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计费模型总论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5392256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7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电信计费模型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中国电信计费模型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中国电信计费模型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中国电信计费模型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计费模型总论(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编号:CTG-BM01中国电信计费模型总论(中期评审稿)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二OO四年六月为了接应中国电信IT战略,落实ITSP规划,提升中国电信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解决业务支撑系统核心部分一一计费系统存在的问 题,特设计本计费模型,以期形成一整套符合中国电信实际情况的理论和实践体 系O在广泛调研和参考大量国外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电信整个业务支撑工 作进行系统化的再思考与再设计,第一次引入了计费模型的理念,目的是将整个 计费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进行系统化的思考和理论的抽象,力图从根 本上解决长期困扰电信人”的许多问題。在电信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于2004年4月20日

2、成立了由中国电信集团研发中 心牵头的模型设计组。在整个模型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中国电信集团研发中心做 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经过前期数月的调研和访谈,收集了大量的需求和问题反馈, 作为本次计费模型的设计依据。在项目组正式成立后,经过前后两个月的封闭开 发和设计,遵循国际通用的软件工程设计方法,采用科学、严密的系统设计态度, 在2004年6月底完成了全部模型的分析设计工作,形成了中国电信计费模型 的结果文档。该文档包括总论、数据模型、接口与协议、流程与功能、 网管与监控、实施与升级六本分册。工作组按照项目制建立和运作,项目组织结构如下:项目负责人(主管单位):连祥,卜小明、晓亮分析设计组:郭宗睿(组长

3、)、雨波、余志刚,峰,王志耀,孟文光,曾瑞 葬,罗必旺,超群,运基,梁林志,王英杰、松。在项目组工作期间,得到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部分省 电信分公司和研发中心的业务、技术专家多次会审,对该文档提出了许多宝贵的 建议和意见。软件开发的特点决定了软件开发工作是一种螺旋渐进式的进程。随着电信业 务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和流程管理的不断变化,系统还 将继续细分发展,该文档所制定的设计规还会持续不断地修改、补充和完善,以 适应新的需求要求。第 1章概述.51. 1 编写目的和作用. 51.2文档结构和重点. 51.3适用围.51.4资料引用.61.5术语.6第 2章计

4、费模型产生的背景.82. 1信息化的五个境界.82.2业务支撑系统发展历程.92.3业务支撑工作发展经验和存在问题.122.4目前面临的挑战.142.5计费模型的引入.14第 3章指导思想.163. 1 ITSP 规划容.163.2业务支撑网 BSN规划.17第 4章模型概述.214. 1设计目标.214.2模型对规 1. 0/2.0的继承与发展.224.3设计方法论. 224. 3. 1 现状调研.234.3.2业务驱动力分析.244.3.3设计参考.254. 3. 3. 1 NGOSS. 264. 3. 3. 2 国际最佳实践. 274. 3. 3. 3中国电信 EDM 模型.284. 3

5、. 3. 4中国电信 BPR 流程和控手册.294. 3. 3. 5 中国电信计费规. 294. 3. 3. 6 国同行. 294.4总体设计综述. 29第 5章模型导读.335. 1数据模型.335.2接口与协议. 365.3流程与功能. 385.4网管与监控. 40第 6章核心设计要素.446. 1核心共享数据模型.446.2产品和产品目录管理.456.3对市场营销支撐.466.4预付费和后付费融合.486.5多业务融合与实时.49第 7章模型实施.517. 1总体思路.517.2模型实施原则与目标.517.3模型实施方案. 547.4实施风险与控制. 57第 8章附录.598.1计费模型

6、主要名词解釋.59第偉概述1.1编写目的和作用为了接应中国电信IT战略,落实ITSP规划,提升中国电信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解决业务支撑系统核心部分一一计费系统存在的问 题,特设计本计费模型,以期形成一整套符合中国电信实际情况的理论和实践体 系O O在广泛调研和参考大量国外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电信整个业务支撑工 作进行系统化的再思考与再设计,第一次引入了计费模型的理念,目的是将整个 计费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进行系统化的思考和理论的抽象,力图从根 本上解决长期困扰“电信人”的许多问题。计费模型是计费如何工作的整体描述和系统设计,它包括六个分册:总论、 数据模型、协议

7、与接口、管理与功能、网管与监控,实施与升级。计费模型是中 国电信进行计费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的规和标准,是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的 指南,同时也是系统使用者和相关人员的通用培训教材。1.2文档结构和重点总论第一部分是概述;第二部分从企业信息化可测度的五个境界出发,回顾 了中国电信计费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可继承发展的经验,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本次计费模型要达到的目标和解决的问题。第三部分是计费模型设计的指 导思想;第四部分是模型设计的思路、原则和方法;第五部分是模型其他五分册 导读;总论第六部分是计费模型的核心设计要素;第七部分是实施的建议和风险 控制。1.3适用围计费模型就是计费系统如何

8、工作的整体设计和系统描述。本次计费模型的容包括以下六册文档:总论(Overview) (CTG-BMO1. doc)数据模型(Data Model Specification) (CTG-BM02. doc)接口 与协议(Interface and Protocal) (CTG-BM03. doc)流程与功能(Process and Function) (CTG-BM04. doc)网管 与监控(Business Support Network Management)(CTG-BM05. doc) 实施与升级(Implementation and Upgrade Guide) (CTG-BM0

9、6. doc)其中,总论是模型的设计准则和整体描述,它可作为计费模型培训的宏观教 材,也可作为了解计费模型的第一手资料;数据模型、接口与协议、流程与功能 和网管与监控是模型的的详细设计;实施与升级是模型的实施方案及指南。中国电信计费模型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部标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部 及各省电信公司凡是涉及业务支撑网建设、计费专业(含计费帐务、综合结算、 联机采集、防欺诈及信用度等)系统规划、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工作,均应以此 标准做为指导依据。中国电信计费模型颁布后,凡是此前与此标准不符之处,以此文档为准。1.4资料引用NGOSS (eTOM) 4.0模型设计中国电信ITSP规划中国电信企业数据

