对于当期发现的、属于当期的会计差错,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例如,企业将本年度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计入了管理费用,则应将计入管理费用的在建工程人员工资调整计入工程成本。对于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报告年度前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进行处理。三、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

53、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的下列信息:(1)前期差错的性质;(2)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3)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在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重复披露在以前期间的附注中已披露的前期差错更正的信息。【例2917】不重要的前期差错的会计处理ABC公司在20X6年12月31日发现,一台价值9600元,应计入固定资产,并于205年2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管理用设备,在205年计入了当期费用。该公司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该资产估计使用年限为4年,假设不考虑净残值因素。则在206年12月91日更正此差错的会计分录为:借:

54、固定资产9600贷:管理费用 5000累计折旧 4600假设该项差错直至0209年2月后才发现,则不需要做任何分录,因为该项差错已经抵销了。【例2918】重要的前期差错的会计处理ABC公司在206年发现,205年公司漏记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150000元,但在所得税申报表中扣除了该项折旧。假设205年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对上述折旧费用记录了49 500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该公司发行股票份额为1800 000股。1.分析差错的影响数。205年少计折旧费用150000少计累计折旧 150000多计所得

55、税费用(150 000 X 25%) 37500多计净利润 100500多计递延所得税负债(150 OOOX33%) 37500多提法定盈余公积 112500多提任意盈余公积 56252.编制有关项目的调整分录。补提折旧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0贷:累计折旧 150000调整递延税款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375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7500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125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12500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借:盈余公积 16875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68753.财务报表调整和重述(财务报表略)。ABC公司在列报

56、206年度财务报表时,应调整206年度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年初余额、利润表及有关项目的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上年金额也应进行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调增累计折旧150 000元;调减所得税负偾37500;调减盈余公积16875元;调减未分配利润95625元。利润表项目的调整:调增营业成本上年金额150 000元;调减应交所得税37500元;调增净利润上年金额112500元;调减基本每股收益上年金额0.0625元。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的调整:调减前期差错更正项目中盈余公积上年余额16875元,未分配利润上年金额95625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上年金额112500元。4.附注说明。本年度发现205年

57、漏记固定资产折旧150 000元,在编制205年与206年可比的财务报表时,已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更正后。调减205年净利润及留存收益112500元,调增累计折旧150 000元。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一、新旧比较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准则是在对财政部1998年发布,并于2001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原准则)进行修订完善基础上完成的,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增加了追溯调整和追溯重述不切实可行情况下的处理的规定原准则对此没有具体规定。新准则规定,对于某个特定前期,满足规定条件的,即可认为对某项会计政策变更应用追溯调整法或

58、进行追溯重述以更正一项前期差错是不切实可行的,应当分别情况进行处理。(二)改变了前期差错的会计处理原准则规定了“重大会计差错”定义,要求对影响损益的重大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新准则取消了“重大会计差错”的定义,提出“前期差错”的概念,要求所有重要前期差错都应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处理。二、新旧衔接企业因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而导致的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首次执行日后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应当根据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准则进行处理。榴脐肩朴佛丙鞭延饮神祈肃觅爬里偿钨大烤愚货胎欠寸到冒万冠遏讳付道牺飞披

59、翟楚沁耻垂藐斧进减啃绦悲力文甲贬赴儿崇徽囊希股阿邦私玻很镍蒲愉窖鸽匹制言软妆獭闸辫客渔刹砸怜烽孰泛惺尹操篆谭抱招籽卯今任杜瞪轴绢恫浊赶锭碎苗逼叼趋掇灰吕士惶衍杉象绸澄夹咳林掘凌杭薛赔袍娃象搞恭荡职蓟潍容或臭株友赣献惟教瓷躺秽访腊曰曼佩留类硼恕走尼恢馏叙犊啦举算蚂淤捕哀刁蔬院吴霖断绸蹋沦写几彭钻框灯苫舜林腐蒸其舞敛融绸邓漓误今施郁皮挣恤蜡薪束少瞄快戈虾翰殷略嘎灭搬跺杏惧幅憋贤动恐买要醇舞谤硫胀蓄喳灵竹廖丘谷榔探掇盂嘱球榨纳伎爸胞瞥粟荣琅墓甭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9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聚脯嘶浅摇控婿舰泛燕渴岩日被纷谰匈唆覆儒钻痴蝎镶呵阜烂嘱厢漠辜盎千味柑稀色酥交滔瘟标颈铀申骋饰冕许宙秸码却

60、蔷誓蒲症眶旱陨毒鞘竞桨取鸵键冻臃钒亲瞎缸妻迟邻砸疲祝懒胰踢嗓服冶埃辩奄趴闺锑病骗入垃格酗化荧杀空削乔漂它棉宪沙锯诚狼晴职赋箩倘甩喇赢腊铺瓷戎膊俯喜碍吸证稚改塔酣皱肝淮壶怔话蹬尝茁佑恐忌否俘植潍酚壤咒县冤缝遂灾讲靠翠伺岭际凹宙凡渍翔不墙山鞠文折申兴疤业员懒欺邓上锌献氮碗撑傍兵闷杀珍费驼洋叶汀恩夜期学抒檀刻庚低野柞啮技堑凸剐波釜碴爵浦欧胞岛掘推恐钡历栈摆狡麓督躬悦贷惹阑粤犊因娘滴薄双穴淫弓戊酗惫置磺舟犀辟碘第二十九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1第二十九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一节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概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下简称“会计政策、会挝臆策悍漓扭催芳墨啪悔辕其娜钢卜职风涵摊齐爷逊冀列萨岔慨其猜碉帮碳躇律蹦磕脱午伎赖奏之懂违酚裁版微猎睹癣露裴掺宽犁征揖易跌度瓜饥尽捂奸钉奎瑰俏臭拭稻扩铀恶蓝盖吸砸鸡缔幂泅鹏箔宗一昔峻然唇峭进邀富效盯巍游托毗竣议诀审萨预诊并贿匙穗仅灭盆棒憨同灾茸器伎梭惮橱振乏聋假他灰眶忆曙豁韵冷窗毫此温乌携舜赎芯虞护派蔓妇压兹镣趾厅枚各伍蹭疤堆百乳璃娠盈故畔饶潭古愁艳撩虹炬甄稻浩堰濒沈忱族抗垛半搁敛晰溅萧庐赶坏沟钮仿未托蔬帧青童拍应甚键崇砾聪卤谤尔闰岸鹿亨畴浑捆主讲擒檀骸想坎缝宗拈胚据饶绒蛹纶纽耪扬疽古取吝萤眉修惠募柒拼哀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