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大纲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65397968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大纲(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文件中认协注 2021 268 号关于发布CCA ?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册审员笔试大纲第2版 ?的通知各相关认证机构及注册申请人员: 为进一步提高注册人员的素质,确保认证工作质量, 我会对2007年4月12日发布的?2007年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大纲?进展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大纲第2版 ?予以发布实施。特此通知。附件:?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大纲第 2版 ?二九年十月十二日 中 国 认 证 认 可 协 会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大纲第 2 版文件编号:CCAA-224发布日期:2009年 10月 12日 实施日期

2、:2009年 10月 12日 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大纲第 2 版1总那么本大纲依据 CCAA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那么? CCAA-109第 2 版 以下简称注册准那么制定,旨在通过统一的笔试,客观、公正、全面地考核参加考试人员满足注册准那么中“2.4 知识要求的程度,及其根本的个人素质情况,为 CCAA 评价环境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注册申请人的能力提供依据。 本大纲适用于拟向 CCAA 申请注册为环境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的人员。2考试要求2.1 考试已完成符合注册准那么 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的人员。参加考试时,考生需提供本人身份证件与审核员培训证书原件。考生应严格遵守考场

3、规那么见附件一 。违反考场规那么者,将取消其考试资格与考试成绩。2.2 考试考试为书面闭卷考试,考试试题由 CCAA 统一编制。考试分为根底知识与审核知识两局部,分别安排在同一天的上、下午进展,每局部考试时间为 2 小时。参加根底知识考试时,考生不能携带任何参考资料;参加审核知识考试时,考生可参看 GB/T 240012004 标准文本。申请人可以一次参加两个局部的考试,也可以一次参加一个局部的考试,两个局部都合格方为通过考试。2.3 考试频次考试原那么上每季度末月组织一次,每次在北京与选定的国内大中城市设立考点。CCAA 将提前发文通知报名,申请人可在每次设立的考点范围内选择地点报名并参加考

4、试,具体的考试日期、地点及安排在考试前 1 个月公布。2.4 考试CCAA 根据?认证人员注册收费规那么?收取考试费用。报名截止后, 考生无论是否参加考试, 考试费用将不予退还。2.5 考试的题 根底知识局部考试的题型试的题型及分值分值分布1.GB/T 24001-2004 标准的理解 约占 702.环境管理专业根底约占 103.法律法规知识约占 154.个人素质方面约占 5题 型 数 量单题分值分小计分值 分单项选择题 40 1 40判断题 30 1 30多项选择题 15 2 30 审核知识局部考试的题型试的题型及分值:分值分布 审核及认证知识约占 70%GB/T 24001标准、环境专业根

5、底与法律法规知识综合应用约占 20%对审核员管理通用要求及组织状况、管理约占 10%题 型数 量 单题分值分小计分值 分单项选择题 20 1 20判断题 15 1 15简答题 3 5 15阐述题 2 10 20案例分析题 5 6 30根底知识局部与审核知识局部考试的总分值均为 100 分,每局部 70 分含以上合格,两局部均合格方为通过考试。2.7 考试结果发布CCAA 将在考试完毕后 45 天内,公布考试合格人员名单。3. 根底知识局部的考试范围与内容3.1 范围条款“个人素质的要求;.2条款环境管理体系;c.注册准那么中 .3 条款法律法规;d.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通用与特定知识、技能环境管

6、理专业知识。3.2 内容 GB24001-2004标准.1“引言局部的理解重点理解:标准的目的及特点,标准的运行模式与 PDCA 的含义。.2“范围局部的理解重点理解:标准的适用范围。.3 术语与定义理解 GB/T 240012004 标准中的所有术语与定义。.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下面按标准条款号编排4.1 总要求a.对“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与持续改良环境管理体系, 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 并形成文件的理解;b.对“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的理解。4.2 环境方针a.组织的环境方针在组织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作用;b.标准中对环境方针内容的要求;c.标准中对环境方针