10、模型CTG-EDM1.0)中国电信BPR计费流程手册中国电信营销再造MR项目成果业务支撑网规划、建设、管理及运行维护的思路与建议中国电信本地业务计费帐务系统分析与设计VI. 0中国电信本地业务计费帐务系统分析与设计V2.0信息资源规划1. 5术语计费模型(Billing Model)是计费如何工作的整体描述和系统设计。计费和计费系统(Baling or Baling System)计费系统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广义计费的概念是从用户发起通信开 始,直至用户完成付费的全过程。这其中包括通信网络完成的用户通信的记 录,采集系统完成的通信记录的采集以及我们通常所说的后台计费帐务系统 完成的预处理、划

11、价、出帐、销帐等。狭义的计费除了通信网络的用户通信 的记录以外所有过程和容。模型为了统一简洁,并符合国际惯例,将原有的 计费帐务系统统称为计费系统。业务支撑网(Business Support Network - BSN)BSN就是从电信人、市场、客户的视角,利用网络的概念来勾画业务支 撑系统的框架,并包括一整套的理念和实施方案,以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困 扰电信人的很多问题。第 2 章计费模型产生的背景2.1信息化的五个境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根据其发挥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可以分为五个境界或阶 段。第一境界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用信息化去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所需前提条 件最容易得到满足。它的前提假设是,一

12、不改变技术性质,二不涉及 任何管理改变。与企业传统做法相比,从技术到管理差别最小,进入 信息化的门槛最低。第二境界追求围经济效益;最低限度的前提假设是,一改变技术性质,二 不涉及任何管理改变。这个境界的局限在于,技术变了,管理还是老 样子。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技术与管理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第三境界加强基础管理;通过信息化加强基础管理,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作 为管理的新手段,强化科学管理的实施,但不改变科学管理的性质。 属于用先进生产力加强和完善传统生产关系这个围。这是一种浅层次 的管理信息化。但鉴于我国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尚且不牢,加之企 业上下游信息化环境不佳,因此

13、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以加强企业部基 础管理为基础,进行管理信息化改造,是符合国情的选择。第四境界实现信息化管理;以流程重组为特点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信息 化的第四个境界。它是企业的再造,是企业管理方式向扁平化方向进 行的彻底变革,是对企业传统管理体系直至产权体系的伤筋动骨式的 彻底改造。第五境界完成从做大做强,到做活的转变。企业信息化的最高境界是 做活,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下,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流程再造 只是手段,通过数字神经,恢复系统活力才是目的。企业信息化所有 的一切,归根结底,就是提高企业生命力。2.2业务支撑系统发展历程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从计费、业务支撑系统到整

14、个 企业信息化的一个点、线、面的发展历程。下表是中国电信的业务支撑系统发展的历程。时间电信业务发展状况业务支撑系统状况阶段成果问题20世纪80年代 末程控交换技 术兴起,逐步 走向公众用 户,电信业务 主要集中在 市话、长话、电报等领域市话业务包月、 计费简单; 部 分电信局自主开发长途计费 系统;交换机脱机方式下带, 毎月一次出帐、单机计费开 始 了 电信 计 费 从人 工 处 理向 自 动 处理转变计费点分散计费处理手段落后计费管理不统一20世纪90年代 初期公众用户装 机数量大幅 上升、电信部 门逐步向广 大群众提供 公众电信服务大多数电信局自主开发市话、长途等电信业务的单机计费 系统;

15、随着计费处理负荷不断 加大,等地开始长途每月多帐 期出帐基 本 实 现电 信 业 务的 计 费 处理 从 手 工向 计 算 机系 统 的 转变计费功能简单,仅 仅是计算机代替了 算盘,查询、交费非常难 计费点分散计费管理不统一1996年通信事业快 速发展,出现 装机难、交费 男、查询难等 服务问题原邮电部组织开展全国性九 七工程建设,解决用户资料、 机线资源、部工单微机化管 理;同时开始建设全国统一的 营业、计费子系统对 邮 电 企业 信 息 化进 行 了 最初尝试以解决部生产作业自动化为主要目 的;能力严重不足; 计费系统分散在 县、乡、甚至镇;计费管理仍不统一1997年中国电信推 出国家骨

16、干 智能网300、800等漫游类业务中国电信开始研究“全国电信计费管理体制”、 开始建设全 国计费结算中心过渡系统,开 始建设一级干线联机采集系 统全国三级计费体制轮廓初步形成1999年本地、 移动、寻呼机长途 业务收入持 续上升根据建立“全国三级电信计费体制的思路, 中国电信开始 启动全国电信计费体制改革 的进程,开始规划建设全国统 一版本的省级长途集中计费 系统,该系统与各省省级智能 网计费系统一起,构成当时省 级计费结算中心的主要生产 系统。制定了统一的计费业务 规,提出了本地计费改造实施 意见。明确了中国电信全国三级计费体制,计费体制 开始从四 级、五级 向三级体 制的转变本地计费帐务

17、综合处理(含移动、寻 呼)但计费点分散计费管理仍不统一2000年中国电信第 一次分拆中国电信省级长途集中计费 系统在、进行试点;制定中国 电信本地计费帐务系统分析 与设计1.0版本,同时开始进 行本地计费帐务系统测试、推 广等工作对本地计费帐务管理和长途计费集中管理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思路中国电信第一次分拆、全国省级长途 集中计费系统建设 停止、本地计费帐 务系统检测工作结 束后处于停滞状态2001年中国电信开 始推动“五项 集中管理; 长途业务受IP及竞争影中国电信开始实施“以本地网为中心的计费帐务集中管 理”,重新推动本地计费帐务 系统建设工作,同时开始推动 本地客服1000号系统建设工开始了

18、本 地计费帐 务系统的 建设,全 国三级计本地计费帐务系统全国版本统一管理 的目标没有完全实 现;部分省出现多 个厂商、多个版本响,占整个电信收入比重 不断下降作;、等省则规划实施“以省为中心的计费帐务集中管 理”;全国计费结算中心经过 国家骨干智能网集中计费系 统、国际通信集中计费系统建 设,初步形成生产能力;总部BI系统发挥作用,全部IDD详单集中到集团总部费体制初步形成的问题;省级计费 结算中心没有建立 起来,全国纵向计 费生产体系没有形 成;网间结算分散 在本地网进行2002年中国电信第 二次分拆中国电信开始兴建全国性综 合结算系统、将网间结算系统 逐步向省公司集中;兴建结算 分析子系

19、统,为将来兴建全国 性决策支持系统打下基础;兴 建总部应急结算系统,完成南 北长途结算工作; 兴建北方十 省业务支撐系统,支撑两北公 司业务发展省级计费部门从人员、到设备都有了 很大的增强;中国 电信初步形成了一 支训练有素的计费 维护管理队伍2003年中国电信建 设4大营销主 渠道全国各地对本地计费帐务系统进行改造以支撑四大营销主渠道的建设本地计费帐务中心转换职能积极支撑前端营销部门2003年企业信息化ITSP战略规 划的制定提出了MSS、BSS、OSS的战略 划分2003年综合结算系统建设首次采用统一版本的方式建 设11省的综合结算系统,并 实现当年签约、当年上线运行2004年经营分析系统

20、建设开始两级平台、 三级应用的经 营分析系统的建设,提高对市 场分析的支撐能力将上表与企业信息化的五个境界进行比较,中国电信的业务支撑系统经 历或即将经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人工计费阶段,解决的是算费 问题;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人工自动转换阶段, 解决的是手段和规模经济问题;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97系统、计费系统等系统的建 设,主要解决受理开通难、交费难、客户服务等问题;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本地计费帐务系统、渠道支撑 系统、资源管理系统、1000号等系统的建设,主要解决基础管理和 围经济问题;以上中国电信业

21、务支撑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解决了规模经济的问题,基 本解决了围经济的问题,初步解决了科学管理问题,具备了初级的对市场竞 争的支撑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所必须的基本功能。目前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目标是要明确业务支撑系统规划、建设、运营 和维护模式,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从而有效解决市场竞争能力和信 息化管理的问题,为最终实现企业从做大做强向做活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2.3业务支撑工作发展经验和存在问题中国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经过近10年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提升了各级人员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和依赖程度,进行了企业信息化 的最初尝试;形成功能基本完善、门类基本齐全、涵盖面较广、信息化管理程度相 对较高、基础

22、平台支撑比较有力的业务支撑体系,有效地支撑了中国 电信的大建设、大发展;提出了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等核心理念;制定了97、计费等系统的规或设计,使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思路、 数据模型等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经过多年的业务支撑系统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已经发现并总结出 一些规律和特点:建设周期长;业务需求复杂,并经常发生变化(极 有可能在系统建设期间需求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设是个逐步完善 的过程;采用一种分级管理、多级使用的模式;系统是可以替换的, 但数据是必须继承保留等等,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普遍建立和充实了本地计费帐务中心、计算机中心,初步形成了专业 化管理队伍。但长期

23、困扰各省电信公司的支撑系统建设周期过长、效果不佳、支撑组合营 销手段不足等问题,仍阻碍着中国电信下一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进行发 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业务支撑系统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没有形成网络,更无法对全程全网的电 信级的运营进行有效支撑;系统之间缺乏数据共享,导致数据孤岛和脏 数据现象严重;业务数据的完整性、规性、可用性、时效性等方面离目 前的市场经营分析存在较大差距;系统对市场经营工作缺乏有效的支撑 手段,难以满足市场经营、市场竞争、渠道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对全业 务的支撑能力弱,无法支持跨业务的组合营销和捆绑营销。同时计费系 统对新业务、新功能需求的开发速度不能满足业务

24、快速发展的需要;系统运营系统的运营维护和管理维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极待提高。缺乏统一的 运维管理系统和相应的KPI,对系统运营中的处理流程和环节进行管理 和监控;应用系统操作与系统平台维护脱节、使用单一生产系统、企业 数据提供能力薄弱、离数据供应商角色差距较大;对目前存在的大量异 构系统的互联互通,缺乏统一的机制进行管理;客户服务系统缺乏完善的客服体系,对客户的响应能力和速度有待提髙,对 客户投诉等问题的处理流程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对预付费用户的支撑极 待提高;系统的实时性有待提髙;收入保障计费系统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髙,相当数量本地网对于基本的 核对策略、基本的数据备份策略方面存在空白,无法达到

25、最基本的要求;系统对潜在的收入流失缺乏统一的监管和处理机制,导致收入流失现象 严重;同时由于客户资料缺乏完整性和准确性,系统缺乏有效的信用监 管机制,使得欠费现象突出;2.4目前面临的挑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新技术新业务模型的不断出现,使得中国电信面 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一一主要手段是通过多样的“优惠套餐”、“组合营 销”来吸引客户,与对手竞争。当前的主要阻碍是支撑系统不支持提髙客户满意度一一提高业务受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是挽留现有客户 的重要因素。当前的主要阻碍是支撑系统不支持全业务融合减少收入流失一一降低欠费率是当前各个地市面临的较普遍的问题。当 前系统缺乏客户信用度管理

26、,业务管理对代理商控制不严提高管理决策准确度一一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主要依靠对客户信息的 掌握。当前业务统计分析报表不全不细,及时性差,系统模型不是“客 户为中心”2.5计费模型的引入随着中国电信业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中国电信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 争。同时,来自新技术和新业务模式的挑战也使得中国电信必须以全新的思路进 行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和调整。而作为电信企业运营助推器”的运营支撑系统, 担负着对企业管理和流程的固化任务, 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种挑战使得 运营支撑系统面临着三个结构化调整的转变:由过去“三级体制”向“两级平台”转变由过去“垂直”的以业务为单位的系统结构向水平”的融合系