7、的管理要求;d.对“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的理解。4.3 筹划 环境因素a.程序的要求;b.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与需要考虑的因素;c.对“活动、产品与效劳的理解;d.对“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理解;e.对“确定对环境具有、 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理解;f.对“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要求中“这些信息与“及时更新的理解;g.对“组织应确保重要环境因素在建立、 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加以考虑的理解。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a. 程序的要求;b.法律法规、其他要求的概念;c.对“识别适用于其活动、 产品与效劳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与其他应遵守的要求的理解;d.对“确定这些要求

8、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的理解;e.对“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加以考虑的理解。 目标、指标与方案a.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指标、方案之间的关系;b.建立目标与指标时,应考虑的因素;c.制定方案的目的与要求。4.4 实施及运行 资源、作用、职责与权限a.资源配置的要求;b.组织最高管理者在组织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与职责;c.确定作用、职责与权限的目的,应如何考虑;d.环境管理者代表的要求。 能力、培训与意识a. 程序的要求;b.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的理解;c.对“确定培训需求的理解,对其他措施的理解;d.对环境意

9、识的要求。 信息交流a.程序的要求;b.对内部信息交流的要求及理解;c.对“及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 形成文件与回应的理解;d.对“组织应决定是否就其重要环境因素及外界进展信息交流,并将决定形成文件的理解。 文件a.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的内容;b.对“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查询途径的理解;c.对“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展有效筹划、运行与控制所需的文件与记录的理解。 文件控制a.程序的要求;b.对内部文件控制的要求;c.对外来文件管理的要求;d.理解文件与记录的区别。 运行控制a.运行控制的目的;b.对“识别与筹划及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的理解;c.对“规定的条件的

10、理解;d.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理解;e.运行准那么的含义;f.对“组织使用的产品与效劳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的理解与控制要求。 应急准备与响应a.程序的要求;b.对“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与事故的理解;c.对“预防或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的理解;d.对“响应措施的理解;e.对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评审与修订的要求;f.可行时,组织应定期试验的要求。4.5 检查 监测与测量a.程序的要求;b.对“关键特性的理解;c.对“环境绩效、运行控制、目标与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 的理解;d.对监测与测量设备的要求。 合规性评价a.合规性评价的目的;b.程序的要求;c.标准中对

11、其他要求评价的要求;d.对评价输入的理解;f.标准中保存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的要求。 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a.程序的要求;b.理解识别不符合的途径;c.理解纠正、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要求与不同点;d.对“所采取的措施应及问题与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相符 的理解;e.对“文件进展必要的更改的理解。 记录控制a.记录的作用;b.程序的要求;c.对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的理解。 内部审核a.内部审核的目的与安排要求;b.审核方案的要求;c.审核程序的要求。4.6 管理评审a.管理评审的目的与要求;b.环境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输入要求;c.环境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输出要求。 环境管理专业基.1 环境术语应重点

12、理解:a.环境质量 /排放标准中常见的污染物概念或术语: COD、BOD5、SS、 重金属、TSP、PM10、烟尘、颗粒物、SO2 、氮氧化物;b.环境问题中常见的概念或术语:酸雨、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体富营养化、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c.环境管理中常见的概念或术语: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生命周期、可再生能源。.2 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掌握以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根本知识:a.水体中常见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金属毒物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植物营养物、酸、碱、悬浮物;b.常见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颗粒物、 烟尘、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固体污染物对

13、环境的影响,了解常见的危险废物, 如:废药物、药品;废矿物油;油/水、烃/水混合物或乳化液;涂料废物及废有机溶剂等;d.噪声污染对环境的影响;e.理解资源、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3 运作过程的环境因素及控制a.了解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b.了解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准那么、方法;c.了解一些行业常见设施、 场所 锅炉房、 危险化学品仓库、污水处理站、食堂、 机加工车间等运行活动产生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其控制方法。.4 环境治理技术 废水治理技术:a.了解物理法处理的对象及常用的方法;b.了解化学法处理的对象及常用的方法;c.了解生物法 生化法 处理的对象及活性污泥处理的简单工艺流程;d.了解物理化学法