27、统结构转变由过去单节点BSS系统向BSN网转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电信集团在归纳总结了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 几代中国电信计费人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宝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取和借鉴 了国外行业先进思想和理念,组织制定了中国电信计费模型全套共六个分册。本次模型设计全方位地对模型的规划、建设、运行及维护等各个阶段进行了 系统化的思考,将电信多年来在计费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实践和经验教训的结果进 行归纳总结,并结合了当今电信业发展的一些最新成果和国际最佳实践,从理论 上进行一次升华和提髙,力图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电信人”的许多问题。指导思想随着中国电信集团九大战略的制定和逐步落实,如何能够建立一套

28、符合中国 电信现状并具备适度超前的IT系统,对正在转型中的中国电信企业管理机制和 业务流程重组(BPR)进行更好的支撑和固化,就是本次计费模型设计(以下 简称模型)的主要指导思想。本次模型设计主要考虑了以下的容作为规划指导:中国电信集团ITSP规划业务支撑网BSW的规划ITSP规划为未来中国电信的IT系统发展制定了统一的蓝图。在充分考虑了ITSP规划下进行模型的设计保障了计费系统和IT系统中其他系统的连接和互操 作性。而BSN的规划是中国电信为了真正解决数据孤岛而提出的一整套规划。通 过对BSN规划的参考为今后系统的升级和扩充提供了保障。3. 1 ITSP规划容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ITSP)是

29、中国电信的五年信息化规划。其核心目标是 设计一套符合中国电信现状的IT系统框架,用来指导中国电信IT系统的改造和 转型。其主要容包括:MSSBSS客户关服务产数据计费综合歎诈信用国际电品目录采集帐务结算管理曾理賂管理1财务歪力资源II工程1统计门户d11财务人力工程企业信系统资源管理据统计息门户OSS本次模型所制定的功能围属于ITSP中的BSS域的畴。其畴如下图黄色部分所示:其中主要功能包括:产品管理使用数据采集/处理批价算费计费和出帐收费及营收保障业务收入报告部分客户关怀功能3.2业务支撑网BSN规划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尤其是业务支撑系统,经过近10年发展,取得了很 大的成绩,有效地支撑了电

30、信的大建设、 大发展, 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同时出现 的“信息孤岛”、“脏数据”、分析手段匮乏等问题也困扰着电信人,阻碍了中国 电信下一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进行发展。电信人多么希望象电信网(交换OSS*槪务开通理眼务符理网络绿合滂理MSS*财务乗统人力蚩矽工程管理管理数嫌统计企业使息门户企业集成业务处理(EAI)网、传输网、数据网等)那样来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业务支撑系统,以 便其能够不断拓展、不断完善、不断升级,并实现新的“全程全网”。基于这种 最初的想法,在深入研究企业信息化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参考电信网、NGOSS、 信息资源规划等理论和方法,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企业信息化战略规

31、划ITSP,并经过与各省专家、国外厂家的广泛交流和多省的实地调研,提出了业务支撑网 的概念。业务支撑网就是从电信人、市场、客户的视角,利用网络的概念来勾画业务 支撑系统的框架,并包括一整套的理念和实施方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困 扰电信人的很多问题。包含了八个理念:逐步建设、逐步完善,不断满足业务需 求的过程;消除信息孤岛的根本方法;网络的四个打通理念;三级纵向网络职能 划分的理念;核心系统是一个整体,以数据平台为基础;垂直三层结构,数据平 台的核心作用;网络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理念;网络边界的演变理念。如下图 所示:经过思考发现,单个系统的数据、功能是单一的,能够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也 注定不

32、会是髙质量的。一旦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的各种系统连接成网络,就会打 破系统的边界,实现提供给用户的数据、功能的放大、服务质量的本质提高,这 不仅是空间的放大(异地服务),而且是时间的放大(数据历史痕迹的保留)。从宏观上看,与电信网一样,业务支撑网同样存在水平和垂直的三层框架结 构:业务支撑网水平框架通佶设备用户界面接入平台市场人員BSS/OSS卜通信设备BSS/OSS接入平台其他终券容户经理决策者用户业务支撑网在水平方向将界面逻辑、终端类型、认证与接入方式等与 核心系统分离,从体系架构上保证客户界面等的可定制,从而实现对 客户服务的个性化;同时,为了提高管理、维护水平,也迫切地要求 逐步实现核心

33、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的集中化,进行集中管理、集中维护, 但这并不与客户的个性化要求相矛盾。如下图所示,业务支撑网在水平方向可以划分为用户界面、接入平 台和核心系统三层,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策略。电信客户、客户经 理、市场人员和决策者等作为业务支撑网的用户可以在各种终端(固 定、小灵通、手机、计算机等等)定制用户界面,然后在任意地点连 接接入平台,通过接入平台的认证、路由转接,从而将任务、请求发 送到核心系统进行处理,并反馈结果。这里,核心系统就是业务支撑 系统BSS,它包含计费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结算系统、经 营分析系统等等,这些系统都要访问客户、产品、竞争对手等共享数 据。业务支撑网垂

34、直框架业务支撑网中的用户界面、接入平台以及核心系统都具有垂直的三层 结构:通用IT技术、数据平台和应用软件。通用IT技术主要是指网络、计算机和存储等硬件及数据库、工作流 等通用软件,它是整个业务支撑网的基础,但已经非常成熟、稳定, 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合理规划和日常维护。数据平台则是需要采集、处 理、存储、分析的数据及其模型和标准,它是业务支撑网的核心。应 用软件在通用IT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平台中数据的访问与处 理,实现某种业务功能的程序模块,但它随着需求的变化经常会发生 变化。垂直的三层结构在用户界面、接入平台和核心系统中都有其不 同的特点,同时也占据着不同的比重。这里,将数据平台和应用软