14、常用的方法。 废气治理技术:a.了解颗粒污染物治理的对象与方法;b.了解常见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吸收、吸附、燃烧 。 固体废物治理技术:a.理解固体废物处置的“三化原那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b.了解固体废物处置常见方法: 物理处理的方法、 化学处理的方法、固化处理的方法、生物处理的方法,以及燃烧、土地填埋处置的方法。 噪声治理技术:a.了解声源控制的根本要求;b.了解对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方法:吸声、隔离、消声、减振的方法。 法律法规与环境.1 认证认可法规a.?中华人民共与国认证认可条例? ;b.?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方法?国家质检总局令 2004 年第 61 号。.2 我国环境法

15、律法规体系.3 重点掌握的法律法规要求a. 以下法律中涉及的守法要求与“附那么中的术语:?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三条;?中华人民共与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二十条、第三十条至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六条至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第十七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九条至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至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七条至第六十条、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第九十一条;?中华人民共与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至第十

16、九条、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七条至第三十条、 第三十一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第六十三条;?中华人民共与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七条、第二十条至第二十四条、第三十条至第三十四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七条至六十四条、第八十八条;?中华人民共与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二条至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五十五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第七十条、第九十五条;?中华人民共与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条至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五条至第四十七条、第六十二条;?中华人民共与国节约能源法?第二条、第三条、第二十七条、第五十二条、

17、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五条。b.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七条、第八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第至二十七条。c.“三同时及其建立工程环保竣工验收的要求:?建立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至第二十三条。d.?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 等环境法律中涉及的其他环境管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环境保护许可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要求。e. ?危险化学品平安管理条例? 第三条、 第四条、 第十二条、第十四条、 第十六条至第十八条、 第二十一条至第二十四条、第三十五条至第三十七条。f.?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008年

18、6月6日修改发布第二条、第三条、第五条、第六条、第八条。.4 环境保护标准a.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分类、分级。b.重点理解以下标准注:对于标准不必背具体数值,重点是正确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CB 3838-2002: 范围、水域功能区与标准分类;?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与标准分级;?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21: 术语 3.7、3.8、3.9,以及声环境功能区分类;?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适用范围、定义重点掌握 3.1、3.2 ,以及技术内容中的4.1、4.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2697-

19、1996:适用范围、定义重点掌握 3.3、3.4、3.10 、指标体系4 、排放速率标准分级5及其他规定重点掌握 7.1、7.4、9.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71-2001:范围、定义重点掌握 3.2、3.4 、区域的划分(4.1)、年限的划分 (4.2)、排放限值的要求及其他规定重点掌握 至 4.6.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348-2021:适用范围、术语重点掌握 3.4/3.6/3.13 、 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的要求4.1 、测点位置重点掌握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90 :适用范围、掌握标准值划定所依据的施工阶段。 个

20、人:a.阅读理解能力; b.观察感知能力;c.分析判断能力;d.逻辑推理能力。4 审核知识局部考试的范围与内容4.1 范围a.标准、专业根底知识与法规知识在审核中的应用;审核原那么;.1管理体系审核;.4组织状况;e.注册准那么2.6审核员行为标准。4.2 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审体系 核概a. GB/T19011-2003标准中有关审核的术语与定义:审核、审核组、审核员、技术专家、能力、审核准那么、审核证据、 审核发现、 审核结论、 审核委托方、 受审核方、 审核范围、审核方案、审核方案。b.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第一方、第二方与第三方审核、界定、作用与异同点。c.审核原那么。d.环境管理体系两

21、个阶段审核的目的、内容, 要求,以及两个阶段审核之间的关系。e.审核方案的目的、审核方案及审核方案的关系。 审核a.指定审核组长,审核组长与审核员的职责;b.影响确定审核组组成与规模的因素;c.审核目的、范围与准那么的内容与确定原那么;d.确定审核是否可行的重要性,确定时需考虑的因素;e.及受审核方建立初步联系的目的及责任人。 文件a.文件评审的时机、目的、作用,及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审核的关系;b.文件评审的内容、依据、评审意见与结论。 现场审核的准a.编制审核方案的要求;b.审核方案应当包括的内容;c.审核方案在现场审核中的灵活性;d.审核人日确实定依据与影响因素;e.审核组工作分配的原那么

22、;f.审核工作文件的内容与使用要求,检查表的使用;g.编制检查表的方法与技能审核准那么的要求、 抽样原那么与审核的方法 。 现场审核的实a.举行首次会议的目的、时机、 可能的参加人员、内容及程序;b.沟通的类型、目的、重要性以及对审核过程的影响;c.向导的作用与职责;d.信息及审核证据的关系, 信息的来源及信息收集到形成审核结论的过程,收集信息审核证据的方法;e.掌握合理抽样的方法及抽样的风险;f.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与面谈技巧,包括听与问的能力;g.审核发现的形成、审核发现的评审需求以及记录的要求;h.不符合的含义, 不符合报告的主要内容, 编写不符合报告的技能;i.审核结论的定义, 根据审核

23、发现评价法律法规符合性、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认证审核的结论还应包括认证推荐建议;j.末次会议的时机、参加人员、内容及程序;k.在现场审核实施活动中需要记录的内容与要求。 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与分发提交a.审核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b.编制审核报告的要求;c.审核报告的批准与分发的要求。 审核a.审核完毕的时间;b.对审核信息的保密要求。 审核后续活动的a.审核后续活动的内容与要求;b.不符合纠正及纠正措施的实施;c.纠正措施验证的要求;d.监视活动的类型与内容。注: 以上条款至4.2.8条款的要求涉及GB/T19011-2003标准中第3章、第4章与第6章的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

24、认证过程体系 证过a.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过程,认证与审核的区别与联系;b.第一阶段审核的目的、内容与要求;c.第二阶段审核的目的、内容与要求;d.监视审核、再认证审核及特殊审核的概念、目的与要求;e.GB/T 27021-2007中9.2条款至9.5条款规定的及审核活动有关的要求。 认证认可管理体制与审核员注册管理的通理的 用要a.我国认证认可管理体制:国家认证认可监视管理委员会CNCA、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b.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的注册要求;c.审核员行为标准;条款要求的知识与技能:组织的规模、构造、职能与关系;总体运营过程与相关术语;受审核方的文化与

25、社会习俗. 标准、专业根底知识与法规知识在审核中审核 的应a.GB/T 240012004 标准的综合理解与应用。b. 根底知识局部?环境管理专业根底知识?中需重点理解与重点掌握的内容的应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控制方法在审核中的应用;c.法律法规知识在审核中的应用。附件一:考场规那么一、考生必须遵守以下规那么;违反者,考试成绩无效: 考生应携带身份证件与审核员培训证书,并向监考人员出示。 请使用蓝色、黑色签字笔书写答案。 写清姓名。书写答案字迹要工整清晰,以免误判。 每题答案请书写在指定的位置或试卷正反面空白处。 听从监考人员指挥与管理,严格遵守考试时间。过时不交卷,本次考试无效。 不得自带并使

26、用考场提供的标准之外的书籍、笔记、纸张等物。 不得使用与查看手机、便携电脑等电子信息设备。 未经监考人员准许,不得擅自离开考场。二、以下行为属考场违纪行为,一经发现将取消考试资格: 交头接耳,传递纸条。 抄、看他人的试卷。 抄、看非考场提供的笔记、书籍。 使用、查看手机等电子信息设备等。 吸烟、喧哗及其它妨害他人正常考试的行为。 不听从监考人员的指挥。 扰乱考场秩序。附件二:参考书目【1】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秘书处、 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秘书处编著: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宣贯教材 ?2004版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及实施?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2005年7月。【2】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认证人员及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 全国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著: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宣贯教材、 国家认证认可监视管理委员会指定培训教材:? GB/T 19011-2003质量与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 2003年月 。【3】 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著: ?GB/T 27021-2007?合格评定 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理解及实施?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2007年12月。第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