35、件相分离,也就是将数据平台建成独 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应用软件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 化,但数据、数据模型和标准本身却并不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将数 据与应用软件分开是有意义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方式都独立于应用软 件,数据按照客户、产品等业务主题相互联系地存放在可以由众多用 户共享的数据库之中,成为支持所有应用项目的基石。要真正地实现业务支撑的网络化,就必须要实现四个打通:用户界面、接入平台和核心系统的打通,从而将核心系统的业务 功能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提供给使用任意终端接入访问的用户;核心系统到通信设备的打通,实现不仅能够被动地从通信设备接 收数据(如话单采集),还能主动地发送各种指令

36、;核心系统和MSS/OSS(管理支撑系统/运营支撑系统)的打通,实 现双向的数据传输, 其中尤其需要注意与MSS之间财务数据的对 应与审核;集团、省和本地网三级核心系统的打通,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异 地受理、异地缴费、异地查询、经营分析等等特性,体现出“一 点服务全网、全网服务一点的中国电信整体优势。第 4 章模型概述4.1设计目标计费模型就是计费系统如何工作的整体描述和系统设计。 其总体设计目 标是明确业务支撑系统规划、建设、运行和维护模式,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 水平,从而有效解决市场竞争能力和信息化管理的问题,为最终实现企业从 做大做强向做活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达到总体设计目标,本模型设计体

37、现了 “三个原则,四个理念,五个 趋势”。在计费模型的设计思考过程中, 模型吸取了以往在进行系统规划时缺乏 统一的系统化管理的教训,从业务支撑网的整体概念出发,对计费系统的规 划、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多方面、多角度统一进行思考,重点在“如何”上 下功夫,体现了循环往复的过程。模型设计的三大原则是:中国电信计费系统规划、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目标体系计费系统集成商和产品提供商市场准如的基本准则中国电信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的通用教材计费从某种程度上等于市场营销。因此,本模型在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体现 了中国电信的经营理念。同时,模型考虑了产品在计费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强调 了以产品为主线的概念,所以形成了本模型

38、所体现的四念: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主线以效益为目标在结合国外计费发展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为了使模型更具备可操作性和前瞻 性,本模型充分满足了当前业务需求的五个方面,同时也体现了计费发展的五个 趋势:明确产品的概念,统一对产品和理解,整理现有的产品目录,加 强产品目录的集中管理,强调产品元素的统一在对计费系统完善的基础上,建立计费网,同时建立计费网的网 管与监控系统,为今后向BSN网过渡作准备。模型第一次明确提 出计费核心共享数据模型(S1D)的概念,并对逐步建立SID模型 和管理维护办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加强计费系统的功能,从本质上提升对套餐、组合营销和优惠处 理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市

39、场营销提供支撑加强计费的业务融合”处理能力,实现全业务的支撑解决预付费和后付费融合的需求,并为今后3G业务的推出做好准 备4. 2模型对规1. 0/2. 0的继承与发展本模型充分参考了集团公司在1999和2003年分别组织完成的本地电信业 务计费系统分析与设计V1. 0/2.0。在充分继承过去规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几 个特点和突破:模型是以BSM理论框架为基础的一整套目标体系,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应用支撑系统网络化管理和共享数据模型(SID)的概念并对实现方 法作了初步的探讨模型重充分体现以产品为主线的设计思路模型第一次提出应用网管的理念,并制定了BSN网的管理、监控办法引入了框架和协议的理念,

40、从整个BSN网的角度进行规划,和过去接 口的概念和做法有本质的区别强调了对BPR流程重组的支撑模型体现了预付和后付融合、全业务融合和对组合营销策略的支撑实施规划更强调落地和分步实施的理念4. 3设计方法论本次模型采用了自上而下(TOP-DOWN)的设计和自下而上(BOTTOM-UP)验 证的方法,结合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路。在模型的设计中,首先对现状和业务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形成模型设计的输 入。在结合模型设计参考的基础上,对模型的设计目标和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定 义,并定义了系统的概念模型。在具体的逻辑设计中,从数据模型、接口与协议、 流程与功能和网管与监控的角度对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描述。最后

41、,在物理 设计中,详细描述了模型如何进行实施与升级。同时,通过具体的业务实例验证 对模型的设计。这种设计方法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系统整体结构的平衡性和完整 性。4. 3.1 现状调研中国电信目前的系统架构是一种垂直的架构,如下图所示:现状调研 业务驱动力设计参考目标和总体设计数据模型 流程和功能 接口与协议 网管与监控实施与升级对一种业务(如小灵通人就需一套系统支撑,一个厂家服务,同时需要一 批部人员进行维护。系统之间无任何联系,没有统一客户视图和产品目录,无法 进行业务的捆绑销售和交叉优惠促销,无法进行统一缴费。这种面向企业部的业 务的管理方法很难适应以客户为中心的新的管理模式的需求。同时,也加

42、大了企 业部的管理成本。除此之外,系统还存在着缺乏统一的版本管理机制;重功能轻实现;重单一 计费,缺乏数据提供;重计费计算;缺乏整体策略预付计费支撑能力弱;实时性 差收入保障能力弱,收入流失现象严重等问题。系统的主要弊端归根结底在于系统的设计。由于缺乏一套成熟的,逻辑抽象 度高和适应性强的数据模型,导致系统灵活性差,可维护性差,耦合性强(对数 据库结构依赖性大,任何变化都需要修改代码),系统性能弹性小(业务量增长 后很难提髙系统性能,难以支持负荷分担)。4 3 2 业务驱动力分析从业务维度分析,本次模型设计所考虑的业务驱动力主要包括:固话语音业务业务受理帐单查询配线配号订单管理机号资源计费小灵

43、通业务ADSL 业务业务受理帐单查询1服务配BL缴费订单管理 资源管理JPUSQLP帐单/详单 用户/帐户主他k 务用户/订单/工单号线资源用户界而web浏览器缴费批价帐单/详单用户/帐户后台业务处订单管理用户/订单万冠端口和IP资源/台增强和优化产品模型、突出产品管理,从本质上提升对市场营销的支 撑能力支持多业务融合计费,包括对数据业务及未来移动业务的支持对多种计费模式的支持,包括对预付费和后付费融合的支持对集团大客户的支持加强对收入保障的支持 对移动业务的支持包括对3G的支持加强对BPR流程重组的灵活支撑,和对数据管理的支持4. 3.3 设计参考本次模型的设计主要参考了以下容:隼成商访谈本

44、地网调研 省公司邂第团公司访谡1S1 13 34. 3. 3.1 NGOSS为了实现IT系统的建设标准化,模块化,简单化和集成化的建设原则,国 际电信标准化组织TMF提出了 一整框架用以指导设计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的 运营支撑体系架构的建设。如下图所示:l-g. i-sl国内同行应用软件架构eTOM国际标杆参考 型采用eTOM/NGOSS先进的数据符合集融合实时的核心系统两级平台三级应用团公集团ITSP指导建议国际热隹实践数据核心数据核心其主要容包括: 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s Map (eTOM)增强的电信运营 支撑系统框架 Shared Information

45、/Data Model (SID)共享数据模型 Tech no logy Neutral Architecture and C on tract In terface (TNA)-开放式的技术架构和统一的接口 NGOSS Compliance Test 兼容的测试标准在国际电信业发展的历史上,NGOSS的提出对电信行业运营支撑系统的发展 其着至关重要的模型设计性和指导性的作用。其核心思想主要是强调:组件式软件体系构架流程与数据分离统一的共享数据模型 统一的模块接口模型设计随着中国电信的发展不断地向国际化靠拢,其组织架构,管控机制和业务流 程也正在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适当的借鉴NGOSS的管理

46、模型对制定一套符合 中国国情的电信企业自己的运营支撑系统架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模型设计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大量参考了NGOSS (4.0版本)的一些最 新成果。特别是对共享数据模型(SID)的借鉴。4. 3. 3. 2 国际最佳实践本次模型设计的撰写参考了一些国际领先的计费厂商的解决方案。在国际电信业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 涌现出一批专业的计费解决方案的提供 商, 如AMDOCS,CONVERGYS和CSG。这些厂商的产品理念从某种程度上代表和影 响着电信业运营支撑系统的发展和方向。适当的参考和引入这些厂商的系统设计 和理念对于提髙中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整体水平有着很大的益处。在本次模型设计的制

47、定过程中,进行了大量调研和技术交流后发现,国外系 统的技术优势主要表现在:设计平衡的总体技术架构成熟的数据模型 清晰的处理流程和业务逻辑 开放式的模块接口和共享机制而其主要劣势则表现为对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对中国电信管理体制和业务流 程和需求的适应性。只有充分的理解这些优势和劣势才能设计出符合中国电信现阶段需求的运 营支撑系统,并做到适度超前。4. 3. 3. 3 中国电信 EDM 模型EDM是站在整个企业应用的高度对电信企业的参与对象进行了归纳和描述, 提出了参与人,产品,帐务,事件,地域和市场营销六大数据。其主要容包括:产品规格 商品规格 优黑政第 产品/商品操作市场pts壬心迪第本模型是在中

48、国电信企业信息化模型(EDM)的指导下,充分参考和遵循了 企业信息化模型的容而提出的。模型从计费系统的角度进一步对参与人,产品, 帐务,事件,地域和市场营销等数据域进行了深化,提出了的计费系统的数据模 型。4. 3. 3. 4 中国电信 BPR 流程和控手册在中国电信组织架构、管理业务流程逐渐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的过 程中,中国电信提出了BPR流程和控对计费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在模型的设计 过程中,充分贯彻BPR的指导思想,强调计费流程的可配置和可管可控,对保障 模型的实施和落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参与人参与人 参与人角色产品市场战役渠逍事件地域事件 工作单哋址哋域地域挣征市场营销4.

49、3. 3. 5 中国电信计费规集团公司在1999和2003年组织完成了本地电信业务计费系统分析与设计VI. 0/V2. 0的编写工作。当时的模型设计在总体设计思路、业务模型规划、数据标识统一和适应新帐 务体制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的提髙了各本地网集中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 平。但是,模型设计中也暴廳的一些不足。对目前新的市场环境、全电信业务发 展的趋势的需求支撑不足,这需要在本次模型中进行完善提高和进一步体现。4. 3. 3. 6 国同行本次模型设计的制定同时参考了国的其他运营商,如移动运营商。主要用来 对电信未来移动业务的开展提供参考。4. 4总体设计综述业务支撑网包含着丰富的容,需要大量的

50、艰苦工作、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 相对于业务支撑网的宏伟框架,计费模型项目的任务必然是有限的,不可能对面 面俱到,每个部分不可能做到同一深度和广度。本次模型的设计是从业务支撑网的整体概念出发,从计费系统的规划、建设、 运行和管理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计费是如何工作的。模型以计费为突破口,对 业务支撑网重点部分进行设计与细化,它包括计费系统的流程与功能、业务支撑 网的外部交互的接口与协议框架、网管系统、业务支撑网的核心系统的共享数据 模型及计费的私有数据模型等,以及如何从现状向目标的业务支撑网过渡,如下 图中白字标识。另外,业务支撑网中的结算系统已经采用统一版本的方式建设完成;CRM系 统的流程、功

51、能、设计等正在由其他部门着手进行。模型的核心容主要包括:数据模型流程与功能接口与协议网管与监控实施与升级其中,数据模型是模型的核心,流程和功能是模型对业务需求的具体体现, 接口和协议是模型兼容BSN网的机制和框架,网管与监控是模型对最终系统运营 的管理维护指南,实施和10000Lr接入平台EIP|合作伙伴如下图所示: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升级是模型实施落地的路标。模型的核心设计理念主要体现为:数据模型。本模型通过数据模型对电信新的管理和业务模式的变化进行数据固 化,突出以产品为主线。产品的概念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模型设计, 同时产品的概念也是计费系统连接其他系统(如CRM)的基础。在整 个产品模型的设计

52、中,模型大量参考了NGOSS对产品的定义, 对产品 概念的深化和细化是本次模型设计的亮点之一。 同时,数据模型中也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共享数据模型(SID)的概念,并对SID的管理维护办法做了初步的讨论。流程与功能。在计费模型的设计过程中,同时考虑了电信的业务流程重组(BPR)的需求,业务流程重组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从模型的设计角 度看,主要要体现出流程可配置和可管可控的思想。同时在模型的功 能设计和组织上,参考了ETOM的划分原则。接口与协议。本模型第一次引出了 “协议”的概念,这是和以往的模型设计和规主 要不同点之一。”协议”就是异构系统之间互联遵循的通用语言和标 准。协议”不同于系统

53、之间简单的点对点的接口,而是从BSM网角 度,提出的一整套机制和标准用以保障异构系统平滑接入BSN网和在 网上进行系统之间的通讯的基础。网管与监控。网管与监控是本次模型区别于以往模型的另一个特点。网管与监控第 一次提出了一整套机制和办法用来对计费网和未来的BSN网进行管 理和监控。实施与升级。本模型提出了一整套方案用来指导现有系统到目标系统的过渡和升 级,强调了模型的落地和分布实施的原则。BSN网的整个建设策略如下图所示:应该注意到的是,BSN网的实施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的重点是先 建立起一套机制和框架,通过建立和运营单个应用系统的网络,逐步完善这套机 制和框架,并最总实现BSN网。因

54、此,基于这个思想,模型首先引入了计费网的 概念。计费网就是在BSN网的框架下,将“水平”层的各个计费系统连接成的一 个网络,实现计费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从单节点的计费系统到计费网,再从计 费网上升到整个BS5I网,这样就建立起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电信特色的运营支撑系 统BSS体系。这也是本模型设计的主要设计目标之一。一从计费网到BSN网的演进一第 5 章模型导读数据模型是本次模型设计的核心。目前系统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模型的问题, 数据模型是企业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反映。由于电信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不 断演进和发展,就要求现有的数据模型也相应的反映出这种变化。数据模型充分体现以产品为主线,客户为中心、

55、市场为导向和效益为目标的 中国电信运营模式:以产品为主线。对产品的本质进行归纳和抽象,强调产品的原子级、涵盖全业务的属性,并充分考虑了产品概念和其他系统如(CRM)的 对接。以客户为中心。客户作为服务、计费、收费、分析的主体,从核心数 据层支持面向不同客户层面的营销,体现为公众客户提供标准化服 务,为商业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为集团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思想。以市场为导向。计费系统是企业数据的最重要的来源,对市场营销的 支持主要表现为对产品、套餐、优惠和进行相关组合捆绑的能力。从 产品到产品包,从产品包到商品,并结合实时变化的定价策略,数据 模型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机制保障计费系统对市场营销的快速响应

56、和 灵活支撑。以效益为目标。数据模型提供灵活的支付手段和收入保障管理机制用 于确保计费的准确性和减少欠费。数据模型的设计采用了自上而下设计,对需求进行抽象和归纳,形成了LEVELO的六个主题域模型,然后再就各个主题域分别进行自上而下设计,逐步 将设计容细化,完成各个数据域的概念模型(LEVEL1)和逻辑设计(LEVEL2)。 同时,在模型的设计中,采用了具体的业务实例进行验证,从而保障了模型的完 整性和一致性。LEVELO的六个概念域,主要包括了客户、产品、定价,帐务,事件和地域 六个数据域,分别记录了客户、产品、定价,帐务和计费事件的信息。六个域之 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客户(Customer

57、)通过协议发生对产品的拥有和使用关系;5.1据模型定价对于产品的资费和优惠的定义,(Account)对产品的缴费关系;客户使用产 品的信息通过产品实例(Product Instance)体现,使用记录通过事件关联定价 计划。LEVEL0的概念视图如下图图所示:计费模型一概念域视图LEVEL 1的逻辑视图如下图所示: 客户客户信用度帐务帐目帐单帐甲支付余额账木定价定价计划资费计划优惠|地 域址域域地地地产品产品商品产品包产品目录客户域:客户域中的数据信息定义了市场营销和客户业务处理过程中所需的 数据资料,以及产品发生订购行为实例化后的相关信息,是计费实现的基础。此 数据域中主要包含有:客户、产品

58、实例、商品实例三个数据主题产品域:产品域中的数据信息定义了在企业信息系统部组织产品层次以及为 支撑市场营销和产品客户化所需要的产品/商品的信息结构。与计费相关的产品 要素和特征通过产品域实体集约化管理,此数据域中包含有:产品、产品包,商 品和产品目录几个数据主题定价域:定价域的数据信息定义了产品/商品的定价策略,它包含了资费和 优惠两部分;产品和产品包可以直接关联定价计划,作为产品规格的价格部分, 为产品和产品包销售的缺省价格;商品关联定价计划,为产品和产品包的销售价 格。产品/商品实例以及客户协议可以关联独立的定价计划,提供个性化的价格 信息。此数据域中包含有:资费计划、优惠计划,定价段落,

59、事件定价策略,定 价参考因素,优惠计算对象,优惠参考对象等几个数据主题帐务域:帐务域的数据信息定义了客户使用电信产品发生的费用合计、优 惠和收费销帐全过程所需的数据资料,包含了、帐单等重要实体,是费用合帐、 资金回收的基础。帐务域通过客户、和产品/产品实例之间的对应与客户域和产品域建立逻辑资料关系。此数据域中包含有,帐单,帐目,帐务关系等几个数据 主题。事件域:计费事件域中的数据信息定义了客户生命周期各阶段可能产生的需 要计费的数据,包括客户交互数据、部业务交互数据,产品使用记录,以及计费 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计费累计值信息。事件域的实体与计费系统的处理流程紧密相 关。此数据域中包含有:源事件,计

60、费事件,累积值,计费事件格式等几个数据 主题。地域域:帐务域的数据信息定义了客户所属地域,商品适用地域,事件发生 地域,营销目标地域等相关地域信息。此数据域中包含有地址,地域,地域特征 等数据主题。中国电信现有的众多分散的、专业分割的业务系统的之间互联互通和数据共 享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以往系统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 机制来指导系统之间的互联和信息共享,造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问题。如下图所示:而以往的系统之间“点对点“接口的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以上的问题。因 此,模型引入了通讯网中协议的概念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协议(Protoco 1)就是在BSN网的框架下对通信双方之间进行

61、数据交换时必 须遵守的一整套通用规则和语言。协议域框架从BS网的角度整体规划了BSN网不同层之间、同一层级不同网5.2口与协议元之间、部网元与外部系统之间、以及用户界面到核心网元等方面的接口关系。 通过协议来规这些接口关系,使得不同层级之间、网络外之间、不同网元之间、 界面到核心的信息交互变得规有序、高效顺畅,并随着业务支撑网络的发展变迁 而平滑地扩充演进。BSN网络协议与框架全景图如下所示:图中的数字标号体现了BSN网的四个打通的理念:用户界面、接入平台和核心系统的接口互联,从而将核心系统的业 务功能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提供给使用任意终端接入访问的用户;核心系统到通信设备的接口互联,实现不仅

62、能够被动地从通信接收 数据(如话单采集),还能主动地发送各种指令;核心系统和MSS/0SS(管理支撑系统/运营支撑系统)的接口互联, 实现双向的数据传输, 其中尤其需要注意与MSS之间财务数据的对 应与审核;集团、省和本地网三级核心系统的接口互联,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 异地受理、异地缴费、异地查询、经营分析等等特性,体现出“一点服务全网、全网服务一点”的中国电信整体优势。BSS1厂计费離务J-7t A接入竽台EIPBSS,ICRXVLI幼做务 秤戶分v人 *A ,_ :, TT横入平台100000B8VMYOSSKc设笛:-集团层而省公司层IfilIfilDSKHW用户畀面令作伏仲$皿远用户界面

63、合作伙仆其它lEtt网层而5.3流程与功能IT系统的流程和功能是对企业业务和管理流程需求的固化。伴随着高速发 展中的中国电信而建立起的IT系统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对不断变化的 业务需求和企业管理机制转变所带来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支撑。从计费的角度看,这种需求主要表现在: 融合计算机中心,重新组建各本地网的计费帐务中心;贴近前端、部 维护实施后端管理、体现机、业合一”特性计费中心部按照流程重新调整岗位、实施新的工作认购、稽核考评办 法实施纵向(全国、省级、本地计费中心)、横向(计费与相关部门) 电子工单管理实时采集为基础、实时分析为目标、加速计费中心向电信企业部“数 据供应商”角色转型

64、正规化建设、规化管理,培养队伍、掌握IT系统建设、维护管理, 确保电信计费及IT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本模型对流程与功能部分进行了重新的思考,改变了以往单纯从业务 需求角度进行流程和功能设计的做法,而是从管理、岗位设置、机构职能角度进 行流程和功能的设置,强调流程的可管可控。模型对流程与功能的设计主要遵循了以下的设计原则: 流程的设计主要参考了BPR的成果,强调了流程的可配置和流程的可 管可控。功能的设计参考了ETOM对功能域的化分,体现了ETOM的功能体系框 架,从整体上保证了系统架构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整个流程与功能也充分考虑了BSN网的架构,保障了系统能在全 程全网的环境下工作

65、。系统对流程的划分如下图所示:生产过程,是使用者使用系统的过程而端协作:数据提供)数据交换:生产功能和流程対系统的要求合理划分处理环节+面向环节设计管控方法+根拯环节设计生产岗位 =可管控的生产过程(可管控的使用者和系统)系统按照功能分为基本生产部分、质量保证部分和系统支撑部分。如图所示:管理功能和流程统求系耍対的V感或洱熾对使用者 的耍求对使用者 的约束平台支撑其主要容包括:基本生产部分。根据中国电信BPR计费流程实施的经验,划分为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数据提供、数据交换和前端协作等五个环节。数据处理是这部 分的核心,对数据采集提供的数据进行计费出账处理,为数据提供和前端 协作提供数据基础。

66、管理控制部分:包括信息点布控与稽核、收入确保和生产管控,通过多种 流程和手段来发现和处理基本生产中的各种异常情况。系统支撑部份:包括产品配置管理、客户资料管理、平台支撑等部分。网管与监控是BSN网正常运转的保障。BSN网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应用网络系统。 在有效解决企业的业务支撑系统 所面仗处邂眦价出账数据交换b盅 * I数据处理生产管控BSNM5.4网管与监控I?*产品配置管理决第支抹客户资料管理数据采第;生产 捉供! 1数据提供住务 曲前端协作临的问题并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的加大企业的管理复杂性。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完善的管理系统对BSN网进行管理和监控,保障系统 能正常运行。为此,模型提出了网管和监控的概念,从系统规划的高度进行前瞻性的设计 思考,将应用系统的管理纳入到模型的设计中,提出了一整套体系框架对目前大 量的应用系统进行统一的、集中的管理和监控。本次模型对网管和监控部分的设 计不限与计费系统的畴,而是站在BSN网的角度进行整体规划,随着BSN网的演 进落地,逐步将其他的应用系统纳入进来,如CRM系统、经营分析系统等。根据中国电信两级平台,三级应用”的总体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